读鲁迅文章感悟
读鲁迅有感500字(精选38篇)
![读鲁迅有感500字(精选3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58955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3.png)
读鲁迅有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鲁迅有感500字(精选3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鲁迅有感篇1我在今天读了《鲁迅》一书,令我感慨万分……鲁迅出生于 1881 年 9 月 25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近代杰出文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幼年的鲁迅是在一个颇为富足,热闹的家庭中,所以他很早就接受了教育,常在私塾里读《三字经》,《百家姓》。
童年的生活也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他后来成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热诚地关注农民的命运又极其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他成功描写农村生活,塑造农民的形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我读着这一个个令人敬佩的故事,深深地为鲁迅那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所感动——在读书的时候,他考入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大量阅读西方科学文化书籍,孜孜不倦地研究国民的问题,希望能从中找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疗救的办法。
这种爱国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中年的鲁迅,辛苦革命的失败更使他陷入深深的幻灭的苦闷与悲哀,但他坚持用笔战斗,以杂文为武器,揭露了吃人的封建制度,猛烈抨击封建黑暗势力,还密密切切和共产党联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到了晚期,鲁迅的身体状况逐渐坏了下来,但他并不放弃,默默无闻地为共产党做贡献!1936 年 10 月 9 日清晨,鲁迅那颗热烈战斗的心停止了跳动,放下他未完成的工作与世长舌辛。
作为一代文化风范,他的精神思想将永远扎根在中国人民心中,在人类文化历史上永方异彩。
读鲁迅有感篇2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鲁迅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鲁迅先生十三岁时,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
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
读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有感(三篇)
![读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有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22b21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11.png)
读鲁迅的文章《藤野先生》有感《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
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
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鲁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
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鲁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事实上,鲁迅先生留日学医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
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在学校人际关系中,居首位的是师生关系。
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都把师生关系提到办学水平的高度来认识。
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鲁迅《故乡》优秀读后感(精选12篇)
![鲁迅《故乡》优秀读后感(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9e24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d.png)
鲁迅《故乡》优秀读后感鲁迅《故乡》优秀读后感(精选12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故乡》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故乡》优秀读后感篇1看了鲁迅的《故乡》这篇小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闰土了。
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无非就是他那少年与中年两个年龄阶段的巨大差异和变化了。
首先,鲁迅先生在回忆少年闰土的时候,描绘了一个乡村孩子活泼可爱能干的形象,闰土知道乡下很多趣事,也使鲁迅先生对乡下产生了向往。
在少年时代,鲁迅和闰土的意识中根本没有少爷和仆人之分,都是哥弟称呼。
而鲁迅在这次回乡途中所见到的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却没有一点儿时的活泼了,甚至从他身上看不到一丝少年闰土的影子。
在鲁迅先生对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的闰土十分贫穷,贫穷使他不像一个中年人,而更象一位老年人,生活的重担压得他抬不起头来。
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中年闰土的:“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老爷……’”从这几句话中,我看出他长大之后为自己的贫穷而非常自悲,他从心里自然地感受到自己与鲁迅的距离,完全没有了儿时与鲁迅先生的兄弟情谊,成年闰土就是这样的一个形象。
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
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
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
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
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
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
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
读鲁迅先生作品的感受
![读鲁迅先生作品的感受](https://img.taocdn.com/s3/m/b4802ba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35.png)
读鲁迅先生作品的感受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那叫一个过瘾,简直像吃了一顿麻辣火锅,又辣又香,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文字,犀利如刀,直击人心,让人看了既痛快又感慨万分。
翻开《呐喊》,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旧社会的大门,那些故事仿佛就在眼前发生。
比如《狂人日记》,那篇可真是让人心里头一紧一紧的。
狂人喊出来的那些话,句句都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鲁迅先生用那种看似荒诞不经的写法,把社会的黑暗面揭露得淋漓尽致。
读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被一股力量推着,一步步走进那个黑暗的世界,看得人心惊胆战,却又忍不住继续往下读。
心里头那个滋味,真是五味杂陈,既有愤怒,又有无奈,还有对狂人那份清醒的痛惜。
再来说说《阿Q正传》,这可真是个经典。
阿Q这个人啊,让我又好气又好笑。
他那份“精神胜利法”,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鲁迅先生用幽默的笔触,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阿Q形象。
阿Q的悲惨遭遇,让人同情;但他的愚昧无知,又让人恨铁不成钢。
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跟着阿Q一起经历了他的一生,那种滋味,真是酸甜苦辣咸,啥都有。
有时候,我甚至能从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种在面对困难时的逃避和自欺欺人,真是让人羞愧难当。
还有《药》,这篇小说真是让人心痛。
华老栓为了给儿子治病,居然去买人血馒头。
那种愚昧和绝望,真是让人看得心里头直冒冷气。
鲁迅先生通过这个故事,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就感觉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喉咙,那种窒息感让我久久无法平复。
心里头那个滋味,真是又苦又涩,就像喝了一杯没加糖的咖啡。
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让人看了过瘾,更让人深思。
他通过那些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把旧社会的种种弊病都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读他的作品,就像是在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
那些文字,就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割去了我们思想上的毒瘤;又像是一盏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读鲁迅先生的作品,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想想那些生活在旧社会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啊!而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还是比那个时代要好得多。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10篇)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537668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c.png)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10篇)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鲁迅先生回忆了许多往事,有快乐的,有难过的,有委屈的……刚得到那木刻的《山海经》时,是开心的;被父亲留在家背书时,是难过的;屡次被那“大”字挤到床脚时,是委屈的……鲁迅先生很善于说反话。
“衍太太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
”这是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小鲁迅眼中的衍太太。
衍太太表面上对鲁迅他们很好,至少小鲁迅是这么觉得。
但从“怂恿小鲁迅和他的朋友吃冰”“教唆小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珠宝”“传播小鲁迅偷家里的东西去变卖的流言”等事情中可以看出衍太太在心里是自己打着小算盘的。
第一次读时,我和小鲁迅一样,觉得衍太太是好的;当我第二次再看时,我开始困惑衍太太是好还是坏,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老师提示“说反话”,我才了解原来衍太太是一个自私自利,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
因此,我很讨厌衍太太,反倒喜欢像长妈妈那样虽然有点迷信,但很朴实的人。
阅读完《朝花夕拾》,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并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说反话。
鲁迅先生的语言朴素,但很容易就把我拉进了他的回忆,使我读完后感到回味无穷,久久不能忘怀。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篇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回忆性集。
这本书以记事为主,往往又夹以议论。
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
鲁迅先生的常常富有深意,大部分讽刺了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与白话文反对者。
其中也有一些批判了旧社会的封建。
其中二十四孝图这一篇对我来说是最记忆犹深的。
讲述24个孝道,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孝道的错误认识和孝道的虚伪残酷。
鲁迅先生和我的想法一致,我也认为《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是最让人寒心的。
郭巨为了孝敬父母,竟然将自己亲生孩子埋到土里,那可是一个生命啊,怎么可以将一个柔弱的生命埋起来?这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甚至连父亲都不算。
而老莱娱亲又是一种欺骗行为,一把年纪还扮小孩。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以不情为伦纪,将肉麻当做情趣。
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7篇)
![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0740a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e.png)
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7篇)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7篇)《朝花夕拾》这是一本鲁迅先生的回忆文集,里面共有十篇关于鲁迅先生生平经受的回忆文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读后感,欢迎大家来阅读。
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篇1)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受益匪浅。
我特别喜爱这本书,这本书也许内容是这样的。
在《狗。
猫。
鼠》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特别特别厌烦猫,由于猫总是吃掉比自己弱小的动物,这就要说起鲁迅先生养的隐鼠了;那次,他回到家,问长妈妈(鲁迅幼时的保姆):“我的小白鼠呢?”长妈妈说:“被那只猫给吃了。
”从今鲁迅就特别厌烦猫,憎恨它吃掉了自己养的小隐鼠。
实际上鲁迅是厌烦那些当时欺压老百姓,做坏事的人,也就讽刺了那些令人厌烦的人。
鲁迅又写了平常与长妈妈朝夕相处的日子,又突出了长妈妈的和善,但是她特别迷信,唠叨等。
鲁迅特别喜爱长妈妈。
《阿长与寻海经》写出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鲁迅常常看一本书,关于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这本书主要是宣扬二十四孝子的孝道。
这篇文章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时。
是鲁迅心中希望的一个节日,但是那一天他却被父亲强迫读书,这是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压制。
无常是一个有人情味的鬼,为了一位母亲能够见儿子一面而挨了打。
无常给鲁迅悲凉的心添了些劝慰。
鲁迅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表达了应当让儿童欢乐生活。
父亲被庸医治死,说明白当时草菅人命的实质。
后面写了他探求真理的欲望和他对范爱农的怜悯。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正直,心地和善,富有爱心。
真本书使我受益非浅。
关于鲁迅《朝花夕拾》的读后感(精选篇2)暑假里,我在网上找了一本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是一部回忆散文集,记叙了鲁迅幼年与青年的生活,共十篇。
这本书中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与正人君子,其中《狗—猫—鼠》这一篇令我感受深刻,它叙述鲁迅小时候仇猫,由于猫的性情残忍而具有媚态,在夜晚常常嗥叫,扰乱他人读书休息。
鲁迅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鲁迅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a3fc3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8.png)
鲁迅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鲁迅朝花夕拾的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0篇)心中有不少心得时,心得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10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f1b94f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c.png)
《朝花夕拾》读后感【优秀10篇】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一有人说讽刺和玩世不恭只隔着一张纸,我觉得好玩和恶心是一样的。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书《朝花夕拾》,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童年。
它与一般的自传体或回忆录的写法不同。
不是个人生活的编年史。
而是从生活回忆中选取有意义的片段,组成既独立又具有连续性的系列散文。
《朝花夕拾》以清新、舒缓的笔调记述了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了对亲朋师友的怀念,寄予了对现实的思考。
《朝花夕拾》并没有高难的字眼,反而有许多文字有趣而温馨。
在这本散文中,我认为最好的一篇是《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散文记述了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的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注重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与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阿长的真诚的怀念。
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情感为长妈妈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他的灵魂!”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显露了鲁迅先生的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
读过《朝花夕拾》后,我的感触是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的快乐的压抑,都在自己心里印下了美好的回忆,那种感觉正如《朝花夕拾》里的文章,犹如一条走不完的回忆长城!时间是无情的,抱着童年一同远走高飞,童年的脚印渐渐变浅。
又一次拿起《朝花夕拾》感受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和鲁迅先生一同成长,一同分享快乐。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二这几天,我拜读了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在这本散文集中,怀念着少年和青年时代的往事,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的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
种生活。
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是我在读文章时仿佛看到了鲁迅那时候社会的迂腐,也看出了鲁迅高昂的革命热情。
这本书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让我读来十分感动,因为这篇文章让我知道,知识是没有国界的。
读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
![读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e71e33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a.png)
读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14篇读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篇1今天我在翻看《朝花夕拾》,翻着一会儿,思想又游离于书本外斑驳的桌子上,手同时麻木地翻页;不久又觉得不妥,未免太过应付,于是又翻回来,翻到第一句话——“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我的心忽然地沉静下来。
原来鲁迅先生也跟我一样呵,而转念一想,我却没有资格跟他一样,他是那样地忙碌,我不示是个愚笨学生罢了。
就这样,我读起来,会晤早已消逝多时的老朋友——书。
沉醉于氤氲在心中的书香。
鲁迅的文笔中多是带着浓重的批判味道,简洁而不失风采,沉重又不乏乐观,总是让我读出一种奇异的趣味。
那种灰谐的表现力是我所见过的散文中绝无仅有的。
我无比清晰地感受到卑俗与丑恶、初真与纯净在生活中起着如此激烈的矛盾,文中的对比和借喻令人深思。
我读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大概算是《狗。
猫。
鼠》这一篇,“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么严”,见解之独到,若望穿岁月,会发觉旧中国离我们很远很远,但设身处地又有强烈的同感,这就是所谓经典的魅力。
它正义的人以光明的寄托,给俗气的人以超凡的思想,我又属于哪种?——可以说,我曾接近于前者,“正人君子”受尽传统观念的束缚,尊妄自大,毫无独立人格,迂腐至极,却又毫不知情。
例如今晚我在教室写作业,立即便有人笑我傻。
理由是这项作业八成不用交,显得自己聪明、深明大义、受人拥戴。
我从不觉得这样写作业没有意义,像他们那样应付的形式,我觉得作业不如不做。
更坏的是他们不但乱写、抄袭答案,还传染这种风气,蛊惑人心。
我只是觉得很是好笑,忽然觉得在生活中,用鲁迅这种独到的眼光随处评评判判,倒也是一件快意事。
合上书,紊乱的心收敛了,平和了,清新了。
读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篇2还未细读此书,我便已感受到一股韵味,“朝花夕拾”这四字,透露着一些重又回味往事的诗意。
但诗意听来终太过柔美,书中的十篇散文字字是铿锵的,总在那生动的嘲讽中射出些批判的犀利,鲁迅先生的浩然正气便在这黑的字中真实地体现了出来。
读鲁迅野草反思和感悟(四篇)
![读鲁迅野草反思和感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fe023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2.png)
读鲁迅野草反思和感悟《野草》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
出版收散文二十三篇。
作于___至___年间,有《秋夜》《影的告别》《雪》《风筝》等着名的篇目,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
鲁迅先生以独特的视角诠释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个夺去他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会遭践踏,将遭到删刈,直至与死亡而腐朽。
我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为我自己,为友报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腐朽,火速到来。
要不然,我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和腐朽更不幸。
《秋夜》是我喜欢的篇目之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打他们别人打剩下的枣子,现在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
他知道小红粉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落了的当初满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身的很舒服,但是,有几株还低亚着,弧顶他曾打造的竿子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株,却也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空的天空,十天闪闪的鬼魅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圆月,使月亮窘得发白。
作者笔下的秋从枣树写起,写秋后早熟的形态,又写月亮的窘白,给人一种凄清冷寂之感。
鲁迅先生文笔细腻而又不失大气。
豪迈的情感他于一九二五年____月___日写的《腊叶》就有很好的表现。
但今夜他却黄蜡似的叶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复是去年一般灼灼。
假如再过几年,旧时的颜色在我记忆中消去,怕我也不知道他何以夹在书里面的原因了。
将坠的落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中相对,更何况是葱郁的呢?看看窗外,很能耐寒的植物也也已经秃尽了,枫枫树的更何消说得。
当深秋时,想来也许有和这去年的模样相似的病叶罢。
但今年我竟没有赏玩秋树的余闲。
作者在灯下翻看《雁门集》,翻出一片落叶,勾起了作者的回想。
作者由这片小小的残叶联想到了人生,将坠的落叶的斑斓,似乎也只能在极短时间里相对,人生苦短啊!《野草》中书写了作者鲁迅先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生命的追求,只能细细品味其中韵味,对提高个人修养和对人生意义有极大的作用。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学生感悟(精选5篇)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学生感悟(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41603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1.png)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学生感悟(精选5篇)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读后感大学生感悟(篇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
我在寒假里读了这本书,他给我的感触很大。
鲁迅的作品能够说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
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
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这就是鲁迅在描述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异常手法。
他能够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
所以,我比较喜欢他的*。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
资料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厌恶她,异常是她的切切察察,并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趣味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
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
然后,在我极度渴望〈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
我又一次对她敬佩。
最终,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
*由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有写人吃血馒头,吃人肉。
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等等都受到了鲁迅强烈的批判,也让我不由得为那些人们感到悲哀。
如今,中国还有很多陋习,我想我会改变它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完美。
民族魂-----读《朝花夕拾》有感有一位作家在中国历史最黑暗,思想最愚昧的时候用他的一支笔唤醒无数人,奠定了中国白话文文学的基础。
他就是被称为民族魂的鲁迅。
他之所以被称为民族魂不单单是因为他引领无数中国人走出愚昧,唤醒他们的意识,也因为他的精神,品质被后人称道。
所以有一位诗人说过“有些人死了,可他还活着”。
从他的*里能够看到当时社会的动荡,思想的封闭。
在《二十四孝图》这篇*中不难看出,里面有关于一些孝道故事,作者用小时候的视角批判了这种违背人性的孝道故事毒害儿童的后果。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25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c9510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0.png)
《朝花夕拾》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2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朝花夕拾》读后感篇1暑假的一天,我合上了《朝花夕拾》这本书,脑袋里却还在想着书中的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本书。
鲁兴(1881到1936年)。
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来才改名为周树人,笔名鲁迅。
浙江绍兴人。
鲁迅出生在士大夫之家,1902年鲁迅去日本留学,去学医,在日期间,鲁迅渐渐感受到作为弱国子民的悲哀。
这使他认识的精神的麻木比身体的虚弱更可怕。
因此,鲁迅毅然决定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来召唤沉睡中的国民。
毛泽东也曾经说过,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位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朝花夕拾》这本书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世间百态的洞察和同情,也寄托了他对家人和师友的怀念之情。
文集余又是亲切感人。
议论引人深思,文笔清新携永,堪称我国现代文学经典。
鲁迅晚年积劳成疾,于1936年病逝于上海。
鲁迅死后,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上街为这位伟大作家送行。
毛泽东更是盛赞鲁迅为“民族魂”。
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鲁迅是仇猫的吧?鲁迅之所以仇猫,是因为他小的时候有一只小的,很可爱的小隐鼠。
有一天,那只隐鼠忽然不见了,长妈妈(他们家的一个工人)告诉他,是被猫给吃了,于是鲁迅并想尽方法去捉弄猫。
虽然这件事最后真相大白,小隐鼠是被长妈妈踩死的。
但并没有打消鲁迅仇猫。
直至今日,鲁迅还是我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许多被选入教科书,而他的文集也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深深喜爱着阅读着,我们要像鲁迅先生学习!《朝花夕拾》读后感篇2捧着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感悟着鲁迅先生的童年真谛,本书当年出版时拟定的名字是《旧事重提》,读这本书时,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属于鲁迅先生的快乐日子。
看懂鲁迅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看懂鲁迅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cdc05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c.png)
第1篇一、鲁迅的文学成就1.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批判封建主义,倡导民主、科学、自由的思想。
他的小说、散文、杂文等作品,都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剖析。
2. 鲁迅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善于运用讽刺、幽默、夸张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同时,他的作品结构严谨,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3. 鲁迅的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作家、艺术家都受到了鲁迅的影响,将其视为精神导师。
二、阅读鲁迅作品的感悟1. 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
鲁迅的作品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封建主义、官僚主义、愚昧无知等。
通过阅读鲁迅的作品,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从而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鲁迅的作品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如自私、贪婪、懦弱、虚伪等。
这使我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启示我要时刻反省自己,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
3. 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鲁迅的作品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对民族精神的探讨等。
这使我认识到,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4. 对文化的关注。
鲁迅的作品关注文化问题,如对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民族文化的批判与借鉴。
这使我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要传承优秀文化,同时也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5. 对教育的重视。
鲁迅的作品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改变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
这使我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们要重视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鲁迅作品对当代的启示1. 坚定信仰,追求真理。
鲁迅的作品告诉我们,要坚定信仰,追求真理,勇于面对现实,不断探索,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关心社会,关注民生。
鲁迅的作品提醒我们,要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努力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鲁迅的《故乡》读后感7篇
![读鲁迅的《故乡》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825c7d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c.png)
读鲁迅的《故乡》读后感7篇写读后感能够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促进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写读后感是我锻炼写作技巧和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鲁迅的《故乡》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读鲁迅的《故乡》读后感篇1《故乡》这本书写了鲁迅回到故乡绍兴准备搬家到北京。
描绘了少年的时候朋友和邻居的变化,从中体会到思念可以改变人的性格。
少年时的闰土非常勇敢。
帮着爸爸看西瓜地,经常遇到獾,而獾的习性十分残暴,全身上下都是刺,它还是杂食动物,很可能会咬人,可是小闰土不怕,勇敢地拿叉子与獾打斗,不怕刺伤,最后獾慌忙离开了,从此再也没有来过。
少年时的闰土非常聪明,因为我与他聊天怎么捕鸟的时候,他迅速而流利地说出了捕鸟的方法要在下雪过后,扫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长大后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有着十分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他说话的时候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结结巴巴的,显得让人感到他十分的麻木,跟以前活泼勇敢的闰土完全不同了,这让作者感到十分苦恼,非常伤心。
看到原先活泼开朗的少年闰土变成了麻木的闰土,真让我失望,心情与着作者一样,我真想现在的闰土变回原先活泼开朗的闰土呀!读鲁迅的《故乡》读后感篇2读完鲁迅先生的《故乡》这篇文章,我最想说说文中的闰土了。
鲁迅在文中回忆闰土时讲了一个活泼能干的少年形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借下逃走了。
是一个典型的南方英俊少年形象。
在家族的一次大祭祀中,闰土和鲁迅认识了,并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虽然他们家境不同,那时,闰土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他知道许多事,见多识广。
读鲁迅先生文章有感
![读鲁迅先生文章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c736e6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5f.png)
读鲁迅先生文章有感读鲁迅先生文章有感读鲁迅先生文章有感1起初,我并不理解先生,看先生的文章,就像与先生有万丈隔阂。
虽然儿时读过像《雪》这样的文章,语言优美,却没有办法了解先生,只是似乎记住了“文思革”三个字,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对鲁迅先生毫无了解。
之后不几年,我隐约感觉到了鲁迅先生对那时代的态度,又隐约的向先生的世界走近。
记得先生写少年时期的闰土,又写了中年时期的他;写先生自己从东京到仙台继而回东京的变化;还写了先生目睹了故乡的衰变......我渐渐觉得先生为国家的不幸而叹息。
似乎看见了先生的影子,又是那样的模糊。
意外读了《伤逝》,深切感受了涓生的反思与悔恨,我突然觉得那个时代是悲哀的,并不只有涓生和子君如此。
子君终究逃不过旧时期的封建烙印,爱情终以悲剧而结束。
时代的悲哀,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一切让我似乎又看见了先生,而那身影慢慢清晰了起来。
对时代的悲哀而叹息,对黑暗的社会深恶痛疾。
向先生的世界走近,我看到了先生世界中的一部分,那时也认为这应是先生的世界了。
直到去年读了《药》,我才发现自己并没完全走入先生的世界。
夏瑜的不幸,小栓的惨死,老栓的愚昧,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们的无知。
人血馒头,以革命者鲜血染成的人血馒头,人们竟没有任何动作。
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是鲁迅先生对民族的叹息,也是先生用笔去斗争黑暗的强烈写照。
看见先生的背影,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叹惋。
幸运的是我理解了鲁迅先生的叹息,理解了先生拿起笔是为了和黑暗做斗争,而叹惋是为了那时期的中华民族,那个长满剥削的荆棘,并满是痛苦与麻木的中华民族。
《呐喊》自序让我真正认识了先生,走进了先生的世界。
了解了先生的生平与经历,我终豁然明白了先生为什么写文章,了解了先生的梦,也最终知道了先生真正的内心——唤醒那满是麻木与痛苦的中华民族,让民族真正得以解放。
而这也为我指明了一条前进之路。
先生,你若还在世,不介意我走进你的世界吧。
我走过了黑暗,默默站在先生身后,这里是先生的世界,有着一条我应该前进的道路,令我的心平和而安宁。
鲁迅作品优秀读后感
![鲁迅作品优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2dbcfd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1.png)
鲁迅作品优秀读后感鲁迅作品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鲁迅作品优秀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作品优秀读后感1一、摘瓜不算偷。
《故乡》中少年闰土跟“我”谈他夏夜和爹一起管西瓜时说“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原来,他们管的只是“獾猪、刺猬、猹”。
由这里可见摘瓜解渴不算偷在当时当地是普遍如此,这反映了昔日故乡人民群众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淳厚民风,衬托出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可爱。
这段借少年闰土之口说出的话与二十多年后亲眼见到杨二嫂等女人到“我”家来“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等等顺手牵羊、明偷暗抢的丑陋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进一步反衬出现实生活中农村破产、劳动人民痛苦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关系。
二、先偷自家豆。
在《社戏》一文中,几个乡间小友设法陪我去看戏,夜归途中大家决定偷一点豆子来煮吃。
双喜问偷谁家的时,阿发非常爽快地说:“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偷”,《辞海》意指“背着人做事”,阿发甘心冒着被娘知道“要哭骂”的危险,主动请偷自家豆,正反映了农村少年的热情天真、淳朴善良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品格。
三、偷豆得赠豆。
《社戏》中小伙伴们偷豆吃,“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他们曾担心,“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但后文并未写到挨骂,显然是没有骂;他们曾顾虑用了细心的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会被知道并挨骂,但第二天“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他们偷了六一公公的豆,六一公公的反应,一是嗔网怪:“偷了豆,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委婉而又亲切的语气中带着惋惜,又饱含着宽厚、仁慈和善良;二是肯定:既然是请客,“这是应该的。
”对“偷”的肯定其实是源于对小客人的尊重,这与开头“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相照应,体现了周围群众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三是询问:豆可中吃?体现出对客人而非豆子的关心;四是夸赞:读过书的人才识货。
鲁迅作品《五猖会》读后感优秀7篇
![鲁迅作品《五猖会》读后感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728b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4.png)
鲁迅作品《五猖会》读后感优秀7篇猖会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一《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如同晚年的作者回忆少年时代。
儿时的记忆犹如清晨绽放的花而作者到傍晚才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书中共十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
可是《五猖会》却令我反复品读,久久沉思。
五猖会是“我”儿时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我“的内心十分的激动、兴奋与期待。
但是父亲却突然要“我”背《鉴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我”的期待与兴奋立刻减弱了一大半,心中扫兴、痛苦、无奈。
而当”我“终于完成了“任务”之后,参加了“我“梦寐以求的五猖会后,可是“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结尾作者发出疑问: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读了数遍后,我在同情作者的同时,也悟出了这篇文章在控诉着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其实造成这种后果的不是单单的某个人,而是中国古往今来教育文化的积淀。
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鲁迅生在一个县城里的家境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
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鲁迅的童年,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
其实鲁迅先生文章最后的问题并不难理解,自古以来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希望孩子少玩多学甚至一直学习。
对孩子天生的玩性严厉斥责、打击,甚至让孩子美好无彩的童年变为枯燥无味的黑白色。
孩子从小背着难懂拗口的《百家姓》、《唐诗三百首》、《论语》……如鲁迅先生在文中写到: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
孩子们根本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认为,只要背完了,就可以玩了。
我小时候背诵的《千字文》,至今一个字也记不起来,而且在我的学习与生活中没有任何益处。
而我记住的,就是书中那精美有趣的插图,仅此而已。
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在鲁迅先生的《五猖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与感悟10篇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与感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f3af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67.png)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心得与感悟10篇鲁迅朝花夕拾读书心得精选篇1暑假期间,我拜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这是一本散文集,也算是鲁迅先生的回忆录,包含的都是淡淡的真实的感情。
鲁迅的作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
却更能吸引读者,仿佛在给你讲故事一样。
比如范爱农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像在渺视。
有比如“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这就是鲁迅在描写人外貌特征和习性时的特别手法。
他可以生动地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又增加了幽默感。
鲁迅不管是对他人的赞扬或批评以及对那人的各种看法,都豪不掩饰地写出来。
因此,我比较喜欢他的文章。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长妈妈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讨厌她,特别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极不好,但她也懂得许多有趣的礼节,是我不耐烦的。
之后,她给我讲“长毛”欺压百姓的残忍故事,他伟大的神力让我敬佩。
然后,在我极度渴望〈山海经〉时,阿长为我买来了。
我又一次对她敬佩。
最后,她辞了人世,我默默为她祈祷。
我一次一次对她态度的转变,突出了阿长的朴实。
鲁迅朝花夕拾读书心得精选篇2捧起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篇篇真挚的散文,正如聆听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
在《朝花夕拾》中的一切感受都是那么的天真烂漫,令人回味无穷。
如此也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温暖情。
我家属于郊区,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时侯,总去那里享受着和煦的阳光,秋日里的习习微风,把那里的油菜花摘得一朵都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我和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努力得读书,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几分亲切,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鲁迅读书心得感悟(精选7篇)
![鲁迅读书心得感悟(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4cc93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c.png)
鲁迅读书心得感悟(精选7篇)鲁迅读书心得感悟篇1寒假中我读了孔乙己这篇*。
《孔乙己》主要写了:孔乙己经常到一家酒店喝酒,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穿着长袍(不同于穿短衫的工人),站着喝酒(和短衫工人一样),用手一个一个的排钱,来显示自己的身份。
并且喜欢炫耀自己的学问,问人家茴香豆的"茴"有四种写法是否知道。
他有一次为别人代笔,在别人家偷走了一些书,结果被人打残。
但他仍然显示自己的身份,经常成为他人的笑料。
他还经常赊帐。
最后一次,被人打的只能靠双手撑着蒲团走路了,又赊帐买了酒。
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
孔乙己让我感到可怜可笑,但他悲凉的一生、悲惨的结局,无疑是当时社会的那种弱肉强食、冷漠无情、愚昧封建的旧社会的真实写照,而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用他精辟的语言、犀利的笔锋对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鞭打和讽刺。
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也激励着我们祖国的新一代勿忘国耻,好好学习,建设强大的祖国。
鲁迅读书心得感悟篇2暑假期间,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朝花夕拾》,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这篇作品记录了鲁迅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所发现的乐趣。
那个荒芜的百草园,生长着各种不知名的杂草和虫蚁鸟兽,而鲁迅却从中发现了无限的乐趣,这有高大的皂荚树,也有矮小的珊瑚珠,还有轻盈的叫天子。
偶尔翻开石头,还能发现其中的虫虫蚁蚁,更是增添了无限乐趣。
鲁迅在这里发现探求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满足了那颗好奇的童心,他置身于百草园中,抛开一切烦扰,尽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在鲁迅童年的生活里,除了有个让他开阔眼界的百草园,还有个让他难以忘怀的长妈妈。
这里记载着他与长妈妈生活的点滴往事,有长妈妈对他的批评教育,有他对长妈妈的不满,有长妈妈带来的《山海经》的感动于欣喜。
这一点一滴到最后都凝聚成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无限感激与思念。
生活中,有很多像长妈妈一样带给我们感动和恩惠的人,父母、老师、朋友,他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留给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鲁迅文章感悟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一生也做了很多贡献,写了很多小说和散文,并且还翻译了很多国外著作,总共下来超过一千万字。
其中他的很多著作被翻译很多国家的语言。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后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可能因为从上学开始也学过很多文章,对于他还是记忆犹新。
读它的文章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比较枯燥难懂。
比起老舍的文章而言,鲁迅的文章没有老舍的文章看起来畅快,爽朗。
我想可能两个人对于当时中国那个社会站的角度不同,所以批判的方法不一样吧,但是实质都是一样的。
鲁迅先生918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拓者。
并且在1927年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成为中国第一人。
鲁迅先生怀着救国家和救民于危难之中的一腔热血和爱国情怀,于1929年底到1930年,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至此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鲁迅先生一生也写了很多文章,一共分为五类:一类就是他的杂文集。
比如说他的《故乡》,我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候学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就是选自《故乡》;第二类就是他的学术专著,比如说《中国小说史略》;第三类就是他的翻译作品,比如说《毁灭》;第四类就是他的小说,比如说《彷徨》,在高中学的《祝福》就是出自这里面的,第五类就是其他著作比如说《朝花夕拾》。
我可以这样说他的这一类我学的文章比较多,比如说《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都是选自这里面的。
我感觉从我分的这五类中每一类都有他的特点。
1、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他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2他的其他著作中侧重于他对于童年、青少年时期的回顾,比他的杂文这些文章多了明朗、纯真、亲切的情味;3、他的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反应当时的病态社会。
4、早期的进化论的文学史观和中后期的马克思唯物论指导的文学史观。
一直坚持着唯物论,从科学的客观性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认为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和摹写;5、鲁迅是中国翻译文学的伟大开拓者。
主要是为改造社会服务,不是兴之所至或为翻译而翻译。
我从上学开始学了他不少文章,虽然他的文章在我看来很乏味枯燥,难理解。
但是如果看鲁迅文章,就会明白当时的中国这个社会。
他的文章影响着我们,影响着中国现代这个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