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土地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改革》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回顾学生之前对于古代到近现代有关土地改革的内容认识到土地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四大块:土改背景-原因-概况-意义,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土地改革流程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土地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课的内容。其承接上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抗美援朝》的史实,主要讲述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教材图片、网站资料等课程资源中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加深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回顾有关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材料:李自成:均田免粮-洪秀全:有田同耕-孙中山:平均地权

2.学生思考回答:农民最希望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一)土地改革原因

1.展示数据材料:

(1)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所占农村人口比例VS占有土地比例);

(2)《半夜鸡叫》小故事

教师提问:由上述材料,你估计当时农村里的大多数人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提示:过着这种生活的根源在哪里?----封建土地所有制

学生思考回答原因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

2.展示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土地改革分布示意图

学生思考回答原因2: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二)土地改革概况

1.引导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读课本,说说土改概况。

提示:地区、法律依据、具体内容

2.展示图片:《斗地主》和《烧地契》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

学生回答: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改革阻力。

3.展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对比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区别

教师补充:土改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

(三)土改意义

展示图片:《翻身农奴把歌唱》

展示材料:

1.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辽宁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3.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4.“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毛泽东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土地改革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提示:

(1)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4)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课堂延伸

教师:“天下可忧在民穷,天下可畏在民怨”。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依赖于农村地区的安宁。

史料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7年又连续十四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史料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四次变革。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中的确立。第三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富裕起来了,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了。第四次发生在2006年1月,农业税被废除了!是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重担被彻底废除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史料3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教师:这些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党和政府关注三农,重视农业生产。

教师:今天,三农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空前重视,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现代农业一定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

教师: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关怀。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