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铟锡氧化物(ITO)颗粒制备及成膜性能的研究
氧化铟锡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氧化铟锡纳米材料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开发高效、环保的储能技术成为当今科学界的热点。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理想的储能设备,其电化学性能的改进对于提高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氧化铟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并探讨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一、氧化铟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氧化铟锡纳米材料是一种复合材料,由氧化铟和氧化锡两种纳米颗粒组成。
制备氧化铟锡纳米材料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一种典型的制备方法。
1.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制备氧化铟锡纳米材料的方法。
首先,将铟和锡盐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金属离子溶胶。
然后,加入适量的沉淀剂,通过化学反应使金属离子在溶胶中形成纳米颗粒。
最后,将溶胶固化成凝胶,并经过热处理使凝胶转化为氧化铟锡纳米材料。
二、氧化铟锡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氧化铟锡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结构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以下是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主要应用研究。
1. 正极材料氧化铟锡纳米材料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反应位点,从而提高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
此外,氧化铟锡纳米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逆容量,能够有效抑制电极材料的容量衰减。
2. 负极材料氧化铟锡纳米材料还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其高电化学活性和优异的锂离子嵌入/脱嵌反应动力学性能,使其能够实现高容量的储能。
此外,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和合金化效应的存在,还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稳定性和循环寿命。
3. 离子传导材料氧化铟锡纳米材料还可用作锂离子电池中的离子传导材料。
其高离子电导率和优异的离子传输性能,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循环寿命。
此外,由于其纳米尺寸效应和晶格畸变,还能够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氧化铟锡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
其制备方法简单,具有良好的结构特性和电化学性能。
ITO薄膜研究现状及应用2
ITO薄膜研究现状及应用2ITO薄膜研究现状及应用2ITO薄膜是由铟和锡的氧化物组成的透明导电薄膜。
它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导电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材料。
目前,ITO薄膜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并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ITO薄膜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ITO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
PVD方法包括蒸发、溅射和激光烧蚀等,适用于小面积的薄膜制备。
CVD方法则可以制备大面积、均匀性好的薄膜。
此外,还有溶液法和离子束辅助沉积等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的ITO薄膜。
然后,ITO薄膜在光电子器件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导电电极,提供稳定的电流输出和高透光性。
此外,ITO薄膜还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器件中,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另外,ITO薄膜还可以用作光学薄膜,用于太阳能电池中的抗反射层和导电镜片等。
此外,ITO薄膜在传感器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气体传感器,通过测量气体的电导率变化来检测特定气体的存在。
此外,ITO薄膜还可以用于压力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等。
此外,ITO薄膜还可以用于触摸屏和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提供灵敏的触控和柔性的制备。
此外,ITO薄膜还在其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ITO薄膜可以用于电刺激和电生理记录等应用。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防静电涂层和EMI屏蔽等领域,提供静电和电磁屏蔽的功能。
虽然ITO薄膜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ITO薄膜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其次,ITO薄膜还存在着导电性不稳定和薄膜厚度不均匀等问题。
此外,ITO薄膜的氧化镉含量较高,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开展工作。
例如,他们正在寻求替代ITO薄膜的导电材料,如铝锌锡氧化物(AZO)和氧化铟锡锗(IGZO)等。
甩胶法制备ITO薄膜及性能研究
样 品 6可 以 得 到 验 证 。
正交 实验 结果 如 表 1 示 。 所 正交 实验 表还 列 出 了各 因素对应 每个 水平
2 2 不 同退 火 温度对 薄 膜结构 的影 响 . 在 影 响甩 胶 法 制 备 薄 膜 质 量 的 诸 多 因 素 中, 退火 温度 也 是 非 常 重 要 的一 个 因 素 。图 3
2 ¨ 年 9月 0
甩 胶 法 制 备 IO 薄膜 及 性 能研 究 * T
高 德 文 武 光 明 佟 帅
( 京石油化工学院 , 京 121) 北 北 0 6 7
摘
要
采用溶胶凝胶并 通过甩胶制 备薄膜方 法制 备 了 I 薄膜 。以转速 、 胶 时 间 、 TO 甩 干
燥 温 度 和 退 火 温 度 为参 数 进 行 正 交试 验 , 定 了 甩 胶 法 制 备 I ) 膜 的 最 优 化 条 件 , 对 最 优 化 条 件 确 T( 薄 并
衍射 峰峰 位, 胶 次 数 为 5次 , 速 为 0S 甩 转 10 0r mi , 0 / n 干燥 温度 为 10℃条 件 下 制 备 的 5
薄膜 , 即使 不 退 火 也 有 I TO 的相 应 结 构 , 火 退
锡 盐 的物质 的量 的 比为 2 )搅 拌 成 均 相溶 液 ; 5,
I ) T( 薄膜 有 很多 种 制 备 技术 , 括 化学 气 包 相 沉积 ( VD) 激 光 脉 冲 沉 积 ( I 、 雾 热 C 、 P D) 喷 分 解法 、 真空 蒸 发 镀 膜 、 胶一 胶 ( o Ge) 溶 凝 S l 1技 术、 微波 E R等离 子体 反应 蒸发 沉积 和磁 控溅 C 射沉 积等 l 6 。 。 目前 实验 研 究 中制 备 1 ( 薄 膜 多 采 用 直 T)
ito 氧化铟锡
ito 氧化铟锡一、概述ito氧化铟锡的定义和应用领域ito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是一种无机非晶透明导电材料,主要由铟、锡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因其优异的导电性能和透明性,ITO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电显示器件,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和触摸屏等。
二、分析ito氧化铟锡的性能优势1.良好的导电性:ITO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降低电阻损耗,提高器件的能源效率。
2.优异的透明性:ITO薄膜的透明度较高,可达到90%以上,有利于光线的穿透和显示效果。
3.良好的耐热性:ITO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可承受高温环境,有利于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抗紫外线性能:ITO薄膜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性能,有利于保护器件免受紫外线损伤。
5.环保无毒:ITO材料环保无毒,有利于实现绿色生产和环保应用。
三、探讨ito氧化铟锡在我国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1.发展现状:我国ito氧化铟锡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产能逐年增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2.产业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显示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ito氧化铟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升级,对ito氧化铟锡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4.前景展望: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ito氧化铟锡材料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此外,随着我国显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ito氧化铟锡材料在柔性显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ito氧化铟锡作为一种优异的导电透明材料,在我国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ITO薄膜性能及制成技术的发展
ITO薄膜性能及制成技术的发展一、前言真正进行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研究工作还是19世纪末,当时是在光电导的材料上获得很薄的金属薄膜。
经历一段很长时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于透明导电材料的研究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于是开发了由宽禁带的n型简并半导体SnO2材料,主要应用于飞机的除冰窗户玻璃。
在1950年,第二种透明半导体氧化物In2O3首次被制成,特别是在In2O3里掺入锡以后,使这种材料在透明导电薄膜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1 ITO的结晶结构掺锡氧化铟(即Indium Tin Oxide, 简称ITO)材料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由于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化学稳定性,因此它是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OLED)、触摸屏(Touch Panel)、太阳能电池以及其它电子仪表的透明电极最常用的材料。
图2 ITO薄膜透过率曲线二、ITO薄膜的基本性能1、ITO薄膜的基本性能如图1所示ITO(In2O3:SnO2=9:1)的微观结构,In2O3里掺入Sn后,Sn元素可以代替In2O3晶格中的In元素而以SnO2的形式存在,因为In2O3中的In元素是三价,形成SnO2时将贡献一个电子到导带上,同时在一定的缺氧状态下产生氧空穴,形成1020至1021cm-3的载流子浓度和10至30cm2/vs的迁移率。
这个机理提供了在10-4Ω.cm数量级的低薄膜电阻率,所以ITO薄膜具有半导体的导电性能。
图3 溅射电压与电阻率关系曲线ITO是一种宽能带薄膜材料,其带隙为3.5-4.3ev。
紫外光区产生禁带的励起吸收阈值为3.75ev,相当于330nm的波长,因此紫外光区ITO薄膜的光穿透率极低。
同时近红外区由于载流子的等离子体振动现象而产生反射,所以近红外区ITO薄膜的光透过率也是很低的,但可见光区ITO薄膜的透过率非常好。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材料本身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能,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可见光区较高的光透过率。
《2024年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刻蚀液组成、刻蚀时间、刻蚀温度等参数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刻蚀后薄膜的光电性能变化。
一、引言ITO透明导电薄膜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可见光透过性,在触摸屏、液晶显示、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为了满足不同器件的特定需求,常需要对ITO薄膜进行精确的图形化加工。
湿法刻蚀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成为ITO 薄膜加工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将详细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工艺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概述ITO薄膜是一种以氧化铟(In2O3)为主要成分,掺杂锡(Sn)的透明导电材料。
其具有高导电性、高可见光透过率及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的制造中。
三、湿法刻蚀工艺研究1. 刻蚀液的选择与配制:选择合适的刻蚀液是湿法刻蚀的关键。
常用的刻蚀液包括酸性和碱性溶液。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和组成的刻蚀液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
2. 刻蚀参数的研究:实验研究了刻蚀时间、刻蚀温度等参数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
通过控制这些参数,可以实现对ITO薄膜的精确图形化加工。
3. 刻蚀工艺的优化: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优化了刻蚀工艺流程,提高了刻蚀效率和刻蚀精度。
四、光电特性研究1. 光学特性:研究了湿法刻蚀后ITO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变化。
实验发现,合理的湿法刻蚀工艺能保持ITO薄膜的高可见光透过率。
2. 电学特性:通过测量薄膜的电阻率,研究了湿法刻蚀对ITO薄膜电导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湿法刻蚀可以减小ITO薄膜的电阻,提高其导电性能。
3. 表面形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湿法刻蚀后的ITO薄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刻蚀过程中薄膜表面的变化。
五、结论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工艺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ITO薄膜性能及制成技术的发展
ITO薄膜性能及制成技术的发展ITO薄膜,即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电器件和显示器件等领域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
随着电子产品和光电器件的快速发展,ITO薄膜的性能和制成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一、ITO薄膜的性能改进:1.透明性能:ITO薄膜具有很好的透明性,可以使光线透过材料而不受太大影响。
随着技术的进步,ITO薄膜的透明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目前常见的ITO薄膜透明度可达到90%以上。
2. 导电性能:ITO薄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作导电膜、电极、传感器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提高了ITO薄膜的导电性,使其电阻率降低到了10-4 Ω·cm以下,而且还改善了薄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光学性能:ITO薄膜不仅具有透明性,还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能,如折射率和反射率。
通过调整材料成分和制备工艺参数,可以改变ITO薄膜的折射率和反射率,以满足具体的应用需求。
4.力学性能:ITO薄膜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其耐用性和可靠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改善ITO薄膜力学性能的方法,如控制薄膜的晶体结构和晶界形貌,以提高其硬度和耐磨性。
二、ITO薄膜的制成技术发展:1.真空蒸发法:真空蒸发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ITO薄膜的方法。
通过在真空环境下加热ITO靶材,使其蒸发并沉积到基底上形成薄膜。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对于大面积均匀性要求较高。
2.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一种利用靶材表面离子轰击溅射出材料并沉积到基底上的方法。
通过控制溅射时间、功率和沉积温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能的ITO薄膜。
磁控溅射法能够得到高质量、均匀性好的薄膜,但设备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3.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溶解或胶化ITO前驱体,然后沉积到基底上并经过热处理得到薄膜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工艺灵活、适用于大面积薄膜制备的优点,同时还可以通过添加掺杂剂来调控薄膜的性能。
ITO薄膜
实习(调研)报告一、 ITO薄膜的性能氧化铟锡(ITO)薄膜是一种重参杂、高简并n型半导体氧化物薄膜,由于其具有低电阻率、抗擦伤、良好的化学稳定等优点[9],已经广泛应用于平板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汽车挡风玻璃以及电子屏蔽等诸多领域。
是按照质量比为的比例为In2O3:SnO2=9:1的比例,在氧化铟中掺杂氧化锡,并采用一定的热处理工艺得到的一种超细粉体材料。
该材料是一种型宽禁带半导体, 禁带宽度Eg=3.5eV, 禁带宽度值对应的波数为2.8×104cm-1,波长为365nm,已经在紫外线的范围内。
用其制作的薄膜仃膜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超过90%,对紫外线的吸收率大于85%,对红外线反射率大于70%。
其晶体结构属于立方铁锰矿结构【1】。
二、 ITO薄膜的应用IT O 薄膜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达95%以上,对红外光的反射率70%,对紫外线的吸收率≥85%,对微波的衰减率≥85%,导电性和加工性能极好,硬度高且耐磨耐蚀,因而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在高技术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用途有:2. 1用于平面显示ITO薄膜的透明导电性及其良好的电极加工性能,所以它作为液晶显示器用的透明电极获得高速发展,约占功能膜的50%以上,例如液晶显示(LCD)、电致发光显示( ELD)、电致彩电显示(ECD)等。
目前,在各类显示器中,LCD的产值仅次于显像管(CRT)。
随着液晶显示器件的大面积化、高等级化和彩色化,LCD将超过CRT 成为显示器件中的主流产品。
因而ITO 薄膜主要用于高清晰度的大型彩电、计算器、计算机显示器、液晶和电子发光屏幕等。
2. 2用于交通工具风挡ITO 薄膜能除雾防霜,是一种典型的透明表面发热体,可以用作汽车、火车、电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风挡,用于陈列窗、溜冰眼镜、双引自行战车及医疗喉镜。
还可以用作烹调用加热板的发热体,也可以用于炉门、冷冻食品的显示器及低压钠灯等。
2. 3用于太阳能方面ITO 薄膜用于异质结SIS太阳能电池顶部氧化物层,可以得到高的能量转换效/P-Si太阳能电池可以产生13%~16%的转换效率。
透明隔热涂料—纳米氧化铟锡(ITO)涂料的研发
透明隔热涂料—纳米氧化铟锡(ITO)涂料的研发1. 纳米氧化铟锡(ITO)涂料研发背景1.1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对节能和环保问题日益关注,许多基于玻璃表面改性的节能产品如墙幕玻璃、涂有特殊涂膜的玻璃等应运而生,这些产品的主要功能就是调控太阳能,既要透明,又要隔热。
目前市场上,隔热降温的产品主要有金属镀膜热反射玻璃和各种热反射贴膜等。
前者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但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很低(仅为20%左右),若应用于建筑物窗口,将会影响室内的采光,反而增加了白天室内照明的负担。
而按国家标准规定,汽车前挡玻璃的透过率不得低于75%,因此对汽车前挡玻璃进行金属镀膜并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建筑物幕墙玻璃等也面临同样问题。
因此寻找一种兼有良好的透明隔热效果并且将成本降低在市场可承受范围内的透明隔热玻璃的制备工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1.2 现有氧化铟锡涂料的情况分析为解决建筑物、汽车等场所的透明隔热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尝试。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各种隔热玻璃贴膜产品及镀膜热反射玻璃。
隔热玻璃贴膜包括普通的玻璃贴膜和高效的氧化铟锡(ITO)(以下简称ITO)玻璃贴膜两种。
大量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众多的隔热薄膜中,ITO薄膜充分体现了透明性和隔热性的统一,是一种理想的透明隔热材料。
ITO透明导电膜,除了具有高可见光透过率和高电导率,还具备其它优良的性能,如高红外反射率、与玻璃有较强的附着力、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但是,ITO薄膜的最大缺点是价格昂贵,一是因为该薄膜的制备一般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磁控溅射机的价格非常昂贵。
二是ITO的原料铟为稀有金属,价格不菲。
这就造成了ITO隔热膜的销售价达到了350元/m2。
因此,ITO薄膜在建筑物玻璃上难以被接受,在汽车窗玻璃上也只能用于部分高档汽车。
1.3 纳米氧化铟锡涂料的研发1.3.1 纳米涂料纳米涂料,又叫做纳米复合涂料(Nanocomposite coating)。
ito阳极制备ito成分
ito阳极制备ito成分ITO是指氧化铟锡,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广泛应用于光电领域,是制备透明导电膜的主要材料之一。
而ITO阳极则是ITO材料在太阳能电池等器件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制备ITO阳极也是高精度透镜制备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以制备ITO阳极的过程为基础,分步骤阐述ITO成分的制备过程。
第一步:氧化铟锡的制备制备ITO阳极的第一步是制备氧化铟锡。
可以通过化学还原法、电解沉积法、热蒸发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其中,化学还原法是最为常见的制备氧化铟锡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 将适量的无水氯化铟和无水氯化锡分别溶解在水中,得到两种含铟和锡离子的溶液;2. 将两种溶液混合并加热,同时加入还原剂例如纳丁或氢气等,并继续搅拌;3. 在还原过程中,两种离子将逐渐还原成粉末状的氧化铟锡,并在溶液中沉淀;4. 最后,通过离心、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粉末状的氧化铟锡。
第二步:ITO材料的制备得到氧化铟锡粉末后,需要进行ITO材料的制备。
一般来说,ITO材料的制备主要有两个步骤:高温烧结和喷涂膜层。
高温烧结是指将氧化铟锡粉末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并在空气中进行氧化烧结。
这个步骤是将氧化铟锡转变为ITO材料的核心步骤。
其中,高温烧结的温度一般在1000℃左右,需要使用高温炉进行加热。
喷涂膜层是指在ITO材料的表面喷涂一层透明的导电膜。
常见的喷涂膜层材料有SnO2、ZnO等。
喷涂膜层的目的是保护ITO材料,同时使其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
第三步:ITO阳极的制备制备ITO阳极的最后一步是将ITO材料制备成阳极。
阳极的制备也需要采用高温烧结和喷涂等工艺。
一般来说,ITO阳极的制备步骤如下:1. 将ITO材料制成合适形状和大小;2. 对ITO材料进行高温烧结,使其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3. 在ITO材料表面喷涂一层透明的导电膜。
制备好的ITO阳极可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液晶显示器等领域,其具有高透明度、高导电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学特性等优点。
ITO薄膜特性及发展方向
ITO薄膜特性及发展方向杨颖煜电科1303 201311020318铟锡氧化物(简称ITO)是In2O2掺Sn的半导体材料,其薄膜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PCD)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ITO薄膜的产量也在急剧增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ITO的结构与机理关于ITO的具体结构方式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型是能带结构模型和晶体结构模型.能带结构模型是基于抛物线能带结构假设的基础上对IT0薄膜性能的理解.ITO 薄膜性能的光学性质由In2O3立方铁锰矿结构中引入的缺陷决定.导电电子主要来源于氧空位和锡替代原子.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有不同的缺陷.由于Burstein--Moss效应,光学能隙加宽,实际吸收光谱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ITO 薄膜对可见光的透射率、对红外线的反射率和对紫外线的吸收率都很高.除了紫外带间吸收和远红外的声子吸收,Drude理论与介电常数实际值符合得很好,说明自由电子对ITO薄膜的光学性质有决定性作用.晶体结构模型是基于In2O3的结晶具有体心立方铁锰矿结构.按照此模型可以计算出ITO靶材中锡含量的理论值.其理论最佳值为c≈10.3114%(wt),与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ITO薄膜,在陶瓷靶材中锡含量大约为10%(wt)时,具有最高电导率符合的很好.同时可以计算出薄膜中氧空位和外部锡掺杂同时存在的载流子浓度理论上限为n=1.4749×10^20cm^-3.关于ITO薄膜的导电机理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点:a)氧空位导电;b)In3+格点被Sn4+所置换形成的杂质导电;c)品格间存在填隙原子In而导电.ITO薄膜的生长机理则与镀膜方法有关,不同的镀膜方法对其性能影响很大.ITO薄膜的特性ITO薄膜在可见光(400~800nm)范围内是透明的,其透射率可在90%以上,而其红外光区的反射率也在85%以上.如此高的可见光区透射率和红外光区反射率同低电阻率相结合,使ITO薄膜成为典型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在一定意义上讲,将宽禁带的透明绝缘材料1n2O3通过掺锡和形成氧空位转变为透明导电ITO薄膜,这是材料改性研究或功能设计的成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开发上都具有重要意义.IT0薄膜的电学特性由测量其方块电阻R与厚度d而得.掺Sn和形成氧空位使得IT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很高(~10^20cm-3),而其电阻率相当低(~10^-4欧cm),形成一种高度简并的n型半导体,并表现出类金属性.对于简并半导体,其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不随测量温度变化,而材料的电学性质主要依赖于迁移率.迁移率的大小由载流子的散射机制所决定.多晶结构的ITO透明导电薄膜,其散射机制主要有电离杂质散射、中性杂质散射、晶格散射和晶粒间界散射.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得的ITO薄膜具有不同的特性.用胶体法制备的IT0薄膜具有很好的气敏特性,实验证明它在280℃下对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气体有较高的灵敏度,而对CO2气体没有灵敏度.但是它对NO2气体的气敏反应与其它常见气体正好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ITO薄膜对N02气体和乙醇气体等具有一定的气敏选择性.分析ITO薄膜典型的温度—电阻特性和温度一灵敏度量曲线(乙醇浓度为100×10^-4mol.L^-1),得出其对气体敏感的特性主要有两种机理类型.一是表面吸附类型,二是体敏感效应类型.由此看出,它的灵敏度几乎不受掺杂的影响.实验还证明ITO薄膜的气敏特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ITO薄膜制备及特性
、ITO薄膜的制备方法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如磁控溅射沉积、真空蒸发沉积、溶胶-凝胶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1.1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较广的镀膜方法。
磁控溅射沉积可分为直流磁控溅射沉积和射频磁控溅射沉积,而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是当前发展最成熟的技术。
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被加速的高能粒子(Ar+)轰击铟锡合金(IT)靶材或氧化铟锡(ITO)靶材表面,能量交换后,靶材表面的原子脱离原晶格而逸出,溅射粒子沉积到基体表面与氧原子发生反应而生成氧化物薄膜HJ。
1.2真空蒸发法真空蒸发镀膜法(简称真空蒸镀)是在真空室中,加热蒸发容器中待形成薄膜的原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气流,入射到固体(称为衬底或基片)表面,凝结形成薄膜的方法。
由于真空蒸发法或真空蒸镀法主要物理过程是通过加热蒸发材料而产生,所以又称为热蒸发法。
按照蒸发源加热部件的不同,蒸发镀膜法可分为电阻蒸发、电子束蒸发高频感应蒸发、电弧蒸发、激光蒸发法等。
采用这种方法制造薄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用途十分广泛。
1.3溶胶一凝胶(Sol—Gel)法溶胶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
溶胶凝胶法制备涂层的基本原理是:以金属醇盐或无机盐为前驱体,溶于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溶质与溶剂产生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生成物聚集成几个纳米左右的粒子并形成溶胶,再以溶胶为原料对各种基材进行涂膜处理,溶胶膜经凝胶化及干燥处理后得到于凝胶膜,最后在一定的温度下烧结即得到所需的薄膜。
1.4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一种或几种气态反应物(包括易蒸发的凝聚态物质在蒸发后变成的气态反应物)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沉积成膜的工艺。
反应物质是由金属载体化合物蒸气和气体载体所构成,沉积在基体上形成金属氧化物膜,衬底表面上发生的这种化学反应通常包括铟锡原材料的热分解和原位氧化u2I。
ito导电膜工艺
ito导电膜工艺ITO导电膜工艺什么是ITO导电膜工艺?•ITO导电膜工艺(Indium Tin Oxide)是一种常见的导电膜制备技术。
•ITO导电膜由铟锡氧化物构成,具有高透明度和优异的导电性能。
•该工艺常用于生产触摸屏、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板等高科技产品。
ITO导电膜工艺的制备过程1.基材准备:–使用玻璃或塑料等透明材料作为基材。
–预处理基材,如去除污垢和光洁处理等。
2.材料制备:–准备铟锡氧化物溶液或目标。
–溶解铟锡氧化物粉末于溶剂中,形成溶液。
3.涂覆工艺:–使用卷涂工艺或喷涂工艺将铟锡氧化物溶液均匀地涂覆在基材表面。
–形成均匀的导电膜。
4.烘烤处理:–将涂覆的基材置于高温烘烤炉中,使溶剂挥发,形成致密的导电膜。
–控制烘烤时间和温度,确保膜层稳定性和导电性能。
5.后处理:–进行表面处理,如涂覆保护层或增加耐磨性等。
–进行终检,保证导电膜质量达到要求。
ITO导电膜工艺的应用•触摸屏:–ITO导电膜广泛应用于触摸屏技术中,实现电容式触摸和多点触控功能。
–高透明度和导电性能使得触摸屏操作更加灵敏和准确。
•液晶显示器:–ITO导电膜用作液晶显示器的透明电极,实现液晶分子的定向和控制。
–提供了平稳的电场分布,保证显示效果和观看角度。
•太阳能电池板:–ITO导电膜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透明电极,收集和输送太阳能电子。
–提供高透过率和低电阻,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ITO导电膜工艺的优势和挑战优势:•高透明度:ITO导电膜具有良好的透过率,不会影响显示和观看效果。
•优异的导电性:ITO导电膜具有低电阻和高导电性能,能够满足高精度的电子传输需求。
•可塑性强:ITO导电膜可应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基材上,灵活性强。
挑战:•昂贵的原材料:铟是一种稀有金属,价格昂贵,导致ITO导电膜的制备成本高。
•脆弱性:ITO导电膜易受损,需要在制备过程中加以保护,以减少损伤和损失。
•环境友好性:部分制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其光电特性。
通过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详细地介绍了刻蚀工艺的优化以及刻蚀前后薄膜的光电性能变化。
一、引言ITO作为一种重要的透明导电材料,因其优异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等光电领域。
而薄膜的精确刻蚀是实现这些应用的关键步骤之一。
因此,对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1. 刻蚀原理:湿法刻蚀是利用化学溶液对ITO薄膜进行刻蚀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化学溶液,使ITO薄膜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薄膜的精确刻蚀。
2. 刻蚀工艺:(1)溶液选择:选择合适的刻蚀液是关键。
通常采用含有硝酸、盐酸等成分的混合溶液作为刻蚀液。
(2)温度控制:控制刻蚀液的温度,以获得最佳的刻蚀速率和刻蚀效果。
(3)时间控制:刻蚀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刻蚀的深度和精度,需通过实验确定最佳刻蚀时间。
三、光电特性研究1. 光学性能:ITO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对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可达80%《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二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刻蚀过程中不同参数对薄膜性能的影响,以及刻蚀后薄膜的光电性能测试,为ITO薄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引言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光学透过性,在液晶显示、触摸屏、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湿法刻蚀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薄膜加工方法,在ITO薄膜的制备和形状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其光电特性,对于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和优化其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2.1 刻蚀原理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将薄膜上的部分材料去除,以达到改变薄膜形状或尺寸的目的。
ITO薄膜特性及发展方向精编版
ITO薄膜特性及发展方向杨颖煜电科1303 201311020318铟锡氧化物(简称ITO)是In2O2掺Sn的半导体材料,其薄膜由于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光学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PCD)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ITO薄膜的产量也在急剧增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ITO的结构与机理关于ITO的具体结构方式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型是能带结构模型和晶体结构模型.能带结构模型是基于抛物线能带结构假设的基础上对IT0薄膜性能的理解.ITO 薄膜性能的光学性质由In2O3立方铁锰矿结构中引入的缺陷决定.导电电子主要来源于氧空位和锡替代原子.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有不同的缺陷.由于Burstein--Moss效应,光学能隙加宽,实际吸收光谱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ITO 薄膜对可见光的透射率、对红外线的反射率和对紫外线的吸收率都很高.除了紫外带间吸收和远红外的声子吸收,Drude理论与介电常数实际值符合得很好,说明自由电子对ITO薄膜的光学性质有决定性作用.晶体结构模型是基于In2O3的结晶具有体心立方铁锰矿结构.按照此模型可以计算出ITO靶材中锡含量的理论值.其理论最佳值为c≈10.3114%(wt),与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ITO薄膜,在陶瓷靶材中锡含量大约为10%(wt)时,具有最高电导率符合的很好.同时可以计算出薄膜中氧空位和外部锡掺杂同时存在的载流子浓度理论上限为n=1.4749×10^20cm^-3.关于ITO薄膜的导电机理一般可以归纳为三点:a)氧空位导电;b)In3+格点被Sn4+所置换形成的杂质导电;c)品格间存在填隙原子In而导电.ITO薄膜的生长机理则与镀膜方法有关,不同的镀膜方法对其性能影响很大.ITO薄膜的特性ITO薄膜在可见光(400~800nm)范围内是透明的,其透射率可在90%以上,而其红外光区的反射率也在85%以上.如此高的可见光区透射率和红外光区反射率同低电阻率相结合,使ITO薄膜成为典型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在一定意义上讲,将宽禁带的透明绝缘材料1n2O3通过掺锡和形成氧空位转变为透明导电ITO薄膜,这是材料改性研究或功能设计的成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开发上都具有重要意义.IT0薄膜的电学特性由测量其方块电阻R与厚度d而得.掺Sn和形成氧空位使得IT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很高(~10^20cm-3),而其电阻率相当低(~10^-4欧cm),形成一种高度简并的n型半导体,并表现出类金属性.对于简并半导体,其载流子浓度基本上不随测量温度变化,而材料的电学性质主要依赖于迁移率.迁移率的大小由载流子的散射机制所决定.多晶结构的ITO透明导电薄膜,其散射机制主要有电离杂质散射、中性杂质散射、晶格散射和晶粒间界散射.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得的ITO薄膜具有不同的特性.用胶体法制备的IT0薄膜具有很好的气敏特性,实验证明它在280℃下对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气体有较高的灵敏度,而对CO2气体没有灵敏度.但是它对NO2气体的气敏反应与其它常见气体正好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ITO薄膜对N02气体和乙醇气体等具有一定的气敏选择性.分析ITO薄膜典型的温度—电阻特性和温度一灵敏度量曲线(乙醇浓度为100×10^-4mol.L^-1),得出其对气体敏感的特性主要有两种机理类型.一是表面吸附类型,二是体敏感效应类型.由此看出,它的灵敏度几乎不受掺杂的影响.实验还证明ITO薄膜的气敏特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ITO薄膜制备及特性
一、ITO薄膜的制备方法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如磁控溅射沉积、真空蒸发沉积、溶胶- 凝胶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等1.1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目前工业上应用较广的镀膜方法。
磁控溅射沉积可分为直流磁控溅射沉积和射频磁控溅射沉积,而直流磁控溅射沉积是当前发展最成熟的技术。
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被加速的高能粒子(Ar+)轰击铟锡合金(IT)靶材或氧化铟锡(ITO)靶材表面,能量交换后,靶材表面的原子脱离原晶格而逸出,溅射粒子沉积到基体表面与氧原子发生反应而生成氧化物薄膜HJ。
1.2真空蒸发法真空蒸发镀膜法(简称真空蒸镀)是在真空室中,加热蒸发容器中待形成薄膜的原材料,使其原子或分子从表面气化逸出,形成蒸气流,入射到固体(称为衬底或基片)表面,凝结形成薄膜的方法。
由于真空蒸发法或真空蒸镀法主要物理过程是通过加热蒸发材料而产生,所以又称为热蒸发法。
按照蒸发源加热部件的不同,蒸发镀膜法可分为电阻蒸发、电子束蒸发、高频感应蒸发、电弧蒸发、激光蒸发法等。
采用这种方法制造薄膜,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用途十分广泛。
1.3溶胶一凝胶(Sol—Gel)法溶胶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
溶胶凝胶法制备涂层的基本原理是:以金属醇盐或无机盐为前驱体,溶于溶剂(水或有机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溶质与溶剂产生水解或醇解反应,反应生成物聚集成几个纳米左右的粒子并形成溶胶,再以溶胶为原料对各种基材进行涂膜处理,溶胶膜经凝胶化及干燥处理后得到于凝胶膜,最后在一定的温度下烧结即得到所需的薄膜。
1.4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一种或几种气态反应物(包括易蒸发的凝聚态物质在蒸发后变成的气态反应物)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而沉积成膜的工艺。
反应物质是由金属载体化合物蒸气和气体载体所构成,沉积在基体上形成金属氧化物膜,衬底表面上发生的这种化学反应通常包括铟锡原材料的热分解和原位氧化u2I。
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膜的研究
目录前言 (1)第一章ITO薄膜概述 (2)§1.1ITO薄膜的结构 (2)§1.2ITO薄膜的特性 (2)§1.3ITO薄膜的基本原理 (3)1.3.1 ITO膜的导电机理 (3)1.3.2 ITO膜的半导体化机理 (3)1.3.3 影响ITO薄膜导电性能的几个因素 (4)第二章ITO膜的制备方法 (5)§2.1ITO薄膜制备方法简介 (5)§2.2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膜的基本原理 (6)2.2.1 磁控溅射基本原理 (6)2.2.2 气体辉光放电的物理基础 (7)2.2.3 辉光放电与等离子体 (8)第三章实验部分 (11)§3.1玻璃基片与超声清洗 (11)§3.2ITO膜制备参数的选择 (12)§3.3镀膜的工艺流程 (14)第四章检测与结果分析 (16)§4.1ITO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测试 (16)§4.2ITO薄膜方块电阻的测定 (18)§4.3工艺参数对透过率和方阻的影响 (19)4.3.1 靶基距的选定 (19)4.3.2 溅射时间的选定 (20)4.3.3 溅射气压的选定 (21)4.3.4 退火工艺对方阻和透过率的影响 (21)4.3.5 基片温度对方阻和透过率的影响 (23)§4.4霍耳效应 (24)§4.5X射线衍射 (26)第五章结论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膜的研究 1 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膜的研究前言19世纪末,透明导电薄膜材料的研究刚刚起步,当时是在光电导的材料上获得很薄的金属薄膜。
经历一段很长时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于透明导电材料的研究才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于是开发了由宽禁带的n型简并半导体SnO2材料,主要应用于飞机的除冰窗户玻璃。
在1950年,第二种透明半导体氧化物In2O3首次被制成,特别是在In2O3里掺入锡以后,使这种材料(掺锡氧化铟,即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在透明导电薄膜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锡掺杂的氧化铟(ITO)透明导电膜是一种重要的光电信息材料,优良的光电特性使其在太阳电池、液晶显示器、热反射镜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ito氧化铟锡
ito氧化铟锡
ITO氧化铟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透明导电领域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
介绍它的性质、制备和应用。
1. 性质
- 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可见光透过率高达90%以上。
- 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电阻率低至数十个欧姆。
- 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能够耐受大多数化学试剂的腐蚀。
- 比表面积大,表面可进行修饰,增加三维电荷转移效应,提高光电转
换效率。
2. 制备
- 溶液法:通过锡盐、铟盐和氧化物的混合物在溶剂中反应,并通过控
制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参数控制其微观结构,从而得到ITO材料;- 气相法:通过热蒸发的方式,在高温和惰性气体的帮助下,使锡和铟
在基板上重新结晶形成ITO。
3. 应用
- 显示器领域:作为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的
导电玻璃。
- 太阳能电池领域:作为透明电极,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 其他领域:作为防静电材料、电磁屏蔽材料、触摸屏等。
总之,ITO氧化铟锡作为一种优异的透明导电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ITO
透明导电氧化物ITO薄膜的制备研究摘要:以掺二氧化锡的氧化铟为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在玻璃衬底制备了ITO薄膜。
分别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四试探针测试仪对所制备的ITO薄膜的透过率、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电阻率(方块电阻)进行了表征分析;利用霍尔测试仪对ITO的电学特性进行表征分析。
研究了不同溅射气压、不同溅射功率和不同衬底温度对薄膜质量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在溅射气压为0.3pa在溅射功率为80W和衬底温度为300℃时所制备的薄膜的透过率最高电阻率最低,薄膜的质量最好。
关键词:ITO薄膜;磁控溅射法;透过率;电导率。
0引言ITO薄膜是一种高度简并的n型掺杂半导体,ITO薄膜材料具有载流子浓度高、电子迁移率高和禁带宽度比较宽的优点,而且ITO薄膜材料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高、电阻率低、附着性良好、硬度及化学稳定性质等优点,使其同时具有好的导电性和高的透光率[1,2],由于这些优越的性能,现在ITO薄膜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太阳能电池中做窗口电极层,并取得了高的效率。
近年来特别随着平板显示器的开发和实用化进展,ITO 膜也广泛用于平板显示装置,因此对ITO膜的研制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从应用角度出发,通常要求ITO薄膜的成份是In2O3和SnO2,薄膜中铟锡低价化合物愈少愈好[3,5]。
制备ITO薄膜的方法有很多中,主要有磁控溅射[6]、脉冲激光沉积[7]、超声雾化热分解方法[8]和溶胶-凝胶法[9]。
其中磁控溅射制备薄膜因可以准确地控制工艺参数使得成膜速率可以很高、也可在大面积衬底上均匀成膜且重复性好,可获得光电性能优异的ITO薄膜等优点[10]。
本文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制备ITO薄膜,并重点研究了不同溅射气压(0.3pa、0.5pa、0.8pa、1.5pa、2pa)、不同溅射功率(40W、60W、80W、100W)不同衬底温度(100℃200℃300℃)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对ITO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表征分析。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范文
《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一摘要:本文针对ITO(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光电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实验分析,探讨了湿法刻蚀过程中不同工艺参数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文旨在为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及光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一、引言ITO透明导电薄膜因其良好的导电性、光学透明性及化学稳定性,在触摸屏、液晶显示、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ITO薄膜的制备过程中,如何精确控制其尺寸、形状以及电学性能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难题。
其中,湿法刻蚀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ITO 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进行详细研究。
二、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1. 刻蚀原理ITO薄膜的湿法刻蚀主要是利用化学溶液与ITO薄膜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薄膜的选择性去除。
刻蚀液中通常含有对ITO具有选择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如酸性溶液中的硝酸或醋酸等。
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内,这些化学物质与ITO发生反应,使得薄膜被逐渐腐蚀,从而达到刻蚀的目的。
2. 刻蚀工艺参数湿法刻蚀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刻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刻蚀液浓度、温度、时间等因素对ITO薄膜刻蚀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提高刻蚀液浓度、温度以及延长刻蚀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ITO薄膜的刻蚀速率和精度。
然而,过高的工艺参数可能导致薄膜过度腐蚀,影响其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
三、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特性研究1. 光学性能ITO薄膜具有较高的光学透明性,其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达到80%《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及光电特性研究》篇二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透明导电材料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ITO(氧化铟锡)薄膜以其出色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ITO薄膜的制备工艺和性能优化一直是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ITO透明导电薄膜的湿法刻蚀技术及其光电特性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宽度一般大于 3ev 并随组分 制备方法的不同而变化 它们都具有紫外截止 可见 光透过率高 红外反射率大 对微波有强烈衰减性和电阻率低等共同特点 因此 这 类氧化物薄膜广泛地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 液晶显示 电致发光显示 透明隔热 军 事隐形 电磁防护屏和建筑玻璃的红外反射涂层等诸多领域 成为当今化学和材料科 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1 2]
由于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简称 ITO)薄膜的可见光透射率大于 85% 外光的反射率大于 90% 电阻率小于 25 /
ions. XP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other elements XPS spectra except Indium,Tin,Oxygen and Carbon.The XPS spectra indicated that O is bonded to the In and Sn that form ITO.ITO has strong reflection of IR .ITO films prepared by dip-coating process using homemade ITO nanoparticles got 84% transmittance in UV and 90% reflection in IR.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0nm 22g/L 为 14nm 50 g/L 为 21nm 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气氛对 ITO 的导电性能影响显著 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 ITO 的导电性 在 空气气氛下 ITO 的相对压片电阻最大 在 CO 气氛中 ITO 的相对压片电
3+ 4+
KEY WORDS
indium-tin oxide nanoparticles co-precipitation ,ITO thin films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第一章 绪论
1.1 ITO 纳米薄膜概述
关键词
铟锡氧化物,纳米颗粒,共沉淀法,ITO 薄膜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PREPARATION OF INDIUM TIN OXIDE(ITO)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A N D S T U D I E S O F I T O F I L M S
ABSTRACT
Indium tin oxide(ITO) nanoparticles has been synthesised using the protectant Polyvinylpyrrolidone(PVP) based on the class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 ITO nanoparticles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the small particle size , sphericity in shape ,the uniform size and good dispersion. The effect of the mass ratio of PVP to ITO,calcination temperature ,solution acidit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TO on the ITO nanoparticle size was studied.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e were found t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ductive properties.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and Infrared(IR)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ITO nanoparticles .Meanwhile, Indium tin hydroxide(ITH) was analyzed using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and Thermogravimetry(TG).Finally, ITO films was prepared by dip-coating process using the solution which homemade ITO nanoparticles was redispersed in.It was characterized late.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ITO nanoparticles prepared at mass ratio of PVP to ITO 10% is smallest and increases with whatever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of the mass ratio of PVP to ITO.It also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solution acidity .When temperature increases
ITO 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为立方结构 用蒸馏水洗涤和乙醇洗涤铟锡氢氧 化物的沉淀均能达到去除杂质离子的要求 ITO 纳米颗粒的 XPS 谱图也说 明除铟 锡 氧 碳以外无其他杂质元素的 X 光电子能谱峰的存在 ITO
纳米颗粒的 IR 分析表明 ITO 对红外光有强烈的反射作用 本文自制的 ITO 纳米颗粒分散涂膜后 所得 ITO 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达到 84 中红外区域对红外光的反射率达到 90 以上 在
自 1907 年 Badecker 首次制备出 CdO 透明导电薄膜以来 对 TCO 薄膜开发和应用 的研究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50 年代出现了 SnO 2 基和 In2O3 基的薄膜 80 年代以来相继 出现了 ZnO2 基薄膜,近几年又研究了 ZnO2-SnO2 ZnO2-In2O3 CdSb 2O6 MgIn3O4 In4Sn3O12 In2Zn2O5 CdIn2O4 Cd2SnO4 GaInO3 Zn2SnO4 等复合氧化物 TCO 薄膜[3 4] 其中 对红
中 南 民 族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from 350 to 650 ,the particle size increases from 5.8nm to 114nm.When the PH value increases from 8.0 to 9.5 ,the particle size increases from 10nm to 17nm.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ITO.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ITO increases from 7g/L to 50g/L,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also increases from 10nm to 21nm.The effect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e on the electronic resistance of ITO nanoparticles were studied. The electronic resistance of the ITO nanoparticle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ITO calcined in CO atmosphere had higher electronic resistance than that calcined in CO+H2 atmosphere and the electronic resistance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ITO was calcined in air. Thermal analysis of Indium tin hydroxide(ITH) indicated that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should be higher than 400 .X-ra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阻大于 CO 和 H2 气氛中 ITO 的相对压片电阻 铟锡氢氧化物的热分析说明 铟锡氢氧化物的热处理温度应当在 400 线衍射分析也说明 到 450 结构 以上 同时 ITO 纳米颗粒的 X 射
时 IT550 以后
热处理温度不同其晶体结构也不同
热处理温度对 ITO 纳米颗粒有着显著的影响 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ITO 纳米颗粒的粒径逐步增大 由 5.8nm(350 )逐渐增加到 114nm 随反应
PH 值的增大 ITO 纳米颗粒的粒径逐渐增大
由 PH 值为 8 时平均粒径为
10nm 增大到 PH 值为 9.5 时的 17nm 随着 ITO 合成浓度的增加 ITO 纳米 颗粒的粒径也逐步增大 合成的 ITO 的浓度为 7g/L 时其平均粒径为
进行了 XPS XRD TEM IR 分析 对铟锡氢氧化物进行了 DSC 和 TG 分析 最后对自制的 ITO 纳米颗粒进行了分散涂膜并将所得 ITO 薄膜进行了表 征 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保护剂 PVP 最佳用量为合成的 ITO 纳米颗粒质量的 10 时 合成出
的 ITO 纳米颗粒的粒径最小 随 PVP 用量的增加,合成的 ITO 纳米颗粒的 粒径逐步增大 不用或较少的 PVP 用量 ITO 纳米颗粒的粒径也会增大
structure of ITO nanoparticles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The ITO nanoparticles calcined at 450 was the corund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