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局部解剖学汇总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绪论n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体表标志与投影、层次和毗邻关系等的学科。

第一章头部2.髁突condylar process: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

在XXX、闭口运动时,可触及髁突向前、后滑动,若髁突滑动受限,将导致张口困难。

3.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的后方,为一圆锥形隆突,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乳突根治术中,注意不要损伤面神经及乙状窦。

4.颊脂体:浅筋膜由疏松结蹄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为颊脂体。

5.面部“危险三角区”:面静脉经内眦静脉、眶内的眼上静脉和海绵窦相交通。

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循上述途径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区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6.头皮颅顶部“风险区(层)”:腱膜下间隙有出血时,易广泛舒展,常组成较大的血肿,其瘀斑可出现至上眼睑皮下,此隙内有若干导静脉,分别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若产生感染可经此通道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散布,因而称腱膜下隙为颅顶部的“风险区”。

7.Willis环又称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

其可将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相互吻合,是建立脑侧支循环的重要结构,同时其还将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相互联系。

n: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约两横指处,由蝶骨、额骨、顶骨和颞骨连接而成,多数呈“H”形,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该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局部解剖学系统总结

局部解剖学系统总结

一、面部(一)面浅层A.皮肤与浅筋膜1.颊脂体B.血管1.面动脉2.面静脉C.神经1.三叉神经●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2.面神经●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二)面侧部●面浅部1.腮腺2.腮腺咬肌筋膜3.腮腺管4.腮腺淋巴结5.下颌后静脉6.颈外静脉7.耳颞神经8.咬肌●面深部1.翼内肌2.翼外肌3.上颌动脉●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颊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4.下颌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耳颞神经(一)颈部浅层1.颈前静脉2.颈外静脉3.颈丛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二)颈筋膜1.封套筋膜2.气管前筋膜3.椎前筋膜4.颈动脉鞘(三)颏下三角1.下颌下腺2.面动脉3.舌下神经4.舌神经5.下颌下神经节(四)颈动脉三角1.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2.颈内静脉3.舌下神经:颈袢4.副神经5.迷走神经6.二腹肌后腹(五)肌三角1.甲状腺:甲状腺鞘、纤维囊、甲状腺悬韧带2.甲状腺上动脉3.喉上神经4.甲状腺下动脉5.喉返神经:喉下神经6.甲状腺最下动脉7.甲状腺上静脉8.甲状腺中静脉9.甲状腺下静脉10.甲状旁腺(六)胸锁乳突肌区1.颈袢2.颈动脉鞘3.颈丛4.颈交感干(七)颈根部1.胸膜顶2.锁骨下动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无●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3.胸导管4.右淋巴导管5.锁骨下静脉6.迷走神经7.膈神经8.斜角肌(八)枕三角1.副神经2.颈丛:肩胛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胸长神经(九)锁骨上三角1.锁骨下静脉2.锁骨下动脉3.臂丛(一)胸壁一、浅层1.胸廓内动脉2.肋间后动脉3.胸肩峰动脉4.胸外侧动脉5.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前皮支6.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7.锁骨上神经二、深层1.锁胸筋膜2.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前锯肌3.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4.肋间后动脉、肋间后静脉、肋间神经5.胸廓内动脉(二)膈1.腔静脉孔2.食管裂孔3.主动脉孔4.膈神经(三)肺1.肺动脉2.上下肺静脉3.左肺主支气管、右肺上支气管、右肺中间支气管(四)上纵膈1.上腔静脉2.头臂静脉3.动脉韧带4.气管杈(五)后纵膈1.食管动脉2.食管静脉3.迷走神经4.奇静脉5.半急静脉6.胸导管7.胸交感干一、腹前外侧壁1.Camper筋膜2.Scarpa筋膜3.腹壁浅动脉4.旋髂浅动脉5.胸腹壁静脉6.腹直肌7.腹外斜肌8.腹内斜肌9.腹横肌10.腹横筋膜11.腹股沟浅环12.腹股沟韧带13.腹股沟深环14.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15.腹壁上下动脉16.旋髂深动脉17.第7~12胸神经前支:肋间神经、肋下神经18.髂腹下神经19.髂腹股沟神经20.生殖股神经21.腹直肌鞘22.半月线23.半环线24.腹白线25.腹股沟管26.精索外筋膜27.精索内筋膜28.提睾肌二、结肠上区●胃1.大网膜2.小网膜3.肝胃韧带4.肝十二指肠韧带5.胃脾韧带6.胃胰韧带7.胃膈韧带8.胃左、右动脉9.胃网膜左、右动脉10.胃短动脉11.胃后动脉●十二指肠1.十二指肠悬肌2.十二指肠悬韧带3.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4.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肝1.镰状韧带2.冠状韧带3.左、右三角韧带4.肝门静脉5.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6.肝总管:肝左、右管7.肝静脉:肝左、右、中间、右后静脉、尾状叶静脉●胆囊1.胆囊管2.胆囊动脉3.胆总管●胰1.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2.胰十二指肠下动脉3.胰背动脉4.胰下(即胰横)动脉5.脾动脉胰支:胰大动脉、胰尾动脉●脾1.胃脾韧带2.脾肾韧带3.膈脾韧带4.脾结肠韧带5.脾动脉6.脾静脉三、结肠下区1.左、右肠系膜窦2.肠系膜上动脉3.空、回肠动脉:动脉弓、边缘动脉4.阑尾5.阑尾动脉6.回结肠动脉7.左结肠动脉8.右结肠动脉9.中结肠动脉10.乙状结肠动脉11.直肠动脉四、腹膜后隙1.肾2.肾筋膜3.脂肪囊4.纤维囊5.肾动脉6.肾静脉7.输尿管8.肾上腺9.肾上腺上、中、下动脉10.腹主动脉11.腹腔干12.睾丸动脉、卵巢动脉13.膈下动脉14.骶正中动脉15.下腔静脉16.乳糜池17.腰丛: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第五章脊柱区1.枕大神经、枕动脉2.臀上、中、下皮神经3.胸腰筋膜4.斜方肌、背阔肌5.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和下后锯肌6.肩胛背动脉7.夹肌、竖脊肌8.胸背动脉9.脊神经后支10.副神经11.胸背神经12.肩胛背神经第六章上肢一、肩部1.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前锯肌2.锁胸筋膜3.头静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4.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5.三边孔、四边孔6.旋肩胛动脉7.旋肱后动脉8.腋神经9.腋动脉●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后动脉10.腋静脉11.臂丛:●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12.胸长神经13.三角肌二、臂部1.头静脉2.贵要静脉3.臂外侧上、下皮神经4.肋间臂神经5.臂内侧皮神经6.前臂内侧皮神经7.肱动脉:●肱深动脉:桡神经⏹桡侧副动脉⏹中副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神经●尺侧下副动脉8.肱静脉9.肱三头肌三、肘部1.肘正中静脉2.前臂内、外侧皮神经3.桡动脉、尺动脉4.骨间前、后动脉5.骨间总动脉6.骨间后神经四、前臂部1.前群肌●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为旋前方肌2.桡动脉3.桡静脉4.桡神经浅支5.尺神经6.尺动脉7.尺静脉8.正中神经9.正中动脉10.骨间前神经11.骨间前动脉12.前臂内、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13.腕背侧韧带:伸肌支持带14.前臂肌后群(1)浅层:自外向内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

局部解剖学 重点 总结

局部解剖学 重点 总结

颈浅层及甲状腺周围1. 颈部分区(见图2)舌骨上区 颏下三角颈前区 下颌下三角舌骨下区 颈动脉三角固有颈部 肌三角胸锁乳突肌区颈部 颈外侧区 枕三角锁骨上三角项部2. 浅层结构结构层次:皮肤 颈浅筋膜 (颈阔肌) 颈筋膜浅静脉 颈前静脉:穿入胸骨上间隙,汇入颈外静脉末端或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锁骨上方穿颈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颈阔肌 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深面的 颈丛皮支 耳大神经浅筋膜内 神经 颈横神经:横过胸锁乳突肌表面锁骨上神经面神经:颈支:支配颈阔肌淋巴:颈外侧浅淋巴结3. 封套筋膜(浅层)气管前筋膜:包裹咽喉、食管气管颈部、甲状腺、甲状旁腺 颈筋膜 内脏筋膜(中层) 颊咽筋膜椎前筋膜(深层):覆盖臂丛、颈交感干、膈神经、锁骨下动、静脉4. 筋膜间隙: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胸骨柄上缘分为深浅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等。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和气管颈部之间,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

咽后间隙:位于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

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

5.颈前区① 颏下三角:由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

浅面——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深面——下颌舌骨肌及其筋膜② 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

图2 颈部三角注:颈前区和颈外侧区边界 颈前区:内侧界——颈前正中线 外侧界——胸锁乳突肌前缘 上界——下颌骨下缘 颈外侧区:内侧界——胸锁乳突肌后缘 外侧界——斜方肌前缘 下界——锁骨中1/3上缘浅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深面——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咽中缩肌内容: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下神经、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③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

浅面——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封套筋膜;深面——椎前筋膜内容: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完整word版)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1.腋腔及顶,底,四壁?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

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

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

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内侧壁: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

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外侧界:髂骨。

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髂耻弓。

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环及腹股沟深淋巴结。

4.股环的边界?前界:腹股沟韧带。

后界:耻骨梳韧带。

内侧界:腔隙韧带。

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分三段。

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

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

分支:颊动脉。

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

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

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

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

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

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

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

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

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

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

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

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重点归纳

局部解剖学教案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常选部位(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

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

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三)皮神经概况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四)阔筋膜broad fascia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外侧肌间隔(较强)内侧肌间隔(较薄)股后肌间隔(薄弱)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一)皮神经概况隐神经(L2、3):小腿内侧腓浅神经(L4,S1、2)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腓骨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小结】一、阴股沟皮瓣下肢皮肤内侧(特别为股内侧)较薄,皮脂腺较多;外侧和后部较厚。

大腿前、内侧皮肤面积较大,位置隐蔽,因此股前部和内侧区为皮瓣理想的供区之一。

以阴股沟皮瓣为例:1.皮瓣范围会阴部与股部之间的沟称阴股沟。

该皮瓣前达耻骨结节平面;后达肛门中点平面;内侧男性达阴囊根部,女性达大阴唇外侧,可供范围约15×8 cm。

2.皮瓣的特点(1)供区皮肤薄而柔软,绝大部分无毛,具有一定弹性,皮脂腺丰富,皮肤湿润,尤以阴囊(阴唇)外区更佳。

局部解剖学总结..

局部解剖学总结..

局部解剖学复习第二章颈部第一节1、颈部境界:上界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和枕外隆突的连线与头部为界;下界以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的连线,分别与胸部和上肢为界。

2、分区:固有颈部,即斜方肌前缘之前和脊柱前方区域,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项部(即斜方肌前缘之后和脊柱后方区域)。

3、体表标志舌骨(hyoid bone):适对3、4颈椎之间的椎间盘平面,循舌骨体两侧可扪到舌骨大角,为寻找舌动脉的体表标志。

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上缘约平第4颈椎高度,颈总动脉在此分为颈内、外动脉。

男性向前突出成喉结。

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平对第6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标志,也可作为计数气管环的标志。

第二节颈部层次结构一、浅层结构1、颈阔肌(platysma):在颈前外侧部浅筋膜内的菲薄的皮肌。

2、颈前静脉(anterior jugular vein):起自颏下部,在颈正中线两侧,沿下颌舌骨肌浅面下行,最后归入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少数汇入头臂静脉。

3、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ein):由下颌后静脉后支、耳后静脉、枕静脉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斜下行,最后穿颈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该静脉末端虽有一对瓣膜,但不能阻止静脉回流,当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时,可使颈外静脉怒张。

静脉壁破裂可导致气体栓塞。

4、神经(1)颈从皮支:枕小N, 耳大N,颈横N,锁骨上N。

A.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行向后上,分布于枕部皮肤;B.耳大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伴颈外静脉上行,分布于腮腺区皮肤;C.颈横神经: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横行向前,穿颈阔肌分布于颈前区皮肤;D.锁骨上神经:分为3支,在锁骨上缘浅出,越过锁骨,分布于颈前外测部、胸上部、肩部。

(2)面神经颈支二、颈筋膜及筋膜间隙1、颈筋膜(cervical facial)分为浅层(封套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和深层(椎前筋膜)。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最新知识点)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最新知识点)

《局部解剖学》简答及论述题第一章头部1.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及各层特点?答:额顶枕区软组织分层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皮肤特点:厚而致密,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血管丰富外伤易出血。

浅筋膜特点: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纤维小隔,内有丰富血管神经,感染物不易扩散,早期有压迫性神经末梢痛。

帽状腱膜及额枕肌特点:帽状腱膜坚韧致密,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至颞区逐渐变薄,与颞浅筋膜相续;腱膜下疏松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此隙范围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移动性大,此层多发生头皮撕裂伤,此间隙内静脉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海绵窦相通,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此隙被称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颅骨外膜特点:不具生骨能力;血管对颅骨不营养,骨膜下血肿可局限....感谢聆听...2。

垂体的位置、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答:垂体的位置:位于蝶鞍中央的垂体窝内。

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垂体借漏斗穿过鞍隔与第三脑室底的灰结节相连。

垂体的肿瘤可突入第三脑室,发生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颅内高压。

顶为鞍隔,其前上方有时交叉和视神经,垂体前叶瘤可将鞍隔的前部推向前上方,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缺损。

底为蝶窦,垂体病变,可使垂体窝加深,侵袭蝶窦。

前为鞍结节,后为鞍背,垂体瘤时可使两处的骨板压迫变薄,骨质破坏。

两侧海绵窦,垂体肿瘤向两侧扩散压迫发生海绵窦淤血和脑神经受损。

...感谢聆听...3.海绵窦的交通支及穿经的结构?答:海绵窦的交通:向前经眼静脉、内眦静脉与面静脉相交通;经眼下静脉与面深部的翼静脉丛相交通.向上经大脑中静脉与上矢状窦、横窦相交通。

向后经颞骨岩尖部,分别与乙状窦或横窦相交通,经岩下窦与乙状窦或颈内静脉相交通。

向下经卵圆孔、破裂孔等处的导静脉与翼静脉丛相交通。

...感谢聆听...穿经的结构:在前床突和后床突之间的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中,由上而下依次排列着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上颌神经。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1.头部解剖学:头部是人体的最上部分,包括颅骨、头皮、面部和眼睛等结构。

头部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颅骨的骨组成、脑部结构(大脑、小脑、脑干)及其功能、面部骨骼和面部肌肉的构成。

2.颈部解剖学:颈部是连接头部和身体的部分,包括颈椎、颈部肌肉和颈血管等结构。

颈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颈椎的构造、颈椎间盘的位置和功能、颈部肌肉的分类和作用、颈血管的路径和分布。

3.胸部解剖学:胸部位于颈部和腹部之间,包括胸腔、胸骨、肋骨和胸部肌肉等结构。

胸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胸腔的构造和内部器官(心脏、肺、食管等)的位置和功能、胸骨和肋骨的形态和连接方式、胸部肌肉和胸腔内血管的分布。

4.腹部解剖学:腹部是位于胸部下方的部分,包括腹腔、腹肌和内脏器官等结构。

腹部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腹腔的结构、腹肌的分层和作用、内脏器官(肝脏、胃、肾脏等)的位置和功能、腹部血管和神经的分布。

5.盆腔解剖学:盆腔位于腹部和骨盆之间,包括盆腔骨、盆腔脏器和骨盆底肌群等结构。

盆腔解剖学知识点包括盆腔骨的构造和连接、盆腔脏器(子宫、卵巢、膀胱等)的位置和功能、骨盆底肌群的作用和支持函数。

6.上肢解剖学:上肢是连接肩部和手部的部分,包括上肢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

上肢解剖学知识点包括上肢骨骼(肩胛骨、锁骨、上臂骨等)的形态和连接、上肢肌肉(肱二头肌、桡侧腕长肌等)的分布和功能、上肢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的结构和运动。

7.下肢解剖学:下肢是连接骨盆和脚部的部分,包括下肢骨骼、肌肉和关节等结构。

下肢解剖学知识点包括下肢骨骼(髋骨、股骨、胫骨等)的形态和连接、下肢肌肉(臀大肌、股四头肌等)的分布和功能、下肢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的结构和运动。

8.脊柱解剖学:脊柱是人体的支持结构,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等结构。

脊柱解剖学知识点包括脊柱的分段和曲度、椎间盘的位置和功能、脊柱骨骼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除了上述各个部位的解剖学知识点,还有一些常见的器官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也很重要,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胃肠道等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超级完整

第一章:头颈部一、名词解释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三层紧密附着,组成“头皮”。

面部“危险三角”:指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此区的面静脉无静脉瓣,并经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易循上述途径逆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

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颈丛皮支等。

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

三角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甲状腺假被膜:包裹甲状腺的气管前筋膜,即甲状腺鞘。

甲状腺悬韧带: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峡的后面甲状腺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该注意保护。

颈袢:上根:自舌下神经发出,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沿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下降。

下根:由颈丛的第2、3颈神经前支纤维组成,在颈内静脉内侧下行。

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联合成颈袢。

肌三角: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

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12、气管前间隙: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相连形成气管前间隙。

(灵活的联合关节,参与完成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功能)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汇合处,多呈“H”形,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

颅顶“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是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

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

此间隙内的静脉通过导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向颅内扩散。

二、填空题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分(浅部)(深部)和(峡部)。

局部解剖学总结

局部解剖学总结

1 胸部分界上界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及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下界以剑突、肋弓、第11肋前端、第12肋下缘、第12胸椎棘突的连线与腹部分界。

2女性乳房的位置、淋巴引流及临床意义1位置:位于胸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第2---6肋高度淋巴引流:引流方向有6个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注入胸肌淋巴结,上部的淋巴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前外侧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临床意义乳腺癌发生淋巴转移时可侵犯腋淋巴结和胸骨旁淋巴结,如果淋巴回流受阻,肿瘤细胞可转移至对侧乳房和肝膈的裂孔及穿行结构腔静脉孔,平第八胸椎,有下腔静脉及右膈神经的分支通过食管裂孔,平第十胸椎,食管、有迷走神经前干、迷走神经后干、胃左血管的食管支和来自肝后部的淋巴管通过。

主动脉裂孔,在膈左右脚与脊柱之间平第十二胸椎,有主动脉、胸导管和来自胸壁的淋巴管通过纵膈左右侧面观(可根据p67的图来记忆)左侧面观:纵膈左侧面观中部有左肺根,肺根前方有左膈神经,左心包膈血管。

前下方有心包,肺根后方有胸主动脉、左交感干、左迷走神经、内脏大神经等。

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肺根下方有食管上下三角右侧面观:纵膈右侧面中部有右肺根,肺根前方有右膈神经,右心包膈血管,前下方有心包,肺根后方有食管、奇静脉、右迷走神经、右交感干及内脏大神经等肺根上方有右头壁静脉、奇静脉弓、上腔静脉、气管和食管,肺根下方有下腔静脉。

肺根的组成,各结构间的关系?肺及胸膜的体表投影?由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组成肺根的结构:自前向后为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自上而下:左肺根左肺动脉、左主支气管、左肺静脉6胸膜腔及隐窝的构成?胸膜顶和各胸膜窦的位置?临床意义/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形成的潜在性腔隙,称胸膜腔,左右各一,内为负压,含有少量浆液,当气胸、胸膜腔积液或胸膜粘连时,影响呼吸功能。

局部解剖学复习总结

局部解剖学复习总结

#颅顶软组织层次由浅入深为: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及枕额肌)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垂体的周围结构:前方为:(鞍结节、视交叉)下方为:(垂体窝、蝶窦)上方为:(鞍膈、第三脑室)两侧为:(海绵窦)通过海绵窦的结构: 1: (动眼N )2: (滑车N )3: (眼N )4: (上颌N )5: (颈内A )6: (展N )颅中窝的孔裂有:1: 1: (眶上裂 )2: (圆孔 )3: (卵圆孔 )4: (棘孔 )5: (破裂孔 )翼外肌上下缘浅出的神经是: 1: (咬肌N )2: (颊N )3: (舌N )4: (下牙槽N )穿经腮腺的结构: 1: (面神经分支)2: (下颌后静脉)3: (颈外动脉)4:(耳颞神经)支配面部感觉的三叉神经分支有:1:(眶上神经)2:(眶下神经) 3:(颏神经)#支配面部表情肌的面神经的分支: 1:(颞支)2:(颧支) 3:(颊支)4:(下颌缘支)5:(颈支)面部表情肌大体可分三群:1:(眼周围肌)2:(鼻周围肌) 3:(口周围肌)名词解释:#头皮:指在额顶枕区软组织中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而成的结构。

#颅顶危险间隙: 是帽状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间隙,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头皮撕脱伤多自此层分离。

此隙范围广,移动性大,内有静脉网,借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和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

若发生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颅腔感染,故临床上常称此层为颅顶部的危险区。

#面部危险三角区: 临床上将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其内面静脉可经眼静脉、面深静脉、翼静脉丛等与海绵窦交通。

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当面部因细菌感染致疖,痈时,可循上述交通途径延及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

!咬肌间隙: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经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间隙,从深面进入咬肌.此间隙下部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等均可扩散至此间隙。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我

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我

第一章头部1.翼点( P7 ):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 H”形的缝。

翼点是颅骨的单薄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断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2.乳突( P7 ):位于耳垂后方,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

在乳突后部的颅底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行乳突根治术时,应防备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3.枕外隆凸( P7 ):位于枕骨外面正中向后的最突出的隆起,其内面是窦汇。

枕外隆凸向双侧的弓形骨嵴称上项线。

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充,实行颅后窝开颅术若沿枕外隆凸做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导血管和窦汇,免得以致大出血。

4.面动脉压迫止血部位( P8):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订交处,能够涉及面动脉的搏动,面浅部出血可压迫此处止血。

5.面神经(P9):行于面神经管,由茎乳孔出颅向前外穿入腮腺内先分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叉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五组分支,由腮腺上缘、前缘及下端穿出,支配面肌和颈阔肌。

①颞支—额肌、眼轮匝肌上份②颧支 ---颧肌、眼轮匝肌下部、提上唇肌③颊支(伴腮腺管走行)--颊肌、口裂四周诸肌④下颌缘支—下唇诸肌及颏肌⑤颈支(行于颈阔肌深面)---颈阔肌6.腮腺鞘(P10 ):腮腺咬肌筋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持续,在腮腺后缘分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7.腮腺鞘的构造特色( P10 ):①腮腺鞘与腮腺联合密切,并发出很多间隔深入腺体,将其分开为很多小叶。

所以,腮腺化脓时可形成多个散在的小脓灶,不易扩散,在切开排脓时,应注意引流每一个脓腔。

②腮腺鞘的浅层致密,而深层单薄且不完好,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部经此与咽旁空隙和翼下颌空隙相通。

故腮腺化脓时,易穿过深层,扩散到咽旁空隙,形成咽旁脓肿。

8.腮腺床(P10 ):位于腮腺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后4 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 。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层次结构类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二,颞区:1、皮肤,2、浅筋膜,3、颞浅筋膜,4、颞深筋膜,5、颞肌,6、颅骨外膜,7(后同额顶枕区)三,手掌掌心部:1、皮肤,2、浅筋膜,3、掌腱膜,4、掌浅弓及其分支,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分支,6、四条指浅屈肌肌腱及腱鞘,7、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7的桡侧:四条蚓状肌发出到达2345指背腱膜),8、掌中隔,9、掌中间隙,鱼际间隙,10、外侧骨间伸肌肌腱及内侧骨间伸肌及肌腱,11、掌深弓,12、指间掌侧肌3块,指间背侧肌4块,13、掌骨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7、白膜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 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筋膜,9、壁胸膜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结构一,腮腺床:由三组结构组成:1、颈内血管(a v),2、起于茎突(乳突后内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鞘类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腺形成。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完整版)局部解剖学总结+分区超级整理

局部解剖学笔记整理层次结构类一,额顶枕区:(冠状面至脑实质)1、皮肤,2、浅筋膜,3、帽状腱膜(1,2,3合称头皮),4、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5、颅骨外膜,6、颅骨外板,7、板障,8、内板,9、硬膜外腔,10、硬脑膜,11、硬膜下隙,12、蛛网膜,13、蛛网膜下腔,14、软膜,15、脑实质二,颞区:1、皮肤,2、浅筋膜,3、颞浅筋膜,4、颞深筋膜,5、颞肌,6、颅骨外膜,7(后同额顶枕区)三,手掌掌心部:1、皮肤,2、浅筋膜,3、掌腱膜,4、掌浅弓及其分支,5、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分支,6、四条指浅屈肌肌腱及腱鞘,7、指深屈肌肌腱及腱鞘(7的桡侧:四条蚓状肌发出到达2345指背腱膜),8、掌中隔,9、掌中间隙,鱼际间隙,10、外侧骨间伸肌肌腱及内侧骨间伸肌及肌腱,11、掌深弓,12、指间掌侧肌3块,指间背侧肌4块,13、掌骨四,腮腺咬肌区:1、皮肤,2、浅筋膜,3、腮腺鞘(颈封筋膜向上延续及咬肌筋膜构成),4、腮腺浅部,5、峡部,6、下颌支,7、深部五,阴囊及睾丸的被膜:1、皮肤,2、浅筋膜(肉膜,有平滑肌),3、精索外筋膜,4、提睾肌,5、精索内筋膜,6、睾丸固有鞘膜的壁层,腔隙,内脏层(腹膜形成的结构),7、白膜六,腹壁:1、皮肤,2、浅筋膜(脐以上一层,脐以下分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和深层的膜层scarpa 膜层),3、腹外斜肌及腱膜,4、腹内斜肌,5、腹横肌,6、腹横筋膜,7、腹外筋膜,8、壁腹膜七,胸壁:1、皮肤,2、浅筋膜,3、深筋膜浅层,4、胸大肌,5、深筋膜深层,6、胸小肌,7、肋及肋间隙,8、胸内筋膜,9、壁胸膜床类:组织器官深面的结构一,腮腺床:由三组结构组成:1、颈内血管(a v),2、起于茎突(乳突后内侧)的茎突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咽肌,3、后四对脑神经:舌咽,迷走,副,舌下神经二,胃床:胃后壁,膈,脾,左肾上腺,左肾,胰,横结肠鞘类一,腮腺鞘:腮腺咬肌筋膜在腮腺前缘分成深浅两层包被腮腺形成。

局部解剖学归纳

局部解剖学归纳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regional anatomy knowledge points一、名词解释。

1.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的侧面,为额、顶、颞、蝶四骨相连处的一“H”型骨缝,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会伴有该动脉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2.危险三角:内眦静脉可通过眼上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交通,另外,面静脉还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加之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因此,当面部感染时,通过上述途径可逆性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或颅内感染。

3.腮腺(parotid gland):质软,色淡黄,呈楔形,底向外侧,尖向前内适对咽侧壁。

腮腺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部的分界。

4.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构成。

5.翼静脉丛(pterygoid venous plexus):位于颞下窝浅部,在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

翼静脉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向后汇合成上颌静脉,会流到下颌后静脉。

6.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位于蝶鞍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尖端。

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

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行。

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

7.神经点:是颈丛皮质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8.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9.锁骨上三角(supraclavicular triangle)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omoclavicular triangle,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中1/3上缘之间,体表呈明显凹陷,故又称锁骨上大窝。

局部解剖学相关知识点

局部解剖学相关知识点

第一章头部第一节概述一、界限与划分:境界:头部借下颌骨体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与枕骨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头部又借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与乳突连线,分为前下方的面部和后上方的颅部。

二、头部表面标志1.眉弓:位于眶上缘上方的弓状隆起,与大脑额叶下缘相对,其内侧份深方是额窦。

2.眶上孔:位于眶上缘中、内1/3交界处,距正中线2.5cm,有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通过。

3.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1厘米处,有眶下血管、神经由此通过。

4.颏孔:位于下颌第2前磨牙根下方,下颌骨体上、下缘中点,距正中线2.5cm处,有颏血管、神经通过。

(以上三孔在一条线上)5.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两指处(3.8厘米),由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连接而成。

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其内表面。

骨折时,会发生硬膜外血肿。

6.颧弓:位于耳屏至眶下缘连线上,其上缘对颞叶前端下缘;其下缘与下颌切迹之间有咬肌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为阻滞麻醉进针点。

7.下颌角:下颌骨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骨质薄,骨折好发。

8.乳突:是耳垂后方的隆起,其根部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通过);后有乙状窦。

9.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线枕骨后方椎突出的隆起,内有窦汇,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10.上项线:枕外隆凸向两侧的弓形骨嵴,是大脑小脑分界,深方有横窦。

第二节面部一、面部浅层结构:一)皮肤、浅筋膜内有脂肪组织、血管、神经、面肌、腮腺管、颊脂体。

特点:1、皮纹;2、皮肤、浅筋膜与面肌为一整体,薄而柔软;3、浅筋膜疏松二)血管、神经、淋巴1、血管(1)面动脉——起自颈外动脉→下颌下腺深面→咬肌前缘→面部→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名为内眦动脉。

※压迫止血部位: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相交处。

(2)面静脉——在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注入颈内静脉。

1)经眼静脉,也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海绵窦交通。

2)口角平面以上无静脉瓣。

3)危险三角:临床常将两侧口角与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面部的危险三角。

《局部解剖学》论述题总结

《局部解剖学》论述题总结

《局部解剖学》论述题总结1.穿过腮腺的结构及位置关系纵行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面神经分支)上述结构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2.试述甲状腺的毗邻。

甲状腺的前面由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所遮盖,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紧邻喉与气管颈部、咽与食管颈部以及喉返神经,后外侧邻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

3. 颈动脉鞘内有哪些结构?排列如何?鞘内有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在后内侧)、颈内静脉(在前外侧),和迷走神经(居二者之间的后方)。

4. 气管切开需经哪些层次?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和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颈静脉弓以及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

5.斜角肌间隙的组成、穿行结构及临床意义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通行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临床意义:前、中斜角肌表面腱性组织增厚变硬,颈肋异常纤维束带状结构构成前斜角肌痉挛,均可使斜角肌间隙变小,压迫神经血管而出现神经血管受压(胸廓出口)综合征。

6.腋动脉各段的毗邻关系如何?腋动脉以胸小肌为标志,可划分为3段,各段主要毗邻关系如下:第1段:位于胸小肌上缘至第1肋之间。

前:锁胸筋膜;后:臂丛内侧束和胸长神经;外:臂丛外侧柬和后束;内:腋静脉和尖淋巴结。

第2段:位于胸小肌深面。

前:胸小肌;后:臂丛后束;外:臂丛外侧束;内:腋静脉和臂丛内侧束。

第3段:位于胸小肌下缘和大圆肌下缘之间。

前:正中神经内侧根;后:桡神经、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外: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正中神经;内:尺神经、腋静脉和前臂内侧皮神经。

7.腋淋巴结的位置及流注关系。

腋淋巴结约20-30个,接受乳房、胸壁、脐以上腹壁和上肢等处来的淋巴管,可分为互相连续的五群。

①胸肌淋巴结:存在于胸大肌深面,胸小肌下缘处的前锯肌表面:②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

③肩胛下淋巴结:沿肩胛下血管和胸背神经排列。

局部解剖学总结

局部解剖学总结

脊柱区脊柱区(背区)上界:枕外隆凸、上项线下界:尾件尖两侧界:自上而下连接斜方肌前缘、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製、腋后线、粘蜡后份、骼后上棘、尾許尖的连线。

分区:项区、胸背区、腰区、紙尾区项区上界:脊柱区上界下界:第7颈椎棘突至两侧肩峰的连线胸背区上界:项区下界下界:第12胸椎棘突至两侧第12肋下缘、第H肋前部之间的连线腰区上界:胸背区下界下界:两侧骼蜡后份至僻后上棘以及两侧骼后上棘之间的连线詆尾区两侧協后上棘和尾fi■尖三点所圉成的三角区菱形区从5腰椎棘突至左、右粘后上棘再至尾it尖的连线(当腰椎或ffll、尾椎骨折或骨盆畸形时, 菱形区会变形),上、下两角连线的深而是砥正中棘。

第3胸椎棘突:两侧肩胛冈内侧端连线第7胸椎棘突:两侧肩胛卄下角连线第4腰椎棘突:两侧酩11^最高点连线第2詆椎棘突.两侧齬后上棘连线脊柱区的皮神经来自:脊神经后支浅动脉来源项区:枕动脉、颈浅动脉、肩胛背动脉胸背区:肋间后动脉、肩胛背动脉、胸背动脉腰区:腰动脉IM尾部:臀上、下动脉胸腰筋膜的位置、分层、特点在脚背区较薄弱,覆于竖脊肌表面,向上续于项筋膜,在背部正中附于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 外侧附于肋角,向下至腰区逐渐增厚,分为前、中、后三层。

后层覆于竖脊肌后面,打背阔肌和下后锯肌的犍膜愈合,向下附于m.在腰部正中附于腰椎棘突和棘上创带,外侧在竖脊肌外侧缘与中层愈合,形成竖脊肌鞘: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肌之间,内侧附于腰椎横突末端和横突间韧带,外侧在腰方肌外侧缘与前层愈合,形成腰方肌鞘,并作为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于第2肋下缘,向下附于m.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称腰肋韧带,后入路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暴露肾;前层位于腰方肌前而,又称腰方肌筋膜。

筋膜的内侧附于腰椎横突尖,向下附于齬腰韧带和齬曙后份,上部增厚呈弧形附着于第2腰椎横突与第12肋之间,称外侧弓状韧带,其内侧为内侧弓状韧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1、论述腋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其与臂丛的毗邻关系。

答:分段:腋动脉的前方被胸小肌覆盖,以其为界分为三段。

第一段
自第一肋外缘至胸小肌上缘,第二段被胸小肌覆盖,第三段自胸小肌
下缘至大圆肌和背阔肌腱的下缘。

分支:较为恒定的分支有六条。

1、胸上动脉2、胸肩峰动脉3、胸外侧动脉4、肩胛下动脉5、旋肱前动脉6、旋肱后动脉
毗邻:第一段后方有臂丛内侧束,外侧有臂丛外侧束和后束。

第二段后方有臂丛后束,内侧有臂丛内侧束,外侧为臂丛外侧束。

第三

2、试述上肢肌的名称及神经支配。

答:①肱二头肌、喙肱肌和肱肌都由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和肘肌
由桡神经支配。

②肱桡肌和尺侧腕屈肌分别受绕神经和尺神经支配
③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
和指深屈肌受正中神经支配
④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由正中神经支配,拇收肌由尺神经支配,
拇短屈肌由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共同支配。

⑤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和
小指对掌肌都由尺神经深支支配
3、试述下肢肌的名称及神经支配。

答:(一)股前部肌肉一股前群肌:1、缝匠肌,股神经支配2、
股四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中间肌),股神经支配
二股内侧肌群:浅层有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深层有短收肌和大收肌。

它们均受闭孔神经支配,耻骨肌还收股神经支配,大收肌
还受坐骨神经支配。

三髂腰肌受腰丛的肌支支配,髂肌受股神经支配
四阔筋膜张肌受臀上神经支配
(二)股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它们均由坐骨神经支

(三)臀部肌肉1、臀大肌受臀下神经支配2、臀中肌和臀小肌均受臀上神经支配3、梨状肌受臀上神经支配4、闭孔内肌和闭孔外肌,上孖肌和下孖肌,股方肌,其中闭孔外肌是由闭孔神经支配,其余均由骶丛肌支支配(四)小腿前部及足背肌肉1、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均由腓深神经支配2、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均由腓浅神经支配3、拇短伸肌与趾短伸肌均由腓深神经支配
(五)小腿后群肌均受胫神经支配浅层:腓肠肌,比目鱼肌,跖肌深层:腘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六)足底肌书上52页有表,实在不知道什么神经支配,抱歉……
4、试述坐骨神经的行径、分支及临床意义。

答:行径:坐骨神经由梨状肌下孔出盆后,在臀大肌深面下行,经坐
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之间至股后区,行于二头肌长头与大收肌之间。

分支: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在内侧的分支较多,而在外侧只发出一条分支到股二头肌短头。

临床意义:因外侧仅有一条分支,在外科手术时应该沿着外侧分离坐骨神经以免损伤其分支。

5、股三角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

答:境界位置:股三角位于股前区上1/3部,为底向上,尖向下的倒
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的内
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

前壁为阔筋膜。

后壁向外向内为髂
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6、腘窝的境界、位置、构成及其内容的毗邻。

答:境界位置: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及其肌腱,上内侧界为半腱肌、
半膜肌及其肌腱,下外侧界为腓肠肌外侧头,下内侧界为腓肠肌内侧
头,前壁为股骨下端的腘平面、膝关节后部、腘肌及其筋膜,后壁为
深筋膜和腘筋膜
构成毗邻:腘窝内含重要的血管、神经以及淋巴结,滑液囊及脂肪组织等。

以上结构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腘动、静脉,腓总神
经位于腘窝外上界处,沿股二头肌腱下行。

血管周围还有腘深淋巴结。

7、穿经梨状肌上孔和下孔的结构及其排列顺序。

答:穿经梨状肌上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有:臀上神经、臀上动脉、
臀上静脉。

穿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8、脊柱区肌肉的层次。

答:第一层:斜方肌、背阔肌
第二层:夹肌(包括头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
第三层:竖脊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棘肌)、横突脊肌(包括半棘
肌、多裂肌、回旋肌
第四层:椎枕肌(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
横突间肌、棘突间肌、提肋肌、腰方肌、腰大肌
9、上下肢的浅静脉的位置、走行及主要属支。

答:上肢:①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沿前臂和臂的桡侧上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深筋膜注入?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②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沿前臂前面的尺侧上行,继沿肱二头肌内侧至?臂中点附近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③肘正中静脉,在肘窝处连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

下肢:①大隐静脉,为下肢管径、壁最厚的浅静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