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及其防控(冲击地压防控知识.北京科大纪教授
2024年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三篇)
2024年冲击地压预防技术1.冲击矿压现象及特点冲击地压(岩爆)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击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一构造型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的特点:(1)一般没有明显的预兆,难于事先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冲击强度;(2)发生过程短暂,伴随巨大声响和强烈震动;(3)破坏性很大,有时出现人员伤亡。
2.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目前,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钻屑法。
钻屑法是通过在煤体中打小直径(42^50~)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钻孔过程中的动力现象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目前在我国应用较普遍。
钻屑法是我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用的冲击危险程度监测和解危措施效果检验的主要方法。
(2)声发射和微震监测方法。
声发射监测的过程主要是对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统计,冲击危险的判别依据是能率、事件频度及其变化规律,单个声发射事件的幅度、延续时间、频率等参数作为判别冲击危险的参考指标。
(3)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在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分析影响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地质和开采技术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因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及其冲击危险指数,然后综合评定冲击地压危险状态的一种区域预测方法。
3.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根据发生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防治措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防范措施;另一类是解危措施。
(1)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预留开采保护层;尽量少留煤柱和避免孤岛开采;尽量将主要巷道和硐室布置在底板岩层中;回采巷道采用大断面掘进;尽可能避免巷道多处交叉;加强顶板控制;确定合理的开采程序;煤层预注水,以降低煤体的弹性和强度;等等。
(2)解危措施。
冲击地压解危措施包括卸载钻孔、卸载爆破、诱发爆破和煤层高压注水等。
2024年冲击地压预防技术(二)对不起,我无法打开文档。
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宣传材料之: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知识问答 (一)
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宣传材料之: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知识问答 (一)冲击地压灾害是一种常见的非常规灾害,它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防治冲击地压灾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冲击地压灾害的基本知识。
以下是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冲击地压灾害?冲击地压灾害是指在煤、矿山等地下开采中,由于巷道、工作面支护等有缺陷或支护不稳定,导致地表向内突进并压紧煤、矿石和支护物而引起的灾害。
主要表现为地面突陷、地表裂缝、地裂缝明显等特征。
冲击地压灾害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二、冲击地压灾害的危害有哪些?冲击地压灾害对煤、矿产资源开采和矿山井巷生产、人员财产安全等方面都带来极大的威胁和危害。
1. 损失煤、矿石等矿产资源,影响矿山经济效益;2. 损坏巷道、支护设施、矿山井巷及相关设施,进一步加大矿山的经济负担;3. 损失人员生命财产及矿山现场的工作效率;4. 应急处理不当更会带来二次灾害,甚至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如淤积、堵塞等。
三、哪些原因会导致冲击地压灾害?1. 采动影响:采动范围广泛、覆岩厚度大、岩性结构复杂、采场巷道等支护措施不到位等会导致冲击地压灾害;2. 岩体耦合力破裂:弹性势能超过极限、应力突然释放等原因会导致岩体的耦合力破裂;3. 大规模钻爆破:煤巷内进行大规模钻爆破工作,采动工作不规范等都会导致冲击地压灾害;4. 地质构造影响:地质构造松动、活动等原因都会对煤矿的开采安全带来一定风险;5. 工作面自身条件:工作面的支护和强制通风措施不到位、工作面风量过小、煤柱过大等原因都会造成工作面顶板的松动和下沉。
四、如何预防和防治冲击地压灾害?1. 加大科学煤矿设计、合理布置采煤工作面和巷道;2. 加强煤矿坚固支护工程,增加边角支护;3. 选用高质量支护材料,加强巷道预支护;4. 根据煤的耐压性,合理安排采场;5. 强制通风,排除废气;6. 及时进行测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7. 健全煤矿监测体系和灾害应急体系,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水平。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冲击地压预防措施冲击地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的能量突然释放。
在井巷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
冲击地压具有突发性、发生条件复杂性的特点。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日趋明显,为做好矿井冲击地压预测和预防工作,防止冲击地压危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及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一、管理机构建立以矿长为组长,生产、安全、机电等副矿长为副组长。
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冲击地压管理机构。
二、抢险准备工作1、全矿各单位人员、工种,必须熟知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基本知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兆、影响因素及危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2、根据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类技术装备,以便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
(液压起重器、大绳、矿工斧、镐、刀锯、两用锹、担架、检测仪器、苏生器、生命探测仪等)3、生产科负责编制并贯彻落实施工措施,确保抢险施工安全进行。
4、机电科负责抢险期间机电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使用,并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停止矿井生产电源。
5、地测科负责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及存在的威胁。
6、安监处负责现场监督抢险过程的安全情况,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7、供应科负责准备抢险期间需要的所有工具并保证其安全质量。
8、运输区负责各类材料、工具、空重车皮的运输,确保各类材料、工具车皮及时达到作业地点。
9、通风区负责通风系统的巡查、调风、风机安设等工作,确保井下无串联风、微风、无风等现象。
10、调度室负责联系组织各单位抢险工作,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矿井所有人员进入新鲜风流中躲避。
三、技术管理1、要对各开采煤层进行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并认真做好待采区段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2、编制防治冲击地压专门设计。
评价为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区段,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作业规程必须编制防治冲击地压的专门设计。
课件:冲击地压理论与防治技术(1)
冲击地压理论与防治技术冲击地压是伴随人类深井采矿而引起的一种矿山动力现象,它已成为煤矿深部开采的主要灾害,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
冲击地压现象于1738年首次发生于英国,至今已有德国、南非、波兰、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冲击地压。
在我国,自1933年抚顺胜利矿最早发生冲击地压。
1985年,我国冲击地压煤矿有32个,主要分布在北京、枣庄、抚顺、大同、阜新、天池等地区煤矿,开采深度在600~750m,近年来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矿井数量和危害程度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截止2006年底,仅新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就达到60余个,分布范围扩大至开滦、新汶、徐州、义马、鹤岗、淮南、大屯、平顶山、华亭、韩城、兖州、七台河等煤矿,开采深度也达到750~1150m,仅1997年至2006年,先后在大同、抚顺、北京、徐州、新汶、开滦、华亭、义马、阜新、平顶山、兖州等局,因冲击地压发生而导致的重大伤亡事故就多达10余起,死亡人数高达百余人。
目前,冲击地压是世界采矿业的难题,因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比较复杂,对冲击地压的发生的机理和防治没有彻底解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第一章冲击地压现象的概述第一节冲击地压的现象冲击地压(“冲击矿压”、“岩爆”)是煤矿开采中的动力灾害之一,通常是在煤、岩力学系统达到极限强度时,以突然、急剧、猛烈的形式释放弹性能,导致煤岩层瞬间破坏并伴随有煤粉和岩石的冲击和突出,造成井巷的破坏及人身伤亡事故。
矿山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地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已成为煤矿开采特别是深井开采的主要灾害,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
第二节冲击地压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冲击地压概况我国冲击地压最早记录是1933年发生在原抚顺矿务局的胜利煤矿,当时的采深为200m左右。
随着开采深度和范围的不断增加,北京、抚顺、枣庄、开滦、四川等地区煤矿都有冲击地压发生。
《冲击地压及其防治》课件
冲击地压发生时,巷道内的设备、支架等设施可 能遭到破坏,造成经济损失。
生产中断
冲击地压可能造成巷道堵塞,影响正常的采掘作 业,导致生产中断。
02
冲击地压机理
Chapter
冲击地压形成原因
01
02
03
地质构造
冲击地压的形成与地壳构 造活动密切相关,如断层 、褶皱等地质构造容易引 发冲击地压。
监测设备
采用应力传感器、加速度计、位 移计等设备,实时监测煤岩体的 应力、应变和位移变化。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 取冲击地压发生前的异常信息, 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预警系统
建立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和 异常信息,自动或人工判断是否 发出预警,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 施。
04
冲击地压案例分析
启示
加强采空区安全管理,合理选择开采技术,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矿工安全 意识等措施是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提高我国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05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冲击地压研究现状与成果
冲击地压研究现状
随着对冲击地压机理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技术。目前,国内外在冲击地 压机理、预测和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水位、压力以及 流动方向等因素也可能影 响冲击地压的发生。
冲击地压发生过程
孕育阶段
发生阶段
在地质构造和地应力的共同作用下, 煤岩体逐渐积累能量。
破裂和能量释放产生冲击波和抛射物 ,形成冲击地压现象。
触发阶段
当煤岩体所受的应力超过其强度极限 时,发生破裂和能量释放。
2024年冲压地压及其防治(2篇)
2024年冲压地压及其防治一、冲击地压冲击地压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积聚在煤炭体中的能量,瞬间释放出来,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特征:常伴随有很大的声响、岩体震动和冲击波,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感到地震;有时向采掘空间抛出大量的碎煤或岩块,形成很多煤尘,释放出大量的瓦斯。
根据原岩(煤)体应力状态不同,冲击地压可分为3类:重力型冲击地压、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中间型或重力一构造型冲击地压。
重力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极小构造应力影响的条件下引起的冲击地压。
构造应力型冲击地压:主要受构造应力(构造应力远远超过岩层自重应力)的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中间型或重力~构造型冲击地压:主要受重力和构造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根据冲击的显现强度分类:(1)弹射:一些单个碎块从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煤或岩体上射落,并伴有强烈声响,属于微冲击现象。
(2)矿震:它是煤、岩内部的冲击地压,即深部的煤或岩体发生破坏,煤、岩并不向已采空间抛出,只有片带或塌落现象,但煤或岩体产生明显震动,伴有巨大声响,有时产生矿尘。
较弱的矿震称为微震。
(3)弱冲击。
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破坏性不很大,对支架、机器和设备基本上没有损坏;围岩产生震动,一般震级在2.2级以下,伴有很大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
部分煤或岩石急剧破碎,大量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震动,震级在2.3级以上,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和产生冲击波。
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分类:(1)轻微冲击:抛出煤量在10t 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的冲击地压。
(2)中等冲击:抛出煤量在10t~50t以下,震级在1级~2级的冲击地压。
(3)强烈冲击: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的冲击地压。
一般面波震级Ms=1时,矿区附近部分居民有震感;Ms=2时,对井上下有不同程度的破坏;Ms2时,地面建筑物将出现明显裂缝破坏。
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
xxxx煤矿冲击地压及防治技术培训本培训共分为六讲第一讲冲击地压概述第二讲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第三讲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第四讲冲击地压预测方法第五讲冲击地压防治措施1冲击地压概述1.2冲击地压的显现特征(1)突发性:冲击地压发生前一般无明显前兆,冲击过程短暂,难以确定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强度。
(2)多样性:一般表现为煤爆(煤壁爆裂、小块抛射)、浅部冲击和深部冲击。
最常见的是煤层冲击,也有顶板冲击和底板冲击,少数矿井发生岩爆。
(3)破坏性:往往造成煤壁片帮、顶板可能有瞬间明显下沉;有时底板突然鼓起甚至接顶;常常有大量煤块甚至上百立方米的煤体突然破碎并从煤壁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从后果来看冲击地压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
(4)复杂性:在自然地质条件上,除褐煤以外的各种煤种都记录到冲击现象,采深从200~1000m,各种地质条件都发生过冲击地压。
在生产技术条件上,各种采煤方法都出现了冲击地压。
1.2冲击地压的分类(一)根据显现强度及其对煤和岩层、支架、设备的破坏程度分(分为四类)1.弹射:单个碎块从煤岩体表面弹射出来,并伴有强烈的声响。
2.煤炮(深部冲击):深部的煤岩体发生破坏,但煤或岩石不向已采空间内抛出,只有片帮或散落现象,岩体震动,伴有声响,有时产生煤尘。
3.微冲击: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但对支架和设备无损害,围岩震动,伴有很大声响,产生煤尘,在瓦斯煤层中可能有大量瓦斯涌出。
4.强冲击:部分煤或岩体急剧破坏,大量的煤或岩石向已采空间抛出,出现支架折损、设备移动和围岩强烈震动,伴有巨大声响,形成大量煤尘。
(三)根据煤岩体应力来源及加载方式分(分为四种类型)1.重力型主要受重力作用,没有或只有少量构造应力的影响而引起的冲击地压。
2.构造型主要受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冲击地压。
3.震动型煤岩体受震动载荷而产生的冲击地压,它与重力型冲击地压的区别在于载荷的类型为脉冲式动载,载荷方向与震动波的传播形式和途径有关。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钻孔卸压
钻孔卸压原理
通过钻孔的方式,将煤层中的高应力区域释放出来,降低其应力水平,从而降 低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
钻孔卸压方法
钻孔卸压方法包括垂直钻孔和倾斜钻孔,应根据煤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钻 孔方式。
03
冲击地压的监测方法
微震监测系统
微震监测系统是通过监测岩体破裂产 生的微震事件及其震动波形,分析岩 体的应力状态和破裂模式,从而对冲 击地压进行预警和防治。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冲击地压概述 • 冲击地压的预防措施 • 冲击地压的监测方法 • 冲击地压的应急处理措施 • 案例分析
01
冲压
指在地下岩体中聚集了高能量, 当其超过周围介质的承受极限时 ,会以突然、猛烈的方式释放出 来,形成岩体冲击、抛射和震动
微震监测系统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 率和高定位精度等特点,能够实时监 测岩体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潜在的 冲击危险。
地音监测系统
地音监测系统是通过在地表或井下安装传感器,采集岩体在 地音波作用下的振动信号,分析岩体的声学特性和应力状态 ,从而对冲击地压进行预警和防治。
地音监测系统具有非接触、无损和连续监测等特点,能够提 供岩体的整体结构和应力分布信息,有助于提高预警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现场恢复
总结词
在冲击地压事件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 恢复,包括清理现场、修复受损设施等 。
VS
详细描述
在确保人员安全撤离和受伤人员得到救治 后,应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清理,清理掉 崩落的岩石和松动的土体。同时,应对受 损的设施进行修复,如修复损坏的巷道和 设备,以确保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恢 复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 要的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冲击地压防治》PPT课件
h
31
▪ (二)开采技术因素
开采多煤层时,任何造成应力集中的因素,均对防治冲 击地压不利。
段。这种静疲劳现象,可以使介质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失
稳过程中系统所释放的能量可使煤岩从静态变为动态过程,
即发生急剧、猛烈的破坏。
h
22
➢ 冲击地压的影晌因素
▪
(一)地质因素
▪ 主要包括开采深度、地质构造、煤岩结构和力学特性等。 开采深度的加大使地应力值增加。一般在达到一定开采深度 后才开始发生冲击地压,此深度称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临 界深度值随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大于200m,总的趋势是随 采深增加,冲击危险性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随采深增加,原 岩应力增大的缘故。
筑物将出现明显裂缝破坏。
h
15
▪ (四)根据发生的地点和位置分类
▪ 1、煤体冲击。发生在煤体内,根据冲击深度和强度
又分为表面、浅部和深部冲击。
▪
2、围岩冲击。发生在顶底板岩层内,根据位置有顶
板冲击和底板冲击。
h
16
➢ 冲击地压的成因和机理
对冲击地压成因和机理的解释主要有 ▪ 强度理论 ▪ 能量理论 ▪ 冲击倾向理论 ▪ 失稳理论
坏准则,能量准则和冲击倾向度准则是突然破坏准则。三个
准则同时成立,才是产生冲击地压的充分必要条件。
h
21
▪ (四)失稳理论
▪
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认为:根据岩石全应力—应变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
冲击地压有效防护
1、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按设计和作业规程规定全面认真地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消除一旦发生冲击地压时可能造成的危害。
4)、备用、闲置的设备、备件、器材等不得存放在距工作面150m范围巷道内。
6、加强放炮管理。在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段进行爆破作业时,撤人范围、警戒地点、躲炮距离和时间等都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贵点,并严格遵照执行。
7、严格人员管理。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区段要严格控制采掘队组个数,合理安排作业班次、时间,禁止非作业人员逗留,最大限度的减少区段内的人员数量。
2、加大巷道断面。有冲击地压危险的采区、掘进巷道断面净宽不得小于3m,净高不得小于2.4m,净断面不得小于7m2。
3、增加支护强度。
4、加强瓦斯监测监控。
5、对于有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采煤工作面除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工作面上出口和回风巷各设一台甲烷传感器外,还应在工作面面的进风巷设置甲烷传感器。设置地点距采煤工作面10—15m,报警断电浓度≥0.5%,断电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入风巷、工作面及回风巷一切电源。一旦冲击地压发生冲击、震动造成进风巷瓦斯超限时能及时
8、加强生产期间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两巷和掘进工作面后方巷道的维修、管理和监督检查。凡上、下出口断面不足7m2或两巷实际净断面不足7m2的工作面,必须立即停产整改。
冲击地压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必须严格执行灾区行动原则、灾区侦察原则、灾区救人原则。
2、在抢险救援过程中,要设专人观察顶板及周围支护牢固情况和检查通风及瓦斯涌出情况,如果发现二次来压征兆或其它异常情况,要先将人员撤出,待顶板稳定或采取防范措施后再组织抢救工作。3、事故救援必须按照由外向里的原则,逐米修复巷道,清理好畅通的退路,对支护损坏的地点要采取加强支护的措施,维护好工作空间。巷道破坏严重、有冒顶危险时,必须采取防止二次冒顶的措施。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根据发生机理和表现形式,冲击地压可分为岩爆、煤爆、岩片和煤片四种类型。其中,岩爆是最常见 的类型,表现为岩体突然、猛烈的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他类型的冲击地压也有发生,但相对 较少。
冲击地压的影响和危害
冲击地压的影响
冲击地压会对地下开采活动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发生冲击地压,采矿、隧道等地下工程 中的作业需要立即停止,以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此外,冲击地压还会导致地
03
冲击地压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矿区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总结词:成功案例
详细描述:该矿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冲击地压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顶板管理、实施煤层注水、优化 采掘布置等,成功地降低了冲击地压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保障了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 。
案例二:某矿井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区域性防治措施还包括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以减少对地质 结构的破坏。这包括控制开采深度、开采速度和开采方式等 ,以降低地压冲击的风险。
局部防治措施
局部防治措施主要针对具体的开采作 业面,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来降 低冲击地压的风险。这些措施包括对 作业面的加固、支撑和充填等,以增 强作业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冲击地压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04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监测预警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手段,通过实 时监测矿山压力和岩体应力状态,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
安全防护是在冲击地压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包括 人员疏散、设备保护和现场清理等,以减少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冲击地压是一种复杂的矿山灾害,其防治需要 采取多种措施,包括监测预警、卸压解危和安 全防护等方面。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4-01治措施 • 冲击地压防治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冲击地压基础知识
1、什么是冲击地压?答:冲击地压是聚积在矿井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
(井巷或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的释放而产生的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2、冲击地压有什么危害?答:冲击地压除了破坏巷道、支架和设备外还会引发其他矿井灾害,尤其是瓦斯、煤尘爆炸、火灾以及水灾,干扰通风系统,严重时会造成地面震动和建筑物破坏等。
因此,冲击地压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3、冲击地压有什么特点?答:(1)突发性。
无预兆,过程短暂,持续时间几秒到几十秒,难于准确预报发生时间、地点和强度(2)瞬时震动性。
像爆炸强烈震动,重型设备被移动,人员被弹起摔倒,震动波及范围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地面有地震感觉(3)巨大破坏性。
大量煤体突然抛出,堵塞巷道,破坏支架;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生产损失(4)复杂性。
各种条件和采煤方法均出现过4、冲击地压如何进行分级?答:根据震级强度和抛出的煤量,可将冲击地压分为三级:(1)轻微冲击(I级)。
抛出煤量在10t以下,震级在1级以下;(2)中等冲击(II级)。
抛出煤量在10—50t,震级在1—2级;(3)强烈冲击(III级)。
抛出煤量在50t以上,震级在2级以上。
5、冲击地压对矿工有什么影响?答:发生冲击地压后,人员受伤的主要部位是脑部,占91%,其次是胸部的机械损坏,包括肋骨折断等,占60%,而内部器官的损坏主要是肺、心、胃等,占18%,再次是上下肢的折断。
6、什么是煤岩层的冲击倾向性?答:煤岩层的冲击倾向是指煤岩层产生冲击式破坏的能力。
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是煤层发生冲击地压的必要条件。
有强烈冲击倾向的煤岩层及有中等冲击倾向的煤层统称为有冲击倾向的煤层。
经鉴定我矿1煤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9煤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性,1煤与9煤顶板为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岩层。
冲击地压事件物理特征与几何特征的相关性与统一性
(’)
(")
&%
煤
炭
学
报
%BB& 年第 %# 卷
对抚顺市地震台所观测到的 !"## 年 ! 月 ! 日 $ !""" 年 !% 月发生的 ! 级以上冲击地压事件数据进行了 累积统计分析,累积年限分别取 %,&,…,!% ’ ( 结果发现:采用不同的统计年限,关系式(%)都成立 ( 这说明老虎台矿冲击地压震级与频度的分布也服从古登堡 ) 里克特关系式 ( 图 ! 为不同累积年限时参数 ! , " 的变化曲线 (
这里的 " 并非是冲击地压所释放的真实能量,而是由于开采扰动对区域主要构造(断层)所造成的 “扰动势” ,也可以说,是这种“扰动势”中的一部分以冲击地压能量的形式释放出来 8 显然,这种“扰动 势”越大,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就越大,发生高能量冲击地压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8 如果把式(;)的左 边改写为在一定时期里冲击地压释放的累计能量,并忽略构造应力的不均匀性,可以得到 ( ( $! % )
表! "#$%& !
累积统计年限 % & ’ . * ! $ #+ ## #( (#)*+* /)/.+ -)’-+ /)//+ -).#+ -)+$/ -)!$+ ()*$+
老虎台矿冲击地压 ! , " 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 -(&..+-+&/* (. ! ,#%0& #/1 " ,#%0& (. )(-2$0)3* +/ 4#(50*#+ -(%%+&)6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2篇)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冲击地压是指地下水位下降或土层膨胀引起的土体变形和地表下陷现象。
由于冲击地压的产生,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建筑物倾斜等。
因此,为了保护地下工程和地面建筑的安全稳定,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冲击地压防止措施: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避免在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层膨胀的地区建设大型地下工程和高层建筑物,减少对土体的破坏,降低冲击地压的发生概率。
2. 加固地基和土体:对于存在冲击地压风险的地区,可以采用地下连续墙、打桩等加固地基和土体的方法,提高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减少土体变形和地表下陷的可能性。
3. 控制地下水位变化:对于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冲击地压,可以通过调控地下水位,保持地下水位的平稳变化,避免突然下降导致土体塌陷。
可以通过提高降水利用率、合理排水和灌溉管理等措施来控制地下水位变化。
4. 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冲击地压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地下水位、土体变形和地表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和扩大。
5. 正确选择施工方法和材料:在地下工程和地面建筑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材料,确保施工质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层膨胀对土体的影响。
如采用防水层、加固桩等措施,增加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冲击地压防止措施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同时,对于违规建设和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综上所述,冲击地压的防止措施需要从规划、加固、控制、监测、施工和监管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工程和地面建筑的安全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冲击地压防止措施(二)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开采或施工中,因地下岩石失去支撑导致的地层塌陷、地板下沉或地表凹陷等现象。
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及顶板紧急处理措施
冲击地压灾害防治及顶板紧急处理措施[摘要]矿区冲击地压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因其变形能的释放而出现的以急剧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并伴有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震动,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阐述了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冲击地压产生的区域与位置、冲击地压的特点、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顶板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措施矿区冲击地压是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的煤岩体因其变形能的释放而出现的以急剧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并伴有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震动,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煤矿技术和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冲击地压现象,分析和研究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预测其产生的位置,根据冲击地压的特征和矿井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做好顶板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1、冲击地压的产生机理冲击地压产生机理非常复杂。
一般认为:一是冲击地压是“矿体一围岩”系统平衡状态失稳破坏的结果;二是冲击地压多出现在采掘活动形成的应力集中区,在压力增加超过极限应力,并造成变形速度超过一定极限时即产生冲击地压。
2、冲击地压产生的区域与位置产生冲击地压的煤层一般是脆性的、硬度较高并干燥的煤层,顶板非常坚硬、完整,大面积不冒落,伪顶与直接顶较薄甚至没有;在地质构造的向斜轴部、断层附近、煤厚或倾角产生突变地点,是冲击地压出现频繁的位置;两侧或三侧临空的半岛或孤岛形煤柱或岩柱附近易产生冲击地压;上层煤回采边界影响带内容易产生冲击地压,在承压区内掘进巷道可能造成冲击地压。
3、冲击地压的特点冲击地压一般无明显预兆,不容易事先确定出现的时间、地点和冲击强度。
冲击地压发生过程短暂,出现前顶板岩层活动加剧,支撑物产生变形,顶板或煤壁伴随巨大声响和强烈震动。
它发生形式复杂多样,有煤层冲击,也有顶底板冲击和岩爆,多种条件下都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它的破坏性较大,可能产生煤壁片帮、顶板下沉或底鼓,支架折损、巷道堵塞,出现人员伤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开挖扰动→地应力重分布→岩石破裂失稳→地球物理场变异
巷道
巷道
巷道
巷道
岩溶洞
岩溶洞
矿山动力灾害的本质共性
8
• 关于灾害及其危害性
– 有“灾”不一定有害 – 控制应该以“灾”为主 – 预防应该以“害”为主
电磁辐射法: 在工作面两顺及其它巷道采用电磁辐射法进行预测预报,测定电磁辐射强度值及脉冲 数,根据前段时间测试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电磁辐射强度、脉冲等指标进行报警。 矿压观测法: 在严重冲击危险巷道均匀布点,进行矿压和巷道变形观测,初步观测结果是:回采工 作面前方15m以内为缓压带,15m至150m为超前压力影响带,150m以外为不受采动影响的原 始应力带。
已达50%以上)。
为了提高瓦斯抽放量,对瓦斯抽放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安装10台高负压水环 瓦斯抽放泵,铺设瓦斯管路1万多米,购买钻机50多台。 使矿井瓦斯抽放能力由 350m3/min提高到500m3/min以上,年瓦斯抽放纯量在1亿m3以上。近几年瓦斯
抽放量和矿井瓦斯抽放率见表3、曲线图14。
29
图10
15 140
天然地震大尺度范围诱发煤矿瓦斯异常涌出
20
21
正在拆除的A号商品住宅楼
22
• • • • • •
1933年我国的矿震最早发生于抚顺胜利煤矿 1950年前全国关于发生矿震报道的矿区只见到2个, 20世纪50年代增加到8个 60年代14个 70年代30个 目前已见到81 个煤矿、19个非煤矿108个矿井有发 生矿震详略不同的报道 • 矿震灾害与开采深度和矿产资源采出量有关
图14
近年来瓦斯抽放曲线图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抽放瓦斯量(百万立方米/年) 矿井瓦斯抽放率(%)
2006(1-6月) 合计
31
(3)煤体注水卸压 为了改变煤体的物理机械特性,可以对煤体进行静压、高压注水,以软化
• 关于“冲击过程”的外部效应-能量的快速释放
– 波动效应:弹性波 地震波:10Hz以下 微震动:10-300Hz 声发射:200-500Hz 大于5Km 小于5Km 小于1Km-cm 地震观测 微震观测 声发射观测
– 热效应(温度效应) – 磁效应 – 电效应
• 矿震、冲击地压、岩爆、煤炮之间的关系
R≈100-200m
采矿诱发地震
Mining-induced seismicity
HL≈3000m
矿震、冲击地压的关系示意
6
• 关于预测、预报
– 技术层面 • 空间预报:在哪里发生
• 时间预报:何时发生 • 强度预报:多大规模
– 管理层面
• 社会预报:不仅有预报,而且采取防范行动,比如撤出人员。
• 灾害的本质
– 矿震-波动效应、震动效应 – 冲击地压:地下工程效应—相对矿山压力 – 岩爆、煤炮:相对于围岩的破坏形式。 – 机理:都是岩体由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过渡和转变。
5
距工作面100-200m以外为中尺度矿震
地面 Ground surface
HR≈400-500m
冲击地压
采 区
岩爆
Rockbursts
R≈3000m
15
对地面工程的破坏
• • • • 地面房屋建筑开裂 地表下沉 深部断层活化 滑坡
16
德国的一次 ML4.2 矿震震害
17
危及采矿与公共安全
加剧地表沉陷,引起房屋开裂 矿震摧毁矿井 边坡失稳造成房屋开裂
边坡 沉陷 破裂离层
瓦斯异常涌出
断层
老采空区顶板塌陷
导致断层活化造成房屋开裂
井毁人亡
瓦斯事故
为消除瓦斯压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杜绝冲击地压引发瓦斯燃爆及煤与瓦斯 突出事故, 老虎台矿采取了四种不同方式的预抽方法。
28
一是区域预抽(见图10)。即采区准备之前,在煤层底板岩石中沿走向布臵 瓦斯抽放专用巷道,在瓦斯巷内每隔20~30m掘抽放钻场,向所采煤层打穿层钻孔,实 施生产准备前的预先抽放; 二是掘前预抽(见图11)。在石门揭煤之前,于煤层底板法线距离10m左右,在 巷道两侧掘钻场,沿巷道掘进方向打钻实施掘前预抽; 三是边抽边掘(见图12)。揭煤以后在煤巷两侧每隔30m交替布臵钻场,向煤 层打钻预抽煤层中瓦斯; 四是采前预抽(见图13)。工作面生产准备系统形成后,在顺槽掘进过程中于 两侧掘钻场向两侧煤层打钻抽放, 一般钻场内布臵 7~9个钻孔,孔深80~100m左 右,实施采前预抽,工作面回采前预抽率必须达到30%以上,否则不准开采(2005年
通过对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开采过程、工程条件的系统分析,找出开采过程中的应力 异常区和能量聚集区,并预测出冲击地压灾害的危险源。
25
(2)局部性预测预报
在区域性预测预报的基础上,对宏观划定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采掘工作面进 行局部性的预测预报: 钻粉法:
测定每米钻粉量,每次测定2个孔,每孔深10m;临界指标为3.5kg/m以下为无冲击地 压直接危险性,3.5~5kg/m为一般冲击地压危险区,超过5kg/m视为严重冲击地压区。
主动性 被动性
• 关于时间、过程、系统
– 关于时间秩序的思考 – “过程”的含义 – 地下开采系统
• 系统的整体演变与局部化特征 • 最小因子原理
9
之二:关于冲击性灾害的危害
– 对井下生产设施与人员的伤害 – 对地面设施和建筑物的毁坏 – 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和破坏
10
11
12
13
14
临沂矿务局古城煤矿(2009-2-28)
2
一、基本知识
3
之一:关于开采动力灾害
• 由于人工开采而引发的灾害 • 与地质、构造、开采深度、开采顺序等开采条件密 切相关 • 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 孕育过程的“缓慢性”和“长期性” • 发生过程的“突然性”和“冲击性” • 发生地点的“随机性”、难以预见性 • 发生结果的“毁灭性”
• 一般体现为矿震、冲击地压、岩爆、煤炮、煤与瓦 斯突出等形式
矿震
高强度矿震造成的工程灾害与环境损伤
18
进入深部开采后,矿山灾害能量间相互作用
2005年2月14日,阜新孙家湾煤矿一个ML=2.7矿震 诱发瓦斯异常涌出,夺去214名矿工的生命。
类似的灾害也曾发生在抚顺煤田。1997年5月28日,龙凤矿一个 ML=0.1冲击地压,诱发瓦斯异常涌出,夺去69名矿工的生命。
煤体和缓解应力集中,达到卸压的目的。 回采工作面开采前在顺槽每隔5m布臵一个注水孔, 根据煤层厚度确定钻孔 角度与孔深,高、低孔交替布臵,一般终孔距顶板5m左右。利用额定压力17Mpa 的3D-SZ 型 高压注水泵先进行高压注水,工作压力一般在8.0-13.0 Mpa,流 量135L/min,采用高压橡胶封孔器封孔,封孔深度5-7m。注水30h后,改为静压 注水,静压注水采用聚胺脂封孔。 注水后煤体全水份达到4%、增值达到2%
19
70 55
75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140 55
50
50
45
45
40
Ms8.1 Ms8.1 Ms8.1 Ms8.1 Ms8.1 Ms8.1
40
35
35
30
30
25
25
20
20
15 70
75
808590 Nhomakorabea95
100
105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26
2.解危减冲措施
根据冲击地压的强度弱化减冲理论,一般包括:采取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改 革采煤方法、控制开采强度、抽放煤层瓦斯、煤体高压注水、超前卸压钻孔、深 孔卸压爆破等减少应力集中和松散煤体的方式,降低煤体的强度和冲击倾向性, 使得应力高峰减小和向煤体深部转移,从而降低冲击强度、减少和防止冲击地压 发生。 (1)调整生产布局,控制矿井生产能力 ①调整生产布局,减少煤柱、孤岛等高应力集中区 从减少煤柱高应力区、缓解冲击地压的角度出发, 近年来严格按行业技术 标准的规定,对生产布局及开采程序进行调整, 将-730m水平原来按炮采划分的 每个采区走向长度300m左右(全矿井50余个采区),按其赋存标高及产状合并成 东、中、西三个综采区,实行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区间煤柱减少到三个,无 段间煤柱,条带间实现无煤柱开采。在开采程序上,始终遵循自上而下、由南往 北逐个条带及分层进行开采的原则,从而大大减少了容易诱发冲击地压的煤柱高 应力区。同时,自上而下开采后,由于首分层(幅)解放层的开采,二、三分层 (幅)开采时已被解放,从而解除了冲击地压的威胁。
冲击地压灾害及其防控
—以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矿为例 北京科技大学
纪洪广 教授
二00九年九月十六日
内容简介
一、基本知识 1.开采动力灾害 2.冲击性灾害的危害 3.冲击地压的防治 二、冲击地压灾害现状 1.国外情况 2.国内情况 三、冲击地压发生与成因(以抚顺老虎台矿为例) 1.冲击地压的发生 2.冲击地压分布 3.冲击地压成因 四、相关研究进展 1.地应力场测量与分析方面 2.在冲击地压(矿震)能量与开采行为空间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方面 3.邻近断层开采与设计优化 4.特殊地层条件下开采覆岩结构与矿压显现规律变异性方面 5.冲击地压灾害的危险性分析与区划方面 五、结束语
后方可开采。
对冲击地压较严重的采煤工作面, 利用检修班对煤壁进行高压短壁注水卸 压;煤巷掘进工作面利用白班检修时间进行高压注水卸压,注水钻孔深度在10m 以上,使采掘工作面始终位于卸压带内。见图15、16-高压注水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