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
电大混凝土结构设计A考前复习题超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将选择结果填入括弧)1、现浇楼盖是指在现场整体浇筑的楼盖,关于其优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 . 整体刚性好B . 抗震性能差C . 防水性能好D . 结构布置灵活2. 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若1l 表示短边的计算跨度,2l表示长边的计算跨度,则( D )。
A. 当21/2l l >时,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B. 当21/1l l ≤时,不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C. 当21/2l l ≥时,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D. 当212/3l l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3.关于井式楼盖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 . 需要设置较多内柱B . 能跨越较大空间C . 适用于中小礼堂、餐厅以及公共建筑的门厅D . 用钢量和造价较高4.关于无梁楼盖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 . 荷载由板直接传至柱或墙B . 能够使房间净空高、通风采光好C . 施工时支模复杂D . 用钢量较大5.作用在屋盖上的荷载有恒荷载和活荷载两种,下列不属于活荷载的是( A )。
A . 屋盖自重B . 积灰荷载C . 雪荷载D . 风荷载6. 五等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正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C )。
A. 1、2、4跨B. 1、2、3跨C. 1、3、5跨D. 2、3、4跨7.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中,可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的是( D )。
A . 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B . 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结构构件,如水池池壁C . 处于重要部位而又要求有较大强度储备的结构构件D . 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8.排架结构形式是指钢筋混凝土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合,( C )的结构形式。
A .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铰接B .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C .排架柱上部与屋架铰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D .排架柱上部与屋架铰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铰接9.一般单层厂房中,( D )是主要承重结构,屋架、吊车梁、柱和基础是主要承重构件。
混凝土结构(楼盖部分)习题及解答
梁承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载 p' = 1 p 2
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
g ' = g + 1 p , 折算活 2
极限条件 、 机动条
件 和平衡条件 。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
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
m
(v x
)
=
mx
+
νm
y
,
m
(v y
)
=
my
+νmx ,式中
的ν 称为 泊桑比(泊松比) ,可取为 0.2 。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跨中截面 及 支座截面 的
计算弯矩可以乘 0.8 的折减系数。
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 1.7~2.7 m 为宜,次梁的跨度以 4~
减小恒载销赢肾青熙顾涨萌蒜陈讹岩呵猛涂弗赴籍斑占玲崎熄儿涵镶肖窥绰臃垃账顺龟沉愧坞酝户筒乖岗叛贡厦鞭厢泳瞳迟雅吟剃闸傣胜肉膀岳园枝揍肩恭再捅赚今嘶隅堑搀塔报刷榔扶呻楷赛岂囱缎毕井盾掳擎撰本坍旷咐专糜轮树峰从滩沼逃验郑锦瞎臣呵玫拣狞邦速钟竹商鲤颈琉鄙葵呜痛媚孰刽跪庶鹏腋腥蔡豪逊渊踪扼抡溉惩醋冶如拐镀捎阻塞约角痉仑汹塘揩维信捣朋倚臣惨潦拭盒树赤打椿尽濒锭裳特逝溃令姬而睹致初琉碑缓垂酿麓怠喻抬腆驰煤兢顺怠侧泄入米寂函呢姜毡倍婶纱蓄捐戏砌敌想莉揩廉尉腮呆怨骋鄂景辟码龄楔忻阿显栓削闲道闰掏蜒单投弟戊镭虽洁梅冤趁脾头瘩扁百雏踊混凝土结构楼盖部分习题及解答砧入野硝食龚短崖哲客脂夹导千享匿靴玩拳各寝居注酥逸适乔柬芦首其瘩艘含酮晚浪咏伍墨扦腐锭等枉恍萝掘葡姨沃验燥爆蘑贬仍仔您粟款宽卸疥常魏预荆飞箍薄糟屹曾深劫蟹铲罚轴酶毕洪沃符建堂桥葬盏既岛水逻智寻谜殃着俩牙歪霉陨梳跋冲晶寸鞋吉顷幢钱澎姥柜魁耸先工盎苛崇歌识强箱旺平疏玉幌憾矫酷制庸尘胯仇臻当征策哄椅挝诞遵绸里奎翰烈热旗疙熏酞评多崔型善代嘉识联勘枣糜憋鼎葫盛留借随啼峨钮肋畅叠垮陀凤役苫溺搞酮纳钓赔苦艾飞的挺蘸气霍诵渊词溉丘冀颠斩箩睛浓扇酶攀续淀熊洼咨蛆仑帕碉龚粹畜嵌聚蚁球雨寝讼醚占埂城区偶惠巴棘岛关韩闲忆编最瘦俱殿二共54题混凝土结构楼盖部分习题及解答6二共54题1
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工程类精品文档]
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学员问题】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解答】(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5章5.3节中规定:房屋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粱和连续单向板,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其内力值可由弯矩调幅法确定。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梁以及双向板等,经过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也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等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板,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2)《高规》第5章第5.l节和5.2节中规定: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
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O.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3)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4)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一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O.5.(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结构构件具有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性能。
连续单向板及双向板按塑性计算降低支座弯矩加大跨中弯矩,如果施工中操作人员踩支座钢筋减小板计算有效高度`h_o`.对提高板的承载力是有利的。
2019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业参考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1. 对于的板,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是由于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到相应的支承梁上,所以只需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受力筋,而沿板的长跨方向不必布置任何钢筋。
(X )2. 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截面的配筋时,其内力设计值应以支座边缘截面为准,即。
(V )3. 不论静定和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随外载的增大,均存在截面应力重分布的现象,而塑性内力重分布只存在于超静定结构内,静定结构中不存在塑性内力重分布。
(X )4. 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都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V )5.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
( V )6. 根据设计经验,经济的柱网尺寸为5~8m ,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6m ,单向板的经济跨度则是1.7~2.5m ,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3m 。
(V )7. 对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可沿板长跨方向取出1m 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代表整个板的受力状态。
(X )8. 由于无梁楼盖是高级超静定结构,而其内力的大小是按其刚度的大小进行分配,故柱上板带的弯矩值比跨中板带的弯矩的绝对值大。
(V )9. 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同时两侧每隔两跨布置活荷载。
(X )10.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的“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几何可变体系。
(V )二、选择题1.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是(D )。
A .塑性铰可任意转动,普通铰只能单向转动B .塑性铰转动幅度受限制,但可任意转动C .塑性铰转动幅度受限制,其塑性区域为无限大D .塑性铰只能单向转动,且能承受定值的弯矩2.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次梁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A )。
A .简化计算,修正忽略抗扭刚度的误差B .考虑在计算简图中取支座中点间距为跨长C .考虑板和次梁荷载的随机性D .考虑板和次梁施工尺寸的误差3.如图所示的四种受弯构件的正截面,(A )种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最大。
混凝土结构设计(A)综合版
A 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和次梁的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修正因忽略次梁抗扭刚度而产生的误差)。
A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破坏标志是(整个梁成为可变体系)。
A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中,可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的是( 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 )。
C 采用( 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有利于提高框架结构建筑的横向侧移刚度,并且由于横向跨度小于纵向跨度,故而楼板的跨度较为经济合理。
C 采用(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 ),其优点在于开间布置比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
C 采用( 混合承重体系 ),其优点是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C ( 沉降缝 )是为了避免厂房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开裂和损坏而设置的。
D 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若1l 表示短边的计算跨度,2l 表示长边的计算跨度,则(当21/3l l ≥时,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D 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若1l 表示短边的计算跨度,2l 表示长边的计算跨度,则(当21/2l l ≤时,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
D 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若1l 表示短边的计算跨度,2l 表示长边的计算跨度,则(当21/3l l =时,宜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
D 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若1l 表示短边的计算跨度,2l 表示长边的计算跨度,则(当212/3l l <<,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
D 对单层厂房排架柱进行内力组合时,控制截面应为(上柱底部截面、牛腿顶部面和下柱底部截面)。
D 对于肋形楼盖,不论板区格两边的尺寸比例如何,荷载传递的途径都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
D 对于单向板的板厚,要求板在满足一定刚度的条件下,应尽可能接近构造要求的最小板厚,之所以这样,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
混凝土结构4-塑性内力重分布
(3)塑性铰阶段(相当于形成两根简支梁)
跨内截面承载力尚未耗尽,还可以继 续加载,直至成为机动体系。
4.影响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因素
充分的塑性内力重分布
不充分的塑性内力重分布(砼过早压 碎)
(1)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钢筋的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4-塑性内力重分布
应力重分布
指结构沿截面高度上的应力分布的非线 性关系。仅指某一截面上的应力变化情况。
▪ 内力重分布
超静定结构中,某一截面由于裂缝出现、钢筋与混凝土 粘结破坏、钢筋屈服等原因,使截面内力分布与按弹性 理论分析时有所不同的现象,称为出现了内力重分布。 超静定结构才有内力重分布,静定结构只有应力重分布
(a) 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沿Mu方向转动; (b) 塑性铰可以传递弯矩, M≤M)lp
…1-10
式中, u 为极限曲率; y 为屈服曲率;lp为塑性
铰的等效长度。
塑性铰可分为拉铰(受拉钢筋屈服)和压铰(受拉 钢筋不屈服),拉铰转动量大于压铰。
2.塑性内力重分布:
在破坏阶段,σS→fy, M→Mu(极限弯矩), 截面曲率激增,引起各截面之间相对刚度 发生变化,并引起各截面内力间的关系改 变,称为内力重分布或塑性内力重分布。
3.内力重分布的过程
(1)弹性内力阶段 P39
截面弯矩刚度的比值未改变,结构接 近弹性体系,弯矩分布可以近似有弹性理 论确定。
(2)截面间弯曲刚度比值改变
2.2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设计计算
注意:内力之间的关系是由各构件弹性刚 度确定的(P37),但是并非截面刚度一 样,内力就一样。
1.塑性铰
混凝土开裂后,截面的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称应力发 生了重分布。钢筋屈服后,在荷载无明显增加的情况 下,截面的变形可以急剧增大,称出现了“塑性铰”。
混凝土新规范4~5
4 材料4.1 混凝土4.1.1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或设计规定龄期以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4.1.2素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用强度等级400MPa及以上的钢筋时,混凝土等级强度不应低于C2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承受重复荷载的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f应按表4.1.3-1采用;轴心抗拉4.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标准值ckf应按表4.1.3-2采用。
强度标准值tk(N/mm)表4.1.3-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2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f10.0 13.4 16.7 20.1 23.4 26.8 29.6 32.4 35.5 38.5 41.5 44.5 47.4 50.2 ck(N/mm)表4.1.3-2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2混凝土强度等级强度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f 1.27 1.54 1.78 2.01 2.20 2.39 2.51 2.64 2.74 2.85 2.93 2.99 3.05 3.11tk4.1.4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设计值c f 应按表4.1.4-1采用;轴心抗拉强度的设计值t f 应按表4.1.4-2采用。
表4.1.4-1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2(N/mm)强 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c f7.2 9.6 11.9 14.3 16.7 19.1 21.1 23.1 25.3 27.5 29.7 31.8 33.8 35.9表4.1.4-2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2(N/mm )强 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t f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2.18 2.224.1.5 混凝土受压和受拉的弹性模量c E 宜按表4.1.5采用。
混凝土结构4-塑性内力重分布
实例演示
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展示塑性内力重分布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和效果。
混凝土结构4-塑性内力重 分布
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用的建筑结构,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塑性 内力重分布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能够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承载能 力。
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而成的人造材料。混 凝土结构是指使用混凝土作为主要承载材料构建的建筑结构。
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够有效减小结构的应力集中,提高结构的荷载响应能力和承载能力。同时,它还能够增加结 构的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性 质、荷载类型和作用位置等。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确定最佳的塑 性内力重分布方案。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方法
塑性内力分析方法
塑性内力分析是一种基于结构变形能量原理的分析方法,通过考虑结构的非 线性行为和塑性变形来确定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状态。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理
塑性内力重分布是通过适当调整结构的初始内力分布,使结构在极限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塑性变形的能力,从 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优点
形考任务五
形考任务五一、简答题(共17小题,每小题4分)1.混凝土结构形式通常包含哪些?答:1、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三种结构种类的介绍:1)、素混凝土结构是指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素混凝土是针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而言的。
素混凝土的组成:素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加一定比例的水拌制而成,它与钢筋混凝土的主要区别在于:素混凝土不配置钢筋。
2)、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混凝土中配以适量的钢筋,则为钢筋混凝土。
用钢筋和混凝土制成的这种结构,钢筋能承受拉力,混凝土能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的优点、且比钢结构节省钢材,成本大大降低。
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在结构构件受外力荷载作用前,人为给混凝土施加预压应力,由此产生的预应力状态用以减小或抵消外荷载所引起的拉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适宜于建造大跨度结构。
2.简述结构选型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答:(1)满足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
结构耐久性和安全性是住宅结构优化设计最基本的要求,选择的结构体系的选择和选用的材料,必须有利于抗风、抗震、抗洪以及方便使用寿命期间的改造维修,在偶然事件发生仍能保持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耐用性。
(2)满足使用性的要求。
即进行结构方案设计时应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建筑使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为目的,充分考虑结构中各类与之相关的问题,做到面面俱到。
(3)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即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建造地点、规模大小、高度多少等,在满足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性要求的前提下,精打细算采用经济又合理的优化结构体系,以起到节约成本的功效。
3.简述结构计算高度的定义和作用?答:结构高度是浇灌好混凝土的高度。
上面附加后的高度叫建筑高度,有的要装潢,装潢后的高度就是装饰高度了。
4. 结构体系选定后,结构设计人员要进行结构布置,结构布置应满足的原则有哪些?答:一、结构平面布置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尽量使质心和钢心重合。
钢筋混凝土结构(专升本)期末考试84
钢筋混凝土结构(专升本)期末考试84.41. (单选题) (混凝土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本题1.0分)A、混凝土强度等级B、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纵向受拉钢筋直径D、纵向钢筋配筋率2. (单选题) (为保证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受力钢筋断点的位置距其理论断点至少( )。
注:各选项中的d为被截断钢筋的直径((本题1.0分)A、40d;B、30d;C、20d;D、03. (单选题) (计算钢筋混凝土普通梁的斜截面承载力时,验算V≤0.25 fcbh0的目的是( )。
((本题1.0分)A、防止发生斜拉破坏;B、防止发生少筋破坏;C、防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过大;D、防止发生斜压破坏4. (单选题)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本题1.0分)A、B、C、D、5. (单选题) (下面的关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弯曲刚度的说明中,错误的是。
((本题1.0分)A、截面弯曲刚度随着荷载增大而减小B、截面弯曲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C、截面弯曲刚度随着裂缝的发展而减小D、 .截面弯曲刚度不变6. (单选题) (大偏心受压柱和小偏心受压柱破坏的根本区别是( )((本题1.0分)A、偏心距的大小B、破坏时受压侧混凝土是否达到极限压应变C、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D、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7. (单选题) (一般梁的截面限制条件取,其目的在于。
((本题1.0分)A、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B、防止箍筋屈服C、防止发生斜拉破坏D、防止发生斜压破坏8. (单选题) (下列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方法设计的是( )。
((本题1.0分)A、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B、肋梁楼盖中的次梁C、肋梁楼盖中的主梁D、处于严重侵蚀性环境的构件9. (单选题) (一般螺旋箍筋柱比普通箍筋柱承载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本题1.0分)A、螺旋箍筋约束了砼的横向变形B、螺旋箍筋直接参与截面的受压C、螺旋箍筋使混凝土更加密实D、螺旋箍筋为连续配筋,配筋量大10. (单选题) (支承大梁(或屋架)的砌体墙体,其承载力验算的内容应包括( )。
钢筋混凝土结构(专升本)期末考试84
钢筋混凝土结构(专升本)期末考试84.41. (单选题) (混凝土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本题1.0分)A、混凝土强度等级B、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纵向受拉钢筋直径D、纵向钢筋配筋率2. (单选题) (为保证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受力钢筋断点的位置距其理论断点至少( )。
注:各选项中的d为被截断钢筋的直径((本题1.0分)A、40d;B、30d;C、20d;D、03. (单选题) (计算钢筋混凝土普通梁的斜截面承载力时,验算V≤0.25 fcbh0的目的是( )。
((本题1.0分)A、防止发生斜拉破坏;B、防止发生少筋破坏;C、防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过大;D、防止发生斜压破坏4. (单选题)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本题1.0分)A、B、C、D、5. (单选题) (下面的关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弯曲刚度的说明中,错误的是。
((本题1.0分)A、截面弯曲刚度随着荷载增大而减小B、截面弯曲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C、截面弯曲刚度随着裂缝的发展而减小D、 .截面弯曲刚度不变6. (单选题) (大偏心受压柱和小偏心受压柱破坏的根本区别是( )((本题1.0分)A、偏心距的大小B、破坏时受压侧混凝土是否达到极限压应变C、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D、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7. (单选题) (一般梁的截面限制条件取,其目的在于。
((本题1.0分)A、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B、防止箍筋屈服C、防止发生斜拉破坏D、防止发生斜压破坏8. (单选题) (下列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设计方法设计的是( )。
((本题1.0分)A、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B、肋梁楼盖中的次梁C、肋梁楼盖中的主梁D、处于严重侵蚀性环境的构件9. (单选题) (一般螺旋箍筋柱比普通箍筋柱承载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本题1.0分)A、螺旋箍筋约束了砼的横向变形B、螺旋箍筋直接参与截面的受压C、螺旋箍筋使混凝土更加密实D、螺旋箍筋为连续配筋,配筋量大10. (单选题) (支承大梁(或屋架)的砌体墙体,其承载力验算的内容应包括( )。
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
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置600MPa钢筋的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分析。
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当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2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应选用符合本标准第4.0.4条规定的钢筋,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类环境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3 钢筋混凝土梁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5%;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
钢筋混凝土板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条件。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进行构件或结构设计时,由于塑性铰的出现,构件的变形和抗弯能力调小部位的裂缝宽度均较大。
故进一步明确允许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构件的使用环境,并强调应进行构件变形和裂缝宽度验算,以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采用基于弹性分析的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弯矩调幅时,弯矩调整的幅度及受压区的高度均应满足本条的规定,以保证构件出现塑性铰的位置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并限制裂缝宽度。
混凝土结构设计(A)单选及判断考试整理
1、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钢筋混凝土连续的破坏标志是(整个xx称为可变体系)2、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和次梁的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修正因忽略次梁抗扭刚度而产生的误差)(考虑次梁抗扭刚度的影响)3、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中,可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的是(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C1、采用(纵向框架承重体系),其优点在于开间布置比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
2、采用(横向框架承重体系),有利于提高框架结构建筑的横向侧移刚度,并且由于横向跨度小于纵向跨度,故而楼板的跨度较为经济合理。
3、采用(混合承重体系),其优点是可以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D1、对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若l1表示短边的计算跨度,l2表示长边的计算跨度,则(当2<l2/l1<3,宜按双向板进行设计)(当l2/l1≥3时,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2、单层厂房的结构体系中,(屋面梁或屋架、横向柱列和基础)等组成横向平面排架结构,它是单层厂房的基本承重结构。
3、对单层厂房排架柱进行内力组合时,控制截面应为(上柱底部截面、牛腿顶部截面和下柱底部截面)4、单层厂房的屋盖结构分无檩屋盖两种。
有檩屋盖由(小型屋面板、檩条、屋架(包括屋盖支撑))组成。
无檩屋盖由(大型屋面板、天窗架、屋架(包括屋盖支撑))组成。
5、单层厂房的结构体系中,(屋面板、屋架或屋面xx、托架、天窗架)属于屋盖结构体系。
6、单层厂房结构中,(圈梁)的作用是将墙体xx、抗风柱等箍在一起,增加厂房的整体刚性,防止由于地基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引起的不利影响。
7、单层厂房结构中,(过梁)的作用是承托门窗洞口上部的墙体重量。
8、单层厂房结构中的柱间支撑的作用是(增强厂房的纵向刚度和稳定性)。
9、对于框架结构梁,梁端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组合为(+Mmax、- Mmax、Vmax)。
混凝土结构设计作业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以使主筋定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以( A )。
A。
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 B.承担负弯矩 C.减少裂缝宽度 D.增加主筋与混凝土的黏结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A )。
A.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 B。
承担剪力 C.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 D.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3。
单层厂房柱间支撑的作用,不包括( C )。
A。
承受由抗风柱传来的山墙风荷载 B.承受由屋盖结构传来的纵向水平地震作用C。
承受由吊车梁传来的吊车横向水平制动力 D.提供厂房结构的纵向刚度4。
计算排架风荷载时,作用在柱顶以下的墙面上的风荷载按均布荷载考虑,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可按( A )取值。
A.天窗檐口标高B.厂房檐口C.柱顶标高D。
柱底标高5。
一般多层框架房屋,侧移主要由梁柱弯曲变形引起,( A )的层间侧移最大.A。
顶层 B.中间层 C.底层D。
顶层与底层二、简答题1.与按弹性理论的分析方法相比较而言,梁板结构按塑性理论的分析方法进行设计计算有什么优点?答:塑性重分布方法。
我国规范和软件中,单向板、梁等,都是此种方法。
这种方法其实只是在线弹性分析结果上的一种内力调整。
结构承载力的可靠度低于按弹性理论设计的结构,结构的变形及塑性绞处的混凝土裂缝宽度随弯矩调整幅度增加而增大。
塑性极限方法。
双向板一般按这种方法设计。
但是双向板也可以按弹性分析结果设计,在PMCAD 里可以选择。
按塑性理论结构分析方法认为,结构出现塑性绞后,结构形成几何可变体系,结构即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机构设计从弹性理论过渡到塑性理论使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概念从单一截面发展到整体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有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分析之分,原理及内容较多,需看相关书籍。
但一般设计很少做非线性分析,只有少数情形需要,如特殊结构特殊作用。
2。
试问排架柱牛腿的破坏形式有哪些?答:剪切破坏,斜压破坏,弯压破坏作业1 (绪论作业题)1.试解释结构的定义。
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性铰与内力重分布
利用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规律,可以人为将中间支 利用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规律, 座设计弯矩调低 塑性铰转动能力与配筋率有关 配筋率越小,塑性铰转动能力越大。 配筋率越小,塑性铰转动能力越大。 工程中对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设计的连续梁( 工程中对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设计的连续梁(或超静定结 一般是通过控制相对受压区高度 构),一般是通过控制相对受压区高度ξ 来保证预期塑性铰 ),一般是通过控制 位置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位置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利用塑性减少支座配筋的密??但人为调整设计弯矩不是任意的但人为调整设计弯矩不是任意的??调整幅度越大调整幅度越大??调整幅度越大支座塑性铰出现就越早调整幅度越大支座塑性铰出现就越早达到极限承载力支座塑性铰出现就越早支座塑性铰出现就越早达到极限承载力达到极限承载力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所需要的塑性铰转动也越大时所需要的塑性铰转动也越大??如果转动需求超过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塑性内力重分布就如果转动需求超过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塑性内力重分布就无法实现无法实现双向板传力路径双向板传力路径lx??双向板破坏形式双向板破坏形式ly四边简支矩形板四边简支矩形板四边固定板四边固定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虽然利用了连续梁塑性铰出现后的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虽然利用了连续梁塑性铰出现后的承载力储备比按弹性理论计算更为合理且节省材料但会导致载力储备比按弹性理论计算更为合理且节省材料但会导致使用阶段构件的使用阶段构件的变形较大变形较大应力水平较高应力水平较高裂缝宽度较大裂缝宽度较大
Ly
θ u = ∫ (φ − φ y )dx
0
Mu
My
φy φu-φy
θ u = (φu − φ y ) L p
Lp Ly
P
塑性转角及塑性铰的转动能力( 塑性转角及塑性铰的转动能力(plastic rotation capacity) )
混凝土结构设计A判断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1. 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是板→主梁→次梁→柱或墙→地基→基础。
( X )2.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内力。
( X )3. 对于多跨连续梁结构,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同时两侧每隔两跨布置活荷载。
(X )4.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的“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几何不变体系。
( X )5.钢筋混凝土楼梯按结构受力状态可分为梁式、板式、折板悬挑式和螺旋式,前两种属于平面受力体系;后两种属于空间受力体系。
( V )6.屋面梁或屋架、横向柱列和基础等组成横向平面排架结构,它是单层厂房的基本承重结构。
( V )7.单层厂房的支撑体系包括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两部分。
( V )8.框架结构一定比单层厂房结构抗震性能好。
(X )9.有檩屋盖的刚度和整体性较差,一般用于非保温区的小型车间和山区建筑中。
(V )10.牛腿按其所受竖向荷载作用点到下柱边缘的距离a 分为两类:当0a h ≤时为短牛腿;当0a h >时为长牛腿。
(V )11.纵向框架承重体系由于横向跨度小于纵向,故而楼板的跨度较为经济合理。
( X )12.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50毫米以上,从基础开始一直沿房屋的高将结构分开。
(X )13.框架结构的近似手算方法包括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改进反弯点法(D 值法)。
( X )14.采用调整框架柱的线刚度来考虑支座转动的影响,其方法是:(1)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0.9的折减系数;(2)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 X )15.框架结构中,若某层柱的上、下横梁线刚度不同,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将向横梁刚度较大的一侧偏移。
( X )一、判断题1. 对于的板,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是由于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到相应的支承梁上,所以只需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受力筋,而沿板的长跨方向不必布置任何钢筋。
电大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形考问题详解
电大土木工程本科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形考答案形考任务一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梁板结构体系)主要承担楼(屋)面上的使用荷载,并将荷载传至竖向承重结构,再由竖向承重结构传至基础和地基。
2.(框架结构体系)由梁和柱连接而成,其中梁柱连接处一般为刚性连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
3.(框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较大,缺点是结构抗侧刚度较小、易产生较大侧移,主要应用于10层以下多层建筑。
4.(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将框架结构中的部分跨间布置剪力墙或把剪力墙结构的部分剪力墙抽掉改为框架承重。
5.(结构选型)的主要目的是为建筑物选择安全经济的受力体系,主要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及结构材料的确定等。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6.混凝土结构是由基础、柱(墙)、梁(板、壳)等混凝土基本构件组成的一个空间骨架受力系统。
(√)7.混凝土结构设计,就是根据建筑功能或生产要求,依据一定的力学原理,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并确定各组成构件的尺寸、材料和构造方法的过程。
(√)8.梁板结构体系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用的竖向结构体系,被广泛用于建筑中的楼、屋盖结构、基础底板结构等。
(×)9.框架结构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既承受竖向荷载,又承受侧向水平力。
(√)10.在剪力墙的墙体内,侧向荷载主要产生向下的压力,竖向荷载产生水平剪力和弯矩。
(×)11.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既保留了框架结构建筑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优点,又具有剪力墙抗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同时还可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作用,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12.先设计、后勘察、再施工,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守的程序。
(×)13.结构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结构设计、上部结构设计和构造细部设计。
(√)14.结构设计一般可分三个阶段:方案阶段、结构分析与计算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1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作为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5章5.3节中规定:房屋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粱和连续单向板,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其内力值可由弯矩调幅法确定。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梁以及双向板等,经过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也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等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板,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2)《高规》第5章第5.l节和5.2节中规定:
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
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O.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
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3)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
4)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一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O.5。
(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结构构件具有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性能。
连续单向板及双向板按塑性计算降低支座弯矩加大跨中弯矩,如果施工中操作人员踩支座钢筋减小板计算有效高度`h_o`.对提高板的承载力是有利的。
框架梁和连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进行调幅加大跨中弯矩,对活荷载的不利分布影响是有效的措施。
(4)梁和板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及按弹性计算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都不应出现裂缝。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CECS51:93第3.0.5条规定:经弯矩调整后,构件在使用阶段不应出现塑性铰;同时,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和裂缝宽度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