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分析两跨连续梁内力重分布规律例题[详细]
![分析两跨连续梁内力重分布规律例题[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16f68be277232f60dccca157.png)
于是
M B P
·l 8.9 5 22.25kN.m
2
2
MBu = MB +MB = 101.23 + 22.25 = 123.48(kN·m)
上面计算说明:当减小跨中截面配筋,使 D 点先出现塑
性铰,MDu = 84 kN·m时,需要增大支座截面配筋使 MBu = 123.48 kN·m,才能使连续梁承受同样的最大外 加荷载Pu = 116.59 kN,如图(h)。
面弯矩MBu 不变。连续梁就像两跨简支梁一样工作.
当跨中截面 D 点也出现塑性铰时,结构形成了可变机构, 这时结构才真正达到其承载能力极限,如图(e)。
MD = MDu-MD = 97.16-80.62 = 16.52(kN·m)
P M D 16.52 13.23kN
1/ 4 ·l 1/ 45
性理论认为,这时连续梁已达到承载力极限,弯矩分布 如图(c)。实际上结构并未丧失继续承载的能力,只 是B点出现了塑性铰,此时
MD = 0.156PeL= 0.156×103.36×5 = 80.62(kN·m) < MDu
说明结构仍能继续承载。
在继续加载时,B 点因形成塑性铰出现转动,并保持截
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1)塑性材料构成的超静定结构,达到结构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的标志不是一个截面的屈服,而是结构形成了 破坏机构。
(2)塑性材料超静定结构的破坏过程是,首先在一个 或几个截面上出现塑性铰,之后,随着外荷载的增加, 塑性铰在其它截面上陆续出现,直到结构的整体或局部 形成破坏机构为止。
(5)超静定结构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由设计者通过改变截面配筋来控制。
(6)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在内力重分布过程中,构件 变形及塑性铰区各截面的裂缝开展都较大。为满足使用 要求,通常的作法是控制内力重分布的幅度,使构件在 使用荷载下不发生塑性内力重分布。
(第3部分)梁板结构及设计例题
![(第3部分)梁板结构及设计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3d2597f524ccbff1218453.png)
实际配筋面积mm2
0.096 0.101
344
344 Φ8/10@
180 358
0.096 0.101
344
344 Φ8/10@
180 358
0.065 0.067 228
228 Φ8@180
279
0.074 0.077 262
262 Φ8@180
279
边跨中
4.11 0.096 0.101
线恒荷载设计值: g=1.2×2.74KN/m2 =3.29KN/m 线活荷载设计值:q=1.3×6.0KN/m2 =7.8KN/m 合计每米宽荷载设计值:g+q=11.09KN/m
(2)板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按塑性理论):
边跨: lnh 22 .20 .1 2 0 2 .20 2 .82 .0m 2 ln a 2 2 .2 0 .1 2 0 2 .2 0 .2 1 2 2 .0m 4 2 .0m 2取: l0 2.02m
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 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 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
3. 板的承载力计算 按照第4章所介绍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
短跨方向布置。并符合构造要求。
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
4. 梁的承载力计算
梁的跨内在正弯矩作 用下按T计算。 梁的支座在负弯矩作 用下按矩形计算。
251
217.6 Φ8@200
251
计算部位 选配钢筋
表1.2.4 连续板各截面配筋计算
边区板带①--②,⑤--⑥轴线间
边跨中
离端第二 支座
离端第二 垮内,中
间跨内
中间支座
混凝土结构设计A考前复习题-简答题+计算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A考前复习题-简答题+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851108af45b307e9719712.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A考前复习题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何谓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塑性内力的完全重分布?答: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能够按预期的顺序出现塑性铰,并按照选定的调幅值形成破坏机构,且其承载能力达到预计的极限荷载,这成为内力的完全重分布。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哪些情况下只能用弹性理论计算内力,而不能使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法。
答(1)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2)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结构构件,如水池池壁;(3)处于重要部位而又要求有较大强度储备的结构构件。
3.单层厂房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应设置沉降缝?答:当相邻厂房高差较大,两跨间吊车起重量相差悬殊,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著差异,厂房结构类型有明显差别处等容易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时,应设置沉降缝。
4.对于一般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的简化计算,通常对排架的柱端连接和横梁做哪些假定?答:一般钢筋混凝土排架通常作如下假定:(1)柱的下端与基础固结;(2)柱的上端与屋架(或者屋面梁)铰接;(3)排架横梁为无限轴向刚性的刚杆,横梁两端处的柱的水平位移相等。
二、论述题(10分)1.按施工方式的不同划分,框架结构一般分为哪三种类型?并论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答:按施工方式的不同,一般将框架结构分为现浇框架、预制装配式框架和现浇预制框架三种类型。
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现浇式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
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预制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框架结构。
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生产。
因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现浇预制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将梁、柱、楼板连成整体框架结构。
此类框架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又可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
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工程类精品文档]
![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工程类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96f8f19e87101f69e31954d.png)
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学员问题】钢筋混凝土构件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解答】(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5章5.3节中规定:房屋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连续粱和连续单向板,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其内力值可由弯矩调幅法确定。
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梁以及双向板等,经过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也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等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矩形板,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2)《高规》第5章第5.l节和5.2节中规定: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可按弹性方法计算。
框架梁及连梁等构件可考虑局部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O.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3)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的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4)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一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O.5.(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结构构件具有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性能。
连续单向板及双向板按塑性计算降低支座弯矩加大跨中弯矩,如果施工中操作人员踩支座钢筋减小板计算有效高度`h_o`.对提高板的承载力是有利的。
塑性计算与连续梁计算
![塑性计算与连续梁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714481d2c1c708a1284a442d.png)
Af x = be f c
y-钢梁截面应力合力至混凝土受压区截面应力合力间的距离 -
y = yt + hc 2 + hc1 − 0.5 x
yt 为钢梁截面的重心至钢梁顶面的距离; 为钢梁截面的重心至钢梁顶面的距离; hc1—混凝土翼缘板厚度; 混凝土翼缘板厚度; 混凝土翼缘板厚度 hc2—混凝土板托高度; 混凝土板托高度; 混凝土板托高度 M—弯矩设计值。 弯矩设计值。 弯矩设计值
τ max =
g c I0
+
p
0
I0
V 分别为组合梁端部由恒载和活荷载产生的最大剪力; 式中 V g 、 p —分别为组合梁端部由恒载和活荷载产生的最大剪力; 分别为组合梁端部由恒载和活荷载产生的最大剪力 分别为考虑与不考虑混凝土徐变影响的叠合面以上 S c 、S 0 —分别为考虑与不考虑混凝土徐变影响的叠合面以上 换算成钢的截面对组合截面中和轴的面积矩; 换算成钢的截面对组合截面中和轴的面积矩; c I 0 、 I 0 —分别为考虑与不考虑混凝土徐变影响的换算成钢的组 分别为考虑与不考虑混凝土徐变影响的换算成钢的组 合截面惯性矩。 合截面惯性矩。
V—在上述区段内界面上的纵向剪力; 在上述区段内界面上的纵向剪力; 在上述区段内界面上的纵向剪力 n—在上述区段内所需剪切连接件的总数 ; 在上述区段内所需剪切连接件的总数
Nvc —一个剪力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一个剪力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一个剪力件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计算得所需 剪力件可以均匀 布置在该段。 布置在该段。当 有较大集中荷载 时,应将剪切连 接件按各段剪力 图的面积比例分 配后, 配后,再在各区 段内均匀布置。 段内均匀布置。
2
连续组合梁的内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第十章梁板结构试题答案
![钢筋混凝土第十章梁板结构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c62e906bec0975f465e28f.png)
第十章梁板结构(408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按弹性理论,板的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或等于3 时,称为单向板。
2.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弹性体,可按结构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3.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次梁、主梁、柱和墙上的构件。
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均看成铰支座。
由此假定带的误差将通过折算荷载的方式来调整。
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钢材品种、配筋率、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值。
5.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距、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的集中荷载分布到更大的面积上、固定受力筋的位置。
6.钢筋混凝土塑性较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的弯矩、有一定的长度。
7.现浇肋梁楼盖的主次梁抗弯计算时,支座按矩形截面、跨中按 T型截面计算。
抗剪计算时均按矩形截面计算。
8.楼盖的内力分析中,如果按弹性理论,计算跨度取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如果按塑性理论,则净跨取之间的距离。
9.楼盖设计中,恒荷载的分项系数取为: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有活荷载控制的组合,取 1.2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对结构计算,取 1.0 ,对倾覆和滑移验算取 0.8 ;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取 1.4 ,对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的工业厂房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取 1.3 。
10.连续梁、板按调幅法的内力计算中,截面的相对压区高度应满足不大于0.35 ,调M的幅系数 一般不宜超过 0.2 ,调幅后,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应不小于0 M为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
1/3 ,其中11.现浇板在砌体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宜小于 120㎜。
12.无梁楼盖内力分析常用的方法有经验系数法、等代框架法。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789243844769eae009edfe.png)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混凝土结构设计_湖南科技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_湖南科技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407e9a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8.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_湖南科技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分布。
答案:梯形2.某5跨等跨连续梁,要求第2支座的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该布置在()。
答案:1,2,4跨3.多区格等跨连续板内力计算时,为求得各区格板支座截面的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该怎样布置()。
答案:满布4.梁式楼梯荷载传递路径为()。
答案:踏步板-斜梁-平台梁-柱5.单向板梁板结构中,板的经济跨度一般为()米?答案:2~36.框架结构柱网布置时,主梁的经济跨度一般为()m。
答案:5-87.单向板梁板结构布置时,次梁的经济跨度为()米?答案:4~68.作用在排架柱上的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是由不多于()台,且处于最不利位置的吊车横向水平制动力通过吊车梁传递给柱的最大横向反力。
答案:29.板的计算单元内的荷载包括()。
答案:计算单元范围内板自重和活荷载10.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简化时,除首层外其他层柱的计算高度如何确定?答案:本层楼面标高至上层楼面标高11.当框架柱截面尺寸沿房屋高度变化时,若上层柱截面尺寸减小,但其形心线仍与下层柱的重合,关于其计算简图错误的是()?答案:上层柱子和下层柱子计算简图不在一条直线上12.吊车梁和轨道及连接件的重力荷载G3,作用点一般据纵向定位轴线()mm。
答案:75013.上柱自重重力荷载对下柱的偏心距为上柱中心线至( )的距离。
答案:下柱中心线14.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答案:415.水平荷载作用下每根框架柱所分配到的剪力与()直接有关。
答案:柱的抗侧移刚度16.采用反弯点法计算内力时,假定反弯点的位置()。
答案:底层柱在距基础顶面2/3处,其余各层在柱中点17.等高排架在柱顶集中荷载作用下,各柱的()相同。
答案:柱顶位移18.柱截面尺寸估算时,可近似认为楼面竖向荷载为12-14kN/m2。
答案:正确19.D值法适用于梁柱线刚度比小于3的情况,高层建筑,尤其是考虑抗震要求和有强柱弱梁的框架用此方法分析更合适。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混凝土结构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bfc47bcaaedd3383c4d356.png)
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2 计算板传给次梁的荷载时,可按次梁的负荷范围确定,隐含着什么假定?答:假定板、次梁非连续,并且仅短向传力。
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②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板的设计要点
![第四章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板的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b78edffab069dc502201fb.png)
整浇楼盖的受力体系
5、无梁楼盖
传力方式: 板
柱
基础
板不宜薄,h≥150mm。柱距不宜大。
整浇楼盖的受力体系
5、无梁楼盖
无梁楼盖是由板和柱组成的板柱结构。其特点是:
柱间无梁,楼面荷载由板直接传递到柱上; 柱网一般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板双向受力; 与相同柱网尺寸的双向板肋梁楼盖相比,其板厚要大些; 为提高柱顶处板的受冲切承载力以及减小板的计算跨度,往往在 柱顶设置柱帽; 结构层厚度比肋梁楼盖的小; 板底平滑,可改善采光、通风和卫生条件。
按弹性理论方法设计
2. (1) 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在设计连续梁板时,应研究活荷载如何布置,将使结 构各截面的内力为最不利内力。如图所示,为一五跨 连续梁在不同跨布置活荷载时,在各截面所产生的弯 矩与剪力图。
按弹性理论方法设计
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然 后向左右隔跨布置活荷载; 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时(即最小弯矩)时,本跨不 布置活荷载,而在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 跨布置; 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 求某支座最大剪力时的活荷载布置与求该支座最大负 弯矩时的活荷载布置相同;求边支座截面处最大剪力 时,活荷载的布置与求边跨跨内最大正弯矩的活荷载
超静定结构才有内力重分布静定结构只有应力重分布按塑形理论方法设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的基本原则为了防止塑性内力重分布过程过长致使裂缝开展过宽挠度过大而影响正常使用在按弯矩调幅法进行结构设计时还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并有保证内力重分布的专门配筋构造措施
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 梁、板的设计特点
本节主要内容
按弹性理论方法设计
(5) 折算荷载
在确定计算简图中,认为连续板在次梁处,次梁在主梁处均为 铰支座,没有考虑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转动的弹性约束作用,使 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连续梁、板按塑性法内力计算
![连续梁、板按塑性法内力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9a8b28fe53a580216fcfec1.png)
的情况下,减少了支座截面的配筋,既方便了施工,又
节省了材料,也更符合构件的实际工作情况。
2)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基本规律
根据上节课所讲内容可得出钢筋砼连续梁塑性内力
重分布的基本规律如下:
①钢筋砼连续梁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不是 某个截面达到极限弯距,而是必须出现足够的塑性铰, 使整个结构形成可变体系。 ②塑性铰出现以前,连续梁的弯矩服从弹性的内力
4)等跨连续板、梁的内力值
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等跨连续板、次梁考虑塑性
内力重分布的弯矩和剪力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控制截面的弯矩 : M =α(g + q)l2 式中 α— 弯矩系数,板和次梁按表7.1.3数据采用。
5)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对下列结构不能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而应按
b
弹性理论计算法是按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时的内
力包络图来配筋的,但各跨中和各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实 际上并不能同时出现。 c 由于超静定结构具有多余约束,某一支座进入破
坏阶段时,只是少一个多余联系,整个结构并未破坏。
d 按弹性理论计算法计算时,支座弯矩总是远大于跨 中弯矩,支座配筋拥挤,构造复杂,施工不便。
但这时梁的工作简图己有所改变,内力不再按原来的
规律分布,支座弯矩向跨中进行了转移,即出现了塑性内 力重分布。
值得指出的是,如按弯矩包络图配筋,支座的最大 负弯矩与跨中的最大正弯距并不是在同一组荷载作用下
产生的,所以当下调支座负弯矩时,在这一组荷载作用
下增大后的跨中正弯矩,实际上并不大于包络图上外包 线的正弯矩,因此跨中截面并不会因此而增加配筋。 由此可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可调整 连续梁的支座弯矩和跨中变矩,在不增加跨中截面配筋
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f2875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4.png)
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连续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用于跨越两个或多个支点的跨度。
在使用连续梁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其中,塑性内力重分布是连续梁设计中重要的计算内容。
本文将介绍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连续梁的基本概念。
连续梁由多个梁段组成,每个梁段之间通过支点连接。
在承受外力作用时,梁发生弯曲,产生弯矩和剪力。
为了确保结构不发生破坏,我们需要考虑结构的塑性变形。
塑性内力重分布是指在连续梁发生塑性变形后,重新分配内力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连续梁的支点处受力最大,而中间梁段的受力相对较小。
当连续梁发生塑性变形时,为了保证结构的均衡,受力较大的支点处的弯矩将减小,而中间梁段的弯矩将增大。
下面,我们介绍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步骤。
第一步是确定连续梁的截面性质和材料性质。
根据承载力设计原则,我们需要计算连续梁的截面屈服强度和抗弯刚度。
截面屈服强度反映了材料在弯曲过程中的耐力,而抗弯刚度反映了材料的刚度特性。
第二步是确定连续梁的受力状态。
在计算塑性内力重分布时,需要确定结构的初始受力状态。
这包括计算连续梁各个梁段的初始弯矩和剪力。
第三步是确定连续梁的弯矩-曲率关系。
弯矩-曲率关系是连接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基本方程。
在计算塑性内力重分布时,需要通过弯矩-曲率关系来计算梁段的弯曲刚度。
第四步是确定塑性铰的位置和强度。
塑性铰是指结构在塑性变形时发生的关键位置。
在计算塑性内力重分布时,需要确定塑性铰的位置和强度,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第五步是进行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根据结构的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平衡条件,通过迭代计算确定连续梁各个梁段的塑性内力分布。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塑性铰的形成和塑性变形的影响。
最后,根据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结果,重新设计连续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得到满足结构要求的连续梁设计方案。
总结起来,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专业知识】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专业知识】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1857783b0722192e4536f658.png)
【专业知识】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学员问题】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解答】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法充分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和非线性关系,解决了弹性计算法的不足(几个相关概念)。
1.塑性铰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是其塑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由于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所具有的塑性性能,使构件截面在弯矩作用下产生塑性转动。
塑性铰的形成是结构破坏阶段内力重分布的主要原因。
2.内力重分布内力重分布主要发生于两个过程。
第一过程是在裂缝出现到塑性铰形成以前,由于裂缝的形成和开展,使构件刚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第二过程发生于塑性铰形成后,由于铰的转动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的基本原则(1)为了防止塑性内力重分布过程过长,致使裂缝开展过宽、挠度过大而影响正常使用,在按弯矩调幅法进行结构设计时,还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并有保证内力重分布的专门配筋构造措施。
(2)试验表明,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钢筋的品种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3)考虑内力重分布后,结构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否则构件将会在充分的内力重分布之前,由于抗剪能力不足而发生斜截面的破坏。
4.弯矩调幅法计算的一般步骤(1)用线弹性方法计算在荷载最不利布置条件下结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2)采用调幅系数β降低各支座截面弯矩,即支座截面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M=(1?β)Me(3)按调幅降低后的支座弯矩值计算跨中弯矩值;(4)校核调幅以后支座和跨中弯矩值应不小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1/3;(5)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按荷载最不利布置和调幅后的支座弯矩,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确定承受均布荷载的等跨连续梁、板的计算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等跨连续梁、板的内力可用由弯矩调幅法求得的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按下式计算M=αM (g+q)l02V=αV(g+q)ln当等跨连续梁上作用有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时,各跨跨中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M=ηαM(G+Q)l02V=ηαV(G+Q)ln6.用调幅法计算不等跨连续梁、板(1)不等跨连续梁①按荷载的最不利布置,用弹性理论分别求出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Me;②在弹性弯矩的基础上,降低各支座截面的弯矩,其调幅系数β不宜超过0.2;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连续梁各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当连续梁搁置在墙上时:M=(1?β)Me当连续梁两端与梁或柱整体连接时:M=(1?β)Me?V0b/3③连续梁各跨中截面的弯矩不宜调整,其弯矩设计值取考虑荷载最不利布置并按弹性理论求得的最不利弯矩值;④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平衡条件计算,也可近似取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按弹性理论算得的剪力值。
011梁板结构工09
![011梁板结构工09](https://img.taocdn.com/s3/m/bafe19f4da38376baf1faed2.png)
平台梁计算简图
87
梁板结构
2.构造要求
现浇踏步板底部斜向连通的板最小厚度一般为3040mm。
为了使斜梁与平台梁具有足够的刚度,斜梁截面高度一 般大于其跨度水平投影长度的1/20,平台梁的截面 高度一般应大于其跨度的1/12。
等于跨度为其水平投影长度的简支水平梁在均布荷
载p作用下的最大剪力乘以cosα。
必须注意:在截面承载力计算时,梁的截面应取与斜
截面相垂直的截面。
78
梁板结构
B.平台板
当平台外端简支于墙上时,取跨中弯矩为:
Mmax
1 8
pl02
当平台外端与过梁整体连接时,取跨中弯矩为:
Mmax110pl02
考虑到梯段板与平台梁非理想铰接,平台板,平台梁对梯 段板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取跨中弯矩为:
形、I形截面相对自重较轻,十字形、花篮梁可将板搭 在梁腰上,板面和梁面平齐,增加了房屋的净高。也可 采用叠合梁工艺,使板梁整体性提高,节点刚度加大。 梁的跨高比一般为1/8~1/14。
预制梁截面形式
62
梁板结构
68
梁板结构
第五节楼梯和雨棚设计
1)钢筋混凝土楼梯
1. 楼梯的种类: 按照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楼梯分为:
A板式楼梯 B梁式楼梯
一般当楼梯的水平投影跨度小于3m时,应采用板式 楼梯,超过3m时宜采用梁式楼梯。
69
梁板结构
板式楼梯的组成
优点:下表面平整,施工制模方便,外观轻巧。 梯段厚度:取跨度的1/25~1/30。
70
梁板结构
梁式楼梯的组成
71
梁板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知识】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学员问题】连续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解答】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法充分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和非线性关系,解决了弹性计算法的不足(几个相关概念)。
1.塑性铰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是其塑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由于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所具有的塑性性能,使构件截面在弯矩作用下产生塑性转动。
塑性铰的形成是结构破坏阶段内力重分布的主要原因。
2.内力重分布内力重分布主要发生于两个过程。
第一过程是在裂缝出现到塑性铰形成以前,由于裂缝的形成和开展,使构件刚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第二过程发生于塑性铰形成后,由于铰的转动而引起的内力重分布。
3.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计算的基本原则(1)为了防止塑性内力重分布过程过长,致使裂缝开展过宽、挠度过大而影响正常使用,在按弯矩调幅法进行结构设计时,还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并有保证内力重分布的专门配筋构造措施。
(2)试验表明,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取决于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钢筋的品种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3)考虑内力重分布后,结构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否则构件将会在充分的内力重分布之前,由于抗剪能力不足而发生斜截面的破坏。
4.弯矩调幅法计算的一般步骤(1)用线弹性方法计算在荷载最不利布置条件下结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
(2)采用调幅系数β降低各支座截面弯矩,即支座截面弯矩设计值按下式计算:M=(1?β)Me(3)按调幅降低后的支座弯矩值计算跨中弯矩值;
(4)校核调幅以后支座和跨中弯矩值应不小于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
1/3;
(5)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按荷载最不利布置和调幅后的支座弯矩,由静力平衡条件计算确定承受均布荷载的等跨连续梁、板的计算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等跨连续梁、板的内力可用由弯矩调幅法求得的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按下式计算M=αM (g+q)l02V=αV(g+q)ln当等跨连续梁上作用有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时,各跨跨中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
M=ηαM(G+Q)l02V=ηαV(G+Q)ln6.用调幅法计算不等跨连续梁、板(1)不等跨连续梁①按荷载的最不利布置,用弹性理论分别求出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Me;
②在弹性弯矩的基础上,降低各支座截面的弯矩,其调幅系数β不宜超过0.2;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连续梁各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连续梁搁置在墙上时:
M=(1?β)Me
当连续梁两端与梁或柱整体连接时:
M=(1?β)Me?V0b/3③连续梁各跨中截面的弯矩不宜调整,其弯矩设计值取考虑荷载最不利布置并按弹性理论求得的最不利弯矩值;
④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可按荷载最不利布置,根据调整后的支座弯矩用静力平衡条件计算,也可近似取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按弹性理论算得的剪力值。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