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仕女发髻首饰共36页

合集下载

隋唐女子服饰制度

隋唐女子服饰制度

隋唐女子服饰制度(一)发饰1.假髻隋唐五代妇女盛行高髻,不仅以假发补充,而且还像汉代巾帼那样做成脱戴很方便的假髻,称为“义髻”《唐书·五行志》:“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

”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拖河里,黄裙逐水流。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张雄夫妇墓出土一件木胎外涂黑漆的义髻,其底部小孔留有金属簪的锈迹,此墓出土女俑头上髻式与此相同,上绘精致花纹。

该地唐墓出土一件纸胎涂漆描花的头饰,与峨髻相近,南京南唐二陵俑也戴此种头饰,惟没有繁缛的花纹,出土时称为纸冠,也可能为义髻之一种。

此外回鹘髻也是假髻,巾子则是衬垫头发所用。

2.发钗隋代发钗作双股形,有的一股长一股短,以利方便插戴,湖南长沙隋墓曾出土银质镶玉的发钗,钗首作花朵形,名为钗朵。

中晚唐以后,安插发髻的发钗钗首花饰简单,另有专供装饰用的发钗,钗首花饰近于鬓花。

晚唐适应高髻的实用出现长达30厘米至40厘米的长钗,仅江苏丹徒就出土700多件,陕西西安、浙江长兴等地也有发现。

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长37厘米,钗头有镂空的双凤及卷草纹。

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

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3.簪五代时用细金丝盘花,1956年安徽合肥西郊出土一批南唐保大年间的金首饰中,有一件双蝶花钿簪,用金丝盘成两只相向飞舞的蝴蝶,两翅满镶黄色琥珀。

4.步摇簪唐代贵妇簪步摇,陕西西安韦泂墓壁画,陕西乾县李重润墓石刻都有插步摇簪的人物形象。

《杨妃外传》说唐玄宗叫人从丽水取最上等的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亲自给杨贵妃插于鬓上。

“云鬓花颜金步摇”,是唐诗人对杨贵妃的描写。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1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

中国唐朝妇女发饰知多少

中国唐朝妇女发饰知多少

唐代妇女发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唐朝达到的繁荣和兴盛是其它封建朝代所不能比拟的。

这一时期,朝政通达,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中外文化交流繁荣,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艺术流派互相争艳。

首饰也为之华丽而开放。

在此时期妇女十分重视头部的装饰,头上插戴钗、簪、梳、金叶银篦、珠宝及鲜花,既承袭前代遗风,又有刻意创新,可谓丰富多彩。

唐朝妇女佩带的头饰大多取材贵重,工艺精美,图案美观精致,色彩明快协调,呈现出典雅雍容、华丽而开放的风格,体现出生机勃勃,同时也折射出唐朝繁华开放的社会气氛。

1.唐朝发钗作双股形,有的一股长一股短,以方便插戴。

中晚唐以后,又出现了专供装饰用的发钗,钗首花饰近于鬓花,工艺精美,图案美观精致,给人以华丽而开放的视觉享受。

晚唐时为了适应高髻出现了长达30~40 cm的长钗。

唐朝发钗一般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左右分插。

唐朝工艺精致的发钗均仿造一些喜庆吉祥的生物形象,如凤凰、麒麟、孔雀、鱼、蟹、莲花、保箱花、牡丹花、菊花、石榴花,等等,讲究造型的齐全和圆满,其神韵和色彩的刻划逼真至极,呼之欲出。

2.簪步摇是我国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特有的头饰,其形制以金银丝编为花枝,上坠珠宝花饰,并有五彩珠玉垂下,插于簪、钗之上,随着步履,下垂的珠玉便不停地摇曳。

这些步摇制作极精致美观,色彩明快协调,绚烂多彩,即使是在当今看来也是非常时尚的。

较之于其它朝代,唐朝年间的步摇均取材贵重、工艺精美、图案典雅精致、色彩明快协调,给人一种大气磅礴、落落大方之感。

3.梳篦。

在魏晋时期流行妇女头上插梳之风,至唐朝更盛,这种梳篦常用金、银、玉、木、骨、犀等高贵材料制作。

从不同材质、图案和外形的梳篦及考古发现来看,唐朝的梳篦多以金、银、铜等材料制成,上饰精细的花纹,图案精美,造型独特。

发髻上外,还插上取材贵重、工艺精美、图案美观精致、色彩明快协调的发钗、发簪、篦梳等,使得妇女行走时摇曳生姿,展现出典雅雍容、华丽而开放的气质,呈现出盛唐首饰的富丽堂皇。

中国唐朝妇女的发饰初探

中国唐朝妇女的发饰初探

第8卷 第2期2006年6月宝石和宝石学杂志Journal of Gems and GemmologyVol.8No.2J une 2006 收稿日期:2006203227 作者简介:赵以娟(1976-),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首饰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

中国唐朝妇女的发饰初探赵以娟,张荣红,秦 峰(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通过对唐朝妇女发饰的材料、外形、工艺、色彩等进行研究,总结出唐朝妇女发饰的风格特点。

唐朝妇女发饰映衬出大唐社会开放和胡化背景下必然呈现出典雅雍容、华丽而开放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的产生与整个唐朝的社会气氛相吻合。

关键词:唐朝;妇女发饰;风格特点中图分类号:P61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214X (2006)022*******Preliminary Probe into Women ’s H air Ornamentsin T ang Dynasty ,ChinaZHAO Yi 2juan ,ZHAN G Rong 2hong ,Q IN Feng(Gem mological I nstit ute ,Chi na U ni versit y of G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hi 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s of t he women ’s hair ornament s in Tang dynasty ,China ,are st ud 2ied from t he material ,form ,colour ,craft and so on.It can be concluded t hat t he style of women ’s hair ornament s in Tang dynasty was affected by t he open society and Hu minority at t hat time ,and has t he characters of elegance ,splendour and opening.The origination of t his style is coincided wit h t he whole society at mo sp here.K ey w ords :Tang dynasty ;women ’s hair ornament ;style character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唐朝达到的繁荣和兴盛是其它封建朝代所不能比拟的。

唐代仕女图妆容发式PPT课件

唐代仕女图妆容发式PPT课件
104
发式
分初唐、盛唐、晚唐发式。
105
发式
初唐时期发式挺拔、俊朗、简洁,后发展为 以珠翠满头,蓬松高大,且多朝一侧歪斜。
106
初唐发式
回鹘(hu1)07髻
盛唐发式
108
例子体现: “抛家髻” 晚唐 《宫心计》太皇太后 霸气十足 皇者风范
109
例子体现: 晚唐 《宫心计》 太后 相比(太皇太后)之下,霸气欠奉

110
晚唐发式
111
112
唐代女子 发式 小结
唐代女子的发式以发髻为主,或挽于头顶,或结于 脑后,形式十分丰富。
名目有半翻髻、云髻、盘桓髻、惊鹄(hu)髻、 倭堕髻、双环望仙髻、乌蛮髻、回鹘髻等数十种。
初唐时发髻简单,多较低平; 盛唐以后流行高髻,髻式纷繁, 发上饰品有簪、钗、步摇、铀、花等,工艺 精美。
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隋唐美女的主 导性标准。
女性体态美是额宽、脸圆、体胖,健康 是当时人们欣赏的一种妇女之美。
女性穿着相当暴露,大有西方现代“性 感”倾向。
102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 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对内宽松 ,妇女的束缚也相对较少.
因此女性之美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 景象。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
唐代妆容发式
主讲:张帆
1
2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 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 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 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 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 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 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唐代流行发饰介绍大全

唐代流行发饰介绍大全

唐代流行发饰介绍大全双环垂髻此发髻是将头发分为两部份,在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

在盛唐时最为流行,一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

看得出来,范爷在剧中的造型十分符合唐代秀女该有的特点。

搭配鎏金银钗,唐代开始流行使用金银打造首饰,武媚娘传奇中武如意所戴的是金钗雕花朵形,被称为钗朵。

每一对钗朵都是一式两件,结构相同而图形相反,可以左右对称插戴,这种金银钗以镂花图案最为多见。

双环望仙髻此发髻是将头发分为两股,用黑毛线或黑带束缚成环,高耸于头顶。

因为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状,故称为双环望仙髻,流行于盛唐时期。

搭配髻饰花和鬓唇,武才人所戴的是髻饰花和钗朵,髻饰花是采用金和翠鸟的羽毛制成翠勹盍叶,唐代点翠较少,主要以金色为主,别在髻上,在清代多见于点翠头饰,被广泛使用。

而插在头发边上,一串垂到鬓边的珠饰则是叫做鬓唇,摇曳的珠串衬得武才人娇美动人,惹人怜爱。

盘桓髻是指先将头发收拢于顶,然后向上盘桓而成,再把长发绕在头顶,顶部为平形。

髻前插上对梳,髻上装饰金钗与步摇,显得武昭仪端庄大气干练持重。

第二套造型的发型是双环望仙髻或是惊鹄髻。

搭配梳篦,盛唐开始流行,在发髻上插几把梳篦,比较讲究的梳子用的是金、银、犀、玉、牙等材料制成,露出半月形梳背,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发饰还有步摇、簪、翠翘等。

步摇属于簪的一类,一般形式多为凤凰、蝴蝶等,或缀有流苏或是珠串,女子走路时,金饰会随着摆动,栩栩如生,故名取其行步则动摇,唐朝非常流行。

高髻指的是把头发高耸矗立于头顶上,便于佩戴龙冠等饰物。

武则天晚年就是梳高髻,头戴珍珠宝石镌刻头冠,头戴金龙鎏金钗,宝石的颜色也不似年轻时的流光璀璨,反而更显沉稳庄重。

剧照中的武则天鹤发苍颜而威严不改,目光沧桑而悲戚,历史上唯一女帝波澜壮阔的一生写满在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唐代的女人真幸福,一个头发就有那么多种花样,更不要说头发上的饰品了,更是五花八门,现代女人相比就要朴素多了,大多数女人出门都是一沉不变的发型,发饰也没有那么华丽美艳了。

唐墓壁画中的妇女发饰

唐墓壁画中的妇女发饰

收稿日期!""#$"%$"&唐墓壁画中的妇女发饰王彬’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西安()""%)*内容提要唐墓壁画资料显示唐代妇女发饰是中国服饰发展演进中最为活跃和最富特色的一个阶段,不仅具有等级性,还具有艺术性。

关键词唐代壁画妇女发饰中图分类法+,(-.#)文献标识码/01234256757389:;87<=5>:?>6982819881209:;@7<2:A 5129?;2945942>:8124>612589:?6194B 96824>58>6C14952738121>5874D 73?42559:?C2457:9E 9?74:<2:8F+2D@74?5G 09:;HD:958D I425675J7<2:A 5K29?;294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创造出了不同的发饰,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均表明,唐代发饰,尤其是唐代妇女发饰名目繁多,形态各异,它们除了装饰作用外,还体现着一定的等级制度、礼仪规范、审美情趣等历史文化信息。

例如《旧唐书・舆服志》、《新唐书・车服志》中规范皇后、皇太子妃、内外命妇的服饰等差时,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首饰花树的差别及对鬓发的要求。

但是文字描述让人难以确断其形态,散见的各类有关文物不仅数量有限,也因其塑造或刻划的侧重不同,而难以尽现其妙。

唐墓壁画中众多的妇女形象,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唐代妇女发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形象资料。

本文主要依据唐墓壁画中妇女的形象并结合有关的文献及文物资料,对其发饰种类、名称、使用状况进行归纳,进而探讨唐代妇女发饰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唐代妇女发饰在中国妆饰发展史中的地位。

一唐墓壁画中妇女发饰的种类发饰即头发上的装饰,唐墓壁画中妇女头上的装饰非常丰富且因时变化,但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义髻、鬓饰、饰品三大类,每类又可分出若干细目。

).义髻义髻是指以假发梳成的发髻,也叫假髻。

隋唐五代的首饰佩饰

隋唐五代的首饰佩饰

隋唐五代的首饰佩饰1.假髻隋唐五代妇女盛行高髻,不仅以假发补充,而且还像汉代巾帼那样做成脱戴很方便的假髻,称为"义髻"《唐书·五行志》:"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

"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拖河里,黄裙逐水流。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张雄夫妇墓出土一件木胎外涂黑漆的义髻,其底部小孔留有金属簪的锈迹,此墓出土女俑头上髻式与此相同,上绘精致花纹。

该地唐墓出土一件纸胎涂漆描花的头饰,与峨髻相近,南京南唐二陵俑也戴此种头饰,惟没有繁缛的花纹,出土时称为纸冠,也可能为义髻之一种。

此外回鹘髻也是假髻,巾子则是衬垫头发所用。

2.发钗隋代发钗作双股形,有的一股长一股短,以利方便插戴,湖南长沙隋墓曾出土银质镶玉的发钗,钗首作花朵形,名为钗朵。

中晚唐以后,安插发髻的发钗钗首花饰简单,另有专供装饰用的发钗,钗首花饰近于鬓花。

晚唐适应高髻的实用出现长达30厘米至40厘米的长钗,仅江苏丹徒就出土700多件,陕西西安、浙江长兴等地也有发现。

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长37厘米,钗头有镂空的双凤及卷草纹。

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

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3.簪五代时用细金丝盘花,1956年安徽合肥西郊出土一批南唐保大年间的金首饰中,有一件双蝶花钿簪,用金丝盘成两只相向飞舞的蝴蝶,两翅满镶黄色琥珀。

4.步摇簪唐代贵妇簪步摇,陕西西安韦泂墓壁画,陕西乾县李重润墓石刻都有插步摇簪的人物形象。

《杨妃外传》说唐玄宗叫人从丽水取最上等的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亲自给杨贵妃插于鬓上。

"云鬓花颜金步摇",是唐诗人对杨贵妃的描写。

中国服装史隋唐下

中国服装史隋唐下
唐 弈棋仕女图
唐 胡 服 美 人 图

舞 乐 屏 风
典型服饰及形象
女子典型发式
左1图为隋代妇女的发髻;左2、3图为初唐妇女的发髻。左4、5图为盛 唐妇女的发髻;左6图为中唐妇女的发髻。左7图为中晚唐妇女的发髻; 左8图为晚唐妇女的发髻;右图为五代妇女的发髻
望 仙 髻
堕马髻
着 霓 裳 羽 衣 、 高 髻 舞 女
织印染技术的高度发达和社会消费的精益求精
纺织印染与衣料
衣料上的纹饰与图案
联珠纹:在团纹的周边饰有一圈小圆, 如同联珠 对称格式的图案组织:中央为各种对称 动物纹样,围以珠联纹
联珠纹
胡王锦
狩猎纹蜡纈纱
隋唐时期绘画中的人物服饰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
纺织印染与衣料
纺织印染的空前发展
隋代:
• 用木板调出花纹,后将布夹入加以染色的技术,并能用多 套色镂空版印花
唐代:
• 丝织品以河南、河北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四川,然后是江 南地区
• 夹缬即用隋代的雕花木版夹染的方法,并在镂空板家筛网 印制织物---相对于隋朝可以印制非封闭的图案
• 蜡染工艺 • 官府丝织业机构,署下25个作坊,分工精细,表明唐代纺
双鬟望仙髻
三 角 髻 或 双 垂 髻来自双锤鬟望 仙 髻
乌 蛮 髻
帷帽
戴帷帽女俑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彩绘陶俑
唐 树下人物图 图中女子头上所戴的是幂离
浑脱帽
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充分体现出了唐帝国繁荣 富强的时代特点在美学领域的表现,也揭示出了 当时唐朝人自信和开放的心态和对于外来文化 的学习和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唐代女性的服 饰才显得多姿多彩,呈现出盛唐气象,并形成了 中国服装和化妆史色彩最浓烈的一笔。

唐代妇女妆饰制度

唐代妇女妆饰制度

两颊酒窝处画上各种花纹形状,有的如星,便叫 “ 黄星 靥” , 有的如杏核, 便叫 “ 杏靥” , 有的饰以花卉, 叫“ 花 靥” ,更有标新立异者在脸上画两道红色的月牙形妆 饰, 远看如伤痕, 时人称之为“ 斜红妆” 。而在《 簪花仕女 》 图 中我们所见贵妇额间的黄色圆点, 也就是通常我们 所说的额黄,不过这几位贵妇人所采用的是 “ 染画法” 来画额黄, 形式也比较简单。而更为复杂美丽也更易操 作的则是贴花子, 也就是花钿, 也叫 “ 花黄” 。它是以各 种薄片材料制成各色各形的花朵,如寿阳公主的梅花 妆, 就是贴在额间的一种美丽的梅花形花钿。这种薄薄 的花钿花色繁多,且操作容易,用时用呵胶贴于额上, 卸妆则以热水一敷即可取下。在许多唐仕女画中我们 都可看见各色花钿, 这种额妆华美精致, 对唐妆的风流 富丽平添光彩。 三、 首饰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在 《 长恨歌》 里描写杨贵妃的 美态, 曾有 “ 云鬓花颜金步摇” 一句, 许多人都一直误以 为是指贵妃的头发、容貌和步态美丽,却不清楚 “ 金步 摇” 其实是一种首饰, 汉代已有, 在唐大为盛行。这种步 摇在汉朝时常做为树枝状, 长长垂下, 上悬片片金叶。 而唐代盛行的则是以金玉制成鸟雀形,在鸟雀口中垂 下珠串。所以一走路,头上垂下的珠串便随之晃动摇 颤, 非常婀娜多姿。而除了步摇, 梳子也是唐朝女子非 《 常喜爱的装饰, 我们在 《 捣练图》 、 纨扇仕女图》 等许多 仕女图中都可以见到这一点,有的是喜欢插两把大梳, 而有的则是头上插各式小梳, 如唐诗所说的 “ 满头行小 ” 梳, 当面施圆靥 。除步摇、 梳子之外, 唐朝妇女还特别 喜欢在头上簪戴大朵的鲜花, 在《 簪花仕女图》 中, 个个 身披轻纱的贵妇人, 桂眉峨髻, 都无一例外在峨髻上簪 着大大的花朵, 使人想起 “ 风带舒还卷, 簪花举复低” 这 样美好的诗句。其实不仅鲜花, 就连假花在当时也是风 靡一时,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金钿, 用金、 银、 铜等材料制 成花朵状饰物插戴于发中,而在唐诗中经常见到的翠 钿, 如“ 金缕翠钿浮动” 中所说的, 也是唐代非常受欢迎 的饰物,制法是在花钿的基础上加贴一层翠绿色的鸟 羽, 在一些壁画中也可以找到这种首饰的踪迹。 云髻,桂眉,额黄,花钿……每一个美丽的词语后 都有着一个古老的消逝的梦幻,和所有严肃的历史不 同的是, 这是闺阁间的游戏和秘密, 也是闺阁间流传的 智慧, 同时也是手工艺人们的智慧和艺术, 他们在千余 年前的轻笑走动和活色生香中,共同缔造了独特璀璨, 富丽娇娆的唐代妆饰文化, 成就了盛唐另一方面, 不朽的 美丽传奇。 参考文献: $ ! % 周汛& 高春明 ’ 中国古代服饰大观 $ ( % ’ 重庆: 重庆 出版社& !))#’ $ * % 王淑铭 ’ 中国传世名画 $ ( % ’ 济南:山东出版社, *++!’ $ , % 郎绍君 ’ 中国书画鉴赏辞典 $ ( % ’ 北京: 中国青年 出版社, *+++’ ・!"#・

唐代头饰

唐代头饰



3.盘叠式

这种发式在唐代的绘画、雕塑与墓壁画皆可见到,唐武则 天的孙女永泰公主李惠仙的墓壁画中,有很多盘叠的螺髻。 据记载;唐长安的妇女好梳盘桓髻(即螺髻).回,其形高 耸而不走落,号为螺髻。在长安风靡一时,这种‚螺髻‛ 主要以盘叠形式作成,其法是将头发用丝线分股拢结系起, 然后采用编、盘、叠等手法,把发髻盘叠成螺状,放置在 头顶或两侧或前额与脑后,也可随意盘叠各种形式。

双环垂髻:

和现实中的唐朝女子发饰 相比,这款发型不但将双 环垂髻的位置做了相应调 整,使其紧贴前额两侧, 增强造型的甜美度,更是 添加了花朵形状的编发装 饰,从而在整体上提升了 发型的精致感。

双环望仙髻: 在唐朝,高耸于头顶或头之两 侧,有瞻然望仙之状,谓‚双 环望仙髻‛。据史料记载,这 款发式在宫廷贵妇之间颇为流 行。武如意既然升为了才人, 又有皇上的亲口赐名,在身份 上自然高人一等。武媚娘的这 款双环望仙髻和史料中常见的 有些差别,其双环的并列方向 倾向两侧而非耸立头 这类发型,皆是结鬟而成,有的耸立头顶,有的倾向两侧, 有的平展,有的垂挂,妇女自身头发有限,往往加上‘假 发‛,首饰,巍峨华丽。据记载:相传汉武帝时,瑶池王 母来会,诸仙女之发髻皆异人间,高环巍峨,帝令官妃仿 效,因此号为‚高鬟望仙髻‛,再饰有各种珠宝,金簪风 钗或步摇,就更华丽高贵。这种高环发型有一至九鬟,是 最尊贵的发式,多用来表示神话中之仙女,皇后贵妃与贵 女流的发型 ( 从八十七神仙图卷与永乐宫壁画的玉女等发 式亦可见证 )。未出室的少女也可采用,但装饰不宜过分 华丽,其形式有高鬟,有乎鬟,有垂鬟,有在头顶,有在 两侧,鬟数也可随意结扎而定,变化很多,可灵活运用。

6.对称式

这类发式从秦汉一直沿用下来,历代皆有采用,其典型的发式是‚双 丫髻‛与‚卯发‛,‚双丫髻‛主要是宫廷侍女、侍婢丫环的发式, 据传秦始皇令宫廷侍女梳双丫髻,穿背子与衫,历代沿继袭用,一直 至清代仍是不变。这种发式是将头发从顶中分两大股,往两侧乎梳, 并系结于两侧,再挽结成两大髻,使其对称放置在两侧。也可对称结 鬟,使之垂下,为民间少女所好用。

唐代历史的另类见证:唐代玉发饰内涵丰富、品质珍贵,备受世人青睐!

唐代历史的另类见证:唐代玉发饰内涵丰富、品质珍贵,备受世人青睐!

唐代历史的另类见证:唐代玉发饰内涵丰富、品质珍贵,备受世人青睐!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疆域广阔,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唐代妇女思想解放,女性的审美创造意识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装扮之风盛行,在发式方面独具特色。

由于唐代女性发型多样,唐代的发饰品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盛况。

唐代的发饰品虽种类上和前代无大差别,但在造型上却是极尽心思,并且在用料上也有了长足发展。

玉发饰以其珍贵的品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世人所青睐。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13-46-03-423-71头戴步摇的簪花仕女唐代玉发饰的种类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头发更是精华所在,因此对头发十分重视。

头发又叫青丝,谐音“情丝”,因此深情的古代女性对于头发更是看重和珍爱。

唐代妇女多将发髻梳作各种各样的造型,尤其偏爱高髻。

有时真发长度不足以满足高髻的要求,就需要于头上接装义髻。

发髻增高之后,头上自然就出现许多可供装饰的空间。

唐代妇女往往在高耸的发髻上插戴梳背、步摇、发钗、发簪等玉发饰。

唐朝女子发型01玉梳背梳子本是一种日常梳理用具,在盛唐时期就开始流行将梳子插在头上作为一种妆饰。

唐代妇女喜欢在发髻上插梳子,露出漂亮的梳背,当成装饰。

最初只是在髻前插一把梳子,后来数目逐渐增多,在两鬓及髻后也会插上梳子。

到了晚唐时期,流行起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对插。

唐诗元稹《恨妆成》:“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王建诗《宫词一百首》:“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

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

”形象地反映出宫女头上遍插梳钗的情景。

插梳质地有金、银、玉、象牙等,而玉质梳背出土最多。

插玉梳是唐代女性流行的时尚妆。

02玉步摇步摇是斜插在头发中的一种金玉首饰,上饰玉兽金花,并有五彩珠玉垂下,行走时随步态而摇动,《释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

”这种首饰制作精美,从汉至唐,在贵族妇女中颇为流行。

其制作的材质多样,有骨、玉、金、银、珠佩等;而形制万般,悬系各种佩饰于簪钗之上。

唐朝女子的发型

唐朝女子的发型

唐朝女子的发型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开放和富饶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一。

在这个时期,唐朝女子的发型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精美的艺术表达。

唐朝女子对于发型的讲究可以从她们所选择的发饰、发式以及所传达的社会地位和审美观念中得到体现。

1. 发饰唐朝女子非常注重装饰自己的头发,因此在发饰上花费了很多心思。

她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发饰来增加头部造型的复杂性和华丽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唐朝女子使用的发饰:1.1 金钗金钗是唐代女子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发饰之一。

它通常由金属制成,有时镶嵌着珠宝或其他宝石。

金钗有不同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搭配不同款式。

1.2 珠串珠串是另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发饰。

唐朝女子经常在发饰上串起珠子,以增加发型的层次感和华丽感。

珠串通常由各种宝石、贝壳或珍珠制成。

1.3 花饰花饰是唐朝女子发饰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选择。

她们会将鲜花或花朵制成头环、头冠或别针,用来装饰自己的发型。

花朵的颜色和种类可以根据不同场合和个人喜好而变化。

2. 发式唐朝女子的发式也非常多样化,每一种发式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唐朝女子发式:2.1 盘发盘发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唐朝女子发式。

她们将头发梳理得整齐并紧密地盘在后脑勺上,然后用金钗或其他装饰物固定住。

盘发不仅可以凸显女性高贵典雅的形象,还可以展示出她们丰富多样的发饰。

2.2 披肩长发披肩长发是另一种常见的唐朝女子发式。

她们将头发留长并披在肩膀上,梳理得非常顺滑。

这种发式不仅简单自然,还能展示女性的柔美和优雅。

2.3 编发编发是一种非常古老而经典的发式,也是唐朝女子常用的一种造型方式。

她们将头发分成几股,并将其编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复杂的花纹和图案。

编发不仅可以增加头部造型的层次感,还可以展示出女性的巧思和技艺。

3. 社会地位与审美观念唐朝女子的发型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还反映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审美观念。

在唐朝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因此她们有更多机会来展示自己的美丽和优雅。

唐代女子的时尚——发式

唐代女子的时尚——发式

唐代女子的时尚——发式白居易《长恨歌》里写:……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梳妆打扮,对从古至今的女性而言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唐朝美女的精致与奢华生活,在梳妆打扮上体现得异常充分。

无论是上流社会的贵妇,还是普通人家的妻女,都喜欢梳高髻,簪插发梳,呈现出一派婀娜富贵、精致动人的风尚。

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妇女的发式造型之多、名称之美是前所未有的。

唐代妇女的发型主要分为三大类:髻、鬟、鬓。

发髻发髻是古代妇女最常用一种发式,它们起源于夏商周,备于周,到了隋唐发展已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所谓发髻就是挽束头发,将其盘结于头顶或头后。

由于挽束方式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各异。

唐代妇女常用的发髻有: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反绾髻、峨髻、低髻、小髻、乌满髻、囚髻、抛家髻、回鹘髻、凤髻、从梳百叶髻、反首髻、双髻、木髻、鬟、鬓等三十多种,形式虽多但总体上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梳于头顶,一种梳于脑后。

这里着重阐述一下高髻、花髻、倭坠髻、坠马髻、闹扫妆髻、鬟等比较典型的发式。

初唐时身份较高的妇女,已一改隋代的平云式,单纯向上高耸,作成种种不同发展。

《妆台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

”上行下效,成为风气。

大臣曾请唐太宗下令禁止,唐太宗虽也加以训斥但后来又问近臣令狐德,妇女发髻加高是什么原因?令狐德以为,头在上部地位重要,高大些也有理由。

因此高髻不再受限制而更加多样化。

飞髻、朝天髻,都属于高髻。

初唐时,发髻一般都缠得比较紧,高高的立在头顶上,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又如李贺的“峨髻愁暮云”等来形容当时高髻之高度。

当然一般的妇女的头发不足以达到这种高度,所以假发非常流行,在头发中加垫上木头做的假冠、发垫等,把头髻垫高,杨贵妃就喜爱用假发,当时叫它义髻。

后来出现了所谓的蝉翼,即将鬓角处的头发向外梳开,形成极薄极开扩的一层,然后在头顶上做成一个高髻。

鬓云高耸缀花钿:隋唐五代时代的发型、发饰

鬓云高耸缀花钿:隋唐五代时代的发型、发饰

鬓云高耸缀花钿:隋唐五代时代的发型、发饰隋唐时代国家强盛,文化发达,风气开放,隋唐仕女们是美艳的、充满自信的,发型、发饰也是千变万化,就象坦荡无羁的女儿的心,尽所能想到的一切可能来梳发、饰发,发型喜欢高大,发饰喜欢繁丽,抒发自己的追求,自己关于爱情、春天和天堂的幸福梦想,还有难以言说的一丝丝惆怅。

所以有无数样式的发髻,无数神仙瑞兽、奇花异草的花样,奇光闪烁的珠宝,装点在发髻上。

这是元气充沛的年代,令无数后代的妇女艳羡。

隋炀帝时,后宫中多奢华的装饰,宫女梳有九贞髻、侧髻,还有坐愁髻,徐士俊《十髻谣》说它是:“江北花容,江南花歇;发薄难梳,愁多易结。

”似是多个结状的发髻,反映了哀愁的姿态。

《髻鬟品》记述“炀帝宫有迎唐八鬟髻、又梳翻荷髻。

”前者指发髻上有八鬟,翻荷髻则指一种卷曲的发髻,形如翻开的两瓣荷叶,唐代还有,西安市郊一件隋代女俑头上就是这种髻。

(图)唐代妇女的发髻则更多。

既继承了前代的高髻、灵蛇髻、盘桓髻、云髻、鬟髻、蝉鬓等,也创制了不少发髻式样。

她们喜欢拥有丰满的身材,也以头发浓密、发髻高耸为美。

这样的风气,连唐高祖李渊也感到奇怪,《旧唐书.令狐德芬传》记载他曾向令狐德芬询问“妇人髻竞为高大,何也?”令狐认为人的头部最重要,把发髻梳得高大也有道理。

后来皇帝也曾下令禁止高髻,如文宗时下令“禁高髻、险妆、去眉、开额”等,高髻流行却仍然如故。

著名的周昉绘《簪花仕女图》上,几名穿纱衣的仕女都是梳着高髻,唐代叫做峨髻,高可达一尺以上,尽显女郎们的雍容华贵。

(图七)也有把椎状髻前倾在额前的,如唐代李宪墓的一幅壁画上就有,以红帛带系结。

(图九)也有绾在脑后的,随意变化。

如敦煌藏经洞出土的五代《千手千眼观音图》上的一位女供养人,梳一个挽在脑后的椎髻,配插花钿、花叶形钗、白角梳,左右各插两搏鬓,显得更加华丽。

(图十)唐代有半翻髻,《髻鬟品》说:“高祖宫中有半翻髻。

”是把头发梳向上、再倒卷下来的高髻,如长安县南里王村的唐代壁画就是,很有高耸俊伟的气概(图十一)。

仕女·簪花PPT幻灯片课件

仕女·簪花PPT幻灯片课件
旎的美人总离不 中
影 开托衣。美渡人好得来服荷饰香间的。花衬 我影,国古
们或许在这些美 典
好的服饰中,还 女
可窥得佳人之风 姿,飘若惊鸿,

婉若游龙。


6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衣着 主要是上衣、下裳(裙) :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玉人 雕像
商周贵族服饰
7
春秋战国时期
深衣是将上衣和
下裳连属在一起,上衣 下裳分开来裁并在腰节 处缝和为一体,它的下 摆不开衩口,而且将衣 襟接长向后拥掩,然后 用腰带系扎,其襟裾随 身体缠绕称为曲裾——
面靥通常用胭脂点染,也有像花钿一样,用 金箔、翠羽等物黏贴而成。
33
描斜红
相传三国时,魏文帝对一名叫薛夜来的宫女 十分宠爱。一天夜里,薛夜来撞上一座水晶屏风, 顿时鲜血直流,愈后仍留下两道疤痕,但文帝对 她宠爱如昔。其他宫女见及此,便用胭脂在脸部 画上这种血痕,名“晓霞妆”。时间一长,便演 变成一种特殊的妆式--斜红。
个极具创意能体现时代感的饰品。
1. 设计要有个性,要利用身边的废
旧材料制作。
2. 颜色的搭配要合理。
3. 饰品装饰选择你喜欢的图案,可
以绘画也可以剪贴。
59
请着重从材料、外形、创意等几方面 来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饰品。
评一评: 你觉得作品中的闪光点在哪里?你还
能给他什么样建议?
60
龙 纹 琥 珀 簪
43
发饰欣赏——发钗
44
发饰欣赏——步摇
45
发饰欣赏——扁方
46
发饰欣赏——梳
47
发饰欣赏——冠
48
耳饰欣赏
49
手镯欣赏
50
戒指欣赏

唐代女子首饰

唐代女子首饰

唐代女子首饰唐代女性的首饰从佩戴部位上可分为头饰、耳饰、颈饰和手饰等几大类。

从材质上分,有玉石、金银等类。

首饰不仅用于装饰,还体现了佩戴者的身份地位等。

唐代首饰中,以簪、钗、玉梳背、步摇、钏为最常见。

簪,古代男女皆戴簪,男子用簪固定冠,女子用簪固定发髻。

簪子为一股。

唐代金银铜簪十分流行,簪首的装饰纹样丰富多样。

有的簪首雕刻精美,工艺精湛。

1989年西安东郊唐韦美美的墓出土一件白玉簪,首端雕琢成花蕾状,简洁中透出精致。

玉簪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韦美美墓出土鸳鸯海棠纹玉簪饰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内唐兴庆宫遗址出土钗,为双股,不能去其一而独立存在,故而常常被视为爱情的象征。

钗的造型丰富多样,名称也十分形象,如花钗、燕钗等。

唐代妇女流行云鬟高髻,讲究发髻的造型,头部装饰复杂华丽,出现用金银制作的各种花钗。

唐代的花钗,一般为一式两件,构图相同,图案相反,使用时,左右对称地插戴在发髻两旁。

花钗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

《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命妇之服,一品花钗九树,二品花钗八树,三品花钗七树,四品花钗六树,五品花钗五叔。

妇人头上花钗的多少,成为其身份高低的重要标志。

玉钗陕西省西安市西郊电缆厂唐墓出土鎏金菊花纹银钗 2件,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藏步摇则是钗中的一种,为唐代贵族妇女所佩戴,步摇上饰玉兽金花,并有五彩珠玉垂下,随人行走时而摇动,为女子平添了妖娆婀娜之美。

玉梳背大多数造型相似,上部呈半月形,下部宽平无梳齿,为扁平且薄的榫,以供镶嵌金属或其他质地的梳齿所用。

唐代女性喜欢在发髻上插几把小小的梳子,露出漂亮的梳背以作装饰。

用小梳作装饰,盛兴于盛唐,宋代不再流行。

敦煌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中的女十三娘供养像就是头插小梳,鬓边佩戴珠玉步摇的形象。

海棠花纹玉梳背陕西省长安县茅坡村唐墓出土敦煌130窟女十三娘供养像钏在唐代有金、银、玉、琉璃等多种质地,形制有环状闭合式和开豁口两大类。

如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镶金白玉环,便是闭合式的。

唐朝仕女发髻首饰PPT学习教案

唐朝仕女发髻首饰PPT学习教案

唐代铜梳,湖南长沙纸园出土, 据残物复原
第23页/共36页
江苏杨州三元路唐代窖藏出土凿 花金栉高12.5厘米,宽1 4.5厘米,重65克,杨州市 博物馆藏
第24页/共36页
唐代骨梳,河南陕县出土
第25页/共36页
上三幅图为唐代古墓遗留下来的梳,所用的材料 很多,例如有动物的骨头,铜、银等金属,由图 中的花纹所见,雕工精细,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 技术来说,是处于当时的领先地位,而图中的几 何花纹,亦是由西域传入中土。自西汉张骞通西 域以来,中外商旅络绎不绝,我们可以由唐代贵 族妇女常用的日常用品得知,当时流行的图案式 样,是源于波斯、身毒等国,由是观之,当时唐 朝的皇帝被称为天可汗(共主),仍与外来文化 融合,形成新的局面。
唐朝仕女发髻首饰
共36页
云朵髻
第3页/共36页
发收于顶, 玥血上梳成 云朵状,髻 前饰珠翠。 这种发式显 得丰盈优雅, 为唐代有身 份有地位的
孔雀开屏髻
将发耸竖于头 顶,梳成椎髻, 用珠翠制成孔 雀开屏状饰于 髻前。此发式 多为唐代贵夫 人所喜用
第4页/共36页
第33页/共36页
1958年湖南省长 沙市出土隋唐玻璃戒 指,直径2.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戴戒指是原始社 会流传下来的风俗, 汉魏以来,再成为男 女青年寄情定信的纪 念品,由久以来,不 少诗句记载戒指的历 史,如后汉繁钦的 《定情诗》,隋代丁 六娘的《十索诗》, 以及《全唐诗.与李 章武赠答诗》,中都 有对戒指的记载。
第35页/共36页
第34页/共36页
1957年西安李静训墓出 土隋珠宝镶嵌的金颈饰,长 23.4厘米,重97.5 克,由28颗镶宝石的金珠 串成金链,下为两层镶珠宝 的项坠
隋唐五代时期冶金技术 进步,金银首饰制作精致, 左图为隋大业四年壬周皇太 后的外孙女李静训九岁夭折 的随葬器物,由28颗镶宝 石的金珠串成金链,下为两 层镶珠宝的项坠;唐代颈饰 从莫高窟缯画和彩塑佛像上 所见,多由颈圈与璎珞组合 而成,更为豪华富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