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020版
2024年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篇
2024年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4篇目录第1篇附一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2篇市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五)第3篇州医院手术分级授权管理制度第4篇县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市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五)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五)为了加快临床医师人才培养,确保医疗安全,医院实行手术分级管理,使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促使我院手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手术分级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
原则上不得越级手术或跨级手术。
(二)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带下级做的手术上级医师可以指导下级医师手术,原则上不做术者。
(三)急诊手术例外,但需请示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
(四)低聘人员按实际聘任技术职务执行手术分级制度。
(五)新开展的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与把关。
(六)进修医师不能单独做为手术者实施手术。
附一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了提高手术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对各级手术医师的管理,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类主要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一)ⅰ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二)ⅱ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三)ⅲ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四)ⅳ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注:微创(腔内)手术根据其技术的复杂性分别列入各类手术中。
二、手术医师分级手术医师指主刀人员(助手除外),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或硕士生毕业, 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工作2年以上者。
完整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2.医师应树立正确的手术安全观念,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程。
3.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术安全主题活动,提高手术安全水平。
十八、手术伦理与道德
1.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尊重患者生命权、健康权。
2.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医师应按照手术分级标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手术级别。
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各级手术的质量控制,定期对手术医师进行培训和考核。
4.医师晋升、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应将手术操作水平作为重要依据。
四、手术医师资格要求
1.一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可独立开展。
2.二级手术: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七、手术分级管理流程
1.术前评估: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风险等因素,进行术前评估,确定手术级别。
2.手术审批:各级手术需经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小组审批,批准后方可实施。
3.术中医师权限: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手术级别权限操作,不得越级操作。
4.术后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为手术分级管理提供依据。
二十三、国际合作与交流
1.医疗机构应积极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际先进的手术理念和技术。
2.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国际手术研讨会,促进国内外手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3.医师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和医疗机构形象。
二十四、手术宣传与普及
1.医疗机构应加强手术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公众对手术安全的认识。
3.三级手术:具备主治医师以上资格,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治疗质量和安全性,实现手术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进行手术治疗工作的科室和人员。
三、手术分级管理原则1. 临床需要优先原则:手术治疗应当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要原则,严格按照病情和手术适应症进行手术分级管理。
2. 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应当按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求,严格进行手术分级管理。
3. 全科医疗服务原则:手术治疗应当符合全科医疗服务原则,保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
四、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本医院的手术分级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 一级手术:指对一些常见疾病、病情相对较轻、手术风险较低的患者进行的手术。
如拇外翻手术、腺样体肿瘤切除术等。
2. 二级手术:指对一些疑难病例、病情较为严重、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的手术。
如甲状腺手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3. 三级手术:指对一些罕见病症、病情非常严重、手术风险极高的患者进行的手术。
如心脏移植术、脑部肿瘤切除术等。
五、手术分级管理程序1. 患者接诊:患者前来医院就诊后,由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初步评估,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手术适应症进行分类。
2. 手术病历审核:由专科医生对患者的病历进行审核,确定手术分级,制定手术方案。
3. 手术风险评估:对于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要进行严格的手术风险评估,确定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4. 手术分级讨论:医院专家组对于手术分级进行讨论,确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分级。
5. 手术安排: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手术分级,制定手术安排计划,确保手术的及时进行。
六、手术分级管理要求1. 配备专家医生:对于三级手术的患者,必须由具有丰富手术经验和高级职称的专家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2. 完善手术设备:对于三级手术的患者,必须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术前准备充分:医院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指一、总则为规范医疗行为,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开展手术的科室,所有开展手术的医务人员及与手术相关的工作人员。
三、手术分级管理原则1.依据病情、手术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三级:一般手术、中级手术、高级手术。
2.明确手术的适宜人选、手术的适宜环境和条件。
3.执行严格的手术安全原则,做好手术前、中、后全程的质量控制。
4.建立手术相关资料的记录与保存制度,以备查证。
5.加强手术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6.积极推行团队协作,强化手术流程管理。
四、手术分级管理详细规定1. 一般手术(1)适宜人员: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低,操作简单。
(3)手术患者:一般病例,无明显并发症。
(4)手术环境:手术室符合卫生标准,手术器械齐全。
(5)手术前:作好手术准备工作,包括患者术前检查、手术部位标记等。
(6)手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场地清洁。
(7)手术后:做好术后感染预防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2. 中级手术(1)适宜人员: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中等,操作需谨慎。
(3)手术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需综合治疗。
(4)手术环境:手术室要求更高,设备更先进。
(5)手术前: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定制手术计划。
(6)手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过程,避免操作失误。
(7)手术后: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
3. 高级手术(1)适宜人员: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负责指导,协助技术人员操作。
(2)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大,操作要求高超。
(3)手术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精准的治疗方案。
(4)手术环境:手术室设备一流,操作环境无菌,手术室人员配备充足。
(5)手术前:进行全面的手术准备,风险评估和保险工作。
(6)手术中:规范操作流程,避免手术并发症。
(7)手术后:加强术后监护,确保患者康复情况。
医院医务人员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2.医院医务部门负责对手术权限进行审批,并对手术资质进行定期审核。
3.未取得相应手术权限的医务人员,不得独立开展该级别手术。
五、手术操作规范
1.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有效。
2.建立手术室使用预约制度,提高手术室使用效率,减少等待时间。
3.定期对手术室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降低故障率。
九、手术费用管理
1.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手术收费标准,并向患者公开透明。
2.医务人员不得违规收取手术费用,严禁利用手术创收。
3.医院应加强对手术费用的审核和管理,确保收费合规、合理。
2.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和顾虑,提供心理支持。
3.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渠道,及时解决患者问题和疑虑,提高患者满意度。
十九、手术器械与耗材管理
1.医院应对手术器械和耗材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
2.建立器械和耗材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3.定期对手术器械和耗材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符合国家标准。
2.根据反馈结果,对手术流程、管理措施等进行优化调整,提高手术质量。
3.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九、跨科室协作
1.对于涉及多学科的手术,相关科室应加强协作,共同制定手术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医院应建立跨科室协作机制,提高手术的综合治疗效果。
3.定期组织跨科室业务交流和培训,提升医务人员跨学科诊疗能力。
2.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应向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记录在案。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 4.涉及到第二、第三类医疗技术,必须向医院提 出申请,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开展。
五、权限管理
• (一)手术按照已确定的手术人员分工进行,不得 越级手术。手术中根据病情需要扩大手术范围,或 改变预定术式,需请示上级医师,按照医师分级手 术范围规定进行手术。施行越级手术时,需经科主 任批准并必须有上级医师在场指导。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徐礼勇 2020年5月10日
定义
•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 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 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一 手术分级
• 一级(丁类)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 术难度低的手术; • 二级(丙类)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 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 三级(乙类)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 难度较大的手术; • 四级(甲类)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 大的手术。
二 手术医师分级
• (一) 住院医师 • (二) 主治医师 • (三) 副主任医师 • (四) 主任医师
(一) 住院医师
• 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 内,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 以内者。 •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 上,或获得硕士学位、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 以上者。
• 9复杂环状痔切除术; 10、复杂高位肛瘘切除术;
• 11、简单的腹腔镜诊疗手术;(胆囊或阑尾切 除)、结肠造瘘、胆囊造瘘。
• 四级手术: • 1、复杂胰腺癌根治术; 2、肝脏肿瘤左、右半肝
切除术及肝左、右肝叶切除术;3、胆道癌根治术, 复杂的胆道再次手术; 4扩大全胰腺切除术;5、 胰管空肠内引流术,胰管切开取石术; 6、颈动脉 及体动脉瘤切除术; 7、腹主动脉瘤切除、大血管 移植术; 8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甲状旁腺肿 瘤切除术;9腹腔内肿瘤联合三种以上脏器切除术; 10、新开展的各种手术; 11、复杂的腹部腹腔镜 及内镜的诊疗手术; 12、门静脉高压的各类分流 术及断流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篇)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6篇)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精选6篇)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1为了加快临床医师人才培养,确保医疗安全,医院实行手术分级管理,使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促使我院手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一)手术分级管理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各级医师应严格执行。
原则上不得越级手术或跨级手术。
(二)各级医师手术责任分明,带下级做的手术上级医师可以指导下级医师手术,原则上不做术者。
(三)急诊手术例外,但需请示上级医师或科室主任。
(四)低聘人员按实际聘任技术职务执行手术分级制度。
(五)新开展的手术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与把关。
(六)进修医师不能单独做为手术者实施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篇2一、凡需施行手术的病员,术前要完成必要地检查,尽可能明确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二、凡施行重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危险性较大手术,诊断未明确的探查手术(急症例外)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均需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病区主任主持,经管医师书写术前讨论记录,并且主治医师签字。
术前讨论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步骤、麻醉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对策,确定术者和助手。
一般手术由经管医师书写术前小结。
三、手术批准权限:原则上是逐级审批。
(1)、住院医师主持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
(2)、主治医师主持手术,由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审批。
(3)、重大手术、复杂疑难手术、新开展的大手术;由主治医师提出报告,经科主任审定,报医务科请求院长审批。
(4)、一般急症,需进行手术者,由当班二线医师批准。
疑难重症,须报告主任批准。
(5)、审批者,应按手术分级标准进行审批,如遇特殊情况需超过标准者,应请示科主任同意后方可执行。
否则发生问题由审批者负责。
未经审批自行决定者,由本人承担责任。
四、手术分级规定:一般分为三种。
(1)、一般手术,如阑尾摘除、疝修补、简单乳房切除、急性脓胸引流、膀胱结石、鞘膜积液、一般四肢手术、体表肿瘤、胎头吸引器助产等手术由主治医师或科主任批准,由住院医师担任手术者(实习医师担任术者,必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住院医师带领和指导下进行)。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手术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安全性,保障患者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手术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手术分级、手术设备管理、手术环境管理、手术人员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本制度进行实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手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手术管理水平,确保手术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第五条在手术管理中,医疗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和法律法规,保证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合法权益。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手术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第二章手术分级管理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风险程度和技术要求,制定手术分级标准。
第八条手术分级通常分为一级手术、二级手术和三级手术,具体分级标准由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九条一级手术包括常规手术和术中操作简单的手术,术前检查齐全,手术风险低。
第十条二级手术包括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技术支持的手术,手术风险中等。
第十一条三级手术包括手术难度极大,术中操作复杂,风险较高的手术,需要高级专科医师参与的手术。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手术分级制定相应的手术流程和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各级手术能够有序进行。
第三章手术设备管理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设备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手术设备配备专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设备的清单和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点和核查。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设备的使用记录,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情况。
第四章手术环境管理第十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消毒。
第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手术室的通风良好,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一、手术分级本规定所指手术主要包括各种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有创操作。
依据手术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一)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三)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四)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二、医师手术权限根据医师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在审核其专业能力后授予相应手术权限。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内(含3年),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内(含2年)者,可实施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工作3年以上,或硕士生毕业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从事住院医师2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可实施难度和风险较小的二级手术。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含3年),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2年以内(含2年)者,可实施二级手术。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或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二级手术的基础上,可实施难度和风险较小的三级手术。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含3年),可实施三级手术。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者,在熟练掌握三级手术的基础上,可实施难度和风险较小的四级手术、新技术手术及科研项目手术。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可实施四级手术、新技术手术及经主管部门批准的高风险科研项目手术。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引言手术是医疗机构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的种类繁多,难度和风险各异。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质量,加强手术分级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分级1.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手术。
2.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手术。
3. 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手术。
4. 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手术。
三、手术医师分级1. 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2. 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3. 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4. 主任医师:(1)低年资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2)高年资主任医师: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曾从事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四、手术权限管理1. 低年资住院医师仅能主持一级手术。
2. 高年资住院医师可主持一级、二级手术。
3. 低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一级、二级、三级手术。
4. 高年资主治医师可主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手术。
5.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可主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手术。
医院手术分级及管理制度
(续上文)
4.费用监管:建立手术费用监管机制,防止乱收费现象,保障患者权益。
5.援助与减免政策: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手术费用援助和减免政策,减轻其经济负担。
八、手术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续上文)
4.手术科研与教学:鼓励开展手术相关科研活动,促进手术技术创新。同时,加强手术教学工作,培养新一代手术人才。
3.弹性调配:建立人力资源弹性调配机制,应对手术高峰期和突发事件。
十四、手术教学与研究
1.手术教学:加强手术教学工作,培养医护人员的手术技能和临床思维。
2.手术研究:鼓励开展手术相关研究,推动手术技术创新和发展。
3.成果转化:将手术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提高手术质量。
十五、手术文化建设
1.树立正确的手术观念:培养医护人员正确的手术观念,强调安全、质量、服务并重。
十、手术质量监督与评价
1.成立手术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对手术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手术质量。
2.定期手术质量评价:开展手术质量评价活动,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激励与惩罚机制:建立手术质量激励与惩罚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九、手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续上文)
4.紧急情况下的资源调配:建立紧急情况下的资源调配机制,确保手术室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人力、物力支持。
2.团队精神培养:加强手术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手术团队的整体凝聚力。
3.手术伦理教育:持续开展手术伦理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伦理素养和职业道德。
十四、手术教学与研究
(续上文)
4.学术交流:鼓励医护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升手术技术水平。
5.手术案例库建设:收集和整理典型手术案例,建立手术案例库,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宝贵资源。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安全管理的紧要构成部分,以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率,优化手术资源的利用。
该制度规定了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方式、手术安全掌控措施、手术评估与反馈等方面的实在要求,以保证手术实施的科学性、规范性、牢靠性。
一、手术分级标准1、一级手术:如一般小型手术,例如皮肤囊肿、疖肿、痔疮小手术等,拥有较低的风险,仅需要简单的麻醉或局部麻醉,通常不需要住院,属于日间手术。
2、二级手术:如中型手术,例如阑尾炎、胆囊炎等,需要全身麻醉,在手术前需要严格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术中需要专业医生的手术操作,术后需要察看和护理。
3、三级手术:如大型手术,例如心脏手术、脑部手术等,需要高度的技术和阅历,具有较高的风险和多而杂性,需要全方位的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及术后护理。
二、手术适应症在订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需严格依照适应症范围进行手术,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有些病情比较细小的患者,可能并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实行其他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三、手术操作方式不同的手术分级,需要采纳不同的手术操作方式。
对于一些低风险的手术,可以采纳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的方式,操作时间也相对较短。
但对于高风险的手术,需要全身麻醉,并可以在术前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手术安全掌控措施在手术过程中,必需实行一系列的安全掌控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首先,必需对手术的安全环境进行评估,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净化,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其次,必需严格掌控手术器械和耗材的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同时,必需对手术医生和护士进行严格的职业培训和质量掌控,以保证他们在手术过程中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五、手术评估与反馈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手术过程进行全面评估,并适时汇总反馈,以便于在以后的手术中进行总结、提高,诊断出问题并适时改正。
综上所述,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优化服务流程、加强手术安全掌控体系的紧要制度,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患者充足度,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规范、科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定期调整其手术范围.所称"手术范围",系指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内开展的手术.4.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5.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但应侧重甲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2.副主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乙,丙,丁类手术,但应侧重乙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3.主治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甲,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4.医师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丙,丁类手术.5.助理医师(医士) 按"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丙类手术,做助手;可完成了类手术.考虑到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对无主任医师的专业,科室可根据副主任医师技术水平状况,选择一位可以完成主任医师手术范围的副主任医师承担主任医师工作;若选择不出,不可超范围开展此类手术.各专业手术分类一,外科系统甲类手术1.普通外科(1)全胃切除术,胃癌扩大根治术;(2)左右半肝切除术,肝左外侧叶切除及楔形切除;(3)胰腺癌根治术,扩大胰买十二指肠切除术;(4)胆道再次手术;(5)腹主动脉瘤切除,移植术;(6)带血管胎儿胰腺移植术;(7)经胸颈无名及锁骨下动脉瘤切除术,血管移植术;(8)扩大全胰腺切除术;(9)甲状腺癌颈淋巴结廓清术,甲状旁腺切除术;(10)右心耳下腔静脉旁路移植术;(11)腹腔内肿瘤联合3种以上脏器切除;(12)新开展的各种手术;(13)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2.心胸外科(l)"法四","法三"矫治术;(2)伴肺动脉高压的房室缺修补术;(3)主动脉缩窄,腹主动脉瘤血管再造术;(4)心脏多瓣膜置换及成形术;(5)冠状动脉架桥术;(6)复杂的心内畸形矫治术及短路术;(7)主动脉瘤切除术;(8)纵隔瘤切除术;(9)新开展的各种手术;(10)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3.神经外科(1)经幕上,下入路各种肿瘤切除术;(2)经幕上,下入路各类动脉瘤夹闭术;(3)经幕上,下入路畸形血管切除术;(4)自体(异体)肾上腺髓质或黑质脑内移植术;(5)新开展的各种手术.4.泌尿外科(1)肾血管手术;(2)肾移植术;(3)经皮肾镜取石;(4)肾上腺手术;(5)新开展的各种手术;(6)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5.烧伤整形外科(1)异体皮开窗,自体皮嵌入术;(2)血管移植,皮瓣覆盖术;(3)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异体大网膜移植术;(4)静脉网状皮岛;(5)微移自体皮,大张异体皮混合移植术;(6)新开展的各种手术;(7)诊断不明确的探查术.6.骨伤科(1)全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2)血管蒂指(趾)再造术;(3)断肢(指,趾)再植术.乙类手术1.普通外科(1)甲类手术以外的肝,胆,胰,脾的各种手术;(2)胃部及十二指肠手术,胃肠吻合术;(3)肝脾损伤的处理;(4)直肠切除术,回盲部切除术;(5)结肠造口术,各段结肠癌根治术;(6)甲类手术以外甲状腺,甲状旁腺各种手术;(7)乳癌根治术;(8)门静脉高压的各类分流术及断流术;(9)各段肠癌根治术;(10)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2.心胸外科(1)心包部分切除术;(2)房缺室缺修补术;(3)心脏单瓣置换术,扩张分离术及成形术;(4)动脉导管未闭手术;(5)心脏大血管造影诊断;(6)全肺及肺叶切除术;(7)胸膜切除术;(8)除甲类以外的纵隔手术;(9)气管支气管成形术;(10)人工心脏起搏器置人术;(11)人造血管移植术;(12)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切除术;(13)颈部血管瘤切除术;(14)结肠代食管术;(15)除甲类以外的胸腔探查术.3.神经外科(1)除甲类以外各种颅内手术;(2)椎管内外各种手术;(3)各种神经吻合术;(4)开放性颅脑损伤清除术;(5)各类颅骨手术;(6)各类经颅骨钻孔减压,引流,抽吸手术;(7)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8)经颅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4.泌尿外科(1)除甲类以外的肾脏手术;(2)输尿管手术;(3)膀脱手术;(4)泌尿系(尿道以上)造口,修补,成形手术;(5)前列腺摘除术;(6)阴囊,阴茎手术.5.烧伤整形外科(1)血管植人皮瓣预构手术;(2)切(削)痂,植皮术;(3)皮瓣移植术;(4)皮管成形术;(5)游离肌皮瓣移植术.6.骨伤科(1)脊柱侧弯矫形术;(2)严重创伤全身合并综合征的处理;(3)关节融合术;(4)先天性髓脱位手术;(5)截肢(指,趾)术,半月板切除术;(6)骨肿瘤切除术;(7)骨疣切除术;(8)三翼钉固定拔钉术;(9)四肢骨内固定及植骨,钢板取出术;(10)各类关节手术;(11)开放性骨折扩创复位术;(12)皮管成形术修整.丙类手术1.普通外科(1)肝脓肿切开引流术;(2)肠切除术;(3)腹部损伤剖腹探查术;(4)胃肠穿孔修补术;(5)胃肠造口术,吻合术;(6)大隐静脉结扎转流术及剔除术;(7)胆囊单纯造口术;(8)乳腺单纯切除术.2.心胸外科(1)胸壁软组织良性瘤切除术;(2)胸腔闭式引流术;(3)脓胸开放引流术;(4)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3.神经外科(1)各种复杂头皮外伤清创缝合术;(2)各种头皮肿瘤切除术;(3)各种外生骨疣切除术;(4)经动脉穿刺化疗术.4.泌尿外科(1)单纯尿道手术;(2)除乙类手术外的前列腺其它手术.5.骨科手术(1)肌健移位术,跟健延长术;(2)手部健鞘囊肿切除术;(3)拇指外翻矫形术;(4)闭合性骨折复位固定术;(5)低毒性骨脓肿病灶清除术;(6)骨牵引术.丁类手术l.普通外科(1)一次阑尾手术;(2)一次疝修补术;(3)体表肿瘤,异物摘除术;(4)痔核,痔瘘手术;(5)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2.心胸外科(1)纵隔气肿切开减压术;(2)胸壁伤口清创缝合术.3.神经外科(1)各种轻度头皮外伤缝合术.4.泌尿外科(1)单纯包皮环切及外伤缝合;(2)单纯前列腺手术.5.骨伤科(1)小关节脱位手法复位;(2)小关节腔切开引流术.二,妇产科系统甲类手术(1)子宫癌根治术;(2)卵巢癌根治术;(3)复杂尿漏修补术;(4)外阴癌根治术;(5)各种疑难阴式手术;(6)各种人工阴道成形术;(7)各种难产的复杂手术;(8)新开展的各种手术;(9)诊断不明的探查术.乙类手术(1)除甲类以外的子宫,宫颈手术;(2)除甲类以外附件的移位,整型,切除术;(3)外阴广泛切除术;(4)简单阴道,尿道修补术,单纯性外阴切除术;(5)碎胎术,穿颅术;(6)腹膜外剖宫产术;(7)阔韧带手术;(8)T度会阴裂伤缝合术.丙类手术(1)除甲类以外的附件手术;(2)除甲类以外的外阴手术;(3)古典式剖宫产手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宫外孕手术;(5)Ⅱ度会阴裂伤缝合术.丁类手术(1)宫颈活检;(2)上环,取环,人工流产术;(3)胎头吸引术;(4)人工取胎盘;(5)臀牵引术;(6)巴氏腺囊肿切开术;(7)处女膜切开术;(8)Ⅱ度以下会阴裂伤缝合术;(9)会阴侧切术;(10)各种电凝术.三,眼科手术甲类手术(1)光学角膜移植术;(2)眼眶深部异物取出术;(3)玻璃体切割术;(4)人工晶体植人术;(5)眶内肿瘤摘除术;(6)眶内容刺除术;(7)复杂网膜脱离术;(8)新开展的各种手术.乙类手术(1)眼碱再造术;(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3)放射状板层角膜切开术;(4)眼肌手术;(5)青光眼,白内障手术;(6)眼眶成形术;(7)眼险成形术;(8)玻璃体手术;(9)除甲类以外的晶体手术;(10)除甲类以外的眶内手术;(11)除甲类以外的网膜手术;(12)除甲类以外的眼球手术;(13)泪囊,鼻腔吻合术.丙类手术(1)除乙类以外的眼碱手术;(2)除乙类以外的结膜,角膜手术;(3)简单眼外伤(缝合及异物取出).四,耳鼻咽喉科系统甲类手术(1)喉癌根治术;(2)半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3)喉成形术;(4)鼻成形术;(5)内耳手术;(6)乳突根治术;(7)经开颅途径巨大额筛窦肿瘤切除术;(8)鼻咽癌手术.乙类手术(1)上颌骨切除术;(2)气管,食管异物取出;(3)除甲类以外喉部手术;(4)鼓膜修补术;(5)面神经减压术;(6)外耳道狭窄闭锁整复术;(7)耳郭成形术;(8)蝶窦,筛窦手术;(9)鼻中隔手术;(10)除甲类以外乳突手术;(11)上颌窦根治术.丙类手术(1)扁桃体摘除(挤切)术;(2)腺样体刮除术;(3)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4)鼻甲封闭与电凝.丁类手术(1)咽鼓管通气术;(2)上颌窦穿刺术;(3)鼓膜穿刺与切开术;(4)扁桃体脓肿的处理.五,□腔颌面外科系统甲类手术(1) 颌面部巨大组织缺损即刻修复器官再造术;(2)唇裂修复术及正中裂修复术;(3)巨大面部,颌面部神经纤维瘤切除术;(4)面神经手术;(5)涎腺瘘修补导管吻合术;(6)颞颌关节成形术;(7)颏胸瘢痕松解术;(8)腭肿物扩大切除术;"(9)颏成形术;(10)颈淋巴结清除术;(11)上下颌前窦矫正术;(12)三叉神经周围撕脱术.乙类手术(1)腭裂囊肿切除术;(2)上下颌骨各种手术;(3)腭裂修复术;(4)颌下腺摘除术;(5)腮腺肿瘤及腮腺切除术;(6)颌面部肿物切除术;(7)鼻唇畸形矫治术;(8)甲状舌骨囊肿切除术;(9)除甲类以外的颌面部整形手术;(10)颧弓骨折复位术;(11)疑难的阻生齿拔除术;(12)牙齿再植术,移植术.丙类手术(1)口腔软组织肿物切除术;(2)舌下腺摘除术;(3)颌下腺囊肿摘除术;(4)颏下,颌下囊肿摘除术;(5)舌系带手术;(6)面部小瘢痕整复术;(7)面部黑痣手术;(8)上颌窦瘘管孔修补术;(9)腭裂修补术;(10)口腔颌面部炎症;(11)牙槽外科手术.丁类手术(1)牙外伤结扎颌间固定术;(2)舌部外伤缝合术;(3)牙槽突整形术;(4)口外脓肿切开术;(5)颌面部一般性软组织外伤处理;(6)上下颌骨简单骨折的固定;(7)牙齿拔除术;(8)残根断根拔除术.第三十四节手术过程管理规范1.凡需住院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前各项检查,明确诊断,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后,方可决定手术,科室要严格遵照各级医师手术范围合理安排手术人员.2.手术前,负责医师填写好手术知情同意书(协议书),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署.患者危重急需手术,但无行为能力且家属不在时,由科室或急诊值班医师报告医教科或总值班,批准后方可手术,但病历中必须详细记录以便备查.3.凡住院施行的手术,手术前负责医师都要写好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阅批后签字.4.重大,疑难,复杂手术,致残手术以及新开展的手术,外宾和市,县级领导手术,均应采取慎重态度,填写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表1-2)报医教科,经院领导审批后方可实行.此类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师,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内容由负责医师记人病历,并报告医教科,必要时医教科派人参加术前讨论.表1-2特殊手术申请报告单申请科室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日期国籍手术理由和科室讨论意见入院诊断手术名称术者麻醉方式麻醉师手术日期科主任签字院领导审批申请日期病房组长经治医师5.手术前ld,手术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科主任或主任(副)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由手术室安排手术.6.急症手术,负责医师填写急诊手术通知单,手术负责医师签字后送手术室,手术室或麻醉科应积极主动配合急诊手术,不准无故刁难,推脱或拒绝.7.手术前麻醉师必须检查手术的患者,如术前准备不符合麻醉要求,麻醉师有权决定延期手术.8.各级医师要严格按照制定的"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进行手术.9.进修医师及学生参加的手术,必须有本院医师参加并负责进行指导,手术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均由本院医师负责.10.参加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定,术前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诊断,手术部位后,方可手术.对违反制度以及不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的医务人员,护士长有权停止手术,并根据情节及造成的后果追究个人责任.11.手术中,术者和助手应密切配合.参加手术人员在术中对患者应高度负责,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在患者紧张状态下更应严格执行医疗保护性制度.台上会诊时,有关人员应随请随到,如发生意外,台上和台下医务人员要积极采取措施,由主刀医师负责组织抢救,并酌情请示上级医师或报告有关领导协助处理.手术当中主刀或助手发生意外(如晕倒等情况),由在场的最高职称人员决定替代人员或启动人员紧急替代程序. 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缝合前,术者和助手应仔细检查术野内是否有活动出血和异物存留.手术结束,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情况做一全面严格检查.13.患者手术后如病情允许,由手术室护工,负责医师一同送回病房,全麻或重危患者及麻醉师或手术医师认为有必要的患者,麻醉师应陪同送回病房.手术医师应开好术后医嘱,并向病房值班人员交待注意事项. 14.手术前应由麻醉科会诊,填写麻醉谈话单,由患者本人签字,患者填写委托书者,可由被委托人签字.手术后,麻醉医师在将患者送回病房前应与病房医师,护士交待手术,麻醉经过及注意事项,当面测血压,脉搏,呼吸.第三十五节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手术负责制1.三级医师负责制科主任应根据本科现巳开展的手术,制定各级医师的手术权限并报医教科备案,所有医师均须在本人职责权限内开展手术.2.报告当遇有紧急手术而超出当班医师的手术权限或技术水平时,在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时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教科汇报.3.教学手术管理在医院开展的各类手术中,实习生,进修医师只能在本院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观摩学习或担任助手从事辅助性工作,不得独立上台操作.二,加强手术操作规范化1.制定常规手术规范科主任负责制定本学科范围内的常规手术操作规范,内容要详细,具体.2.围手术期检查(1)术前全面检查: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各学科专业的手术如有必要的检查项目不全者,手术室可拒绝安排手术.(2)术中异常情况会诊:在术中如出现异常情况须请其它科室或医师会诊时,该科室或医师必须以会诊为当前第一选择,迅速及时应诊,不得拖延,更不得拒绝.(3)术后监护:危重患者术后先送入ICU,经24~48h监护后再转人相应病区;一般患者术后回所在病区,但医护人员必须注意加强患者监护,如有问题,须尽可能保证随叫随到,以免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加强术前讨论1.常规手术专业组讨论对于常规开展的手术,须在本专业组内进行术前讨论,形成手术操作意见,并作记录.2.新手术方式,疑难患者全科讨论对于新开展的手术方式或患者属疑难患者时,须在全科范围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要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测,形成手术操作意见,并作记录.四,重大手术审批报告对于截肢等重大手术,负责医师须填写手术审批表并报医教科批准后,方可进行手术.五,加强围手术期医患沟通及签同意书1.术前谈话及签字在手术前,负责医师应对患者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应具体,详细地告诉患者或家属手术及麻醉的方式,术中和术后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注意事项,在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开展手术.2.术中谈话在手术进行中如出现病情变化或需要改变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时,须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家属,并记录在病历中.3.术后谈话手术完成后须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的转归及需要处理的情况;患者出院时须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必要时须经患者同意并在出院记录上签字后方可办理出院手续.第三十六节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一,术前讨论制度1.病房主任或专业组长主持的术前讨论制度.普通或中,小手术患者,须经病房主任或专业组长组织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进修医师以及护士长等进行术前查房讨论,确定治疗方案,手术时间以及人员安排.讨论时间由病房主任,专业组长根据病房工作情况,自行安排.治疗安排确定后,由主管医师通知患者,并安排术前谈话,签字.2.科主任主持的术前讨论制度.中等以上手术以及疑难病例的外科诊治问题,提前报告科主任,由科主任确定时间,地点,进行全科讨论.除有特殊工作安排的医师外,其它医师务必参加此讨论.3.对于特殊疑难手术病例或风险极大病例,经全科讨论形成治疗方案后,以书面形式报医教科备案.4. 对于外科和手术前病例,术前讨论后,其主管医师应及时拟写术前小结并由上级医师审查,签字.二,手术签字知情同意制度1.所有手术必须进行手术前谈话,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手术风险等,患者或家属许可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2.谈话应有本院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在场,大手术或疑难手术应由术者亲自谈话.3.术中情况应及时向家属交代,遇有特殊情况或需改变术式,应再行书面签字.三,手术医师分级管理制度1.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各项业务,副主任协助开展工作.2.各病区主任负责管理其所在病房业务.专业组长负责协助病区主任开展临床工作.各专业组负责人由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担任,配合病房主任管理好其专业组工作.3.住院医师在其上级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患者的医疗工作.4.手术者的确定(1)小型手术至少有1名本院高年住院医师上台;(2)中型手术至少有1名本院主治医师上台;(3)大型手术至少有1名本院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人员),或病房主任上台.5.手术中一切事项由台上最高年资的医师负责;其它医师必须服从安排,做好各种辅助工作.四,术中紧急替代制度l.手术中若发生手术人员尤其是术者因某些意外情况不能坚持完成手术时,由其下一级医师(第一助手)替代其完成手术;2.若后者没有能力完成该手术,则需向其所在的病区主任或科主任报告,请求派相应的医师上台.五,手术患者术后管理制度1.根据病情,病种进行监护,观察,管理,治疗.落实"外科手术患者护理常规"及"外科常见疾病诊治常规".2.麻醉医师术后应去病区查看手术患者,并向责任护士交待有关注意事项,防止麻醉并发症的发生.3.各级医师认真查房,注意病情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做好病程记录.发现问题逐级汇报,及时处理.4.预防术后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5.及时查看病理结果,避免延误患者治疗.提高术前,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六,手术方案的确定流程1.平诊患者手术方案的确定,一般常规患者(主要是需行中,小手术的患者)由病房主任根据病房工作情况,自行安排时间,地点,人员进行讨论决定治疗方案.中等以上手术及疑难问题需提交科主任,进行全科讨论,以决定治疗方案.牵涉到其它学科疑难问题时者,应提交医教科组织院内相关科室会诊,决定治疗方案.2.手术前ld由各病区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病区主任或专业组长签字,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3.急诊患者手术方案的确定:由值班高年资医师确定,若有处理不了的问题,需向上级医师或有相应资历的医师请示或请教;也可组织值班人员讨论,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七,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流程规范1.符合入院指征的患者——人院.2.尽快进行各项术前检查,及时进行三级查房一一尽快明确诊断.3.如有问题及时复查,请会诊.4.进行术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进行术前准备.5.进行手术操作——术后护理常规,加强术后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时查看病理等).6.符合出院标准(普外科常见疾病出院标准)的患者——出院.7.出院后复查,随访.八,手术患者接送流程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后,由夜班护士按"手术患者护理检查单"术前项目逐项填写清楚;与前来接患者的手术室护士或麻醉医师逐一核对清楚后,双方在手术患者护理检查单上签字后(该单夹于病历内),由手术室护士或麻醉医师将患者接人手术间进行手术.术后手术室护士或麻醉医师将患者送回病区,并与值班护士进行工作交接,再次在患者护理检查单上签字后返回.。
医院手术分级及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分级及管理制度医院手术分级及管理制度一、概述手术是医学领域中最复杂、最敏感的一项医疗技术,对于患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手术有一定的风险,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手术管理制度。
手术分级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制度能够帮助医院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安排手术工作,防止手术中出现医疗事故,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治愈率和满意度。
二、手术分级的必要性手术分级制度的目的是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不同等级,然后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操作规范,从而规范手术工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分级对医院管理有以下重要作用:1.提高工作效率科学规范的手术分级制度能够让医院更加有效地安排手术任务,减少手术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保障医疗安全手术分级制度是控制手术风险的一种手段,它有助于规范医院手术操作流程,降低手术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3.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科学的手术分级制度能够将手术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区别对待,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三、手术分级的管理制度1.手术分级的分类手术分级应根据手术的难度、风险等级、手术部位等因素进行分类。
按照难度和风险等级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一级手术:即最基本的手术,如皮肤疾病的手术治疗等。
此类手术操作简单,风险较低。
(2)二级手术:较为复杂的手术,如甲状腺手术和胆囊手术等。
此类手术操作较难,需要较高技术水平的医生才可进行。
(3)三级手术:最复杂的手术,一般涉及到人体重要器官、重大生命体征监测等。
如心脏手术、大型肿瘤切除等。
此类手术操作难度非常高,需要有多年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医生才能进行。
2.手术分级的责任对于手术的分级责任,医院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划分:(1)医院手术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手术分级规章制度,并监督、协调各科室执行。
(2)各科室负责人:负责制定本科室内部的手术分级制度,并在本科室内进行落实。
(3)手术医生:必须遵循手术分级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020版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020版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手术医师分级标准(一)低年资住院医师级:本科毕业3年以内,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本科毕业3-5年,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三)主治医师级:博士研究生毕业或硕士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
(四)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二、手术分类(一)一级手术:一般常规手术;(二)二级手术:中等手术;(三)三级手术:大手术;(四)四级手术:特大手术、重症、疑难、科研项目及新开展手术。
三、各级医师参加手术范围标准(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可完成一级手术及做二级手术的助手,也可担当部分二级手术的术者。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应把握二级手术,做3、四级手术的助手,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也可担负局部三级手术的术者。
(三)主治医师应熟练掌握三级手术,高年资主治医师可配合主任/副主任医师开展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的现场指导下,也可担任部分四级手术的术者。
(四)高干、外宾病人的手术,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担当手术者。
(五)实医师只能在带医师指导下当助手,进修医师手术范围同住院医师,但必须在本院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进行。
(六)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除参加手术外,还应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好手术,并负责监督检查手术质量。
(七)医师具有肯定专业特长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经科内讨论申请,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可越级施行手术。
四、手术批准权限标准手术批准权限是指:决定手术方式、参加手术人员及具体分工。
(一)二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决定。
(二)三、四级手术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审批。
(三)科研项目或新开展的手术;特殊病人(如高干、外宾等)手术;统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非计划再次手术;高风险手术;无任何直系亲属的患者、大概引起或涉及医疗纠葛的手术;致残或重要脏器切除手术,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敷陈医务科及分管院长审批。
申请人声明我答应以上供给的医疗手艺临床应用诊疗天分级别与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是真实一致的,如有虚假和不实信息,按相关划定接受惩罚并承担由此发生的不良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医师分级标准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级:本科毕业3年以内,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级:硕士研究生毕业或本科毕业3-5年,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三)主治医师级:博士研究生毕业或硕士研究生毕业2年以上,并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
(四)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
二、手术分类
(一)一级手术:一般常规手术;
(二)二级手术:中等手术;
(三)三级手术:大手术;
(四)四级手术:特大手术、重症、疑难、科研项目及新开展手术。
三、各级医师参加手术范围标准
(一)低年资住院医师,可完成一级手术及做二级手术的助手,也可担当部分二级手术的术者。
(二)高年资住院医师应掌握二级手术,做三、四级手术的助手,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也可担任部分三级手术的术者。
(三)主治医师应熟练掌握三级手术,高年资主治医师可配合主任/副主任医师开展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的现场指导下,也可担任部分四级手术的术者。
(四)高干、外宾病人的手术,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担当手术者。
(五)实习医师只能在带习医师指导下当助手,进修医师手术范围同住院医师,但必须在本院上级医师现场指导下进行。
(六)主任/副主任医师或科主任除参加手术外,还应指导下级医师开展好手术,并负责监督检查手术质量。
(七)医师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较高的实际操作水平,经科内讨论申请,报分管院长审批后可越级施行手术。
四、手术批准权限标准
手术批准权限是指:决定手术方式、参加手术人员及具体分工。
(一)二级手术由主治医师决定。
(二)三、四级手术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审批。
(三)科研项目或新开展的手术;特殊病人(如高干、外宾等)手术;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非计划再次手术;高风险手术;无任何直系亲属的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医疗纠纷的手术;致残或重要脏器切除手术,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报告医务科及分管院长审批。
申请人声明
我承诺以上提供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诊疗资质级别与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是真实一致的,如有虚假和不实信息,按相关规定接受处罚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我同意并接受科主任、医务科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本人的授权申请级别进行最后的调整。
申请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科室授权小组讨论意见:
科主任签名:
日期:年月日
证件审核情况:
医师执业证书审核:□已审核□未审核□无证书
医师资格证书审核:□已审核□未审核□无证书
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明审核:□已达标□不达标□无证书其它辅助证明材料:□推荐信□同行好评□奖状□其它
医师授权性质:
□正式授权,有效期限: 年月日~年月日□临时授权,有效期限:年月日~年月日医务科审核意见:
医务科长签名:
日期:年月日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意见:
负责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