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推荐word版 (3页)

合集下载

《史记 伯夷列传》《说苑 指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伯夷列传》《说苑 指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材料二:武王将伐纣。

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吾民,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

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

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

彼害之,我利之。

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

”武王曰:“善。

”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

”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

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

”即取而归之于诸侯。

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

”入室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

”即取而归之于诸侯。

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

”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金钱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

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

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节选自《说苑·指武》)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阅读答案(附翻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 10 题共 9 分,每小题 3 分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灵牌,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史记伯夷列传节选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悲为……悲伤 B.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爰竟然 C.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适适合 D.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蚤通“早” 9.下列加点词活用方法不同的一项 A.左右欲兵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伯夷叔齐》阅读答案(最新6篇)

《伯夷叔齐》阅读答案(最新6篇)

《伯夷叔齐》阅读答案(最新6篇)伯夷叔齐的由来篇一纵观中国古代历史,要是家家都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就没那么多花花事儿了!商朝末期,有两位佛系兄弟,不争不抢,抱节守志,这样标杆设定就是现在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那,这两模范代表是谁呢?他们就是商朝孤竹国国君,孤竹君的儿砸,伯夷和叔齐!相传,孤竹君临死前,让老二叔齐继位。

可叔齐偏要让位给大哥伯夷,伯夷觉得不妥,就是不答应。

两兄弟都不要当继承人,先后跑到周国。

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周武王伐纣,作为殷商臣民肯定站不住了,两兄弟叩马而谏。

无奈,历史的车轮还是无情的碾过两人的真情上谏!商朝覆灭!武王灭商后,两兄弟发出了无声的。

反对!拒绝吃周朝的禄食,天天去采小野豆子吃,最后饿死在首阳山!十分悲壮!哎~当然,这样的壮举肯定会被后世褒扬,甚至远播日本、朝鲜、越南等国!腻害腻害!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篇二,伯夷叔齐饿死,留给后代的教育意义,就是在夸赞他们的高风亮节,宁愿饿死也不做违背礼仪的事情,教育后代要有自己的原则、气节。

伯夷叔齐饿死的'地方:首阳山(甘肃省渭源县首阳山)死因:商末周初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君之二子伯夷、叔齐相让嗣君,相偕至周,后闻武王伐纣,叩马谏阻。

因武王不听,遂愤而不食周粟,西行至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首阳山。

伯夷个人资料: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一带)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

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

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已死,叔齐让位于伯夷。

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

伯夷叔齐奔往西方,在周地部落中养老,与周文王关系良好。

后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满武王身为藩属讨伐君主,加上自己世为商臣,力谏。

武王不听,不久周灭亡商朝。

叔齐个人资料:叔齐(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次子,名致。

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日:“父命也J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遂饿死于首阳山。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二)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

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武王周公圣人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

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

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

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取材于韩愈《伯夷颂》)(三)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

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

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

韩子因之,亦为之颂。

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

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

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

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

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日,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

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伯夷》)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西汉-司马迁《伯夷列传》原文、翻译及注释

西汉-司马迁《伯夷列传》原文、翻译及注释

西汉-司马迁《伯夷列传》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伯夷列传西汉-司马迁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史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节自《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①。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与叔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材料二: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

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

治.则进,乱则退。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

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

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下》)材料三: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

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

是故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

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

进不隐贤,必以其道。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故曰:‘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与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1]。

伯夷文言文阅读题

伯夷文言文阅读题

伯夷文言文阅读题伯夷文言文阅读题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②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③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耶非耶?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世莫之知也。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注]①木主:死人的牌位。

②爰:于是;就。

③徂:通“殂”,死亡。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盍往归焉盍:何不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叩:通“扣”,拉住C.左右欲兵之兵:施刑,杀害D.我安适归矣适:刚才答案 D解析适:往、到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伯夷列传文言文翻译

伯夷列传文言文翻译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益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曰:“吾闻之,父有疾,子弗奔丧,则是不孝也。

今殷王纣无道,天下苦之,予方以仁义伐之,何谓不孝也?且子为父报仇,臣为君死难,亦义也。

”遂罢马而还。

还归伯夷、叔齐曰:“父在,子不得自专也,吾将西归矣。

”二人遂相与归周,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武王崩,成王立,天下宗周。

伯夷、叔齐闻之,益然曰:“归乎?归乎?吾闻西伯善养老,盖益归乎?”二人相与归周,未及食其政,而已饿死首阳山。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他们的父亲想要立叔齐为王,等到父亲去世,叔齐让位给伯夷。

伯夷说:“这是父亲的遗命。

”于是逃走了。

叔齐也不愿意接受王位,也逃走了。

国人立了他们的弟弟为王。

这时,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善于养老,便决定前往归附。

等到他们到达那里,西伯昌已经去世,武王带着木主,号为文王,向东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车马,劝阻说:“父亲去世不举行葬礼,却急于发动战争,这能说是孝顺吗?以臣子的身份杀害君主,这能说是仁义吗?”武王说:“我听说,父亲有病,儿子不奔丧,这就不孝顺。

现在殷王纣无道,天下百姓都苦不堪言,我将用仁义讨伐他,怎么能说是孝顺呢?而且,儿子为父亲报仇,臣子为君主而死,这也是仁义。

”于是放下马,返回。

回到伯夷、叔齐那里,说:“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能自己作主,我将要返回西方了。

”两人于是一起返回周国,住在首阳山,采集薇草为食。

等到武王去世,成王即位,天下都归附于周。

伯夷、叔齐听说这个消息,非常失望地说:“回去吧?回去吧?我听说西伯昌善于养老,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去呢?”两人一起返回周国,还没来得及享受周国的政治,就已经饿死在首阳山。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多文本阅读: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牛国,俱逃归周。

及至西伯卒,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马谏,日:“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伐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为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既平殷,夷、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作歌日:"登彼西山兮,”爰采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节选自孔颖达《春秋正义》材料二:圣人之道,中而已矣。

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

不及不谓之中,过亦不谓之中。

请即此而论之。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

其父将死,遗命立叔齐。

父卒,叔齐逊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

其后,周武王伐商,去隐于首阳山,耻食周粟,遂饿而死。

孔子尝称之,曰“古之贤人”,孟子尝称之,曰“圣之清二谁得而议之哉?虽然,抑有说也。

先君之国,受之于祖宗者也。

父子传次以嫡以长,古之割也,易此必乱。

昔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

太王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乖逃之荆蛮,以顺父志,以成王业。

孔子称之以至德,且日民无得而称焉。

夷也苟知父志欲立齐,当效秦伯顺父之志,隐然退避于治命之日,不当行己之志,显然辞让于乱命之余也。

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幸有中子以托国焉,苟无其人,其如先君之社稷何?汤武之征伐,即尧舜之楫让,天下归周,天之命也。

洁身自远斯可已矣,何乃耻食其粟,独食其薇也,庸非周土之至乎?斯皆过乎中者也。

呜呼,廉顽立懦,足可为百世师,过中失正,恐未臻乎尧舜禹之道。

此孟子之所以讥乎其隘而孔子至德之称在泰伯而不在夷齐也厥旨深矣。

7药7自方孝孺《逊志斋集》)[注]廉顽立儒: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西汉-司马迁《伯夷列传》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汉-司马迁《伯夷列传》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汉-司马迁《伯夷列传》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伯夷列传西汉-司马迁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文言文 阅读 伯夷列传

文言文 阅读 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西汉·司马迁①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⑪。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⑫。

其传曰:②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⑬。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⑭。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⑮,号为文王⑯,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⑱,可谓孝乎?以臣弑君⑲,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⑳。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⑴,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⑵,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③由此观之,怨邪非邪?④或曰:“天道无亲⑶,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⑷,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⑸。

糟糠不厌,而卒蚤夭⑹。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⑺,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⑺,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⑻,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⑤子曰⑼:“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⑽?【题解】本文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列传》是伯夷和叔齐的合传,冠《史记》列传之首。

在这篇列传中,作者以“考信于六艺,折衷于孔子”的史料处理原则,于大量论赞之中,夹叙了伯夷、叔齐的简短事迹。

作者极力颂扬他们积仁洁行、清风高节的崇高品格,抒发了作者的诸多感慨。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十一国庆节】《伯夷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供大家参考选择。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2019年《伯夷、叔齐之死》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版本 (2页)

2019年《伯夷、叔齐之死》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版本 (2页)

2019年《伯夷、叔齐之死》阅读答案及翻译word版本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伯夷、叔齐之死》阅读答案及翻译伯夷、叔齐之死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

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

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

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①伯夷、叔齐:二兄弟。

伯夷为兄,叔齐为弟。

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

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

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

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

⑤盍:何不。

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

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

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______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___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天遣白鹿乳之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史记·伯夷列传.doc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史记·伯夷列传.doc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史记·伯夷列传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C.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D.而伯夷、叔齐耻之耻:意动用法,以…为耻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不拘于时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吾其还也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越国以鄙远9.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伯夷、叔齐“义”的一组是①孤竹君欲立叔齐,及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翻译原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翻译原文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翻译原文
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

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还没有实现,父亲就死了。

叔齐便让伯夷做国君,伯夷说:“(父亲要你做国君),这是他老人家生前的旨意啊!”坚决不肯做国君,于是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做国君,也随同哥哥逃去。

国人只好立中间的一个儿子做了国君。

弟兄俩跑出国外,听说周文王很优待老年人,何不去投奔他呢。

然而,到了周国,文王便死去了,武王便统领大军,用车子载着文王的牌位,朝东进军,去讨伐殷纣。

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很不赞成,便去隐居在首阳山,专靠采薇来维持生活。

有个士大夫王摩子进山游玩,(看见伯夷叔齐正在那里采薇),就责难他们道:“你们既然不吃周粟,但为什么却又隐居在周山,食周薇呢?”
二人听了,便不再吃薇。

经过七天,上天派遣一只白鹿给他们喂奶,二人心里想道:“这鹿若是杀来吃了,滋味必然很美。

”神鹿知道二人的心意,从此以后不再来,两个老头子便活活饿死了。

《伯夷叔齐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伯夷叔齐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伯夷叔齐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伯夷叔齐列传》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

②希:稀少。

③木主:死人的牌位。

④爰:于是;就。

⑤徂:通“殂”,死亡。

《伯夷叔齐列传》习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而去之:使……离开B.天下宗周:祭祀C.我安适归矣:往,到D.余甚或焉:通“惑”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工不若君之美也C.且七十子之徒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也其孰能讥之乎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伯夷)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伯夷)

2019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伯夷)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②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③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耶非耶?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假设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世莫之知也。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假设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耶非耶?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假设彼,其轻假设此哉?[注]①木主:死人的牌位。

②爰:于是;就。

③徂:通“殂”,死亡。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改动。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盍往归焉盍:何不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叩:通“扣”,拉住C、左右欲兵之兵:施刑,杀害D、我安适归矣适:刚才答案D解析适:往、到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假设至近世,操行不轨覆之以掌,虚假设无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阅读答案(附翻
译)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4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
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
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
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
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
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
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
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
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
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
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
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王。

②傥:假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认为这样做可耻,他们坚持节操,不吃周朝的粮食,并隐居到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参考答案:
12、A让:谦让
13、B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A.“于”,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副词,表期望语气。

D.“以”,连词,因为;介词,把。

14、C“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一)
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父亲想立小儿子叔齐为国君,等到父亲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

伯夷说:“让你即位是父亲的遗命。

”于是就
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走了。

孤竹国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
弟为国君。

在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最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
我们何不去投靠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
载着灵牌,尊称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

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的
缰绳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竟然动起兵器来,能说得上是孝吗?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