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规划发展
成都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方案
成都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方案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所带来的发展挑战。
为了适应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成都市政府制定了一项全面的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方案。
本文将对该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规划目标成都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城市与人民的和谐共生,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具体目标如下:1. 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2. 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城市的便利性和可达性;3. 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4. 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5.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内容优化城市布局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方案将重点优化成都市的城市布局。
通过合理规划,将城市的功能定位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建立起一个多中心体系,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在城市规划中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保护城市的绿地和水域资源,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改善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城市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
成都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方案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互联互通,提高城市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在公共交通方面,将加大对地铁、轻轨等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和舒适度。
在基础设施方面,将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成都市将通过城市更新建设规划方案,促进城市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升级传统产业,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将加大对创新创业和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企业,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区,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成都市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
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
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作为成都“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指导成都城市建设领域发展的重要依据,《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设规划》正式出炉。
这也是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规划。
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发展导向,《规划》提出重点抓好住房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等重点任务,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建设新路径。
【目标】到2025年,新增改造老旧小区2555个、快速路里程达到约315公里十五分钟公服圈覆盖率达到100%……《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具体目标。
到2025年末,全面构建“现代化建设、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赋能、智慧化运行、全周期管理”的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有10个领域目标。
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加快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形成“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质量稳步提升。
到2025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高质量住房供给体系较为完善。
“十四五”期间新增供应商品住房100万套(间),其中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
到2025年末,保障性住房常住人口覆盖面达到100%。
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实施。
“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新增改造老旧小区2555个,打造特色街区100条。
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5年末,十五分钟公服圈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天府文化地标130处、国家级博物馆23座,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新增三级乙等县级疾控中心5个以上。
轨道交通为主体的都市圈出行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5年末,实现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以上,铁路公交化达560公里。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占公交出行比重达65%。
成都市城市规划
成都市城市规划成都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
在城市规划方面,成都市一直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积极推动城市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理念,以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为目标。
首先,在城市布局方面,成都市坚持“大中心、多节点、联动发展”的原则。
大中心即成都市核心区,包括天府广场、春熙路、锦江河等核心区域,是城市发展的中心枢纽。
多节点则是指将周边的经济、商业、文化中心打造成城市的重要节点,形成多中心结构,分担中心城区的功能压力。
联动发展则是指通过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将城市核心区与周边区域紧密连接起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其次,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成都市注重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文化街区等,将其融入到城市发展中。
例如,宽窄巷子是成都市的传统文化街区,成都市对其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并在街区中注入了现代化的商业和文化元素,使其成为一个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地方。
成都市还注重保护和修缮古城墙、古桥等历史建筑,使其成为城市的历史名片。
此外,成都市也注重创建生态绿色城市,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品质。
成都市积极推动公园绿地的建设,不仅在核心区建设了大量的城市公园,还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生态公园,使市民可以轻松接近大自然,享受绿色环保的生活。
成都市还注重提高环境可持续性,推动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环保措施的落实,努力构建低碳环保的城市。
最后,成都市还注重提高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
成都市推动轨道交通的发展,目前已有多条地铁线路运营,并计划逐步完善地铁网络。
此外,成都市还注重发展自行车道、公共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总之,成都市的城市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创建生态绿色城市、改善交通状况等方面,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竞争力。
成都市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打造了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成都最新城镇规划方案
成都最新城镇规划方案引言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面临着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都市政府经过多年的规划研究,终于制定了最新的城镇规划方案,旨在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一、交通规划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成都市政府计划在成都市区新增地铁线路。
根据规划方案,成都将增加数条地铁线路,涵盖市区及周边地区,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此外,政府还将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并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人行天桥,以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人民的出行体验。
二、生态环境规划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成都市政府将推动城市绿地建设,并加大在城市周边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在城市规划中,将增加绿化面积,并建设更多的公园和休闲场所,以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供市民们休闲娱乐。
此外,政府还将加大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扩张规划为了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成都市政府决定推动城市的扩张,并合理规划城市拓展的方向。
根据规划方案,将建设一批新的住宅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同时,将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等,以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产业规划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成都市政府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
在规划方案中,将继续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成都。
此外,政府还将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以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五、教育规划为了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成都市政府将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在规划方案中,将建设一批优质学校和教育综合体,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来成都工作和发展。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概况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概述,包括城市开展背景、总体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2. 城市开展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省会,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视和对成都市的支持力度加大,成都市经济不断开展壮大。
在城市开展过程中,成都市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交通拥堵问题、城市根底设施建设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都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标准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开展。
3. 总体规划目标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 综合开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开展。
- 生态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 空间优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交通便捷: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 社会公平:注重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4. 主要内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涵盖以下内容:4.1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根据城市开展需要,成都市制定了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通过科学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的开展结构。
同时,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4.2 产业开展规划成都市将重点开展现代效劳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通过引导和支持各类产业的开展,提高产业结构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此外,成都市还将大力开展旅游业,打造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4.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都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划。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例如,加大生态绿化和水源保护力度,加强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等。
4.4 交通规划成都市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提高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推动交通运输的便利化和智能化。
成都规划方案
成都规划方案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国内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成都市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对成都规划方案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发展定位成都市将自身定位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并聚焦“三城一区”建设。
即以成都市为核心形成“成都大都市圈”、建设“武侯综合城市核心区”、推进“天府新区”建设、打造“龙泉山国家城市公园”。
二、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成都市将加大交通建设力度,提升交通网络的便捷性和质量。
包括构建高速公路网、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等。
这些措施将极大地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建设宜居城市成都市致力于打造宜居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规划中包括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等。
同时,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
四、促进经济发展成都市通过规划方案,积极推进经济的发展。
其中,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吸引外来投资等。
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五、科技创新成都市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
规划中提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等。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六、生态保护成都市将生态保护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规划中提出加强生态环保工作、推动能源节约和环保产业发展等。
通过保护自然生态,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结:成都市的规划方案从多个方面考虑了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市民的利益,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和目标。
这些规划方案的实施将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我们期待成都市在规划方案的推动下,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广阔的开展空间和潜力。
为了有效规划城市的可持续开展,成都市需要制定一份全面的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将对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2. 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开展的加快,成都市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城市总体规划,以合理利用城市资源,保障城市开展的可持续性。
3. 目标与原那么根据成都市的实际情况和开展需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和原那么如下:3.1 目标•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开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城市抗灾能力,提高城市的平安性和稳定性;•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2 原那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4. 规划内容4.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区布局、提高城市核心区的开展密度,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
同时,开展新兴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开展。
4.2 城市交通规划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重点开展公共交通,并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
4.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规划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展和利用。
4.4 根底设施建设规划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应急救援能力。
包括改善供水、供电、供气等根底设施的状况,同时加强城市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4.5 城市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加强文化产业的开展,提高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5. 实施措施5.1 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开展。
5.2 政策支持出台有利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政策,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城市建设和开展。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制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4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
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
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
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本文档旨在介绍《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的背景和目的。
该规划是针对成都市未来12年内公园和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蓝图,旨在提供可持续、高质量的公园城市环境,以促进居民的福祉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该规划的制定目的在于:优化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实现公园和绿地的全面覆盖,并确保各区域的均衡发展;加强公园和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提升公园和城市绿地的空间品质和景观特色,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和社交活动场所;促进公园和城市绿地的可持续管理和运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影响;推动公园和城市绿地与城市其他领域的融合,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
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将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思路,通过充分调研、合理规划,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该规划将为成都市的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该规划的编制将遵循科学、开放、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并输送给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实施。
期待该规划的实施能够全面提升成都市的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空间。
规划目标该规划的编制将遵循科学、开放、公正和透明的原则,充分考虑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并输送给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和实施。
期待该规划的实施能够全面提升成都市的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空间。
规划目标本《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旨在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发展,打造包含公园和绿地的城市系统,为成都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以下是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愿景:本《成都市公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3-2035)》旨在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发展,打造包含公园和绿地的城市系统,为成都市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一、规划背景成都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成都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规划目标1. 经济发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促进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 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3. 生态保护: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服务: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5. 文化传承:保护和传承成都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规划内容1. 空间布局: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区、城市外围区等。
2.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包括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交通枢纽建设等。
3. 城市功能区规划: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 生态保护规划: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湿地保护区等,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城市景观规划:打造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包括公园、广场、河道绿化等。
6. 城市设施规划: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卫生设施、教育设施、文化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四、规划实施1. 规划编制: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经过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后形成正式规划文件。
2. 实施措施:根据规划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3. 资金保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确保规划的资金保障。
4. 监督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成都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道路拥堵、空气污染、城市承载能力瓶颈等,为此,成都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
本文将介绍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型城市,推动成都成为国际知名文化、创新及城市智慧中心城市、创新型城市、开放型城市,实现城市生活品质、经济活力、社会和谐、宜居宜业的全面提升。
二、空间结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主要分为五个层次:中心城市、都市区、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城市组团和城市节点。
1. 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成都市的核心区域,包括锦江、武侯、成华、青羊、金牛、双流等区。
其重点发展文化、商业、金融等服务业。
2. 都市区都市区是成都市的组成部分,分布在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包括郫都区、龙泉驿区等。
其发展重点是提高交通、住房、医疗等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
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市主要规划在成都市郊区,包括西南新城、天府新区、郫县科技城等。
其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先支持的行业,并提高生态环境和交通水平。
4. 城市组团城市组团是成都市的重要区域,由多个城市节点组成,包括金融城、科技城等。
主要发展都市功能和新型产业。
5. 城市节点城市节点是成都市的基础单位,包括商圈、社区、村镇等。
关注于提高生活质量、服务和社会管理。
三、发展重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现代服务业成都市将聚焦于高附加值、创新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如金融、高新技术、文化创意、旅游等。
同时,建设一批新型金融中心和智慧文化产业园,将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 优化城市功能成都市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重点在推动高效城市交通系统建设,保障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的顺畅运营;在完善城市绿化、碧道、文化旅游等设施建设方面下功夫,打造人民满意的城市。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一、引言都市圈是以一个核心城市为中心,周边地区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
成都都市圈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发展潜力巨大。
为了更好地推动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制定一项系统的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二、成都都市圈的定位成都都市圈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核心城市是成都市。
经济发展较快的外包围区域包括眉山市、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自贡市等。
成都都市圈的发展定位是全国重要的中西部经济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三、成都都市圈发展的目标1. 经济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西部经济中心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并且在重要经济指标上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2. 城镇化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居住质量,形成多中心、多功能的城市体系。
3. 交通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建设起一体化、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连通。
4. 基础设施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包括城市供水、供电、供气、排水、市政道路、公共交通、园区建设等方面。
5. 生态环境目标:到2035年,成都都市圈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
四、实施策略1. 建设创新型经济体系:成都都市圈将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业链水平和附加值。
2. 推进城镇化进程:成都都市圈将加快城市建设的节奏,优化城市布局,加强城市功能和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居住质量。
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都都市圈将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等交通网的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性。
4. 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成都都市圈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适合居住和旅游的宜居城市。
成都市功能区发展规划
成都产业功能区规划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成都将重点发展国际区域性枢纽、国际区域性金融及总部、高新技术及先进创造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功能,并以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战略性产业功能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山、水、田、林”的市域生态本底为基础和前提,将市域划分为两带生态及旅游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 4 大总体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总体功能区分布图:①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及蒲江。
该区以地质、熊猫、温泉、水利、道源文化等旅游产品为依托,打造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
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包括金堂、青白江、龙泉驿、双流及新津。
该区以景观农业为导向,以打造西部一流的国家级乡村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
②优化型发展区优化型发展区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创造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西部的彭州、都江堰、郫县、温江、崇州、大邑、邛崃和蒲江等以平原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注重显山露水,充分体现“城在田中”。
③提升型发展区提升型发展区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区域。
范围为中心城区,形成“园在城中”的城市格局。
④扩展型发展区扩展型发展区是以先进创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区域。
范围包括市域东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龙泉驿、双流和新津等以丘陵为主的地区,城镇布局要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形成“城田相融”的格局。
同时,在成都经济区范围内,规划了成都-德阳-绵阳、成都-资阳-遂宁、成都-眉山-乐山、成都-雅安和成都-阿坝 5个区域产业合作区。
市级战略功能区:在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定 13 个市级战略功能区。
①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该产业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北至一环路,西至成昆铁路,南至货运铁路外绕线,东至成自泸高速公路,面积约 237 平方公里。
未来成都五年的逆天发展规划
未来成都五年的逆天发展规划未来成都五年的发展简直要逆天了!未来成都五年的发展简直要逆天了!究竟怎么回事?加速链接全球?天府国际机场全面开工▼今年5月,位于简阳芦葭镇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预计2020年投用,成都正在全力打造中国中西部航空门户枢纽。
国际航线越来越多▼计划把成都全面建成国际购物天堂,到2020年,成都的国际客货运定期直航航线将超过50条,在继北上广之后,名副其实的中国第四城!全面进入地铁时代总长达到650 公里▼预计到2020年,成都地铁的总长度会达到650 公里,设置159个地铁站,总投资大约1338 亿元,成都将进入地铁大爆发的时代!地铁运营线路15条▼(原图:louisheliu 动图:JYCrow)好消息不断的传来,到2020年期间,每年将至少开通运营2条线路,未来五年,成都将建设运营线路达15条。
5年后的成都将变成▼2017年:7号线、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2018年:1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2019年:5号线一二期、三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18号线一期2020年:6号线一二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1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4条地铁通简阳▼未来简阳将纳入成都轨道交通规划,将在简阳片区内部将形成200公里左右的网络体系,其中13号、18号、19号、20号,4条城市地铁将到达简阳片区,预计到2020年,成都将和简阳互联互通。
更多的道路成都“三绕”建成通车▼据悉,成都第三绕城高速公路(成都经济区环线)今年全面开建,将串联成都、德阳、资阳、眉山等14个区(市)县,设计时速120KM/H,全程通行约5小时,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
成都到新都桥全程高速▼康定至新都桥高速,一期工程将于今年开建!届时,从康定至新都桥将仅需1小时多一点,从成都到新都桥将实现全程高速,全程4个多小时即可到达新都桥。
5年内建设8条城际铁路▼到2020年,绵遂内宜铁路、达渝城际铁路、成都-新机场-自贡-泸州城际铁路成都-新机场段、自贡-泸州段、重庆市域铁路重庆-合川段、重庆-江津段、成蒲铁路等8个项目将陆续完成,去成都周边会越来越方便。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
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摘要:成都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心城区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就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规划的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实施计划等,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引言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和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中心城区的规划对于促进城市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功能的扩展,成都中心城区的规划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是当务之急。
二、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目标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规划,打造成都新的城市地标,塑造现代化、绿色、宜居的城市形象。
2. 优化空间布局: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改善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城市功能和生活品质。
3. 发展经济增长极:规划中心城区作为成都市的经济增长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进入。
4.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中心城区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三、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主要内容1. 交通规划:完善中心城区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等。
优化道路布局,提高道路运输效率,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服务,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2. 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合理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活便利性和社会保障水平。
3.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友好的城市。
加大绿化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地和公园面积,提高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建筑风貌规划:制定建筑风貌规划,保护和发展中心城区的建筑风格。
通过规划设计,保留历史文化建筑,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5. 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加强城市土地的综合管控,合理调整土地用途,确保城市用地的合理配置。
四、成都中心城区规划的实施计划1. 制定规划方案: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和设计师制定成都中心城区规划方案,明确规划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
成都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总体规划成都市总体规划是指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制定未来一定时期内成都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等。
成都市总体规划旨在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成都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地位。
规划要将成都市定位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成都市总体规划要考虑城市布局的合理性。
根据成都市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规划要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包括政治、商业、文化、居住和生态功能区。
同时,要注重发挥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推动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
第三,成都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
成都市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规划要充分发挥其交通优势,建立高效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的普及率和便捷性,同时促进绿色出行和可持续交通发展。
第四,成都市总体规划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成都市坐落在西南地区的盆地,规划要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质量。
规划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设宜居的生态城市。
最后,成都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
规划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提升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成都市总体规划是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合理配置城市功能区,加强交通规划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通过规划的科学和有效实施,成都市将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城市规划发展成都城市概况成都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四川盆地西部,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地区毗邻,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南面与眉山地区相连,西南与雅安地区为邻。
位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 31°26′之间。
市域东西长192公里,南北宽166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12390平方公里。
成都市行政管辖区范围包括9个区、4个县级市、6个县。
2007年末市域总人口115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5万人。
成都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
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6亿元(当年价),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第四位。
成都市中心城2007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313.9平方公里。
城市格局近几年开始逐步由一圈一圈"摊大饼"式、单中心发展向手指状、多中心发展,作为引导城市向东向南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五路一桥"已完成。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实施了蜀都大道、羊市街西延线、东城根街和长顺街南北延线等多条城区道路的改造建设;建成了成温邛、成彭、唐巴、成仁、新蒲快速通道和成绵、成渝、成乐、成雅和成都外环高速公路;完成了自来水六厂、西郊天然气储罐站、成都污水处理厂和成都长途电话枢纽工程等若干重点项目,城市供电、供气、供水和通信能力逐步增强。
通过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旧城面貌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更加突出。
中心城周边外围组团的建设也逐步形成一定规模。
至2007年底,市区有人口4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1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94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2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926亿元,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9.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8.0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成都城市发展定位一.建构城市竞争新基石——成都平原城市群(1)未来西部城市竞争的总体格局——多极支撑,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2)从城市竞争走向区域竞争——西部地区城镇群发展潜力分析。
(3)培育西部未来的大都市带——成都平原城镇群空间布局构想。
①空间发展方向:成都平原城镇密集区空间发展将以成都中心城市为核心,沿交通走廓形成南北伸展的带状格局。
②空间发展战略:北进南拓,壮大两翼,三区相济,辐射全川,领先西部。
③空间发展轴线与时序:成都平原城镇群空间发展形成T字形发展轴线,即以成绵、成(乐)雅高速路与成渝高速路、成渝铁路构建沿交通走廊的T字形发展轴。
在对T字形发展轴战略发展时序的选择上,我们认为是一种“弓”与“箭”的关系。
以南北向纵轴所依托的成都平原为“弓”,成绵、成(乐)雅经济走廊为“弦”,成渝经济走廊为“箭”,“弓”满“弦”强,“箭”会射得越远。
也就是说成都平原城镇群越发达,成渝城镇带的发展就越强劲,辐射范围越大,在西部地区作用越强,地位越高。
1.重构区域关系新坐标——城市功能定位成都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四川I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两极之一,西部硅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
2.预测城市发展的人口容量——城市规模定位从世界城市化发展,从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趋势,从成都在成都平原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成都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区域地位等方面分析,以及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以水资源容量为未来城市人口容量的重要制约条件,在保持现有水资源供给和利用方式不变的条件下,未来成都市城市人口规模为800~90O万人。
3.城市发展目标成都市城市发展目标是:高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的有机组群城市;高质量的生态田园城市;安逸的人居最佳城市。
二.成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产业发展战略(1)战略目标: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重点建设一个基地(现代民用工业和国防工业基地),二个枢纽(交通运输枢纽、邮政通信枢纽),三个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四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
建设面向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央商务区,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
(2)战略布局:①布局原则是“总体协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②布局模式是,以“川”字状产业布局模式,形成市区城市东部的以传统工业发展为主的产业走廊;市区中部城市发展走廊;市区城市西部以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主的产业走廊;市域西部的旅游及生态产业走廊。
在各走廊问是大农业发展布局的主要空间③产业布局调整:坚持“点轴式”区域推进和小区域集聚发展,大区域兼顾平衡的战略,在基础设施密集,城镇密集地区构筑产业密集地带。
按照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配置产业要素资源。
空间发展战略(1)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北进南下、西优东扩、带状发展:①北进:成都应进一步打通与北面德阳、绵阳的多条通道,将广汉纳入成都市区,重点向北发展,积聚力量,优先发展成德绵经济带。
②南下:成都应继续向南发展,强化与南面眉山、乐山、雅安的经济及交通联系,充分利用南面的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带动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为主导的成雅、成乐经济带,形成后发优势。
③西优:都市区西部是生态敏感区,西部地区的开发强度应受到控制,西部城镇包括都江堰、彭州、大邑、邛崃、蒲江,重点发展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生态产业以及生态农业、生态林业,限制有污染的产业发展。
④东扩:现状中心城以东有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镇,城市未来发展应充分利用成渝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互补优势,扩大向东发展的空间和辐射范围,为成都提供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
⑤带状发展:城市发展主导方向为南北方向,改变原来中心城圈层式扩张,形成带状发展的格局。
该区域是成都特大城市未来发展的主体,通过空间整合形成敞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形态,达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
(2)城市空间布局结构A、一主:以外环路以内的中心城为主城可以容纳人口4OO 万人。
B、四辅:中心城外围,依托现有城镇,整合为四个大新城:①北部新城:包括新都、青白江、广汉三个组团,形成北部新城,为综合性新城,以生活居住、都市型产业为主,是北部的物流储运中心。
建议在广汉建设成都市第二机场,并带动北部新城的发展,可容纳人口200万人;②南部新城:包括大源、华阳、东升、航空港开发区、牧马山开发区五个组团,形成南部新城,为生活居住辅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教园区、休闲度假区,可容纳人口150万人;③东部新城:依托成都经济技术开展区、龙泉镇、同安镇等龙泉驿西部地区,以成渝高速公路为界,分为龙泉北、龙泉南两个组团,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的辅城,容纳人口80万人;④西部新城:包括郫县、温江区两个组团,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配套生活居住,兼有高教园区、休闲旅游区等功能的辅城,容纳人口70万人。
C、组群城市:主城与四个辅城之间,辅城各组团之间楔入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并沿都市区内水系建设生态廊道,河道两侧形成绿带,将西部及东部生态区导入城市内部,形成生物物种流动的通道,避免城市用地无序漫延,实现城市与自然共生、共融。
主城与辅城之间,通过建立快速交通体系来实现快速联系。
创新与特色本规划研究通过对成都所在区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以及与其它城市的横向比较,对成都城市发展重新定位,提出重构区域关系的新坐标。
即:成都是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四川省经济、文化、政治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两极之一,西部硅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城市。
提出城市发展目标为:高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高效率的有机组群城市,高质量的生态田园城市,高品质的人居最佳城市。
针对成都城市发展的区域宏观背景与成都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区域观点提出:未来西部城市竞争的总体格局是多极支撑、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未来成都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从城市竞争走向区域竞争,建立西部未来的大都市带——成都平原城镇群的区域空间构想;未来成都产业发展的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及以商贸、旅游、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市域范围内形成“川”字状带状产业布局模式。
以生态观点和城市有机生长、城乡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提出成都未来城市空间的发展应从两江环抱走向水城相融,从环放结构走向平行结构、有机生长,建构一主四辅、组群城市。
同时,本规划研究对城市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生态进行了富于创新性的研究。
通过对成都城市空间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对成都城市特色的剖析,从水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三大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入手,提出重塑彰显文化底蕴与个性风貌的城市特色的策略,即:再造川西“都市水乡”,重振商业商务之都,强化休闲之都。
通过对成都市生态现状进行剖析,提出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城市。
对城市区进行了生态分区,明确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和生态协调区,提出市域生态格局为“田园风格、水网绿楔、组团发展”,提出城市生态结构为“两带合抱、三横两纵、一环相依、多锲引入”,并提出生态补偿等策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根据成都市市政府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成都发展的需要,为了使成都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适应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建立成都新的整体发展框架,对城市发展中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2002年11月,受成都市市政府委托,成都市规划局组织开展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邀分别主持编制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由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凝聚了我院规划设计人员的集体智慧,也是我院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的历史沉淀,通过对成都市现实与基础、问题与机遇的分析,对成都市未来发展进行判断与定位,建立规划理念与目标,确立产业发展战略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通过城市交通、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等方面支撑与保障城市发展,并提出实施策略与措施。
我院完成的《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在2003 年4月17日举行的专家评议会上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并获得四川省2003年度优秀城市规划一等奖。
1、城市性质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中国西部主要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主城区至2010年,实际居住人口57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15平方公里;主城区至2020年,实际居住人口7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660平方公里。
3、城市发展方向以中心城为核心,沿放射道路走廊式发展,近中期空间拓展以东、南方向为主,远期和远景以南、北方向为主,逐步形成南北展开的城市格局,奠定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控制城市向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