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
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2011年10月,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都高校“科学
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结合“发展杂交水
稻造福世界人民”话题,与首都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了交流。
杂交水稻:失败中孕育的成果:首先讲讲什么叫杂交水稻,因为在座的各位很多不是学农的。杂交水稻就是利用杂种优势,把两个遗传性不同的品种进
行杂交,另外优良性形成互补,这样杂交之后来提高水稻产量,这就是杂交水稻。因为第一代有优势,所以每一年要生产第一代杂交种子用于大面积生产。
我为什么研究杂交稻呢?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1960年罕见的
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
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
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
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
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我到田里选种,突然看见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穗大而且数特别多,后来我把它收入做种子。第二年种上去,我管理非常细致,因为当时的品
种亩产一般只有五六百斤。我把它作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品种,每天去观察。
可是到出穗的时候,我大失所望:我种了一千多株,没有一株像它的“老子”
那样好。我一声叹息,坐在田埂上发呆,后来突然来了灵感,心中一阵欣喜,
因为只有杂种的后代才可能出现分离,正好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这就证明
了我发现的“鹤立鸡群”的优良稻种是一株天然的杂交稻。这样,我就萌发了
要研究杂交稻的决心。
但是在那个年代,传统的观点认为水稻、小麦等自花授粉植物是没有杂交
优势的。因此,我的研究受到不少人的反对和讽刺。但是我认为,杂交优势是
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小到微生物,高到人类都有杂交优势,有没有杂交优势不
是由生殖方式决定,而在于杂交双亲的遗传性是否有差异,而水稻绝不会例外。
为了证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1972年夏我们在湖南省农科院做了试验,种
上杂交稻来说服有关人。我们种了四分田,还有对照品种,就是一个是高产品种,另一个是常规品种。我们的杂交稻长势很旺,对照种只有七、八寸高,我
们的有1尺高了,对照种只有四五个分蘖,杂交稻就有七八个分蘖了,长势非
常旺。可最后验收的时候,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产量还比对照种略有减产,而
稻草增加了将近7成。于是有人讲风凉话,说“可惜人不吃草,如果要吃草的话,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了”。
后来就开会研究到底要不要支持杂交稻,我们那个时候是少数派,大多数
是反对,说这个杂交稻是一堆草。我冷静地分析,站起来发言的时候,我说:“从表面上看,我们这个试验是失败了,我们稻谷减产,稻草增产。但是从本
质上讲我的试验是成功的,为什么?因为现在真正的焦点是水稻这个自花授粉
作物究竟有没有杂交优势,现在试验证明了水稻具有强大的杂交优势,这是大
前提。至于这个优势表现在稻谷上,还是稻草上,那是技术问题。因为我们经
验不足,配组不当,使优势表现在稻草上了。我们可以改进技术,选择优良品种,使其发挥在稻谷上,这是完全做得到的。”
领导们被说服了,他们说:“是呀,老袁说的有道理,应该继续支持。”
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好多事情失败里包含着成功的因素,因为失败当中有经验、有教训。搞科学实验决不会一帆风顺,不要怕失败,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教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一失败就灰心丧气,到此止步,这样的人是很
难成功的。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
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我的体会是,只要大方向是
对的,就应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有希望取得最后的成功。
1976年,杂交水稻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全国达到208万亩,增产全部在20%以上。1981年,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特等
发明奖。
世界的袁隆平: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中国科学家袁
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
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
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包括“拯救饥饿奖”、联合
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
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袁隆平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
2009.8“我有两个愿望:一是2010年超级杂交水稻能实现亩产900公斤的目标,二是将杂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广到1500万公顷,多养活1亿世界人口。”自称拥有“70多岁的年龄,50多岁的身体,30多岁的心态,更有20多岁的肌
肉弹性”的袁隆平对此信心十足。到那时,他正好80岁。
2015.5.12海南百亩片平均亩产941.79公斤: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科研团
队在超级杂交稻项目攻关上获得新突破。记者今天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获悉,9日海南省农业厅邀请广东、湖南、海南等省的专家,对袁隆平
院士团队选育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超优千号”,在三亚市海棠湾区
百亩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941.79公斤,打破海南历史最高纪录。
“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经常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
什么?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首先,知识是基础,是创新的基础。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你是个文盲,是不可能成功的。“知识就是力量”,道理大家都很明白。我认为在知识方面
不一定要博古通今,成为一个学问家,但是除了要对自己从事的专业很熟悉以外,还应掌握一些相关领域的知识,以开阔视野。要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因此
你还要懂一些外文,在科学研究中我赞成标新立异,但大方向要把握好,要正确,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以免走进死胡同。过去有聪明人研究“永动机”,这
违反了能量守恒的自然规律,走向了死胡同。
第二点,是汗水。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育
种研究是一门应用科学,要到田里去干,肯定要流汗。我们在攻关的时候,在
水稻生产基地每天都背上一个水壶,我带两个馒头,中午下田,顶着太阳一干
就是两三个小时,流了很多汗。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乐在苦中,因为有很强的
希望在激励我。我培养学生,第一要求就是要下试验田,你不下田,我就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