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重难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重难点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又叫构造运动,按照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体表现如下:
重难点2.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1.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2.搬运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3.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重难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三大类岩石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方法
(1)关键是判断岩浆与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它。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跟踪训练
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台湾海峡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福建全省有感,其中厦门、漳州等地震感强烈。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本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
B.地壳运动引起
C.山崩和滑坡引起
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
2.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
1.B 2.D [第1题,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地震发生时并没有火山喷发。第2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携带的泥沙沉积而成;澳大利亚大堡礁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约旦
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岩石主要由 ( )
A.流水挟带泥沙固结形成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4.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3.B 4.C [第3题,根据文字信息“平均海拔1 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可知,该地岩石为岩浆岩,主要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B 对。第4题,据图可知,石林景观岩体裸露,没有堆积物分布,因而不存在堆积作用,A、D错;当地海拔只有1 200米,没有冰川分布,不会受到冰川侵蚀,B错;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易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当地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C对。]
下面两图中,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图为“巨蟒出山”景观图。“巨蟒出山”是江西三清山的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多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作用和重力崩解作用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6题。
5.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属于左图中的( )
A.甲 B.乙C.丙D.丁
6.该景观形成的地质作用有( )
①岩浆侵入②地壳运动③外力作用④火山喷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B 6.A [第5题,由材料可知形成“巨蟒出山”景观的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左图中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岩浆。第6题,依据材料可判断其形成过程,首先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然后岩块随地壳运动出露地表形成高山,最后受外力作用形成此景观。]
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测量高度为8 844.43米,比之前的8 848.13米。矮了 3.7米,专家大致认为是雪降岩升。四川地震后,专家称地震致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原来是一片海洋。据此完成7~8题。
7.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A.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B.内力作用——地壳运动
C.内力作用——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岩浆活动
8.关于四川地震后,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喜马拉雅山长高是以地壳的垂直运动为主,水平运动为辅
B.喜马拉雅山长高数米,而人们却没有察觉。说明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人类不易感知
C.在地売运动过程中既有岩浆活动也有变质作用
D.喜马拉雅山的增高说明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1)B (2)B [第7题,喜马拉雅山的崛起是内力作用——地壳垂直上升运
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伴随着外力作用,但在这个时期,内力作用为主,外力作用为辅。第8题,岩浆活动比较剧烈,喷出地表后短时间内就会形成火山,改变地表形态,所以内力作用均进行得极其缓慢说法是错误的。]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9~11题。
9.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 ( )
A.中国B.巴西
C.加拿大D.澳大利亚
10.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
A.湖泊B.冰面河
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
11.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9.C 10.D 11.B [第9题,由材料可知,蛇形丘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因此该地主要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的陆地区域,加拿大纬度较高,存在大陆冰川;中国和巴西、澳大利亚纬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大陆冰川。第10题,在冰川消融期间,冰融水很多,沿着冰裂隙渗入冰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在隧道中的冰融水流会携带着许多冰碛物不断搬运、堆积;当冰体全部融化后,这种隧道堆积出露地表,成为蛇形丘,因而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冰下河道。第11题,受冰水补给的湖泊沉积,因夏季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堆积量较大;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黏土和有机物,堆积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