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合集下载

岩石学野外观察基本内容与程序

岩石学野外观察基本内容与程序

岩石学野外观察基本内容与程序1.根据矿物成分和共生组合以及特征的结构构造,并结合岩石的产状特征,划定岩石大类,即岩浆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2.进一步根据各类岩石的鉴定要点、命名方法对岩石进行鉴定和命名,并详细描述和记录岩性;3.在较大范围露头内,测量重要的有意义的结构构造,如花岗岩体的构造、沉积岩的波痕和层理构造、变质岩的面理等;观测测量人具有特殊意义的物质成分,如斑晶、包体、砾石等;4.测定岩石的产状,如岩体产出的位置、规模、形态及大小、与周围岩石的关系、岩体内部的分带性等5.采集定向标本并编号,于图中(地质图、剖面图等)标注采集位置。

变质岩野外基本要求1.查明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及结构、构造特征,并根据地质产状和组合关系,划分为各种不同成因的变质类型。

2.根据各种类型变质岩及其矿物组合基本特征,划分不同变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变质带、变质相,并查明其排列顺序和渐进变化情况;在混合岩化和花岗质岩石发育地区,还应观察这些岩石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情况,并注意其与各种变质岩or变质作用的关系;3.结合地质背景,总结区内各种变质作用类型or变质相系的特征,研究它们与其它地质作用,如火山活动、岩浆作用、构造运动等的关系;4.查明变质岩系的地层层序和地质时代,划分合理的填图单位和地层单位;同时进行区域变质地层的对比,研究岩相在纵向、横向上的变化;5.根据变质岩系岩石地层和变质作用的组合特点,研究变质建造偶尔原岩建造类型,分析变质作用在该区地质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变质岩野外研究最主要的内容:1.变质作用类型分析在露头观察变质岩,不仅仅鉴定和命名岩石,而且注意分析岩石是由什么变质作用形成的,尤其注意岩石的共生组合、产状和分布特征;2.变形组构的观察和测量片状、片麻状、板状、千枚状等反映变质变形时应变特征的定向构造、面理(劈理、片理、片麻理等)的方向、多组面理的关系与生成次序、面理等与原生层理之间的关系、剪切应力方向的判断标志等;采集定向标本;3.变质作用条件的分析4.交代现象的野外观察5.变质建造分析矿物共生组合及变余结构构造(即变质残留的各种原生构造),恢复原岩特征及判别岩层面向是否倒转。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岩⽯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第三篇岩浆岩岩⽯学实验指导⼀、岩浆岩⼿标本描述的内容和⼀般程序⼿标本描述内容及程序如下:1、颜⾊及⾊率;2、岩⽯结构的综合描述和命名,根据结晶程度、⾃形程度、相对粒度和绝对粒度等⽅⾯的性质加以综合命名;3、岩⽯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的构造要详细描述其特征);4、岩⽯的矿物成分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证,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形程度,粒度⼤⼩等;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5、次⽣变化及其它;6、正确定名。

下⾯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以上各⽅⾯的岩⽯属性:⾸先要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期、姓名,对每⼀块标本要写上标本编号及产地,然后再详细地逐次系统观察。

(⼀)颜⾊及⾊率观察岩⽯标本时,第⼀眼的印象便是颜⾊。

岩⽯的颜⾊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调。

观察颜⾊时,易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调,忌近观其局部,颜⾊的描述包括颜⾊本⾝及其⾊调的深浅。

描述颜⾊有三种⽅法:(1)标准⾊谱法,⼜称单⾊描述法;(2)⽤复合⾊描述,如浅褐⿊⾊、灰绿⾊、黄绿⾊等,后者为主⾊调;(3)形象化描述:如⾁红⾊,砖红⾊等。

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的颜⾊受以下⼏个因素影响:(1)暗⾊矿物含量,暗⾊矿物含量多则颜⾊深;(2)组成岩⽯的矿物晶体的粒度,粒度越细则颜⾊较深(注:在相同暗⾊矿物含量的基础上⽐较)。

⾊率,⼜称颜⾊指数,是指暗⾊矿物(铁镁矿物)在岩⽯中所占的体积百分⽐。

⾊率是显晶质岩⽯(尤其是具有等粒结构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因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的颜⾊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矿物的含量,故只能⽤于显晶质岩⽯。

根据⾊率,可以⼤致划分岩浆岩⼤类,反映基性或酸性程度。

超基性岩(超铁镁岩)⾊率>90基性岩⾊率40~90(常为50±)中性岩⾊率15~40(常为25±)酸性岩⾊率<15(常<10)注意:岩⽯的颜⾊要以新鲜的、⼲燥的断⾯的颜⾊为主,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

骨料岩相法试验程序的难点——岩石的肉眼鉴定

骨料岩相法试验程序的难点——岩石的肉眼鉴定

骨料岩相法试验程序的难点——岩石的肉眼鉴定摘要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是指骨料中的某些矿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等中的碱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现象,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岩相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肉眼和显微镜对骨料进行观察,鉴定骨料的岩石种类、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确定骨料是否含有碱活性矿物、碱活性矿物的类别以及碱活性矿物占骨料的百分含量,从而定性评定骨料的碱话性。

本文主要讨论岩相法试验程序中如何通过肉眼观察鉴定骨料的岩石种类、结构构造及矿物成分。

关键词:混凝土碱-骨料反应;碱活性;岩相法岩相法鉴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颜色、岩石学构造(矿物空间排列及空间充填关系)、结构(矿物的结品程度、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矿物组成(主要和次要的造岩矿物)等。

同时,还应描述岩石风化情况(矿物光泽、矿物变化及风化程度)。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压入或研磨能力的大小。

它是矿物物理性质中比较固定的性质之一,因而也是矿物的一个重要鉴定特征。

在矿物的肉眼鉴定工作中,通常用刻划的方法来测定被鉴定矿物的硬度。

刻划时,用力要缓而均匀,力戒刻掘,如有打滑感,表明被刻矿物的硬度大;若有阻涩感,表明被刻矿物的硬度小。

常用的鉴定方法就是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借助简单工具和试剂(如放大镜、显微镜、硬度计、铁刀刃、钢刀刃、玻璃片、稀盐酸等),观察岩石的岩相结构与性质,从而有效地鉴定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进而确定岩石名称或类别的一种简单鉴定方法。

第一,可根据岩石的产状,特殊的结构、构造,主要的或特珠的物质成分来区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

第二,如果确定了是岩浆岩,则可根据颜色(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决定岩石名称。

因为在岩浆岩中,深色岩石含铁镁矿物多,多属基性成超基性岩类;如果颜色浅,则主要是硅铝矿物,一般为中性岩类或酸性岩类。

然后,根据结构、构造,可确定其生成环境,这样就可以把岩浆岩类岩石区分开了。

实验五 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

实验五 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

实验五常见三大类岩石的综合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的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和鉴别方法。

2.通过实验,巩固岩石学知识,提高岩石鉴别和描述能力。

3.培养细致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火成岩: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的岩石,按照形成方式可分为喷发岩和侵入岩。

2.沉积岩:由物质在水、风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在地表或海洋中沉积、堆积而形成的岩石。

3.变质岩:在地质过程中由于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环境的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变质程度分为低级变质岩、中级变质岩和高级变质岩。

三、实验设备和试剂1.手镜:用于放大观察岩石的细节特征。

2.硬度计:用于测试岩石的硬度,判断它们的矿物组成。

3.几何锤:用于测试岩石的断口,观察其结晶程度。

4.显微镜:用于观察岩石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

5.盐酸:用于测试岩石的酸性反应,判断其石英含量。

6.矿物手册:用于参考矿物的外貌特征和物理性质,帮助鉴别岩石的矿物组成。

四、实验步骤1.岩石外貌特征观察:先用肉眼观察样品的颜色、质地、断口和大小等外貌特征,初步判断其岩石类型。

2.硬度和断口测试:用硬度计和几何锤测试样品的硬度和断口类型,确定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结晶程度。

五、实验结果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岩石学原理,确定实验样品的岩石类型和鉴别特征。

例如,黑色块状岩石颜色深、硬度大、断口不整齐、有石英含量,经显微镜观察,矿物组成为黑云母和石英,判断其为变质岩中的云母片岩。

同时,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测试和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观察和判断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岩石学的理解,为实际地质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六、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眼镜等。

2.样品应当干燥,无杂质,表面应当干净,方便细致观察。

3.在进行实验前,应当对岩石学相关理论进行充分了解,熟悉各种岩石类型和鉴别特征。

4.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当按照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依次进行观察、测试、显微镜观察等步骤。

岩石分类

岩石分类

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类型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成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

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

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

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1岩浆岩岩石学

1岩浆岩岩石学

构造:一般为块状构造
其它:本类岩石很少见,喷出岩更罕见。岩石中的橄榄石、辉石常常蚀变 为蛇纹石、滑石、绿泥石等等。
2)超基性侵入岩的分类命名
橄榄石(Ol)
1
1——纯橄榄岩 橄榄岩类
90
2——单辉橄榄岩
3——二辉橄榄岩 4——斜辉橄榄岩 5——橄榄单辉岩
4
3
2
40
7 6 5
6——橄榄二辉岩 辉石岩类 10 7——橄榄斜辉岩 8——单辉岩 9——二辉岩 10——斜辉岩
显微镜下按自形程度划分的结构
辉石岩 自形晶结构
辉长岩 半自形晶结构
细晶岩 它形晶结构
4)按矿物颗粒的相互关系
包含结构:大颗粒内部包含有较多较小的另一种矿物颗粒。较小颗 粒结晶早,大颗粒结晶晚。又称嵌晶结构。 反应边结构:早结晶的矿物颗粒表面与岩浆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矿 物、而在原矿物颗粒外围形成一个“裙边”。 文象结构:在钾长石晶体内部镶嵌有规则排列的、如象形文字状的 石英晶体,所有石英晶体都有相同的光性方位。是长石 和石英共结结晶的产物。
蚀变橄榄石
2、基性岩
1)一般特征 化学成分:SiO2含量45—53%;与超基性岩比,FeO、MgO较低,而 Al2O3、CaO较高。 矿物成分:暗色矿物40—70%,其它为浅色矿物。 暗色矿物主要是辉石,可有少量橄榄石、角闪石或黑云母。
浅色矿物主要是基性斜长石。有时有少量石英和钾长石。
构造:块状构造、层状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 其它:本类岩石的侵入岩相对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则分布广泛。 喷出岩常常发育大量气孔,颜色灰暗,基质斜长石常肉眼可见。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二章 岩浆岩的基本特征
1、岩浆岩的产状

岩石的特点有哪些种类

岩石的特点有哪些种类

岩石的特点有哪些种类岩石的特点岩石分为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下面说一下各大岩类的一些特点。

他们的特点一般都从结构和构造来反映。

结构指的是微观的,构造只一般能用肉眼看见的,宏观的。

岩浆岩:一般具有原生的气孔,且气孔大小不一,有的有规则排布,有的无规则,有的呈流纹状,有的像枕头一样,岩浆岩一般形状杂乱无章,没有特别的一种形态,因为岩浆岩是由岩浆形成,成岩的时候是塑性的,一般与成岩时候的环境和围岩的裂隙形状有关,典型的像玄武岩、花岗岩。

沉积岩一般具有水平韵律、在岩石常常具有一层层的叠条纹,或者是条带,沉积岩基本上都呈层状、或者是块状,都具有特定的形状,而且在化石在沉积岩中常见,特别在海相沉积的灰岩中。

典型的像砂岩、灰岩。

变质岩:在有沉积岩和岩浆岩受外界条件变化形成的,一般受高温和高压形成的,在表面都具有一定的条纹,且条纹不规则,如果你在变质岩中切一刀,会发现截面像一幅画。

典型的像大理岩、片麻岩、板岩。

岩石的种类岩浆岩也称火成岩。

来自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

当熔浆由火山通道喷溢出地表凝固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当熔岩上升未达地表而在地壳一定深度凝结而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按侵入部位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花岗岩、辉长岩、闪长岩是典型的深成岩。

花岗斑岩、辉长玢岩和闪长玢岩是常见的浅成岩。

根据化学组分又可将火成岩分为超基性岩(SiO2,小于45%)、基性岩(SiO2,45%~52%)、中性岩(SiO2,52%~65%)、酸性岩(SiO2,大于65%)和碱性岩(含有特殊碱性矿物,SiO2,52%~66%)。

火成岩占地壳体积的64.7%。

地球内部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所有组成物质(指矿物质)都呈现熔融状态的流体,名为岩浆岩。

火成岩即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内部,或流出地表面造成熔岩,再经冷却凝固而造成,如玄武岩及花岗岩等都是。

火成岩是所有岩石中最原始的岩石。

岩矿鉴定基础知识

岩矿鉴定基础知识
• (2)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分为: • ①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 ②不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如其粒度依次降低,可称连续
不等粒结构。 • ③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及不
结晶的玻璃质称为基质。其间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状 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特征。 • ④似斑状结构:岩石也是由两群大小不同的矿物颗粒组成,但斑晶和基质基本是同 一世代的产物,是在相同或接近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结晶的,因此基质是显晶质的。
2021/3/2
26
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 自形程度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形态特点。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 性、岩浆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
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结构: • 1.自形粒状结构(euhedral-granular texture) • 2.它形粒状结构(xenomorphic-granular texture) • 3.半自形粒状结构(hypidiomorphic-granular texture) • 另外,根据矿物的晶体形态,还可以分为粒状、柱状、片状、板状、纤
维状、针状、放射状,从而组成粒状结构、柱状结构、柱粒状结构—— 由柱状及粒状矿物构成的岩石结构等等。
霞石正长斑岩中霞石的自形结构 (MacKenzie和Adams,1993)
正长石自形晶-平行双晶(河北)
橄榄玄武岩中橄榄石的自形结构
(MacKenzie等,1982)P18
黑 云 母 自 形 晶 ( 新 疆 )
(2)联合双晶
双晶结合面之间不平行。按 双晶单体的数目不同,可分为三 连晶、四连晶和六连晶,此外还 有特殊的双晶如微斜长石的格子 状双晶。

岩石及岩矿鉴定

岩石及岩矿鉴定

1、成岩作用:由松散沉积物变为兼顾岩石的作用。

2、沉积岩:实在表生条件下,由各种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逐渐被埋藏过程中又经成岩改造而形成的岩石。

二.白云岩和灰岩的区别1.颜色:白云岩风化面上呈黑色,灰色,浅灰色,新鲜面上白云岩呈浅灰色;灰岩呈灰黑色。

2.结构构造:白云岩具沙粒状构造,松散,刀砍状构造;灰岩具细晶,质密,发育,鲕状,豆状,核形石,而白云岩没有。

3.化石:化石比较丰富的为灰岩,白云岩很少。

4.滴稀盐酸:灰岩剧烈起泡,白云岩缓慢起泡。

5.白云岩有刺鼻气味三.岩层:<1cm叶片状,<1mm微片状,1cm~10cm薄层状,10cm~50cm中厚层状,50cm~1m厚层状,大于1m 巨厚状3、杂基:碎屑岩中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机械沉积的泥质细碎屑成分呈为杂基。

3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特征、成因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它是岩石学的一支独立学科。

4沉积岩形成过程的背景控制: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总会受到气候背景和构造背景的共同控制。

气候背景是指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出现在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总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气温和降水,其次是风。

构造背景是指包括母岩区到相关沉积盆地的整个区域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活动阶段。

5、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沉积岩中的矿物可划分成两大成因类型:他生矿物和自生矿物。

他生矿物是在所赋存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矿物。

它可分成陆源碎屑矿物和火山碎屑矿物两类。

自生矿物是在沉积岩的形成作用中以化学或生物化学方式新生成的矿物,或者简单地说是由所赋存沉积岩自己生成的矿物。

6、颜色的成因类型:决定岩石颜色的主要因素是它的物质成分,所以沉积岩的颜色也可按主要致色成分划分成两大成因类型,即继承色和自生色。

主要由陆源碎屑矿物显现出来的颜色称为继承色,主要由自生矿物表现出来的颜色称为自生色。

7、风化作用:就是使先成的岩石转变成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不溶残余物质的过程。

岩石学重点

岩石学重点

岩石学重点一、名词解释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学:是研究地壳上及上地幔各种研究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以及相关矿产等问题的科学。

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经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的而形成,又称火成岩。

岩石的结构: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特征以及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反映的岩石特征。

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填充空间方式所构成的岩石特点。

斑状似斑状构造:岩石中所有的矿物颗粒和成分都俨然分属于大小不同的两群,大者组成斑晶,小的组成基质。

若基质由微晶质或隐晶质和玻璃质组成则称为斑状构造;若基质由显晶质组成则形成似斑状结构。

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不等粒结构:自形:他形:辉长结构:辉绿结构:间粒结构:间隐结构:玻基交织结构:板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岩浆岩的粒度分类:粗粒结构,颗粒直径大于5mm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微粒结构,颗粒直径小于0.1mm碎屑岩的粒度分类:巨砾大于200mm。

粗砾200~50mm。

中砾50~4mm。

细砾4~2mm巨砂2~1mm。

粗砂1~0.5mm。

中砂0.5~0.25。

细砂0.25~0.05mm粉砂0.05~0.005。

泥小于0.005粉砂质和泥质无法肉眼识别。

变质岩的粒度分类:1、粗粒变晶结构。

大于3mm2、中粒变晶结构。

1~3mm3、细粒变晶结构。

0.1~1mm4、显微变晶结构。

小于0.1mm水平层理:主要见于细粒的泥岩、细粉砂岩和泥晶灰岩中,由彼此之间与层面平行的平直细层所组成。

水平层理常出现在稳定的低能环境中。

平行层理:主要见于砂岩中,外貌上与水平层理相似,平行层理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有平坦的床沙迁移而成,而非静水沉积。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详细图文解析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详细图文解析

一、火成岩概述斑岩(porphyry)以斑状结构为特征的火成岩的总称。

以结构特征对岩石的命名。

斑岩一词,由玢岩演变而来。

玢岩由G.阿格里科拉于1546年首先引入文献,用以描述埃及的淡紫色、具斑点的岩石。

此后很长时期内,斑岩和玢岩分别泛指变化了的具斑状结构的粗面质的安山质岩石。

多数岩石学家认为,大多数斑岩和玢岩在化学成分上属于中性岩和酸性岩,因此常见的斑晶是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

其中石英常发育六方双锥,具高温石英外形;碱性长石常为透长石、正长石和歪长石,具隐条纹构造或亚显微条纹构造;斜长石一般是中长石,常受岩浆熔蚀,或生成钠质斜长石膜,也可以因岩浆流动作用,构成斜长石的聚合斑晶。

习惯上,将含碱性长石和石英斑晶,或只含其一的斑状结构的岩石,称为斑岩,如花岗斑岩;将含斜长石斑晶的,称玢岩,如闪长玢岩。

如含斜长石又兼有碱性长石和(或)石英斑晶,仍称为斑岩,如花岗闪长斑岩。

含大量自形(有时半自形)铁镁矿物斑晶的斑状岩石,一般为中、基性或超基性脉岩,称作煌斑岩。

辉绿玢岩是指含斜长石斑晶的基性浅成岩。

钠长斑岩和苦橄玢岩分别是含钠长石斑晶和橄榄石斑晶的斑状浅成岩。

无论是斑岩或是玢岩,都是岩浆作用两阶段结晶的产物。

因此,它们的斑晶和基质之间矿物粒级悬殊。

斑晶由早阶段岩浆结晶产生,形成于地下较深部位;而细粒或隐晶质基质为浅位晚阶段岩浆结晶产物。

就最终侵位深度而言,斑岩和玢岩都属浅成岩,并常呈岩墙、岩脉、岩床或小侵入体产状。

斑岩和玢岩随斑晶数量的减少和斑晶与基质之间粒度大小的接近而过渡为深成岩,如斑状花岗岩是相当于花岗斑岩的深成岩或半深成岩;又随斑晶数量减少和基质粒级减小(直至隐晶质或玻璃质)过渡为喷出岩,如斑状流纹岩是相当于浅成相的流纹斑岩的喷出岩。

与斑岩或玢岩有关的金属矿产,常称为斑岩铜矿、斑岩钼矿、斑岩钨矿、玢岩铁矿等,它们都是与浅成岩浆作用和岩浆期后作用有成因联系的重要矿床。

有些半风化的粗面质或粗安质斑岩,因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并被溶出,而称为药石──麦饭石。

岩石鉴定

岩石鉴定

粉砂岩:碎屑成分主要为石英, 少量长石、白云母。碎屑的分 选良好,磨圆度差,大多呈棱 角状。填隙物为方解石和粘土 矿物。产地:湖南麻阳,正交 偏光。
粘土岩类
实验内容与要求:


掌握粘土岩的基本特征,注意观察粘土岩的颜色、 结构构造、硬度,了解几种最常见的粘土矿物镜 下鉴定特征。 掌握粘土岩最基本的岩石类型及分类命名原则。 粘土岩主要是由粘土矿物及粒径小于0.005mm的细 碎屑组成,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
砾岩和角砾岩


此类岩石中粗碎屑的粒度>2mm。按砾石的大小还可进一 步分为细砾岩(2-10mm)、中砾岩(10-50mm)、粗砾岩 (50-250mm)、巨砾岩(>250mm)。当砾石的磨圆度很 差,呈棱角状或次棱角状时称为角砾岩。 粗碎屑岩中的砾石主要是各种岩石的碎块,它们主要为机 械强度较高的岩石,较少为机械强度较低的岩石。研究粗 碎屑岩主要是在野外露头上或手标本上观察,观察的内容 包括砾石的成分、大小、圆度、定向性、支撑性和填隙物 的成分(是泥质、砂质还是化学胶结物)。然后根据砾石 的成分进行定名,如石英岩砾岩、火山岩砾岩、石灰岩角 砾岩、复成分砾岩(由多种成分砾石组成的砾岩)。
矿物成分

泥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为泥状结构,有时可见鲕粒结构,当含有粉砂时 为粉砂泥状结构。常见的构造有水平层理、页理、块状层理、干裂、虫 迹等。
泥质岩中的矿物成分可分为粘土矿物和非粘土矿物两类,以粘土矿物为 主。粘土矿物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埃洛石、 绿泥石等。非粘土矿物为粉砂级或泥级陆源碎屑(石英、长石等)和一 些自生矿物(方解石、黄铁矿、自生石英、有机质等)。由于粘土矿物 的粒度非常细小,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别比较困难,只能根据可观察到的 晶形、折光率和干涉色作粗略的鉴定,准确的定名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 镜、X射线衍射仪及差热分析等设备。 结构构造 泥质岩中最常见的结构为泥状结构,有时可见鲕粒结构,当含有粉砂时 为粉砂泥状结构。常见的构造有水平层理、页理、块状层理、干裂、虫 迹等。

岩石的特征、鉴定与变化(岩浆岩)

岩石的特征、鉴定与变化(岩浆岩)

二、岩浆岩岩石学
一、一般概念
前已述及,在上地幔60—400Km深度区间,温度 可达700—1300℃。根据室内高温高压试验和对喷出 熔岩的直接测定,喷出熔岩的温度也恰好在700— 1300℃之间,其中玄武岩一般在1000——1300℃,安 山岩为900—1000℃,流纹岩在700—800℃。 根据对蛇绿岩剖面的研究,在洋壳地质剖面存在一 个岩浆房的结晶环境和结晶分异过程,岩石的橄榄石、 铬尖晶石,部分辉石和长石具条带状构造,显示结晶 分异的特点,因此,岩浆岩的演化或者说岩相的变化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大家应熟知;
二、岩浆岩岩石学
一、一般概念
1、岩浆岩的岩相
二、岩浆岩岩石学
一、一般概念
1、岩浆岩的岩相
由图可知,一个完整的岩浆活动包括深部的岩 浆房、中部的浅成岩和上部的喷出岩,喷出岩包 括近火山口的爆发相和远部的火山沉积相,火山 沉积相分为包含正常火山沉积相(陆相沉积相) 和沉火山沉积相(水下沉积相)。
二、岩浆岩岩石学
了解地球的内部物质组成与结构是一件非常困难 的事情,因为人们对地球内部无法进行直接观察,南 非兰德矿山,深度为 3600 米,是世界上最深的矿井; 原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井已仅钻至12262米。 我国在山东半岛也在进行钻探深度为 8000米的地 质钻探研究。 即使这样,与地球6370公里的半径相比,也是微 不足道的。 因此,关于地球内部物质与结构的判断只有依靠 间接信息。也就是地震波的转播速度。
一、岩浆岩的岩石特征以及演化
图2是大陆边缘大陆壳与洋壳碰撞缝合带结构示意图
一、岩浆岩的岩石特征以及演化
图2是大陆边缘陆壳与洋壳碰撞缝合带结构示意图 由于大陆壳与洋壳物质组成的不同,导致密度的不同, 密度较大的洋壳插向密度较小的大陆壳之下,由于洋壳和 陆壳的挤压碰撞,在碰撞带一线产生了众多的地质现象, 碰撞带压力的增加使陆壳物质产生重熔,形成S型花岗岩、 洋壳物质的俯冲、熔融形成岩浆的生成与喷发,并伴随陆 壳的岩浆活动和岩浆岩的生成、区域压力、温度的增加, 发生广泛的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系。

普通地质学,岩石学,三大岩类

普通地质学,岩石学,三大岩类

按岩石形成类型,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地幔中呈流动状态的炽热岩浆向地表上升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

其中花岗岩类的岩石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在地壳中慢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在冷却之前形成晶体,称为侵入岩。

还有一类情况是岩浆快速上升,直到喷出地表,接触到大气或海水时冷却形成岩石,称为喷出岩,如玄武岩、黑曜岩。

花岗岩是一种侵入岩,矿物颗粒往往较粗,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有三种:带红、黄、灰色调的浅色长石、无色或灰色的石英、白色或黑色的云母。

花岗岩的色彩多样,有灰白色、肉红色等,美观大方。

它质地坚实,抗蚀力强。

玄武岩是常见的喷出岩。

玄武岩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容易大量溢出地表,形成面积很大的玄武岩覆盖层。

这种岩石的组成颗粒细小致密,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辉石。

在地面上经常可看到玄武岩的柱状节理,这是玄武岩冷却时体积收缩产生的一种裂开。

这种裂开常常呈六边形、正方形、菱形,玄武岩石柱高可达数米至十多米。

(2)沉积岩根据沉积物类型把沉积岩分成三类:碎屑岩、有机岩和化学岩。

碎屑岩是岩石碎屑挤压在一起形成的沉积岩,大多数沉积岩都有岩石碎屑组成。

碎屑岩可根据组成岩石碎屑的大小或颗粒进行分类。

页岩是一种常见的碎屑岩,由微小的黏土颗粒组成。

页岩的形成要求沉积的黏土颗粒必须在非常薄而且平整的地方一层一层沉积。

黏土颗粒无需胶结就能紧紧粘在一起,颗粒间的空隙非常小,水都不能渗透。

页岩摸起来很平滑容易辟成薄片。

砂岩中的沙来自海滩、洋底、河床和沙丘。

砂岩是小的砂粒挤压和胶结形成的一种碎屑岩,大多数砂粒的主要成分是石英。

因为胶结过程不能填满砂粒间的全部空隙,因此砂岩中有许多小洞,容易吸收水分。

圆砾岩和角砾岩,有些沉积岩由大小不同的岩石碎屑组成。

小的碎屑如细沙和小鹅卵石,大的如大漂砾。

如果碎屑物有磨圆的边缘,它们形成的碎屑岩称为圆砾岩;由有棱角的大碎屑组成的岩石称为角砾岩。

有机岩,植物和动物残骸沉积物积得很厚时就形成有机岩。

岩石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岩石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岩石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1.引言1.1 概述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广泛存在于地壳的各个部分。

岩石的分类是研究岩石学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质过程。

本文旨在介绍岩石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在正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作为岩石分类的主要标准。

通过对岩石的特征和成分进行分析,可以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岩石的颗粒组成、颜色、质地、密度、硬度等。

这些性质反映了岩石的结构和组成,有助于我们确定其所属的分类。

另一方面,岩石的化学成分也是分类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岩石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可以判断其成因和演化过程。

例如,含有高硅和铝的岩石通常属于火成岩,而含有钙、镁和碳酸盐的岩石则属于沉积岩。

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岩石可以被划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分类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等。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结晶形成的,包括了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堆积、压实和固结而成的,如砂岩、泥岩等。

变质岩则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由原始岩石改造而成的,常见的有片麻岩、大理岩等。

通过对岩石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质历史。

同时,岩石分类也有助于我们找到矿产资源、判断地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应用。

因此,深入研究岩石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对于地质学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以及不同类型岩石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最后,我们将总结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并对其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多样性及其相关知识。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在本篇长文中,我们将围绕岩石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展开讨论。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我们撰写这篇长文的背景和目标。

首先,我们会简要概述岩石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三大岩类鉴别

三大岩类鉴别
变余结构:变余砾状和角砾状结构、变余砂状结构、变余花岗结构等。
变晶结构:花岗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
&Oslash; 构造: 主要的是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片理构造是变质岩所特有的)。比较典型的片理构造有下面几种:
板状构造: 片理厚,片理面平直,重结晶作用不明显,颗粒细密,光泽微弱,沿片理面裂开则呈厚度一致的板状,如板岩。
⑹产出状态:呈层状产出。
⑺沉积岩分类:
碎屑岩类
主要由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其中由先成岩石风化破坏产生的碎屑物质形成的,称为沉积碎屑岩,如砾岩、砂岩及粉砂岩泥岩、页岩等等;由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形成的,称为火山碎屑岩,如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等。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的矿物及部分有机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它形晶结构:岩石主要由它形晶组成。
&Oslash; 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的组合方式和空间分布情况。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 浆冷凝时的环境。岩浆岩常见构造
A. 块状构造: 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如花岗岩、花岗斑岩等一系列深成岩与浅成岩的构造。
D. 杏仁状构造: 岩石中的气孔,为后期矿物(如方解石、石英等)充填所形成的一种形似杏仁的构造。如某些玄武岩和安山岩的构造。气孔状构造和杏仁状构造,多分布于熔岩的表层。
E. 其它构造:带状构造、晶腺和晶洞、枕状构造等
⑹产出状态:岩基、岩株、岩墙、岩脉、岩床、岩盘等。
3.变质岩类
是由原来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壳中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气体、液体成分的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
⑴物质来源:三大类母岩。

岩矿微观分析与鉴定

岩矿微观分析与鉴定

附件2:东北石油大学大学研究生期末论文(作业)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名称:岩矿微观分析与鉴定任课教师:张景军开课学年/开课学期: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学时 / 学分:学时32/学分2 所在教学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专业名称:地质工程学号 / 姓名: 138009030471 / 于爽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地质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课教师签字(章):_________摘要:在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是常规的且是最重要的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和研究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和百分含量、粒度、次生变化等,而且可以提取更多的成因信息。

岩石结构的重要内容——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多为显微结构,多在显微镜下才能进行观察。

尤其是具细粒结构、微粒结构、隐晶质结构的岩浆岩,在手标本上表现出的岩石学性质比较有限,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较准确的命名,必须进行镜下观察。

关键词:偏光显微镜;鉴定原理;鉴定方法1.岩矿微观鉴定的方法——透射偏光显微镜下岩矿石的鉴定在偏光显微镜下鉴定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主要通过单偏光、正交偏光、锥光三个系统进行。

在单偏光镜下主要观察矿物的突起、晶形、颜色、多色性、吸收性及解理等;_正交偏光镜则主要观察矿物的最高干涉色、消光类型。

、消光角、延性符号、双晶等,它们是鉴定非均质体矿物的另一些光性特征;锥光镜下主要是确定非均质体矿物的轴性、光性、光轴角和光抽散等,它们对区别某些矿物其有重要意义。

上述透明矿物光学性质和常数是我们对每个矿物进行描述的主要内容,也是编制透明矿物鉴定检索表的基本数据。

1.1单偏光系统下观察的主要内容1.1.1矿物的突起折射率是透明矿物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光学常数,但在薄片中无法直接测出每个矿物的折射率值,而只能借助于直观的突起初步鉴定。

中国海洋大学 基础地质学II(第02章)岩石学总论:岩浆岩石学

中国海洋大学 基础地质学II(第02章)岩石学总论:岩浆岩石学

俄罗斯人造蛋白石
德国人造铋
人造钛
/p/1430990209
第二章 岩浆岩石学
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运移、演化、结晶及
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 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
一、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判别标志
岩石学部分
第一章岩石学总论
一、岩石与岩石学的概念
岩石 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
数岩石可由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它构成地壳及上 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学 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岩石的分布、产
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岩类学:或称描述岩石学或岩相学,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
② 结构:粒度、分选、颗粒排列方式、圆球度及基质的含量
③ 构造:水平层理;斜层理;平行层理
油气储集层 (陆源碎屑岩)

岩石学在工程地质中的作用
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结构的好坏,对工程成败 起决定性作用
①物质基础:工程建设的地基和围岩
②围岩的稳定性:修建地下建筑,地底、山体挖空
修建地下油库 选择花岗岩区:花岗岩结构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岩体巨大, 中间无软弱岩石夹层,不易坍塌,施工较安全,造价较低 地下油库的优势:造价低;节省钢材;经营管理费用低;安全 性高;占地面积小;环境效果好;装卸速度快
B. 研究地质温度计
某些造岩矿物的形成温度和相变温度可以间接推测研究结
晶时的温度。例如:
方石英转变为鳞石英:1470℃
正长石分解为白榴石和二氧化硅:1170℃ 普通角闪石暗化:1050℃ 大气压下黑云母分解、暗化:1050~840℃ 鳞石英转变为β

岩浆岩及变质岩

岩浆岩及变质岩

岩浆岩及变质岩绪论一、岩石的概念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或部分天然玻璃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和稳定外形的固态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主要物质,是在地壳发展和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

(1)多数岩石是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2)岩石也可是由玻璃质(如黑曜岩)、有机质(如沥青)、胶体物质等组成(3)岩石,一般是指自然界产出的,人工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作工业岩石, 不在本教材学习的范围陨石可分为三类:石陨石、石铁陨石和铁陨石月球的岩石主要有四类:斜长岩与苏长岩、月海玄武岩、月球角砾岩、玻璃质岩石人造岩石石油、天然气等岩石的分类地壳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

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占95%。

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三、岩石学的概念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化过程的一门科学。

它属地质科学中的重要的基础学科四、岩石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岩石本身的特征。

2.研究岩体的产状、时代及其共生组合,各种岩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确定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研究岩石和成矿作用的关系以及各类岩石成矿的专属性。

4.研究岩石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物理化学条件、生成环境,研究岩石的成因、来源及其演化等问题。

第一篇岩浆岩岩石学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运移、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一岩浆的概念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少数情况下存在有碳酸盐岩浆、金属硫化物及金属氧化物岩浆,后者也称为矿浆。

现代火山喷发使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岩浆。

二岩浆的成份主要成分:硅酸盐以氧化物形式表示SiO2, Al2O3, FeO, Fe2O3, MgO, CaO, Na2O, K2O, H2OSiO2 = 40%~75%,挥发份(<6%)。

岩浆岩与变质岩

岩浆岩与变质岩

(二)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幅矿物 1 .主要矿物:含量多(>10% ),划分大类依据,如
花岗岩中的石英、钾长石。
2 .次要矿物:< 10% ,对划分大类不起作用,但可确
定种属,如花岗岩中黑云母、角闪石等。
3.副矿物:<1% ,偶尔可达5%,磷灰石,锆石,榍
石,一般不参加命名。
三、岩浆岩的矿物共生组合规律以及化学成分的关系
分类原则-分类应反映岩石所有主要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 成分、结构构造、地质产状及矿物共生组合等;要尽量简明、 扼要、系统、便于掌握。 1.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酸度(SiO2的重量百分数)把岩浆岩分为: 超基性岩浆岩(SiO2<45%) 基性岩浆岩(SiO 245-53%) 中性岩浆岩(SiO253-66%) 酸性岩浆岩(SiO2-66%)
国际地科联深成岩分类命名方案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分类-分类步骤 1.据M(铁镁矿物,……) M=90-100 为超镁铁岩,再根据暗色矿物种类进一步细分, M<90 ,使用双三角图: Q:石英。 A:碱性长石(正、微斜、条纹、歪……) P:斜长石(An;5-100),方柱石。 F:似长石(白榴石、霞石、方钠石……) 2. 计算相对含量 使 Q+A+P=100 or : A+P+F=100 3. 将换算结果投影:
3.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组合:相当于中性岩,钠、钾略有增加,铝、硅 、钙、 铁 、镁均较充分,主要形成中性 斜长石 、角闪石、黑云母,可能出现少量 石英和钾长石,浅色矿物:暗色矿物≈2:1。
4.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组合:相当于酸性岩,钠、钾、硅含量高,铁、 镁、钙 低,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等浅色矿物为主。 5.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其SiO2 相当于中性岩,钠、钾高而铁 、镁 低,大量出现钾长石。 6. 霞石-钾长石组合:其SiO2 接近于基性岩( 平 均53.36%),钠、钾含量 很高,出现霞石,因钠过多,故常出现碱性暗色矿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一、岩浆岩手标本描述的内容和一般程序手标本描述内容及程序如下:1、颜色及色率;2、岩石结构的综合描述和命名,根据结晶程度、自形程度、相对粒度和绝对粒度等方面的性质加以综合命名;3、岩石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的构造要详细描述其特征);4、岩石的矿物成分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证,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等;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5、次生变化及其它;6、正确定名。

下面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以上各方面的岩石属性:首先要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姓名,对每一块标本要写上标本编号及产地,然后再详细地逐次系统观察。

(一)颜色及色率观察岩石标本时,第一眼的印象便是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色调。

观察颜色时,易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色调,忌近观其局部,颜色的描述包括颜色本身及其色调的深浅。

描述颜色有三种方法:(1)标准色谱法,又称单色描述法;(2)用复合色描述,如浅褐黑色、灰绿色、黄绿色等,后者为主色调;(3)形象化描述:如肉红色,砖红色等。

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石的颜色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暗色矿物含量,暗色矿物含量多则颜色深;(2)组成岩石的矿物晶体的粒度,粒度越细则颜色较深(注:在相同暗色矿物含量的基础上比较)。

色率,又称颜色指数,是指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色率是显晶质岩石(尤其是具有等粒结构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因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石的颜色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色矿物的含量,故只能用于显晶质岩石。

根据色率,可以大致划分岩浆岩大类,反映基性或酸性程度。

超基性岩(超铁镁岩)色率>90基性岩色率40~90(常为50±)中性岩色率15~40(常为25±)酸性岩色率<15(常<10)注意:岩石的颜色要以新鲜的、干燥的断面的颜色为主,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色。

手标本上若有蚀变色或风化色,则同时描述出来。

(二)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颗粒的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粒度和绝对大小、自形程度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总之,是矿物颗粒本身的形态属性为主,是岩浆岩分类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手标本上,首先根据结晶程度,可把岩石结构分为如下三种:对三种结构的描述方式各有不同。

对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的岩石则描述颜色、结构、断面光泽、断口面特征等;对显晶质结构则首先根据据相对粒度大小,分为等粒、不等粒和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然后对主要矿物的自形程度进行观察,分为自形、半自形、他形三种;等粒、不等粒结构,按绝对粒度划分如下:粗粒结构>5mm中粒结构2—5mm细粒结构—2mm微粒结构<0.2mm要度量颗粒的长径(长柱状、针状矿物例外);斑状、似斑状结构则分斑晶与基质分别描述:如果矿物颗粒间关系比较明显,则描述之,如文象结构等;注意:(1)若岩石中有长石类矿物且为主要矿物,则以其粒度作为岩石整体粒度的代表;(2)从外表、成因上搞清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区别。

(3)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按如上顺序按部就班地描述出来,往往在“结构”这一项中首先描述出岩石的整个结构的面貌,每一种矿物的具体的粒度大小、自形程度等可放在矿物成分及其特点中描述。

(4)结构的命名,如下面的例子按顺序描述定名:(全晶质)半自形中粒等粒结构斑状结构,基质呈隐晶质结构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等粒结构(三)构造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和填充方式。

构造特征与成岩条件关系密切,可分为侵入岩构造和喷出岩构造。

前者以块状构造(均一构造)为主,表现在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颗粒大小分布均一。

有时可见斑杂状构造,表现为不同部位岩石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别很大,描述时要说明斑杂构造的外貌和矿物组成特征。

对于条带状改造,则需分别说明其条带颜色、疏密、宽窄、粒度、成分等。

如果岩石标本取自岩体边部,则可见流线、流面构造,要说明流线、流面的矿物成分、大小、排列、疏密等。

个别标本可见似片麻状构造,表现为浅色或暗色矿物呈断续的定向排列,暗色被浅色粒状矿物隔开,也常见于岩体边缘。

喷出岩的手标本中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也有块状构造。

对于气孔构造,要描述气孔占岩石体积的百分含量、大小、形状、排列方向、内壁光滑程度等。

对杏仁构造,要描述杏仁体占岩石体积的百分含量、大小、形状、排列方向、颜色、矿物成分以及充填方式(呈放射状充填、同心状充填、或是自气孔壁的一侧呈单方向逐渐向内充填)。

如果未被充填满,则已充填和未充填的部分分别指岩层的底面和顶面,对于判别火山岩的层序关系很有用。

杏仁体一般是岩浆期后的火山热液充填气孔后的沉淀产物,矿物成分通常是方解石、石英、玉髓、蛋白石、绿泥石、绿帘石、沸石等。

在观察时注意和斑晶的区别(斑晶是岩浆中结晶出的原生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石英、白榴石等,一般具有自形的晶体形态)。

当气孔被拉长及不同颜色的组成部分呈细长条状平行排列时就呈现出流动特点,成为流纹构造,描述时,注意不同颜色组成的粗细、疏密、拉长气孔的长宽比等。

(四)矿物成分及其百分含量对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对岩石的新鲜断面进行仔细观察,运用已学过的矿物学知识,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种类。

观察内容为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透明度、解理、断口、硬度、双晶等特征,同时观测矿物的自形程度、绝对粒度大小等矿物颗粒的结构特征。

观察时要不断转动标本,注意矿物的反光面。

有时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粒度较小,某些矿物不易鉴定和区别,如普通辉石和普通角闪石,在观察时可考虑矿物的共生组合规律、结合岩石的其他特征如色率等加以推断。

注意具有特征指示意义的矿物,如橄榄石、石英、霞石、白榴石等。

若某种矿物发生了次生变化,则在此也需要描述出来,如斜长石呈浅黄绿~灰绿色时,一般是钠黝帘石化的结果。

对于具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的岩石,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分别描述。

副矿物因含量太少、颗粒小而不易观察,但在个别标本中,某些副矿物可以鉴别出来。

副矿物多为金属矿物及其他非硅酸盐类矿物,故注意观察其颜色、光泽上的特征,如磁铁矿、钛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具金属色和金属光泽;榍石在中性岩至酸性岩中常见,为特征的褐黄色,金刚光泽,信封状晶体。

而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因多为无色,故很不容易观察出来。

对于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的矿物成分,分斑晶和基质描述之,因前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玻璃质或半晶质等,故矿物成分的描述以斑晶为主,描述其含量、矿物成分、大小、自形程度、排列方式(排列是否均匀、排列是否具定向性等)以及矿物的光学性质、力学性质等。

似斑状结构的基质则可按各成分含量大小顺序分别描述之。

百分含量的估计是岩石命名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不易估计准确,因此必须多加练习、实践加以掌握,常用的方法有如下三种:(1)目估法: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

有经验的地质人员估计的百分含量的误差可以小于5%。

估计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先估计整个岩石中浅色矿物和暗色矿物的比例,然后再细分暗色矿物各种属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

特别要注意的是:初学者对颗粒偏细的岩石,往往将暗色矿物含量估计过高,因此,在估计时应有意识的加以克服。

可参考《晶体光学》所附百分含量估计图加以对比。

(2)直线法:在手标本上选一较平的、有代表的部位做几条直线分别统计各矿物占直线总长的百分比,折合成矿物体积百分比。

(3)网格法,又称面积法,常用于野外露头的测量。

选择岩石新鲜面,在平整部位画上网格(对粗粒结构的岩石,平整面不小于30平方厘米,每一小格为平方厘米)或在一张透明薄膜上画好网格,统计各矿物占网格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即为矿物的百分含量。

(五)次生变化观察和描述岩石的新鲜程度,即有无次生矿物,手标本上观察次生变化较为粗略。

要根据次生矿物多少,分出强××化,弱××化。

有时只是岩石中某种矿物发生了较弱的次生变化,这时也可在矿物成分中加以描述。

不同矿物的次生变化类型不同。

(六)其它在手标本上有时可见捕虏体、捕虏晶、析离体、穿插的细脉、矿化现象、风化面等,这些也应详细描述。

必要时可画素描图加以表示。

(七)综合命名在对岩石标本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之后,结合分类命名原则进行综合命名。

对于等粒结构的岩石,命名时,一般要安顺序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根据主要矿物成分,定出大类名称(基本名称),如花岗岩。

(2)根据次要矿物,定出岩石种属名称;若有多种次要矿物,则按含量多少的顺序排列,多者在后,少者在前,如黑云角闪花岗岩(云闪花岗岩)。

(3)根据绝对粒度,加上修饰语,如中粒云闪花岗岩。

(4)某些岩石(标本)的颜色特殊,命名时考虑色率的大小,如色率较正常为高的暗色辉长岩、暗色闪长岩等。

(5)若有较特殊的构造,则在岩石名称前加上构造名称,如似片麻状中粒辉长岩。

(6)若次生变化较为明显,则根据次生变化强弱程度命名,如强蛇纹石化橄榄岩。

(7)对于斑状结构岩石,可根据斑晶成分定出其名称,如花岗斑岩、闪长玢岩。

(8)对于火山岩,若有斑晶,可大致确定基本名称;在基本名称前可加上颜色或构造作为修饰语,如气孔状玄武岩、灰绿色安山岩;火山岩的准确定名须在镜下或经岩石化学分析详细研究。

二、岩浆岩薄片的镜下观察和描述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描述和分析是常规的且是最重要的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岩石薄片的镜下观察和研究不仅可以更为准确地确定组成岩石的矿物组分和百分含量、粒度、次生变化等,而且可以提取更多的成因信息。

岩石结构的重要内容——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多为显微结构,多在显微镜下才能进行观察。

尤其是具细粒结构、微粒结构、隐晶质结构的岩浆岩,在手标本上表现出的岩石学性质比较有限,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较准确的命名,必须进行镜下观察。

镜下观察和描述的内容主要是矿物成分及百分含量、显微结构、显微构造、次生变化等;在此基础上判断岩石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并给出正确的定名。

首先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日期、姓名、班级及薄片号,若有对应的手标本,则把标本号记下,并对手标本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一)矿物成分的观察和描述:岩石薄片中,常可见多种矿物成分,初学者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

建议按如下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1)根据矿物颗粒的大小,采用低倍物镜或中倍物镜,在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反复地对整个岩石薄片概略地浏览,大致判断岩石的结构类型并分出有几种矿物;(2)对矿物一种一种地详细观察其晶体光学特征,一般先看铁镁矿物,再看硅铝矿物、副矿物和次生矿物;或按照矿物含量多少的顺序来观察。

(3)估计百分含量。

描述时,对具等粒结构、连续不等粒结构的岩石薄片,按矿物含量多少及其在分类命名中的作用,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斑状结构则分斑晶和基质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