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材料:文言文翻译四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材料:文言文翻译四
[译文]
呜呼!兴盛衰亡的规律,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为造成的吗?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他所以失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晓这个道理了。
世人说:晋王临终时,把三技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是我们的仇敌;燕王,本是我扶立的;契丹,原跟我相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了晋而归附了梁。
这三仇未报是我遗留的憾事。
给你三枝箭,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
”庄宗受命并把箭藏在太庙里,从此以后,用兵时就派遣官吏用一副少牢礼祭告太庙,请出那三技箭,用锦囊把箭装起来,亲自背着它向前进击,等到凯旋归来,再把箭放进太庙。
当他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木匣装着粱朝君臣的首级一起送进太庙,向先王交还那三支箭,并把完成遗愿之功报告先王时,他盛大的意志和气概,可说是够豪壮的了。
可是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仅仅是)一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方响应,庄宗即
仓皇从东门逃出,没等见到叛贼士卒就叛离逃散,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逃往何处,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盟誓,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又是一种何等衰败的景象啊!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去容易吗?推究他成败的史实,还是
都来自人的原因呢?。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题
一、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味地专注于某一技艺或学问,而是要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
”二、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而言语谨慎,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三、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四、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译文】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七、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身之本;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八、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九、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十、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忧虑。
”以上是专升本必备的文言文翻译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理解原文意思,准确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同时,多积累文言文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专升本考试做好准备。
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古文翻译庄子·养生主庖丁替文惠君宰牛。
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关节都发出哗哗的响声。
进刀割解时发出豁豁的响声,没有不合音律的:既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文惠君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我开始宰牛的时候,看不到牛身可以进刀的空隙。
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看,视觉停止了而思维在活动。
依照(牛身体)天然的组织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空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
从不曾碰触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那些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割断筋肉;普通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
因此,十九年来,我的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因此集中到一点,动作因此缓慢下来。
动起刀来非常轻,牛体豁豁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于是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而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厨师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
谏太宗十思疏我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长远,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仁义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 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专升本课内文言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乎,何��乎?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有所拘谨。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是灾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变得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吧,为什么还站着不动呢?”曾点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七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七《种树郭橐驼传》[译文] 郭橐驼,不知起初叫什幺名字。
他曾患有脊背弯曲的病,脊背弓起,弯腰而行,有点像骆驼的样子,所以乡里人称他为“驼”。
他听到这个称呼后,说:“很好,这样称呼我,本来就恰当。
”也自称“橐驼”。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的西面。
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大凡长安城里有钱有势的人家要修建观赏游玩场所的,以及自种自卖水果的人,都争着把他接到家中供养。
看橐驼所种的树木,却使有移栽的,没有不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
其他种树的人即使偷看模仿,却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
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是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又繁殖得快,只是能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规律,让它的本性自然发展罢了。
大凡要种的树木的习性:它的树根要舒展,给它培的土要平整,它根上的土要用原土,夯土要紧实。
这样做了以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要去挂念它,离开它以后,就不要总回来看它。
那栽种的时候,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待它,那栽完后,就像丢弃掉一般不再管它,那幺它的自然的天性得到保全,而且遵循它的生长习性去生长了。
所以我只是不妨害它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长得它高大茂盛秘密;我只是不抑制损伤它的果实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的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窍门。
其他种树的人就不是这样:种的时候让树根拳曲还换掉树根上原有的土;他们培土的时候,不是过量就是不足。
假如能有和这样做相反的人,却又对种上的树木爱得过分,忧虑得过多,早晨看傍晚摸,一离开再回头看看。
更殷勤的还要抓破树皮来验看树的死活,摇动树根来察看栽种得松了还是实了,这样树的生长习性就一天天丧失了。
虽说是爱护树,其实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树,其实是仇恨它。
所以比不上我。
其实我又能做什幺呢?” 问的人说:“把您种树的道理,移用到当官治民。
专升本文言文单字翻译
夫专升文者,吾国之教育制度也。
此制度之设立,乃为有志之士,由专科而升入本科之途径。
然文言文,古之文字也,其中含蕴丰富,意蕴深远。
欲通古文,必先通其单字。
今吾将专升文中之文言文单字,略作翻译,以助学子之学。
一、专专者,独也。
指专一之意。
如:“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二、升升者,上升也。
指由低处向高处移动。
如:“升学。
”(升学)三、文文者,文字也。
指书写、文学、文化等。
如:“文学。
”(文学)四、言言者,言语也。
指说话、言辞等。
如:“言语。
”(言语)五、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言文。
”(文言文)六、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辞。
”(言辞)七、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心。
”(专心)八、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迁。
”(升迁)九、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采。
”(文采)十、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辞。
”(言辞)十一、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十二、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堂入室。
”(升堂入室)十三、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十四、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十五、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攻。
”(专攻)十六、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官。
”(升官)十七、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理。
”(文理)十八、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十九、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一。
”(专一)二十、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华。
”(升华)夫专升文之路,非一日之功,必循序渐进,勤学苦练。
以上单字翻译,虽不足以尽文言文之妙,然可作学子入门之助。
学海无涯,愿诸君在专升文之路上,勇往直前,终成一代之才。
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太叔积极修筑墙,储积粮草,制造铠甲、武器,编组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姜夫人也将替他打开城门,作为内应。
庄公得知太叔袭郑的日期,便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征讨京城。
京城的人也背叛太叔,太叔逃跑到鄢。
庄公又追到鄢去征讨他。
五月辛丑日,太叔便逃到共国去了。
于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
”不久又后悔不应该这样。
颍考叔是在颍谷主管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去给庄公进献物品。
庄公要他吃饭,他吃时把肉留着。
庄公问他,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孝敬她的食物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的食物。
请您让我把肉带回去献给母亲。
”庄公说:“你有母亲可献食物,我独没有啊!”颍考叔说:“敢问这是怎么说?”庄公说明了缘由,并且告诉了他自己很后悔。
颍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情忧虑呢?如果挖地见到了泉水,再打一条地道在里面见面,谁会说您违背了誓言呢?”庄公照他的话去办。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
[战国]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者必以正。
若以不教之民,随其性,则悖于道矣。
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能谨其家,孟母予移之;近于贾人,予去之;近于巫医,予去之;于其父,执读书,环堵而居,弗能移,予取其善也。
夫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吾师乎,吾师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能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直就变得笔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听到古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但长大后习俗却不相同,这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如果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任由他们的本性发展,那就违背了天理。
以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让她居住在孟子家,能够谨慎地管理家务,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商人,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巫医,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杀猪宰羊的场所,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杀猪宰羊的场所,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读书人,孟子跟着父亲读书,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孟母没有迁走,因为她认为这里有优点。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語文(古文部分)(1)天之道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是以——因此,为——做事,不恃——不依靠)功成而不处(功——有成就,不处——不居功)(2)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采取军事行动)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过——责备,“是”将宾语“尔”提前)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陈列,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列—职位,)(这里用的是演绎论证法)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盲人站立不稳,持—扶持,顛—盲人倒下了,摔到了,扶——搀扶,相——搀扶盲人的人)(这里用的是类比论证法)且尔言过矣,(且——况且,过——错误)虎兕出于柙,(兕——犀牛,柙——关野兽的笼子)这里用了类比法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同“嫉”痛恨、厌恶舍曰——不说,欲之——我想要,辞——托词、寻找借口)演绎论证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故——仍旧,服——归服,修——完善,文德——文教德化,来之——使他们来,来——同“徠”招徕、使归顺)(3)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曳——拖着兵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涂——同“途”,发——开仓放粮,賑救饥民)对比论证法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类比论证法。
(4)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改变自喜的面容)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殆——危险)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局限,时——时令)乃知尔丑(乃——才,丑——鄙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盈——满)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虚——虚空)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礨空——小孔)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当初)(5)大同大同选自《礼记》。
文言文对照翻译专升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对照翻译(专升本):君子的行为举止,应以静心修身,以节俭养德。
若非淡泊名利,则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若非宁静致远,则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培养才能;才能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器物。
沉迷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险就无法修养性情。
夫学之不勤,患其不敏也;才之不修,患其不精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居则尊贤而容众,行则敬长而远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其器。
是以古之学者,必先有志,然后有行,行而有成,然后有德。
对照翻译(专升本):学习如果不勤奋,就会担心自己不够敏捷;才能如果不修炼,就会担心自己不够精湛。
敏捷而又好学,不因向地位低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贤者而容纳众人,在行为上尊敬长辈而远离恶行。
岁月随着时光流逝,意志随着日子消磨,最终变得枯萎衰败,很多人都不符合自己的器量。
因此,古代的学者,必定先有志向,然后才有行动,行动而有成就,然后才有德行。
是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非专无以致远,非远无以成器。
对照翻译(专升本):因此,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器物。
人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
本性是相近的,但习惯会使之相去甚远。
如果不进行教育,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一。
如果不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如果不远大,就无法成就器物。
此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道也。
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
是以君子常怀敬畏之心,小人则常怀侥幸之心。
故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对照翻译(专升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道。
君子必须谨慎独处,小人闲居时必定会失败。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汇总
夫专升文者,盖欲由专科之学,进而深造,以求广博之知识也。
然文言文者,古人之言,深奥难懂,故翻译之,以通古今,达意明理。
兹汇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文章翻译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曰:“学习而不思考,则无所适从;思考而不学习,则危险。
”原文:《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闲步于下邳之墟,遇一老父,方授书,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张良曾闲暇之时,在下邳城遗址漫步,遇见一老父,正在授书,曰:“此子可教。
”二、诗词翻译原文: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译文:你看不见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涌而来,奔腾入海后便不再返回。
原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再来?我举杯向青天询问。
三、名言翻译原文: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高尚的善行如同水,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
原文:孟子《孟子·离娄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得道之人,帮助者众多;失道之人,帮助者稀少。
四、书信翻译原文: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春末之初,我们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之事。
原文:苏轼《与王定国书》自别后,梦见君来,已三度矣。
译文:自从分别之后,梦见您三次来访。
综上所述,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旨在帮助学者理解古人之言,传承中华文化。
然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需学者潜心研读,反复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愿此汇总,能助学者一臂之力,登高望远,游于艺海。
成人高考辅导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成人高考辅导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译文]
壬戌年(1082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和客人在赤壁下乘着小船游赏,清风缓缓吹来,水面上不起微波。
苏子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吟诵《陈风o
月出》中的诗章。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南斗和牵牛星之间徘徊留连。
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水色与天光连成一片。
听任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去,浮游在茫茫的万顷江面上。
浩浩荡荡恰如凌空驾风,不知道停在何处;飘飘然又如离开尘世而独立,长出翅膀化成神仙而登临仙境。
这时候,酒喝得高兴极了,就敲着船舷歌唱这一切,歌唱道:“桂木做的船啊,兰木制的桨,拍击着水中的明月啊,在流动的月光中逆流而上;我的心怀啊,怀念着那遥远的地方,心上的人儿啊,就在天的另一方。
”有个吹洞箫的客人,依着歌声伴奏起来。
箫声呜呜,像哀怨,像思慕,像啜泣,像低诉。
尾音婉转悠长,犹如连绵不绝的丝缕。
这箫声使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落泪。
苏子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整理衣襟端正而坐,向客人问道:“为什幺要吹出这样的箫声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正是曹孟德的诗章吗?这里西望是夏口,东望是武昌,山盘水绕,郁郁苍苍,这里不正是曹孟德。
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1、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2、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3、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4、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再像这样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5、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6、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7、怀与安,实败名。
(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8、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如果用他们做辅助,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9、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在诸侯当中称霸,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10、子盍蚤自贰焉。
(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同呢?)12、乃馈盘飨,置璧焉。
(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璧玉藏在晚餐里)13、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
(晋公子遭遇流亡在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上天使他有机会回去做国君)14、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晋国和郑国是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公子路过郑国,我们本来就应好好地接待。
何况又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15、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公子如果回到了晋国,那么拿什么来报答我呢)16、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双方军队在中原遭遇,我一定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九十里)17、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18、公使让之,且辞焉。
(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推辞不接见)19、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
(当晋文公在国外的时候,头须偷盗了财物潜逃,用尽府财来求晋人接纳重耳返国。
)20、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介之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的死,又能怨谁?”)21、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句子
于是,专升之父延请名儒,为子讲解经史子集,兼修诗词歌赋。
专升亦不负父望,日夜勤奋,学业有成。
及长,专升赴京应举,途中遇一老者,自言乃仙人也。
老者见专升之才,叹曰:“此子若得志,必为国家栋梁之才。
”果不其然,专升应试,高中进士,名震朝野。
皇帝闻其才,召见专升,赐予高官厚禄。
专升感念圣恩,夙夜在公,勤政爱民,政绩卓著。
一日,专升上奏皇帝,曰:“臣闻圣上仁德,天下归心。
然臣以为,陛下宜广开言路,纳谏如流,以察民情,顺民心。
”皇帝深以为然,遂采纳专升之议,广开言路,选拔贤能,朝政日益清明。
时有贪官污吏,欺压百姓,专升闻之,勃然大怒,遂上疏弹劾。
皇帝览疏,怒斥贪官,贬谪其职,命专升代之。
专升不负皇帝厚望,为政廉洁,兴利除弊,百姓安居乐业。
然专升亦非无过之人。
一日,因事与同僚争执,言辞激烈,有损朝廷威仪。
皇帝闻之,虽未降罪,然降旨责备,令专升反省。
专升悔过自新,从此慎言慎行,更加勤勉于政。
又一年,专升因政绩显著,晋升为宰相。
皇帝对其信任有加,委以重任。
专升不负重托,内外治理有方,国家日益强盛。
然而,专升亦深知,权力越大,责任越重。
故常以谦逊之心,对待同僚,关爱下属,国家因此更加和谐。
岁月如梭,专升年事已高,皇帝念其功勋,欲封其为太子太师,专升辞谢。
皇帝曰:“卿为国家鞠躬尽瘁,朕岂敢忘乎?然卿已老,宜安享晚年。
”专升感怀皇帝恩德,泪眼婆娑,遂应允。
自此,专升虽退居二线,然仍关心国事,为皇帝出谋划策。
不久,专升因病去世,享年八十有五。
皇帝痛失良臣,辍朝三日,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
专升一生,勤学好问,廉洁奉公,忠心报国,为后世所敬仰。
其事虽已远去,然其精神永存。
今人若能效仿专升之品行,必能成为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
译文:昔日有一位士人,字名为专升,自幼聪慧,好学不倦。
到了二十岁,已经精通六艺,博览群书,在世间独树一帜。
他的父亲看到他的才华,高兴地说:“我的儿子必成大器,我们应当帮助他。
”于是,专升的父亲请来名儒,为儿子讲解经史子集,同时学习诗词歌赋。
成考文言文翻译
余少好学,博览群书,欲穷尽天下之理。
然世事无常,人生如梦,不禁感慨系之。
今幸遇知己,愿与君共谈天地之理,以慰平生。
昔者孔子游于太山之下,见其草木皆得其所,鸟兽各得其性,于是喟然叹曰:“大哉!尧舜之道,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
”孔子之叹,盖叹其道之广大,无所不包也。
余闻此言,不禁心向往之。
吾友某某,亦好学之士,博览群书,欲求天地之理。
然人生在世,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余以为,欲求天地之理,必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者,正其心也;齐家者,正其家也;治国者,正其国也;平天下者,正其天下也。
此四者,乃求天地之理之根本也。
修身之道,始于正心。
心者,万事之本也。
心不正,则万事皆乱。
故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道一也。
”吾友某某,能修身矣,然心尚有不足之处。
吾愿与君共勉,以期心之正。
齐家之道,始于正家。
家者,国之本也。
家不正,则国必乱。
故曰:“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吾友某某,能齐家矣,然家尚有不足之处。
吾愿与君共勉,以期家之正。
治国之道,始于正国。
国者,天下之本也。
国不正,则天下必乱。
故曰:“国治而后天下平。
”吾友某某,能治国矣,然国尚有不足之处。
吾愿与君共勉,以期国之正。
平天下之道,始于正天下。
天下者,万物之本也。
天下不正,则万物必乱。
故曰:“天下平而后万物得其所。
”吾友某某,能平天下矣,然天下尚有不足之处。
吾愿与君共勉,以期天下之正。
夫天地之理,浩瀚无垠,非一日之功可求。
吾等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矢志不渝,方能求得天理之真谛。
吾友某某,吾与君共勉,以期功成名就,不负平生所学。
夫学无止境,吾等虽已略窥天地之理,然仍需努力。
愿吾等携手共进,不断求索,以期明心见性,洞悉天地之理。
如此,方不负此生,不负知己。
《与友人书》终。
专升本《大学语文》翻译集
翻译:1、《养生主》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2、谏太宗十思疏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
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
反之,源流不深却要它流长,根不牢固却要树长得茂盛,德义不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无知,也知其不可,更何况像您这样的明君呢!作为统治天下的国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长远利益出发,那就等于是刨了树根希望树木茂盛,堵了源泉还要流水畅通啊!历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治理天下,善始者实多,而善终者却少。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吾少时,好学而志于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故学者,所以求道也;道者,所以成德也。
德者,才之基也;才者,德之用也。
二者不可偏废,吾将兼而修之。
译文:予少之时,好学而志在求道。
闻知之道,有先有后,术业有专攻。
非学问无以拓宽才智,非志向无以成就学业。
故学问之求,在于求道;道之所在,在于成德。
德者,才之根本也;才者,德之施行也。
二者不可偏废,吾将两者并修之。
【原文】吾性不喜纷扰,好静独。
每读书,必反复吟咏,思其义理,不求速成。
故虽处喧嚣之地,而心常若居山林之幽。
虽历尽世事,而志未尝改。
吾友或问之:“子之志何如?”吾答曰:“吾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吾之志也。
”【译文】吾天性不喜纷扰,喜静独。
每读书,必反复吟咏,思索其义理,不求速成。
故虽身处喧嚣之地,而心常若居山林之幽。
虽历经世事,而志向未曾改变。
吾友或问之:“子之志向如何?”吾答曰:“吾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吾之志向也。
”【原文】世之学者,多务虚名而忘实学。
吾辈当立志求真,不逐虚誉。
学者,学也,非求名也。
名者,利之始也。
逐名者,必丧实。
吾辈当务求实学,以成真才,不负所学。
【译文】世间学者,多追求虚名而忽略实学。
吾辈当立志求真,不追逐虚誉。
学问之本,在于学习,非在追求名声。
名声者,利之开端也。
追逐名声者,必失其实。
吾辈应当致力于实学,以成真才,不负所学。
【原文】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吾辈当珍惜光阴,勿负韶华。
岁月不待人,学问无止境。
故当勤学不辍,以求无憾。
【译文】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吾辈当珍惜光阴,莫负青春。
岁月不待人,学问无止境。
故当勤学不懈,以求无遗憾。
专升本翻译文言文
余闻之古之圣贤,皆以苦心孤诣,砥砺前行,终成大业。
是以,余欲专升本,亦必历经磨难,方得成功。
今试以此文记之,以飨读者。
古之求学,非一日之功,须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余专升本之路,亦如是也。
余之初入学,心怀壮志,欲展翅高飞,然现实之残酷,令余不禁感叹:专升本,非易事也。
初入大学,余所学专业与心中所想相去甚远,心生困惑。
余问自己:为何要专升本?答案只有一个:为求更高之学历,更广之视野,更优之未来。
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余深知,专升本之路,非一蹴而就。
于是,余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知识巩固、专业课程深化、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拓展。
余按照计划,每日晨昏定省,勤学苦练,以期在专升本考试中脱颖而出。
基础知识巩固阶段,余将高中所学知识重新梳理,弥补漏洞,夯实基础。
专业课程深化阶段,余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实践技能提升阶段,余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综合素质拓展阶段,余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然专升本之路,并非坦途。
途中,余遭遇诸多困难。
或因学业压力,或因生活琐事,余几度想要放弃。
然每当此时,余心中便浮现出那句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余深知,唯有坚持,方能成功。
在余专升本的过程中,余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与余并肩作战,共同进步。
在此,余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正是有了他们的陪伴,余才能在专升本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经过一年的努力,余终于迎来了专升本考试。
在考试当天,余信心满满,全力以赴。
考后,余与朋友们相视一笑,心中满是喜悦。
不久,考试成绩揭晓,余顺利通过了考试,成功专升本。
回首过去,专升本之路,充满艰辛与汗水。
然而,正是这些艰辛与汗水,铸就了今日之硕果。
余深知,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未来的道路上,余将继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总之,专升本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
专升本必考文言文翻译
《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才,幼而学之,壮而行之,有不知者,师之也。
彼童子之才,非吾所谓才也,用吾所谓才,必不若师者。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导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么这种疑惑,终究是无法解决的。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肯定比我早,我跟随着他们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随着他们学习。
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还管他们比我先出生还是后出生吗?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所在之处,就是老师所在之处。
唉!师道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让人们没有疑惑,真是太困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距离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所以圣人越来越圣明,愚人越来越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爱护自己的子女,选择好的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才华,从小就学习,长大后实践,有不懂得的地方,就去请教老师。
那些儿童的才华,并不是我所说的才华,运用我所说的才华,一定不如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鲁国大夫,冉有、季路的主人)准备去攻打颛臾。
冉有、季路(两人是孔子的学生)去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即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昔日先王封他为东蒙山祭祀主管,而且他的封地已在鲁国的疆域之中了。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夫子(季氏)想这样做,我们两个人都不想这样。
”孔子说:“求~周任(古史官)曾经有过这样的话,说:'如果能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就去接受职务;如果不能,就该辞职。
'(假如盲人走路)不稳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扶起,那又何必用那个扶瞎子的人呢,而且你的话说错了,让猛虎、犀牛从笼子中跑了出来,把灵龟、宝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 “颛臾,它的城墙坚固而且又靠近费(季氏的领地),现在不攻取它,后世必定成为(季氏)子孙的忧患。
”孔子说:“求~君子憎恶那种(嘴上)放弃说'想得到它',但一定要为他的行为找借口的做法。
我听说,对于诸侯或大夫们来说,,不必担心贫穷而要担心财富分配不平均,不必担心人口少而要担心境内不安定。
因为分配平均了,就没有贫穷可言;社会和睦,人口就不会不多;境内安定了,就不会出现倾覆。
如果这样做了,远方的人(境外的人)仍不归服,那么就整修文教德化使他们归附;如果远方的人来了,那么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现在由(子路)和求啊,你们两个人辅佐季氏夫子,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附;鲁国政权四分五裂又不能保全它,反而在国内谋划发动战争。
我担心季孙氏氏的忧患,并不在颛臾,而是在自己宫廷内部。
”《寡人之于国也》[译文]粱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很尽心了吧~如果黄河北部地区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河东,迁移河东的粮食到河内;如果河东地区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
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但是邻国的百姓不会少一点,而我的百姓也不会多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以打仗来做个比喻:(在)战鼓咚咚敲响,兵器刚刚交锋(的时候),(有人)就丢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了下来,有的人的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了下来,用只是逃跑了五十步来嘲笑逃跑一百步的,那怎么说呢,”梁惠王说:“不行,那只是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耕作)不违背农时,那么粮食就吃不完了;如果细密的网不进入池塘,那么鱼鳖就吃不完了;如果按一定的季节进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供养家人,丧葬死者没有遗憾了。
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让每一家)有五亩地的宅院,又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上(轻软的)丝织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失去养育它们的时机,那么七十岁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百亩的农田,不要占用他们的农作季节,那么数口之家就可以没有饥饿了;认真办好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反复教导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身背头顶(重物)走在路上了。
七十岁的人有丝织衣服穿,有肉吃,黎民百姓不挨饿不受寒;这样做了却不能统一天下的事,还从来不曾有过。
”“(现在是)狗和猪在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去制止,路上有饿死的尸体还不知道开仓发粮赈救饥民;人死了,却说:'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的缘故。
'这和用兵器杀死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两样呢,大王如果不归罪于年成,那么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您这儿来了。
”《秋水》[译文]秋天的雨水按季节到来,很多河流都注入黄河,黄河水流宽大到辨别不清两岸之间、河中小洲之间是牛是马。
于是河伯沾沾自喜,认为天下的美景全都自己这里了。
他沿着水流向东行,到了北海,脸朝东看去,看不见海水的尽头。
于是河伯开始改变了他(沾沾自喜)的脸色,仰视着向海若(海神)感叹说:“俗语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很多道理后,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了。
'这句话说的就是我吧。
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不多并轻视伯夷的德义,起先我不相信;现在我目睹了您难以穷尽的样子,如果我不到您的家门口就真是太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明白大道的人所讥笑了。
”北嗨若说:“井中之蛙不能跟它谈论大海,这是因为它被狭小的居处所局限了;夏生秋死的昆虫不能跟它谈论冰,这是因为它被时令所限制了;见识浅陋人不能跟他谈论大道,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了。
现在你从河岸出来,观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的丑陋,我将可以对你谈论大道理了。
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
千万条水流归人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可是(大海)不会满溢;海水从尾闾(排水口)泄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止,但(大海)不会空虚;春天、秋天大海的水量年年不变,水灾、旱灾对它都没有丝毫影响。
这就是它远远超过长江、黄河的水流,(那是)不可能用量度来计数的,但我却从来没有因此而自我夸耀,我认为自己是禀受了阴阳之气,方得列形于天地之间。
我在天地之间,就像小石、小树在大山上一样,我正觉得自己见闻太少,又凭什么自我夸耀呢,我盘算四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蚁穴在大的湖泽中一样吗,盘算中原地区在四海之内,不就像稗草籽在太仓中一样吗,称呼事物(种类)数量的名号叫做”万“,人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种;人们聚集在九州,凡有五谷生长的地方,车船通达的地方,每个人不过是天下人中的一个;这一个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毫毛末梢在马身上一样吗,五帝连续统治的,三王(不断)争夺的,仁义之人忧虑的,贤士们操心的,全都在这(小小的九州)里了。
伯夷辞让它凭它取得名声,孔子谈论它凭它显示渊博,这样看来,他们的自我夸耀,不就像你先前对河水的自我夸耀吗,”《谏逐客书》[译文]我听说大臣们商议驱逐客卿,我私下里认为这样做错了。
从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边从戎地计取由余,东面换得百里奚,从宋国礼迎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
这五位贤士,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穆公重用了他们,(结果)兼并了二十个国家,于是称霸西戎。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老百姓因此而富足,国家因此而强盛,百姓乐于为国效力,诸侯前来亲近归服,并且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国家)至今安定强盛。
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计谋,攻占了三川之地,西面并吞了巴蜀,北面收取了上郡,南面攻取了汉中,吞并了九夷地区,控制了鄢、郢一带,东面占据了成皋要塞,割取了肥沃富饶的土地,于是就离散了六国的合纵之盟,使他们面朝西来事奉秦国,这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
秦昭王得到了范雎,废掉穰侯,放逐了华阳君,强化了王室(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对外)用蚕食政策逐步兼并诸侯,使秦国成就了帝王之业。
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成就了功业。
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当初要是这四位国君都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秦国没有富庶的实际和强大的名声了。
现在陛下获得了昆仑山的美玉,拥有了随侯珠、和氏璧这类的珍宝,悬挂着明月珠,佩带着太阿剑,乘坐着纤离宝马,竖立着用翠羽编成的凤形旗,树立着用灵鼍皮蒙成的鼓。
这几样宝物,秦国一种都不出产,而您却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的话,那么夜光璧就不会装饰在朝廷上,犀角、象牙雕制的器物就不会成为赏玩之物,郑国、卫国的女子就不会充满后宫,而各类骏马就不会挤满外边的马厩,江南的金、锡就不会做成你的器用,而西蜀的丹砂、靛青也不能作彩绘的颜料了。
凡用来装饰后宫、充塞堂下、使人心意高兴,耳目愉快的东西,如果一定要出自秦国然后才可以,那么嵌有明珠的头簪,镶着珠玑的耳环,东阿产的丝绸做成的衣服,五彩刺绣的饰品就不会进献到您面前;而那些随着时尚变化,打扮优雅、容貌艳丽、文静美好的赵国女子也就不会站在您的身边了。
敲打瓦盆,叩击瓦罐,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地边唱边喊使人耳朵听了愉快的,是地地道道的秦地音乐。
而《郑风》、《卫风》、《桑间》、《韶虞》、《武象》类乐舞曲,都是异国的音乐。
现在(大王)放弃敲打瓦盆,叩击瓦罐而接受郑、卫的音乐,不再听秦筝,而要听《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无非是快意的事当前,宜于观赏罢了。
现在取用人材却不是这样。
不问行不行,不管对不对,凡不是秦国的人就不要,凡是客卿的一律驱逐。
这样那么就是,所看重的是美色、音乐、珠宝、玉器,而所轻视的则是人。
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方略。
我听说土地广阔粮食就多,国土广大人民就多,兵器精良兵士就勇敢。
因此泰山不拒绝任何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海不舍弃任何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君王不拒绝众多的百姓,所以能使它的功德昭著。
所以地不论东西南北,人不分异国他乡,四季(祭品)丰足美好,鬼神也就降赐福佑,这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
现在您却要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拒绝宾客而使诸侯成就功业,使天下的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把脚裹住而不敢进人秦国,这就是人们说的“借给强盗兵器,送给小偷粮食”的做法。
物品不出产在秦国,可宝贵的很多;贤士不出生在秦国,愿意效忠的很多。
现在却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少自己的人来增加对手的力量,在内把自己搞虚,对外又跟诸侯结仇,(这样下去)要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呜呼~兴盛衰亡的规律,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人为造成的吗,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与他所以失天下的根本原因,就可以知晓这个道理了。
世人说:晋王临终时,把三技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是我们的仇敌;燕王,本是我扶立的;契丹,原跟我相约结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了晋而归附了梁。
这三仇未报是我遗留的憾事。
给你三枝箭,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
”庄宗受命并把箭藏在太庙里,从此以后,用兵时就派遣官吏用一副少牢礼祭告太庙,请出那三技箭,用锦囊把箭装起来,亲自背着它向前进击,等到凯旋归来,再把箭放进太庙。
当他用绳索把燕王父子捆绑起来,用木匣装着粱朝君臣的首级一起送进太庙,向先王交还那三支箭,并把完成遗愿之功报告先王时,他盛大的意志和气概,可说是够豪壮的了。
可是等到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仅仅是)一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方响应,庄宗即仓皇从东门逃出,没等见到叛贼士卒就叛离逃散,君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逃往何处,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盟誓,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又是一种何等衰败的景象啊~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去容易吗,推究他成败的史实,还是都来自人的原因呢,《尚书》说:“自满要招致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患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毁灭,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所以当庄宗昌盛的时候,天下所有的豪杰,没有一个人能与他抗争;可是等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乐工就使他身处困境,而最终自身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