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比(一)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凸显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明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理清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设计思路,借此,强调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鉴赏与表现的范畴,重视音乐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与创造的作用,同时,强调群体的全面性以及个性的关注性。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第一部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上较(2001版)改革比较大,在原有的音乐范畴多元化以及强调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新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标准,关注美育的功能以及情感体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情感,同时,更强调在普通高中实施开展音乐教育时更加关注课程选择、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这对在普通高中开展音乐课堂更具有针对性,目标维度更具体。

(二)课程目标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性质的定位为依据。

通过教学以及各种生动的音乐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体体现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增加了以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以及关键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为导向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同时,课程目标进一步优化,具体体现:在音乐情境中,能够认知特征与背景、体裁与形式等,以此提升音乐审美能力;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或社会文化生活中,能积极参与实践、体会实践、理解实践,从而提升对实践的深化理解,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

(三)内容标准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从内容上,融合六大模块,细致划分为必修课程(音乐鉴赏),侧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选修课程(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侧重有选择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关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指向。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完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音乐是一门充满魅力和艺术性的学科,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表现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教学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首先,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应当紧密贴合国家音乐教学大纲,全面覆盖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

教科书应当包括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欣赏、音乐表演等内容,涵盖音乐的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培养音乐素养。

其次,音乐教科书应当注重与时俱进,紧跟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音乐形式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因此音乐教科书应当及时更新内容,引入新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理论,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音乐成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再次,音乐教科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除了传授音乐理论知识外,教科书还应当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此外,音乐教科书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介绍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最后,音乐教科书还应当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音乐与文学、美术、历史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应当通过跨学科的内容设计,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形成多方面的艺术素养。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应当紧密贴合国家音乐教学大纲,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同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音乐教育。

希望未来的音乐教科书能够更加完善,为音乐教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7.12•【字号】京教基二〔2019〕17号•【施行日期】2019.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京教基二〔2019〕17号各区教委,燕山教委: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北京市从2019年秋季高一年级起,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使用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修订后的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为落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统筹做好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切实提高育人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一)育人为本结合我市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二)分类指导坚持加强市级统筹、强化区级保障、学校具体实施,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实际,尊重学生发展需求,指导各区各校找准深化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保障每一所普通高中都顺利推进改革并取得实效。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一、文科类课程1. 语文课程a) 语言文字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

b) 阅读与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各种文本和文章,并提升文学修养。

c) 写作表达: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d) 古代文学欣赏与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历史课程a) 人类社会发展史:通过学习人类社会发展史,增强学生对历史演变的认识,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b) 当代世界与中国:了解当代世界各个领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c) 中国历史与文化:了解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历史变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理科类课程1. 数学课程a) 数与代数运算:培养学生进行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b) 几何与空间:培养学生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c) 数据与统计: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d) 探究与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实际应用能力。

2. 物理课程a) 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物理基本理论和概念,建立科学的物理思维方式。

b) 实验与观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测技能,培养科学精神。

c) 现代物理与科技应用:了解现代物理的发展和应用,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前沿。

三、艺术类课程1. 音乐课程a) 音乐欣赏与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表演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b) 音乐理论和技巧:学习音乐理论,提升音乐技巧和创作能力。

2. 美术课程a) 美术欣赏与绘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提升绘画技巧。

b) 设计与创意: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创意能力,培养艺术表达能力。

总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旨在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通过多学科的融合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鉴赏课——《影视音乐》的教学实践

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鉴赏课——《影视音乐》的教学实践
舒 展 的 节奏 , 人 异 常平 静 的 感 受 , 好 地 极 性 , 给 很 又把 空 间交 给 学 生 , 情 感 上 满 足 了 从
[ 1 乐 课 程标 准[】 】音 s. 衬 托 出人 们 对生 死 的 不 同态 度 。 由 加 拿 他 们 小 小 的 表 现 欲 望 。 从 原 来 单 一 固定 【 而 既 2 ]普 通 高 中 新 课 程 音 乐 教 学 与 评 价 指 导 大 著 名 女歌 手 席 琳 ・ 翁 演 唱 的 主题 曲《 迪 我 的 传 统 教 学模 式 中走 出 来 , “ 教 师 为 中 变 以 【] z.
起 的 作 用 及 所 蕴 含 的深 层 含 义 , 影 视 艺 集 不 同 类 别 不 同 音 乐 情 绪 的 影 视 音 乐 , 从 有 动 , 学 生 的 欣 赏 心 理提 出 了形 的 要 求 。 对 因
这 节 课 以 “ 音 与 画 面 ” 为 切 入 点 , 过 并 在 课 上 加 以适 当 的 说 明 和 介 绍 ; 可 以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欣 赏 方 式 , 剧 情 结 合 起 来 声 作 通 也 与 “ 画对 位 ~ 音 画 同 步 ” “ 画相 容 ” 教 根 据 事 先 准 备 好 一 段 影 视 画 面 , 学 生 尝 才 能 达 到 良好 的 效 果 。 音 和 音 的 让
3 “ ” 比 “ ” 更 重 要 听 看
影 视音 乐 主 要是 视 听结 合的 综 合艺 术 ,
《 视 音 乐 》 一 单 元 , 过 对 电影 的 主 题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 主动参与 影 这 通 只有 音乐 与 画面 配 合得 当 , 能起 到补 充和 才 音 乐 、 题歌 、 曲 、 尾 曲 、 景音 乐 的 欣 主 插 片 背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深 化 对影 片 的艺 术 感受 。 如 果总 是通 过观 激 但 赏 , 简 入 繁 , 表 及 里 , 学 生 对 影 视 音 是 关 键 只有 这 样 才 能 唤 起 其 主动 参 与 学 看 电影 去 感 受音 乐 , 由 由 使 学生 很 容 易被 电影 的 画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解析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解析
·主要表现在:
1、课程定位 2、学时及开课率 3、应试化倾向 4、教学方法陈旧
·课程性质:
1、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2、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3、高中阶段的必修课
·区别: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是一种相互 衔接的关系。
1、从内容比较 2、从学习方式比较
·基本理念:
音乐教育有着与一般学科 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 从情感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 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审 美教育的潜在渐变的效应。
·“模块”与“教学内容的区别”
• 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是
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是教学范 围的总集合。“模块”是教学 内容的单元集合
·模块设置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 现代艺术不断发展的矛盾; 2、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教学场地、 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 为学校形成自己的特色创造条件; 3、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 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个性化的 课程修习计划。
·歌唱、演奏:
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 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 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 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创作:
是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 创造力的园地,也是学生进一 步获得音乐基础知识和学习音 乐基本理论的模块。
·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 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 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 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 能力。
·选修学分如何获得呢?
《实施意见》中规定:“对于具有 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才能方面 继续发展的学生,在获得必修学分(3 分)后,鼓励选修其他未学模块,或 继续深化已学模块的学习,每修满18 学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 学分。”这个学分便是选修学分。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方案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方案
(试行)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自200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北京市普通高中全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

为体现新课程“适应社会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的特点,落实《北京市实施教
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同时兼顾朝阳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北京市朝阳区普通高中新课程课程设置
方案(试行)》,请各校参照执行。

一、高中课程结构
朝阳区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
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
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

2、科目
每一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共12-13个科目。

3、模块
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

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1。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

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普通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音乐兴趣和爱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高中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制定了《2024年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2.1 课程性质《课程标准》遵循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2.2 课程任务通过高中音乐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3.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和声等),了解音乐的基本形式(如曲式、调式等),学会使用音乐软件进行简单创作。

3.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学会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音乐的美,培养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程内容4.1 必修课程包括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演奏、音乐与生活四个方面。

4.2 选修课程包括音乐史、音乐理论、民族音乐、流行音乐、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方面。

五、课程实施与评价5.1 课程实施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2 课程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过程与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同伴评价。

六、课程资源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可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七、附录7.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而成。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下的音乐鉴赏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下的音乐鉴赏课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下的音乐鉴赏课作者:张鑫伟来源:《艺术评鉴》2021年第24期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提高,国家对艺术教育的支持,逐步促进了高中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对我国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和培养带来利处。

而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作为在学校中培养和提升音乐专业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下分析高中音乐鉴赏课程颇有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围绕高中音乐鉴赏课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具体体现进行论述。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教学方法教材高中音乐鉴赏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4-0093-04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音乐课程标准作为音乐学科的指导性纲要,对于教师上好一堂音乐课、培养学生建立对音乐的兴趣以及音乐知识的获得具有重要意义。

一堂好的音乐鉴赏课需要教师在充分研究过教材之后,立足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在精心设计好音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把音乐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教材分析——“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以作者本人所在地区大力推行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材作为分析对象,该版本所呈现的纸质教材共设十八个教学单元,三十四节,每一单元小节还分别重新设置三个部分:欣赏、知识、拓展与探究模块,其中包含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简谱、五线谱;该版本教材还配以光盘辅助,其中共有88首曲目,对应纸质教材中的每一节都配有2到4首音频。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对于青少年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明具有深远意义。

本教材的第一到第六单元的内容为民族民间音乐,其中包括四个单元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两个单元“世界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

此教材大篇幅的介绍民族音乐,意图无非就是让学生在掌握本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世界民族音乐,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析(音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析(音乐)
图文并茂
教材采用大量精美的插图和谱例,直观形象地展示音乐作品和知识 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使用建议
1 2 3
结合实际教学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 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实践环节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 在亲身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实践能 力。
突出文化传承
教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介绍民族民间音 乐、古典音乐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注重实践创新
教材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设计了多种实 践性强的音乐活动和创作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 尝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分析(音乐)
汇报人:XX
20XX-01-18
目录
• 引言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 实验教材分析(一):人教版 • 实验教材分析(二):湘艺版 • 实验教材分析(三):花城版 • 实验教材比较与评价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实施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方法。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也要 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
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
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多个方面,以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实验教材的优缺点分析
• 反映科技进步,及时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 念。

浅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变化和亮点

浅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变化和亮点

浅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变化和亮点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产物,是我国音乐专家学者、一线音乐教师历经近五年不断探索、共同努力的成果。

本文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课程结构和内容、评价等方面,简要分析新课标的变化和亮点。

关键词:2017版新课标;音乐;主要变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2012年开始调研,2014年开始启动修订,2018年8月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基本定稿,到现今投入实施快一年的时间,无疑推动了高中音乐教学的转型。

新课标从凝练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课程性质理念,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等方面都下足了功夫,亮点满满。

一、从变化中看亮点(一)从“双基”、“三维”到“核心素养”“双基”指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教育长期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以系统的科学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基”的要求。

进入21世纪,我国音乐教育观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看到了“双基教育”的弊端:音乐课堂机械的跟唱,枯燥乏味;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纯粹的知识灌输。

因此,在11版义务教育阶段和03版普通高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均提出了“三维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但从教学目的上看“三维目标”也只是将音乐课程作为培养“有情感的工具人”的过程,并没有摆脱“双基”教学。

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研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我国的课程标准不再基于三维目标来修订,而是由核心素养来统领学科发展。

核心素养是一个结构体系,各分支要点统领个人自我发展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其中一个分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和过程后形成的音乐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技能,即在忘记知识、技能之后仍然拥有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素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
修订)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规定,每个学校必须拥有至少一门音乐课,音乐课程应该包括音乐形式、表达、理论、传统及乐器--这是一个完整的音乐教学系统。

这个标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创作,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艺。

音乐形式包括与音乐发展有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学生们要学习介绍、演奏的种类及特点,学习比较及对比不同音乐流派的特征,学习作曲家及作品的发展历程。

表达受音乐情感影响,要求学生通过乐器演奏练习,学会运用适宜的表达方式及动作来表现音乐,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音乐史、音乐礼仪及其专业相关的知识。

理论是支撑音乐的基础,要求学生学习声乐歌唱及美声歌唱,同时运用视唱练耳法,了解声部构成及共同的简谱及音阶训练,学习伴奏的运用及合唱的表演。

传统与现代音乐有别,要求学生学习传统国音,学习民歌和少数民族乐器演奏,学习民族音乐流派,同时也要求学生了解现代流行音乐。

除了对学生们掌握知识的要求外,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2020)还要求学生参加辩议会、比赛及音乐剧等活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完整的理解音乐,并发展自己的才艺。

修订后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学校提供了一条完整的课程框架,将考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运用音乐内容进行创作,完全发挥自己的聪明变创造力,从而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将音乐融入生活,学会欣赏和体验音乐的感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普通⾼中⾳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普通⾼中⾳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第⼀章⾼中⾳乐课程改⾰的意义及其背景1. 为什么要进⾏⾼中⾳乐课程改⾰?《普通⾼中⾳乐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研制具有怎样的背景?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度最⼤、难度最⼤的基础教育课程改⾰。

这场改⾰浪潮,有⼒地推进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实现基础教育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个学⽣发展的历史性⾳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正在经历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改⾰,并以令⼈瞩⽬的速度顺利推进。

《全⽇制义务教育⾳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依据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启动、使⽤,体现新的课程理念的教学实践,像⼀股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实验区中⼩学校园,给学校的⾳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中⾳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定发展的同时,尚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如课程定位、性质、理念、⽬标、内容、教学⽅法、评价⽅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教材的编写与使⽤等问题。

尤其是⾼中⾳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的状态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定的距离,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

因此,在⾳乐教育⾯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中⾳乐教育⾃⾝的建设,完善⾳乐课程体系,推进《标准》的研制正是在这样⼀个⼤的改⾰背景下进⾏的,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整体改⾰和⾳乐教育⾃⾝发展的⼀⼤举措。

《标准》的研制⼒求体现深化教育改⾰,全⾯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在认真总结和充分吸收国内外⾳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求超前与创新,在⽴⾜中国教育发展⽔平的基础上⼒求⾯向世界,为完善我国基础⾳乐教育的课程2. 我国⾼中⾳乐课程的现状如何?主要存在什么问题?我国⾼中⾳乐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

建国初期,部分城市的⾼中开设了⾳乐课,但⽆统⼀的教学⼤纲和教材,⽽多数地区不开⾼中⾳乐课,这种状况⼀直持续到90年代中期。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概况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概况
继承发展较少科目任意选修i排布节奏深浅要求适宜性调整高考复习部分必修必选荐选大部分为必修必修含必选和荐选高三高二高一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三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中的问题三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中的问题
必修(含必选、荐选) 市 区县 学校 模块、学时、学分、学段 适宜性调整 适宜性调整 确定部分 适宜性调整、 自主选择 选修I 选修II 综合实践 专题教育 基本要求 适宜性建议或部分排布 体现学校实际和特点的排布 与开发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

主要目标:互动调适,规范多样,特色发展 工作重点:市-区县-学校形成合力 市级部门——专业指导和资源 支持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
(二)样本校情况
4、关于理化周课时 市指导意见:理化必修模块主要按学期排布,2课时/周,一个学 期一个模块2学分;样本校中近半数的学校按市指导意见实施,部分学 校是2+1。增加的1课时大部分学校用于上新课,少数学校用于开设实 验课、学科校本课程、自习课、复习课等。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情况
案,2007年9月试行;
5、2007/10-2008/03,十所自主排课实验学校修订课程方案,经 专家审查、教委批准后开始实验; 6、2008/11-2009/04,区县和学校研制并出台高中后半段课程设 置方案(主要是高二选修课开设和高三复习计划),至此,区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

1.音乐是人类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一脉相承,同时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提出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

4.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

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6.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7.必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

8.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六个模块。

9.高中音乐课程学业质量水平分为3个等级。

二、名词解释。

1. 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

音乐是以声音为表现媒介的艺术。

音乐审美活动在听觉体验和艺术表现中进行。

将审美感知作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力求对音乐艺术的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表演实践,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育在联觉机制作用下对音乐音响的综合体验、感知和评鉴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和人文修养,吸纳和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和谐身心,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

2. 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指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

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表演性。

将艺术表现作为高中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旨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表演和创作实践的兴趣,提高艺术表现水平。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解读(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解读(1)
知识面。
音乐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 能力,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学难点
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和 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教学;如何 将音乐与相关文化有机结合,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03
CATALOGUE
课程实施建议与评价要求
教学实施建议
遵循音乐审美教育规律,以音乐审美 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 感受。
必修课程内容解读
01
02
03
04
05
音乐鉴赏
歌唱
演奏
音乐编创
音乐与舞蹈、戏 剧等姊妹…
通过对不同风格、流派和 时期的音乐作品进行鉴赏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 力和文化素养。
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技 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 力和艺术感染力。
掌握一种或多种乐器的演 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 表现力和协作能力。
未来的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知
世界、表达情感、交流思想,让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
未来的音乐教育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
异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本次解读还指出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提出了相应 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 参考。
对未来音乐教育发展的期待
期待未来的音乐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和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音 乐学习体验。
期待未来的音乐教育能够更加注重音乐教育的实 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通过音乐创作和表演等 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目录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第二部分课程结构、目标与模块内容概要……………………………………()一、课程结构………………………………………………………………………()二、课程目标………………………………………………………………………()三、模块内容概要…………………………………………………………………()第三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四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四、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模块学习要求(试行) ………………………()一、音乐鉴赏………………………………………………………………………()二、歌唱……………………………………………………………………………()三、演奏……………………………………………………………………………()四、创作……………………………………………………………………………()五、音乐与舞蹈……………………………………………………………………()六、音乐与戏剧表演………………………………………………………………()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了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北京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课程安排指导意见的精神,形成符合国家课程改革基本要求、具有北京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和教学体系,促进我市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帮助学校及广大高中音乐教师更好地结合实际,落实文件的要求和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并创造性地实施教学,提高音乐新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的课程,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而美育的性质和任务,就是开辟情感领域,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解放,配以完整的人格。

音乐学科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在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应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把音乐教学作为师生共同感受、鉴别、表现、创造、评价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关注高中学生的音乐经验和音乐需求,面向全体学生;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努力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

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遵循音乐教学的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审美性原则,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

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发展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应注意:第一,爱护学生的音乐好奇心与探索意识;第二,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鼓励其表达对音乐的独特见解;第三,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快乐,也就是“乐(yuè)”即是“乐(lè)”。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举措。

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三大要义从根本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面向全体学生”则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被置于首要的位置。

高中音乐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质的同时,还要为对音乐有特殊爱好、具有一定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音乐表现领域更体现为一种技能性特点,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等模块的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为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创造性音乐思维活动奠定了基础;另外,由于音乐教学中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不存在标准答案,其教学过程充满了创造性。

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重视艺术实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并进行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

(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我国的音乐艺术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音乐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还是近现代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高中学生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

世界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艺术的多样性,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的世界,广泛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开阔音乐教育视野,丰富音乐教育内涵,共享人类音乐文明的优秀成果,应是高中音乐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高中音乐教学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当代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与此同时,还应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惜人类文化遗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目标与模块内容概要一、课程结构高中音乐课程结构表各学校必须开齐开足音乐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模块——音乐鉴赏,并逐步开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选修模块(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五个模块),为学生有效地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示范性普通高中所开设的选修模块应不低于4个,其他普通高中开设的选修模块应不低于3个,并积极创造条件逐年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设率。

对于具有较强音乐能力并愿意在音乐方面继续发展的学生,在完成3个必修学分之后,鼓励其选修其他未选模块,或继续深化已选模块的学习,每修满18课时并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

高中音乐课程学时分配建议二、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

情感,既表现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学习爱好和学习热情,更表现为情感的体验与内心世界的丰富。

教师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进入作品的思想境界,与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态度,是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识、学习的追求和学习的责任,更表现为对生活的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

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有音乐的兴趣到有音乐的乐趣,最后形成对音乐的志趣,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思考并规划人生,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价值观,既反映在个人价值方面,更反映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自然价值的统一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精神是自己责无旁待的义务,以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在音乐课程中,由于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所决定,必须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

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与方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音乐课程中,应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也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由于音乐教育多体现为“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其教学目标往往蕴含在教学过程中,过程即目的。

从教学方法上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音乐,不如会学音乐,这样才有利于高中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在音乐学习上的成长与发展。

在音乐课程中,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活动中学习音乐,在音乐实践中发展音乐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必须以音乐为本,突出音乐性,通过音乐进行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与感受,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比较、探究与合作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明白音乐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等,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获得音乐听觉的美感与心灵的体验。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使学生的听觉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教育每一门学科都必须学习的内容。

对于高中音乐学科来说,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通过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能促进和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文化修养的高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的音乐发展提供了平台。

高中阶段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主要包含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个模块。

其中音乐鉴赏教学是必修模块,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的体裁和风格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使学生认识音乐与人类生命延续的轨迹和人与自然及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