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精)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学重点 兰文娟

经济地理学重点  兰文娟

1、极化效应:极化效应——指增长极的推动性产业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2、区位理论:就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所占有场所(区位)的理论,即研究人类各种空间活动应在什么样地点最佳、效果最大的理论。

3、位置极差地租: 由于距离产品消费市场(城市、城市中心)位置不同而产生不同大小的土地利用纯收益。

4、中心性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或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公式:C=B1-B25、门槛人口: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某中心只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6、首位城市:区域内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

P r=P1/r n7、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8、主导产业: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9、区位: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10、经济地租: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

11、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从而加强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

12、区域经济结构: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

它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因素之一,且决定着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13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14、区位理论:就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所占有场所(区位)的理论,即研究人类各种空间活动应在什么样地点最佳、效果最大的理论15、经济地租: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16、潜导产业:指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17、增长极理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和发展理论P918、溢出效应: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称溢出效应19、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哪些影响? P17一、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供贷商地理位置相邻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提供了紧密合作的最好条件。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五、劳动力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 劳动力是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一部分人口。 • 劳动力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存在着空间差
异,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这种差 异是企业选择经济区位的考虑要素,也是劳 动力移动的主要动因。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 区位的影响度可能不同。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 度就高;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其 影响相对较小。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7)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 折旧期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动态的 企业目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位理论 则都给予充分考虑。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 (一)区位条件
• 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区位条件,不同的 场所不能同样地满足人类所从事某项活动 的要求。
工业区位条件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二)区位因子
•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 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 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 差异。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 概念 •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
分布的原因。 •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区位因子定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 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 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
• (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 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 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 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 等具体目标。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因此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考察市场因子。

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

经济活动按照市场需求开展,可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经济活动需要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也要借助市场来实现。

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价格、货币、供销等因素可对经济活动形成有意义的信号和有效的约束,从而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有序发展。

对于经济活动区位给予重大影响的市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首先,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不同。

一般而言,电力、钢铁、石油、化工与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的装置型传统工业的需求门槛很高,而一般轻工业部门则需求门槛较低。

市场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经济活动才可能持续进行。

市场规模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在起作用。

规模经济一般分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以及产品的标准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平摊生产的初始成本。

最好的例子是图书以及报纸的出版印刷业,成本受印数影响很大。

产品生产的专门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专用生产工具与设备。

由于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也促使劳动经济效率的提高。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即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外部规模经济出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类似的工厂或企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集聚,这种结合形式可以促进工厂或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关系的加强以及专业信息与技术的快速传播,可以形成地方专门熟练劳动力队伍,也便于共同利用专业化设备、树立区域特色产品形象,以及进一步发展专业化分工等,这些都有利于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二)区位理论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

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经济区位”、奥托林巴(E。

经济地理学-重点详解

经济地理学-重点详解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

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

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市场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所考察区位的影响力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市场地域范围大的城市具有较全面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一。

②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

市场意识的差异往往来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传统意识的差异;具有经商传统的地区,有利于培育创业者和企业家阶层;消费者市场意识强的地区,容易形成挑剔性需求,也有利于激励相关新产品的出现。

市场需求的特点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

不同区域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它的不同因素,带来区域间需求结构的不同。

市场竞争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生激励。

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

试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标,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消费成本以及交通便利程度都成为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一)运费成本对区位选择的影响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线路运行费同运输距离相关,一般可以认为是运输距离的线性函数;而站场费则一般同运输距离无关,仅同装卸、站场设施以及管理维护费有关。

减少装卸等站场费和线路运行费均可起到减少运费的作用。

供给地与消费地的空间距离一般很难改变,除非改变供给地或消费地。

但连接供给地与消费地的交通方式可以不同。

运输方式不同,运费随之不同。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概念题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交通网:由交通接点和交通路线组成的地理网络。

交通网的密度: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

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3.简述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区别。

答: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而导致的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区位主体)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而造成的生产条件的不同,所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4.试述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

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像农业生产活动,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像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

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5.试述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答: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1、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所有的产业2、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在什么地方发生(where)、为什么会发生(why)、现状是什么(what)、今后如何变化(how)等问题。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产业间、企业与区域间、区域间协调问题。

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

第6 讲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掌握)(一)区位1、定义:区位是人类活动(或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内涵:区位是个非常抽象又很难解释的概念。

区位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3、与位置、生态位、区域概念的区别(1)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相关事物的位置。

位置的内涵没有区位丰富。

(2)生态位:动植物占据某特定场所称为生态位。

(3)区域:不同尺度的空间概念。

(二)区位理论1、几个重要的概念(1)区位主体和区位客体①区位主体:指从事经济活动行为体。

经济地理学所指的区位主体主要是指区域中经济活动部门(企业、产业)。

②区位客体:区域地理自身的特征,是客观存在的。

区域客体与区域条件相对应。

(2)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①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

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区位)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广泛的差异,使得人类经济活动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的表面,而是仅仅在局部地点(场所)上进行。

②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类型运费因子成本因子非运费因子经济因子收入因子区位因子非经济因子图2.1 工业区位因子(转引自坂本英夫,浜谷正人编著.最近的地理学.p.40,图1.13)③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因子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即生产者(或企业)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域(场所)而言的,区域(场所)不同,生产条件不同。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第2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2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本章内容一、区位和区位理论(一)区位提出▪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由W.葛茨于1882年首次提出,于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含义▪区位与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一、区位和区位理论(二)区位理论2.区位理论的内涵(三) 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二、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二)区位因子1.概念Locational factors / forces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二)区位因子2.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工厂等物体)而言的。

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生产条件的不同。

▪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的。

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也可以说,在已知区位条件的情况下,对区位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的项目就是区位因子。

P37,图2-2▪运费因子:以运输为主随距离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的因子。

▪非运费因子:劳动力、动力、水、税金等与投入相关的因子以及能够产生集聚和分散经济的各种因子。

▪收入因子:考虑收入最大的地点(一般考虑消费地即大市场)。

▪非经济因子:非经济因子是与经济因子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因子。

如决策者行为、区位政策、军事考虑等。

第二节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区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自然特性: 土地利用的可能性经济区位: 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参与方式: 劳动对象、作业空间或活动场所第二节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区位第二节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区位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一)能源分类1.一次能源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源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一)资本的类型流动资本(现金、有价证券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二)资本流动与经济区位▪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最大。

经济地理学-简答题 整理

经济地理学-简答题 整理

经济地理学-简答题1.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2.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②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区位选择(2)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②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意识、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3)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4)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政府通过规划和政府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向某一特定区域发展;②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政策的实施,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③政府通过指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行为;3.杜能农业区位伦理论前提(杜能关于“孤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4.韦伯工业区位论(1)三个基本假定条件①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②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③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2)在假定条件下,分成三阶段构筑工业区位理论第一阶段:运费指向论-----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第二阶段:劳动力成本指向论,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2.1 复习笔记一、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1.区位与区位理论(1)区位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理论①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②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涵义:a.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即在区位主体已知的条件下,从区位主体本身的固有特征出发,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从中优选最佳区位;b.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③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

a.古典区位论产生于19世纪初,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学说、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发展起来的。

b.现代区位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艾萨德的《区位与空间经济》和贝克曼的《区位理论》为标志,并扩展到地理学、区域科学和经济学的一些领域。

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1)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即区位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属性、资质。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

区位条件包括主要区位条件和次要区位条件。

(2)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包括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

二、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土地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

土地的自身特征包括空间位置、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土地的形态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构成等。

(2)土地参与经济活动的方式①土地作为劳动对象,如农业生产活动。

②土地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如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

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城市内部,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地租的差异性,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呈现显著的圈层分化(图2-1)。

中科院经济地理学理解掌握类知识点整理

中科院经济地理学理解掌握类知识点整理

(一)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1.学科属性经济地理学的科学属性是指经济地理学在全部人类科学体系中的基本地位和性质。

现在普遍大家都认为的是,经济地理学是一门介乎自然、技术、经济三者之间的便于学科,它的发展受到这三方面的制约。

从经济地理学萌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它是地理学体系中逐步成熟的独立分支,并且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关于经济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国内存在着“两分法”和“三分法”两中看法。

“两分法”认为,从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或从学科内涵的逻辑关系上,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而经济地理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都只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杨吾扬提出的“三分法”认为,地理学发展到现在,除自然地理学外,原来的人文地理学可分为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并同自然地理学并列为地理学的三大分支。

由于经济活动属于人文现象,从逻辑思维与自然地理对等角度,我们倾向于将经济地理学并列为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

2.特性经济地理学的特性,是指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实体)本身固有的特殊性质。

在实际研究工作中,把握特性,可以明确方向,选择正确的方法论,从而发挥经济地理学的特殊作用,促进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特性有许多提法,如:地域性、综合性、阶级性、实用性、科学性、知识性等等。

但严格来讲,只有地域性和综合性才说得上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1)地域性地域性又称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根本特性,也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

地域是指地表的空间,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和经济现象都必然与一定的地表空间相结合,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经济地理学只有做好地域性分析,才有可能独立存在。

(2)综合性对于经济地理学来说,综合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即对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进行综合;其次,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再次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一) 能源分类: 1.一次能源:为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 2.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源。 (二) 影响机制:
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大量消耗能源 的产业活动,要求选择的区位接近廉价的电力供应地。
能源直接影响到产业经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
古典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区位主体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考虑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考虑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区位目标仅考虑利润或成本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具体目标缺乏或轻视具体目标考虑具体目标区位选择基准成本最小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产品规模市场价格等事先给定或固定考虑差别性10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一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活动而言的
24
六、技术知识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技术与知识已成为影响经济区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知 识密集型产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十分明显。
技术与知识具有区位差异,发达国家研发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 中占比例较大。研发活动显示出明显的地理集中态势。
知识技术交流的共享方式具有地区性,促使企业在区位选择 上具有集中倾向,形成产业的集聚区。如密歇根州企业研发业, 高新技术园(中关村科技园区)。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六、技术知识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4
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 经济区位决定的。
土地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土地利用 的可行性。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地取决于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

经济地理学思考题答案(2版)

经济地理学思考题答案(2版)

1.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答:在经济地理学发展中,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也在该学科研究对象中体现出来。

在国际学术界具较大影响的欧美如此,前苏联学者们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这两支学术思想均在我国相关学术领域体现出来。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对欧美传播较广的一些大学经济地理学教科书和其它相关著作中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表1-1),可以作如下概括: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①惠勒和马勒: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生产、批发和消费活动的分布。

②李(R. Lee),《人文地理学辞典》:经济地理学是关于人类为生计而斗争的地理,它探索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地理以及在建立这些循环的空间和时间过程中所创造或毁坏的地理。

③史密斯:经济地理学专门研究经济系统的空间方面。

④狄肯和劳埃德: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即经济系统的不同要素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联为一体?以及经济过程的空间影响如何?⑤哈特向和亚历山大: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的经济活动区位。

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

⑥贝里、康克林: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及其发展,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滥用。

⑦迪.苏扎和施图茨: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分布,世界资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分布和扩张。

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观点的总结:①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②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分;③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④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如马西、李等)提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社会方面,强调社会因素在经济流动中的特殊作用。

这种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发展,并有人用政治经济学观点研究经济地理(见本书最后一章)。

2023年经济地理学知识点概括

2023年经济地理学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绪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旳互相关系旳学科。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原因分析区位:是指决定人类活动场所旳多种原因和关系旳总和。

区位理论旳基本内涵:(1)人类活动旳空间选择;(2)空间内人类活动旳有机组合。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旳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原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旳原因。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旳一般影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土地作为经济活动旳一种影响原因重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旳经济区位决定旳。

土地旳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运用旳也许性,但并不决定土地运用旳可行性。

土地运用可行性更多地取决于土地所处旳经济区位。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1、劳动对象2、作为作业旳空间或活动场所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原材料因子重要是通过:⑴运费大小,⑵原材料旳可运性、⑶可替代性⑷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旳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五、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旳影响六、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第三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旳一般影响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旳最重要旳原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原因。

经济活动旳环境影响特性差异,导致其具有不一样旳区位选择。

二、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1)对经济活动持续性旳影响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规定到达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旳需求门槛。

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旳性质和类型而不一样。

2)对经济活动合理性旳影响(1)内部规模经济(2)外部规模经济(二)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旳影响市场不仅有规模之差,更有内容之差,不一样旳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旳影响是完全不一样旳。

市场特性往往是由消费者旳消费需求偏好旳特点而引起。

在不一样旳区域,由于不一样旳消费习惯和其他不一样原因,占首要地位旳需求层次往往并不相似。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区位: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对区位一词的理解,严格的说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它不仅表示一个位置,还表示放置某事物或为特定目标而标定的一个地区、范围;②它还包括人类对某事物占据位置的设计、规划。

区位理论:定义: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其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占有场所的事物即为区位主体内涵: 1)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区位主体已知)2)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在空间区位已知)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

古典区位论建立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地租和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产生于19世纪初,在20世纪得到较大发展。

现代区位论形成于二战以后,重视非经济区位因子及行为因素的新区位论应运而生。

古典区位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缺乏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现代区位论: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等多种具体目标;还要考虑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选择也不同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条件(区位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区位条件非经济因子区位因子成本因子经济因子运费因子收入因子非运费因子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的基本元素。

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

土地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作为劳动对象,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整理]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整理]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因此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考察市场因子。

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

经济活动按照市场需求开展,可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经济活动需要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也要借助市场来实现。

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价格、货币、供销等因素可对经济活动形成有意义的信号和有效的约束,从而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有序发展。

对于经济活动区位给予重大影响的市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首先,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不同。

一般而言,电力、钢铁、石油、化工与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的装置型传统工业的需求门槛很高,而一般轻工业部门则需求门槛较低。

市场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经济活动才可能持续进行。

市场规模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在起作用。

规模经济一般分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以及产品的标准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平摊生产的初始成本。

最好的例子是图书以及报纸的出版印刷业,成本受印数影响很大。

产品生产的专门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专用生产工具与设备。

由于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也促使劳动经济效率的提高。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即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外部规模经济出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类似的工厂或企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集聚,这种结合形式可以促进工厂或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关系的加强以及专业信息与技术的快速传播,可以形成地方专门熟练劳动力队伍,也便于共同利用专业化设备、树立区域特色产品形象,以及进一步发展专业化分工等,这些都有利于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国最古⽼的经济地理⽂献是:《⼭海经》和《禹贡》。

3、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三个变化):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分迅速,成果⼤量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分析所依据的⽂献并不局限于经济地理学家的成果。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兼顾部经济效果何如企业的外部经济问题,更多的关注经济活动的全球化。

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经济地理学研究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研究思维⽅法的变化:当今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多为各种研究尺度、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研究⽅法、各种研究思维⽅法兼蓄并存。

4、★学科体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如下分⽀学科。

(⼀)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的⼀个分⽀。

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般原理。

如关于⾃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式和技术⽅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等等。

(⼆)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

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产综合体与经济中⼼的形成与发展、⽣产地域分⼯以及与其它区域的关系等。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

在总结各部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法,并⽤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包括农业地理学、⼯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经济地理学。

(四)公司(企业)地理学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龙港农民城

东北地区就业观念仍然很传统,市场意 识薄弱。 经济活动活力较差。
市场需求


市场特性往往是由消费者的消费 需求偏好的特点而引起。 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不同的消费 习惯和其它不同因素,占首要地 位的需求层次往往并不相同。
美式快餐业、ຫໍສະໝຸດ 用卡业、四川的 火锅等。 经济全球化 文化流动和融 合 消费者偏好扩散 经 济活动走向区外
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特性

市场意识

需求特点
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

市场意识

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市场的认识是 大不相同的,因而经济活动的区位 吸引力就存在差异。

温州、安徽、河南具有经商传统
经济活动被崇尚,经营思路灵活,创新 创业意识强。
经济活动发展。 “温州模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 。
美式快餐
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

市场竞争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生激 励。 市场竞争不足 市场竞争饱和 出现垄断 市场萎缩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活动的激 励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
市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例:国家利用调整税收政策、土地出 让政策以及信贷政策限制房地产过 热缓解老百姓购房困难的社会矛盾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