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
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1. 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
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
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经济区位‖、奥托林巴(E. Otremba)的―一般工业地理学‖、艾萨德(W. Isard)的―区域科学导论‖等著作为代表。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五、劳动力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 劳动力是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一部分人口。 • 劳动力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存在着空间差
异,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这种差 异是企业选择经济区位的考虑要素,也是劳 动力移动的主要动因。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对性质不同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力对其 区位的影响度可能不同。劳动密集型产业, 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 度就高;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其 影响相对较小。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7)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 折旧期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动态的 企业目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位理论 则都给予充分考虑。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 (一)区位条件
• 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区位条件,不同的 场所不能同样地满足人类所从事某项活动 的要求。
工业区位条件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二)区位因子
• 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 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 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 差异。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 概念 •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
分布的原因。 •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区位因子定
经济活动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 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 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
• (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 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 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 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 等具体目标。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二)区位理论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 (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
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经济区位”、奥托林巴(E。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江西小蓝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三、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如传统商业活动中的零售业, 如传统商业活动中的零售业,不同的经营类型与规 模对应于比较固定的市场地域的范围与规模。 模对应于比较固定的市场地域的范围与规模。
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而不同。因 此,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相关地区的市场 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如:
重工业 需求门槛高
轻工业 需求门槛低
资本密集、装置型(初始投入多) 资本密集、装置型(初始投入多)
二、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合理性。
市场规模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这 市场规模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 是因为规模经济在起作用。规模经济一般分为内部 是因为规模经济在起作用。规模经济一般分为内部 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 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平摊生产的初始成本
生产规模 的扩大
生产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 产品标准化
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 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 即多数不同的工厂、 即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 域内的集聚与联系, 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 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外 部 规 Leabharlann 经 济同类 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集聚
类似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集聚
案例一: 案例一:吴江彩钢板和光缆产业集 群——类似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集聚 类似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集聚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9109)《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名词解释题1、区位:⼈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的意义。
2、区位理论:关于⼈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类活动及空间内⼈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类活动的⼀般空间法则。
3、区位因⼦: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5、内部规模经济:由于⽣产规模的扩⼤⽽产⽣的平均⽣产成本的降低。
6、外部规模经济:属于空间集聚经济,指若⼲⼯⼚、企业在同⼀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平均⽣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
7、通达指数:⽹络中从⼀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8、遍在原料:任何地⽅都存在的原料。
9、局地原料:只有在特定地⽅才存在的原料。
10、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
11、区位重量:单位产品所产⽣的运送总重量。
12、需求圆锥体:廖什认为如果⼀个区域只存在⼀个企业,随着距离⽣产地距离的增加,运费增加,销售价格增加,需求量随之减少,到市场边界需求量为零,将需求曲线围绕⽣产地的销售量轴线旋转⼀周,所得到的圆锥体就是需求圆锥体。
13、中⼼商品:在少数的地点⽣产、供给,⽽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14、基础聚落:廖什中⼼地理论中等级最低的消费者居住地和企业的分布地。
15、门槛⼈⼝:某种中⼼职能在中⼼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
16、跨国公司: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17、产品周期理论:由弗农提出的⽤于解释国际投资空间变化的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因为产品的研发、销售等⽅⾯的要求、情况不⼀样,⽣产布局地也应进⾏相应地调整。
18、区域经济结构: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1 、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2.宏观经济学 第二讲 经济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工业区位因子图示
Elaboration of Industrial Location Factors
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Factors
在区域经济学中,为了说明经济活动的空间 布局问题,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末一 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 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 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 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 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区位单位、区位因素、区位决策
古典理论不考虑这些因素
二、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Factors
(一)区位条件 Location Conditions
1.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2. 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 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3. 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区位)的要 求随时间而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
底特律消失?
Disappearance of the city of Detroit
Volvo公司供应商园的例子
a model of Volvo’s suppliers
Volvo 哥德堡工厂 (Goteborg)
Volvo 根特工厂 (Ghent)
Volvo公司供应商园的例子
a model of Volvo’s suppliers
二、原材料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he Factor of Raw Materials on Economic Locations
问题: 1. 中国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为什么在大 城市设厂? 2. 为什么底特律(Detroit)是“汽车城” (automobile city)?
第2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本章内容一、区位和区位理论(一)区位提出▪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由W.葛茨于1882年首次提出,于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含义▪区位与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一、区位和区位理论(二)区位理论2.区位理论的内涵(三) 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二、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二)区位因子1.概念Locational factors / forces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二)区位因子2.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工厂等物体)而言的。
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生产条件的不同。
▪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的。
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也可以说,在已知区位条件的情况下,对区位条件进行具体分析的项目就是区位因子。
P37,图2-2▪运费因子:以运输为主随距离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的因子。
▪非运费因子:劳动力、动力、水、税金等与投入相关的因子以及能够产生集聚和分散经济的各种因子。
▪收入因子:考虑收入最大的地点(一般考虑消费地即大市场)。
▪非经济因子:非经济因子是与经济因子毫无关系或关系不大的因子。
如决策者行为、区位政策、军事考虑等。
第二节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区位一、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自然特性: 土地利用的可能性经济区位: 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参与方式: 劳动对象、作业空间或活动场所第二节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区位第二节要素投入与经济活动区位二、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一)能源分类1.一次能源自然界自身存在,可直接利用的能源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后的能源三、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一)资本的类型流动资本(现金、有价证券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四、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二)资本流动与经济区位▪资本要素的流动性最大。
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5)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五节本书编写指导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1.何谓经济地理学?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5.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6.如何理解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
7.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大研究问题是什么?8.学习经济地理学有何作用?9.如何学好经济地理学这门课程?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5)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概念题: 区位;区位主体;区位理论;区位条件;区位因子;可进入性;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社会可进入性;交通网;交通网的密度;通达性;连接度;机场产业区。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4.区位因子分为哪几种类型?5.区位理论构建的客观基础是什么?6.试述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7.试述原材料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8.试述能源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9.试述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0.试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1.分析市场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2.综合分析区域环境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13.产业环境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4.政府如何影响经济区位?15.环境因素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6.可进入性分几种类型?它们对经济区位有何影响?17.试分析交通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4)第一节杜能农业区位论;第二节韦伯工业区位论;第三节其它工业区位理论;第四节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1.概念题:区位地租;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殊因子;区域性因子;集聚因子;分散因子;原料指数;区位质量;等费用线;综合等费用线;临界等费用线;劳动费指数;劳动系数;加工系数;经济人;满意人。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2.1 复习笔记一、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1.区位与区位理论(1)区位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理论①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②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涵义:a.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即在区位主体已知的条件下,从区位主体本身的固有特征出发,分析适合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从中优选最佳区位;b.空间区位已知,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性、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即人类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
③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
a.古典区位论产生于19世纪初,是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学说、比较成本学说基础上,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发展起来的。
b.现代区位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以艾萨德的《区位与空间经济》和贝克曼的《区位理论》为标志,并扩展到地理学、区域科学和经济学的一些领域。
2.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1)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即区位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属性、资质。
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
区位条件包括主要区位条件和次要区位条件。
(2)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包括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
二、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土地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
土地的自身特征包括空间位置、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土地的形态以及土地的地表物质构成等。
(2)土地参与经济活动的方式①土地作为劳动对象,如农业生产活动。
②土地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如工业、交通以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等。
在这种土地利用形态中,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城市内部,由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地租的差异性,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呈现显著的圈层分化(图2-1)。
【地理】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关键字】地理《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本课程的目的:本课程通过对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及其研究方法与进展、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和经济活动全球化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学科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从经济活动布局条件入手分析不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为高年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达到以下几点:(1)了解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学科体系和发展状况。
(2)把握影响经济地域体系的诸种要素和条件,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经济地域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各阶段特点、基本规律,培养从时空耦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4)牢固掌握产业分类体系、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空间组织理论。
(5)牢固掌握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空间组织理论。
(6)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特征、表现和动力因素。
(7)掌握经济地理学一般研究方法,能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有系统的认识和心得体会。
3、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结构本课程体系和内容以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安排,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论;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六章,单区位企业一多区位企业一跨国企业的企业区位及空间组织分析;第三部分是第七至第九章,区域内、区域间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第四部分是第十至第十二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第五部分是第十三、十四章,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新近理论研究。
4、教学方法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重在理论基础知识,以课堂讲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课堂讲授来完成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原理的系统学习。
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相结合的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使学生分析经济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达到对理论知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讲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 响
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经济活动,由于性质以及是 否采取了控制性措施的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 同。
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环境也影响 与制约经济活动。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 是服务活动都越来越多地依靠与要求良好的环 境质量。
二、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 响
第二,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规划和政府对特定地区的基 础设施的投入,引导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向某 一特定区域发展。
第三,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 范经济活动行为,保证自由竞争环境的形 成。
第四,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的经济 政策的实施,调节经济活动的区位。
第四节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 般影响
其次,是“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 用。互补产品指的是消费之间有连带关系 的相关产品。
第三,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 展。
第四,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 境。
经济地理学思考题答案(2版)
1.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答:在经济地理学发展中,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也在该学科研究对象中体现出来。
在国际学术界具较大影响的欧美如此,前苏联学者们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
这两支学术思想均在我国相关学术领域体现出来。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对欧美传播较广的一些大学经济地理学教科书和其它相关著作中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表1-1),可以作如下概括: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①惠勒和马勒: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生产、批发和消费活动的分布。
②李(R. Lee),《人文地理学辞典》:经济地理学是关于人类为生计而斗争的地理,它探索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地理以及在建立这些循环的空间和时间过程中所创造或毁坏的地理。
③史密斯:经济地理学专门研究经济系统的空间方面。
④狄肯和劳埃德:经济地理学关注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即经济系统的不同要素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联为一体?以及经济过程的空间影响如何?⑤哈特向和亚历山大:经济地理学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的经济活动区位。
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
⑥贝里、康克林: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及其发展,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和滥用。
⑦迪.苏扎和施图茨: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分布,世界资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分布和扩张。
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观点的总结:①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②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分;③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④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如马西、李等)提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社会方面,强调社会因素在经济流动中的特殊作用。
这种观点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发展,并有人用政治经济学观点研究经济地理(见本书最后一章)。
第2章第4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俄罗斯 966.5 8.3
中国 1034.4 8.9
德国 768 6.6
英国 574.8 4.9
日本 514.6 4.7
碳排放强度较高(2005)
六、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地理可进入性 2.经济可进入性 3.制影响
1.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1)经济活动性质不同以及采取的措施不同,对 环境的影响不同; (2)各国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不同,影响经济活 动布局;
(3)措施;
福州市生猪外迁事件
2.环境影响与制约经济活动
我 国 碳 排 放 居 世 界 第 一
中国历史累计排放量不多
美国 总量 3385 (亿吨) 比重% 29
(1)工业专门化经济(区位化经济)
(2)地方专门化经济(城市化经济)
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
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规模与内容差别对经济活动区位产生 影响
市场特性变化对经济活动区位产生影响
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竞争环境
促使企业精心设计和制作开发新产品,加快更 新换代
• 产业集聚
– 产业间紧密合作 – “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 – 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 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四、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1. 政府购买本身形成庞大的市场
2. 政府通过规划和政府对特定地区的基础设施的 投入,引导经济活动在空间上向某一特定区域 发展; 3. 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经济活动 行为,促进自由竞争环境形成; 4.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经济政策, 调节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1、区位:同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2、资本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一) 资本的类型资本不仅仅指金融资本,也包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
(二) 影响机制1.固定资本--地理惯性这种地理惯性的存在,加上固定资本的费用尤其是工业用地费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使得固定资本成为大型装置型工业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2.金融资本◆金融资本是生产要素中流动性最大的要素,资本在不断流向最具创利机会的地区。
◆资金尤其是融资条件,对企业经济活动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至关重要。
◆不同的企业资本需求不同。
3、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劳动力的特色、素质、成本、移动)1、导致劳动成本的空间差异2、对不同经济活动影响不同3、智力密集程度及区域创新条件,对现代经济活动尤为关键4、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不同的区位选择。
2)、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等。
3)、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1.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2.“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3.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4.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扩大市场影响力。
4)、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是经济活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研讨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研讨引言经济活动区位是指企业选择在特定地点进行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决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因素会影响企业选择的区位,例如市场规模、物流成本、人力资源等。
本文将探讨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1. 市场因素市场规模是企业选择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市场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量和利润。
一般来说,市场规模越大,销售潜力就越大。
因此,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进行经济活动。
此外,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
企业可能会选择在竞争较少的地区设立生产基地,以避免激烈的价格战和市场份额争夺。
物流成本是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货物流转时间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关注越来越高。
企业倾向于选择距离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更近的地区进行经济活动,以降低物流成本并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此外,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影响企业对区位的选择。
交通便利、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人力资源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经济活动区位时,企业会考虑当地的人力资源供应情况。
人力资源供应主要包括从事各种岗位的员工数量和质量。
企业通常倾向于选择人力资源供应充足、素质较高的地区进行经济活动。
此外,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也会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
如果某个地区的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可能会选择将生产基地迁移到人才供应更为稳定的地方。
政策因素也是企业选择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各个地方政府的政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影响。
比如,税收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政策环境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政策稳定、透明度高的地区进行经济活动,以降低经营风险。
5.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区位选择。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整理]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因此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考察市场因子。
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
经济活动按照市场需求开展,可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经济活动需要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也要借助市场来实现。
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价格、货币、供销等因素可对经济活动形成有意义的信号和有效的约束,从而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有序发展。
对于经济活动区位给予重大影响的市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首先,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不同。
一般而言,电力、钢铁、石油、化工与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的装置型传统工业的需求门槛很高,而一般轻工业部门则需求门槛较低。
市场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经济活动才可能持续进行。
市场规模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在起作用。
规模经济一般分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以及产品的标准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平摊生产的初始成本。
最好的例子是图书以及报纸的出版印刷业,成本受印数影响很大。
产品生产的专门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专用生产工具与设备。
由于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也促使劳动经济效率的提高。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即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外部规模经济出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类似的工厂或企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集聚,这种结合形式可以促进工厂或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关系的加强以及专业信息与技术的快速传播,可以形成地方专门熟练劳动力队伍,也便于共同利用专业化设备、树立区域特色产品形象,以及进一步发展专业化分工等,这些都有利于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三节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四节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五节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和区位理论二、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三、经济活动区位及其理论基础一、区位和区位理论(一)区位“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的。
区位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同位置不同,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涵。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1. 区位理论的定义(1) 区位理论(2) 区位主体(3) 区位理论体系2. 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1)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2)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 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之间存在如下区别:(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
(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
(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
(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和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
(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因此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考察市场因子。
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
经济活动按照市场需求开展,可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
经济活动需要平等竞争、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也要借助市场来实现。
市场发育完善的地区,价格、货币、供销等因素可对经济活动形成有意义的信号和有效的约束,从而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有序发展。
对于经济活动区位给予重大影响的市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首先,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需求门槛因经济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不同。
一般而言,电力、钢铁、石油、化工与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的装置型传统工业的需求门槛很高,而一般轻工业部门则需求门槛较低。
市场规模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经济活动才可能持续进行。
市场规模也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这是因为规模经济在起作用。
规模经济一般分为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生产的专业化以及产品的标准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平摊生产的初始成本。
最好的例子是图书以及报纸的出版印刷业,成本受印数影响很大。
产品生产的专门化还可以有效地利用专用生产工具与设备。
由于专业化分工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也促使劳动经济效率的提高。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空间集聚经济,即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外部规模经济出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类似的工厂或企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集聚,这种结合形式可以促进工厂或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关系的加强以及专业信息与技术的快速传播,可以形成地方专门熟练劳动力队伍,也便于共同利用专业化设备、树立区域特色产品形象,以及进一步发展专业化分工等,这些都有利于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第二是不同类型的工厂或企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往往是大城市)的集聚。
大城市本身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在大城市集聚的工厂或企业,可以共同利用交通以及其它城市基础设施,也可以获取大量稳定且多样化的劳动力供应,起到节约生产成本的作用。
其次,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尤其是传统商业活动中的零售业,不同的经营类型与规模对应于比较固定的市场地域的范围与规模。
二、市场战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市场战略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方面。
不管企业规模与类型如何,为了企业活动的维持与发展,获取超额利润的竞争活动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而言获取超额利润的竞争有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价格竞争为以比其它企业低的价格增加销售额而获取超额利润的做法。
为使低价格变为可能,必须实现低成本化。
低成本化的实现与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相关联,是便宜的生产要素的获取和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
对于以通过扩大市场占有率来增强竞争力的经济活动而言,低成本至关重要,因此这类经济活动往往趋向于接近生产要素获取低廉地区。
根据生产要素条件的不断变化状况,以及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的可能性的变化,为谋取低成本,保持价格竞争优势,必须适时地调整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
事实上经济活动中的企业空间以及产业空间都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象纺织、服装、玩具等的海外投资20世纪60年代与70年代在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80年代在中国沿海、泰国、印度尼西亚,而90年代在中国内陆、越南、印度尼西亚。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传统的标准化产品已不被高层次消费者所钟爱,加之,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发展,满足个性化需求已在物质上变为可能,因此对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而言,非价格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
企业不仅仅注重成本节约,也特别注重收入增加。
通过适应各地域市场不同需求,通过垄断与控制市场,增加市场占有率,来达到其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
因此,企业在区位选择中,已不仅仅关注实现低成本的基本生产要素的廉价获取,更注重高级生产要素的占有。
所以,那些智力资源与高科技劳动力资源丰富、信息通达的区域成为经济活动的理想场所。
现代经济活动主要是围绕市场而开展的。
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其中大部分属于是针对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正在从世界上巨大的潜在市场向现实市场转换这一客观现实的具体行动。
三、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经济活动的持续与健康发展离不开获取大于成本的收入,即必须要有剩余(利润),而利润取决于需求者是否愿意付出超过商品成本的支出。
任何经济活动都有其服务的市场,只有满足它所服务的市场要求,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延续下去。
市场不仅有规模之差,更有内容之差,不同的市场特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市场特性往往是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偏好的特点而引起。
在不同的区域,由于不同的消费习惯和其它不同因素,占首要地位的需求层次往往并不相同。
例如,甲区市场最畅销的品种在乙区中可能只占次要地位,其生产也就相应地不为乙区厂商所重视。
这就给甲区厂商打入乙区提供了机遇,因为,甲区厂商可以凭借其区内的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向只有少量生产的乙区出口。
由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可以在区际流传,会使得某种当初仅存在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消费习惯、特性,向国外或区外扩散和普及,那么满足这种需求的经济活动就会随之走向国外或区外。
例如,美国的快餐业、旅游服务业、信用卡业,在随着消费者在各地的增加,而走向世界。
四、其它市场条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环境竞争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力。
市场竞争对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产生激励,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从产品方面,促使企业精心设计和制作开发新产品,加快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保证供应质量高、价格合理的上乘产品;第二,迫使企业不断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高速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企业必须对客户服务周到,秉承“顾客至上”的理念,才能保住竞争优势;第四,企业要不断创新,密切注意技术、环境、消费者的观念、爱好、思想和时尚的变化,保持技术领先;第五,企业必须注重市场研究,开拓市场,发展和培养消费者,利用各种手段介绍产品的新功能和新产品。
如利用广告和销售培训,教会人们如何使用电脑,让人们向往利用电脑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电脑消费者才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最终覆盖全部可能的范围,形成一个现实的,有一定规模的市场。
从社会生活的整体利益判断,如果一个企业依靠这五个方面而竞争取胜,那就等于维护了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应该给这个企业更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让它赚取较多的利润,扩大规模,反之则应让其倒闭。
这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长处。
竞争才能有活力,激发创造性。
政府应保护企业的合理竞争,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以使市场保持相对自由的竞争状态。
(二)市场秩序和管理市场需要竞争,但也需要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经济活动的激励机制得以发挥的前提。
在众多的企业区位选择问卷调查中,企业都非常关注投资地点的市场秩序。
市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也是政府服务经济活动的重要体现。
高效、优质的政府服务往往构成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重要砝码,而低效、劣质的政府服务,即使良好的资源禀赋,企业也会望而却步。
市场秩序和管理均需要以法治为基础,市场的法制环境对于经济活动尤其是提供知识服务的现代高科技企业而言,尤为重要。
例如,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求有完善的知识产权法来保证其发明与创造利益的实现。
因此在软件产业的区位选择中,法制化的市场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市场意识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市场的认识是大不相同的,如温州等有经商传统的地区和某些时代以经商为主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经营思路活,创业、创新意识强;而相当多的地区计划经济烙印深刻,市场观念薄弱,没有通过贸易进行自我积累的意识,因此创新能力差。
中国的南北差异中,不仅包括自然方面的差异,也包括在市场意识和经营头脑方面的差异。
在市场意识强的地区,经济活动被崇尚,因此观念上的创业门槛比较低,有利于培育创业者与企业家阶层,从而有利经济活动的发展。
加之,在消费者市场意识强的地区,容易形成挑剔性需求,从而有利于经济活动不仅在量上扩充,更注重从质量上求精,有利于其综合竞争能力的形成。
同时,由于受挑剔性市场环境的熏陶,在此成长起来的劳动者一般具有较好的劳动素质,有利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