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会计的知识点

合集下载

所得税会计处理关键知识点总结

所得税会计处理关键知识点总结

所得税会计处理关键知识点总结1、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基本概念11 所得税会计的定义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1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当前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主要方法,其核心是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并据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2、资产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21 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211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通常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减去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累计折旧。

212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计税基础通常为其成本的175%摊销扣除。

22 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21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222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3、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31 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32 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某些情况下,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如因产品质量保证等确认的预计负债,在实际发生时才允许税前扣除。

4、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4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4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除特殊情况外,应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5、所得税费用的计算51 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会计所得税入门知识点总结

会计所得税入门知识点总结

会计所得税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所得税是指个人或单位根据其所得额按规定缴纳的税款。

所得税是国家税收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税收制度的核心之一。

在我国,所得税主要分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大类。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所得额(收入减去允许扣除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来计算的。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分级累进的,根据所得额的不同,逐级增加税率。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减去个人的基本减除费用、专项附加扣除等,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2.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适用税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适用的税率表,确定所在层次的税率。

3. 计算纳税额:根据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纳税额。

4. 减免税款:对于符合减免条件的个人,可以享受一定的减免税额。

5. 最后计算出个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三、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利润所应缴纳的税款。

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分为一般企业所得税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两种。

一般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1. 计算税前利润:将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得到税前利润。

2. 减免税项目:按照规定的办法,减去一些可减免的费用和税款。

3.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将税前利润减去减免税项目,得到应纳税所得额。

4.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找适用税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查询适用的税率表,确定所在层次的税率。

5. 计算纳税额:根据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纳税额。

6. 最后计算出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是基于企业的总收入额计算,具体计算方法相对简化。

四、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时限进行。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期限为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为每年的1月1日至5月31日。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可以通过网上办税系统、银行代收等方式进行,而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需要通过企业所得税申报表进行。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考点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考点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考点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所得税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一项必须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所得税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辅助会计人员正确核算税务数据,还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税收筹划,降低税负,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初级会计所得税相关的知识点和考点。

第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适用范围。

所得税是指对某一特定时期内个人或企业所得的一种税收。

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而所得税的适用范围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大类。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的收入减去支出后所得到的利润需要缴纳的税收。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取得的所得根据法定的税率缴纳的税金。

第二,企业所得税的税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主体是税务机关,企业则负有纳税义务。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减免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的收入减去允许扣除的费用后的金额。

企业所得税税率是指法定的税率,根据企业类型和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同会有所调整。

减免税额则是指税收法规规定的减免企业所得税的金额。

第三,个人所得税的税务处理。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主体也是税务机关,个人则负有纳税义务。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主要涉及税前扣除、税率计算和税务处理等方面。

税前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规定的一些特定费用项目,个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予以扣除。

税率计算是指根据个人所得额确定相应的税率,并根据不同的所得额段计算出应纳税额。

税务处理则是指个人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后需要进行的纳税申报和缴纳的一系列程序。

第四,所得税的节税筹划。

节税筹划是指企业和个人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降低税负的行为。

企业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企业类型、合理计算税务政策和进行资产重组等方式降低企业所得税。

个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合理规划薪酬结构等方式降低个人所得税。

第五,所得税的报表披露。

企业所得税会计知识点

企业所得税会计知识点

企业所得税会计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企业所得税会计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企业所得税会计呢,就是对企业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方式。

说白了,就是企业得算出自己要交多少所得税,并且在会计账上记录下来。

这里面涉及到如何确定该交的所得税金额,还有怎么把这个税额反映在报表上之类的事。

②重要程度:在会计学科里那可相当重要。

企业要合法纳税,从企业自己角度看,算出准确的所得税,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计算。

要是算错了,企业可能会面临税务风险,或者资金规划方面也会出问题。

③前置知识:得先对基本会计知识有个把握,像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这些概念得清楚。

还得知道会计的记账规则,比如借贷记账法之类的,这样才能明白所得税会计里那些数字怎么来的,又该怎么放。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中,企业要按照税法规定交所得税。

准确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能让企业合理规划税务,避免多交或者少交税款。

打个比方,企业像一个经营小店的人,所得税就像小店要交给市场管理方的摊位费,得清楚交多少合适,不然小本生意不好做啊。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会计体系里,企业所得税会计是和财务会计报告、税收法规密切相关的一部分。

它是连接企业财务和税务的桥梁,如果把会计体系看成一棵树,企业所得税会计就是有重要作用的一枝。

②关联知识:跟会计利润的计算密切相关,因为所得税的计算往往是基于会计利润来调整的。

还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各种财务报表联系紧密,因为要在这些报表里反映所得税相关的数据。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

难点在于把税法规定和会计处理协调好。

税法和会计有些规定不一样,这就需要在计算所得税时进行调整,这就像走迷宫一样,搞不清楚方向就容易弄错。

- 关键点:搞明白什么是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就是会计和税法永远都不一样的地方,暂时性差异呢是最后会一样,但可能某个时点不一样。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

不管是会计专业的资格考试还是企业内部的财务岗位考核,都老考这一块。

所得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

所得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

所得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根据国家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自己所得的收入交纳给政府的一种税费。

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了解所得税的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财务,避免因税费问题出现的纠纷和损失。

本文将围绕所得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展开讨论。

1.所得税的分类所得税根据纳税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两种。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和财产从事各种活动取得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给政府的税费。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利润和财产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给政府的税费。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表进行的。

税率表根据纳税人的收入水平进行划分,分为不同的档次。

纳税人根据自己的收入确定自己所在的档次,然后按照相应档次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优惠政策和减免项目,例如子女教育费、住房贷款利息等。

3.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根据企业的利润额和税率进行的。

利润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应的成本、费用和税金后得到的剩余金额。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调整,一般为一定比例。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规模可能享受到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4.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个人和企业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时间进行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

个人所得税一般按照年度进行申报和缴纳,企业所得税一般按照季度进行申报和缴纳。

申报和缴纳所得税需要提交相应的申报表格和财务报表,准确记录和报告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申报和缴纳所得税的时间和程序可以根据国家的规定和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办理。

5.所得税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所得税和财务会计密切相关,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记录和报告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其中包括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

财务会计需要合理核算和报告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相关金额,以便计算和申报所得税。

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需要依据财务会计的相关数据和报表进行。

所得税会计知识重点

所得税会计知识重点

所得税会计知识重点所得税是每个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和个人的税务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所得税的会计知识对于财务人员和企业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重点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会计准则。

一、所得税核算基础在了解所得税会计知识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所得税核算的基础。

所得税核算基础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反映,也是应纳税额的依据。

通常情况下,所得税核算基础由企业的会计利润调整而来。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盈利额,它是通过利润表来计算的。

在计算会计利润时,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以得到所得税核算基础。

这些调整包括:非税收入和费用的排除、收入和费用的调整、各项税收优惠的纳税调整等。

通过这些调整,可以得到企业的纳税所得额,从而计算出应纳税额。

二、所得税会计准则为了规范企业的所得税核算,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准则。

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在核算所得税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处理方法。

本节将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的所得税会计准则。

1. 资产负债表方法资产负债表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它将所得税的核算基础与资产负债表的信息相联系。

根据这一准则,企业需要根据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计算出未实现盈余、损失和资产减值的税务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会计调整。

2. 应确认暂时性差异应确认暂时性差异是另一种重要的所得税会计准则。

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通常是由于不同的会计和税务准则、会计政策和税务规定所导致的。

根据这一准则,企业需要确认这些差异,并计算出相应的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

3. 所得税计入综合收益所得税计入综合收益是一种较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它要求企业将所得税的影响计入综合收益中。

根据这一准则,企业在计算综合收益时,需要考虑所得税的影响,将其纳入综合收益表中。

三、所得税会计处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指企业在会计准则规定下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和记录的过程。

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所得税会计知识点总结汇总

所得税会计知识点总结汇总

所得税会计知识点总结汇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所得税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掌握所得税会计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所得税会计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所得税是财政部门为满足国家财政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对个人或企业所得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

在会计中,所得税根据纳税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针对个人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的各类所得而征收的税收,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所得等。

而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所得收入进行征收的税收。

根据税法规定的原则和规则,企业需要按照所得税法的要求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核算和申报。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步骤和方法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财务人员熟悉相关规定和方法。

在核算所得税时,一般需要进行如下步骤:1.确认税务账承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确认其税务账承诺,即确定该期间内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预计所得税:根据确认的应纳税所得额,按照预计所得税率计算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3.确认所得税资产负债:根据计算出的预计所得税,调整企业的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

4.确认所得税费用:根据调整后的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确认该期间内的所得税费用。

5.编制所得税报表:按照相关规定,编制所得税报表,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三、企业所得税税率和税前扣除项目企业所得税税率是企业所得税计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企业的纳税状态和纳税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企业所得税税率、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税率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此外,在企业所得税计算中,还存在一些税前扣除项目,对企业的所得税额起到一定的减免作用。

如企业所得税可以扣除发行前的合理开支、技术开发费用、职工教育经费等。

四、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困难和挑战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财务人员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会计所得税是指企业在经过一定的时期后,对可支配的税基按照税率征收所得税的一种税收制度。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熟悉和掌握会计所得税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级会计所得税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法定应纳税所得额1. 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所得税是指纳税人因取得所得而应缴纳的税款,是一种对个人或企业所得征收的税收。

2. 法定应纳税所得额:法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的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会计核算利润不同的概念。

纳税人需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对其所得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法定应纳税所得额。

二、会计所得税核算1. 所得税的计提与核销: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计提应纳税所得额及相应的所得税负债。

当应纳税所得额发生变化或计提错误时,需进行所得税的核销和重计提。

2. 所得税核算的方法: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以采用临时性差异法、永久性差异法和称期确认法等方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不同核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三、所得税的税率和计税方法1. 所得税的税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2. 计税方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有两种,分别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

查账征收方法要求企业提供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供税务机关核查,核定征收方法则是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纳税额。

四、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和优惠措施1. 所得税的减免政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一些特定的企业可以享受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

2. 所得税的优惠措施: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和创新,政府还制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入股等。

五、与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处理1. 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处理: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计提所得税负债,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

所得税会计的知识点

所得税会计的知识点

所得税会计的知识点所得税会计是指对企业或个人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利润或收入进行识别、计量、确认和报告的一项会计工作。

所得税会计涉及多个知识点,包括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所得税会计准则等。

以下是所得税会计的主要知识点:1.所得税基本概念和法律依据: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净收入,根据各国的法律和规定,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不同国家的所得税法规有所不同,企业需要了解所在国家的所得税法规作为会计处理的依据。

2.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权责发生制和现金基础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和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即确认,与货币支付时间无关。

现金基础制则是指只有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能确认收入和费用。

企业需要根据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3.所得税会计计算:所得税会计计算主要涉及计算所得税费用和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是指在会计报表期间所应承担的所得税款项,通常是根据所得税税率乘以企业的应税所得额计算得出。

所得税负债则是指根据企业报表日期所应缴纳的所得税款项。

4.所得税会计披露:5.所得税减免和减税优惠: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所得税的减免和减税优惠政策。

企业需要了解国家和地区的所得税法规,正确应用减免和减税优惠政策,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6.所得税会计准则:各国都有自己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GAAP)。

企业需要根据所在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披露。

7.所得税会计风险管理:8.国际税收筹划: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需要进行跨国税收筹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所得税风险,并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

涉及到国际税收筹划,企业需要考虑税法、税收协议、转让定价等多个因素。

以上是所得税会计的主要知识点。

所得税会计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根据所在国家的法规和准则进行正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并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控制。

cpa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cpa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cpa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CPA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作为财务会计领域的一项核心专业资格,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PA)在会计税务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对于会计所得税的理解和掌握是每个CPA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本文将对CPA会计所得税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化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会计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会计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税法和会计准则,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计算、核实和上缴的一种税费。

其核心原则是税法确定会计所得额、确定纳税义务、确定税款缴纳义务,并通过会计核算、税务申报和税务检查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会计所得税的计算方法1. 所得税税率和税基在国家税收政策体系中,会计所得税的税率根据企业税务登记的类型、税务地区和纳税年度等因素而定。

税基是指企业按税 law 所确认的应税所得额。

2. 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会计所得税的计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会计所得额;- 第二步:调节会计所得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额;- 第四步:修正前期税款差错,计算补(退)税额;- 第五步:编制所得税资产负债表。

三、会计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政策1. 减免政策减免政策是指国家为了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而制定的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减免政策的具体内容通常涉及企业所处的行业、地区、技术创新和投资等方面,如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等。

2. 优惠政策优惠政策是指国家对特定行业或特定企业提供的税收优惠措施,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地区经济发展特殊区域等,都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会计所得税的核算及申报1. 会计核算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准则进行会计所得税的核算,包括计算所得税、记录会计分录、调整应纳税所得额等。

2. 税务申报税务申报是指企业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供申报所得税的相关信息。

会计所得税基础知识解析

会计所得税基础知识解析

会计所得税基础知识解析在商业运营中,会计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税务要素。

它是企业根据所得税法规定,按照一定方式计算并缴纳的一种税收。

本文将对会计所得税的基础知识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税务要素。

一、会计所得税的定义和适用范围会计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所得税法规定,按照一定方式计算并缴纳的一种税收。

它适用于企业的纳税义务,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

二、会计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会计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税务会计核算和税务会计报表编制两个方面。

1. 税务会计核算税务会计核算是指企业按照所得税法规定,对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税款等进行核算的过程。

在税务会计核算中,企业需要准确计算各项收入和费用,并根据税法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 税务会计报表编制税务会计报表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报告的文件。

税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在编制税务会计报表时,企业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和披露。

三、会计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和缴纳方式1. 纳税义务企业的纳税义务是指企业按照所得税法规定,按时、足额地缴纳应纳税款的义务。

企业应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纳税期限,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所得税。

2. 缴纳方式企业可以选择预缴和年度结算两种方式缴纳会计所得税。

预缴是指企业在纳税期内,按照预缴比例和预缴金额向税务机关预缴所得税。

预缴所得税是企业在年度结算时的预缴税款,可以抵扣应纳税款。

年度结算是指企业在纳税期末,对当年度的收入、成本、费用和税款进行核算,计算并缴纳应纳税款。

年度结算需要编制年度财务报表,并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进行报告和申报。

四、会计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政策为鼓励企业发展和促进经济增长,税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会计所得税减免和优惠政策。

1. 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可以享受低税率或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一定金额的企业。

所得税中级会计知识点

所得税中级会计知识点

所得税中级会计知识点所得税是一种个人所得和企业盈利所需缴纳的税费。

在财务会计中,所得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了解所得税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申报程序。

本文将围绕所得税的中级会计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根据其获得的收入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缴纳的一种税收。

个人所得税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而企业所得税则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利润进行征税。

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重要科目。

二、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是在一定的起征点基础上,按照不同的税率进行递增征收。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应纳所得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减去相应的免税额和专项扣除后的金额。

对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通常会采用按照税法规定的税基的一定比例进行征收。

税率和税基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和规模有所差异,一般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浮动。

另外,企业还可以享受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抵扣税等,以减轻企业的负担。

三、所得税的申报程序个人和企业在征税期限内需要按照国家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所得税的申报。

个人通常需要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并根据相关规定提供相应的纳税证明和凭证。

企业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核算和审计手续,将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与税务报表进行核对,最后填写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并将相应的资料报送税务部门。

申报时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和企业必须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规定的形式进行申报,如不按时申报或虚报偷漏税等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四、所得税的管理和监督为了确保税收的公平和合法性,国家通常会建立相应的税收管理和监督体系。

税务部门负责对个人和企业的所得税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征收、核对、审核和执法等环节。

同时,税务部门也会开展税收宣传和培训,提高纳税人对所得税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税收合规率。

7_所得税的相关知识点

7_所得税的相关知识点

模块二会计相关知识介绍专题一所得税的相关知识一、所得税概述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一定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确定的所得税前利润总额,其目的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为其决策提供相关、可靠的依据。

应纳税所得税额:是根据所得税税法的要求,以一定期间应税收入扣减准予扣除的项目后计算的应税所得,其目的是为企业进行纳税申报和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经营所得提供依据。

二、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或者: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一)不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二)免税收入1.国债利息收入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三)税前扣除项目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材料、下脚料、废料、废旧物资等)、提供劳务、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包括技术转让)的成本。

2.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及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

4.损失(1)损失的范围——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2)按损失净额扣除——企业发生的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

(3)企业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资产,在以后纳税年度又全部收回或者部分收回时,应当计入当期收入。

5.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外,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有关的、合理的支出,以及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支出。

(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的一些知识点最全版

(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的一些知识点最全版

(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的一些知识点所得税会计的壹些知识点用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

这是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结果,也是和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趋同的结果。

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所有的时间性差异均是暂时性差异,但某些暂时性差异且非时间性差异。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能够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新准则中引入计税基础的概念,计税基础其实就是按税法计算企业应交纳所得税的依据,它是暂时性差异概念的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能够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某壹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为该资产的实际成本减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和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的差异..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主要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等..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壹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仍,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按照税法规定,和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下面举例分析存在暂时性差异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的纳税调整。

会计 所得税知识点

会计 所得税知识点

会计所得税知识点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会计人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负责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还需要了解和应用相关法规,以确保企业在合法、规范的框架下运作。

其中,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税收,会计人员需要熟悉并正确处理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会计所得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税制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向国家缴纳的税款。

所得税的税率和税制因国家而异,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税制安排,但一般都采用渐进税率制度。

在中国,企业所得税是指中国内外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取得的所得,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款。

中国的企业所得税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来确定。

二、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可以简单归纳为: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再减去速算扣除数。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一定年度内的应纳所得额,它等于企业的营业收入减去合理的成本和费用后的净额。

适用税率是指企业所得税按照所得额的不同区间,采用不同的税率进行计算。

税率一般分为多个级别,从低到高逐级递增。

通常情况下,所得额越高,适用的税率越高。

速算扣除数是为了简化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而设置的固定数额。

它是根据适用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关系而确定的,目的是节省税款计算的时间和精力。

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缴纳企业所得税。

一般来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是按照纳税申报周期进行计算的。

在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一般分为年度纳税和按季纳税两种形式。

年度纳税适用于年平均营业额不超过300万元的小规模企业,按照财务年度进行纳税申报;按季纳税适用于年平均营业额超过300万元的一般企业,按季度进行纳税申报。

四、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享受一定的税前扣除。

税前扣除是指企业在计算所得税前,可以将一些合法且符合法规要求的费用和成本进行扣除,从而降低应纳税额。

所得税会计知识点

所得税会计知识点

所得税会计知识点在现代社会的经济运作中,所得税是各国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它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得税会计是指根据所得税法律规定,对企业或个人的所得进行核算、计提和申报的一项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所得税会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所得税的计提所得税的计提是指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将企业或个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计算出来,并计入企业或个人的财务报表中。

计提所得税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计提所得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临时差异法,另一种是可实现差异法。

临时差异法是指根据企业或个人的财务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差异,将应纳所得税与财务报表净利润之间的差异计入未来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中。

可实现差异法是指根据企业或个人在资产负债表日时已实现或将来预期实现的差异,在当期计入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的确认所得税的确认是指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企业或个人对所得税计提的金额,确认实际应纳所得税的数额,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所得税的确认要考虑税法规定的税率、税基和计提的所得税费用。

在确认所得税时,企业或个人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的金额,并根据税基确定企业或个人对所得税的实际缴纳金额。

同时,企业或个人还要披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未实现所得税。

三、所得税的缴纳所得税的缴纳是指企业或个人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基,按照所得税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要求,将应纳所得税的金额支付给税务机关。

所得税的缴纳是企业或个人履行法定义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企业层面,所得税的缴纳是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

为了避免缴纳过高的所得税,企业需要优化税务规划和营业成本的结构,合理安排资金和税收筹划。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缴纳所得税时,按时足额缴纳,并填写相应的所得税申报表。

在个人层面,所得税的缴纳是个人的法定义务。

个人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基,计算自己的应纳所得税,按时足额缴纳,并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会计所得税是企业纳税的一种税种,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根据企业的经济业务和利润状况,按一定的税率计算并缴纳的一种税金。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熟悉并掌握会计所得税的相关知识点,以保证企业所得税的正确计提和纳税申报。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会计所得税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会计所得税的计提方法会计所得税的计提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确定法和计算法。

确定法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根据净利润计提所得税,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要求将公司财务报表中所列净利润逐年提取所得税。

计算法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根据税法规定的所得计算方法计算应纳税的所得额,然后再计提所得税。

二、会计所得税的纳税申报会计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将计算好的应纳税所得额填报到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时需要填写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和所得税汇算清缴表,并提供相应的财务和税务资料进行核对。

在纳税申报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税法规定的申报期限和纳税人的义务,以避免因延误而产生罚款和利息。

三、会计所得税的税率和优惠政策会计所得税的税率是根据税法规定的企业的红利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税务规定而定。

一般来说,会计所得税的税率是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来确定的,税率会根据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大小而逐年递增。

除了税率外,还有一些优惠政策适用于会计所得税,如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

四、会计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会计所得税的税前扣除项目主要包括企业成本和费用、税法规定的特定扣除项目和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合理费用。

企业成本和费用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企业利润形成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特定扣除项目是指税法规定的特定项目,如研究开发费用、环境保护费用和技术入股等。

其他合理费用是指企业在核算过程中自行确定的合理费用。

五、会计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所得税重要知识点汇集

所得税重要知识点汇集

知识点1:所得税核算的基本程序第一步:确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第二步:确认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第三步:确认相应的暂时性差异,以及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第四步:确认应交所得税第五步:确认所得税费用知识点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会计科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所得税额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实际成本-累计折旧(会计)-减值准备实际成本-累计折旧(税法)调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无形资产实际成本-累计摊销(会计)-减值准备实际成本-累计摊销(税法)调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实际成本-累计摊销(会计)-减值准备实际成本*150%-累计摊销(税法)调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调减(加计扣除50%费用)永久性差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实际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盈)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税法)调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盈)广告费(已支付)0 实际发生额-销售收入*15% 调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预计负债确认金额实际发生时允许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以扣除的金额=0实际发生时不允许扣除: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调增(实际发生时不允许扣除的话不调整)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实际发生时不允许扣除的话无暂时性差异)预收账款确认金额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为0,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调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付职工薪酬一般情况,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但职工教育经费未来可以结转扣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广告费(暂未支付)以负债角度来看,计税基础=实际发生额-未来可抵扣的金额(即减去资产角度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为实际发生额,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弥补亏损将来五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变相的意思是减少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使企业少交税,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他负债如滞纳金、罚款等,未来期间不得扣除,即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知识点3: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项目具体规定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除规定不可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同时确认所得税费用,但以下情况除外: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涉及商誉或营业外收入: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中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所得税税率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的所得税税率计量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形如果交易或事项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投资企业能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时间;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能转回,则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形适用税率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因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外,其余调整均计入所得税费用知识点4: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项目具体内容所得税费用的构成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当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借或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综合收益贷或借: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初级会计所得税知识点总结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或者单位生产经营、经营所取得的收入进行征税的一种税种,是一种以所得为直接对象,以支付能力为依据的税收。

二、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有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

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

非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

企业法人是指依法设立、且依法投资、并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单位。

其他组织是指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单位。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式1. 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方式:工资、薪金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以月收入为单位进行核算。

2. 经营所得的计税方式:经营所得是指个体工商户、农民个体经济组织、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所取得的收入。

经营所得的计税方式是按照税法规定的比例扣减成本或费用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纳税金额。

3.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式:稿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发明创造等工作所取得的报酬。

稿酬所得的计税方式是按照稿酬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按照稿酬所得的收入额进行核算。

4.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式: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计税方式是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进行核算。

四、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基础上,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定的计算方法和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五、所得税的优惠政策1. 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包括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教育支出税前扣除、赡养老人支出税前扣除等。

所得税会计处理关键知识点总结

所得税会计处理关键知识点总结

所得税会计处理关键知识点总结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领域。

它不仅涉及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准确反映,还与税收法规的遵循密切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知识点。

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所得税会计,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

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依据税法规定,对企业的收入和扣除项目进行调整后计算出来的。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比较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从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会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例如,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通常是一致的。

但在后续计量中,由于会计折旧方法和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可能不同,就会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再比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而计税基础则是初始取得成本。

四、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一般来说,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

但对于某些预计负债,如产品质量保证形成的预计负债,其计税基础为零。

五、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例如,企业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100 万元,计税基础为 80 万元,这 20 万元的差异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得税会计的一些知识点用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

这是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结果,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趋同的结果。

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所有的时间性差异均是暂时性差异,但某些暂时性差异并非时间性差异。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即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新准则中引入计税基础的概念,计税基础其实就是按税法计算企业应交纳所得税的依据,它是暂时性差异概念的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为该资产的实际成本减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可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主要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等..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 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下面举例分析存在暂时性差异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的纳税调整。

一般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通常情况下,如果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当按照《准则》的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1.2010年12月25日,甲企业购入一台价值8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

该设备预计使用期限为4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无残值。

假定税法规定应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

甲企业每年的利润总额均为1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税率为30%。

2011年,会计上计提折旧20000元(80000÷4),设备的账面价值为60000元(80000-20000);税务上计提折旧32000元[80000×4÷(1+2+3+4)],设备的计税基础为48000元(80000-32000)。

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2000元(60000-48000)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元(12000×30%)。

2011年,应缴企业所得税26400元{[100000-(32000-20000)]×30%}。

借:所得税3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6400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

2012年,会计上计提折旧20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0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24000元[80000×3÷(1+2+3+4)],设备的计税基础为24000元(48000-24000)。

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6000元(40000-24000)为累计应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12年底,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4800元(16000×30%),年初余额为3600元,应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200元(4800-3600)。

2012年,应缴企业所得税28800元{[100000-(24000-20000)]×30%}。

借:所得税300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28800递延所得税负债1200。

2013年,会计上计提折旧20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20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16000元[80000×2÷(1+2+3+4)],设备的计税基础为8000元(24000-16000)。

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12000元(20000-8000)为累计应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013年底,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3600元(12000×30%),年初余额为4800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1200元(4800-3600)。

2013年,应缴企业所得税31200元{[100000+(20000-16000)]×30%}。

借:所得税3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12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1200。

2014年,会计上计提折旧20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0;税务上计提折旧8000元[80000×1÷(1+2+3+4)],设备的计税基础为0(8000-8000)。

设备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为0,2014年底,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也为0,年初余额为3600元,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元。

2014年,应缴企业所得税33600元{[100000+(20000-8000)]×30%}。

借:所得税30000递延所得税负债3600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3600。

亏损弥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5年。

《准则》规定,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例2.甲企业2011年~2014年的账面利润分别为:-100000元、30000元、40000元、50000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为30%。

2011年12月31日,如果甲企业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确定以后年度有足够的应税利润用以弥补当年亏损,此时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0元(100000×3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0贷:所得税——补亏减税30000。

2012年实现利润30000元,全部用以弥补2011年亏损,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9000元(30000×30%)。

借:所得税9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9000。

2012年12月31日,甲企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了复核,由于产品销路出现了问题,估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有20000元亏损无法用以后年度的应税利润进行弥补,这时,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的金额为6000元(20000×30%)。

借:营业外支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6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000。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据实扣除的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各种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据此,甲企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6000元,调增的数额全部用于往年亏损。

此时,账面上尚未弥补的亏损为70000元(100000-30000),而税前可弥补的亏损为64000元[100000-(30000+6000)],两者数额并不一致。

2013年,实现利润40000元,全部用以弥补2011年亏损,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2000元(40000×30%)。

借:所得税12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2000。

2013年12月31日,甲企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了复核,由于经营情况良好,估计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弥补往年的亏损,这时,应当将2012年减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000元转回。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000贷:营业外支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6000。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的规定,对于已经提取减值准备的项目,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因价值恢复而冲销的减值准备应允许企业作相反的纳税调整。

因此,2013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000元。

此时,账面上尚未弥补的亏损为30000元(100000-30000-40000),税前可弥补的亏损也为30000元[100000-(30000+6000)-(40000-6000)],两者数额一致。

2014年,实现利润50000元,除了用于弥补2011年亏损30000元外,剩余的20000元应缴企业所得税6000元(20000×30%),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9000元(30000×30%)。

借:所得税15000贷:递延所得税资产9000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6000。

通过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利益,应当将减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但此时应按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调整后账面可以弥补的亏损与税务上允许弥补的亏损数额不一致。

所得税会计处理:新准则与旧规范的比较分析【摘要】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摒弃了旧规范中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从而导致新准则与旧规范在差异定义、收益确定所得税费用计算、亏损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新准则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新准则旧规范比较分析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是依据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以及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进行的(以下统称“旧规范”)。

为实现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国际趋同,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准则”),新准则改变了旧规范中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对所得税会计做了较大的调整,并规定了一些可操作的具体规范和制度。

本文以实例方式就新准则与旧规范的所得税会计处理进行一些简要的比较分析。

一、差异的比较分析新准则引入了暂时性差异概念。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依据会计准则确认,其计税基础依据税法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