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靖江工业园区_两大产业聚集区整体定位及发展战略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江阴市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前言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江苏省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结合江阴市实际情况,编制《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向,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在本区域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行政区域内有关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和行业用地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划。
《规划》范围为江阴市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总面积98753.5公顷。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二章规划目标第一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调整第四章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第二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力度第三节合理利用安排各类农用地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第一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布局与控制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及管制措施第三节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地第六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基础性生态用地规模与布局第二节构建生态屏障廊道第三节创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第七章土地用途区及管制规则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第一节土地整治规模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第一节中心城区范围与发展方向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边界划定第十章镇(街道)土地利用调控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区域概况第一条地理位置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位于北纬31°40′34″至31°57′36″,东经119°59′至120°34′30″,北有长江公路大桥与靖江市相连,南近太湖,有锡澄高速公路与无锡惠山区相接,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州。
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主要做法和考察体会
江苏江阴—靖江⼯业园区主要做法和考察体会江苏江阴—靖江⼯业园区主要做法和考察体会汤新明园区合作共建这⼀模式正成为引导产业转移的新⽅式,在⼀定的利益共享机制下,园区共建有利于双⽅优势互补,进⼀步拓展发展空间,在更⼤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创新优势,提升竞争⼒。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抢抓沿海开发机遇,积极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有利于我市快速提升园区发展⽔平和层次,有利于我市借助外⼒加快新型⼯业化进程,有利于加快沿海产业向我市转移,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9⽉25⽇上午,前往靖江考察学习江阴与靖江园区合作共建的做法和经验。
⼀、感受江苏江阴—靖江⼯业园区是江阴、靖江两市跨市跨江联合投资开发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2⽉15⽇正式启动,地处靖江市南侧,总体规划⾯积60平⽅公⾥,⾸期启动区⾯积8.6平⽅公⾥,⽬前实际开发⾯积达13平⽅公⾥。
园区依托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建设以船业、机电、冶⾦、能源、物流、研发、商贸为主导产业的具有临江产业特⾊的重要国际制造业基地,打造集⼯业园、⽣态园、新港区、新城区“两园两区”为⼀体的新型⼯业园区。
今年以来,⾯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江苏江阴—靖江⼯业园区坚持联动开发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在攻坚克难中,抢抓发展机遇,在创新改⾰中,加快优化升级,园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平稳的发展态势,综合竞争⼒明显增强。
上半年,园区实现⼯商销售125亿元,同⽐增长42%,完成⼯业增加值19亿元,同⽐增长64%,完成⼯业投⼊11亿元,同⽐增长40%,完成⼯商登记注册外资8570万美元,完成到帐外资5438万美元,实现财政收⼊2.3亿元,⼀般预算收⼊1.05亿元,分别增长20%和55%。
主要做法有:⼀是组织领导有⼒。
⽆锡、泰州两市之间成⽴了联动开发协调⼩组,江阴、靖江两岸市政府也成⽴了联动开发协调委员会,作为联动开发的最⾼决策机构。
对共建园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责任单位都实⾏⼀把⼿负责制,并严格按照相关具体⽬标和责任要求,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处处想园区之所想,时时解园区之所忧,事事急园区之所急,“⽆条件、⽆阻⼒、⽆障碍”⽀持共建园区建设。
江苏及江苏省船舶业简介(终极版)
3、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
• 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地 处世界第四、中国第一( 1999年建成时)的江阴长 江大桥之滨,依偎长江黄 金水岸,与张家港、江阴 遥相呼应,水陆交能发达 。现使用长江岸线1200米 ,占地面积167000平方米 ,是集船舶贸易、造船、 钢结构加工、金属结构防 腐等为一体的中弄船厂。 • 公司现在职工1300人,其 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0余 人。
8、江苏金陵船厂 • 金陵船厂是中国长江轮船总公司所属修船 大型骨 干企业之一,本厂拥有大型起吊和压延设备,钢 材预处理流水线,造船平面 分段流水线,数控切 割装置,计算机设计放样以及10座可容一万吨 级以下的种类 船舶同时修造的船台等先进工艺设 备,并具有成熟的水下无余量合拢和特种涂装等 技术,质量可靠,能承接数万吨级浮船坞,一万 三千吨级以下油轮、液货船、客船、 推轮、集装 箱船以及种类驳船、钢结构件、机械设备的设计 和制造。
二、江苏骨干船厂 1、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2、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3、江苏东方造船有限公司 4、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 5、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 6、中海工业有限公司 7、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8、江苏金陵船厂 9、八大骨干船厂的定位
2008年江苏省船舶企业
2009年江苏省船舶企业
江苏金陵船厂制造-----9.25万吨散货船
9、八大骨干船厂的定位
中远川崎:VLCC、一万箱集装船和大型汽车滚装船等; 新世纪、新时代:大型、中型油船,其中:7.34万吨油船已
建上百艘;
东方:特种船和散货船8万吨级; 扬子江:大型、中型、小型散货船和集装箱船; 口岸:特种船、多用途船、散货船;中海工业(江苏)公司: 散货船、油船;
• 园区企业及经济概况:积极抢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等机 遇,大力开展择商选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导产 业能级提升,8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45个项目 ,欧美项目约占一半;全区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28个,其 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方面 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期投资30亿美元的 三星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开工建设。新兴产业迅速壮大, 以纳米技术为引领的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 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2011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06.4亿元,增长36.3%,占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2%,成为全国唯一“国家纳 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约发展水平领先,坚持集约 节约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万元GDP 能耗为0.307吨标准煤,COD和SO2排放量仅为全国平均水 平的1/18和1/40,生态环保指标连续3年列全国开发区首 位,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对慈溪常山山海协作的调研
0引言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山”指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指沿海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县(市、区)[1]。
山海协作工程始于2002年,旨在加强沿海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合作,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浙江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山海协作工程开展已有21年,取得明显的成效。
2022年,浙江省共推进山海协作产业项目394个,到位资金545亿元,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随着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在各地的迅速崛起,其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当前在高质量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下,破解发展瓶颈,推进山海协作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
“飞地”本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2]。
1992年,美国城市经济学家周敏提出飞地经济(En⁃clave economy )概念。
飞地经济概念淡化了以往“飞地”含义中“行政统辖”层面上的政治色彩,强调其“互惠共赢”的经济意义,被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基于一定的利益共识,通过打破行政边界束缚,开展跨区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2]。
飞地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3],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规模受限,基本载体是开发区、产业园区,运作模式包括共管模式、托管模式、项目合作模式等,其核心在于合作收益[2]。
从全球经济视角看,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世界级湾区都曾以其独特的飞地经济模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4]。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飞地经济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
最早的实践是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新加坡苏州工业园,此后这一模式逐步在各地落地。
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包括2003年8月批准设立、江阴和靖江合作共建的江苏省江阴靖江工业园区;2011年2月批准设立、深圳和汕尾市合作共建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等。
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规划背景与依据
第1章总述1.1 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规划背景与依据1.1.1 规划背景从二十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物流观念的引入,我国各级政府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深圳、上海、天津、武汉、成都、邯郸、青岛等大中城市纷纷出台了区域性物流发展规划。
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近期也推出了《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2~2010)》;2002年4月,《无锡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作为无锡市辖的县级市,江阴不仅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县(市)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地处苏锡常“金三角”的几何中心,历来是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江海联运、江河换装的天然良港,是长江下游新兴的滨江工业港口城市。
因此,在上述省市两级的物流发展规划中,都提出要重点规划与建设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江苏省10大综合物流园区、无锡市3大物流园区之一)。
为实现江苏省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江阴区位、交通、经济等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物流产业发展,并通过发展物流为江阴市招商引资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服务软环境,江阴市委、市政府提出对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进行总体规划研究。
经过友好协商,江阴市委、市政府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华中科技大学完成《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规划》研究项目。
1.1.2 规划依据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属于概念规划,必须与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以修编后的江阴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
同时,江阴行政隶属于江苏省无锡市,因而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规划也必须以江苏省及无锡市的物流发展规划为依据。
目前,前期研究的核心成果包括:《江阴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1年)、《江阴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江阴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1年)、《江苏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2~2010)、《无锡市“十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2年)、《江阴市港口岸线规划(调整)》(1998年)、《江阴城市总体规划》(1994年)和《江苏省沿江港口总体布局规划》(1999年)等。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评估
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评估在当今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评估,有助于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为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众多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相关支持组织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具有专业化分工、协同创新和竞争优势的产业群体。
其特点包括:1、产业关联度高:集群内的企业在产业链上相互衔接,形成上下游的合作关系,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创新能力强:企业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创新,加速了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
3、外部经济效应显著: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服务体系,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4、竞争与合作并存:企业之间既存在竞争,又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二、评估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指标体系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指标:1、经济指标总产值和增加值:反映产业集群的规模和经济贡献。
税收收入:体现产业集群对地方财政的支持。
利润率: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益。
2、产业结构指标主导产业占比:明确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及其在总体中的地位。
产业集中度:评估产业集群内企业的集中程度和市场竞争格局。
产业配套率:反映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水平。
3、创新能力指标研发投入占比:体现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
专利数量和质量:衡量技术创新的成果。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反映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力。
4、企业发展指标企业数量和规模:包括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企业成长率:评估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潜力。
企业品牌知名度:体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人才指标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和比例:反映产业集群的人才储备。
人才吸引力:评估产业集群对人才的吸引能力。
6、基础设施指标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保障企业的生产和运营。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一)规划范围江阴市域,总面积987.53平方公里。
(二)中心城区西至泰常高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大道(西段)-京沪高速公路-常合高速公路(东段),东至新桥西边界,北至江阴市界所围合的范围,总面积约417平方公里。
(三)旧城区北至长江、南至芙蓉大道、西至通江路-通渡路、东至朝阳路-文定路,总面积约14.25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三、城市性质长江下游滨江新兴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四、总体目标至2015年,总体达到中等收入发达国家和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20年,主要发展指标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至2030年,总体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
将江阴建成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充满活力、城乡协调发展、文化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民主法制健全的滨江花园城市。
五、人口与城市化(一)市域总人口市域总人口近期控制在212万人以内,中期控制在245万人以内,远期控制在320万人以内。
(二)中心城区人口近期:13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22万人;中期:16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54万人;远期:202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00万人。
(三)镇人口近期62万人,中期66万人,远期100万人。
(四)农村人口近期28万人,中期25万人,远期20万人。
六、产业发展引导(一)产业发展策略以沿江地区为重心,统筹市域工业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以南部生态水网地区为主体,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二)产业布局指引1、工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区”、“高新产业集聚区”、“东部优势产业集聚区”、“南部轻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东南特色产业集聚区”五大工业产业集聚区。
2、服务业总体布局规划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功能明确、产业分工明确、配套服务齐全的市域服务体系,服务能力达到澄张靖城市组群中心城市水平。
高质量建设江苏现代产业体系
高质量建设江苏现代产业体系作者:丁荣余来源:《唯实》2022年第05期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更加坚决彻底地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加快实现江苏发展的凤凰涅槃。
要求江苏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跨过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坎,实现产业发展根本性突破。
这也是江苏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江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应对。
具体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工作。
发展科创经济发挥江苏科教资源富集、制造业基础深厚两大突出优势,高效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的黏合度、整合度、融合度,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创业经济体系,塑造与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不同的创新特色。
重点发展科创型企业。
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鼓励以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创业,孵化培育一大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创型新生企业,把创新种子广泛播撒到江苏各经济集聚区。
江苏已有6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细分行业的“潜力股”,可给予更多政策扶持,支持科创板上市企业加快发展、提升能级,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支持开发园区从产业园升级为科创园。
江苏的园区经济高度发达,但不少园区创新浓度和产业层次不够高,可以在这方面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树立明确的导向,促进更多园区提档升级,做强研发、设计、孵化、服务等功能,不断提高创新对园区发展的贡献度。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过去五年,江苏高校的发明专利转让率只有16.08%,产业化率只有17.56%。
促使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使科研成果收益与个人利益紧密挂钩。
应鼓励研发机构采取团队控股、个人持股等模式,切实保障科研人员利益,解决好制约成果轉化的最大障碍。
依托省内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概念验证中心,面向应用转化开展概念验证,提供技术熟化支持、商业模式设计、小试中试场地设备、金融资本和项目落地对接等服务。
培养一支懂技术、懂生产经营的复合型技术经纪人队伍,助推成果转化。
推动苏中崛起需处理好六大关系
推动苏中崛起需处理好六大关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期刊名称】《唯实》【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3页(P22-24)【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十期省管干部进修班【正文语种】中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苏中地区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提升的时期。
2013年6月,江苏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围绕“两步走”目标,充分发挥苏中地区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着力推进跨江融合、江海联动,形成与长三角核心区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我们从政策研究制定的角度认为,苏中的融合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六大关系。
推动苏中融合发展,重塑经济地理,应当坚持规划引领,增强规划编制和执行水平。
注重规划的编制。
建议重点围绕如何与长三角核心区对接融入,合理布局土地、人口、交通、产业等要素,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苏中地区发展规划。
规划编制应当突出三点:一是前瞻性。
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的新形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新变化,提出应对策略,确定发展框架。
二是统一性。
注重与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宁镇扬同城化规划的衔接,注重三市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
三是可操作性。
从规划编制之初,就充分考虑规划执行问题,并提高到操作层面上,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注重规划的执行。
建议从三个层面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
县级层面应该拥有一定的规划编制权,在保证与上位规划一致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好规划,及时与上级和周边地区沟通对接。
地级市层面,在抓好自身规划执行的同时,对县级市一些重要区域的规划加强指导和把关。
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对苏中地区发展规划相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苏中地区应注重合理分工、差别竞争,以产业集聚强化发展优势,以优势互补提高发展效益。
注重产业协作,加快产业集聚。
借鉴苏南、苏北共建园区的做法和经验,引导苏中开发区加强与苏南开发区的结对合作。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作者:吴志祥孔迎帆唐也刘曼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3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是特定区域内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促进创新,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并以此引领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融合发展,中央层面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把建设国际一流数字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在“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实体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深入研究吴江区产业集群融合的发展基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如何加快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步伐,对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有着重大意义。
一、现状分析(一)吴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吳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独特。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吴江区位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二)吴江民营经济活跃且产业配套完善吴江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民营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是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名单,并争取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1958亿元增长至2022年233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的36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67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5580亿元,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级。
恒力、盛虹连续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并持续进位。
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数量再创新高,总计6家企业入围,其中3家跻身百强。
上市企业累计达33家,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
江苏及江苏省船舶业简介(终极版)
中国三大造船基地
3、江苏省经济 • 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在 全国一直处于前列。2007年江苏省国内生产总 值突破2.5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4.5%;全年人均 生产总值突破4300美元,GDP增幅大大高于全国 平均水平。 • 江苏对外开放日益扩大。2007年进出口总额 3182.3亿美元,增长24.1%;其中出口1849.5亿 美元,增长28%。外商直接投资158亿美元,增 长52.4%。全年新批境外企业33家,投资额 5404.7万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 咨询合同额20.9亿美元,营业额19.8亿美元。江 苏省及省辖市、县级市已与39个国家的157个省 州和城市缔结国际友好关系,总数列全国各省 、区、市第一位。
2、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原靖江造船厂)位于长 江三角洲黄金水道,江阴长江大桥下游10公里处,与开 放港口张家港隔江相望。江岸线长达2100余米,江面宽 阔,水深流稳,水陆交通方便,具备建造30万吨以下各 类船舶的自然条件。 • 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2004年7月 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公司占地面积61万平方米,拥 有职工3000余名,其中科技人员及管理人才1000余名。
扬州大洋:散货船、海洋工程船;
金陵:化学品船、油船等。
三、江苏省主要工业园区
1、苏州宿迁工业园区 2、苏州工业园区 3、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
1、苏州宿迁工业园区
• 基本情况:园区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东到为民河, 西到九支渠,北到皂河灌溉总渠,南到华罗庚路和徐淮公 路一线。其中,以通湖大道为界,以东为现代新城示范区 ,以西为工业区,规划人口9万人。 • 地理优势:宿迁作为苏、皖、鲁三省通衢,交通十分便利 ,水陆干线四通八达。京沪、宁宿徐、徐宿淮盐、宿新四 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新长铁路、宿宿淮铁路(在建)、 徐宿淮铁路(已规划)紧密相连,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贯 穿全境。西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北距连云港白塔埠机 场100公里,南至南京禄口机场260公里,空港优势十分明 显。 • 税费优惠: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对本地经济发展 有重大影响的工业项目,给予所得税及增值税税收优惠的 奖励。
泰州沿江总体规划修编(正式稿)
泰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修编)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零零九年十一月目录序言 (1)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问题 (4)一、沿江开发条件 (4)二、沿江开发成就 (5)三、存在问题 (8)第二章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10)一、机遇与挑战 (10)二、沿江开发总体战略与原则 (11)三、战略定位与目标 (12)四、空间开发格局 (14)五、发展途径 (15)第三章岸线利用功能分区与调整 (17)一、岸线开发利用原则 (17)二、岸线功能类型分区 (18)三、岸线功能定位与调整 (19)第四章产业发展与升级方向 (25)一、重点发展行业 (25)二、新兴培育行业 (27)三、传统改造提升行业 (29)第五章重点开发园区建设 (31)一、核心开发区的建设发展 (31)二、腹地开发区建设 (33)第六章城镇发展与布局 (35)一、中心城市建设 (35)二、副中心城市建设 (35)三、小城市建设 (36)四、临江重点片区建设 (36)第七章港口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37)一、港口建设 (37)二、交通网络建设 (40)三、电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42)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3)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45)一、污染控制 (45)二、生态建设保护 (48)第九章政策措施与规划实施 (50)一、政策措施 (50)二、规划实施 (53)序言为了全面指导和进一步推进泰州沿江开发,2003年泰州市政府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指导下,根据沿江开发条件和需求,编制了《泰州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2003-2010)》。
规划确定了总体开发战略和目标,提出了岸线资源开发、产业和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方案,统筹了沿江开发格局,全面指导和推动了全市沿江又好又快的开发。
沿江开发历时六年多,当前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特别是国家提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长三角将进入服务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下世界性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等,既为泰州沿江开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更大挑战。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苏发[2003]13号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正文:---------------------------------------------------------------------------------------------------------------------------------------------------- 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沿江开发的意见(2003年7月15日苏发[2003]13号)加快沿江开发,事关江苏发展全局和长远。
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确保实现预期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沿江开发的重大意义本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是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殷切期望,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及时实施具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战略措施,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源和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是关系江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
我省沿江地区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沿江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面对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态势,进一步提高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对于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大河两岸往往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生长点,不少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域文明史。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我省沿江地区发展优势的形成,与依托长江这一重要的自然禀赋、加强对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分不开的。
加强电镀行业污染防治规范电镀行业有序发展——2012年部分电镀园区整治提升工作扫描
项 目实施后 ,具有 明显 的环境效 益 和社 会效 益。 赣 州福 龙源环保 电镀产业 园是
一
1 8 ,是 为 了提升产 业层次 ,解 6亩 决全县 电镀行业低、小、散现状而 兴建 的。采用先进 的电镀生产设备 和生产工艺技术组织生产 ,实行小 区化建设 ,封 闭式管理 ,厂房二楼 以上 作 为生 产 车 间安 装 自动 生 产 线 ,地上管道水污分流 ,企业 的电 镀废水单独 处理 ,达到排放标准后
7 % 以上 回用 于 生 产 。 0
经过科 学规划 ,将 电镀废 水、综合
废水全部通过 污水管网接入污水处 理 中心进行分质 处理 ,治污效果非
个享受国家环境 保护与节能减排
优 惠政 策 待遇 的 “ 电镀 废 水 零排 放”示范园区 ,是江西省 及赣州市 重点项 目。该 电镀 产业园通过运用 “ 水 分流 ,分类 处理 :净 水 回 废
5 万 美 元 ,以确保 园 内企 业质 量 0
和层次。
的生产工艺 ,解决 电镀行业发展的 瓶颈与环境污染的突 出问题 ,为促
进 当地工业发展和节能减 排工作起 到 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据悉 ,该基 地 投 资 65 元 的 一 期 工 程 已完 .亿
吉水县在工业 园区专 门建成 了 电镀集控 区 ,用于承接五金 、电子 等 电镀相 关企业 。为做好工业废水 治理工作 ,集控 区正抓 紧建设 电镀 污水处理 厂。 目前 ,日处理 电镀污 水能 力4O 0 ̄的一 期工程 已投入 0 O
条件 有多少 ,入驻 门槛有 多高。
● I
f o 期 跺
特别报 道 》 警
决企业 实际困难 。浙江 省温州市环 保 、经信部 门两 个文件 对此都 有 明
无照企业被取缔 ,新建成 电镀 园区
靖江概述
靖江市概述靖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南与张家港、江阴、常州隔江向往,北依苏中、苏北广袤平原,是中国最富裕的长江三角洲中部一个新兴港口工业城市。
靖江三面环江,襟江近海,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这里是长江甲乙级航道的交汇处,拥有长江岸线52.3公里,是中国的一类开放口岸,也是长江下游五个有可能成长为亿吨大港中最有希望的一个。
2004年至2008年,靖江主要经济指标五年增长了五倍。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4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江苏省中部地区之首,在江苏省排第八位,综合实力在全国列第36位,民生建设列第39位。
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苏中领先,顺利通过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达标认定。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8.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3.2∶56.8∶40.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683元。
财政收入124.7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48.68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16元。
一、产业发展情况我市工业起步较早,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近几年来,我市在大力提升船舶修造、机电汽配、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同时,紧紧抓住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机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岸线资源优势,全力发展沿江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 1 -流基地。
目前,沿江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五大主导产业,分别是船舶修造、金属材料、粮油物流及加工、木材物流及加工、石化能源物流产业。
其中,船舶修造产业拥有5座大型船坞、9个船台、10公里的长江岸线,3家境外上市公司,超过100家配套企业,预计到2012年,造船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载重吨,经济总量达1000亿元。
金属材料物流园,将依托长江岸线资源和海外矿产资源优势,构建金属材料和矿石材料江海联运、江河换装、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物流体系,预计形成矿粉吞吐量3000万吨,金属材料吞吐量1000万吨。
新形势下对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
新形势下对江阴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江阴市的经济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和迅速转型,江阴市的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了江阴市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问题。
1. 江阴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江阴市是一座发达的县级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江阴市的经济发展以纺织、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为主,其中江阴纺织占了全国的1/3。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江阴市的传统产业遭遇了诸多挑战,市场需求不断下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江阴市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
首先,江阴市的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缺乏核心技术。
其次,传统产业重复建设严重,竞争激烈,资源浪费严重。
最后,江阴市对于新兴产业的关注度不够,投资力度不足,导致市场占有率低,发展潜力未能充分释放。
2. 江阴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思路与措施面对上述问题,江阴市应该采取有力的经济转型升级措施,以适应市场和社会的要求。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进产业链改造和升级。
以提高江阴市的产业附加值、增加税收和就业机会为目标,针对传统产业的问题和缺点,加快推进产业链的改造和升级,发挥优势,提升质量和效益。
同时,注重合作共赢,加强与其他地区和企业的合作,互相支持和帮助,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建立健全国家和地方的科技政策扶持系统,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转化,加大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扶持力度,提高经济适应能力。
深入推进“双创”行动,创新创业机制和平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3)加大绿色发展的力度。
实施生态产业和绿色发展方案,鼓励并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