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设定方法-2

合集下载

标准工时制订方法

标准工时制订方法
√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摄像机记录整个操作过程(有说服力、可追溯性、精确度增强)
√如采用秒表,则应及时记录期间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简短延迟(在时间研究表格中标准化)
√尽量采取连续记录的方法
√决定观测记录次数 N
六、绩效评价(评价系数)
由于每个单元的操作时间依赖于作业员的技能水平和努力程度,因此必须对测定的实际结果给出一个公平合理的绩效评比,将优秀者和略差者的时间调整到一个标准水平。
定义二: 在适当考虑操作者的疲劳以及个人生理需求和不可 避免的耽误条件的情况下,基于对于已规定方法的 工作量的衡量,这种技术建立了用来执行某一给定 任务所允许的时间标准。
标准工时的主要因素
① 正常的操作条件: 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 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被研究的工作的工作方法,包括工具、设备、工作环境、工艺等都已经进行了标准化
标准工时的制定
作业测量法的应用:
在IE实践中普遍认为:秒表时间研究法、基础动作资料法的科学性较好一些,这是因为: 1、保证了标准时间客观公平的基本原则。 2、秒表时间研究法通过现场观测的方法求得标准时间,对于现场管理与改善非常实用 3、基础动作资料法主要用于新产品及新机种的量产前标准设定,以及对革新前后的方法进行评价。
秒表
计算器
时间研究表格
亦称之为时间研究或时间分析 是一种在符合建立标准工时的条件下 由专业IE人员利用秒表或其他计时工具 在工作现场,按一定的方法 测定并记录操作人员完成某项工作的实际所用时间 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合适的宽放来确定该项工作标准工时的方法
秒表时间研究法常用工具:
摄像机
时间研究软件
标准工时的制定---秒表时间研究法
6、在研究现场悬挂管理看板,能有效减少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受其他外来影响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

工时定额标准及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正常工时X(1+宽放率);宽放率=(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管理宽放率+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经过速度评比)+机器自动作业工时(不可作速度评比)的总和;宽放率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1.生理宽放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一般取5%~20%;3.管理宽放一般取3%~10%4.特殊宽放电子制造业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取10%21.75天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的月计薪天数,无论某个月您的实际上班天数大于21.75天(如7月份、8月份)还是小于21.75天(如10月份、春节所在的那个月),月计薪天数都是按照21.75天计算的。

这个21.75天只是为计算加班工资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并不是平时计算月工资用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疲劳、等待、喝水、上厕所等必须要项的预备,这样才得到标准时间。

评比系数: 评比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目的是将实际的操作时间调整到平均工人的正常速度。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标准工时设定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收集工时数据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岗位进行详细的工时测定。

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法、测时法和问卷法等方式来收集工时数据。

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工人在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标准工时;测时法是指使用计时器等工具来测量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问卷法是指向工人发放问卷,让其填写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确定标准工时在收集了足够的工时数据后,就可以对工作岗位进行标准工时的确定。

标准工时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难度、工作环境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确定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正常完成时间,避免设定过长或过短的标准工时。

三、制定标准工时计划在确定了标准工时后,需要制定标准工时计划。

标准工时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要的标准工时。

在制定标准工时计划时,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需求来确定合理的工时数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岗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四、实施标准工时计划在确定了标准工时计划后,就需要将其付诸实施。

在实施标准工时计划时,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并熟悉标准工时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工时管理制度,通过考核和激励来促使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计划进行工作。

五、监控和评估在实施标准工时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工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监控工时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工作记录、考勤记录等方式来进行。

评估工时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来进行。

通过监控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优化和调整标准工时是一个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发现标准工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随着生产流程的变化,标准工时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需要不断地对标准工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和管理要求。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概述标准工时管理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工时标准,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标准工时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并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休息时间,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二、标准工时的确定1.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工作时间与产出数量的比例来确定。

具体计算公式为: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产出数量。

其中,总工作时间包括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时间。

2. 标准工时的调整标准工时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当生产任务较为紧张时,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工时,以确保生产任务的及时完成;当生产任务较为宽松时,可以适当降低标准工时,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三、标准工时的管理1. 工时记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时记录系统,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工时记录可以采用人工记录或者电子记录的方式进行,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工时统计与分析企业应定期进行工时统计与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时间分布情况,发现工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 工时考核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质量进行工时考核,以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工时考核可以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4. 工时调度企业应根据生产任务的紧张程度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工时调度应充分考虑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动力,避免过度劳累和工时冲突的发生。

四、标准工时管理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生产时间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2. 保障员工权益标准工时管理可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和工时冲突。

3. 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的工时管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减少因疲劳造成的工作失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工时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企业来说,合理设定标准工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控制成本,并确保员工的工作负荷合理分配。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以供参考。

一、标准工时的定义和作用标准工时指的是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合理时间,它是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基础。

标准工时的设定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以下作用:1.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2. 控制成本: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估算生产成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

3. 保证员工权益: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避免过度加班,保证员工的工作负荷合理分配,维护员工的权益。

二、标准工时设定的方法1. 工作测定法:通过对工作内容的观察和实测,获取工作所需的时间数据,再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出标准工时。

2. 专家评估法:利用专家对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的经验进行评估,结合相关的数据信息,制定标准工时。

3. 标准样本法:选取一些典型的工作样本,通过实测和统计分析,得出标准工时,并根据不同工作量的差异,进行调整。

4. 标准时间法:将一个任务分为若干个基本动作,对每个基本动作进行时间测定,再通过动作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标准工时。

三、标准工时设定的步骤1. 任务分析:对需要设定标准工时的工作进行逐项分解,并记录下每个工作项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 流程分析: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了解每个工作环节的时间消耗情况,找出可能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3. 数据收集:通过测定、评估或样本调查等方式,收集有关工作所需时间的数据信息。

4.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剔除异常值,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5. 标准工时确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的生产目标和员工权益,确定合理的标准工时。

6. 标准工时实施:将标准工时纳入企业的工时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工时报告和绩效考核制度。

四、标准工时设定的注意事项1. 充分沟通:在设定标准工时之前,与员工和管理层等相关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和需求,避免设定过程中的误解和问题。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

标准工时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标准工时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建立标准工时管理规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二、目的和意义1. 目的:- 确定工作时间的合理标准,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2. 意义:-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 优化员工工作负荷:合理分配工作时间,避免员工过度劳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 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通过标准工时管理,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标准工时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公平、公正,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2. 合理合法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合理合法,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3. 透明公开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透明公开,将工时管理的相关政策、标准、流程等信息向员工公开,使员工能够了解并参与其中。

4. 灵活适应原则:标准工时管理应灵活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四、标准工时管理的具体措施1. 设定工作时间标准:- 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工作需求,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标准,包括每日工作时间、每周工作时间等。

- 工作时间标准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相一致。

2. 工时记录和统计:- 建立工时记录和统计系统,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准确记录和统计。

- 工时记录和统计应包括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加班时间等信息。

3. 加班管理:- 加班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加班时长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加班应事先经过员工同意,并按照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提供相应的补偿措施。

4. 弹性工作制度:-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需求,可以引入弹性工作制度,如弹性上下班时间、远程办公等。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1、秒表测量法,即使用秒表(也叫码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通常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进行时间测量;秒表测量也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使用多次测量,也可以选择连续测量;既定时间标准设定(PredeterminedTimeStandards,PTS)法它是将构成工作单元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基本动作,对这些基本动作进行详细观测,然后做成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表。

2、模特法,即将人体的各种动作分解为21种基本的动作,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将员工作业的动作分解成模特法中对应的动作,并根据对应动作相对应的时间来制定标准工时,模特法中最基本的动作单元时间为0.129秒,可以根据熟练度等条件不同而加以调整。

3、简明工作因素法(BWF:BriefWorkFactor),BWF也是将各种动作分解成基本动素,基本单位为BU,每个BU的时间为0.06秒,每个动素为5个BU,通过将员工动作分解为BWF中的基本动素,以制定标准工时。

精益生产-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

精益生产-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

保证生产质量
统一工作标准
标准工时可以作为员工工作的统一标准,确保每个员工按 照相同的标准进行操作,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01
发现并改进问题
通过设定标准工时,企业可以发现生产 过程中的瓶颈和问题,进而改进工艺、 提高产品质量。
02
03
提高员工技能水平
标准工时要求员工具备相应的技能水 平,促使员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技 能。
直接时间研究
总结词
直接时间研究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和测量,直接获取作业时间的方法。
详细描述
直接时间研究需要观察员对作业过程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每个作业步骤的时间消 耗,包括正常时间、宽放时间等,并考虑作业的准备和结束时间。这种方法能够 提供较为准确的标准工时数据,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
预定时间标准法
将调整后的标准工时反馈给 员工,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确保员工能够按照新的标准 工时进行操作,同时持续关 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 点,不断优化和改进标准工 时。
06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的案例 分析
案例一:某汽车制造企业的标准工时设定
总结词
科学分析与实践结合
VS
详细描述
该汽车制造企业采用时间研究方法,结合 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对每个作业岗位的工 作流程进行详细分析,通过观测、记录和 计算,确定标准工时。同时,引入作业改 善建议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持 续优化标准工时。
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
01
02
03
04
价值导向
关注客户价值,以客户需求来 确定产品的价值,并以此为基
础进行生产和改进。
流动与平衡
通过优化流程,实现生产过程 中的物流平衡和顺畅,减少等
待和搬运浪费。

标准工时制定以及应用方法

标准工时制定以及应用方法

标准工时制定以及应用方法摘要:标准工时是工厂管理中最公正客观的计量化基准,作为制造系统全球化的语言,有助于系统化的改善和对制造效率的价值认同,可以把人员稳定性、物料质量状态、设计可制造性等进行量化评价,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很多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关于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方法,希望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建议。

关键词:标准工时;制定;应用方法引言现阶段管理水平越高的企业,越懂得利用计量化的管理方式。

在计量化基准数据中,标准工时一直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绩效管理、生产标准成本分析、新产品管理中都需要用到标准工时。

在企业中,标准工时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标准工时的作用包括预估工厂负荷产量、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增减机器设备的依据、保证流水线生产的平衡、效率分析的基础等。

1 标准工时的含义标准工时这一概念最早由泰勒提出,指“公平的一天工作量”。

国际劳动组织对于标准工时的定义为:“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值”。

“标准工时”这一概念主要包括“适宜的操作条件”、“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正常速度”四个要素,其中“适宜的操作条件”强调掌握有相关技能、可以进行熟练操作的工作人员在自然环境下可以感到舒适并心情舒畅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依据给定的工作规定设备进行规范操作,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持续工作的状态;“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意为在科学研究所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够长期操作,具备相应的操作程序与正确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旨在强调规则的普遍适用性,即标准工时的规定适用于与水平相当的每一位从业人员,而不是针对专业特长或者专业能力不足的个别人制定的;“正常速度”是指标准工时的制定是根据相关从业人员在正常情况下的劳动状况决定,适合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时间。

标准工时的特征包括:客观性、可以测量性、普遍适用性。

客观性是指标准工时的测定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员工的真实能力进行测定,是科学量化分析的结果,并且企业是依据测定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规则制定。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制工资计算方法如下:
方法一:标准工时制工资=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

方法二:双休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200%×加班小时数,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8×300%×加班小时数,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
1.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

2.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3.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4.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

标准时间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Time)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IE 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

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生产计划;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

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二)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二)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二)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1. 标准工时概述在生产管理中,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理论工时。

它是制定工时计划、评价生产工艺和工艺水平、确定岗位工资等重要依据。

下面列举了与标准工时计算相关的公式。

2. 单位时间标准工时(UTS)单位时间标准工时(UTS)是指某项工作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平均工时。

计算公式如下:UTS = 总标准工时 / 完成数量•例子:某工厂生产100个产品所需总标准工时为80小时,则UTS 为:80小时 / 100个 = 小时/个3. 标准工时差异分析标准工时差异分析用于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以评估生产效率的优劣。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工时差异 =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例子:某任务的标准工时为10小时,实际完成该任务所用工时为8小时,则标准工时差异为:8小时 - 10小时 = -2小时4.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在标准工时基础上的工作绩效而确定的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绩效工资 = 员工标准工时 * 绩效系数 * 单位时间工资•例子:某员工的标准工时为8小时,绩效系数为,单位时间工资为50元/小时,则绩效工资为:8小时 * * 50元/小时 = 480元5. 工时测定误差率工时测定误差率是指工时估算与实际完成工时之间的误差。

计算公式如下:工时测定误差率 = (实际工时 - 标准工时) / 标准工时 * 100%•例子:某任务的标准工时为10小时,实际完成该任务所用工时为11小时,则工时测定误差率为:(11小时 - 10小时) / 10小时 * 100% = 10%6. 标准工资标准工资是根据员工的标准工时和单位时间工资来计算的工资。

计算公式如下:标准工资 = 员工标准工时 * 单位时间工资•例子:某员工的标准工时为8小时,单位时间工资为50元/小时,则标准工资为:8小时 * 50元/小时 = 400元以上就是与标准工时计算相关的公式,它们在生产管理和工资计算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标准工时(Standard Working Hours)是指每位员工每天或每周应工作的正常时间。

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对于企业提高劳动效率、保障员工权益、实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首先,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和原则。

确定标准工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和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制定标准工时应遵循合理公平、科学规范的原则,尊重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

其次,进行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的调研。

企业需要对各个岗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调研,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设备的现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然后,分析员工工作时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根据员工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分析员工工作时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对于一些工作需要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工作岗位,标准工时可以相对固定,并根据需要进行加班或调休。

对于一些工作相对独立且工作量较大的岗位,标准工时可以相对宽松,让员工在合理时间内完成工作。

最后,制定标准工时并予以执行。

根据前期的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出具体的标准工时,并在相应的部门和岗位上进行执行。

在制定标准工时时,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需求和身心健康,避免过度压榨员工的工作时间。

此外,为了更好地执行标准工时,企业可以采用一些管理手段。

比如,建立健全的工作时间记录系统、完善的考勤制度,加强对工作时间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加班情况得到规范和跟踪。

综上所述,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调研,充分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和合法权益。

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对标准工时的管理和执行,确保实施效果的最大化。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不仅涉及到员工的工作时间安排,还需考虑员工的权益、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

下面将从更细致的角度继续探讨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标准工时是指一个员工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它是企业进行工作量核算、工作效率评估的重要参考标准。

如何科学地设定标准工时,合理地分配工作时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标准工时设定的方法。

首先,确定工作内容和标准工作量。

标准工时的设定必须建立在对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准确了解之上。

因此,首先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研,包括工作的具体内容、工作环境、工作难度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各项工作的分析,可以确定工作的标准工作量。

标准工作量应该是合理且可实现的,不能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到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条件。

其次,确定工作时间和工作节奏。

标准工时的设定不仅要考虑工作量,还要考虑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是指员工每天工作的总时间,它与工作效率有密切关系。

一个合理的工作时间应该能够保证员工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同时,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状态,避免过劳和过度疲劳。

工作节奏是指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量的速度,它与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关。

一个合理的工作节奏应该能够保证员工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同时保证工作的质量。

然后,进行工作时间测算和工作量调整。

在确定了工作内容、标准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节奏之后,需要对工作时间进行测算和工作量进行调整。

工作时间测算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分析来确定每项工作完成所需的时间。

通过工作时间测算,可以了解到每项工作的具体完成情况,从而对标准工作量进行调整。

工作量调整是根据工作时间测算的结果,对标准工作量进行适当的增减,以确保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量。

最后,持续监控和改进。

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一个不断改进和优化的过程。

一旦设定了标准工时,就需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持续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监控和改进,可以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总之,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合理设定标准工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益。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

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

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3.2、正常时间: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

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

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

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

标准时间的设定30619648

标准时间的设定30619648

标准时刻的设定一﹑标准工时概要1﹑标准工时含义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刻。

它具有以下五项要紧因素﹕(1) 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同时不易 引起疲乏。

(2) 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明白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 作业方法﹕作业标准 的方法。

(4) 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一般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 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全然原那么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2﹑标准工时的构成大多数的标准时刻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刻〞和“标准预备时刻〞构成。

此两项又分不由净作业时刻和宽放时刻构成。

如以如下面图(1)标准主体作业时刻与标准预备时刻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预备和中间预备所消耗的时刻。

两项净时刻总和称为正常时刻。

宽放时刻普遍以相关于正常时刻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刻的表述公式如下﹕标准时刻=正常作业时刻+宽放时刻=正常作业时刻*(1+宽放率)=净作业时刻*〔1+评定系数〕*〔1+宽放率〕宽放比率表二﹑标准时刻的设定标准时刻的设定方法总体大致分为经验估算及科学的时刻分析与时刻预置(PTS)法等对瞧测时刻进行评选求得正常作业时刻﹔对正常作业时刻进行宽放﹐求得标准时刻。

公式如下﹕标准时刻=正常作业时刻*(1+宽放率)标准时刻标准主体作业时刻净作业时刻宽放时刻一般宽放特别宽放 标准预备时刻净作业时刻宽放时刻一般宽放特别宽放图示:标准时刻的构成=瞧测时刻*评选系数*(1+宽放率) 1﹑时刻评选(Rating) (1)时刻评选介绍时刻评选是一种判定与评价的技朮﹐其目的在于把实际作业时刻修正到合理的作业速度下的时刻﹐消除因被测量人个人的工作态度﹑熟练度及环境因素对实测时刻的碍事。

具体碍事作业者的因素如图(2)所示。

标准工时制定

标准工时制定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1 剔除异常值
美国机械工程协会(SAM)对异常值 定义为:“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 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超出正常范 围的数值”
剔除异常值常用的方法——三倍标准 差法。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1 剔除异常值
计算方法
设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n次,所得时间为: x1, x2,x3,xn 则平均值为:
60分法与100分法 此两种方法是建立在同一水平 之上,凡观察速度与理想速度完全相同的给予60 或100分。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4 正常時間
評比 正常=60 正常=75 正常=100 40 60 80 100 50 75 100 125 67 100 133 167 操作水平 甚慢;笨拙、探索之动作;操作人似在半睡状态, 对操作无兴趣。 稳定、审慎,从容不迫,似非按件计酬,操作虽似 乎缓慢,但经常观察有无故意浪费行为。 敏捷,动作干净利落、实际;很象平均合格工人, 确实可达到必要的质量标准及精度。 甚快,操作人表现高度的自信与把握,动作敏捷、 协调,远远超过一般训练有素的工人。
xi---每一次秒表读数 次数
二﹑秒表法制定标准工时 2.3.2 决定观测次数 例
某一单元试行观测10次,结果如下:7,5,6, 8,7,6,7,6,6,7﹐平均误差5%,可靠度 95%,问需观测多少次? n n 先求 xi和 xi2 ,列表如下: i=1 i=1 i 1 7 2 3 5 6 4 5 8 7 6 7 8 9 10 合计 7 65 429
三﹑MOD法制定标准工时
PTS的发展历史

1926年西格(A〃B〃Segar)开发了动作时间分析法(Motion Time Analysis,简称MTA)。西格在对残疾人进行职业训练时, 通过对电影胶片的记录分析,发现接受训练的人,当他们做 同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值大体相同(一般约差10%左右)。 因此,若将作业分成几个基本动作要素,则各基本动作要家 所需要的时间值基本相同,只要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计算,求 出各基本要素的时间值,就可以算出整个作业时间;或者首 先确定基本动作要素所需要的时间,然后按规定的动作程序 进行操作,就可以求出完成该项作业的纯工作时间值。基于 这种推想,西格提出了MTA法。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标准工时是指企业对员工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设定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得到合理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首先,企业需要收集与员工工作时间相关的数据,包括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情况、工作量等。

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工作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这些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时间分布情况和工作强度。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时间管理工具等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员工的工作时间需求和特点,并为设定标准工时提供依据。

3. 制定标准工时目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目标。

标准工时目标应该兼顾企业的生产力需求和员工的工作保障需求,既要保证工作效率又要注意员工的工作负荷和健康。

4. 设定标准工时规定:根据制定的标准工时目标,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工时规定。

标准工时规定应该包括员工的工作时间上限和下限、加班和调休制度、休息时间安排等内容。

这些规定应该与工作岗位的特点相匹配,确保员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 员工参与与培训:在制定标准工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和需求。

可以通过开展员工参与的讨论会、培训课程等方式,让员工了解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和意义,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参与感,从而提高标准工时的执行效果。

6. 调整与改进: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

企业可以定期对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和监测,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标准工时的有效实施和效果。

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和步骤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但以上提到的步骤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科学的设定过程。

通过合理设定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有效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