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doc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1.05.28•【文号】文社文发[2011]26号•【施行日期】2011.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的通知(文社文发[2011]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政局:为加快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要求,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推荐、各地市(区)人民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积极申报的基础上,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评审、公示并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同意,现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予以公布(名单详见附件)。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部门和相关地市(区)人民政府,认真落实《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精神,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科学制定规划,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动员社会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确保按要求、按进度完成创建示范区(项目)的各项任务,为全面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此通知。
附件:1.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2.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文化部财政部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附件1:附件2:。
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标准解读
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的 标准解读(第二批)
基本原则
• (一)以创建标准为依据,结合创建 期间对示范区创建提出的新要求 • ——关于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三 项式定工作的要求 • ——关于贯彻两办文件制定《实施意 见》和《实施标准》的要求
验收标准中体现
• ——在总体评价中单列为一项
• 鉴于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的最终结 果尚未公布, • 示范区可按各省、市、自治区评估申 报的等级自评打分。
未达标馆达标认定
• • • • 必备条件达标 ——建设面积 ——财政拨款 其他必备条件在验收标准中有较高的 指标要求。
在建馆达标的认定
• ——已经立项(发改委批准立项) • ——纳入预算(财政预算) • ——完成设计(建设规模、资金预算 、功能设计) • ——已开工建设 • ——达到《建设标准》规定的选址要 求和建设规模
• • 5项、14个指标、210分
4、地、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 (4)地、县两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
置率100% • 市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 馆、剧院(影剧院)、非遗展示馆 • 县有图书馆、文化馆
•
指标说明
•
• • • •
区级设施 ——区域内有美术馆、博物馆、剧场 (不考虑归属) ——非遗展示馆 :不要求独立设置 (可以设置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 馆内)
材料要求
• 以创建规划责任细分表作为基础的 • ——创建规划项目落实情况表 • ——未落实项目的分项说明(时间、 具体措施等)
3、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 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并已取得显著 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 响,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 重创新项目质量 • 不追求项目数量
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特色鲜明
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特色鲜明时间:2013-11-11 编辑:信息中心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第一批47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创建周期两年,2013年5月,第一批45示范项目通过评审验收。
开展国家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目的是通过遴选一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某一方面、某一构成要素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项目加以培育,力求重点突破,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组成方面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示范项目创建与示范区创建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目的是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科学化水平。
第一批创建示范项目在涉及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覆盖、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组织支撑、运行评估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个基本要素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创新,有效发挥了创建项目的典型示范效应,达到了创建的预期目标。
浙江省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该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深化发展,不断满足老百姓文化需求的一大亮点和缩影,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创新了“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的嘉兴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借书难、看书难”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取得的成效包括:一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全市共建有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6个,镇(街道)图书分馆56个,村(社区)图书分馆72个;市、县两级文化馆8个;镇(街道)文化站73个,在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综合管理上全部符合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并高于国家建设标准;全市1170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室),建筑总面积377637平米,平均每村(社区)323平米。
二是建立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每年都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落实专项经费。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助推首都世界城市建设
、
进 一 步 贯 彻 落 实 国 家 文 化 发 展
北 京是 全 国的 政 治 中 心 、 文 化 中心 需 求 , 提 出了“ 我区文化 建设 已经 到了
战 略 的迫 切 需 要
和国际交往中心 。 一直 以来 , 市委 、 市政
一
个极端重要 的发展时期 ”的基本 论
创建 国家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示范区 文化是 民族的血脉 , 是人 民的精神 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 把发展文化事业 断。 推 家园。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 , 实现 中华 民 和文化产业纳 入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 展 将推动朝阳区文化建设进 一步聚焦 , 进一步提升 区 族伟大复兴 , 必须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总体规划 。 北京市“ 十二五” 规划提出将 动朝阳区文化全面发展 , 发展大繁荣 , 兴起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新 努力 打造“ 五都 ” 的发展 目标 , 要把北京 域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高潮 , 提高 国家文化软实力 , 发挥文化 建成“ 国际活动 聚集之都 、 世界 高端 企 展 的作用 。 党的十六大以来 , 党中央 、 国 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 在文化资源方面 , 朝 阳区有 i个 突 是公共文化资源比较丰富。 全区 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 出特点 : 引领风 尚、 教育人 民、 服务社会 、 推 动发 业总部 聚集之都 、
他
村数字固定影厅 8 3家 。
山 之
体系建设 的重要精神 , 充分发挥 典型的 务体系示范 区,通过发挥 典型的示 范 、 城市和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 为提升
调动各地政府 的积极 中华 文化的 国际影响力和 丰富世界 文 示范 、 带 动作用 , 推动公共 文化服务体 影响和带动作用 ,
系建设 科学发展 上水平 , 文化部 、 财 政 性 , 集成 、 整合 、 提 升“ 十一五” 公共文化 化 多样性作 出新 的贡献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
•• (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 指标要求:
• 1)每个行政村每月看一场以上电影; • 2)每个行政村每年看2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 • 3)每个行政村每年组织3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 解读提示:
• 1)这项指标专指农村,不包括城市社区; • • 2)做好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求实效。
•※查看政府的采购文件、采购项目、采购结果、实施情况、绩效评价等证 明材料。
PPT文档演模板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 准解读
•(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实现免费开放
•指标要求:
• 1)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100%实现免费开放; • 2)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目录并公示; • 3)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 • 4)文化馆(站)博物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 • 5)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有向社会免费开放 的项目。
• 3)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 • ●“设施孤岛”与基层文化设施缺乏现象并存; • ● 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心转到城市社区和乡村基层。
PPT文档演模板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 准解读
•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
•指标要求:
• 1)80%的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 2)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4册以上; • 3)市县两级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5次以上; • 4)人均年增新书在0.02册次以上; • 5)人均到馆次数0.2次以上。
• 重点环节:定期配送、通借通还、督导考核。
• • ※验收时查看建立总分馆制的文件、实施情况、采购和配送情况等。
PPT文档演模板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 准解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方案
附件1: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2010年文化工作要点》提出的“建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探索“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工作方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文化部、财政部拟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充分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调动各地政府的积极性,集成、整合、提升“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二、基本做法(一)按照创建标准要求,确定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性意义的地区和项目,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以及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二)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相结合,同步实施,同步推进。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针对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的具体实际,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设工作,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和具体解决方案,形成一系列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督导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服务【发文字号】办社文函[2012]22号【发布部门】文化部【发布日期】2012.01.16【实施日期】2012.01.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督导工作的通知(办社文函〔2012〕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为推动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确保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过程管理几项规定》(办社文发〔2011〕40号)的要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于2012年2月至3月,组织督导组,开展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督导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督导范围(一)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二)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二、督导时间2012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
三、督导目标(一)推动各地党委、政府重视,加快推进创建工作,确保第一批示范区(项目)创建任务顺利完成。
(二)及时了解第一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指导和协调,有效推动创建工作。
(三)通过督导,研究和完善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机制。
四、督导组人员组成拟由文化部、财政部有关司局,部分省(区、市)文化厅(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所在地区文化行政部门有关同志组成,分成10或11个督导组,每组人数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文化强国战略,注重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为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国家制定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创建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标准指出,示范区应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体系。
同时,示范区应广泛吸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参与文化服务事业,形成多元合作的格局。
这体现了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参与的原则,为创建示范区提供了基本指导。
其次,标准要求示范区建设文化设施设备齐全。
示范区应配备一流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中心等,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此外,示范区还应推广智能化技术,提升文化设施的数字化水平。
这体现了现代科技在文化服务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体验。
第三,标准明确了示范区的文化资源要求。
示范区应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包括文物、非遗、文艺作品等,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同时,示范区还应加强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化企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本合作,增加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收益。
这体现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依据。
第四,标准要求示范区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应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包括文化艺术普及、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文化活动组织等。
同时,示范区还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这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和专业性,为示范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标准强调了示范区的社会效益要求。
示范区应积极发挥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同时,示范区还要注重文化服务的普及性,保障各类人群获得公平的文化权益。
这体现了文化服务的使命和价值,为示范区的创建提供了最终的目标。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研究
院院长 ,教授 ,博 导 ,国家公共 文化 服务 体 系建设 专 家委 员会
委 员。 隋吉林 ,中央 文化 管理干部 学院 艺术 学院副 院长 ,副 教授。
乏保 障 …… 尚无 国外成 熟 经验 可供 借 鉴 , 国内某 些领 域
创 新 也聚 焦在 “ 点 ”上 ,而公 共 文化服 务 事 关文化 民生
市 ,公 共 文化服 务体 系建 设 “ 国 家队 ”初具 规模 。 同时 北 京 、浙江 、 广东 等省 市也 陆 续启动 了省级 公共 文化 服 务体 系示范 区 的创 建工作 。可 以说 ,示 范 区带动 了新 一 轮公 共 文化服 务 的热潮 。
和 民族 复 兴 , 倒 逼我 们 要 在 一 定 时 间 内探 索 出 中国 特 色
的发展 模式 。
1 国家公 共 文化服 务体 系示范 区引领 文化 民生
国 家公共 文 化服 务体 系示 范 区是 文化 部 、财政 部在 国 家层 面推 动我 国 公共 文化 服务 体 系建 设科 学 发展上 水 平 的创 新举 措 ,主 要是 按 照公 益性 、均 等性 、 基本 性 、 便 利性 的要 求 ,在 全 国创建 一 批 网络健 全 、结 构合理 、 发展 均 衡 、运行 有 效 的公共 文化 服 务体 系 示范 区 ,承 载
5 2
C h i n a A n c i e n t C i t v l E c o n o mi c s a n d S o c i t y
。
m Ci t i e s
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和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走进这些示范区,我们可以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地方,各具特色,但又有相似之处。
我曾有幸走进其中的一个示范区——山东省潍坊市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亲身体验了这里的公共文化服务,并对其进行了深入了解。
进入潍坊市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首先被各类文化设施的丰富程度所震撼。
这里有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多个公共文化场所。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潍坊图书馆。
图书馆规模宏大,馆内藏书丰富,各类图书共计上百万册。
图书馆还配备了先进的自助借阅系统,读者可以通过自助设备完成图书借还,无需排队等候,非常方便。
此外,图书馆还开设了各类文化讲座,为读者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
这样的图书馆充分展示了文化示范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让读者能够自由阅读和获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公共文化服务除了提供文化设施,还体现在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上。
文化示范区开展了各类文化展览、演出、讲座和培训等活动,为市民提供了进修学习、欣赏艺术的机会。
在潍坊市文化示范区,我参观了一场民族舞蹈演出。
演出场馆座无虚席,人们纷纷走进来观看演出。
演出以潍坊本地的传统文化为主题,精彩的舞蹈表演和音乐伴奏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样的演出不仅展示了潍坊的文化底蕴,也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涵盖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文化示范区,我参观了一家传统的手工艺品作坊。
这里的工艺师傅们传承了几代人的手艺,将传统的技术和创新的设计结合起来,制作出各类精美的手工艺品。
在作坊,我亲手体验了一下制作陶瓷的过程,虽然手艺不够娴熟,但是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卓越的技巧。
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承,让我对传统手艺充满了敬佩之情。
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西部)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加强改革创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效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率先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1.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健全,符合国家相关建设标准,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
实现市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非遗展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有文化广场)。
2. 公共图书馆建设。
80%的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6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0.04册以上;人均到馆0.4次以上。
3. 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建设。
80%的市、县两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4.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
乡镇(街道)建有独立设置的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管理服务等达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
5. 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建设。
60%的村(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统筹建有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米,配套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6. 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定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地域特色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要高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水平,以县为基本单位推进落实标准,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汇报材料
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汇报材料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进展和成果进行汇报。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地区,为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以下是我们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的具体介绍。
2. 资源整合与优化为了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公共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我们着力进行了资源整合与优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1 文化机构整合通过合并、整合和重组文化机构,我们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成功整合了20个传统文化馆、5个博物馆和10个图书馆,形成了辐射全市的文化服务网络。
通过资源整合,我们提高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
2.2 物质资源整合我们积极推动物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与各大企事业单位签订资源共享协议,共同利用室内场馆、设备和人员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例如,我们与X公司合作,在其员工福利中加入了文化服务项目,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文化活动的便利和乐趣。
2.3 信息资源整合通过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平台,我们将各个文化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统一管理。
市民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和预约各类文化活动,提高了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市民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精准化服务。
3. 运营模式创新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多样化需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运营模式。
以下是我们在运营模式上的一些创新做法:3.1 互联网+文化服务模式我们引入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服务平台。
市民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文化活动、参与线上互动,并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此举大大提高了市民对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3.2 创意文化活动策划我们注重创意文化活动的策划和组织,通过举办音乐会、展览、演出等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进一步推动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现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建设规划。
一、创建示范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大力推进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实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坚持制度建设、机制创新的原则。
结合实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
注重立足本市、面向东部地区、瞄准国际同类先进城市标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机制。
3.坚持统筹城乡、整体推进的原则。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密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特点优势,坚持统筹协调。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文化发展的合力。
4.坚持改革创新、争先率先的原则。
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科学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效率。
5.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工作目标。
用两年时间(2011~2012年)完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力争到2012年底基本建成设施网络广覆盖、服务供给高效能、组织支撑可持续、保障措施管长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各项工作均达到文化部、财政部规定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
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
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
序号示范区名称
1 北京市朝阳区
2 天津市和平区
3 河北省秦皇岛市
4 山西省长治市
5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6 辽宁省大连市
7 吉林省长春市
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9 上海市徐汇区
10 江苏省苏州市
1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12 安徽省马鞍山市
13 福建省厦门市
14 江西省赣州市
15 山东省青岛市
16 河南省郑州市
17 湖北省黄石市
18 湖南省长沙市
19 广东省东莞市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21 海南省澄迈县
22 重庆市渝中区
23 四川省成都市
24 贵州省遵义市
25 云南省保山市
26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
27 陕西省宝鸡市
28 甘肃省金昌市
29 青海省格尔木市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军转时政】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公布
军转干考试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公布
11月6日,文化部、财政部在上海召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会议。
会议宣布了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和第二批示范区(项目)创建城市名单。
江苏省苏州市、天津市和平区等31个城市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标志着以文化惠民为核心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是文化部、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旨在推动各地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创建工作自2011年开始,每两年一个周期,计划开展三批示范区创建。
2013年9月,第一批31个创建示范区、45个创建示范项目通过评审验收。
在第一批示范区(项目)两年的创建周期内,各地在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重点推进。
据估算,中央财政3.05亿元示范区创建补助资金撬动了地方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50亿元。
这些措施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创建示范区带来的文化惠民成果。
今年8月,北京市东城区等第二批32个创建示范区、57个创建示范项目通过评审,获得创建资格。
更多军转资讯请关注:军转论坛。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化部(已撤销),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12.31•【文号】文社文发[2010]49号•【施行日期】2010.12.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社文发〔2010〕4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政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文化部、财政部“十二五”期间将共同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以下简称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创建一批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经验、提供示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
创建工作对于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整合、集成“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文化、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把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现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等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做好落实工作。
探索科学发展之路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探索科学发展之路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与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进展上水平,文化部、财政部在2011年共同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要紧内容是: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东、中、西部创建一批结构合理、进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存经验。
创建工作关于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与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整合、集成“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确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说明这项工作已经由文化系统的部门行为上升为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
示范区创建工作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一批31个示范区创建城市,由市委书记或者市长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就有23个,并首次全部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创建规划》与《创建方案》,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文化、发改、财政、人事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
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各地公共文化经费投入、设施建设、服务供给等各个环节的任务都得到了明确,体系化、定量化、指标化程度明确提高,有效推动了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同时,浙江、江苏、上海、湖北、重庆等省份还参照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机制与标准,全面启动了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了文化部门层层推动创建、全国各地积极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探索科学发展之路——走进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分类指导东、中、西部和城乡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上水平,文化部、财政部在2011年共同开展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主要内容是: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在全国东、中、西部创建一批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创建工作对于进一步发挥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地方人民政府的积极性,整合、集成“十一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更好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肯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表明这项工作已经由文化系统的部门行为上升为中央的重要决策部署。
示范区创建工作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各示范区创建城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一批31个示范区创建城市,由市委书记或市长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就有23个,并首次全部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制定下发了《创建规划》和《创建方案》,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文化、发改、财政、人事等多部门协调联动的创建工作格局。
通过开展创建工作,各地公共文化经费投入、设施建设、服务供给等各个环节的任务都得到了明确,体系化、定量化、指标化程度明确提高,有效推动了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同时,浙江、江苏、上海、湖北、重庆等省份还参照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机制和标准,全面启动了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形成了文化部门层层推动创建、全国各地积极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从创建工作情况看,各示范区创建城市将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重点推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撬动地方大幅投入。
粗略估算,首批中央财政3.05亿元示范区创建补助资金撬动了31个城市财政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
31个示范区创建城市均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推动落实了中央关于“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政策要求,部分创建城市2011年比2010年文化事业费投入实现了翻一番。
二是设施建设大幅提速。
通过开展创建工作,许多示范区创建城市将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并加快施工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至少提速5年,不少创建城市启动了一些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同时,按照创建指标要求,各地还采取了一系列“固强补弱”的措施,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提高设施体系化水平,推动了文化设施合理布局、均衡发展。
三是突出矛盾加快解决。
如各创建城市纷纷增设编制,落实创建标准中每个乡镇文化站配备3名专职人员、每个社区配备不少于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的要求,使长期存在的乡镇文化站无人员编制和村(社区)无配置文化管理员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此外,很多创建城市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机制等难题进行了制度设计研究,并上升为政府文件,形成长效机制。
本报选择了部分创建示范区进行介绍,希望通过具体而丰富的创建举措,展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伟大实践。
成都:创新理念引领全市文化总动员“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目标。
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正从欣欣向荣的建设期,高速迈进全面发展的平衡期。
文化设施标准全市统一从2003年成都市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开始,成都市就以构建惠及人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牵引,把建设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和长效保障机制作为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工作目标。
2009年,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阵地、人员、经费、活动“四落实”。
2010年成都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形成了“城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圈层,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如今,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如何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让公共文化设施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成了当地文化部门的工作重心。
为了保证公共文化设施使用到位,成都市文化局统筹全市文化部门,在设施建设、经费保障办法上实现了全市统一,并对全市所有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设置和服务职能进行了统一规范;在人员配备上,乡镇、街道基层文化站和文化中心人员配备纳入了乡镇、街道政府人员序列;在设施配备上,成都市统一安排部署,各区县财政统一安排支出,为各地文化站、文化中心配备基本设备;在经费落实上,成都在全国率先正式设立乡镇(街道)常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按照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0元、8元、6元的标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在管理办法上,成都市对基层文化站、文化中心的公共文化设施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
2011年,成都在全市评选了50家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最为突出的文化站和文化中心,并给予表彰。
借助社会力量,突破固有阵地“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仅是文化系统内部的责任,更应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成都市文化馆馆长贾磊表示,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文化系统内部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日常文化需求,此时就需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突破固有的文化阵地,将文化活动开展到群众身边去。
成都市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上进行了很多创新性探索。
其中全国首创的“报纸上的文化馆”得到全国各地文化部门的高度关注。
“报纸上的文化馆”“网络文化馆”等创新模式极大方便了群众的文化体验。
如今,成都市民足不出户,点点鼠标、看看报纸就能对每天的文化大事一目了然。
成都市文化馆还创新性地提出文化服务社会化、文化活动品牌化、群众文化专业化、运作方式多元化的“四化”要求。
“公共文化服务就必须突破固有的文化阵地。
”贾磊介绍,以成都市文化馆为例,文化馆在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重指导、督促、检查等;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主要发挥策划、引领、支持的功能。
近年来,成都市文化馆还相继提出了“全社会都是文化阵地”“建没有围墙的文化馆”“媒体传播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等全新的理念,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走出文化阵地办文化,创新理念引领成都文化总动员。
发动全社会力量,让文化真正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真谛。
(记者梁娜)上海徐汇区: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上海市唯一入选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区,徐汇区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化建设,重点通过启动、开发徐汇公共文化信息平台,改变文化服务的单向输出,形成文化服务与文化受众的双向互动,有效解决了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需对接矛盾,再造服务流程、服务模式、服务秩序和服务管理体系,着力拉近公共文化三级服务网络的距离,提高服务的公共性、针对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效率。
文化服务智能化管理作为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的亮点——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就是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一卡通平台,该平台由多媒体智能互动终端、智能一卡通IC卡和智慧文化数据中心三部分构成。
徐汇区文化局依托公共文化一卡通建设,创新性地进行文化服务智能化管理,打造公共文化信息采集和反馈平台,完善信息发布、反馈、活动预约等环节,让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利用文化服务智能管理平台进行居民文化服务需求调研并发布调研结果。
居民依托一卡通服务卡,人人、处处、时时可以参与反馈文化需求,区文化局实时了解居民需求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服务,提高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性。
利用文化服务智能管理平台进行文化活动预约。
徐汇区文化局利用文化服务智能管理平台,将文化设施的“供”“需”对接,把该区各活动室、剧场、多功能厅等文化设施的可供使用时段、使用要求以及各文化团体的活动信息,第一时间推送到居民中,鼓励个人、团队通过“刷卡”,有的放矢地完成文化活动的异地预约和现场签到,切实提高了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利用文化服务智能管理平台进行智能评价。
居民参与文化服务活动后,可以通过智能管理平台对服务项目、内容进行评价,徐汇区文化局通过评价内容,可对服务质量较低的项目进行完善,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徐汇区文化局通过文化服务智能管理平台,全面收集居民最需要的、参与程度最高的文化活动信息,同时进行数据发布、信息采集与反馈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文化服务资源的智能分配;通过收集每个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情况,对包括教育、健身、志愿者等各类优质资源进行合理优化,实现时间、内容、人群上的充分整合。
文化服务智能化取得显著成效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途径。
智能化服务打造公共文化信息采集、预约、发起、反馈的平台,改变过去文化服务的单向输出模式,形成文化服务与文化受众的双向互动,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对接的矛盾。
以创新的理念和包容的姿态,从过去更多关注文化产品,到更加关注文化服务,建立服务型政府,更加关注文化民生。
再造公共文化的服务流程、服务模式、服务秩序和服务管理体系,拉近公共文化三级(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委文化活动室)服务网络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拉近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提升政府管理的有效手段。
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公共文化信息的透明度,解决长时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对接的矛盾。
在信息发布基础上,通过公共文化信息的采集、预约、发起和反馈功能,全面有效掌握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区域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让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迅速掌握受众的文化需求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同时让不同文化需求的居民参与进来,逐步由以往“政府主导,老百姓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政府引导,老百姓成为参与主体”的良好局面。
整合区域资源的有效载体。
“公共文化一卡通”作为区域文化资源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为区域内的资源联动共享、共赢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该区目前正在尝试推进的工作包括:一、区域文化单位购买服务与扶持相结合。
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让不同群体免费或低价享受到更多精彩、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在政府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以项目合作、契约合作、原创作品支持等形式,对区域市属文化单位和民非组织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扶持,充分挖掘具有徐汇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