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语录
释永信少林寺商业化提速_肖欢欢
即便 是在农 耕社会 , 寺庙 ·亩 薄 川 也 是 养 活 不 了 自 己 如 今 , 要 摆 脱 世俗
释永信
企业管理 中 的一些好 的做法融 人寺 庙 管理 中来 的提法 是不准 确的 、
的 、 现 在 更不行 社 会 ,
政府撤 了 , 我们 不 存在
“保 位 置 ” 的
一 个 人 待在 深 山 老林 里过 避
水 、 用电 、坐 车 是佛教 真正的传 统
消 极 避 世从 来 都 不 出家 人为佛教 、 、 ` 保位 段 ” 的问
开始 」
一 旦 他 出 现 在 寺 院 眼或 者 山
门 外 , 就 会 有 大 批 游 人 和 吞客 包 围 来 在 刚 刚 结 束 的 亚运 会 几, 功 夫
停过 , 有 人 说 少 林 寺已 上 俗化 是佛 门 清 净地
不够 。 ”
释永信 带 领少林 寺步 入商 业领 域 图 李宜
记者
这些年 你一 直 以中兴者 的
形 象对少林 寺进行 改革 , 少林 寺在 世
B us ic s s财 智` 商 业 领 袖
释永信 ,, 少 林 加均义化 是属 几 个
, 乃至个 日 丁 界的
人 人都 百 几认 参 这 兑
修 少林 用
释永 摘 少 林 寺 现 在还 谈 不 上 完
宝二 更多人认 识佛教
自己这样 做其 实风险 很大 , 将 来落得 的可能不是赞誉 , 而是骂名 释永 信 我 所做 的一切都 是为 了
行表 面 卜 有 咚变 化 , 但 传统 是不会 丢 的 , 我们 只是 在运用 现代科技 为传统
的 弘 扬 , 僧 众 的 修 持 以 及 对人 心 的 净 化 , 也为
位
林寺真 正中兴 , 我 今天所 做 的一切就 是 期 待 那 一 天 早 日到 来
刘一秒宗教智慧语录
刘一秒宗教智慧语录名人语录刘一秒宗教智慧语录1、禁止传播消极的话,传恶即是恶。
2、境界在于获得认同。
3、经营人:A从内往外经营精神灵魂B从外往内经营。
4、认同产生行动,不认同不行动。
5、没有让更多人得道。
6、依赖团队,适应一个环境不容易。
7、员工的忏悔:1、有能力没用,没有全力以赴。
8、和-谐不是平等,是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
9、师道决定国家的发展,孝道决定国家的延续稳定,天道决定持续发展稳定。
10、宗教有永恒的神秘。
11、员工不上进就是耻辱。
12、畏,不是畏惧,是怕失去。
13、宗教的魂是弘法利生,中国的魂是敬天法祖。
14、必须让员工对公司产生敬畏。
15、不尊敬领导就是耻辱。
16、凡是涉及教化人精神的都是大事。
17、使命是老板要干啥,灵魂是顾客需要你干啥。
18、只有高尚的灵魂才能吸引人。
19、拖团队后腿,业绩不好就是缺德,就是罪恶。
20、敬畏灵魂:是你有这么高的境界,让他感觉自己渺小卑贱。
21、老板的忏悔:1、没有智慧,没得道。
22、有效是员工体验到的。
23、收入不高就是耻辱。
24、得人心是得到他人的认同。
25、宗教经营一群人的最高核心:大家共同完成一个事。
26、精神体系很难建立,建立起来也很难打破。
27、上班必须穿工装。
28、凡是跟员工有关的必须公开,跟员工无关的必须神秘。
29、照顾顾客就是引导顾客正精进、正需求,同时引导未来,而且必须照顾终端顾客。
30、认同什么?第一是产业,第二是灵魂,第三是团队,第四是领袖。
31、不是刻意神秘,不是虚张声势。
32、赚大钱是持续的品牌,背后就是魂在支撑。
由此产生高层的认同感。
33、挖掘它独特的优势,让他相信,并采取行动。
34、没有一个政党的执行力高过宗教。
35、当顾客需要你的时候,企业才刚刚开始。
36、公司靠什么吸引员工,留住高人:靠老板做这个事的出发点,发自内心为顾客着想。
37、把公司那些已经获救的人的经历整理出来。
38、让员工很难离开,很难代替。
39、不能深入人心的都没用,都是虚情假意,什么使命、价值观,喊得再好也没感觉。
刘应彪:亦文亦武亦慈善
刘应彪:亦文亦武亦慈善2011年10月28日 11:31来源:合肥晚报作者:翟国明少林慈善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少林书画院副秘书长刘应彪幼时受亲朋指引,潜入佛门,静修身心,领悟到了自然而成的禅武合一的意境。
他还研习易道,并以禅宗为理,教人大度,指其迷津。
同时亦钟情翰墨,他的书法作品曾在国内外参加展出,并收录多种书画集出版,被美国华人同乡会、美国少林寺、德国少林文化中心及香港著名影星刘德华、成龙等单位及个人收藏。
他就是刘应彪先生。
记者:采访您不得不提一个人的名字释永信,他有这么大的名气,您作为他的弟弟有没有压力?您是什么机缘接触武术的?您对书法的喜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应彪:压力一定有,而且压力还很大,做事处处都比别人小心。
小时候家里父母都信佛,记得每逢初一、十五都跟随母亲去烧香。
那时我五六岁,什么也不懂,见到佛比较亲切,很欢喜,见了出家人都叫师父。
机缘也是去少林寺看哥哥释永信的时候会在少林寺住一段时间,后来就越来越喜欢武术,并知道了少林武术名扬天下,想学习武术就留下来了。
我学习武术比较有天赋,当时一起练习武术的人比我功夫好的不多,比我能吃苦的也不多,有悟性师父才会传授好的武功。
当时在少林寺都学习武术、气功、功法,以及做人的道理,跟着老僧人练习书画。
在少林寺念经,学武术,学书画,没有电视机、收音机,练完功比较闲的时候就练习写毛笔字,看经书,一学就是20多年。
记者:您在少林寺学习武术,一天的功课是怎么安排的?您当时在少林寺练习武术辛苦吗?刘应彪:练到最辛苦的时候,一套拳下来晚上睡觉翻身都不能翻,全身痛,两个胳膊都抬不起来。
练功的时候很苦,我每天凌晨2点起床,从少林寺到达摩洞有4公里,我速度比较快,15分钟就能到达。
到6点钟左右的时候,其他人开始上达摩洞练功,我就该回来了。
我一般都是上午念经、写字,下午练习武术,晚上要练习到夜里10点钟,11点之前休息。
在少林寺学习武功的时候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每天都要坚持无论寒冷还是酷暑,从不间断。
修道人一定要看的祖师语录
XX —定要看的祖师语录1.XX语录:"薄滋味所以养气,去嗔怒所以养性,处污辱低下所以养德,守一清静恬淡所以养道。
名不著于薄籍,心不系于势利,此所以脱人之壳,与天为徒也〃。
"酒为乱性之浆,肉为断命之物,直须不吃为上。
酒肉之犯犹可恕,若犯于色则罪不容于诛矣。
何故?盖色者甚于狼虎,败人美行,损人善事,亡精灭神,至于殒躯,故为道人之大孽也〃。
"速把人我山放倒;急将龙虎穴冲开〃。
"道者何物也,祖气便是根源。
学道专一,则人人可为仙〃。
"要道之妙,不过养气。
人但汩没利名,往往消耗其气,学道者无他,务在养气而已。
夫心液下降,肾气上升至于脾,元气氤氧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往来之路,XX至久,当自知之。
苟不养气,虽挟XX超XX,非道也〃。
"夫道但:清静无为,逍遥自在,不染不着,此十二字若能咬咀得破,便做个彻底道人。
但信老人言行之,自当有益必不误你诸少年〃。
〃纵日消万两黄金,正好粗衣淡饭〃。
“气之难御,迅若奔马,唯静者为易,必去其外慕。
虽睹纷华之在眼前,正如深山穷谷中,方是道人心肠〃。
"心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话,阳盛则阴消,自然之理,昧者则不知〃。
"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以柔弱为本,以清静为基。
若施于人必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
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
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可谓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济南对韩陶字清甫语)〃。
"守气妙在乎全精,尤当仿于睡眠。
方欲寝时,令正念现前,万虑悉泯。
身侧卧,鼻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如是则气精自定矣〃。
"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者净其气海。
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挠,故情定而神明生焉。
气海净,则邪不能干,故精全而腹实矣。
是以澄心如澄水,养气如养儿,气秀则神灵,神灵则气变,乃清静所致也〃。
"道无形名,是神气之祖也。
元气降化,神XX生。
释永信:用少林模式打造功夫商业
释永信:用少林模式打造功夫商业作者:何伊凡来源:《资治文摘》2009年第03期将寺庙的文化资源与运营平台分离,前者向后者投入无形资产,后者聘请专业人士打理,然后反哺寺院,令品牌更为强势---这,就是“少林模式”,它形成了一条“禅、武、医、艺”的产业链。
少林方丈成第一“民营企业家”“黄光裕怎么样了?”刚跟记者寒暄没两句,释永信指着杂志封面上黄光裕的标题,突然貌似漫不经心地劈头一问,接着用他的河南味普通话感叹了句,“做生意还得本分呀!”接受一本商业杂志的专访、详解少林品牌的运作之路,对于少林寺第三十代方丈释永信来说,带着微妙的意味,甚至会招来更多的麻烦。
最近两年来,围绕着他及他一手策划的少林寺的商业化运作,非议已经够多了。
释永信绝对不能接受自己以一个商人的身份出场,但是看上去他似乎也不准备将自己与商业、商界的关系撇得一干二净---比如主动“问候”黄光裕。
事实就是如此:这位永信大和尚不仅跟商界大小人物多有往来,甚至其商业头脑、才华还得到不少知名企业家的欣赏、推崇---后者依稀闻到了同类的气息。
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评价释永信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佛学维护者与传播者”;而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跟释永信搭同班飞机,机上两个多小时,两人聊了一路,话题所涉几乎全为商业,并不及宗教、信仰。
“这个人很有意思、很务实,少林寺在这个阶段有这样一个人是少林寺的福气。
”马云甚至半开玩笑地将河南“第一民营企业家”的头衔赠予释永信。
宗教与企业,同为人类最复杂、最具影响力的组织。
两者本质迥异,但彼此亦有可向对方借鉴之处。
《基业长青》一书里,作者发现,所谓的“高瞻远瞩公司”都有教派般的文化,而释永信则以企业家精神推进弘法利生事业,模糊了世俗世界对寺院的想象。
其实自古以来,寺庙就是个经济体,只是它不以营利为目的,同时人们很难把现代公司的标准(比如明晰的产权、严格的考核、透明的财务、清晰的业务结构)加诸于它。
而吊诡之处在于,延续千年的寺庙为数不少,百年不倒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一代宗师》的台词
《一代宗师》的台词《一代宗师》的台词11、郎心自有一双脚,隔山隔水有来期。
2、为什么武术叫功夫?功夫其实就是时间。
3、一念既出,万山无阻。
4、夫妻之道,在于无声胜有声。
5、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难以下咽,火候过了事情就焦。
6、新人要出头,我们要给机会不是?7、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
只有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
8、练武之人,轻生死,重离别。
9、武林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
10、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都是时事使然。
11、我是经小看着我父亲跟人交手长大的,听得最多的,是骨头碎的声音。
我爹常说,我这种人,唱戏能成名角,出家能成高僧,因为我会迷。
在我爹身上,我看到的不是招,是意。
12、人家说,武学千年,胜负都是过眼烟云。
我们不在意是一招一式,我们在意是整个武林。
13、过什么河脱什么鞋,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14、在我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但是我却没有时间了。
15、不买票,怎么玩票?16、他像刀子一样扎进你的'身体,带起一块血肉就走了。
17、我选择留在我自己的岁月里了。
18、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19、我选择活在我的岁月里。
20、刀为什么有鞘,不是为了杀,而是为了藏。
21、在最好的时间遇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有时间了。
22、都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的话,如果真无悔,该有多无趣啊。
23、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4、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25、我选择活在我的岁月里。
《一代宗师》的台词21、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
3、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4、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拳不能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
5、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要是,回不了头呢?6、武艺再高,高不过天;资质再厚,厚不过地。
人生无常,没有什么可惜的。
7、风流本就是个梦。
有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唱的,远比说得好听。
少林寺主持释永信图片
少林寺主持释永信图片篇一:揭秘释永信的朋友圈:与马云相见恨晚揭秘释永信的朋友圈:与马云相见恨晚2015年08月03日09:39来源:中国经济网当你在百度搜索释永信三个字时,你会发现,与他相关的搜索联想关键词有“老婆、包养、有染、举报”等。
这些关键词,显然与释永信的身份格格不入。
这些年,释永信在网络上的负面消息一直不断,也就有了如今的搜索联想结果。
这一次,释永信面对的负面风波看起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厉害,开除僧籍、豪车、情妇、转移资产……每一条都足以牵动舆论的神经。
当然,在这里,小内并非要分析实名举报一事的是与非,而是想聊聊释永信与互联网圈子的那些事。
释永信的互联网思维1987年,行正圆寂,26岁的释永信继承衣钵,成为少林寺的主持,自此,少林寺开始了“入世”之路。
90年代初,河南开通一批模拟手机,少林寺的僧人就开始使用。
1996年,释永信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回到少林寺后,就立马拉起电话线,给少林寺申请了域名,建起了网站。
此时,马云还没有自己的网站,比释永信大一岁的张朝阳刚融到一笔风投。
前几年,少林寺也出乎意料地在自己的网站向外界公开了《易筋经》、72绝艺、点穴功等少林武功秘笈及修炼方法,也因此,少林寺的网站日点击量超10万。
释永信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我平时每天都要上一次互联网,主要浏览时政及社会资讯。
目前,少林寺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博。
在微博上,释永信还时常进行一些少林寺活动的微博直播,偶尔,也参加新浪微博组织的微访谈。
到这里,你会发现,释永信的互联网思维已超越绝大多数的土炮老板。
2011年两会期间,往年拿着笔记本电脑上会的释永信,装备再次升级——一部iPad平板电脑摆上了桌面。
而在3月11日下午,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前,释永信亮出了自己使用的苹果手机。
在今年的两会上,释永信的手机再次升级,使用的是银灰色的iPhone6Plus。
相交科技大佬2014年,释永信前往美国参观谷歌和苹果总部,彼时,国内科技媒体争相报道。
智慧语录大全
智慧语录大全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某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024年净空大师语录_1
2024年净空大师语录2024年净空大师语录(精选的)1、我们念佛一定要心里真正有佛,只要把阿弥陀佛当成自己的心上人,念佛就会成功。
如果心里真的有佛,口里念不念都没关系,只要有真信、切愿、老实念去,一定会成就。
2、学讲经一定要求三宝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与佛相应,才能得到感应,口是心非是绝对不可以的。
道场同修如果不学讲经的,也要认真听讲,增长正解,提高共识。
3、真正聪明人,绝对不作领袖,因为肩负的责任很重。
譬如县、做得不好,是罪过;做得好,是本分。
既然肩负起责任就应当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领袖,大多是佛菩萨示现。
4、虽然不是存心破坏道场,但是因为自己的无知犯过,还是造罪业,要负因果责任。
5、寺院主持有教化一方的责任,没有尽到责任就是过失,个人修得再好也不行。
如果是寺院清众,就没有这个责任。
6、只要有一个真正的和合僧团,就会感动其它人,有第二个、第三个六和敬僧团出现。
不要多,能够有五、六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7、来我们道场的同修,要真正有共识、有修行,修行的基础,一定是建立在五德、六和的基础上。
8、对于兴趣不同、法门不同的人,我们应当要尊重。
9、真正修行人,纵使受业报也会愈来愈轻;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定业是决定无法转变的。
10、在道场共修,二十岁至四十岁的学做事,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贡献自己,作领导、负责任;六十岁以后就退休专心精进,求生净土。
11、修行人一心一意为佛法、为众生,一生就让佛菩萨安排,我们自己不必操心。
12、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的权势、财富、事业,总是会有失去的时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过得很自在。
所以佛法教我们要积德修善,才会有真实成就。
13、对于任何道场绝对不要留恋,道场不清净、有人我是非的地方,一部经不一定要讲圆满,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净。
证严上人静思语录
证严上人静思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证严上人静思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佛心没有远近,人的愿望也没大小,只要心诚意正,即可达到弘愿。
2、凡事善解,才能化瞋怒为柔和。
3、常常受到挫折,也要感谢天意的磨练。
4、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5、把气愤的心境转换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爱,如此,这个世间将更臻完美。
6、做环保,除了净山、净海、净大地之外,也要净心田。
7、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8、发脾气是短暂的发疯。
9、福要自己去造,不要去求。
10、素食可让身心健康,又能保护地球。
11、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12、真正的快乐,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
13、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14、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15、凡事因贪而贫,去贪就简,克已勤俭即能兴家。
16、让父母欢喜、安心,就是孝顺。
17、难行能行,难拾能拾,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18、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19、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
面容动作、言谈举止合宜得体,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
20、要批评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无缺。
心最安。
21、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会事久落空。
22、人生不一定球球都是好球,但是有历练的强打者,随时都可以挥棒。
23、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24、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
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25、生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
“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
26、行善、行孝,不能等。
27、众生相即有众生见。
28、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只看到别人的缺点,丝毫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29、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
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全国两会经典语录
全国两会经典语录作者:暂无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2年第3期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说,4年前全国公务员是600万人,现在已经增加到1000万人,一年多100万人。
官多了不好管,供养成本、教育成本、监管成本和违法违纪查处成本都很高,还容易造成腐败、财政资金分配使用不科学等问题。
因此,他建议制定编制法,制止“官满为患”。
要根治目前中国社会的“奢侈病”,关键在于政府。
今年春节中国人境外奢侈品消费达7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达126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28%。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副主委何清华指出,要根治目前中国社会的“奢侈病”,关键在于政府。
只有政府以身作则,带头采取措施,才能遏制奢靡浪费行为的蔓延。
国家必须通过预算管控治理“三公”消费,并公开细目以便舆论监督。
雷锋不是筐,什么都能装。
“宣传雷锋精神要抱有正常心态,要实事求是,随意的演绎、异化会损害雷锋的形象,让群众觉得不可信,不可信则不可学则难以常态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力促学雷锋常态化。
“雷锋不是筐,什么都能装。
”王兴东说,宣传雷锋事迹要有正常心有针对性,学雷锋要从寻常事做起、要干群一心经常做公开做。
人们恼的其实不是茅台酒,而是政府乱花钱的手。
茅台酒,成为今年两会最受瞩目的争议话题之一。
多位代表委员以此为切入点提交了关于管控“三公”消费、政府采购、政府作风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景天魁认为,人们恼的其实不是茅台酒,而是政府乱花钱的手。
“高档品,尤其是奢侈品,对政府采购来说,一定得严加限制。
如有例外,把例外的情况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好办。
”景天魁建议,国家应详细规定何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采购高档品。
有100亿元,你也不能占1000亩盖房子!“有100亿元,你也不能占1000亩盖房子!”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就中国民众住房问题指出,由于环境和人口关系,中国不能支持一个单户有巨大的土地和巨大的房子。
释永信大师简介:现为少林寺掌门人-阜阳市人民政府
释永信大师简介:现为少林寺掌门人.安徽人,小学二年级文化(不过这个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自述“上过几天佛学院,是成绩不算好的学生”,很谦虚。
他拥有MBA、美国博士证书),来到河南时以在少林村摆摊卖老鼠药为生,后拜行正为师,出家为僧,但其并不被行正所喜爱,因其狡猾常做一些不入流的勾当,娄教不改,有一次行正大怒要将其逐出少林寺,因其跪地苦苦衷求才暂且留下他,不久释行正圆寂,释永信没有忌会完全暴露其本性,用尽手段聚财敛权,升为方丈。
他的生座仪式是在寺院里除其几位得意弟子在场外,少林寺的其它僧众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在夜晚偷偷举行的。
释永信德升座仪式会偷偷摸摸的。
从不参禅,不理佛,不懂武功, 据知情人介绍,在少林寺附近,登封城里到处可见他们在高档酒店吃肉喝酒,搂着小姐明目张胆的出入各种娱乐场所,上梁不正下梁歪,因为身为方丈的这个人,常年在登封城的“丰源”酒店包房,极少回少林寺,他平时喝酒吃肉从不守戒律,被人见到时就自圆其说:“唐王李世民封过的,少林寺和尚可以喝酒吃肉,碑文有记载。
那就请释永信大师你把这块我们找遍了少林寺及其相关环境都找不到的碑文拿出来让我们见识一下吧!他的徒弟个个成家,喝酒吃肉,出入色情场所,他还真是言传身教!真是名师出高徒啊!用这样的人代表少林寺出国,丢的不止是少林寺的脸,更是我们全中国人的脸!1986年12月13日,德禅长老让行正大师接替少林寺方丈一职。
行正是双眼失明的法师,因为当时政府工作组入驻少林寺,德禅主持以年老为借口回避,退任名誉方丈…不料行正接替方丈次日即因重病住进洛阳白马寺医院(由其大弟子永乾法师伺候),并于1987年8月27日病故(其间回寺2次,所住时间约3个月)。
此际被逐出师门的永信回到了少林寺(永信被逐后曾拜还俗僧郝释斋为干爹,目的是请其说情回少林寺,结果未能成功)。
后来他自称是其师父圆寂后得到衣钵——如果是遗物当时在场应是永乾和其他师兄弟(根本没有接法的机缘是骗人的),佛教接法是要真传的,人已死接什么法?永信说他得法得的什么法?行正法师圆寂后,永信企图当家并攻击准备接当家的行孝法师(中国佛学院南京分院毕业),他以卑鄙手段赶走行孝法师,并打着真真假假的招牌在社会上从事各种活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生命礼赞 孔孟语录三则素材 北师大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孔孟语录三则素材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孔孟语录三则素材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生命礼赞孔孟语录三则素材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孔孟语录请看两副对联,判断分别怎样对应孔府和孟庙?战国风趋下斯文日再中(孟庙)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孔府)孔府,旧称衍圣公府,在曲阜市内孔庙东邻。
为历代衍圣公的官署和私邸.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公元1038年)。
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号称“天下第一家"。
这幅对联是孔府第一道大门处的对联。
相传是清人纪均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
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门外,庙、府毗邻。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战国时思想家孟子之所。
这幅对联是黄野鸿题邹县孟庙.风趋下:儒家认为当时世风趋下。
日再中:喻儒学又兴旺起来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孟子的相关言论文章。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孔子《论语》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释永信和尚关于参话头
禅宗作为佛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普及途径之一,自达摩首开风气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欢迎。即使在达摩时代,人们对禅宗就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亡心寂默之士,莫不归信。"从唐朝开始,禅宗逐渐成为汉地佛教的主要潮流,并相应地形成了通过参禅门径学佛的传统。禅宗与人们,特别与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只要社会生活安定,人们就会对禅宗倾注极大的热情,参禅风气大盛;历朝如此,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美谈,王维与神会,苏东坡与佛印,以及《灯录》里无数趣味盎然的公案故事,等等。目前,港、台地区参禅风气很盛,这与那里生活条件较好有很大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陆也会掀起参禅潮流,现在社会上的"禅宗热"正是一种预兆。
新少林寺经典语录
新少林寺经典语录1、你们这帮混蛋,想毁我少林,我要超度你们。
2、我知道我们不可能在一起了,可是我很喜欢现在的你。
你得到的远远超过你所需要的了,住手吧!3、来时欢欣去时悲,空在人世走一回,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欣亦无悲。
4、你能不能不用偷这个字啊,是拿。
5、土葬还是火葬?土葬的.话逢年过节可以回来看看,也不好挖出来看,我觉得还是火葬吧,方便,去哪都能带着走,吃完面就赶紧去点火吧。
6、练武是参禅,做饭也是参禅,都是一样的。
7、都是些很粗浅的话,可是为什么越看越有味……8、先懂得放下一切,则一切不住,才懂得面对。
9、你得到的远远超过你所需要的了,住手吧!10、俺抓野猪,怎么抓了个人来。
11、随缘一生,一生随缘,方能一生活的自在。
12、他们是偷米回来,不是来偷米。
13、乖,听爸爸的话,爸爸以后就不打架了!14、这辈子我就认这个兄弟,宋虎再不好,也轮不到你讲。
15、枪再好我也不要,送客。
16、人懵的时候,连猪都不如。
17、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亦不去,亦无欢喜亦无悲。
18、净能:他们是来偷米的。
净海:是偷米回来啊,不是来偷米。
19、净能:少林寺不是你的战场,不是由你来决定的,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吧!20、静觉:方丈不是说,佛度有缘人吗?21、方丈:终生皆有佛性,我们不该有分别心啊!22、净能: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他心中念的是仇恨,是结不出禅果的。
23、方丈:烦恼即菩提,既然懂得迷惑,离参透禅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24、悟道:要学啊,就学达摩,达摩,面壁九年,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心,从来不打架。
浑身上下都是智慧,他头发想的东西,都比咱俩多,这啥境界啊,这叫禅武。
25、悟道:没事儿,少林寺在俺心中,永远都烧不掉的。
【新少林寺经典语录】。
云谷和尚语录
云谷和尚语录云谷和尚语录目次卷上圣寿禅寺语录本觉禅寺语录开元禅寺语录云岩禅寺语录卷下小参告香普说偈赞小佛事䟦云谷和尚语录卷上云谷和尚初住平江府圣寿禅寺语录参学宗敬编师于宝祐四年八月入院。
指三门云。
有拔开力。
具透开眼。
总未入得圣寿门。
新长老今日放行去也。
喝。
佛殿。
不着佛求。
不着法求。
用礼作么。
提起坐具云。
放过不可。
据室。
磨竭掩室。
毗耶杜词。
拍床云。
太湖三万六千顷。
月在波心说向谁。
拈衣。
鸡足峰守得定。
大庾岭提不起。
提法衣云。
这个聻。
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升座拈香云。
此一瓣香。
恭为今上皇帝祝延圣寿。
万岁万岁万万岁遂就座。
垂语云。
万顷烟波。
四桥风月。
千尺[糸*系]纶直下垂。
三山大鳌轻一掣。
果有不贪香饵底么(问答不录)。
提纲。
文彩未彰。
苏州有常州有。
丝毫才露。
主山高案山低。
一切处不留。
一切处成就。
红尘闹市。
放两抛三。
白浪堆中。
呈桡舞桌。
南垂虹。
西合浦。
从汝诸人往来。
从汝诸人点首。
只如保寿开堂。
三圣推僧。
保寿便打。
意在于何。
横按镆鎁行正令。
太平寰宇斩痴顽。
晚小参。
问答罢乃云。
德山小参不答话。
奋巨灵分太华之威。
赵州小参要答话。
展金翅擘沧溟之势。
若是举一明三。
目机铢两。
如镃石见铁相似。
轻轻一引便动。
说甚好与三十。
说甚抛砖引墼。
今夜不动功勋。
不触风化。
革辙通途。
海行条贯。
会么。
太湖跨三州。
复举宝公令人传语思大。
何不下山。
教化众生。
目视云汉作么。
思大云。
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
有甚众生可化。
师拈云。
二大老。
一人口甜心苦。
一人扶着便醉。
于唱教门中则故是。
若约衲僧门下。
直须血滴滴地。
卓柱杖一下云。
车不横推。
理无曲断。
上堂。
入院二十日。
波波复挈挈。
逢僧深问讯。
见俗低相揖。
因甚十个有五双。
当机蹉过。
虽然。
祸不入慎家之门。
佛涅槃上堂。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黄面瞿昙。
死了活不得。
摩 众。
椁示双趺。
黄面瞿昙。
活了死不得。
圣寿有个秘传方法。
死得活底。
活得死底。
遂拈柱杖。
卓一下云。
活也活也。
诸人还见老瞿昙么。
靠柱杖云。
不是不是。
谢天台靖首座净慈王藏主上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17师父,我很命苦,有没有什么方法改命?根本上说,一切从念头上下功夫,念头改了,啥都改了。
具体咋办?要修福增慧。
如果能舍就会有福德,真能舍就能生发我们的智慧。
这看起来很简单,但真要做起来却很难。
心修定慧,弟子在生活与工作中哪种办法最简单、最有效?安住当下,干啥是啥。
我们时常讲觉悟,觉悟什么呢?宇宙人生的真相又是什么呢?就是认清你自己,觉察到真正的自己。
就是觉悟自己的本心本性而已。
觉悟到释迦佛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相。
\怎样才能有大根器?大根器是我们累世所积累的福德因缘,是我们当世修行的基础,但现在也会成为过去,还需我们当下精进用功,以成就未来的解脱因。
我想跳出三界,怎奈影子囚在红尘,怎么办?所谓三界也是因缘所生之法,“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悟得此因缘空性,虽处红尘,当下即能超越,证入空、无相、无愿的三种解脱法门,解开烦恼的束缚。
有人说先有物质,物质生出意识,那物质从哪里来的?心不自心,因物故心;物不自物,因心故物。
心物互为因果,没有谁先谁后。
物质乃至世界的起源与消失,都是因缘的结果。
《阿含经》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世间灭。
”世界也是迁流不息、变动不居的,有情众生也是在无尽缘起的诸方时空中,“此方灭尽,转归他方;他方灭尽,还归此方”,最终直到终成正觉。
一个人若能活在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一个当下的事情,他的修行就到家了,也就更能看透得与失了。
达摩祖师西来意,为何祖师们从不说破?每个人开悟的因缘都不尽相同,而且宗门直指人心,不历阶级。
故宋释云有言:叮咛损君德,无言真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缘果是贯通三世的。
人生就像栽树,心地犹如田地,种好自己的地,时候到了,自然会有收成。
佛陀睹明星而悟道,看见的是哪颗星,还是另有所指?不管是哪颗明星,就看你能否顺着佛陀所“指”而见道,并敢于直下承担:哦,原来我也本具佛性,我亦能成佛!师父,修行到何等境界才能达到无欲望呢?欲望有善法欲,关键是我们能否把欲望转化为我们的念力和愿力。
修证到圆明寂照的本来自性清净的涅槃境界就没欲望了。
师父,何为善,何为恶,如何让自己心里有一个处事准则?依于真实之理,有利于自他,并不舍众生的心行,就是善;而不利众生,也不利于自他的心行就是不善。
在身口意上契合这样的自性善就是我们处事的准则。
师父,人怎么可以改变自己的霉运,让自己的生活事业都开始走上坡路?修诸善法,勿行恶念。
僧人出家,辞亲割爱,还能孝养父母吗?戒虽万行,以孝为宗。
孝养父母,是净业正因,僧人与世俗孝敬父母的方式不同,僧人没有不慈爱父母而专门慈爱众生的,只不过僧人出家是舍小家为大家,是为众生、为累世父母的大孝大勇行为。
我们的本师释迦佛,正是累世报答累世众生亲恩,积累这样的因才成正觉。
各殿堂部分春联与大家分享:方寸天地慈悲济世宣妙法,丈室春秋普利有情度众生。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往,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经藏解脱利诸物,空有二意显真禅。
悟到禅机万念息,喜无长物一身轻。
佛教禅宗一脉兴传承北魏,武学鼻祖千年光大继隋唐。
达摩东来四卷楞伽九年面壁传心印,六祖南下花开五叶大乘国士结硕果。
人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相相俱无名真实相,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心心悉泯乃清净心。
修行自在,就是做一个慈悲喜舍的人。
慈悲心就是希望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么一个心愿。
我们为人处世,要善待一切众生,包容一切众生,并帮助一切有缘众生。
平常人受到辱骂则会恼羞成怒,受到赞美则会沾沾自喜。
其实,无论褒贬,至少说明别人对你很在意,如此,我们就应当心存感谢。
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的发生都遵循了一种因缘关系,因缘所生之法,并无实体,所以佛法才要求大家莫执着,顺其自然。
即相离相:“攀缘”与“随缘”佛法的中心思想就是,向善,顺其自然,顺应自然。
我感觉做事的时候,总是不能坚持到底,怎么办?确立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和理想,探索生命之源,以获得生命的智慧能力。
达摩祖师西来意,为何祖师们从不说破?每个人开悟的因缘都不尽相同,而且宗门直指人心,不历阶级。
故宋释云有言:叮咛损君德,无言真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缘果是贯通三世的。
人生就像栽树,心地犹如田地,种好自己的地,时候到了,自然会有收成。
请问,佛陀睹明星而悟道,看见的是哪颗星,还是另有所指?不管是哪颗明星,就看你能否顺着佛陀所“指”而见道,并敢于直下承担:哦,原来我也本具佛性,我亦能成佛!师父,修行到何等境界才能达到无欲望呢?欲望有善法欲,关键是我们能否把欲望转化为我们的念力和愿力。
修证到圆明寂照的本来自性清净的涅槃境界就没欲望了。
师父,何为善,何为恶,如何让自己心里有一个处事准则?依于真实之理,有利于自他,并不舍众生的心行,就是善;而不利众生,也不利于自他的心行就是不善。
在身口意上契合这样的自性善就是我们处事的准则。
师父,人怎么可以改变自己的霉运,让自己的生活事业都开始走上坡路?修诸善法,勿行恶念。
僧人出家,辞亲割爱,还能孝养父母吗?戒虽万行,以孝为宗。
孝养父母,是净业正因,僧人与世俗孝敬父母的方式不同,僧人没有不慈爱父母而专门慈爱众生的,只不过僧人出家是舍小家为大家,是为众生、为累世父母的大孝大勇行为。
我们的本师释迦佛,正是累世报答累世众生亲恩,积累这样的因才成正觉。
各殿堂部分春联与大家分享:方寸天地慈悲济世宣妙法,丈室春秋普利有情度众生。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往,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
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经藏解脱利诸物,空有二意显真禅。
悟到禅机万念息,喜无长物一身轻。
佛教禅宗一脉兴传承北魏,武学鼻祖千年光大继隋唐。
达摩东来四卷楞伽九年面壁传心印,六祖南下花开五叶大乘国士结硕果。
人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相相俱无名真实相,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心心悉泯乃清净心。
修行自在,就是做一个慈悲喜舍的人。
慈悲心就是希望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这么一个心愿。
我们为人处世,要善待一切众生,包容一切众生,并帮助一切有缘众生。
一个人若能活在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一个当下的事情,他的修行就到家了,也就更能看透得与失了。
请师父开示:在这个社会什么是幸福呢?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阿弥陀佛。
人活着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幸福与否,从根上说,是心的感受。
师父,什么是法?指一切事物。
我感觉做事的时候,总是不能坚持到底,咋办?确立自己阶段性的目标和理想,探索生命之源,以获得生命的智慧能力。
如何战胜自己的欲望和习气呢?欲望没错,关键在心。
习气是过去的业,照顾好当下。
师父,能否解释下《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意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故无所住;依一切相上起妙观,故生其心。
学菩萨、证般若,须要有大悲心,大愿力、大根器、大智慧才行,我们一般人还必须下死功夫,勤苦忍耐,再加上善知识的提携,方可成就。
佛是觉悟的人,佛法是帮助觉悟的方法,我们学佛就是要通过正确的方法使自己觉悟。
大师好,普通人抄写心经有什么禁忌吗?恭敬心对待即可。
师父您相信命运吗?有因果吗?如果有因果那是不是说一切都是注定的,如果一切都是注定的,那我们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世界是不是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从世界诞生开始,就注定了最终的结局?佛法看这个世界,一切由心想生,心生则种种法生。
如能回到最初的原点,就能看清自己和这个世界,了了分明。
师父您好!人到五十了才知佛的因果多重要!想不清楚过去的一些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很后悔,现想多念佛,不知能否脱离过去的悔痛?恳求大师指点!过去心不可得,所得即是妄念,忏悔必定得清净。
时间是什么?变化与禅定静止是否矛盾?一切都为心造,变化是心念的不断升起,定是令心专注于一境而不散乱。
师父,低头行事,莫问前程,对吗?对,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前程即在其中。
菩提路上,要发大心、发长远心、发大忍耐心才行。
师父,对佛的执着算不算执着呢?如果是怎么破呢?如果想着要破,是不是又是另一种执着呢?对佛的执著也是一种执着,但这种执着是方便法,就好像黑夜里我们所依靠的明灯,渡河所乘坐的舟筏。
但当你真正证得了自性光明、到达到解脱的彼岸,就没有必要再打着灯笼、背着舟筏了,正如《金刚经》所言: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弟子读《金刚经》有一个疑惑,“实相”说是实有,又说无,本性也是,又有又无,我该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做?对于经书,是不是不应该用思维去理解经义?是不是必须亲证,才能最后体会到?那么带着不理解,也能去证吗?“相”,或“实相”,是无相也无不相。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是一物即不中。
这个过程就要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确实要去亲证。
讲空、讲有是建立在性和相、理和事相对的层面。
在学习经文的时候,一定要理解。
用理解来指导自己证悟的实相,这个过程叫“借教悟宗”。
到实相的境界,空与有是无二的。
刚开始学佛,最好不要空来空去的,易落入狂慧。
建议先把三法印、一实相印、四谛、五蕴、六波罗蜜、八正道、十二因缘等这些基础的概念先学一学。
请问,为什么“说了即不是”?言说毕竟有限,除非亲证。
有许多东西都不可言传,一旦说出来就有形象,就有语言。
因为悟境、最高境界或自性本不可描述,所以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了即不是。
师父好:我也信因果,有时觉得自己这辈子是来还债的,自己持五戒,也念佛,觉得与地藏王菩萨有缘,心里发愿,愿代父母妻子孩子等一切亲朋好友偿还一切业债,甚至愿下地狱,还清业债,下辈子不愿做人。
依此修炼,不知可否,请明示!多谢!真能时时处处作“还债想”,这样修也是很殊胜的法门,菩提达摩祖师称之为“抱怨行”。
在《二入四行论》中这样描述:云何报怨行?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思维:人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诉。
攀缘是有意为之而不一定能有所为,深陷在一切相中而不能超越;随缘是无所为而为,看似现实,却很超越,即一切相但又离一切相,为而不为,一点都不执着,故攀缘即是牢笼,能真随缘即得真自在。
师父,西方所说的“冥想”和佛家所说的“观想”是同一个意思吗?形式一样,所指不同。
是谁在想?意识心、肉团心,还是那不生不灭能照万物的心性?每个人所证悟的阶段和层次不同,境界就不同。
大和尚吉祥,弟子请大和尚开示。
请问如何理解“无生法忍”,什么是“无生法忍”,感恩大和尚。
面对不如意的环境,不生瞋恨怨恼,在毁谤、打击之下,心能安就叫“忍”。
但“忍”的境界和层次却不同。
忍辱波罗蜜或称“安忍波罗蜜”,是菩萨六度之一,它是菩萨修习成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修持之一。
一切法得成于忍。
在佛经的记载中,对“忍”有各类总结:有世忍、出世忍;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也有龙树菩萨开示的生忍、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