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制造的智慧供应链建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智能制造的智慧供应链建设

在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具有更多的市场要素、技术要素和服务要素。如果没有智能化的供应链引导,智能制造仅仅是生产模式的转变,无法形成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本文对我国制造企业在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供应链方面存在的八大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着重介绍了制造企业建设智慧供应链的步骤、策略与技术手段。一

智慧供应链新解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被赋予了哪些新的含义?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与分销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完全不一样的逻辑,前者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研发、预测、生产计划、物流计划、采购计划、成品发运计划、客户订单管理、库存与物流信息控制等功能环节,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全供应链”;而后者更多的是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或功能。

相对于传统供应链,在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具有更多的市场要素、技术要素和服务要素。具体而言有以下特点:

1、以点带面,强调全局性。未来的供应链运营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救火模式,更多强调系统优化与全供应链的绩效,而不是局部优化的部门绩效,强调“牵一发而动全身”,完全协同性。

2、更加看重相对于客户服务满意度的精准性、有效性。制造企业更加具有时代感和存在感,不再是躲在代理商后面或者企业销售部门后面被动“提供”产品,而是主动分析、主动服务。他们将会更多地邀请客户进行体验式的开发、测试客户要求,进行符合客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整合,以保证该产品或服务对于客户的“黏性”,从而反过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升级。供应链也就能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补偿,从而智能化迭代升级。

3、更加看重供应链过程的增值要求。传统的精益生产理论强调只有制造才是增值的,那是产品时代的思维;在智能供应链时代,需要明确的是:只有客户买单的才是增值的!于是有了如下逻辑:不仅仅生产才是增值的(物流、研发当然也是)、不是所有的生产都是增值的(过量生产就是浪费)。这将引发制造企业供应链的价值导向颠覆。

4、更加重视基于全价值链的精益制造。从精益生产开始,拉动精益物流、精益采购、精益配送……全过程都必须是精益精准的,并且是在运营标准的基础上联动展开,达到量化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减少甚至消灭“标准-计划-执行”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体化控制体系。

5、更加强调以制造企业为切入点的平台功能,只不过这个平台功能不再是单一维度,而是具有立体性,涉及到产品生命周期、市场、供应商、工厂建筑、流程、信息等,如图1所示。

智能制造工厂规划涉及的供应链维度和基本要素

从图1可以看出,所谓的智能制造企业供应链,不再是以某个单一功能实现为目标的暂时性项目,而是打造制造企业服务能力的综合系统,使企业具有“聚核”功能,从而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该平台不但需要有良好的智能供应链基础,更需要良好的智能化信息平台。

6、不再是站在企业内部来考虑如何满足客户或者销售部门的“订单要求”,而是站在客户端思考“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此时或许没有了销售部门或者代理商,而是直面客户甚或是潜在客户。

总之,在智能供应链上,不再是企业的某人或者某个部门在思考,而是整条供应链在思考。

建设智慧供应链的意义

接下来需要认清的是,建设智慧供应链对实现智能制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实,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精髓都是聚焦于智能化,但在推动过程中企业对于智能制造的理解一度有过误区——认为智能制造就是设施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

如,D企业号称要打造行业内具有引领性的智能工厂,于是花重金向全球顶尖设施设备供应商采购该工厂需要的所有装备。每个设备都非常优秀,但等到该工厂开始制造产品时却发现一个问题:每个设备都很好,就是匹配不到一块儿去,因为它们不在一个逻辑上!D企业是分段、分模块购买设备的,尽管购买的都是最佳产品,却不是D企业

需要的,因为它们不代表D 企业的供应链逻辑。简言之,缺乏智慧供应链灵魂将这些智能制造元素有机联动起来,最后结果“很尴尬”。在工厂启动伊始,D 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一次客户参观时,客户质疑起来了。

客户:“这个工厂根据什么原理和逻辑设计配置的?”

D总:“工业4.0,智能制造。你看,只要物料/零部件一上线,设备就能够智能制造出优质产品!”

客户:“那么,物料是如何上线的?”

D总:“那个外包给供应商处理了!我们没有匹配那么多人。”

客户:“供应商能够代表贵公司的水平吗?能够匹配这个高端产线的要求吗?”

D 总:“不一定。但是,我们采用拉动机制,如果他们不能满足,我们有考核体系,实在不行就罚款!”

客户:“如果罚款还不能搞定呢?”

D 总:“那就换一家!”

由于没有智慧供应链的联动思维,企业花了钱,购买了高端设备,最终难以达到智能制造的效果。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其实有了很好的答案,如图2。如果没有良好的智慧供应链基础,那么制造智能化基础也就变得零碎,不成系统,再好的智能产品也都可能变成“僵尸机器人”;而失去动态供应链全过程适时智能化监控的智能制造,也仅仅是解决了看得见的智能化,没有解决逻辑的智能化,于是供应链还是无法思考(对于过

程中数据差异的自反馈、自补偿、自优化);如果没有智能化的供应链引导,智能制造仅仅是生产模式的转变,无法形成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转型过程中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短板

纵观正在或者准备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企业,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分析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深思:

1、忘记了制造企业和供应链的使命和本质。

供应链的本质是快速响应客户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客户满意度;而制造工厂当然需要精确准时地生产合理合格的产品,消耗合理的成本。很多时候,面对各种新概念、新技术、新浪潮、新需求等等,我们通常失去了冷静,给制造冠以很多好听的新名词,结果“所有的说法都有了,就是忘记了制造本身”。智能制造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合理、有效的“生存环境“,这个经营环境就是供应链的智能化。

2、智能化战略缺失。

大部分企业都是“听到风就是雨”,准备了很多资金和资源在智能制造上大干一把,却不知道为何要搞智能制造,更不知道要搞成什么样子,至于从哪里入手就更加无从谈起,于是发现努力了半天,却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没有智能化的供应链战略,就没有价值导向,也就无法形成智能工厂的概念设计,那么就无法理清楚智能化的技术原理和数据、参数(含KPI指标)设定的逻辑关系,至于设备配置,由于更加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