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合集下载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医院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急诊科患者危重分类及诊疗规定
一、急诊患者危重分类: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进行病情评估,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

轻中度患者按顺序就诊,重度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优先抢救治疗。

1、轻度: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情绪稳定,神志清楚。

2、中度: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虽有明显不适症状,情绪不稳,但病情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突然变化者。

3、重度:已威胁到患者生命或病情在短时间内有可能发生急剧变化者。

如收缩压<80mmHg或>200mmHg;呼吸频率>35次/分,极度呼吸困难;脉搏>140次/分或<40次/分者;昏迷;抽搐;超高热等。

二、危重患者抢救:
1、急诊患者先由分诊护士分诊,危重症患者立即送入抢救室,同时通知急诊值班医护人员,后协助补办挂号手续;
2、急诊值班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

如吸氧、吸氧、心脏按压、心电监护等,同时通知住院总或科主任,值班医师进行病情紧急评估后与护士共同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疾病的紧急处理。

3、进行紧急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复述一遍,备药、核对,无误后执行,并保留所有药物空瓶以便核对。

在抢救结束后30分钟内补录医嘱。

4、医师应及时书写病历,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阳性体征、抢救经过及患者的反应,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

三、患者转运(如做必要的检查、收入院、转院)前应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评估结果。

一般情况下,在生命体征相对稳定
时进行转运。

如抢救条件限制,应进行必要处理(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辅助呼吸等)的同时,以最快速度安全转运患者。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分区

急诊分级、分区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区”,将病人的病情分为“四级”,从而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病人医疗安全。

一、急诊分区:急诊诊疗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既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二、急诊分级: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1]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1]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急诊就诊说明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标准指导原则,我院急诊病人候诊顺序按照病人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来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请各位病人及其家属相互尊重,每诊室只同时接纳一位病人。

三、候诊期间,如有任何问题,请立即向分诊护士提出。

四、急诊就诊先后次序按照病人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决定,并非完全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病人分类 Ⅰ级(濒危病人) Ⅱ级(危重病人) Ⅲ级(急症病人) Ⅳ级(非急症病人)严重程度(濒危病人)病情可能随时危急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

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危重病人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Ⅰ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应尽快安排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非急症病人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作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常见临床表现气管插管无呼吸/无脉搏急性意识障碍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的病人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严重性有可能发展为Ⅰ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通过急诊处理可以缓解病人症状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标准...文档交流...护士接诊 立即 立即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医生接诊 立即 尽快安排接诊地点 抢救室抢救室或者候诊室 诊室(候诊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病情分级考虑上调)。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休克、脑卒中、心绞痛、各种严重骨折、多发伤、气胸、胸痛持续36h以上、各种脏器衰竭、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危象以及其他生命体征不平稳等
抢救医疗区
尽快抢救
3级Biblioteka 急症急性腹痛、肾绞痛、发热、腹泻、呕吐、感冒、头痛、轻度外伤等
诊断医疗区
30分钟
4级
非急症
其他稳定的病情以及开具各种化验单、检查单、更换尿管、胃管、临时开药等
一般医疗区
120分钟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为保证危重病人的及时救治,合理利用急诊医疗资源,依据国家卫计委《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对急诊病人实行分级救治。
级别
色标
病情严重程度
常见疾病
就诊区域
候诊时间
1级
濒危
心脏呼吸骤停、严重呼吸困难、昏迷病人(GCS<9)、各种休克、急性心肌梗死、重度创伤大出血等
抢救医疗区
立即复苏
2级
危重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

急诊患者病情分级原则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是评估和分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过程,在给予患者恰当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也能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病情分级的原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病情持续时间、病情稳定性和危险因素等方面。

临床表现是评估患者病情分级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往往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疼痛程度等。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急需抢救的危重病例、需要立即治疗介入的重症病例、需要及时就医的中度病例以及可以延迟就诊的轻度病例等级。

病情持续时间也是病情分级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急性发作的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常需要紧急救治,而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疾病如慢性肺病、高血压等则可以根据患者的稳定性和病情恶化程度进行分级。

通常来说,急性病情需要立即救治,而慢性病情可以根据病情的恶化速度进行分级。

病情稳定性是衡量患者病情分级的重要因素。

病情稳定性意味着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病情是否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例如,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病情无明显恶化,他们的病情分级可以相对较低;而如果患者的病情持续恶化,需要进行更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其病情分级将会提高。

危险因素也是病情分级的考虑因素之一。

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伴随疾病以及既往病史等。

例如,有严重基础心脏病患者、老年人、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在急诊中可能需要给予更高级别的医疗护理和治疗,而对于年轻、无基础疾病、无伴随疾病的患者来说,可以将他们的病情分级较低。

因此,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时,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病情持续时间、病情稳定性和危险因素等因素。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评估并分级患者的病情,能够更好地指导医生的治疗决策和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得到正确、及时和有效的救治。

同时,病情分级还可为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响应能力,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急需。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
病人分类
Ⅰ级(濒危病人)
Ⅱ级(危重病人)
Ⅲ级(急症病人)
Ⅳ级(非急症病人)
严重程度
(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急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危重病人
病情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Ⅰ级,或可能导致严重残疾,应尽快安排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急诊就诊说明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标准指导原则,我院急诊病人候诊顺序按照病人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来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二、请各位病人及其家属相互尊重,每诊室只同时接纳一位病人。
三、候诊期间,如有任何问题,请立即向分诊护士提出。
四、急诊就诊先后次序按照病人病情紧急和严重程度决定,并非完全按照到达的先后顺序.
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
通过急诊处理可以缓解病人症状
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护士接诊
立即
立即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医生接诊
立即
尽快安排
接诊地点
抢救室
抢救室或者候诊室
诊室(候诊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病情分级考虑上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标准
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作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
常见临床表现
气管插管
无呼吸/无脉搏
急性意识障碍
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的病人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严重性有可能发展为Ⅰ级。
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
复合发症的可能性很低

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

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急诊分诊的病情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张春华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病人就诊及处置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且要分流病人,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病人病情评估结果分为四级:一级是濒危病人,二级是危重病人,三级是急症病人,四级是非急症病人。

濒危病人是指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或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

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一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予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一级,如急性意识模糊或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也属于该级别。

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非急症病人是指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的病人。

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

红区即抢救监护区,适用于一级和二级病人处置。

黄区即密切观察诊疗区,适用于三级病人,原则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置病人,当出现病情变化或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病人应被立即送入红区。

绿区即四级病人诊疗区。

2013.01.26。

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医院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
(一)1级:濒危病人
病情可能随时危及病人生命,需立即采取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急诊科应合理分配人力和医疗资源进行抢救。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病人:气管插管病人,无呼吸/无脉搏病人,急性意识障碍病人,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干预措施病人,这类病人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二)2级:危重病人
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1级,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给与病人相应处置及治疗。

病人来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需要很早就引起重视,病人有可能发展为1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痛等。

急诊科需要立即给这类病人提供平车和必要的监护设备。

严重影响病人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7/10),也属于该级别。

(三)3级: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应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安排病人就诊。

病人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病人舒适性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病人症状。

在留观和候诊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应考虑上调一级。

(四)4级:非急症病人
病人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1个)的病人。

如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

急诊病情分级评估标准

急诊病情分级评估标准

急诊病情分级评估标准
一级急症
- 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医疗干预。

- 严重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发作,如心梗、脑出血等。

- 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等。

- 剧烈的呼吸困难,如窒息、气道阻塞等。

- 其他严重生命威胁的情况。

二级急症
- 病情较为急需处理,但不属于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 中度心脏病、脑血管病发作,如心肌梗死、脑梗塞等。

- 中等程度的烧伤、创伤等。

- 呼吸困难,但没有窒息的情况。

- 其他需要及时处理的情况。

三级急症
- 病情需要医疗干预,但不属于紧急情况。

- 轻度心脏病、脑血管病发作。

- 一般程度的烧伤、创伤等。

- 轻度的呼吸困难。

- 其他病情需要在可控时间内处理的情况。

四级急症
- 病情较轻,需要看医生但非紧急情况。

- 轻微的心脏病、脑血管病发作。

- 轻度的烧伤、创伤等。

- 轻度的呼吸困难。

- 其他需要注意但不紧急处理的情况。

请注意,以上急诊病情分级评估标准仅供参考,实际应根据医疗专业人员的判断进行准确评估,并及时就医。

急诊科分诊分级标准五级分类

急诊科分诊分级标准五级分类

急诊科分诊分级标准五级分类
急诊科分诊分级标准五级分类如下:
一级:立即危及生命的病情,如心搏骤停、呼吸停止、休克等,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治疗。

二级:病情较严重,但不危及生命,如心绞痛、高血压危象、急性胰腺炎等,需要在较短时间内给予治疗和观察。

三级:病情中度严重,如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痛风等,需要进行基础治疗和观察。

四级:病情轻度、不严重,如轻微损伤、皮肤炎、胃炎等,可以在急诊科接受治疗并在家庭中继续观察治疗。

五级:一些特殊情况,如医学体检、预防接种、输液等,无须急诊处理。

卫生部急诊病人分级原则

卫生部急诊病人分级原则

卫生部急诊病人分级原则急诊病人是指因突发的疾病、伤害或急性病情恶化而需要立即就医治疗的患者。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级,卫生部制定了急诊病人分级原则。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原则。

1.重症与非重症的分离: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急诊病人分为重症和非重症两大类别。

重症病人是指有生命危险或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例如心脏骤停、严重外伤等;非重症病人则是那些病情相对较轻、不需要立即处理的患者。

通过将重症和非重症病人分离,能够更好地分配资源和安排抢救措施。

2.列优先级: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急诊病人分为多个优先级。

通常情况下,急诊病人可以通过等待时间的长短来区分优先级。

一般来说,病情较严重、需立即治疗的病人应该被视为高优先级,而病情相对不紧迫的病人则可以被视为低优先级。

3.疾病分类:根据急诊病人的疾病分类,可以更好地对病人进行分级。

例如,将急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视为高优先级,将感冒、腹泻等一般疾病的患者视为低优先级。

通过将疾病分类与优先级结合起来,能够使医护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对急诊病人进行处理。

4.医疗资源的分配:根据急诊病人的优先级,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通常情况下,重症病人会被优先安排,而非重症病人则需要根据优先级和资源可用性来进行处理。

通过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急诊病人的治疗效果。

5.完善的急救体系: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能够更好地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级。

例如,设置急诊中心、急诊绿色通道等,提高急诊病人的就诊效率和质量。

此外,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急诊病人,也是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

总之,卫生部急诊病人分级原则是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急诊病人进行处理。

通过将重症和非重症病人分离、设置优先级、根据疾病分类分级等,能够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和安排抢救措施,提高急诊病人的治疗效果。

此外,建立完善的急救体系也是保障急诊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的重要手段。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决定就诊次序,可以使病人都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般在就诊时将病人分为Ⅳ级。

Ⅰ级: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导致生命危险。

如心跳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的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中毒,老年复合伤等。

Ⅱ级:有潜在性危及生命的可能。

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突发而剧烈的头痛,开放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Ⅲ级:急性症状持续不缓解的病人。

如高热、寒战、呕吐、闭合性骨折等。

Ⅳ级: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人。

如哮喘持续状态、小面积烧伤感染、轻度变态反应等。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
呕吐轻度或不伴脱水、呼吸稍加快、慢性疼痛等等候时间
立即
<15分钟
<1小时
<2小时
>2小时
备注:1、120护送入院患儿直接进入抢救室
2、分诊护士同时根据PAT、PEWS、FLACC、FACE、GCS、小儿创伤评分、PRISM、小儿危重症评分等进行分级调整。
3、等待就诊时病情加重者,分诊护士根据患儿情况随时进行升级。
<38℃
症状
心跳骤停、呼吸骤停、休克、气道阻塞或窒息、急性呼吸窘迫、严重哮喘、严重心律失常、深昏迷,高热伴惊厥急性发作、大出血、过敏性休克、严重外伤等
浅昏迷、严重心律失常、剧烈头痛、急性瘫痪、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中毒、惊厥发作中、突发意识改变、严重过敏反应等
精神状态有改变、惊厥发作后24小时内、头痛明显、腹痛严重、中度脱水、少尿、广泛皮疹肿胀、轻度呼吸困难等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
级别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程度
濒危
高危
急症
亚急症
稳定
就诊区
抢救室
急诊候诊区,优先就诊
急诊候诊区
正常上班时间门诊就诊,门诊下班后急诊候诊区
年龄
≤24h的新生儿
新生儿
≤3月
>3月
就诊时体温
(耳温或腋温)
≥41℃
或≤35℃
1、≥39.5℃
2、≥38.5℃(有高热惊厥病史且年龄≤5岁)
≥38℃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参考]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参考]

急诊病人分级标准[参考]
急诊病人的分级,在临床上通常分为四级:第一级叫频危病人,这类病人随时都有可能是没有生命的,像没有呼吸的,没有脉搏的,没有意识,这类病人必须立即送到抢救室抢救;
第二类叫危重病,危重病人来医院的时候,有可能呼吸循环相对是稳定的,但患者的症状特别的严重,如意识很模糊,创伤性的复合性的损伤,心绞痛、心梗,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发展成一级,所以也必须立即提供监护设备;
第三类叫急症病了,这类病人是暂时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危及生命的症状,但这类病人在医院观察治疗时出现异常,也要调整一级;
第四类就是非急症病了,就是患者没有急性发病的症状,也很少主诉什么不舒服,临床判断不需要急诊治疗的病人。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级诊疗的标准

急诊分诊分为四个等级,我们按照从重到轻,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属于病危病人,比如呼吸脉搏都很微弱、昏迷患者或者休克病人,需要急诊的气管插管,或者马上用升压的药物才能维持生命的病人。

二级属于比较危重病人,比如严重的脑外伤复合伤、心梗等。

三级属于急症病人心脏病人,比如病人发烧到39度,同时存在有明显的肺炎,呼吸急促,还有像磕破头流了很多血需要急诊处置。

四级属于轻症病人,比如目前病人还没有急性的发展病的情况,但是自己很急,而这一类病人就属于轻症病人,可以介绍到门诊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呼吸
a)RR˂10次/分
b)RR˃30次/分
3.SPO2˂90%且用既往健康状况无法解释
4.血压
a)SBP˂85 mmHg
DBP˂50 mmHg
b)SBP˃240 mmHg
DBP˃120 mmHg
抢救室
复苏
2级
B级危重
(不能等)
1.伴有血压下降的剧烈胸、腹痛,疼痛评分≥7分
2.内脏性胸痛、气促,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2.ECG、X线
CT/MRI/超声
血管造影
3.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4.静脉注射、肌注、雾化
5.专科会诊
6.简单操作(n=1)如导尿、撕裂伤修补
复杂操作(n=2)如镇静镇痛
≥2个
观察诊疗
4级
D级非急症
若生命体征不稳定,上调一级
轻度变态反应
0-1个
若需医疗资源
≥2个,上调一级
绿色候诊
3.呼吸窘迫,非COPD患者
4.活动性大出血(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阴道出血)
5.严重骨折、开放性创伤
6.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
7.惊厥癫痫持续状态
抢救室
监护
3级
C级急症
若生命体征不稳定,上调一级
高热、寒战、呕吐、闭合性骨折
突发剧烈头痛
腹痛持血和尿)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级别
病情严重程度
病情描述
参考指标
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
处置
1级
A级濒危
(立即抢救)
1.呼吸心跳骤停,需紧急插管按压患者
2.恶性致命性心律失常
3.急救车转来明确心梗
4.突然昏迷、急性意识障碍
5.严重呼吸困难
6.有机磷农药中毒
7.中重度休克、复合伤
生命体征
1.心率
a)HR˂45次/分
b)HR˃140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