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图文稿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教师自身修养是属于个体品德的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其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的过程。
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教师本身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
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这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一、应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社会的其他活动,它的显著特点是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即把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为一个社会人,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
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学生求知的观念和态度,正所谓“师表,人之模范也”、“博学为师,德高为范”这些名言,都说明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是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
1.要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身为教师要首先提高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
可以通过学习他们这些先进模范典型,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师德认识和师德修养,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经常以师德榜样鞭策自己、评价自己,自觉遵守和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培训和管理内容之一,制定研修计划,确定研修内容和学时,考核合格计入相应学分,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教师招聘考试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教师招聘考试来说,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应用是其中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下面将介绍教师招聘考试中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
第一重要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灌输,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二重要理念是“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培养。
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
第三重要理念是“多元评价”。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评价方式不仅仅是考试,还包括平时表现、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
第四重要理念是“社区参与”。
新课程改革鼓励学校与社区的互动与合作。
教师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联系,将社会资源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
第五重要理念是“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师需要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知识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重要理念是“终身学习”。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七重要理念是“信息化教育”。
新课程改革倡导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教师需要掌握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八重要理念是“跨学科整合”。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联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九重要理念是“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
教师需要进行个别化辅导,帮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
第十重要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的意识。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2、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4、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5、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6、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2、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1、文化的传播者2、潜能的开发者3、学习的促进者4、发展的伴随者5、教育的探究者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2、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3、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4、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5、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
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
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三、具体把握课程特征,体现课程综合实践活力(1)教学关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2)课程开展的时空上体现灵活性(3)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改的十大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 美元向3000 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
值此,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最深刻的一次课程改革。
人们习惯上把此次课程改革称之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八次课改,更简便的叫法是——新课改。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从未接受过如此频繁的新课程培训,新课程理念被某些专家说得神乎其神,深不可测。
在某地一次针对30 多所中学部分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在收到的523 份有效答卷中,能正确答出“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新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什么?”两个问题的教师,仅有56 位,正确率为10.7%。
这些教师都已经受过不止一次的县级以上新课程培训,足见新课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
我认为,所谓的新课程理念只不过是教育本旨的回归,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新理论”。
它既不像某些专家所说的那么神秘莫测,也不像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难以实施。
不过,每位中小学教师还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主要精神,并把它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
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否可以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一、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 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还要不要素质教育呢?说明提这个问题的同志是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的。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共24页PPT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新课程改革十大重要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
每位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转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可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和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
”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五、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总体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论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论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主要内容.
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推进,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一代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从“补习”到“学识”的转变。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由“授之以渔,使之自然而然”演变而来的。
即以教师作为服务者,学生作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注重过程教育、价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发展潜能,走出一条学习型知识经济带来社会收益的新道路。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更好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新审视教育内容及其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课程。
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
(一)坚持以教师为服务者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依托,建立课程的探究型态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以增强学习兴趣为核心,重视活动,注重实践和体验,注重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增强学习的意义感。
(四)以课程设计为中心,注重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增加课程的教学可视性,淡化学习的焦虑感。
(五)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主线,促进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观、文化活动等形式运用课程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教育的热情。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开发,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二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二】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三】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三新课程要求教师怎样给自己定位?【一】文化的传播者;【二】潜能的开发者;【三】学习的促进者;【四】发展的伴随者;【五】教育的探究者。
四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所引起的变化?【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二】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
【三】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
【四】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
【五】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
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
【二】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
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
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
【三】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就要改变传统的教法。
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一】学习新的课程理论,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二】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关于课程改革的十大教育理念
关于课程改革的十大教育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态势稳步地向前推进,欲扎实科学地做好课改工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首要任务。
以下十个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每个课改工作者和广大教师都应认真学习和细细体会的。
一、从课堂教学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这一理念是“课改是从课堂教学突破,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性措施”的简化形式。
其主要内容有:课程改革是国家坚定地、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课程改革的目的与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换一次教科书;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课程改革必须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配套进行。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以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标志,中国的素质教育将进入一个实质性突破的新阶段。
我国的素质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90年代被认可,并在学校里推行,可以说一直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基本上还处在浅层次的热热闹闹的活动上,以致许多学校出现了“课上搞应试教育,课下搞素质教育”的不良倾向。
正如李锐清副总理所说:“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口号多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
”课改就是扭转这种肤浅化、简单化、片面化倾向的根本性措施,就是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构建起能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领域里的根本性改革取得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性进展。
这一理念呼唤并引导广大教师在实际课改工作中自觉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充分认识本次课改的重大意义。
对这次课改要给以高度重视,将课改当做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特别是在思想观念上,一定要主动“洗脑”,尽快确立起与课改精神相一致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理念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
值此,中国基础教育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最深刻的一次课程改革。
人们习惯上把此次课程改革称之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八次课改,更简便的叫法是——新课改。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从未接受过如此频繁的新课程培训,新课程理念被某些专家说得神乎其神,深不可测。
在某地一次针对30多所中学部分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在收到的523份有效答卷中,能正确答出“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新课程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什么?”两个问题的教师,仅有56位,正确率为10.7%。
这些教师都已经受过不止一次的县级以上新课程培训,足见新课程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
我认为,所谓的新课程理念只不过是教育本旨的回归,并没有太多所谓的“新理论”。
它既不像某些专家所说的那么神秘莫测,也不像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难以实施。
不过,每位中小学教师还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主要精神,并把它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之中。
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否可以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一、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改变作为首要目标,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以后,还要不要素质教育呢?说明提这个问题的同志是没有完全领会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的。
关于课程改革的十大教育理念
关于课程改革的十大教育理念尊重个体差异在现代教育中,尊重个体差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培养创造力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而现代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关键能力,通过培养创造力,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强调实践能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整合传统教育往往将学科划分为独立的领域,而现代教育强调跨学科整合。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综合素养。
关注学生健康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改革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视思维培养传统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社会责任现代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应该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以积极的方式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推崇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意味着学生应该终身不断地学习和成长。
课程改革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发展对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
课程改革需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培训和支持,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总结起来,课程改革的十大教育理念包括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创造力、强调实践能力、跨学科整合、关注学生健康、倡导合作学习、重视思维培养、关注社会责任、推崇终身学习和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有哪些答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1世纪的教育应当着眼于使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和谐发展的公民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突发特点。
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
倡导一种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他们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良好地表达和交流;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具有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课程观决定课程体系。
过去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直接从知识体系推演而来的学科体系,课程目标多指向单一的认知领域。
这种课程体系的优点是学科系统性很强,缺点是偏重智育学科的训练,知识点支离破碎,各学科之间缺乏应有的横向联系,课堂里被动灌输知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建,强调了综合性、加强了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强化了课程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选择性,保证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均衡、和谐地发展。
新课程力图克服学科科目树立、学科知识的倾向,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个性差异。
树立开放的新课程观,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综合的功能有利于进一步加深相关学科的联系,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建构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可以说,改变“教师中心观”、“学生中心观”,建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课程改革八个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八个新理念新课程改革八个新理念1、树立“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新的教育价值观。
2、树立“课程是生活、是经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新的课程观。
3、树立“教学是交往”、“教学是师生学习的共同体”、“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按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走向知识,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课程标准比教材更重要”的新的教学观。
4、树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的新的教师观。
5、树立“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知识不仅是掌握,更重要的是变成能力,转化为经济财富”的新的质量观。
6、树立“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传递知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才能生存、学习创造未来”终身学习的新的学习观。
7、树立人才层次化、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新的人才观。
8、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让考试成为学生成功的一次体验,是个性发展的一次展示,是潜能开发的一次展现”的新的课程评价观。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I、对德育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
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严禁一切封建迷信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
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社会各方面要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和德育活动基地,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课改必备的十种思想
课改必备的十种思想李普权“课”是言必果,“改”是己先行。
也就是说,说话算话,果断行事,说改就改,从我做起。
一、领导应具备的思想一个有思想的领导,是用教育家的眼光,办出一所让老师幸福、让学生快乐、让家长满意的学校。
一个有思想的领导,可以造就一批有思想的教师,培养一批有思想的学生。
(一)高瞻远瞩,志向是课改的动力1、现代校长要具有“立志于课改,修身于课改,勤快于课改,服务于课改”的教育品质和精神。
2、校长要用智慧突围。
校长要有课改的良策和决心,要有设计突围的计划和方法,只有冲出重围,前途才会光明。
校长要有科学的办学理念,要以课改为已任,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营造氛围。
3、没有血腥味的改革是不能成功的。
凡是不利于课改的制度要修正、不利于课改的决策要调整、不利于课改发展的盘石要铲除。
庄稼要想长得好,必须得锄草。
勤快下田里除草、松松土、查看病情,对症下药,庄稼才健壮。
4、学做“毛泽东”、“张艺谋”式的人物品性,当好指挥官、导演,其作用是决策与导向。
做导演不做导游,导游牵着走,导演引着走。
5、校长的课改声音要大,中干的杂音要清除。
只要领导胆识大一点、眼看远一点、考核改一点、脑筋灵一点、借口少一点、向前走一点,效率就高一点。
(二)信仰教育,良心是课改的基石1、领导要转变工作职能,变行政办公室为课改指挥中心、变后勤总务处为课改保障中心、变教导处教科室为课改服务中心。
要强化班子队伍建设,增强课改意识、勇气、能力,要少说多干,树立创先争优、奋发图强的精神。
2、倡导走良心课改之道,用心去改革,去实现“自主、合作、开放、高效”的民主课堂。
3、校长要信仰课改,课改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四)谦虚办学,满意是课改的标准1、谦虚办学,踏实育人。
要办出让每一个孩子都满意的教育,要认真思考并努力实施“如何让普通的老师上出不普通的课,如何让普通的孩子学到不普通的知识”。
2、校长要有两个“舍得”的勇气,即舍得投入,舍得后退。
舍得投入,花钱买肥料,庄稼才有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新课程改革的十大重要理念所谓教育理念,就是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想与观念。
每位中小学教师都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把它转化为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新课程理念的主要内容可用以下十句话来表达: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二、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
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和重建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
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
”因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不能企求培养完人――把每一位普通人都培养成“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人”、“雷锋式的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应当首先完成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全力打造合格的公民。
五、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总体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要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有句话说得好:有经验的校长抓课堂,缺乏经验的校长抓门房。
我认为,要落实这六大目标,对于基层学校来说,关键是要将其化为可操作的制度,落实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主要是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六、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
七、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传统观念的束缚是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困难。
新课程改革与一切新生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它面临的最大困难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
2001年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来到上海考察中国的科学课。
上海市安排了一位特级物理教师为其授课。
这节课上,教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对答如流。
当老师宣布“这节课就上到这里”时,下课的铃声响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但听课的美国人却面无表情,当中方人员询问对这节课的印象时,美国老师说:这节课上的所有问题学生都会了,这节课上它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不能说美国教师的评价就完全正确,但至少可以从中启发我们更多的理性思考。
就中国教育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来讲,正如一位留美博士生回答他的中国导师所说的话:美国教师是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出问题来,中国教师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
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发现问题、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都是中国学生的弱项,要知道一切创造发明的源泉都始于对问题的发现与思考。
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转变学校领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八、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学校管理与教育评价制度的重建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
对于一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来说,政府与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直接影响着这个地区的教育决策;对于一个学校的校长来说,来自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生家长的评价指标就自然左右着这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对于一位教师来说,学校的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将决定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
九、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五大特性”:一是整体性、二是实践性、三是开放性、四是生成性、五是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意义:一是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二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三是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是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五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六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十、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
新课程的特点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是什么《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科学课的总目标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小学科学课三维目标的内在关系是什么6、《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请谈谈哪一个教育家或者哪一个教育思想对你的影响最大杨元韡我所谈及的教育家是孔子,前两年有幸到泰安的时候去了孔庙和孔林,所以印象也特别深。
孔子是古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思想很多是值得提倡的或者是借鉴的。
首先,孔子提倡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这项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传承。
比如,我校的高一高二数学教学中,开设了数学拓展课程给较为优秀的同学参与,开设了预复习指导课给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参与,开设了数学竞赛课程给对数学有极大兴趣的同学参与,另外还实行免修制度,这都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基本想法。
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不同的数学。
其次,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对于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有不断地收获,不断地提高。
不过在当今的现实条件下,很多学生没有这种肯吃苦、不懈怠的习惯,所以说这个提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
学而不厌对老师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也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通过开展继续教育等措施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
要提倡活动老学到了这种终生学习的意识。
诲人不倦这是对老师说的,要求老师要有耐心地去讲解,这点在我们省中的老师身上体现得很好。
经常看到数学组的灯光在晚上依旧亮着,经常看到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身影。
再次,孔子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句话说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每个人都应该看到身边的人的闪光点,并向他学习,身边的人可能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要以宽广的胸怀面对。
每个人包括老师应该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向别人好的方面学习。
最后,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在教育方面表达出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在言行举止方面要非常注意,正所谓“言教不如身教”。
尽管孔子提倡的很多思想都是很好的,应该继承的,但是带有浓厚色彩的封建特色的不适应现在的文明社会的一些做法也应摈弃。
比如,以往拜师都要跪在地上这样的礼仪,现在更多地被献上鲜花并且鞠躬这样的形式所代替,同样也能体现出对师傅的尊重。
所以也应有所“扬”有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