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易错题(加入种群密度大小解析版最新)
2020年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三易错易混生态题判断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三易错易混生态题判断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16994a3f46527d3250ce059.png)
2020年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三易错易混生态题判断题专项练习题必修三:种群、群落1.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属于一个种群。
( )2.两个鱼塘中的鲫鱼属于同一物种,但不是一个种群。
( )3.同一种群内个体间既不存在地理隔离也不存在生殖隔离。
( )4.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5.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三种。
( )6.在稳定型年龄结构的种群中,种群出生率约等于零。
( )7.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 )8.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 )9.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型。
( )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10.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
( ) 11.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
( )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在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12.种群“S”率达到最大。
( )13.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时,种群密度对自身数量的增长制约越大。
( )14.在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中,种群的增长率是一个大于1的定值。
( )15.S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少。
( )16.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应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种群密度,然后求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 )17.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为调查对象。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3633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1.png)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含答案易错点17 生物工程的“四个”不相等目录01 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脱毒苗≠抗毒苗【易错点提醒二】杂交瘤细胞≠分泌所需抗体【易错点提醒三】卵子受精≠受精完成【易错点提醒四】受体细胞有抗性≠导入重组DNA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植物分生区可获得抗毒苗【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植物分生区获得的是脱毒苗,没有抗病毒的能力不是抗毒苗(基因工程可得到)。
易错陷阱2:第一次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即可分泌所需的抗体【分析】经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筛选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才能分泌所需抗体。
易错陷阱3:卵子受精就代表受精作用完成【分析】形成两个极体代表卵子受精,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或者雌、雄原核作为受精的标志。
易错陷阱4:受体细胞表现抗性就表示导入重组DNA【分析】受体细胞表现抗性也有可能导入空载体。
【易错点提醒一】脱毒苗≠抗毒苗【例1】甘薯由于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防癌抗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故越来越被人们喜爱。
但甘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同时又是同源六倍体,具有自交不育和杂交不亲和性,这使甘薯生产和育种存在诸多常规方法难于解决的问题。
下列相关操作不合理的是()A.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解决种苗用量大、成本高的问题B.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C.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克服杂交不亲和,可以充分利用遗传资源D.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有利于缩短育种年限【变式1-1】下列实例培育过程中应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①制造人工种子②培育抗盐转基因植物③培育抗病毒转基因烟草④培育单倍体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变式1-2】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
高考题易错系列生物常见易错题解析
![高考题易错系列生物常见易错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42c10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2.png)
高考题易错系列生物常见易错题解析生物学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生物学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学生们在备考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易错题。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生物学易错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生物学。
一、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生物学中的重要考点。
下面是一些生物学易错题的解析。
1. 关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以下几种说法,请判断正确与否,并给出理由。
a) 核内含有基因,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正确。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通过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b) 核膜具有通透性,可以使溶质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自由交换。
—错误。
核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只允许特定物质通过。
c) 核仁是细胞核的外围部分,没有细胞器的功能。
—错误。
核仁是细胞核中的一个小团块,参与核糖体的形成,具有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2. 细胞分裂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为什么?a) 有丝分裂是有线粒体分裂的过程。
—错误。
有丝分裂是细胞核的分裂过程,与线粒体无关。
b) 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
—正确。
原核生物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
c) 水藻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纺锤体的形成。
—错误。
水藻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也有纺锤体的形成。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也是高考生物学中的重要考点。
下面是一些遗传学易错题的解析。
1.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个体的性状是由一对相对独立的因子决定的。
—错误。
个体的性状是由一对相互作用的因子决定。
b) 两个个体杂交时,如果纯合子的性状表现在杂合子的后代中,则该因子是显性的。
—正确。
c) 隐性基因表现在后代中,只有在杂合子的状态才能表现出来。
—错误。
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的状态才能表现出来。
2. 关于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正确。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易错判断与点拨附答案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易错判断与点拨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e9e49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a.png)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易错判断与点拨附答案12.在利用样方法对某种双子叶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选择植物茂盛的地方选取样方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移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死亡率、迁人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2.样方法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某种昆虫的卵,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标记重捕法。
()3.种群密度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因个体数量的不同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可用逐个计数的方法,例如小山坡上的某种树,趋光性昆虫可用估算法。
()5.如果草鱼被初次捕获并标记放回池塘后,尚未混合均匀,就在密集处进行二次捕获,会导致调查结果偏低;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低。
()6.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其种群数量一定增多。
()7.上海城市人口近几年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是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8.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年龄结构,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进而使害虫种群密度降低。
()9.年龄结构是指-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有三种类型即增长型、衰退型、稳定性,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
()10.“二胎”政策的目的是改变性别比例,增加人口数量。
()11.在种群密度调查时,不同植物所取的样方大小应一致。
()。
()13.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可采用五点取样或等距取样,适当减少样方的数量或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14.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
()15.如果忽略样方边界线上压线个体,调查结果会偏小。
()16.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中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17.数学模型就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曲线图,曲线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数学模型可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数学建模过程中也常用到假说一演绎法。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9e75e00975f46527d3e11d.png)
高中生物必修3易错易混知识归纳1.植物激素是指特定器官合成的有调控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
()【答案】×,植物激素是指一定部位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的调节物质。
2.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从上端向下端的方向运输。
()【答案】×,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
3.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是顶芽接受阳光充足产生的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答案】×,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侧芽生长。
4.生长素作用具有双重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答案】×,促进作用对应的浓度具有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浓度促进作用都降低。
5.茎的负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答案】×,茎的负向地性和向光性都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两重性。
6.生长素极性运输与横向运输的原因不同。
()【答案】√,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由外因——单侧光等外界影响引起的。
7.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微量高效。
()【答案】×,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特定的分泌腺体。
8.乙烯和乙烯利都属于植物激素。
()【答案】×,乙烯属于植物激素,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
9.造成植物疯长的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本身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答案】×,恶苗病是由于植物感染了赤霉菌,赤霉菌产生了大量的赤霉素。
1.跳水运动员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复杂的动作,只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答案】×,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来完成的。
2.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
() 【答案】√,例如垂体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腺垂体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3.只有神经细胞才会产生兴奋。
()【答案】×,效应器细胞,比如肌肉细胞也会产生兴奋。
高考生物易错点二
![高考生物易错点二](https://img.taocdn.com/s3/m/b5258b2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0.png)
高考生物易错点二101、带杆、球、弧、螺旋的菌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螺旋菌等,乳酸菌其实是乳酸杆菌,所以它们都是原核生物102、酵母菌、霉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103、XY 是同源染色体、但大小、形状不一样。
104、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
105、卵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只分裂,不分开,也不生长,故分裂产生的是一个细胞团,每个细胞体积减小,DNA 含量不变。
106、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离体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107、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花粉是个特例108、细胞的分裂次数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细胞又是一个特例109、人体的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环境,但胃液呈酸性,肠液、胰液偏弱碱性110、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 例外11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112、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菟丝子等是典型的异养型植物。
动物一般都是需氧型生物,但蛔虫等是典型的厌氧型动物113、一般营养物质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进入血液,但是甘油与脂肪酸则被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
114、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也是人体也必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
115、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116、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胡箩卜的叶等。
117、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进行孤雌生殖(有性生殖),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营养生殖(无性生殖)。
118、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此外还包括蚯蚓、蜣螂、屎壳郎等一些腐生动物。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3ab4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e.png)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目录01 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发酵≠无氧呼吸【易错点提醒二】单细胞蛋白≠蛋白质【易错点提醒三】透明圈≠抑菌圈【易错点提醒四】显微镜直接计数≠稀释涂布平板计数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的过程才称为发酵【分析】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易错陷阱2:单细胞蛋白就是一种蛋白质【分析】单细胞蛋白是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
易错陷阱3:微生物能在该培养条件生长就会出现抑菌圈【分析】透明圈是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某种物质被分解后,培养基所呈现出的透明部分。
通过计算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可以确定菌体的分解能力强弱。
抑菌圈是菌体产生的某种物质抑制了培养基中原涂布菌株的生长,而在菌落周围形成的不长菌的区域,通过计算抑菌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可以辨明抑菌能力的强弱。
易错陷阱4:显微镜直接计数就是稀释涂布平板计数【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间接计数法或活菌计数法。
【易错点提醒一】发酵≠无氧呼吸【例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都是异养生物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制作果酒、果醋过程中所需温度较高的是果醋的制作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变式1-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B.发酵时微生物进行的都是有氧呼吸C.发酵前要高温灭菌,目的是消除杂菌D.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能产生二氧化碳【变式1-2】黄酒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15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15 种群和群落—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a0fd8b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5.png)
易错点15 种群和群落易错题【01】对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和调查方法有混淆群落和种群的研究对象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种群是研究一个物种的生物,所以种群的研究核心是种群数量,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以及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特征,最终都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变化,所以种群需要研究这些特征。
群落的研究对象是一定区域生活的所有生物,关注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环境改变对群落的影响。
因此研究的重点是群落的丰富度。
易错题【02】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理解不够充分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最主要的是S型和J型曲线的解读,还有衍生出的种群增长率变化曲线,种群存活曲线等等,要抓住坐标学会正确理解种群数量变化。
易错题【03】对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的理解不到位群落演替是由环境和生物共同影响之下,群落的种群类型和数量发生改变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种间关系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原因。
01对种群和群落的特征和调查方法有混淆(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错因】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取样器取样法也可用于诱捕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形体较大的动物,这一点要注意。
【问诊】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B、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高,说明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B正确;C、一些土壤小动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增加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C正确;D、土壤小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可以参与碳循环,D正确。
高三生物知识点易错题解析
![高三生物知识点易错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c5e7a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2.png)
高三生物知识点易错题解析1. 细胞结构与功能1.1 易错点•错误地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混淆。
•对细胞器的功能理解不清晰。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但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不具有。
•细胞器如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分别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等过程。
2. 遗传与进化2.1 易错点•对遗传定律的理解不准确,如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对生物进化的理解片面,如自然选择和基因流、基因突变等。
•遗传定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它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具体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生物进化不仅包括自然选择,还包括基因流、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自然选择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
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1 易错点•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理解不深刻。
•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不准确。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的两个重要过程。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而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而食物网则反映了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关系。
4. 人类的生殖与发育4.1 易错点•对人类的性别决定和遗传病的理解不准确。
•对胚胎发育过程的理解不清晰。
•人类的性别决定主要与性染色体有关,女性为XX,男性为XY。
性别决定还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
•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预防遗传病的措施包括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选择性流产等。
•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分裂、分化、植入、胚胎期、胎儿期等阶段。
5. 实验与探究5.1 易错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深刻,导致实验操作失误。
高考生物易错题精选(十一)
![高考生物易错题精选(十一)](https://img.taocdn.com/s3/m/5198ed45f7ec4afe04a1df63.png)
1、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增殖。
2、促进果实发育的激素主要是乙烯×生长素。
3、分泌蛋白最初是在游离的核糖体×附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形成有一定形状×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分布相同×不同(前者主要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后者主要在血清中)。
5、胚胎移植的实质是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下空间的转移。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稳态×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8、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蛋白质×水。
9、创造全新蛋白质的生物工程叫做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该工程是指以蛋白质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
10、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主要影响暗反应。
11、描述生物坐标曲线的点或线段生物学含义,或者解释某个生命现象的原因时,能×最好不要出现太抽象、太笼统而不具体、偏离教材的词汇,如:饱和点、补偿点、哈温定律、生物微缩口诀、完全交叉遗传,而应该要写得具体、准确、全面、直接、不空泛,解释根本原因时,要不断追问为什么,直至问至最原始的原因,或达到自己不能解释为止。
12、为了检测转基因幼苗是否具有抗除草剂特性,可采用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对幼苗喷施除草剂,与不喷的对照组,对照观察其生长情况。
13、对于独居性生物如老虎,在一定范围内,种群密度越大,竞争×种内斗争越激烈,对于群居性生物如蜜蜂,在一定范围内,种群密度增大,有利于种内互助,超过这个范围之后,种内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间所需资源或空间重合度越大,竞争越激烈;从数量上看,数量越多并越接近的两个种群间,竞争一般最激烈。
高中生物易错题汇总含答案
![高中生物易错题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d88ed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5.png)
高中生物易错题汇总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我国多地采用建立保护区、恢复滩涂植被、畅通江湖连接形成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等举措保护江豚。
农业部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为1249头,5年数量增加23.42%,活动范围有大幅度增加。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江豚的种群密度B.恢复滩涂植被可能有利于鱼类产卵并为江豚提供充足的食物C.畅通江湖连接形成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能有效防止江豚栖息地的碎片化D.江豚种群数量的增加提高了其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并利于进一步保护2.为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本地物种的多样性,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对洋湖湿地公园草本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统计草本植物种类,及早发现有害杂草并防止其传播。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该公园草本植物取样需要考虑样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B.比较各种草本植物的平均密度,即可确定该公园草本植物的优势种C.洋湖湿地公园从湖心区至近岸区不完全相同的植物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该公园不同区域草本植物的生长与分布往往不同,需采用不同的取样方法3.青蛙会捕食飞蛾、飞虱等害虫,被称为“农田卫士”。
中国科学院研究发现,噪声可通过交叉感官干扰影响雌蛙做出配偶选择所用的时长。
该研究为科学预测和缓解噪声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飞蛾与青蛙组成了一条食物链B.上述实例不能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调节了种间关系C.青蛙能够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不能加快能量流动D.青蛙捕食后的排泄物中的能量属于青蛙同化的流向分解者的能量4.研究表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前期经过“荫蔽锻炼”,可使植物产生“抗逆境记忆”,提高植物对后期弱光等逆境的耐受能力。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对该逆境的耐受力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光信息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C.除了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弱光可能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从而提高植物对逆境的耐受能力5.某原始针茅草原在禁牧若干年后,变成了不适合放牧的地段,原因是禁止放牧后,在草原干燥气候条件下,针茅的残体分解缓慢,大量残体形成的致密层阻碍了甚缴枝的发芽,从而促使其大量死亡。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0 变异与进化的“四个”易混点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0 变异与进化的“四个”易混点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6447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e.png)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0 变异与进化的“四个”易混点含答案易错点10 变异与进化的“四个”易混点目录01 易错陷阱(4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基因突变≠性状改变【易错点提醒二】互换≠易位【易错点提醒三】单倍体≠单体【易错点提醒四】隔离≠生殖隔离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分析】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4大原因:①突变部位:基因的非编码区或编码区的内含子。
②密码子简并性。
③隐性突变:例如AA中其中一个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④有些突变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位置的氨基酸,但该蛋白质的功能不变。
易错陷阱2:染色体片段交换都是互换【分析】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易错陷阱3:单体就是单倍体【分析】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而单体是一种染色体变异,指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少了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易错陷阱4:隔离就是生殖隔离【分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①只有地理隔离而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可能产生亚种,但没有产生新物种。
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③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后代不活;杂交后代活而不育。
【易错点提醒一】基因突变≠性状改变【例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从而可遗传给后代B.基因突变一定导致遗传性状发生改变C.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或者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基因突变一定对个体和物种是有害的【变式1-1】中国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某野生型水稻叶片为绿色,由基因C控制,突变型水稻叶片为黄色,由基因C1控制,且C1纯合致死,该变异导致其多肽链242位氨基酸由谷氨酸转变为天冬氨酸。
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经典易错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24 种群与群落含详解
![2023年高考生物冲刺复习经典易错知识点总结与例题剖析24 种群与群落含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b1a4b1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9.png)
易错点24种群与群落1.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1)对“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种群数量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
λ>1时,种群密度增大;λ=1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λ<1时,种群密度减小。
(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3)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区别①种群增长率是指种群中增加的个体数占原来个体数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②增长速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与时间的比值。
在坐标图上可用某时间内对应曲线的斜率表示,斜率大则增长速率大。
③在“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基本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2.有关“种间关系”(1)竞争和捕食的区别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羊争夺配偶。
“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3.有关“群落演替的种类及过程”(1)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
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
(3)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易错点判断及解析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易错点判断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a9208a16fc700aba68fc19.png)
判断题第一部分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与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蓝藻、光合细菌等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
2.水绵、蓝藻、黑藻都属于自养型的原核生物。
——水绵和黑藻属于自养型的真核生物3.胰岛素、抗体、淋巴因子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三者都是蛋白质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每一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与一个游离的羧基。
——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与一个羧基,R基上还有可能有。
5.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通常同时含有DNA与RNA,并且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6.淀粉、半乳糖以及糖原的元素组成都是相同的。
√——都是C、H、O组成7.水不仅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蛋白质与DNA的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大分子物质合成都会脱水缩合产生水8.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这一特性与细胞间的融合、细胞的变形运动以及胞吞胞吐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流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9.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液泡、细胞核、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等都是膜结构的细胞器。
——细胞膜、细胞核不是细胞器10.染色质与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呈现的两种不同形态。
√1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该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则该细胞一定是死细胞。
——没有大液泡的植物分生区细胞就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不能判定就是死细胞,动物细胞也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12.如果用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脂球体来包裹某种药物,则该药物应该属于脂溶性的。
√——如图所示,药物应在亲脂尾部内13.在做温度影响酶的活性的实验中,若某两支试管的反亲脂尾部亲水头部药物14——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不能用菲林试剂来检测15.竞争性抑制剂与非竞争性抑制剂均会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竞争性抑制剂会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则是与酶活性部位以外部位结合而改变活性部位的结构,使酶活性下降。
高中生物:生态易错题 (附答案)
![高中生物:生态易错题 (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b2e8fff705cc1755270966.png)
种群和群落易错题1.下图分别表示A、B两国人口的女性年龄组成图(设性别比例=1.0)。
横轴示年龄,纵轴示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下列叙述能反映人口数量变化规律的是A.图中涂成黑色的部分表示幼年个体,预计A国的人口增长率一定更快B.设A国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a,人口基数为x,则y年后的人口总数为x+ayC.若B国的平均寿命增加,出生率不变,则在和平年代,人口增长率将会增加D.若A国实施晚婚政策,但每个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数不变,则出生率也不变2.(多选)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水池中的食物链是:甲→乙→丙3.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A.一个池塘的全部生物 B.内蒙古大草原全部生物C.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D.一块稻田中的全部水稻4.(多选)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总能量增加 B.种群密度下降C.环境阻力不变 D.营养级能量降低5.(2008海南)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6.(2009山东)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竞争最剧烈。
7.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某动物新物种X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知下表。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易错知识判断练习6(共60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易错知识判断练习6(共60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87bd5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0.png)
高考生物易错知识判断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随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
()2 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
()3 可以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地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4 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使用样方法。
()5 若标记的个体部分死亡,则实际的种群数量应比统计的结果偏大。
()6 引入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7 合理密植会增加种群数量并提高其K值。
()8 在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9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10 气温升高是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
()11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单一性的。
()12 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
()14 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15 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16 群落的组成和外貌会随时间发生规律性变化。
()17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18 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19草原群落中的植物能通过植株间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减少竞争和充分利用水分。
()20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21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2 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
()23 一处深海热泉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4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25 分解者是联系外界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
()26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高中生物易错点(含改正)
![高中生物易错点(含改正)](https://img.taocdn.com/s3/m/7a98ad1f4b73f242326c5f19.png)
1.病毒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将人的胰岛素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时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成熟的蛋白质。
(原核细胞无内质网、高尔基体)3.没有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4.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需氧型原核生物可在细胞质基质、细胞膜上进行有氧呼吸)5.线粒体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 和H2O(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中不存在分解葡萄糖的酶)6.细胞膜只含磷脂,不含胆固醇(动物细胞膜上含胆固醇,它会影响细胞的刚性)7.细胞膜中只含糖蛋白,不含载体蛋白、通道蛋白8.只有叶绿体、线粒体能产生ATP,细胞基质不能产生ATP(细胞质基质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能合成ATP)9.只有动物细胞才有中心体,忽视低等植物也有中心体(中心体存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10.认为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液泡(根据分生区无叶绿体、液泡)11.无氧条件下不能产生ATP、不能进行矿质元素的吸收(外界氧气浓度为“0”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 用于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吸收速率大于零)12.氧气浓度越低越有利于食品蔬菜保鲜、种子储存(水果、种子的储存:低温、低氧;水果还需适当的湿度)13.测量的CO2 量、O2 量为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外界吸收的CO2 量和释放到外界的O2 量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14.黑暗中生物不进行细胞呼吸(活细胞在任何时候都进行呼吸作用) 15.黑暗中生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一定需要光照,暗反应也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H]推动进行)16.温度越高农作物产量越高(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合作用减弱,有机物的积累量减少)17.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细胞越小物质交换能力越强)18.酶只能在细胞内发生催化作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19.细胞都能增殖、都能进行DNA 复制,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易错点13 种群的“四个”易混点(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易错点13 种群的“四个”易混点(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https://img.taocdn.com/s3/m/e671f23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0.png)
易错点13种群的“四个”易混点目录01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易错点提醒二】样方法≠调查植物方法【易错点提醒三】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易错点提醒四】λ≠增长率03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分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数量多,还要考虑面积或体积,密度不一定大。
易错陷阱2:样方法只能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分析】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常采用样方法。
易错陷阱3:最大捕捞量就是最大日捕捞量【分析】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剩余在K2能使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有利于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要获得最大的日捕获量则应该在种群数量为K值时。
易错陷阱4:种群计算公式中的λ指的就是种群增长率【分析】λ指的是当年数量跟前一年数量的倍数关系,不是相比前一年的增长率。
【易错点提醒一】种群数量≠种群密度【例1】下列与种群密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是该草地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B.可以用样方法调查青蛙、蚜虫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渔网网目过小,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增加来年鱼产量D.用性引诱剂大量诱杀某农业害虫的雄虫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B【解析】单位面积的蒲公英的数量是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A错误;调查青蛙、蚜虫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B正确;渔网网目过小,捕捞了部分幼龄的个体,使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或衰退型,不利于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增加来年鱼产量,C错误;用性引诱剂大量诱杀某农业害虫的雄虫会改变性别比例,降低该种群的出生率,使种群密度减小,D错误。
【变式1-1】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的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记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4000只/hm2B.黑线姬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D.此调查方法也可用来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答案】B【解析】根据标记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数量,利用公式100:X=2:280,得X=14000只,再用数量除以面积计算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A错误;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N表示种群数量,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中标记数,M表示初次捕获标记数,N=(n÷m)×M,若黑线姬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会导致m数目偏小,从而使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与该群落物种数目成正比,而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使得种群密度下降,不能说明农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下降,C错误;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易错题班级姓名1.如图是两种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实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腺体只能表示胰岛B细胞B.激素特异性地运送到肝细胞附近,与受体结合C.G物质是神经递质,要经过受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D.激素的运输需要经过内环境,而G物质的运输不需要2.B 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 B 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 B 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 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B 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B.B 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效应B 淋巴细胞C.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罹患自身免疫病D.B 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3.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实验材料、过程等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也可选黑藻叶肉细胞作实验材料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C“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取菠菜捎带些叶肉的下表皮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分别对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4.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分别表示A、a和b可分别表示夏季晴天正午时分短时间内棉花叶肉细胞中[H]和ADP含量的变化B、a和b可分别表示哺乳动物卵裂期胚胎的总DNA含量和每个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C、a和b可分别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渗透吸水能力和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D、a和b可分别表示植物体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全能性高低的变化5.下列对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B.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色,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结果D.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小且亮度变暗7.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同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实现也离不开内环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之间通过组织液实现信息传递B.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C.免疫活性物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D.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的过程8.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降低,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泌物通过体液只能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B.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使靶细胞代谢发生变化,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进行了信息交流C.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的时间越长,说明这种激素的作用效果越明显10.下列对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B.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可用健那绿染色,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C.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结果D.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小且亮度变暗11.下列关于生命科学研究方法与发展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通过向光性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分布不均是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主要运用了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C.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研究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12.血浆中的各类蛋白质分子统称为血浆蛋白,下列关于血浆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A.有的能维持血浆渗透压B.有的能催化肽聚糖的水解C.有的可以参与免疫调节D.有的可以引起肌肉细胞收缩13.右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核裂解和重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B.①中完成DNA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C.②和③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D.若此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①中会发生联会14.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进化必然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1︰1的性别比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C.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是动物分层分布的原因D.火灾后森林中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15.脂质是组成生物体和细胞的重要成分。
下列与脂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糖脂两种类型B.胆固醇在人体内的作用之一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1克脂肪释放的能量大约是1克糖原释放的能量的5倍D.由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其中的暗层是脂质分子16.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不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B.HIV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酵母菌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有氧呼吸D.大肠杆菌无染色体,不能进行DNA复制17.如图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温度感受器有其特定的敏感温度范围B.环境温度为28℃时冷觉感受器最敏感C.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D.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增大18.医学界早已知道,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其生长。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限制体内谷氨酰胺的含量,就可以使肿瘤细胞无法正常吸收葡萄糖,从而抑制它的生长。
与此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减少葡萄糖的摄入可使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低于正常体细胞B.糖类是包括癌细胞在内的所有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C.切断肿瘤细胞的“糖路”,可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目的D.谷氨酰胺可能用于合成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载体蛋白19.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
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雄性突变体的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推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结果是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
且雌雄比例l:l 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雄性,野生型全部雌性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侧光照使植物弯曲生长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低B.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影响时.应选不同种的植物材料C.用赤霉素多次喷洒水稻植株后,将导致产量降低D.种子浸泡时,用适量乙烯处理可解除休眠而萌发21.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的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生态系统,y值和x值之间呈负相关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2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 (1hm2=10000m2)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只)、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B.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3.在高温淀粉酶运用到工业生产时,需对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
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的百分比)。
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图中的曲线②。
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A.40°~50°B.50°~60°C.60°~70°D.70°~80°24.下列是关于生长素的有关实验,(5)(6)(7) 组用云母片(不透水)插入胚芽鞘尖端的不同部位,全部给予右侧光照。
结果向光弯曲生长的是A .(1)(3)(5)B .(1)(4)(7)C .(1)(3)(4)(6)(7)D .(1)(3)(5)(6)25.将一株植物置于密闭钟罩内,在某一光照强度下,测得密闭钟罩内CO2变化量为零(不考虑微生物的呼吸)。
由此不能说明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B.同一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O2与叶绿体释放的O2量相等C.若是农田中的作物,处于该光照强度下不能正常生长D.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中从密闭钟罩内吸收了一部分CO226.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7.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偏高或偏低)。
28.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
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29.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只/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偏高、偏低、不变)。
30.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只。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31.若在a点时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
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兔种群的K值约为只。
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地面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兔被天敌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