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新家谱序
姜氏族谱
1、黑龙江一支:鸿喜玉振治,春日兆明常,...... 。
2、绥化庆安县一支:(无字谱序)崇〇生〇中廷喜殿士玉桂洪。
3、绥化兰西县一支:(无字谱序)义〇连〇维〇国〇福〇作?。
4、绥化兰西县一支:(祖籍山东海阳县)自克仁天作玉洪兆兴。
5、肇东一支:(祖籍山东青岛)国〇文鸿百年树德久。
6、大庆市肇源县一支:(祖籍山东登州府宁海)英〇学〇桓〇永〇成彦?。
7、大庆市一支:守庆德兆广,世小佩国恩。
(此支与辽宁沈阳中庙同属一支系)1、吉林桦甸市一支:世延厚德福,先成家忠基,......。
2、吉林榆树一支:云喜德振广,廷显庆书成,......。
3、吉林德惠一支:玉喜秀方春,殿阁庆嘉宾,......。
4、吉林德惠一支:世德本亭林,国兴存广仁,......。
5、吉林德惠一支:永茂继殿云,英元喜凤文,......。
(此支与辽宁金州一支同属一支系)6、吉林九台纪家镇一支:玉喜秀方春,殿阁庆嘉宾,......。
7、吉林九台一支:洪国德春文,连学云福生,......。
8、吉林农安一支:百年树德久,万世庆凤春,......。
9、吉林农安一支:连茂振天立,万世至龙尊。
10、吉林农安一支:裕立永殿宝,兴万福宏云,......。
11、吉林一支:永志玉哲文。
12、吉林双辽一支:忠厚立志,百世昌盛。
1、盖州高屯镇一支:春德维长久。
2、盖州万福镇一支:守〇九应〇,福〇从〇令.乙维明成永,声扬海国香,......。
3、盖州万福镇一支:国文仲春弟,德明学治新,......。
4、盖州万福镇一支:国顺广春满。
(注:此支无明确字谱)5、盖州万福镇一支:朝腾〇〇隆进〇福〇治国孝德。
(注:此支无明确字谱)6、盖州什字街镇一支:正公明德兴,世在源长清。
7、盖州九寨镇一支:〇良〇光〇志恩廷国兴,立永庆宏文,......。
8、盖州陈屯乡一支:山振永运忠。
9、盖州青石岭镇一支:成元振万,德生恒运。
10、大连金州区一支:永茂继殿源,英云希敬生。
(此支系与大孤山一支、吉林德惠一支同属一支系)11、大连金州区大孤山一支:永茂继殿云,英元喜凤文。
全国各地江氏字辈
一世祖元仲公—110世永怀公1元仲—2惠明—3之—4期—5洪—6寰—7食—8通—9宝—10威—11寻—12伯昌—13保—14顏—15漢—16惠成—17顺—18源—19孝宗—20景—21袭—22诏—23怀—24文达—25由—26蒨—27咨—28补—29普—30扬—31清—32兴国—33重庚—34圉—35励—36恒—37猷—38列—39瑀—40需—41炳—42炬—43施—44彊—45缁—46豫均—47貞—48丽—49生—50乙—51重兴—52世良—53允维—54元德—55南星—56赞—57敷—58道建—59日遠—60烈—61文晋—62仲—63广—64晉—65产—66羽—67元—68乡—69祐—70德—71革—72相—73甤—74祚—75统—76将—77淹—78中—79偃—80德行—81道兴—82宏庆—83法耀—84善缉—85竸—86歳朗—87宏秦—88勅—89国钦—90錀—91奇珍—92无灝—93忻—94大丰—95琳—96元房—97宇—98嵩—99思宏—100龉—101本直—102全—103废—104印奎—105腾一106逢辰—107朝四—108志宗—109自兴—110永怀116世漋公淹公由塘上迁柴棚〔江西省都昌县周溪镇柴棚村〕112世义四公由瑶山〔属安庆〕迁塘上106世逢辰由正观门迁横山宕〔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墩镇横山村〕104世印奎字长公生建炎丁未〔1127年〕迁安庆正观门娶祁氏子三,腾一、腾二、腾三、101世本直由清溪迁江西省都昌县瑶山〔属安庆〕1052年本直生于皇祐壬辰,1087年元祐丁卯,35岁任鄂州知府,102世全生于元丰己未〔1079〕,本直27岁生子全公。
103世废生崇宁丙戌〔1106年〕、全公27岁生废公,104世印奎公生于建炎丁未〔1127年〕,废公48岁生印奎公全国各地江氏字一、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黄墩镇横山村江氏(友善堂)字辈:逢辰公106、朝四107、志宗108、自兴109、永怀110、子111、伯112、文113、东114、之115、一116、世117、守118、汝119、嘉120、猷121、福122、庆123、从124、天125、锡126、忠127、厚128、贻129、谋130、远131、诗132、书133、永134、泽135、长136、以137、斯138、绵139、历140、代141、继142、绪143、愈144、遐145、昌146、秩147、纪148、在149、敦150、伦151、承152、宗153、惟154、积155、德156、修157、齐158、可159、法160、传161、咸162、曰163、增164、鸿165、业166、家167、胜168、兴169、万170、代171、孝172、义173、喜174、善175、良176、国177、泰178、民179、安180、乐181、柱182、峰183、大184、显185、扬186。
姜姓现状报告2023
姜姓现状报告2023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2023年姜姓族群的现状。
姜姓是中国姓氏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姓氏,其分布范围广泛,人口众多。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姜姓族群的人口分布、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姜姓人口分布根据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姜姓人口已达到1.2亿人,远超其他姓氏。
姜姓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的河南、江苏、湖南、山东等地,以及韩国、越南等东亚国家。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姜姓人口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集中度逐渐增加,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繁荣地区。
姜姓社会地位相较于其他姓氏,姜姓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姜姓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的贵族和名人,例如姜子牙、姜尚等。
尽管时代变迁,社会结构多元化,但姜姓依然在社会各个层面保持着一定的优势。
姜姓族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有着广泛参与和影响力,展现出一定的集体荣誉感。
姜姓经济状况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姜姓族群在经济状况上也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姜姓家庭的平均收入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状况主要归功于姜姓人口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与姜姓族群的教育背景和职业选择有关。
许多姜姓人士在商业、金融、科技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姜姓族群的经济实力增添了不少亮点。
姜姓文化传承姜姓族群一直秉承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理念,对于文化传承十分重视。
姜姓人士广泛参与和支持各类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览、传统音乐演出等,为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姜姓人士也积极推动姜姓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例如出版研究专著、建立姜氏博物馆等。
这些努力有助于弘扬和传承姜姓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这个姓氏的特色和贡献。
姜姓族群面临的挑战尽管姜姓族群在各个方面都有着积极的表现,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化和社会变革对姜姓人口分布和社会地位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快速发展的科技和工业化进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姜氏传统文化需要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衔接,以保持其活力和影响力。
姜姓变迁之山东胶州姜姓
姜姓来源主要有二:、出自远古地炎帝神农氏.我国最古老地“三皇”之一地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地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以姜作为自己地姓,子孙世代相传.姜与姬等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多年前地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地姓氏之一,我国百家姓中有很多姓氏都是从姜姓衍生出来地.而作为神农氏嫡系地姜太公,他所建立地齐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姜太公地后裔有地姓吕,有地便姓姜.因为齐国都城在临淄,山东临淄成为山东姜姓地发源地,而陕西宝鸡为炎帝出生地,成为天下姜姓地发源地.、出自亘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姜姓遗迹寻踪
姜氏主要发祥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据考古发掘发现,距今年前,炎帝(姜姓)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被誉为“炎帝之乡”.宝鸡炎帝陵座落在宝鸡市南郊七公里处地常羊山顶,是炎黄子孙谒陵拜祖地圣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山东姜姓始祖封地位于山东淄博市临淄,齐国故城位于今临淄城西部和北部.公元前世纪,周武王封姜太公于此,从此这里成为齐国大通衢之一.漫长地历史给临淄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姜姓在我国百家姓中排第六十位,约有人口万,占全国人数地.姜姓是胶州第十大姓,截止年月,全市有姜姓人,其中男姓人,女姓人,占全市人品地.姜姓是胶州一个比较著名地姓氏,分布比较广泛,人口众多,特别是从昌邑迁来地一支姜姓后来形成了望族,对胶州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重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以来,姜姓家族共考中进士人;考中举人人,其中武举人人;贡生人,其中明朝人,清朝人;通过援例、议叙等途径,授九品以上官职者人.其中,官职最高者是姜继曾,曾任河南布政司参政(正三品).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来自山东据南庄《姜氏族谱》记载,明初源自山东宁海州(今牟平)地昌邑姜姓地一支迁居胶州城东关,人丁兴旺,名人辈出,这支姜姓在明末清初成为胶州望族.清康熙二年(),东关姜姓九世姜蕴古(秀才)携四子迁居今胶东镇南庄,这支姜姓繁衍成南庄主姓.(更多详细家族迁徙分布情况,请阅《胶州百家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姜姓流源
姜姓流源姜姓流源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
身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于是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
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姜姓为中文姓氏及韩国姓氏之一,在中国《百家姓》排第32,中国大陆第53大姓。
一、历史渊源姜姓jiāng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传说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今陕西省岐山县西一带),并以水名为姓,后代子孙也相沿为姓。
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
因炎帝生于姜水(今山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
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
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
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
”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
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
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
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
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
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
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
写的比较好的家谱后记
家族之有谱,犹如国家之有史。
国史用来记载一个国家的起源和兴衰,家谱则用来叙述一个家族的世代源流和发展变迁。
任何姓氏,无论规模大小、人数多寡,均系祖宗以一人之身,散而传之千百万人之身。
天有斗转星移,地有沧海桑田,人有四方迁徙,数百年后,虽为同根同源之族裔,却已相见不相识、尊卑莫能辨。
即使规模小如小里村贺氏,分户未超廿数,传人不过百余,如今亦已出现亲疏、远近之别。
数百年来未修撰族谱,族众皆忙乎生计,彼此少通音问。
长此以往,确非家族兴盛之气象。
有感于此,三十九世日华、岳华、日良等不辞辛劳,访求于族中耆老贤士,奔走于族祖始兴之地,搜集大量原始资料,精心加以整理修订,遂成本谱,上以敬宗、下以收族,堪称有功之义举。
追溯我贺氏起源,一为姜姓,避帝王名讳而改之。
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庆氏。
西汉末年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名讳,改“庆”字为同义之“贺”字,更名贺纯,此乃我贺氏之正宗始祖。
二为少数民族改姓。
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苗族吉学氏,土家族贺尔加氏、贺尔基氏、苏贺氏,裕固族呼郎嘎特氏,锡伯族何叶尔氏、贺在尔氏等一律改为汉姓贺氏,此乃华北地区贺氏之来源。
谱已初成,虽因年代久远、资料匮乏,错漏之处在所难免,然抚卷观之则感念列祖列宗开疆拓土之卓著功勋,热泪盈眶,豪情满怀;开卷阅之则顿悟家族文化穿越时空之无穷力量,反复思索,茅塞顿开。
深深震撼之余,不复为身从何来而惶惑。
凡我族人,皆为历史之开创者、书写者,古往今来,生生不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小里地域虽小,我贺氏居于此已历数百年,绵延至今可以长盛不衰,所恃者不外乎勤俭二字。
唯有勤俭,可保衣食无虞。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此外方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我祖乾开公以下,虽久居乱世,且耕且读、识文断字者有之,武艺高强、行侠仗义者有之。
齐太公姜子牙后代与《姜氏族谱》
作者: 姜传岗
作者机构: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山东济宁272000
出版物刊名: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66-67页
主题词: 齐太公;姜子牙;后代;《姜氏族谱》
摘要:姜子牙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是西周齐国的创始人.姜氏在齐国执政500多年,桓公时达到鼎盛,而后国势衰弱,终被田氏所取代.然而,姜氏失国后其后裔命运如何?世系传承怎样?现在分布如何?近期在鲁西、豫东一带发现的<姜氏族谱>为我们部分地回答了这些问题.<姜氏族谱>是我国目前所记年代最久、世系最长的一部家谱,实属罕见和珍贵.。
中华百家姓之姜姓的历史发展
中华百家姓之姜姓的历史发展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
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华百家姓之姜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姜姓历史发展炎帝神农氏先秦时期,姜姓活动的地区主要是甘肃和山东。
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姜姓的历史在5000年以上,作为氏则始于齐国灭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秦汉时,姜姓在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以东已经发展为大族,遂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国和南北朝时,姜姓已经在秦川陇、鲁皖苏浙地区蔓延开来,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陕西和山东。
唐宋时期,姜姓进入闽粤地区。
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时东北地区由于山东的移民和满洲八旗的全面汉化以及汉姓的使用,东北地区姜姓发展迅猛。
清满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为姜。
姜姓传统文化郡望天水郡、广汉郡堂号姜子牙天水堂:湘阴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 先祖:姜应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姜姓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渭水堂:江苏沭阳、福建。
山东郯城姜姓【始迁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苏迁徙】、合肥姜氏【始迁祖永贵,明洪武初自句容迁合肥东乡浮槎山】。
渭滨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庄,为汉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传世,大被流芳。
敬义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兴禄、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阳新、大冶、武汉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义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为孝友堂分支,为孝友堂分支,湖北华荣郭店姜姓表海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汉黄陂姜家湾2500人,江苏赣榆县石桥镇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狮市姜厝姜姓,如今135户,男丁300余人。
敬睦堂:敬胜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敬德堂:浙江象山三孝堂:湖南森荫堂:湖南宁乡森阳堂:龙泰堂:云磬堂:湖南长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宁乡【始迁祖:[后唐]姜德厚】瀚静堂:河北始迁祖浩,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姜氏家谱
姜氏家谱姜5648【河北青县】南左所姜氏家谱上下卷(清)姜克昌续修清咸丰四年(1854)续修钞本二册河北大学5649【天津】姜氏家谱六卷(民国)姜宝堃重修民国二年(1913)天津姜氏石印本六册美国5650【江苏泰州】维阳泰州姜氏重修族谱四卷(清)徐锡思纂修姜时财主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四册历史所5651【江苏扬中】姜氏挂谱白布一幅江苏扬中县5652【浙江馀姚】姜氏世谱六卷(清)姜之珑编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六册浙江图注:姜氏世谱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3【浙江馀姚】姜氏世谱十集(清)姜联福增修清咸丰四年(1854)馀姚敬胜堂木刻本浙江奉化县文管美国注:谱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4【浙江馀姚】姜氏世谱不分卷(民国)姜锡桓纂修民国六年(1917)敬胜堂活字本十二册北图历史所南开大学河北大学浙江图浙江馀姚梨州文献馆5655 【浙江鄞县】姚江姜氏追远世谱八卷首一卷鄞东梅墟姜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陈运鹏何锡冕等纂修民国十八年(1929)崇本堂木活字本十二册天一阁5656【浙江慈谿】慈东青林姜氏宗谱七卷首一卷(民国)姜惠富等修民国二十年(1931)崇本堂木活字本六册美国5657【浙江】奉化姜氏宗谱六卷(民国)周孝咸重修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浙江象山县文管5658【浙江象山】姜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炳璋姜森重修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敬德堂稿本一册浙江图5659【浙江嵊县】姜氏世谱十二卷姜松年等续修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十二册吉林大学5660【浙江兰溪】横塘妻氏宗谱□□卷(民国)丁淼源重纂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三册浙江兰溪县圣山乡注:初纂於明嘉靖三十七年。
5661【浙江兰溪】东溪姜氏宗谱四卷(民国)姜焕文重纂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浙江兰溪县水亭乡姜坡5662【浙江兰溪】姜氏宗谱十三卷(民国)水链重纂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浙江兰溪县水亭乡西姜5663【浙江兰溪】风林姜氏家谱二十卷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浙江兰溪县高潮乡皂洞口5664【浙江常山】姜氏宗谱不分卷(清)钱登云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5665【浙江常山】定阳姜氏宗谱二卷(民国)姜学翁姜连鸿重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5666【浙江常山】姜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民国三十一年(1942)木刻本浙江常山县辉埠镇大埂村注:首修於明百历四十一年。
中华姜氏堂号大汇集
中华姜⽒堂号⼤汇集姜⽔谣 来⾃安阳姜姓宗亲联谊会00:00 04:39序号堂号名称堂号来源分布地族谱或字辈1天⽔堂湘阴姜⽒【始祖:[后周]姜松年; 先祖:姜应麟】,台湾姜姓由孝义堂改天⽔堂。
湖南、江西、台湾等地2稼檣堂湖北、四川、福建3渭⽔堂1、江苏沭阳、福建。
⼭东盐城姜姓【始迁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姑苏迁徙】2、合肥姜⽒【始迁祖永贵,明洪武初⾃句容迁合肥东乡浮槎⼭】。
江苏、安徽4渭溪堂江苏仪征5渭滨堂兴化北乡6渭璜堂安徽安庆地区和湖北黄梅地区7孝义堂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东、⾹港、台湾等地姜姓。
8孝思堂福建⽯狮市姜厝姜姓。
2、浙江省兰溪县西姜村姜姓,现存近千年古祖厅。
浙江兰溪9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庄,为汉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传世,⼤被流芳10敬义堂为孝友堂分⽀,湖南湘潭中湘姜兴禄、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阳新、⼤冶、武汉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义堂、新定渭川姜⽒,始祖姜绍祖,南宋⼈,字闻⾐,⾏千六。
湖南湘潭、四川、湖北阳新、⼤冶、武汉等地11敬胜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富阳姜姓始祖纯,三国⼈,始迁祖性存字养正,⾏原三,南宋淳熙间由浙江余姚咸池迁居富阳县梓树村(今属灵桥镇)姜乃耀12敬德堂浙江象⼭13寅清堂为孝友堂分⽀,为孝友堂分⽀,湖北华荣和郭店姜姓14表海堂湖北武汉黄陂姜家湾2500⼈,江苏赣榆县⽯桥镇⼈近6000⼈。
15⽩⽯堂姜夔后裔,江西鄱阳姜姓分⽀。
16敬睦堂17三孝堂湖南溆浦合⽥姜家院,始祖为松年公。
18森荫堂湖南宁乡,宁乡流光公后裔有17个堂号,云磬堂即森荫堂前⾝。
19嵩⾼堂江苏扬州20森阳堂21龙泰堂22云磬堂湖南长沙【明嘉靖三⼗年崖⼭公】、宁乡【始迁祖:[后唐]姜德厚】23瀚静堂河北 始迁祖浩,清道光间⾃河北盐⼭县姜家庄迁天津⼤沽⼝。
姜⽒始迁沽上,业渔为⽣,传⾄三、四世,转⽽营23瀚静堂⼝。
姜⽒始迁沽上,业渔为⽣,传⾄三、四世,转⽽营商,设粮油酒鱼⾏,亦办⼯⼚。
24宝璜堂湖北湖北汉阳、打虎庄16庄、25崇本堂浙江鄞县姚江姜⽒、鄞东梅墟姜⽒、浙江慈谿慈东青林姜⽒,始祖姜绍夫,字知天,⾏千七,宋元之际⾃嵊县迁⾄浙江余姚咸池之南,越三世⽽分东西两房。
姜姓字辈和姜姓发展世系
次子xx爵→xx:
迁xxxx脑xx匘居之;xx:
迁xxxx;xx:
迁xxxx;xx:
迁xxxxxx之;xx:
迁xx金牛xx;xx:
迁xx即xxxx;xx:
迁居湖北兴邑,即今湖北阳新县小旗山下始祖后改“任九”;
三子xxxx)—
注:
关于xx次子xx爵公叙述:
大冶xx墩庄记
上马墩是鄂冶地区为人知晓之名庄。现属大冶市灵乡镇所辖。人口六百余,红丁三百四十有九;良田数顷,山场几千亩。下起明岳庄,上至冯家岩。庄人康宁,六畜兴旺。
2、可能元末明初时期姜姓进行过一次大迁徒时期进行过一次字辈排序。
(如:
江西瑞昌井泉村始祖;长子绍敬,陶波庄始祖;三子绍禄;四子绍福;绍禄、绍福二公俱迁徒至湖北)
字辈排序:
绍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加);
3、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修谱姜姓合大成统一字派再续40世。
字辈排序:
吾庄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北坐五垴比肩,高数千仞,穹崖巨谷,气势雄伟,此脈直伸庄口,与翻箩山脉对峙,置村口狭道如廊,昔时九螺抱村口,紧锁东方数十里群山之风水。笔架山腰,仙人洞泉久喷不息,烟雾袅袅,气生长虹,冬暖夏凉,韫藏生机。庄前春驻青山滴翠,百鸟争鸣,庄后群山,春夏百花争艳,尤是杜鹃花开流红,秋时漫山红叶,冬季草零木落,四时分晓,气候宜人。庄左翻箩山顶古灵寺,其佛力千里,保方圆清泰。庄右仙鹅鲍蛋,地生佳城,来龙精健,嗣胤绵蕃。庄内古井卧龙,久旱不涸,久雨不溢,千载乾而为鲜,供庄人饮用而不竭。吾庄日新月异,好事绵连,片言只字,粗略记之,予知者聿脩也!上马墩庄晓林谨撰
公元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华,残害生灵,毁庄焚祠成灺!使吾庄废垣残宇,人丁倾颓,离庄异爨,百废待兴。幸共党匡时,拒寇镇匪,乾坤一新,国字良民,萌黎安乐。葆力创家,併力兴庄,治山,乔林密布,治水,水到渠成。更港固坝,使之啟时千山万水汇川溶溶;闭季清溪脉脉,涓涓细流,防灾益民,旱涝无忧。
姜氏宗祠对联大全_对联
姜氏宗祠对联大全宗族的宗祠即是我们所说的祠堂,然而这也是一个姓氏宗族的象征,这是一篇关于姜氏宗祠对联,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姜氏宗祠祠堂姜氏祠堂坐落于山东昌邑城里南隅十字街南巷一号,解放路中段路西。
现有正厅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大门一间及东西耳房各两间。
西院北屋五间,南屋五间连大门一间。
占地面积约九百平方米。
祠堂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青瓦覆顶,脊饰吻兽。
正厅前出廊檐,明柱六支,每柱头梁端篆刻自东向西分别为“福、营、邱、分、派、寿”六字。
大门十柱落地,门枕为精雕石鼓。
一九八六年确立为昌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八九年政府拨款,将其修缮一新,署文物管理所。
2019年举行七修《昌邑姜氏族谱》的发行仪式。
升级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里村的姜氏宗祠建于1499年,由村中先贤、明朝的姜瓒进士主建。
姜氏宗祠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祠堂前面的一块空地方正有序,祠堂门两边立着一对齐人高的精雕石鼓。
祠堂内三进二厅,两侧为二层厢房;首堂建有戏台,据说以前逢年过节都有戏班子来演出。
整个祠堂由140根柱子支撑,其中24根四方石柱有近十米高。
姜氏宗祠为典型的浙派建筑,雕龙画凤、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布局合理,可谓当时建筑最高水准的代表。
但因年1/ 6久失修,如今的姜氏祠堂内,唯有成片的茵茵绿草。
四言通用联①望出广汉;源自姜滨②岐水世泽;四岳家声全联典指姜姓的源流和郡望。
炎农世泽;渭水家声全联典指姜太公尝垂钓于渭水之滨。
天水世泽;尚父家声全联典指吕尚,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姓,俗称“姜太公”。
平江保障;白石清歌上联典指南宋朝时期的明州人姜浩,字浩然,有节操,以承信郎临平江税务。
建炎年间,金兵攻平江,他率军民极力抵御。
下联典指南宋南宋朝时期的词人、音乐家姜夔,字尧章,因与白石洞天为邻,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寓居武康。
一生未做官,往来于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
工诗,词尤其出名,又精通音乐。
词重格律,音节优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自度曲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为词与乐谱的合集,又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
【修谱资料】家谱序言40篇范文家谱序言40篇范文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谱志文化专业委员会家谱序言是家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这部分需要解释很多问题,一个没有序言的家谱显然是不完整的。
那么今天我们通过构建这个家谱序言专题,来向大家介绍各式各样的各个姓氏的家谱序言,希望给大家的工作带来帮助。
家谱的序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别是:①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②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在大多解释十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③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
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④修谱贡献:***为本次修谱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⑤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⑥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当然不同的修谱人有不同的思想,有的人喜欢用文言文,以此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也有人喜欢用白话文,目的则是让后人容易理解,不造成歧义。
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有其作用和意义。
这里我们推荐大家使用白话文来写家谱序言。
陈氏家谱序(朱熹撰写)家法之建,仿于诸侯别子,而士庶之宗,则惟其所始焉。
或姓或氏,或地域或谥,爵则称宗,宗之于族也,有本姓以合庶姓,有缀食以系群情,孙之于祖也,有植祫以省大事,有齐衰以服三月,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
上溯夏殷,何莫不然,故其迹泯(未混),末季七族九宗,犹资周王封国之重,及王辙东,世臣沦丧,乐却降在皂隶(穿黑衣的官差衙役),从五皆为圭筚,宗法始荡然也。
所赖以维持者,独周官莫繁世(一作独国官系世系),辨昭穆之制存焉尔,此谱帙所从出也。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颖川陈氏,出先妫姓侯爵(侯国),自帝舜之后,传于有虞,虞幕裔孙阏父为周武陶王,能利器用,王赖之,以元女太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祀(祭),满谥胡,公生申公犀,犀而下传十世,子孙散处,遂以国为氏,敦读书,说礼乐,绶若若而印累累,匪朝伊夕矣。
姜氏宗祠对联大全
姜氏宗祠对联大全宗族的宗祠即是我们所说的祠堂,然而这也是一个姓氏宗族的象征,这是一篇关于姜氏宗祠,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姜氏宗祠祠堂姜氏祠堂坐落于山东昌邑城里南隅十字街南巷一号,解放路中段路西。
现有正厅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大门一间及东西耳房各两间。
西院北屋五间,南屋五间连大门一间。
占地面积约九百平方米。
祠堂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青瓦覆顶,脊饰吻兽。
正厅前出廊檐,明柱六支,每柱头梁端篆刻自东向西分别为“福、营、邱、分、派、寿”六字。
大门十柱落地,门枕为精雕石鼓。
一九八六年确立为昌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八九年政府拨款,将其修缮一新,署文物管理所。
二零零七年举行七修《昌邑姜氏族谱》的发行仪式。
升级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里村的姜氏宗祠建于1499年,由村中先贤、明朝的姜瓒进士主建。
姜氏宗祠总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祠堂前面的一块空地方正有序,祠堂门两边立着一对齐人高的精雕石鼓。
祠堂内三进二厅,两侧为二层厢房;首堂建有戏台,据说以前逢年过节都有戏班子来演出。
整个祠堂由140根柱子支撑,其中24根四方石柱有近十米高。
姜氏宗祠为典型的浙派建筑,雕龙画凤、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布局合理,可谓当时建筑最高水准的代表。
但因年久失修,如今的姜氏祠堂内,唯有成片的茵茵绿草。
四言通用联①望出广汉;源自姜滨②岐水世泽;四岳家声全联典指姜姓的源流和郡望。
炎农世泽;渭水家声全联典指姜太公尝垂钓于渭水之滨。
天水世泽;尚父家声全联典指吕尚,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姜姓,俗称“姜太公”。
平江保障;白石清歌上联典宋朝时期的明州人姜浩,字浩然,有节操,以承信郎临平江税务。
建炎年间,金兵攻平江,他率军民极力抵御。
下联典指南宋南宋朝时期的词人、音乐家姜夔,字尧章,因与白石洞天为邻,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寓居武康。
一生未做官,往来于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
工诗,词尤其出名,又精通音乐。
词重格律,音节优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自度曲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为词与乐谱的合集,又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世界姜氏总谱(云码宗谱库)建设方案
项目历史背景与社会需求续修宗谱,历唐宋而大兴,至今方兴未艾。
世界姜氏宗亲总会为弘扬姜氏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道路,建姜氏(世界级)云码宗谱库。
(投资400到700万,建成一个年利可达100万,自给自足的,一呼百应的世界姜氏宗亲总会),任何一个宗亲会,要有经济收入才能长期生存与发展,靠部分宗亲的捐赠,不是长久之计,利用扩大的宗亲资源,为宗亲办实事,办好事,(本项目是协助宗亲节省开支,续修出高品质现代家谱)获取劳动所得,会得尊重与拥护。
任何一个姓氏,谈到统修国谱、省谱,就是各分支完成自已的宗谱,然后上交到省宗亲会或全国宗亲会。
各地分支机构自筹经费,自已印刷宗谱,完全没有用到现代云技术,网络技术,数码技术,不能反应时代特色,费时费力费财。
并且同总会的联系并不强。
将一个姓氏,一个省各分支纸质宗谱汇集起来,可能要一至二百个平方来堆放,如柜式存列,那要几百个平方,将姜氏全国宗谱汇集起来,以传统的方式是:各省建立省宗亲会,县宗亲会,成立谱局,并开始续修宗谱,印刷成册,然后将各县,各分支宗谱汇集起来,单印成的家谱卷册数,将会有上百万本,必然是一个县级图书馆的存书量,一个县级图书馆的建设,从地皮征购,到地面建设,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更主要的是维护管理成本,一年就得上百万。
还有,以各种文件格式(WORD、WPS、CRW)存入电脑的宗谱,随着载体软件的升级,版本的不兼容,不能重复利用,更不利于下次续修宗谱。
每届修谱只得重头再来,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循环浪费。
如某分支,十三个村庄,五千男丁,第七届修谱,每男丁9元(日工时费),到第八届修谱,还是每男丁100元(日工时费),能不能第七届红丁费是日工时费,第八届是日工时费的1/2 、1/3 、 1/4。
新届次的续修主要是新增世系,需要大量的人员,跑各家各户收集资料,还有核对资料,再加上宗谱资料要重新录入排版。
走的是老一套的路子,重复损耗人力财力。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家国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启用云码宗谱技术,以后历届续谱,不用重新录入老新世系,能带给你不一样的续谱感受。
从姜氏族谱看姜子牙的后代是如何在胶东乳山躲避追杀的
从姜氏族谱看姜子牙的后代是如何在胶东乳山躲避追杀的首先说一下姜子牙的姓氏,姜子牙的本名叫姜尚,也有叫吕尚的,字子牙。
为啥两名字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往前,人的姓和氏是分开的,现代社会姓氏是合并成了一个。
古代不是这样的。
姜子牙,姜是他的姓,吕是他的氏。
《通鉴·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可见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也可以说,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二者的作用不同。
在古代“姓”代表氏族部落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
比如说姜子牙,是神农氏炎帝的后代,是炎帝第49世孙。
炎帝这个部落居住在姜水流域,就以河流为姓,整个这个部落都姓姜。
同姓的不能通婚。
后来姜姓这个部落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
姜子牙的先祖伯夷因掌管五岳有功,被封于吕地,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宛县。
他的这一支子孙就开始有了姓氏的氏,也就是吕。
古代只有贵族才有姓氏的氏。
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以后伯夷的后人就叫:吕xx。
所以此时的姜子牙叫吕尚。
也就是说,姓是不变的,氏是可以变化的,氏是细分的结果。
大约到了秦汉时期,姓氏基本就混为一谈了。
姜子牙的后代就统一用原来的姓作为姓氏:姜。
姜姓后来慢慢繁衍出了200多个姓氏,比如高、齐、吕、丘、邱、许、谢、雷、纪、卢等,都是从姜姓分出去的。
比如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就在前些年来胶东认祖归宗。
炎帝(神农氏,公元前3216-前3077),炎帝6世孙來公卒葬湖南茶陵,炎帝第10世孙榆罔居空桑在位55年后让位于轩辕(即黄帝),炎帝第11世孙为黄帝司徒的祝融,第14世孙为伯垂(共工),第15世孙为伯夷(四岳典三礼,掌四岳,受封吕)。
公元前11世纪,太公吕尚(自炎帝起排世系之第49世)姜子牙因佐周武王伐纣灭商有功,被封齐地,建齐国,都营丘(今临淄)。
认祖归宗——满族姜尔佳氏
《凤凰城满洲正黄旗姜佳氏(姜氏)族谱》姜尔佳•海瑞(甲)整理认祖归宗——满族姜尔佳氏现简单介绍本族——姜尔佳氏(姜氏)历史以及辈分排序之族谱如下,部分史料选自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和《姜氏族谱》。
现在《正黄旗姜佳氏家谱》在丹东市文化馆保存有一份。
姜尔佳氏(姜佳氏,今姜氏)源于女真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语音Giyanggiya Hala,清时凤凰城正黄旗满洲恩启牛录,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杏山(今辽宁锦州南部)地区(此记载与族谱中记载略有出入,尚待研究)。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姜佳氏一世祖佑恭率五子随顺治皇帝入关,破潼关、克扬州、平全楚、定江南,屡建功勋,授建威将军,武职正一品,赐府北京,居草帽胡同,事君于朝中,佑恭是皇上赐的名字,意思是谐音“有功”的意思;爵胡图之父德音(二世祖)攻城略地、斩将夺隘,征战于旅顺、锦州、杏山,征剿三藩之乱而阵亡。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三世祖姜佳·哈什太、爵瑚图(世袭云骑尉)、胡什布三人奉命调驻奉天(今辽宁沈阳),后调丹东凤凰城南老虎洞一带驻防,于凤凰城南老虎洞处落户。
《凤凰城满洲正黄旗姜佳氏(姜氏)族谱》:佑德天维作福,国文庆书贵(延)长(振、景)。
殿(兆)甲承恩普玺,庭宗续世荣昌。
军景官红常春,银丰宝积连金。
广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二世祖:德金:护军校在京,后拔山东为官,家人上任顶替,坟在京西(未找到)。
德音(赓音):率兵征三藩有功,特命定南将军,坟在凤城老虎洞(已找到)。
德财:护军校在京,坟在京西(未找到)。
德保:护军校在京,分在京西(未找到)。
维周:护军校在京,坟在京西(未找到)。
二世祖姜佳·德音死后,葬在今凤城市蓝旗镇老虎洞村姜老坟,二世祖德音墓在文革期被盗,后被红卫兵捣毁,其墓前龟背石也被砸烂,为了保其墓碑,姜氏后人把其墓碑埋藏地下,但具体地点一直不得而知晓。
略论站人文化的民俗特征
略论站人文化的民俗特征站人文化是形成于东北地区,是现今仅存于黑龙江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
站人文化的民俗特征,是由生活生产习俗、语言特征、民间信仰等方面构成,在梳理站人文化的过程中,也应对保护站人文化进行探索。
标签:站人;文化;民俗[站人,是东北地区对从事驿站工作站丁及其后代的一种称呼。
他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是一支具有特殊属性的群体。
他们最初产生于在清代康熙年间,在长达三百多年的时间里,这群产生于清代的特殊人群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文化圈。
我以宁年驿站为例,进行了考察。
宁年站即现在的黑龙江省富裕县的富宁村,距富裕县城大约有16千米。
据当地老人介绍,村外东北方向现仍有一段古驿路。
居民以姜、杨、袁、任四大姓站人为主,有少量的“民人”即后迁入的关内移民。
全村有现有240—250户,人口1100人,其中站人仍居多数,有900多口人,耕地8700多亩。
主要作物是玉米、黄豆等旱作农作物。
村中以姜姓为最多,其次是任、杨、袁三姓。
另有李姓站人后迁入这个村子,仅几户。
还有少数外来人口,他们大多是在东北光复后迁入这个村子。
三十多里外的杨屯以杨姓居多。
另外还有一个站人村叫小榆树,以袁姓站人为多。
这两个屯子是杨、袁两姓站人迁到宁年后为了开荒垦种而建立的村屯。
这种现象在黑龙江的各个驿站是非常普遍的。
一、生产习俗站人在进入驿站时,由清政府“每男丁发给田五垧,均由设驿之村庄以附近之农田拨给。
该拨给之农田内,若有熟地,则交付该将军,另以田补给该熟地之主。
”〔1〕站人的站地是不纳税的,产品全部归站人所有。
清政府也是以此代替站丁的俸禄。
从此,站人就在各驿站开始了亦农亦“军”的生活。
当时的东北地区是以满、达斡尔、蒙古、锡伯民族为主的。
他们基本上是以渔猎、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只有少量的农业生产。
而且农业生产技术非常落后,仍然采用古老的“火田法”即“一岁锄之犹荒,再岁则熟,三四岁则腴,六七岁则弃之而别锄矣”这种落后的耕种方式,每垧只能收一、二石。
姜氏新家谱序
姜氏新家谱前序
姜姓乃华夏起源之一,蕴涵着中华文明之精华。
姜姓绵延六七千年,留给后人无穷的精神财富。
远有神农炎帝创社稷、太公辅周成圣臣、小白春秋立霸业,也有“大被同眠”兄弟义、姜诗孝母恸神灵、“铜鱼之盟”传后人,还有姜桂忠良美名扬、七岁翰林显奇才、孤忠天值征西将。
如此我之万笔难彰。
万物皆有其本,世人皆有其祖。
我族始祖德厚公南唐同光年间自江西吉安仕迁入湘,落籍沩宁(今宁乡)黄材,传十三世至秀十公又于明永乐年间迁入武陵(今常德),遂有“铜鱼之盟”。
从此以良(治公)、以献(鸿公)、以清(澄公)三公之后四散三湘,远徙两广。
我支族以清公子孙遍及沅陵、桃源、石门、常德、溆浦等地区。
因世远年湮,我支族古存旧谱简陋残损,现已无一成册谱牒,过去之事无根可寻。
自国宁公于三百年前自沅陵来溆至今,不知有多少族人流落他乡,不知所踪,也不知有多少幼失怙恃,不知所往。
如此岂不痛惜?现逢盛世,我族“长”字辈诸公有重续家谱之夙愿,这也是我等姜姓子孙之义务。
我辈当自告奋勇,不惜力财,完成姜氏家谱重续之重任。
历经几年辛劳,谱已成册。
谱中有历代名人简录、有现代贤俊宏传,有崇文尚学之榜样、有勤劳致富之锴模,更有族训之教导。
望我族之后昆,以谱为据,富而仁义,官而清廉,德施骨肉,泽被乡里,敬宗睦族,尊长友兄,患难相助,病困相扶,喜庆相贺,丧葬相恤。
此为续谱之本义,即以为序。
德厚公三十一世孙、以清公一十八世孙姜盛松敬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氏新家谱前序
姜姓乃华夏起源之一,蕴涵着中华文明之精华。
姜姓绵延六七千年,留给后人无穷的精神财富。
远有神农炎帝创社稷、太公辅周成圣臣、小白春秋立霸业,也有“大被同眠”兄弟义、姜诗孝母恸神灵、“铜鱼之盟”传后人,还有姜桂忠良美名扬、七岁翰林显奇才、孤忠天值征西将。
如此我之万笔难彰。
万物皆有其本,世人皆有其祖。
我族始祖德厚公南唐同光年间自江西吉安仕迁入湘,落籍沩宁(今宁乡)黄材,传十三世至秀十公又于明永乐年间迁入武陵(今常德),遂有“铜鱼之盟”。
从此以良(治公)、以献(鸿公)、以清(澄公)三公之后四散三湘,远徙两广。
我支族以清公子孙遍及沅陵、桃源、石门、常德、溆浦等地区。
因世远年湮,我支族古存旧谱简陋残损,现已无一成册谱牒,过去之事无根可寻。
自国宁公于三百年前自沅陵来溆至今,不知有多少族人流落他乡,不知所踪,也不知有多少幼失怙恃,不知所往。
如此岂不痛惜?现逢盛世,我族“长”字辈诸公有重续家谱之夙愿,这也是我等姜姓子孙之义务。
我辈当自告奋勇,不惜力财,完成姜氏家谱重续之重任。
历经几年辛劳,谱已成册。
谱中有历代名人简录、有现代贤俊宏传,有崇文尚学之榜样、有勤劳致富之锴模,更有族训之教导。
望我族之后昆,以谱为据,富而仁义,官而清廉,德施骨肉,泽被乡里,敬宗睦族,尊长友兄,患难相助,病困相扶,喜庆相贺,丧葬相恤。
此为续谱之本义,即以为序。
德厚公三十一世孙、以清公一十八世孙姜盛松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