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检测含解析
专题十四古代诗歌阅读专题检测A组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9分)骢马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 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子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貌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勉昂扬、热忱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一、1.答案 B “骢马被主子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
颔联写马的灵敏、矫捷和雄风。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朝”“暮”,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表现空间的阔远;“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2.答案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子对马的期望与信任。
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
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勉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雄伟志向。
解析“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子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白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志向。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路途上充溢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不甘孤独、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勉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雄伟志向。
方法技巧解答此类试题时,答题步骤为:①第一步,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含义。
说明含义除了说明该字或词在句中的详细意思外,还应当考虑语法现象和所用手法,如活用、拟人、比方、化动为静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答案(6)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②琅玕: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仙树,其实似珠。
(1)本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体诗。
以下不能作为本题判断依据的一项是()A.时代B.韵脚C.句数D.平仄(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两句使用了三个“飞”,描摹强调了鸿鹄群飞的景象。
B.“双翮”两句以“凌”和“须臾”,强调鸿鹄高飞远翔的姿态。
C.“朝餐”两句从食物与栖所两方面,写出了鸿鹄的现实习性。
D.“抗身”二句运用反问,语气强烈,收束了前面六句的描绘。
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附答案解析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 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 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 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分析】(1)B项,“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误。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
“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故选B。
(2)“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故答案为:⑴B;⑵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解析(4)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答案)解析(4)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出嘉峪关①感赋四首(其一)林则徐②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嘉峪关: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七十里。
②林则徐1840年9月被革职问罪,1841年6月充军伊犁,1842年10月抵达函谷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征人驻马蹄”指明全诗的立足点,这首诗从同一视点上,写出对象雄伟壮阔的丰富性。
B.“严关百尺界天西”一句“界”字指出嘉峪关作为通向西北关隘的险要位置。
C.“飞阁遥连秦树直”,诗人回首来路,视角由远及近,嘉峪关楼阁与古秦地。
树木相连,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回的凄凉苦楚之情。
D.“缭垣斜压陇云低”“云烟”“绕垣”被压低“严关”又高出城墙,云烟绕垣烘托了严关高“百尺”。
(2)此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唐]来鹄①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
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
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岑参
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赏析录诗如下: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唐玄宗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岑参三十二岁。
在长安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是年好友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有诗送之,即《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但,作为送别之诗,却全看不见友情相叙,听不见离别赠言,弃一般送别之俗套,揽西域胡茄之悲音。
诗人从一个全方位之空间切入,以音、画等想象中情形,立体地设置一个空间背景,并借此抒发朋友间惜别之情,读来悲愁交错、隐隐激情。
诗人作《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时,其本人还没有去过西域边塞,直到第二年(公元749年)冬,才赴安西。
尚未去过西域,仅仅依靠想象来写边塞,还要写送别,还要出新意,这种诗歌背景之把握实在需要些技巧。
我们就把这首诗歌拆碎,看看岑参所用之元素都是哪些,各元素之间又有何关联。
再次阅读诗歌。
读后知诗歌有十二句,首四句,闻胡人吹笳,愁杀边塞,透其声悲;再四句,叙秋凉时节,风吹草折,向月吹笳;尾四句,记秦山遥望,胡笳多怨,边城多愁。
全诗读之有悲有愁,似无思念,实际却处处思念,诗人把一腔思念都融化拆解于诗歌之中。
全诗主要元素有三:胡笳;地名;月亮。
正是此三元素互相依赖,互为作用,方构成了诗歌之立体骨架。
先说胡笳:秋凉八月,胡笳声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此为西域情调。
所谓胡笳,一种古老之管乐器,用芦苇或木制成。
西汉时已流行西域匈奴等少数民族(案:北宋李昉等编篡类书《太平御览》,其“乐部”卷581有“晋《先蚕仪注》曰:‘车驾住,吹小菰,发大菰,即笳也。
’又曰:‘胡笳,汉旧录有其曲,不记所出本末。
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
’”之记载)。
胡笳为三孔竖吹,其音幽暗悲凉,西汉李陵《答苏武书》有“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
古代诗歌赏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
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
B.诗人劝说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悲伤的惜别之情感人至深。
C.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功名只向马上取”语气坚决,这是诗人对李副使的勉励。
D.诗歌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并且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令人耳目一新。
16.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字虽寻常但旨趣极远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对待宝鼎、黄金等的态度来表现他们用度极其奢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16.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
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②李副使经历非凡。
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
③李副使志向远大。
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17.(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古诗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翻译赏析
古诗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翻译赏析《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
其古诗全文如下: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前言】《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以胡笳声音的哀苦来刻画边关凄凉、悲壮的生活环境,以表达了诗人对颜真卿的关切与勉励之意。
全诗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在用韵上进行错综交织的安排,恰切地表现了起伏顿宕、悲壮淋漓的激情。
【注释】⑴胡笳:古代管乐器,开始卷芦叶吹之以作乐,后来以木为管,饰以桦皮,为三孔,两端加角,从汉代起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⑵紫髯:绛紫色胡须。
绿:一作“碧”。
⑶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若羌东北。
⑷萧关:汉代关中四关之一,是关中到塞北的交通要塞,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⑸天山:唐代称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达克阿奴斯城)以北一带山脉为天山。
⑹昆仑山:指今甘肃酒泉南的祁连山主峰。
⑺秦山:即终南山,又名秦岭。
陇山:又名陇底、陇阪,在今陕西陇县西。
【翻译】你难道没听过那最令人悲凄怅惋的胡笳乐音吗?它是紫色胡须、绿色眼珠的胡人吹奏的。
胡笳之歌一曲尚未吹完,已令楼兰一带戍守的健儿愁绪满怀。
凉爽的秋天,八月里,萧关一带的道路萧索冷落,呼啸的北风吹断了天山上的枯草。
昆仑山南边的月亮快要西斜时,胡人向着月亮吹响了胡笳。
在胡笳的哀怨声中我送你远去,站在秦山远望着陇山上那凄迷的云彩。
那边城地区的夜里多有思乡而哀愁的梦,向月而吹的胡笳声谁还会喜欢听呢。
【鉴赏】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
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含答案)
诗歌专题训练---岑参诗歌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①岑参②白露披梧桐,玄蝉③昼夜号。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适在鱼鸟,焉能徇锥刀④。
孤舟向广武⑤,一鸟归成皋。
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⑥。
【注】①巩:巩县(今属河南)。
崔明允:开元十八年进士,为诗人之友。
②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③玄蝉:秋蝉、寒蝉。
④锥刀:即“锥刀之末”,喻细微之利。
⑤广武:在今河南荥阳东北,此指明允乘舟沿黄河向广武方向而去;后句的“成皋”,在今荥阳汜水镇。
⑥郁陶:郁闷忧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排律,首联描写深秋之景,动静结合,且“白露”“玄蝉”色彩对比鲜明。
B.三、四两句选取了秋风、暮日、黄云等意象,从时、空角度来摹状秋景,景中寓情。
C.中间四句对举“君子”小人”之“志”,且运用反问,凸显对朋友的慰勉之意。
D.“孤舟”二句,回忆了与朋友分别后各自的去向,“孤”二”二字,耐人寻味。
2.诗题中的“秋兴”指因秋景而触发的感慨。
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的感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火山云歌送别岑参火山①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②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①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
②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突兀”二字使平稳的叙述气势振作。
B.三、四句“凝未开”“不敢来”写出火云的笼罩范围和令万物震悚的威势。
C.五到八句时空交替,由前文对火山云的整体的动态刻画,转入静态描摹。
D.末尾句虽未出现人,塞外军士跨上战马奔赴沙场的场景却蕴含在不言中。
4.诗歌用大量笔墨描写火山云,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备战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诗中人物所处环境的特点。
(2)结合全诗,试概括“边将心”蕴含的具体感情。
【答案】特点:天气寒冷,或萧条、萧索、或天气恶劣;军情紧急或危急或紧张。
边将饱受险恶环境的痛苦,或军旅生活艰辛的痛苦;对长久战争的厌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解析】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首联描写边塞的白草为北风所凋,战马奔驰,外族军队步步逼近,正在加紧寇边的景象,营造了衰败/肃杀、寒冷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归的痛苦心理;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
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妙处。
2.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解读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答案】1.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2.示例一: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
示例二:以东吴美女“二乔”的个人命运,暗指赤壁之战吴魏双方形势的变化,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届高三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一模)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霜晴陆游万瓦新霜白,一窗朝日晴。
破裘身亦暖,细字眼犹明。
耄喜谚谆语,衰常踸踔行。
登封书不草①,力穑报时平。
[注]①登封草:登山封禅的文章,后人以“登封草”泛指歌颂皇帝功德的文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的“万瓦”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霜雪之大,冬日之寒;由“万瓦”而至“一窗”,空间视角转换自然。
B.第三句承接首联,由自然之景,到人生之况,“破裘”的客观事实与诗人的主观感受相勾连,构思非常巧妙。
C.颈联的“耄”“衰”含有自嘲之意,从言行两个角度描写了诗人年老体衰,无所作为的现状,暗示内心不平。
D.全诗章法整饬谨严,语言晓畅,表达方式多样,或描写,或记叙,或抒情,体现出陆游诗歌创作技法的娴熟。
16.本诗以“晴”字统领全诗,请分析本诗“晴”的具体内涵。
(6分)广东省深圳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②、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③,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①参寥子:即诗僧道潜,常与苏轼相酬和。
元祐六年,苏轼因治理有功被召进京任职,临行作此词赠道潜。
②谢公:指谢安。
《晋书》记载,他身为重臣,却渴望造一条大船,沿水路归东山,后因病重未如愿。
③西州路:谢安去世后,羊昙经过西州时忆及故人,恸哭而去。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头,以风向多变以及潮水涨退等景象暗指世事的无常,表意比较含蓄。
B.“几度斜晖”以转瞬即逝的黄昏,表达诗人对相聚美好却无比短暂的伤感之情。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唐)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
②赤亭:地名。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
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④酒家垆(lú):酒家。
14.下列各项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歌一、二两句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B.“知君惯度祁连城”一句说“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高度概括了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
C.“岂能愁见轮台月”一句是反写,明说李副使不会因见轮台月而想念“我”,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
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E.诗的七、八两句直抒胸襟,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
显示出作者的英雄豪气,将诗情推向高潮。
15.同是送别诗,试比较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表情达意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6分)答案:14.CD【解题思路】C项“实则借此表达‘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错。
“岂能愁见轮台月”,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
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
D项,“表达了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错,结合下一句“送军万里西击胡”,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试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
15.相同处:两首诗都一反送别诗的离愁别绪,写得格调高昂,气势宏伟。
本诗抒发了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鉴赏练习与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长城窟:相传长城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房兵曹胡马①[唐]杜甫胡马大宛②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③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①兵曹,即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开元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一段时期。
②胡马: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于该地区的马。
大宛(yuān):西域国名,以产良马著称。
③批:割,削。
竹批:马的双耳像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
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介绍了良马产地和外形。
大宛名马,瘦骨锋棱,通过马的骨相,勾勒其神清骨峻的轮廓。
B.颈联承上写奔马纵横驰骋,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足以使人信赖。
C.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对马作概括,再以“万里可横行”,主要是对胡马的赞美,气势宏大。
D.此诗状物与抒情相结合,看似写马,实为表达对友人的无尽期望,并抒写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4.古人认为“少陵咏马,写生神妙”,试结合颔联具体赏析。
答: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开门见山,出句交代胡马产地;对句描写胡马骨相,从外形上勾勒其神峻的轮廓。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阅读答案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阅读答案《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阅读材料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岑参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阅读题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
B.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C.“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
D.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
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
2.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7分)《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阅读答案1、C(是诗人对颜真卿走后的怀念)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了西北边疆的奇异风光,流露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藐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以胡笳声音的悲苦来刻画出连着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赏析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
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
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
诗人从三个方面,用不同的手法,反复、深入地表现胡笳的悲壮。
第一个方面,是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结合起来写。
诗中用红胡子、绿眼睛的“胡人”形象,来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君不闻”三个字,隐隐透露出豪壮的情调。
高三语文下学期5月大联考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塞下曲(节选)
李益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①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为报如今都护②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③功。
【注】①蔡琰:字文姬,三国时著名女诗人,身陷匈奴,作古琴曲《胡笳十八拍》。
②都护:指方节度使崔宁。
③车骑:汉车骑将军窦宪。
窦宪率军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登燕然」,刻石勒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一句写出了黄河九曲回肠的自然特征,意境雄浑,气势宏大。
B.蔡琰和苏武的遭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上民族冲突造成的个人悲剧。
C.诗人为了报答崔宁的恩德,对其极尽赞美之词,说他是当时的英雄豪杰。
D.本诗融入了富有历史感和地域性的词语,如“胡笳、匈奴、阴山、燕然”等。
2.有人评价许歌的最后四句“掩一股壮逸之气",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诗人为了报答崔宁的恩德”说法错误,诗中的“报”是“禀报”的意思,“为报如今都护雄”其实是将上们寄语崔宁。
2.①寄语以崔宁为代表的边塞守护者们,怀雄心壮志,镇守边关,保家卫国;②鼓励边塞守护者们建功立业,希望能像当年窦宪在燕然山刻石勒功一样,豪情满怀。
(6分。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节选)
岑参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通过描写秋季边地独有的景象,表现边塞的苦寒荒凉,衬托送别的悲凉心境。
B.三、四句写诗人看到昆仑山南的斜月,听到胡人吹响的胡笳,视听结合,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C.第六句写诗人遥望目送友人,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惆怅之情。
D.萧关、天山、昆仑山用来泛指边关,构成诗歌广阔的地域空间,显示出边塞诗浑阔的意境。
15.“向月胡笳谁喜闻”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两句诗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在以下文段的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诗句。
(6分)
古诗文中写“声”常用烘托、渲染之法。
苏轼的《赤壁赋》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衬托出“客”洞箫声的感人至深,白居易《琵琶行》中(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衬托了琵琶声戛然而止后的艺术效果,李贺《雁门太守行》和陆游《游山西村》中(3)“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一句,则都以“鼓声”来渲染气氛。
14.B(3分)三、四句是诗人的想象,并非真的看到、听到。
15.(6分,相同点2分,不同点每点2分。
)
(1)相同点:都借边地特有的乐器声营造寂静悲凉的氛围,衬托思念之情。
(2)不同点:①岑诗用“向月胡笳”衬托友人对自己的思念,并以问句作结,想象到友人“不喜闻”而不得不“闻”的无奈、悲愁,加重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
②范诗用“羌管悠悠”衬托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再以“霜满地”烘托,突显出将士们久戍边地的悲苦心境。
16.(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霜重鼓寒声不起萧鼓追随春社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