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创新创业中心

合集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书甲方: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乙方:为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教职成〔2018〕1 号)以及《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48 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和《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省人大〔2019〕18 号)等文件精神,推动双方资源统筹与共享、技术创新与服务、人才交流与培养、学生就业与创业、文化传承与发展、党团建设等方面开展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合作。

实现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一、合作原则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学共赢、协同发展二、合作项目(一) 共建共享校企共同体基地合作双方可根据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选择共建校内外(包括跨境)实习实训基地、就业基地、培训中心、企业(产业)学院和创新创业中心/基地等,为校企协同培养学生、企业员工培训和服务社会提供实践场所。

(二)共建共享产学研合作平台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利用双方资源,校企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开发产品,服务企业发展,共建产教融合型示范企业,提高双方的社会美誉度。

(三)共建混编教科研团队通过高层次人才互聘(产业教授进学校,教授、博士进企业等方式)共建混编教科研团队,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和科研项目,共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推进学徒制人才培养根据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校企合作设置专业、研究制定专业标准,开展专业建设。

根据企业工作岗位需求,开展学徒制培养合作,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联合培养,共同申报国家校企协同育人项目。

(五)优先推荐、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基于校企双方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等现实利益的相应回报。

在尊重学生本人意愿的前提下,企业有优先选择优秀毕业生的权利,学校有优先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的义务,优秀学生有优先选择高端就业岗位的机会,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创新中心框架合作协议

校企联合创新中心框架合作协议

XXXXXX与XXXXXX公司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双方本着搭平台聚人才,汇聚创新要素与共享优势资源,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实现双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共同发展的目的。

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合作协议:一、合作原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努力,打造人才培养、技能培训、项目共研与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研共赢”。

二、双方合作的内容(一)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双方共同建立实习实训平台、企业员工培训的基地。

乙方为甲方搭建相关专业的实训实践平台,为甲方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甲方应届毕业生;乙方可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可聘请甲方专家进行员工培训和系列讲座。

(二)共同打造企业项目研发平台: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本着优势互补,平等合作,成果共享的原则,共建校企联合创新中心。

甲方优先承接乙方科技项目,乙方提供经费用于研发和中心建设,双方共同申报不同级别各类校企合作项目,力争建设成为省级创新中心。

(三)共同建设产业孵化平台,乙方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湖北科技学院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

(四)人才资源互用:为实现企业和学校人才的良性发展与互动,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从事相应的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

甲方选派教授、博士等科研人员参与公司的培训业务、管理研究,担当企业顾问。

乙方选派公司内高层管理人员、高端人才承担学校的教学和研发任务,共建特色课程,实现校企人才的良性发展。

三、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1、为乙方的长远发展、地方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共用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对接,助推乙方在湖北的市场份额和实力。

2、根据乙方提供的课题项目,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支持企业创新。

3、协助乙方做好企业员工培训、技能提升工作,优先为乙方推荐急需人才和提供优秀的毕业生。

4、甲方为乙方管理人员和职工到校进修或培训予以优先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条件。

学校学生工作机构设置

学校学生工作机构设置

学校学生工作机构设置一、引言学校学生工作机构是指为了协助学校管理学生事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立的一系列机构。

学生工作机构在学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能提供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本文将就学校学生工作机构的设置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学生处学生处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核心部门,它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学生处承担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学生支持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责任。

学生处可以设置学生管理部、学生活动部等职能部门,以确保学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是学校学生工作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心理咨询中心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开设心理课程等,以满足学生在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心理素质。

四、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是学校学生工作机构中关注学生就业问题的专门机构。

就业指导中心可以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它还可以与各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并促进校企合作。

五、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中心是学校学生工作机构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创新创业中心可以组织各类创业讲座、创业比赛、创业孵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六、社团联合会社团联合会是学校学生工作机构中的社团管理和支持组织。

社团联合会可以负责社团的注册、评优、巡查等工作,提供各类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组建和管理社团。

社团联合会还可以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七、学生事务处学生事务处是学校学生工作机构中的综合管理机构。

学生事务处可以负责学生住宿管理、学生医疗保健、学生奖助学金管理等工作,协调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

学生事务处还可以与各学院、系部合作,制定和实施学生发展和学生服务计划。

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方案

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方案

天津师范大学计信/软件学院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方案(试行)(2015年3月)为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激发学生对软件开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鼓励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体验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完整体验软件工程流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合作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的软件人才。

同时,进一步增强我校的科学技术研究氛围,提升学生的IT职业素养和实践水平,鼓励学生体验创业过程。

决定在原有“创意空间”学生科技工作室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具体方案如下:一、设立目的结合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特征和创业实际,搭建在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资源对接和孵化对接平台,优化学生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学生科研技术能力,在移动互联网及软件工程领域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创新精神的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提升校企合作育人质量,为合作企业培养输送更多IT技术人才。

二、合作内容1.建立校企联合培训项目(每学期企业至少提供一个项目,每学期开学初两周内启动,本学期4月10日启动)。

由企业选择适合学生团队的企业实际项目进行训练,企业派遣拥有实际项目经验的项目经理指导学生项目负责人,跟随项目的软件工程流程。

在项目过程中,派遣有丰富开发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软件开发技术的学习,指导开发工具使用,相关技术路线,开发经验,开发框架。

在软件测试阶段,由企业派遣具有相关软件或系统测试经验的测试工程师指导学生团队的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工具,软件测试规范,软件测试方法等。

最终辅导学生团队完成项目,让学生体验完整软件开发过程,根据项目进度,每周各类指导不少于2次。

2.提供具备企业特色的平台服务资源,为创新创业提供高效的开发工具,供学生无偿使用(例如:易测云(真机自动化云测试系统)、SkillBase:在线学习管理系统、SaCa™云应用平台、MSP 管理支撑平台软件等)。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规范、保障学校的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育人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发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由实习就业办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三条校企合作管理部门应做好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其主要职责为:(一)开展有关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与理论研究,制订校企合作各项管理制度和评估考核标准。

(二)完善校企合作工作的运行与管理体系,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指导校企合作各环节工作,保证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统筹校企合作资源,积极协调、整合各方资源,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四)针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提出建设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审查、论证工作,对已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检查和跟踪。

(五)做好校企合作的合同管理、统计总结等工作。

做好校企合作有关文书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和归档工作。

(六)指导和督促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做好校企合作的协调和协作工作,拓宽合作范围,丰富合作内容,及时总结和推广校企合作先进经验。

(七)负责校企合作中的其他事项。

第四条各部门和负责同志在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中的职责:(一)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主动拓展校企合作途径,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

(二)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引入和相关商谈工作,商定合作方案,明确合作运行与管理模式,起草校企合作协议,报经批准后,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三)根据校企合作协议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制度,并负责组织执行,确保校企合作协议的切实履行。

(四)对重大校企合作项目,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

(五)负责本单位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行、管理、总结、推广等工作,并形成文字材料,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

(六)负责本单位校企合作中的各项经费管理,各项收入及支出均应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制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建议一、建立全面、多层次的合作机制1.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由校方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制定合作方向、政策和计划,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

2.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实习、就业、培训等资源,为学生和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3.建立校企合作基金,吸引企业投资,支持创新项目和学生创业。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育质量1.与企业紧密合作,调整课程设置,使其更加贴合企业需求,培养适应市场的人才。

2.引入企业导师,通过定期授课、实践指导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

3.推动教师与企业员工交流,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认知,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1.建立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2.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完善的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激励企业投入研发和创新。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就业质量1.与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2.建立校企合作就业基地,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并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3.加强校企间的人才流动,鼓励企业员工到校任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加强校企文化交流,促进互动合作1.举办校企文化节、技能比赛等活动,增进校企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推动校企员工交流,加强企业员工对学校教育的认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企双向评价机制,及时反馈合作效果,优化合作模式,不断提高合作质量。

六、加强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1.制定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明确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

2.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3.鼓励企业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供资金、设备等支持,共同推动校企合作的创新与发展。

七、加强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1.企业要充分发挥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讨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讨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协同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整合校园和企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00字】.1.2 问题意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迫切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脱节、实践不足及创新氛围不浓等。

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将实际创新创业经验与学术知识相结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养平台。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实践经验,还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探讨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意义在于帮助各界更好地了解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内容完毕,字数要求已达到2000字】。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养的机会和平台。

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包括产学研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联合创办科研项目等。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校办企业等工作推进情况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校办企业等工作推进情况

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校办企业等工作推进情况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活动。

推进校企合作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定战略规划:学校制定校企合作的战略规划,明确合作的目标、范围和重点领域,为推进校企合作提供指导。

2. 成立合作机构:学校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机构或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

该机构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建立合作平台:学校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包括共同实验室、科研基地、创新孵化中心等,为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便利条件。

4. 开展技术转移:学校与企业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通过技术转移、专利授权等途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5. 人才培养与交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开展实习、实训、就业指导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校合作是指高校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与合作项目开展,推进校校合作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签署合作协议:学校之间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目标和具体合作领域。

2. 人才交流与培养:学校之间开展人才交流与培养项目,包括学生交流、教师交流、联合培养等,促进双方的人才共享与交流。

3. 教学资源共享:学校之间共享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程、教材、实验设备等,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4. 科研合作项目:学校之间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等,提升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深度融合,共同创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推进教学、科研和创新创业等工作的一种机制。

该工作的推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学协同创新:学校与企业合作,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实现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无缝对接。

2. 联合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3. 创新创业支持:学校与企业共同支持创新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信息学院为例

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信息学院为例

理论研究科技风2021年1月DOI:10.19392/ki.1671-7341.202102064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信息学院为例谢志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政策驱动下,职业院校根据自身学校特色,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探索研究了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取得的成效,并分析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教学模式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后国家出台系列扶持职业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各职业院校在国家和教育部的文件指导下,逐步投入到探索建立与学校自身特色相关的创业教育体系中来⑴。

在此背景下,信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借此建立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中,信息学院专业团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聘请企业和行业的专家共同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信息学院各专业能够合理的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构成了专业课程、专业综合实践课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同时探索出各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以二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专业为例,说明该专业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

二年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表开课学期课程名称学分学时第1学期创新创业讲座110第2学期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基础232第3学期专创融合自主学习课程236第4学期顶岗实习(自主创业)13390二、搭建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为了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开展,信息学院于2013年成立 “项目教学中心”,该中心在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和信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依托“项目教学中心”和信息学院团委,搭建校内实训基地、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导师学长制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信息学院创客协会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2024年度产教融合工作责任分工方案

2024年度产教融合工作责任分工方案

2024年度产教融合工作责任分工方案为加快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动产教融合2024年度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听取自治区和兵团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根据自治区教育大会安排部署,按照自治州党委第十一届九次全体会议和“两会”工作要求,坚持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为重点,深入实施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深化发展、质量提升行动,打响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示范品牌,助力自治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要点及分工(一)深化产教城一体化发展开创新格局1、同步规划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

将产教融合纳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期调整规划以及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

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人才强州战略,同步规划产教融合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方式、实现途径和重大项目。

2、抓紧抓实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

聚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抢抓兵团向南发展、军兵油地援深度融合发展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若羌新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0年)》等重大机遇,按照州党委“紧紧围绕自治区“入大产业集群”、在继续抓实自治州“三大任务”、突出“五个抓手”、主攻“七大战场”的基础上,培育“五大优势产业集群”,构建“中轴隆起、两翼齐飞、多点联动”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教育医养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融合示范园区。

3、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

统筹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及优化,打造现代职业教育集聚区,实现全州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省服装设计与工程特色专业为例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省服装设计与工程特色专业为例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起步较晚 , 随着市场经济的 全球 化、 多样化 以及 示范中心 , 实施 C I 目教学法。利用企业的实际项 目, 开展 D O项 模仿企 信息时代 的到来 , 培养高素质 的服装 专业人才越 来越 引起服装 界 的广 业运营模式 , 在教师的指导下 , 学生以项 目小组为单位按 照服装 产品设 泛重视。综观 目前我国服装 行业对人 才的需 求主要体 现在 两个 方面 : 计的构思、 设计、 实施到运转 的全过程进 行学 习, 既培养 了学生 的团队 是创新能 力强的设计类人才 , 二是技术型、 管理型人 才。而我 国高等 精神和创新能力 , 也开阔了学生的视 野 , 同专业方 向的学 生能熟 悉 使不 服装 教育 目前却存在许多困境 , 例如 : 教学内容 、 教学 方法陈旧 , 理论 与 和了解产品设计、 生产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到知识与技 能的同时 , 积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创 创业能力的 新、 探索与实践
教 育 探 索
校 企联 合培 养 学 生 创 新 、 业 能 力的 探 索 与 实 践 创
以 山 东省 服 装 设 计 与 工程 特 色专 业 为 例
穆 慧 玲
( 州学院 德
山 东德 州 2 32 ) 50 3
【 摘
要 】 高等院校服 装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 着创新能 力、 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较差的 突出问题 , 不能适应服装行业的发展要 求。本
文主张进一步加 强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创新、 创业能力 , 具体措施 是根据服 装业实际需求确定培训 目标 , 企联合共建 实验 室和 实训基地 , 校 利 用企业项 目教 学法培 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 同时注意提高教 师的实践教 学水平。
【 关键词 】 校企联合 ; 创新能力; 业能力; 创 实践

校企融合共建的国内外现状

校企融合共建的国内外现状

校企融合共建的国内外现状一、校企融合共建的概念和意义校企融合共建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

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也有利于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国内校企融合共建的现状1.政策支持逐步完善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校企融合共建。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高校应当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等活动。

2.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不断扩大各地政府投资越来越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

通过与企业联手,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多样化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

例如,双创示范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科技园区等,都是高校与企业共建的典型代表。

4.校企融合共建成效逐渐显现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校企融合共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例如,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与紫金矿业集团联手打造了紫金大学城,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金属材料、新能源等为主的科技创新集群。

三、国外校企融合共建的现状1.美国:校企融合历史悠久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其中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美国许多知名企业如微软、苹果等都是由大学教授或毕业生创立的。

同时,美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科技合作。

2.德国:产学研联盟促进创新德国政府提倡产学研联盟,鼓励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合作,促进科技创新。

德国的许多企业都与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例如宝马、西门子等。

3.日本:校企融合成效显著日本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日本,一些大型企业如丰田、索尼等都与高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共同开展科技研究和人才培养。

四、国内外校企融合共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高校和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困难。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李文俊王喜伊雯雯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36期[摘要]品牌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也是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

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为例,从建设目标、建设举措、建设成果和改进措施四个方面详细总结分析了苏州市品牌专业的建设过程。

这些经验和结论可以为其他高职院校的品牌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36-0042-04一、引言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推动本地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教育改革,提高院校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人才短缺问题,苏州高职高专院校联席会议“教学联盟”决定开展苏州高职高专院校品牌专业创建与评选工作[1]。

作为苏州高职高专院校的一员,笔者所在单位的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于2019年12月立项为苏州市第二批品牌专业建设点,并于2023年完成验收工作。

该专业紧密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为更好地服务于苏州本地制造产业的技术升级,不断推进专业建设和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企业输送大批云计算技能人才[2]。

二、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目标(一)品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在学校“以智能制造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以产教融合为特色,注重高职教育本质”的发展目标下,制定了以下的品牌专业建设总体目标:针对云计算系统运维、实施和应用开发等岗位,践行“五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强化“双师型”教师综合水平,突出实践能力,教师团队在智能制造云计算人才培养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建成一套面向云计算产业技术的“三链融合”课程体系;加深校企合作,与高水平智能制造企业共建2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化专业评价机制,深化1+X证书制度。

搭建多维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多维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多维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顶设计,细化制度措施,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保障职业教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必然途径。

通过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路径、方法、措施。

深入研究国家政策法规,加强校企合作顶层设计,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专业为基础,构建多维校企联动平台,强化联动、保障措施,加强反馈评价机制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建设职教集团、深耕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等,支持培育各系(部)专业(群)立足现有条件,各有侧重,百花齐放,创新合作模式,构建自身特色的运行机制,构建起学院多主体协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融合的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多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1﹞,成果为同行及社会认可,为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长效机制;职教集团;产业学院;育人模式党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教育部实施“一体、两翼、五重点”深化职业教育重大举措﹝2﹞等等,对职业教育深化产学研融合提供了方向目标及路径措施。

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强化校企联动、保障、反馈、评价机制建设,完善基于职业类型教育的办学质量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有机衔接,促进职业院校从根本上转变育人观念、改革育人模式、增强服务产业效能、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区域经济。

一.构建多维校企联动平台1.以共建职教集团、职教联盟为依托,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政、行、企、校”紧密合作,成立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凝聚社会各方资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加强集团组织建设,政府牵头、行业指导、校企共建、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创业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初探

创业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初探

创业创新实验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初探摘要: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以创业带动学生就业,推动高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努力打造创业教育环境,建立全真全程的创业创新实训室。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要求建设创业创新实训中心。

实现校内实训中心的"全真性、操练性、开放性、通用性",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的"实地实践性、顶岗实习性、社会服务性",为学生今后自主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业创新实训中心实习实践建设实行开放式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几年来,各大院校在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开发、实验教学软件采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收效甚微。

很多院校都将软件采购作为经管类实验课程建设的捷径,但是这些模拟类的软件良莠不齐。

很多模拟类软件不能完整地体现课程在实践环节中需要表述的真正内涵,而且所假设的模拟环境离现实中生产经营环境也相差甚远。

1 实验室建设现状及问题自2002年起,配合教育部本科质量教学评估,各高校先后建设了各类实验室。

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走过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大多数学校实验室建设是以自身专业或具体的课程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院系的独立教学。

但是从深层剖析,不难发现以下问题:1.1 效率问题实验室建设以专业为依托,只针对某专业方向开设了一至两门与理论课程适配的实验课,大多数时间闲置,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效率差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院系间的壁垒,过于强调资源的专属性,由此形成一个个实验室孤岛。

1.2 效益问题实践课的开设,究竟在人才培养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人们无从考量和评估。

实验室建设的初衷是与现有理论课程配套。

而现有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化,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面向国家产业政策、地区经济发展、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没有做深度研究和论证,而片面强调实践课与理论课适配,混淆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精选3篇)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精选3篇)

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精选3篇)校企合作实施方案1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目标,大力宣传我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宣传校企合作育人典型案例、优秀毕业生事迹,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为招生宣传助力。

二、活动时间5月8日至5月14日三、活动主题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名校四、组织实施活动一:就业创业典型推广1.各系部报送学生就业创业典型材料,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汇总、整理、遴选;2.邀请10名以上的优秀毕业生返校,在全院和系部做典型事例报告,并与在校生进行交流互动;3.举办优秀毕业生、创业之星典型事迹图片展。

活动二:职业教育活动宣传1.在学院招生、就业、校企合作和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部门对校企合作、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事迹进行报道;2.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开放日工作,邀请优质生源基地教师、联办学校师生、优秀校友代表进校体验职业教育内涵;3.通过网络媒体积极开展招生、就业、创业咨询活动。

活动三:校企合作育人展示1.各系部报送校企合作典型材料,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汇总、整理、遴选,举办校企合作育人图片展;2.组织召开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表彰大会暨校企合作恳谈会;3.各系部组织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与合作企业就校企联合办学、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活动四:招生宣传1.邀请联办学校师生进校体验职业教育内涵;2.通过网络媒体积极开展招生咨询活动。

五、外媒宣传:(一)采访内容宣传深化校企合作成效(二)采访时间及地点5月8日,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表彰大会暨校企合作恳谈会现场(行政楼5楼视频会议室)(三)被采访人员学院校企合作工作负责人、企业代表、系部代表(四)采访提纲1.学院校企合作项目推进、成果、典型案例介绍;2.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校企合作的效果情况;3.通过校企合作对系部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建设和学生的实习成长促进情况。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企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和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期望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对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国内外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政策支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优化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为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期待通过这一研究,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文献综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在我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校企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国内外学者对于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国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例如,(国外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校企协同不仅可以提供更为实际的教学环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项目策划方案为了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示精神,深入推进校企联合工作,进一步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大学生就业、创业新途径,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我校与河北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下称“基地”)。

为了推动“基地”的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1.项目背景1.1国家政策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意见》指出,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问题导向、创新模式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

《意见》强调,要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在拓宽市场主体发展空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促进创业创新人才流动、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体制活力和内生动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1.2社会环境大学生就业难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的优势群体。

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招聘大学生,既要看毕业学校,还要看大学生实践经验,而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用人单位选贤任能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如此的压力之下,具有实践经验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也成为现在很多院校需要的考虑的问题。

2.项目意义校企合作是学校教学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

探索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培养造就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开展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诚合作、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为原则的深度合作。

2.1学校“基地”项目建设,可以推动在校大学生的实践工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实践成才的热情。

校企合作共建“基地”,为创新教育及实用化人才的培养而服务。

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大学生尽早地认识企业文化,实现对口产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企业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

校企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

企业根据项目运营的需要,将项目拆分交给公司研发人员和在校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研发中来,可以减少项目开发的成本,在项目的后期宣传与推广中,不仅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也可以利用学生资源,企业在项目开发和宣传上也降低成本。

2.3学生“基地”项目建设可以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学生在研发、运营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工作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

通过设置项目补助和奖金的形式,对校大学生进行“工资”发放,既可以给大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也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工作的压力。

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3.项目目标“基地”项目主要是为了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注重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实际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工作素养。

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多层次、多品位、基础扎实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基地”项目注重实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注重实践效果。

通过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工作实践平台,发挥带动、示范和辐射作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4.项目建设“基地”项目建设是由计算机系相关人员根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府号召结合计算机系的实际情况,经过与河北世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沟通,确定的“基地”建设构想。

通过“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实践模式,围绕学院的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精神品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等综合性的工作素质,使学生在经营管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给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1基础建设“基地”项目是由学院提供特定区域,由企业提供以“创新实用”为主题的环境建设,由学校提供场地和人员,企业提供项目来实现“基地”的建设,推动校企联合,打造教学与工作相结合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建设是指“基地”的环境搭建,在符合现代创新创业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布置,主要包括工作实践区及沟通交流区。

工作实践区主要是学生进行项目开发和制作的区域,主要是办公桌椅和计算机。

因为工作环境和开发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同时运行较多的设备,考虑到不同项目团队的布局要求,因此对工作实践区的占地面积要求较大。

沟通交流区为学生提供相互沟通、交流和学习的环境。

在沟通交流区布局中以休闲、时尚为主氛围,大家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的创新思维交流,也可以学习请教相关工作问题,以便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感受创新氛围,从而产生创业激情。

4.2项目内容1、学校主要是协调学校工作的进程并且配合“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为“基地”提供相符合的人员储备和教学指导。

除此之外,配合企业对“基地”学生进行管理。

(1)选择优秀的人才,利用“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给社会提供优秀员工储备。

(2)利用学校的信息与技术,通过“基地”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引进或者是设备技术的改造。

(3)在相关专业中,根据企业需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学生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或投资领域的变化等情况,适时共同商讨调整定向培养专业、规模和合作方式。

(4)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开发、技术援助和学术研讨,推动企业项目的进程和质量。

(5)从符合教学规律、切合企业实际、适应企业生产周期的角度,制订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以保证顶岗实习期间工、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应加强对学生的岗前思想教育,指导教师、班主任老师必须定期下企业协助乙方做好顶岗实习学生的各项工作。

2、企业主要是提供项目发布和技术性指导,给“基地”提供研发、营销的实践机会。

按照市场经济规划,实行项目化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在广泛发动学生实践的目标基础上,实现项目资产市场价值。

(1)根据公司发展和项目需要,针对“基地”实情,提供相应的项目需求,以供丰富“基地”研发的内容。

(2)企业选派中高层领导、技术人员担任“基地”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

(3)根据学生在“基地”的研发成果,对学生酌情发放实践补贴,以切实维护学生权益。

(4)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每年通过“基地”选择一定的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给学生提供实地实践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和素质,可优先选择毕业生到本单位就业。

4.3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促使校企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发挥。

在高职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不足、难以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以企业利益诉求为视角,把长效机制引向以企业利益诉求达成获得双赢为宗旨的利益驱动机制、合作运行机制及合作保障机制。

1.利益驱动机制。

强化内在需求,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寻求双方合作的收益切入点,实现资源共享。

针对需求,院校征求企业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为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技能考核与鉴定、针对企业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研究方向,拉动合作需求。

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设置和调整课程,以胜任企业要求成为合格职业人为检验标准。

高职院校也要以优秀的教学质量、可靠的毕业生质量、全方位支持的教育资源,促进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合作运行机制。

(1)诉求表达机制。

发展对话机制,合作双方相互理解、全面动态掌握另一方的利益诉求。

校企合作,可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把合作的宗旨转化为企业具体的诉求目标。

(2)信息沟通机制。

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从产品资源、市场资源、资本资源、产业资源、人才资源五类资源整合入手,减轻合作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3)利益协调机制。

协调双方利益关系。

学校把企业作为友好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如明确要求派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

3.合作保障机制。

实现双方责、权、利的统一,保障企业利益,是建立合作保障机制的基准。

健全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平台。

在学校层面建立专门机构,将分散的资源加以整合。

制定有关制度,规范和推进合作活动。

高职院校制订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具体评价指标,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人才培养的质量、科研合作的成效等,也包括培养人才的数量、效益,合作企业的成本、产值等。

5.总结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具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属性的教育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力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环境,就需要企业和实践项目的注入。

要想企业才能不间断地提出实践课题,主动地配合到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就需要大学生和学校必须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