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在建设丽江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邵琪伟局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上午好,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如何把丽江建设成为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在我的印象中,旅游是丽江的主导产业,而丽江旅游在边疆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市场化运作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宝贵经验,特别是以纳西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雪山篇》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活力,2009年《印象丽江•雪山篇》销售收入已经突破亿元大关。丽江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方面的理念与模式不仅是丽江的,云南的,也是中国和世界的。之前学习了当地的有关文件,可以感觉到市委市政府和旅游业界的同仁们对旅游业发展必须“文化为灵魂”已有共识,并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对此我很是赞同。在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2011年的工作计划中,文化都是重要的发展支撑和工作着力点。尽管在网络上以“旅游文化”为关键词做搜索,已经有1400多万信息了,然而无论是旅游,还是文化,其内涵与外延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梳理和论证。今天到场的专家学者很多,还有我的导师,所以就不敢妄言学问了。下面我想就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主题谈几点个人的期待,供领导和同志们参考。

首先,我期待政府,特别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置文化传承于现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的基础地位,并在中长期发展战略和项目规划时加以系统的贯彻。特别是在具体的项目建设上不要着急,不要指望着一两个文化遗产就解决所有问题了,也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开发成旅游产品的。旅游发展和文明演化有其客观的规律,两者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慢不得,更急不得。今年国家旅游业的年度主题是“中华文化游”。我们一直很自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可是我们到现实中看一看,除了那些留在书本上和舞台上的文化,除了寄住于民间日常生活的文化,有形的建筑又留下了多少呢?去年年底在西班牙,巴塞罗纳的那个教堂,还没有盖完就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了。可是它已经盖了多少年了呢?175年!所以,旅游开发也好,文化建构也罢,要出精品,要可持续,我看没有从容的心态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整个国家正处于一个转型与变革的阶段,大家都比较急,都希望建设若干大项目,尽快实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最好既有路线图,还有时间表,而且这个时间表还不能太长。“一万太久,只争朝夕”。无论是旅游,还是文化,这么做都不太可能嘛,特别是以文化为灵魂的现代旅游业,更是如此。所以国家“十二五”规划才要求科学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从现阶段各地旅游发展的现实来看,这个转变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对于丽江这样的致力于世界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城市而言,有“文化为灵魂”意识,更要有现代旅游发展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信心,而信心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和掌握的基础上的。比如现在各地发展旅游都在谈高端,似乎离开高尔夫和五星级酒店就不会说话了。总体上看,中国还处于大众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哪里有那么多的高端啊?现在是到了追问“旅游发展为什么”和“旅游发展依靠什么”的时候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要解决基本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的问题。从中国的国情和旅情出发,我认为让更多的国民参与旅游,更高品质地分享受旅游,应当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长期坚持的理念和方针。

其次,我也期待业界,特别是旅游开发商和运营商在商业实践中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包括居民的风俗习惯,不要随意改变,特别是不能中止当地的文脉。相对于数百年,甚至成千上万年以来就世世代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而言,无论是游客,还是开发商,都是后来者,都是分享时空的过客。宜居的才是宜游的,本来城市和乡村就是为满足当地人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很难想象一个无法让本地老百姓不幸福,不认同的区域,却可以让异乡的旅游

者心向往之。因此,旅游发展与文化建构都必须当地居民作为主体参与。不让目的地的广大老百姓参与,有的甚至为了所谓的产权清晰或者经营秩序而让老百姓搬迁了出去,只是为了显得有文化而留个老人点缀门面,我看这不是真正的文化的开发,只能是人为的开发的文化。

还记得乌镇开发的早期,我曾经和建宁总裁说,乌镇是乌镇人的乌镇。那些长长的青石板上曾经挥洒过镇边那位白发老汉的青春飞扬,那些泛黄的窗子里也承载着如今步履蹒跚的阿婆的少女梦想。你把他们都安置在镇外的新建楼宇里,乌镇可能就只是一个江南古镇的建筑博物馆吧。后来,还是把这些老人家慢慢地请了回来。现在我们再去,就可以分享他们历史的记忆和真实的呼吸了。所以,在呼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呼吁资本的意志在旅游和文化领域日益彰显的同时,对自然演化的文明保持着一份谦恭的心态。行走大研、束河和白沙的古城中,当我们只是以普通行者的视角自由地触摸这一份柔软时光的时候,你能真实地感觉到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子民依然生于斯、长于斯,却又宽容着四面八方的行者。从早到晚,世居者与异乡人如此自然地共处同一个空间,彼此的存在都是他者的风景,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我还期待着社区居民在现代旅游产业化进程中,对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让文化更加从容地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年轻人更为长久地认同并坚守承载文化的这一方时空。旅游发展固然需要依托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特别是那些具有世界意义而为全人类所共同分享的文化。可是文化更是当代人的文化,是服务于原住民当代发展的活的文化。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旅游开发也会形成新的文化特征的。无容置疑,当旅游目的地,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目的地以经济增长和就业拉动为导向时,本地文化与客源地的文化相接触时,后者会显得相对强势。很多时候,当我们以文化开发的名义发展旅游时,自觉不自觉地会采取一种迎合的姿态,甚至有意无意地忽略或者遮蔽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和发展要求。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常会看到那些原本只是在特定节日或者社区、个人的重大事件发生才会发生的文化活动被频繁地就地组织开展。注意是就地开展,而不是在舞台上的艺术化的表演。而抽象掉特定时空环境的“表演”还能够让文化持久地传承下去吗?至少在欧美发达国家,我没有看见为了旅游者的到来专门组织社区居民把红白喜事操办一番的。相反,如果没有到特定的季节,游客就去分享居民的日常生活好了。谁又有权利让居民只为旅游者而活着呢?谁又能说老百姓的生活就不是文化,就不可能成为旅游吸引物呢?文化是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如果这一观点可以被认同的话,旅游发展所依托的文化就应当,也必须包含当代人的生活。可以想一想,我们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恐怕很少人去通读了《独立宣言》、《联邦党人文集》、《草叶集》吧,还不是从《拯救大兵瑞恩》、《猫和老鼠》的当代影视中,从麦当劳、肯当鸡的快餐中,从飞人乔丹的篮球、从乔布斯的“苹果”中感知来的?据研究,生活在发达国家城市中的人群定期去教堂的人越来越少了。可是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得到基督教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时代总要往前发展的,本地人也有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让丽江只许表演纳西古乐,而不能有沿河的酒吧夜生活。年老的一代终会逝去,年轻人对这块土地的认同才是文化传承的未来啊!这就要求旅游的发展必须让当地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参与,要确保他们始终是旅游发展的经营主体、利益主体和发展主体。如果当地人缺位了,或者尽管在位,却处于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体系的边缘,我们终会有一天会发出《海角七号》中代表主席那样的慨叹:这么美丽的地方,怎么年轻人不愿意留下来呢?可是年轻人留不下来,传统文化以及附着于其上的生活方式就会中断,目的地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也就无处可寻了。

最后,我期待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在分享各地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旅游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每个人都天然地享有自由旅行的权利,也有权利平等地分享丰富多彩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目的地的公共生活空间。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所庄严宣称的那样:所有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应当抱着实现良好的、不间断的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平等地满足当代和未来代代人的需要和愿望的观点,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和旅游者本身都应当遵守各个民族--包括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