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各阶段教学
小学三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
小学三四年级语文全套教案第一课:词语理解与运用
教学目标:
- 理解并正确运用常用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 能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进行辨析
教学准备:
- 课文材料:《小小记者采访记》
- 黑板、粉笔/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们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常用词语,进行简单的复。
2. 观察课文:学生们阅读《小小记者采访记》这篇课文,并思考其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
3. 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不熟悉的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4. 词语辨析:选择几个词语,在黑板上列出其意思和例句,并
让学生们辨析它们的使用场景。
5. 练:给学生们发放练册,让他们完成与课文相关的词语练。
6. 检查和总结:检查学生们的练并给予反馈,总结本节课所学
的词语。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们在阅读或书写时多注意词语的使用,积累更多的
词汇量。
- 继续进行词语辨析的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 注意: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教案。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共12篇)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施方案(共12篇)篇1: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
这就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这一点也是我们当前目标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难度极大、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调研成绩,和对学生的能力素质鉴定为依据,把班内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
以相邻前后4人一组。
为消除“标签效应”和“差生”的自卑心理,分组可以是显性的(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也可以是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甚至连其本人也不告诉)。
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
要通过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有层次间的升降变迁,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2、教学目标分层改变以往教学目标要求划一的状况,针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具体可分为:(1)最低限度的课程标准,教材要求。
(2)标准、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3)对课程标准、教材基本要求的适当提高、加深。
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在达成本学习领域共同性目标后,选择高一层次的目标进行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使教学要求和学生可能性的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
3、教学过程分层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双有兼顾各组的“分”。
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也有分组的教学、自学、合作学,还有分层次的练习和个别指导。
4、练习作业分层次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涉及到的三个层次为初级层次、中级层次和高级层次。
初级层次是小学生开始接触阅读的阶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基本阅读能力。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能力的课文,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抓住主题和中心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技巧,如识字、理解词义、理解上下文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中级层次是在初级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这个层次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如短小说、记叙文、说明文等。
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文学形式和修辞手法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分为初级层次、中级层次和高级层次。
通过逐层渗透、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基本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小学语文低、中、高年级段的阶段性教学重点及其衔接问题
小学语文低、中、高年级段的阶段性教学重点及其衔接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孟令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小学语文教学规定了总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又分别设计了各年段、各年级的的教学目标。
这些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和行为的指南与核心,或者说,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应该受到教学目标的支配和制约,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
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是一种盲目的、随意的教学,而盲目性和随意性都是与科学背道而驰的。
深入学习教学大纲,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以及各年段、各年级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我们有效地克服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任教的老师各自以意为主”的现象,从而走出语文教学盲目与随意的误区。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但又是分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即是说语文教学存在着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
小学语文教科书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根据语文知识的体系,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形成整体构想,同时把全套教科书分低、中、高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着重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话的训练,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想,为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基矗第二阶段是中年级段,即三、四年级(五年制的三年级)。
这一阶段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着重进行段的训练。
就阅读来说,要加强对段落的理解;就作文来说,要进行写片段的练习,逐步向篇的训练过渡。
第三阶段是五、六年级(五年制四、五年级),即高年级段。
这一阶段要着重进行篇的训练。
篇的训练是阅读和作文训练的全面展开,不再是单项的或是局部的训练,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全面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包括哪些知识,各个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小学语文需要培养哪些能力,这些能力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如何通过不同阶段的训练而逐步形成的?如何将知识、能力、智力的传授、转化、培养和发展融为一体、谐调并进?以上这些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应该作到胸中有数,使每个阶段、每一册、每一组、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成为整个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紧紧围绕总的教学目标而进行。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
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篇: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策略第一部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按标施教一、各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联系和区别(一)读书技能要求:低年级强调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学习默读。
中年级一是要继续抓好朗读,逐渐将其演变为预习要求;二是要学会并加强默读、略读的训练,并能粗知大意。
高年级要进一步提高朗读、默读技能,并能独立自能地阅读课文。
(二)识字教学要求:低年级强调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
中年级依然要予以关注,但是写字的指导不必过细,要充分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
高年级则强调自主识字,教师只需在关键处点拨。
(三)阅读理解的要求:低年级把理解定位在了解词句的意思上,能读懂童话、寓言、故事和诗歌。
中年级一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二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高年级一是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等。
篇章林冲(四)关于积累的要求:低年级强调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丰富原始积累。
中高年级一要坚持抓好熟读背诵;二要注重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要拓展阅读的范围,增加阅读量,逐渐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以上三个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和人文素养为目的,以感受、理解、积累、应用为重点,相互联系而又不断提升的目标体系。
梭鱼、天鹅、虾第二部分明确各学段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人定教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1、阅读的习惯较差2、阅读的自动化程度不高3、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第一学段抓好四个重点,一个加强:1、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1]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一、低段教学的重点是:1、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理解词语。
(生字的指导与词语的理解)2、重在指导朗读,培养语感,而不要把功夫下在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上。
(分析、理解就拔高要求了。
)3、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
水乳交融,融为一体。
达到正确、流利。
4、识字、写字分配在两课时完成。
每节课留足至少五分钟时间写字上抄本。
(一课时完成识字任务的教师是在误人子弟。
腾出时间在第二课时空讲空说的教师是拔高到中段教学。
)4、二年级能自由地写一、二句话或几句话。
~二、中段教学的重点是:1、继续巩固识字成果,理解词语。
(传承低段的基础知识)2、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习得构段方式。
3、在朗读中重点指导“有感情”。
初步培养想象与联想的意境效果。
(读一段文,展一幅画,悟一段情。
)4、在读写迁移、习得构段方式中,三年级能写好一个段(落)的文章。
四年级能写好文章的主要(重点)内容。
5、四年级(下)渗透暗示分段。
三、高段教学的重点:1、延续中段教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后(学习分段、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不要一入文就学习生字、理解词义等中段的套路。
)直奔重点段落,进行“立体教学”。
第二课时同样按照第一课时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重点,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难点,在理解、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中揣摩(揣摩表达顺序)、领悟(领悟表达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感情与揣摩、领悟表达方法)一定要水乳交融、融为一体。
3、学生朗读以指导精读为主,不要面面俱到;思考问题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采用朗读。
4、学生在迁移读写中,学会完整而有序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好写人或记事的文体。
5、设计主问题教学,一以贯之。
不要出现课堂教学“三碎”现象。
(读得碎、问得碎、讲得碎)四、这样看来,三个学段的重点可提炼为以下重点:低段——1识字、写字;2理解词语的意思。
中段——1段的训练;2理解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流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这一流程可以在一至三节课中完成,具体取决于文章的篇幅和难度。
对于篇幅较短、语言简练的文章,可以在一节课中完成;而对于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文章,需要两至三节课的时间。
在两节课的教学中,后两个流程可以分别在第一节和第二节课中进行,以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第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导课有两种方式:间接导课和直接导课。
间接导课可以采用故事、谜语、预、歌曲、画面、游戏、疑问等方式,以创设教学情景,提出研究课题,并板书课题。
直接导课则直接明确研究内容,提出研究要求,进行新课研究。
初读交流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中“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的环节。
通过初读,学生可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留下初步的印象。
该阶段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2)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通顺地朗读;(3)谈收获,提出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细读理解阶段是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与同伴合作,共同解读课文,理解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意义,探究作者的意图和思想感情。
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巩固梳理阶段是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巩固梳理,拓展应用”环节。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巩固,总结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还需要进行拓展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
在第三阶段的第四环节中,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理解。
在第二课时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和升华这些内容,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时的第一环节中,我们将进行一些拓展活动,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义务教育阶段
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义务教育阶段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2023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如汉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汉字与词汇:学习常用汉字和词汇,掌握基本的汉字书写规范,提高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
2. 语法与修辞:学习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3. 阅读与写作:引导学生阅读课内外的文学作品、非文学作品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口语交际:通过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5. 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散文、戏曲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语文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测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小学生语文分层教学方法最新资料
小学生语文分层教学方法最新资料
关于小学生语文分层教学方法的最新资料,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了解:
1.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分层:语文教学需要按照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分层。
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水平、写作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并根据不同组别的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对于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对于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项目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和教具的分层应用: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对于语文分层教学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和需求,选择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和理解任务;同时,可以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具,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4. 评价和反馈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和反馈方式。
对于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形象化的评价方式,如贴纸、表扬等,鼓励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对于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具挑战性的评价任务,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以上是小学生语文分层教学方法的一些最新资料,可以从教育报刊、学术论文、教育机构的官方网站等渠道获取更多相关内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分阶段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分阶段教学目标第一阶段:拼音学习(第一周 - 第二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1个声母,39个韵母,以及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 学生能够正确拼读音节,并准确书写。
3. 学生能够通过拼音进行简单的自主阅读。
4. 学生能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读写中。
第二阶段:汉字学习(第三周 - 第六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本册书中的全部生字,并能够正确书写。
2. 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通过汉字学习,了解汉字的基本结构,提高识字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短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阶段:词语学习(第七周 - 第十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册书中的重点词语。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词语,提高表达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词语学习,提高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
4.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短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阶段:课文学习(第十一周 - 第十六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册书中的全部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第五阶段:作文学习(第十七周 - 第十八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培养观察生活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分阶段教学目标,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各年级教学大纲
1.一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1)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掌握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基本技能。
2.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语言文字基本知识和技能:规定每个年级学生应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和技能,如识字、拼音、词语运用等。
4.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每个年级的阅读要求,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5.写作能力的提高:规定每个年级学生的写作任务和要求,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3.三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优秀的古代和现代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2)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多种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4.四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5.五年级语文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社会文化认知: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各类文学作品等,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2)拓展学生的写作领域:通过各种写作任务和练习,拓展学生的写作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为了规范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和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开展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质。同时,学生也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段主要教学目标(精)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段主要教学目标(精)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段主要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非常重要,它应该非常清晰明确并深深地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自己所授学段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们小学语文各年段教学目标。
1、各年段教学目标低年级(1)识字、学词、写字。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教学重点就是识字、学词、写字,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写字,尤其忽略了写字的时间,在这里明确提出要在时间上训练上给予保证,每节课书写时间不少于8分钟,这个是非常科学的做法。
但是我们也常常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时间关系,常常在课堂上讲的很匆忙,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写字,而是布置到家庭作业中,让学生在课后写,其实我们发现这样做收效甚微,那么课上少讲,课后弥补的办法很不可取,因此说课堂上写字的时间一定要给予保证。
(2)进行初步的朗读训练,重点放在读正确上,不要求读出感情。
那么什么是读正确呢?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读正确就是把每个字读对字音就行了,其实这样理解是很片面的。
具体来说读正确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读准每个字(包括生字)的字音,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前后鼻音的读音,在以前我们前后鼻音不分,基本上读不了前鼻音,但是现在教师年轻化了,应该能解决这个难题了。
第二个要求是读对轻声、儿化、变调。
轻声在低年级我认为基本能落实到位;但我觉得儿化音不够重视,有些学生到了中年级甚至高年级都读不好儿化音,常常把“小鱼儿”读成了“小”“鱼”“儿”,在这里呢提醒教师注意这个问题;变调呢是小学语文语音中的一个难点,变调主要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变调。
“一不变调”我们基本能处理,“七八变调”现在也基本不强调了,那么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上声的变调和形容词的变调,上声变调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是两个上声相连,例如“领导”“买米”“好酒”等这样的词语,可是经常听到孩子们是这样读的“214+214”,这样我们听起来很别扭,可是有些人就会说了:每个字我们都读对了呀,其实呢,这是没有注意到变调,当两个上声相连时。
小学生语文层次学业计划
小学生语文层次学业计划
一、语文基础阶段(小学一、二年级)
1.认识2500常用字,掌握900多个生字,初步形成笔画、偏旁部首、整体识字的能力。
2.初步掌握语音知识,准确认读声母、韵母,注重儿化音的标准发音。
3.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简单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遵循语言文字规范,初步掌握句子的构建,写出简单的句子和短文。
5.学习一些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二、语文提高阶段(小学三、四年级)
1.复习巩固2500常用字,新识记1000常用字,读写能力进一步提高。
2.继续学习语音知识,语音知识与语文实践相结合,语音纯正流利。
3.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默写、理解、鉴赏的阅读能力。
4.指导句子的构建和段落的写作,培养基本的表达和书写能力。
5.初步接触修辞手法,如夸张、矛盾、借代等,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语文拓展阶段(小学五、六年级)
1.全面掌握3500常用字,能借助工具书熟读陌生字词。
2.系统学习语音知识与应用,语音地道、流利,初识声调,培养良好语感。
3.综合运用字词、句子、段落、篇章阅读的策略,加强阅读理解和赏析能力。
4.教授议论文写作方法,提高语言组织能力,书面表达连贯、得体。
5.介绍并应用修辞手法,激发语言创造力,培养语言审美观。
通过小学阶段语文的层次学习,培养初步的语文基础素养,为今后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大纲一、绪论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小学各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进行论述,旨在指导语文教育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1. 目标通过一年级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
2. 内容a)听: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辨别、听话理解和记忆的能力;b)说: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c)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语感;d)写: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3. 方法通过课堂教学结合游戏、歌唱、绘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评价通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阅读理解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二年级语文教学大纲1. 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加强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
2. 内容a)听:培养学生听懂简单文段和故事的能力,提高听取信息和理解的能力;b)说: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c)读:培养学生正确、流利阅读的能力,增加阅读材料的难度,开拓阅读广度;d)写: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写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方法通过课堂教学结合阅读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评价通过书写练习、口头表达和阅读理解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各项语文技能上的发展程度。
四、三年级语文教学大纲1. 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内容a)听:培养学生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加强对信息的提取和运用;b)说:注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社交交流的能力;c)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d)写:培养学生准确、清晰的书写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创作。
小学语文学科各学段教学目标及各学段学习任务
自毕业以来, 我通过学习, 不断实践明白: 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 他们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 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 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 “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 螺旋上升, 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小学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品位。
3. 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 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注重情感体验, 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历程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历程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历程:
1. 传统教学阶段: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人物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注重背诵、默写和填空等记忆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主要以文言文为主,注重对诗词、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
2. 理论启蒙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新文化运动和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开始强调启蒙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逐渐丰富,除了文言文外,还加入了现代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交际导向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注重交际导向。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方法逐渐多元化,引入了情景教学、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等。
同时,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提倡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挥个性特点和创造力。
4. 综合素养培养阶段: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涵盖了语文知识、文化素养、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由传统的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体的探究型教学。
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数字化语文教学的新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
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从传统教学、理论启蒙到交际导向、综合素养培养的发展历程。
相应地,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计划5篇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计划5篇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搞好工作计划,是建立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计划1本学期是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半年,如何提高我班语文教学质量是这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心。
为了使我班语文成绩在本学期有大幅度的提高,使学生乐学、愿学、会学,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特拟定如下计划: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六年级有学生28人,从整体上看学生知识参差不齐,双优生5—7人,学困生9人,其余皆为中等生。
大部分学生思维能力差,学过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特别是字写得歪歪扭扭。
虽然上学期加强训练,但仍有个别学生许多“字”不象字。
所以必须加强基本素质训练。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第十二册教材共有26篇课文,6个积累运用,选读课文6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
全册教材分6组,每组由四个部分组成: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
要求是: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学习135个生字,其中100个能读准字音,认清自形,正确书写,会认35个生字,不要求会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查字典理解词语。
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阅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6、乐于参加讨论和辩论,能讲清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
7、能抓住重点事务进行观察,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本学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词句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写作、想象能力;能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阅读教材,主动进行阅读基本功训练,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智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
下面我们主要针对一篇课文教学的过程进行阐释。
一、课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就课文来说,其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学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要体现从语言文字入手,将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二者有机统一的特点。
课文教学一般有以下三个阶段: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目的。
为此,教师可采用多种导入方法,比如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回忆或交流课前查阅到的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或者运用形象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实物、标本、模型或电影、录像等,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或者运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唤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以此点燃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板书课题,要注意正确、规范,板书时可抓住课题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指导并朗读。
二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
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读书要求,比如: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查字词典自学字词,质疑问难,了解或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等。
2.精读课文,思考感悟阶段在前一阶段整体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细读、深读,交流读书心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语感训练。
在这一阶段,学生是带着教师或自己提出的问题从语言文字入手去理解内容。
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故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要特别重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3.熟读课文,总结巩固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或有表情地朗读训练;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某个片段或全文;复述课文,欣赏精彩的片段;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以及完成课后习题或教师设计的练习,巩固知识,实践方法,逐步形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编排二、习作设计特点现代课程理论十分强调学习兴趣、态度、方法、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科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的作用,认为这些方面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
这标志着人们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变到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而语文素养是存在于每个学生内部的一种心理结构,它有着不可传递和授受的特性,教师的语文素养不能直接传递或授予学生,只能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构建。
听说读写能力只能在学生自己大量的、反复的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得到发展;语文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态度的培养,也必须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
基于这样的理念,教材对于习作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1.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少年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应该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动机和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功能。
教材从三个渠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1、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
只要阅读能引起学生共鸣,能触发学生的灵感,就不失时机地练一练。
这包括:续写,仿写,补写以及自读笔记,既可从课文的内容入手,也可从课文的写法着眼。
2、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
只要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想象世界、生动活泼的,必然会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这包括:各种实用文(不从表达方式上分“记叙文”“应用文”等)、话题作文、想象作文等。
3与生活结合,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写日记。
日记私秘性强,个性化强,教材不做内容和格式的要求,以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表情达意。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个活动不同的学生体验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最大的体验,因此,教材对每一次习作都设计了几个选题,由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表达,而且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例:三年级上册《过年》(P124选一项,写一写)⑴春节快到了,和同学交流,自己家打算怎么过年?自己打算做什么?写下来;⑵去年春节时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写下来;⑶评选自己或班级一年来的五件大事,选一件写下来。
2.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安排习作形式本套教材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以逐步培养学生智力活动的基本功。
《语文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都称为“习作”,到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种安排是为了体现降低小学阶段写作的难度。
在低年级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
学生即使没有“作文”的意识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让学生敢于写。
低年级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一二年级教材都着意安排了编故事的活动,这实际是一种童话体作文的训练,以培养学生有意地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即培养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这阶段的写话教学内容:培养观察图画,观察事物的能力,能看图写话,学写简短的日记,进行情境交际的写话训练,如写留言条、请假条、启事、三八节给妈妈写短信,等等。
中年级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素描作文)。
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编排,如:写秋色、写家乡、写小鸟、写小动物、写石头、写桥、写邮票、写人民币、写春天、写花,等等一系列的观察习作活动,旨在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和典型性,并通过有指导的素描训练,以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包括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
三四年级是儿童思维发展的质变时期,即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够初步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能够具备比较明确的思维目的性,思维过程也开始有序、完整。
这个阶段的习作教学内容: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信、写放胆文、命题作文。
从高年级开始,学生的抽象概念思维进入“敏感期”,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
教材根据社会发展和学校、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高年级学生已能分出概念中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内容,能认识正确与错误,区别主要和次要,并能进行逻辑论证。
这阶段的习作教学内容:继续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认识事物的能力。
写作指导要鼓励学生突出自己的个性,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思想认识正确,立意有一定深度,思维活跃,思路敏捷、清晰,能辨证地思考问题,能用生动的语言文字来描述客观事物,也能准确地进行自我表述。
如重写《黄河象》、节水倡议书、考察报告、设计公益广告等等。
提示:正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和特点以写日记为例。
教材在三册13单元的“金钥匙”中由丁丁提出:“我有一个小本子,我经常在上面记下我看见的、想到的事。
时间长了翻一翻,觉得很有意思。
”引起学生对记事本的注意。
接着,16单元学习了《松鼠日记》后,在“金钥匙”中丁丁又一次提出:“你会写日记了吗?寒假里写几篇日记。
”正式提出写日记的要求,而且由课文给出了具体的格式。
到了四册,2单元的“金钥匙”中,丁丁、冬冬用对话的形式提示了日记的内容:“可以写自己的事,也可以写周围人的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教材的这个特点:所有的学习内容及要求是自然引出,不做指令性的安排,以使学生感到进行的活动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教材或是教师布置下来的。
这种编排就要求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整体进行设计。
3.遵循心理学规律,切实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语言的本质特性在于它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只有亲身体验语言的各种交际功能以及它的社会效益,儿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
根据儿童认识事物是整体的、模糊的、形象的和主观的特点,及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和记忆力的特征,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着重进行整体的、形象的语言文字训练。
因此,我们主张从篇章着手进行表达训练,鼓励低、中年级学生写“放胆文”、“观察文”,让他们把思路写活,把笔头写顺,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
而到作文讲评时又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作为一个重点,学生就会感到这种语言文字训练能提高表达效果,十分必要,而且联系作文实际,有血有肉,易于理解,收效很快。
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鲜活的语言材料,各种有益的语言实践都会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以低年级为例,写话和其他表达训练结合,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出。
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要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相对完整的内容。
在学生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或错误。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多多给予鼓励,让学生大胆地尝试,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修正自己的错误。
教师适当地进行指导。
在开始写话阶段,学生自己有时会为运用课外或生活中的一个词语而感到兴奋,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过程和体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只有伴随着学生自我欣赏的乐趣,学生写话的动力才会形成并得到保持。
所以,低年级写话教学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少一些硬性的要求,多一些鼓励和激发。
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是否愿意写。
要注重打好基础,逐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建议(一)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1.放宽要求。
教师对习作的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字数等不作任何限制,只要心中有话就可立即写下,即倡导“随意习作”。
①结合课文内容来写,如低年级续编故事结尾;要注重从课文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创造热情,引导学生仿写、续写。
②结合节日来写,如中年级写一个纪念日;③结合活动来写,如六年级的习作。
三年级、四年级的“笔下生花”与“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等活动密切结合,创设习作的情境,增强习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2.及时肯定。
只要学生的作文真写话抒真情,表达出自己真实想法的,哪怕是一两句或一个片段,教师都要大加表扬,及时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习作评价的好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3.尊重异议。
对同一种现象或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理解,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应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哪怕他们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也要注意保护他们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
(二)激发个性表达的欲望习作要注重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渡到要求具有初步写作意识即“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
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
儿童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1.游戏激趣游戏是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感情。
因此,可在习作前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积极参与。
做完游戏后,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写作,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有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热情,还调动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例如:进行折纸比赛,再把过程写下来;进行一项游戏,再介绍游戏规则,等等。
2.实验激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因此,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堂小实验,既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例如:明白了这些问题,就让学生把实验过程写下来。
这样学生感受深刻,自然就乐于表达了。
3.课外活动激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不但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激发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因此,要重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出外郊游、调查采访等,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饱含激情地写出来。
(三)鼓励反映个性的习作《语文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如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发展个性,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