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总结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利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利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论述学习时间的管理:a统筹安排学习时间b高效利用最佳时间c灵活利用零碎时间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与动作分化;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的产生;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2前运算阶段(2—7岁):早起的信号功能;自我中心化;不可逆运算;不能够推断事实;泛灵论;不合逻辑的推理;不能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运算;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自我中心化;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反思能力;思维的灵活性。
卡特尔的性格差异理论。
卡特尔将性格特征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决定外显行为的潜在变量,是人格的本质,卡特尔找出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论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学创造者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最终跳跃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
论述认知差异的类型及其教育意义。
一认知差异分为认知能力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
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认知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知识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观题总结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学理心(4)复习方法多样化(5)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P265)观察力的培养(重点,简答、论述(6)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7)掌握复习的量)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2((一)再造想象的含义和产生条件法含义: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3(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读《祝福》,想象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习惯出祥林嫂的形象)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4(再造想象需要具备的条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5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生动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简答,269)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1 (一)创造想象的含义(选择、判断、填空))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2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活动任务的性质(3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4如科学家发明创造)识记的方法(5★(二)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简答)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简答)1.强烈的创造愿望)学习材料的性质(12.丰富的表象储备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学习程度到150%记忆效果最好(选择、判断)4.原型启发(丝茅草与锯,蝙蝠与超声波),记忆效果最好50% 过度学习达到5.积极的思维活动(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6.灵感的作用(牛顿与苹果、阿基米德与浴池)4()识记的方法五、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简答P281))时间因素(5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6()情绪和动机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系列位置效应(开头、末尾好)(7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 4.遗忘的原因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1)消退说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2 (选择、判断、名词))干扰说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料的干扰作用。
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 招教 特岗必备主观题
夸美纽斯观点: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的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教育培养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时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规定着青少年儿童的发展方向2.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4.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有即时的价值,还有延时的价值。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母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提高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制的建构德育法:说服榜样锻炼陶冶品德评价教育与政治,领受目内容体制独立于教育与生产力,规模速度结构专业设置内容变化方法手段独立于能力因素遗传与营养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培养注重对学生早期能力培养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对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良性格培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示范作用,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专项
教育心理学主观专项根据大多数地区的考情进行总结,并不作为某一次考试的考前预测哈,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准备。
希望大家好好努力,认真备考哈。
简答题汇总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其认知特点:①通过探索感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②低级的行为图式。
③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12个月)。
(2)前运算阶段(2〜7岁)。
①“万物有灵论”。
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④没有守恒概念。
⑤集中化思维,即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①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②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③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④思维具有可逆性、去集中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②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
③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教学启示。
【参考答案】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
教育学一、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单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单选)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体制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四、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27)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6.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五、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六、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判断29)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七、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案例)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八、学生文化的成因: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②同伴群体的影响;③师生的交互作用;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⑤社区的影响。
教师考编常考主观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附答案)
教师考编常考主观题: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附答案)1.《学记》中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揭示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完整的教育体制,包括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2.XXX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3.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具有科学性等新特点。
4.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别差异性和互补性,因材施教,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包括: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9.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是指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也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等方式获得间接经验。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是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考点汇总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考点汇总一、前运算阶段(2-7岁)①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②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③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二、具体运算阶段(7-12岁)①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②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③去自我中心;④具体逻辑思维(例: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大小)。
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
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四、智力差异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个体智力发展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①类型差异;②发展水平差异。
③表现早晚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五、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1)遗传与营养(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六、心理健康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七、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八、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背诵口诀
主观题背诵口诀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口诀: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50 ,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
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适当过度学习。
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口诀目材编程策(木材变成车)⑴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⑶合理编排教学程序;⑷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合理确立教学目标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口诀:三个教学过程一学科结论1。
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2.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3.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4。
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口诀:上课布置作业学习反馈奖惩归因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上课)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布置作业)3。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惩)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归因)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口诀:教师直接掌握传授1。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口诀:双量双练加思考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
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七、学习动机的培养口诀: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1.设置榜样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3。
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4。
利用直接转化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5。
培养学习兴趣6。
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口诀:一增强二掌握三减少四培养1。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主观题)七、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中。
个性心理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
2.简述心理学的目标。
(1)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2)解释心理现象和行为(3)预测心理现象和行为(4)调节与控制心理活动与行为3. 简述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七个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认为了解意识的关键在于了解其结构。
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应研究个体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非分析意识的元素。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遵循“刺激--反应”公式,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提倡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强调研究潜意识现象。
认为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欲望和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要研究健康的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主义:一切源于思考,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其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
4. 意识有哪些特征?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意识的自觉性特征,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
②意识的能动性特征。
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5. 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出发,谈谈学习与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提示:为教育改革提供心理学依据。
例如:提供儿童、青少年的发展特点,为教材的选编提供依据;提供教育教学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依据;研究新的学习理论,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方向等。
第二章学习与心理发展名词解释1.学习:学习心理学界对学习尚未有统一的看法。
一般而言,学习是指以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经验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或经验建构的过程。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而且这种变化是比较持久地。
药物疲劳等引起的行为变化不是学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2.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这里,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列步骤、方法。
学习倾向指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的偏爱。
并非所有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都属于学习风格。
只有稳定、持久、一致而独特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才构成学习风格。
简答题1、学习风格的认知因素。
(西北师大2002)学习风格的认知因素主要涉及对信息和经验进行组织加工的方式的特征。
这就是心理学家们所倾向于使用的认知风格。
典型的认知风格有: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反思型和冲动型以及整体性和系列性认知加工方式(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发现,有些人知觉的时候,比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影响,他把受环境影响大的称为场依存型;有些人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他把这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称为场独立型。
后来,他发现这是两种普遍的认知方式。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与学习有密切关系。
一般而言,场依存型的人,对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更加感兴趣,比较适应结构良好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观题汇总
部分主观题汇总名词解释汇总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3、非正式学生群体: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
4、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5、教师的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6、教学: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达情感和观念均依赖于师生的交流。
7、教育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社会根据政治和经济需要,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制定一般的教育目标。
8、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9、发展:是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机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10、头一尾梯度:发展的进行有若干基本的方向。
尤其是身体运动的发展方向,具有同神经成熟的方向相一致的梯度。
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这一进展的方向称作头一尾梯度。
11、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12、学习(狭义):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潘菽认为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13、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
14、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非任意)实质性的(非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15、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代表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16、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7、遗忘曲线: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有关保持进程的研究,发现并绘制了第一个保持曲线,或称遗忘曲线。
教师招聘心理学主观题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教师的成长及培养(一)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系统过程。
1.个人因素:指教师自身的职业与能力等方面特征,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价、似的状况、人际关系、认知能力、职业发展和动机水平等,其中认知能力是关键因素。
2.情境因素:指教师学习或工作的环境,分为五个层面:社会与社区、学校体质、学校分为、教学小组或部门、课堂。
3.系统过程:即有目的地影响教师成长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具体有教研活动、反思训练等。
(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刻意的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刻意训练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型教学(微格教学):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5-20分钟)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后再进行分析。
教学决策训练:如判断自己的教学行为引起的学生反映是否符合期望等。
4.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5.行动研究3.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1)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2)运用感知规律,灵活用用各种直观形式,有效促进直观教学。
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
4.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与任务;充分运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将其具体化;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2)运用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教育学主观题及答案
教育学主观题及答案教育学主观题一、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教育的派生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其育人功能的延伸和转化所生成的对促进社会发展的间接作用。
它是通过培养的人进入社会,对教育的维持和发展所发挥的适应、改造和变革的功能。
2、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答:所谓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自身所具有的原生性、基源性、根本性和直接性的功能。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3、简述学校教育能在人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学校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因为:①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②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③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④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⑤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4、简述教育的个性原则的含义。
答: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追求自由发展与形成个性特点的愿望以及敢于特立独行的勇气。
5、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
答: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6、简述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答: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的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爱伦凯等。
7、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答: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纳托尔普等。
8、简述素质教育的含义。
答: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
9、简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与心里学主观题
教学: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备上作业,辅导检查)1.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二、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三、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认识的简捷性5.有指导的认识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五、教学过程的结构是什么?1.心里准备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六、请简要说明常用的教学原则(直启系巩,理因思量)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七、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1.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到学生的主动性3.设置问题情景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八、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有哪些?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九、谈话法的实施要求有哪些?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和小结。
十、请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按学生的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3不足: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中学德育:一、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具有自律性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动荡性(2)高中趋向成熟二、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与品德?1.有效地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角色扮演5.价值辨析6.给予奖励与惩罚三、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民主、纪律和法制教育6.人道主义和社会功德教育7正确的人生观与科学世界观教育四、简述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一安四生)1.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2.生存教育与生活教育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五、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知思活长<知识和思想可以帮助人活得长久>)1.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2.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六、简述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书方知信,极致因善)1.方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6.因材施教原则7.长善救失原则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七、简述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高等教育心理学》02-10真题主观题汇总及答案
2002-2010年历年真题主观题汇总一、简答题:1.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
(10,08,04)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2.简述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主要教学措施。
(10,09,04,03,02)(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①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原则;②遵循“综合贯通”原则,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以及章节间的横向联系。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把握学习策略训练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习,促进学习的迁移。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10,06,05,04)(1)问题表征:表征是指问题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
问题表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
(2)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解决问题,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会抑制大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问题解决,而适度的愉快高兴等积极情绪状态则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3)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并不总是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成正相关。
太低的动机强度自然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思维活动。
但是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
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动机强度的适中点会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变化。
一般来说,越是复杂的问题,其动机强度的适中点越是偏低些。
(4)定势作用: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专项
教育心理学主观专项根据大多数地区的考情进行总结,并不作为某一次考试的考前预测哈,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资料准备。
希望大家好好努力,认真备考哈。
简答题汇总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1)感知运动阶段(0 ~2 岁)。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应付外界事物。
其认知特点:①通过探索感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②低级的行为图式。
③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9 ~12 个月)。
(2)前运算阶段(2 ~7 岁)。
①“万物有灵论”。
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③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④没有守恒概念。
⑤集中化思维,即作出判断时只能运用一个标准或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 ~11 岁)。
①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②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③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④思维具有可逆性、去集中化。
(4)形式运算阶段(11 ~16 岁)。
①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②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
③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教学启示。
【参考答案】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简述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主观题及答案
教育学考研教育心理学主观题及答案1、加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历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开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社会性开展主要包括学生社会性认知开展和学生社会性交往开展两方面。
学生社会性认知开展包括学生自我意识的开展、学生对社会关系认知的开展;学生社会性交往包括学生与父母、教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开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强调遗传在心理开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开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开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4、斯金纳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开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局部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有两个缺陷,一个是个别差异得不到兼顾,二是不能有效使用强化。
因此,他将操作性发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内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在学生练习后,很快就告诉其结果,无论对错,学生都很快得到反响,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历,并由经历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内涵:学习是凭经历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学习是指那些比拟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7、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历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过程8、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根本观点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开展认知构造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响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一、境空题1.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2.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3.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4.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6.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7.“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8.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0.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11.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2.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5.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7.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8.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9.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20.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21.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2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3.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24.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二、名词解释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5.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6.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7.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8.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9.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10.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2.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3.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
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
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14.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15.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
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16.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