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功效异同比较

合集下载

中药功用异同对比表

中药功用异同对比表

中药功用异同对比表
|黄芪|补中益气、健脾开胃、益肺固表|可以治疗疲劳、食欲不振、气虚等症状,与人参类似,但黄芪更适合气虚体质的人群 |
| 人参 | 补气养血、清心安神、生津止渴 | 与黄芪类似,但更适合气血两虚、心神不宁、口渴等症状 |
| 当归 | 补血止痛、调经安胎、润肠通便 | 适合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恢复等问题,也可以用于治疗肠燥便秘 |
| 熟地黄 | 补肾益气、滋阴养血、强筋健骨 | 适合治疗肾亏、腰膝酸软、贫血等问题 |
| 五味子 | 固涩止泻、润肺定喘、安神安眠 | 可以治疗腹泻、哮喘、失眠等问题,也可以用于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 |
| 丹参 |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降压降脂 | 适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痛经、糖尿病等问题 |
以上是几种常用中药的功用及异同点比较,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中药,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决定。

同时,中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 1 -。

中药功用异同对比表

中药功用异同对比表

中药功用异同对比表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 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与川芎、白芍搭配可增强功效。

|
| 人参 | 补气养血,提神益智 | 适用于体虚、乏力、失眠等症状。

与黄芪、党参搭配可增强功效。

|
| 银花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 适用于感冒、流感等症状。

与连翘、金银花搭配可增强功效。

|
| 黄连 | 清热燥湿,解毒消炎 | 适用于热病、湿热病等症状。

与黄芩、连翘搭配可增强功效。

|
| 桂枝 |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 | 适用于感冒、风寒、经痛等症状。

与白芍、生姜搭配可增强功效。

|
| 甘草 | 补中益气,解毒润燥 | 适用于脾胃虚弱、咳嗽、口干等症状。

与黄芩、知母搭配可增强功效。

|
| 荆芥 | 发汗解表,开窍散痰 | 适用于感冒、头痛、咳嗽等症状。

与连翘、板蓝根搭配可增强功效。

|
| 三七 | 止血散瘀,消肿止痛 | 适用于外伤、瘀血等症状。

与桃仁、红花搭配可增强功效。

|
| 五味子 | 固精壮阳,润肺止咳 | 适用于肾虚、遗精、咳嗽等症状。

与黄芪、淮山搭配可增强功效。

|
| 大黄 | 清热泻火,通便润肠 | 适用于热病、便秘等症状。

与芒硝、枳实搭配可增强功效。

- 1 -。

中药功效对比归纳表

中药功效对比归纳表

以下是一些中药功效对比的归纳表,包括了部分中药的主要功效和它们之间的异同:
1. 发汗解表药:
-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 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 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

- 生姜: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2. 清热泻火药:
-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3. 消食化积药:
- 山楂:消食化积,尤善消油腻、肉食之积,并能活血散瘀。

- 神曲:消食化积,善消果蔬、酒食之积。

- 麦芽:消食化积,尤善于消谷食之积。

这些只是部分中药的功效对比,实际上中药种类繁多,功效各异,且同一味中药在不同配伍和用量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和调配。

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总结对比

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总结对比

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总结对比一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胶、房角霜:共性为温补肾阳;差异为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共性为补血;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七附子、肉桂、干姜:共性为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八乳香、没药: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九龙骨、牡蛎:共性为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十黄芩、黄连、黄柏: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差异为黄芩主清上现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黄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黄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十一龟板、鳖甲:共性为滋阴潜阳、退虚热;差异为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鳖甲主软坚散结。

十二川贝、浙贝: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咸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

117味常用中药:功效异同对比总结

117味常用中药:功效异同对比总结

117味常用中药:功效异同对比总结1, 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质轻,性升浮。

解表力弱,善于通窍。

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

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

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吐衄轻证。

菊花清肝平肝力优。

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

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

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5,石膏与知母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

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

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

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6,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常见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培训

常见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培训

常见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培训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常见病症都可以通过中药来进行治疗。

然而,不同的中药对于相同病症的治疗功效有所差异,这一点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疑惑。

因此,对常见中药的功效进行异同比较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常见中药在讨论中药的功效之前,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些常见的中药。

一些常见的中药包括:•人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等功效。

•黄芪:可提高免疫力,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陈皮:有疏肝理气、健脾除湿的功效。

•白术:可补脾胃,提高食欲。

•当归: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功效。

2. 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2.1 功效的异同不同的中药对于相同病症的治疗功效可能会有所差异。

例如,人参和黄芪都具有补气的功效,但人参更加温补,适用于气虚体质,而黄芪则更适合养阴益气的需要。

陈皮和白术都具有健脾的功效,但陈皮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适用于有久病久治、脾气郁结的人群,而白术则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不同的中药。

2.2 用法用量的异同除了功效的异同外,不同中药的用法用量也可能会有所差异。

例如,人参一般是作为药材入药,用法用量一般为每次3-9克,煎服或炖汤服用。

而黄芪可以以粉末形式直接服用,用量一般为每次2-5克,可以配合其他药材一起煎煮。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用法用量。

2.3 使用注意事项的异同在使用中药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例如,人参具有发散之性,不适宜用于阳虚火旺的人群;陈皮有散寒之性,不适合于寒性病症;当归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不适合于妊娠期妇女使用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中药的特点慎重选择。

3. 常见中药功效的比较培训为了加深对常见中药功效的理解,可以进行专门的培训活动。

常见中药功效的比较培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1 知识普及通过讲座或讲解等形式,向学员普及常见中药的功效。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上)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上)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上)2020-02-17 涂鸦吧1、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2、泽泻、泽兰、泽漆: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3、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4、鹿角、鹿角胶、房角霜:共性为温补肾阳;差异为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5、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共性为补血;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6、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7、附子、肉桂、干姜:共性为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8、乳香、没药: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临床中乳香和没药是一组常用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对药,经常在处方中一起出现。

9、龙骨、牡蛎:共性为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龙骨、牡蛎为临床常用的平肝息风、收敛固涩药对,如《伤寒论》中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两药在处方中应注明:打碎先煎。

10、黄芩、黄连、黄柏: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差异为黄芩主清上现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黄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黄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功效相近的常用中药区别大对比

功效相近的常用中药区别大对比

功效相近的常用中药区别大对比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质轻,性升浮。

解表力弱,善于通窍。

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桑叶与菊花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

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

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吐衄轻证。

菊花清肝平肝力优。

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柴胡与升麻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

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

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可治疗湿热,火毒所致的病证,如泻痢,黄疸,疮痈,湿疹,湿疮等。

不同点:黄芩长于清上焦湿热,清肺热,并可凉血止血,清热安胎。

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少阳寒热,血热吐衄,胎热不安等证。

黄连药力较强,长于清中焦湿热,湿热泻痢尤宜,并可清心,胃之火而除烦止呕,解热。

用于高热烦躁,心烦不眠,血热出血,胃热呕吐,消谷善饥等。

黄柏苦寒下达,长于清下焦湿热,泻肾火,退虚热。

多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臭,足膝肿痛,热淋涩痛以及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

金银花与连翘共同点: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同治痈肿疮毒。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中)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中)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介绍(中)16、红花、藏红花共性为活血通经;差异为红花主祛瘀止痛,藏红花主凉血止痛,可治温病热入营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附:藏红花是我国珍贵的药材之一,也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购买时需谨慎小心。

因为一些不法药贩使用价格低廉的红花冒充藏红花,以假乱真,牟取暴利。

17、大蓟、小蓟共性为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差异为大蓟主还具有降压利胆退黄的作用,小蓟功似大蓟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附:《本草便读》所载:“大蓟则散力较优,消痈则功能较胜;小蓟功专破血通淋。

”《新修本草》曰:“大小蓟叶虽相似,功力有殊。

大蓟生山谷,根疗痈肿,小蓟生平泽,不能削肿,而俱能破血。

18、天冬、麦冬共性为养阴润肺、清火生津;差异为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烦,麦冬主清相火、还治肠燥便秘。

天冬:润肺,又入肾经,以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

如肾阴亏损、潮热遗精等症,则多用天冬。

天冬苦寒之性较甚,补肺、胃之阴强于麦冬,滋腻性较大。

麦冬:润肺,又入心经以补心阴、清心除烦、安神,可治心阴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

入胃经,能养胃清心。

如胃阴不足、心烦燥渴等症,多用麦冬;麦冬养胃阴与清胃热之力虽弱,但滋腻性较小。

19、黄连、胡黄连共性为清湿热;差异为黄连主泻火解毒、即清实热,主要用于泻胃火、清心火,胡黄连主清虚热、除疳热。

20、柴胡、银柴胡共性为退热;差异为柴胡为解表药,主外感发热、且有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胆截疟之功,是临床最常用的中药之一,由它为主药组成的小柴胡汤更是临床最常用的方剂之一。

银柴胡为清虚热药,主退虚热或疳积发热。

21、槐花、槐角共性为凉血、清肝明目;差异为槐花主止血力强、清热力弱,槐角主止血力弱、清热力强、且能润肠。

22、汉防己、木防己共性为祛风湿、痹痛、利水、治风湿、脚气、水肿、腹水;差异为汉防己主利水消肿作用强,木防己主祛风湿、止痹痛。

23、神曲、健曲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健曲主理气、化湿、解表、用于食积不化、暑湿吐泻、或兼有风寒表证者用之最宜。

中药学归纳-对比

中药学归纳-对比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庶虫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二、特殊疗效1.目珠疼痛——夏枯草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黄疸——茵陈蒿油腻肉积——山楂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回乳——麦芽(消胀)通乳——穿山甲、木通梅毒——土茯苓肺胃出血——白芨便血、痔血——地榆、槐花蛔厥——乌梅脾瘅——佩兰夜盲症——苍术引火(血)下行——牛膝引火归源——肉桂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膏淋——萆薢石淋——金钱草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亡阳证(回阳救逆)——附行气安胎——紫苏、砂仁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温经安胎——艾叶固经安胎——杜仲止血安胎——断续养血安胎——桑寄生益气安胎——白术(健脾)3.开窍祛痰开窍——皂荚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解郁清心——郁金宁心、祛痰开窍——远志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蜍4.明目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平肝明目——桑叶、菊花5.利咽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子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6.升阳(适应症不同)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中气下陷——黄芩升阳止泻——葛根7.头痛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阳明(前额)——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8.胸痹通阳散结——薤白、枳实宽胸散结(结胸)——瓜蒌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12.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13.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14.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15.肺痨咳嗽——百部16.寒热往来——柴胡17.平肝疏肝——刺蒺藜18.补肺脾肾——山药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三、药物不同品种功效的偏向1.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木防己——祛风止痛汉防己——利水退肿2.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活血祛瘀3.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广郁金(黄郁金)——行气解郁川郁金(黑郁金)——活血化瘀郁金 [ 性寒,能清心凉血利胆(温郁金、姜黄、莪术的块根)活血行气止痛姜黄 [ 性温,能治寒痹臂痛(姜黄的根茎)片姜黄——主产于浙江的郁金的根茎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温郁金的根茎)4.大戟京大戟——泻下逐水力强(大戟科)(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红大戟——消肿散结力胜(茜草科)5.五加皮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五加科植物五加的根皮)(补肝肾、强筋骨、利尿)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萝摩科植物杠柳的根皮,“药典”定为香加皮)6.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除湿绵萆薢(川萆薢)——祛风湿粉萆薢(粉背萆薢、山萆薢)——利湿浊7.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黄菊花(杭菊花)——疏散风热(苦)白菊花(滁菊花)——平肝明目(甘)野菊花——清热解毒四、药名相近1.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2.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补肾固精、养肝明目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5.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7.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8.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9.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姜的根茎)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高良姜的根茎)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姜的干燥老根炮制品)生姜皮——和脾行水消肿(生姜根茎切下的外表皮)10.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川楝的成熟果实)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11.鹤草芽——杀虫(龙芽草即仙鹤草的冬芽)仙鹤草——收敛止血、补虚、消积、止痢、杀虫(龙芽草的全草)12.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苏木的心材)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的成熟果实)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紫苏的茎叶)13.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党参——益气、生津、养血太子参——补气养阴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16.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海螵蛸——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17.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根——敛肺止汗18.牛黄——息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雄黄——解毒、杀虫硫黄——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19.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野菊花——清热解毒20.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猪苓——利水渗湿五、用量牛黄——入丸散,每次0.2-0.5g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蟾蜍——入丸散,,每次0.015-0.03g硫黄——入丸散,1-3g雄黄——入丸散,每次0.15-0.3g巴豆——入丸散,每次0.1-0.3g砒石——入丸散,每次0.002-0.004g朱砂——入丸散或研末冲服,每次0.3-1g细辛——煎服2-5g;入丸散剂0.5-1g马钱子——入丸散,日服0.3-0.6g人参——挽救虚脱15-30g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甘遂——入丸散,每次0.5-1g,醋制槟榔——单用杀虫60-120g六、用法1.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川乌、生自然铜3.冲服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4.泡服番泻叶5.不入煎剂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6.只外用,不内服升药、炉甘石、土荆皮7.入丸散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8.包煎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9.不宜久煎——钩藤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11.烊化兑服——阿胶12.制霜内服——巴豆13.醋制——甘遂14.焗服——肉桂七、使用注意1.朱砂有毒,不可过量,忌火煅2.使君子大量服用可致呃逆、眩晕、呕吐、腹泻等反应;与热茶同服,亦能引起呃逆、腹泻,故服用时当忌饮茶3.关木通60g水煎,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八、别名辛夷——木笔花、春花金银花——双花、二宝花、忍冬花茜草——茹虑、虑茹骨碎补——毛姜、申姜、猴姜僵蚕——天虫、姜虫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恶实射干——乌扇(原名)淫羊霍——仙灵脾补骨脂——破故纸山茱萸——枣皮、山萸肉海螵蛸——乌贼骨蒲公英——黄花地丁火麻仁——麻子仁、大麻仁薏苡仁——米仁、苡仁牛黄——丑宝、西黄、犀黄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麝香——元寸香、当门子槟榔——大腹子、花槟榔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诃子——诃黎勒、煨诃子庶虫——地鳖虫、土鳖虫川楝子——金铃子仙鹤草——龙芽草、脱力草黄药子——黄药脂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苦胆草玉竹——葳蕤(原名)大黄——川军、锦纹、大黄炭古称今称通草木通通脱木通草九、药用部位五倍子——虫瘿桑螵蛸——卵鞘海螵蛸——乌贼内壳五灵脂——粪便海金沙——孢子鹤草芽——冬芽蒲黄——花粉辛夷——花蕾(丁香)地骨皮——枸杞的根皮熊胆——干燥胆汁桑寄生——带叶茎枝茯苓、猪苓——菌核(雷丸)穿山甲——鳞片附子——子根薤白、百合、贝母——鳞茎竹茹——茎的中间层琥珀——化石样物质乳香、没药、血竭——树脂龙骨——化石麝香——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牛黄——胆结石禹白附、黄药子——块茎鹿茸——雄鹿的幼角石决明、牡蛎——贝壳紫河车——胎盘天花粉——栝蒌的块根瓜蒌——栝蒌的果实。

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讲解

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讲解

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讲解中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

观察中医药理论,可以发现它有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了长期的药效与作用研究,对于改善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可忽视。

下面是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的详细解析。

一、黄芪: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滋补身体等作用。

同时还可以促进造血,保护心肝功能,对糖尿病、风湿病等有一定疗效。

可用于补气补虚,益气生津等病症。

二、灵芝:灵芝具有养心安神、强壮身体、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对于保持身心健康,预防癌症,滋补强壮等方面非常有效。

三、当归:当归能够调和女性内分泌,活血化瘀,消除疼痛等作用。

对女性病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能够保护心血管,提高免疫力等。

四、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壮阳、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等作用。

可用于缓解疲劳、滋补强身等症状。

五、当升:当升有补气、益肾、健脾等作用。

对于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脑血管健康、增强体质等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六、川芎:川芎能够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等作用,对于女性病症如痛经、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疗效。

同时还可用于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七、枸杞:枸杞具有滋阴润燥、增强抵抗力、保护视力等作用。

可用于养生保健、延缓衰老、改善睡眠等方面。

八、熟地:熟地具有滋阴补虚、提高免疫力等作用,对于益肝肾、滋补气血、调理女性内分泌等症状有较好疗效。

九、黄精:黄精能够滋补、补肝肾、清热解毒等作用。

对于调理失眠、消化不良、皮肤病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以上就是中药材大全药效作用解析,不同的中草药有着不同的药效与作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中药材的作用与价值,加深了人们对中药养生的认识。

但是无论应用何种中药,请遵医嘱,严格按照所需量及使用方法使用,切勿滥用。

中药功效异同点

中药功效异同点

常见中药功效应用异同点比较1.试述麻黄、桂枝、香蓿功效应用异同点。

共同点:麻黄、桂枝、香霜均药性辛温,均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水肿、小便不利。

不同点:麻黄多用于冬季外感风寒表实证,肺气不宣,风水水肿证,此外,还具有宣肺平喘作用,用于治疗肺寒喘咳;桂枝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表实表虚均可,并可助阳化气,用于阳虚气化不利之水肿,此外,还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用于治疗寒凝血滞之风寒湿痹、脱腹冷痛、痛经闭经,胸痹等病证;香需多用于夏季外感风寒表实证,此外,还具有化湿和中作用,用于夏季外感暑湿所致呕吐泄泻。

2.试述荆芥与防风功效应用异同点共同点:二者均能祛风解表,主治外感表证,风寒、风热、风湿表证均可使用,也可治疗瘾疹瘙痒。

不同点:荆芥生用长于散风,又能透疹疗疮止痒,治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证及瘾疹瘙痒;炒炭可止血,治吐鲍下血及崩漏。

防风又能祛风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止痉,主治破伤风角弓反张。

3.试述羌活与独活功效应用异同点。

共同点:羌活与独活均辛散温通,均具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湿痹证。

不同点:独活发散力缓,主散在里之风寒湿邪,通利关节止痛,主治腰以下风寒湿痹;羌活发散力强,主散在表之风寒湿邪,通利关节止痛,主治腰以上风寒湿痹。

4.试述桑叶与菊花功效应用异同点共同点:桑叶与菊花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的作用,主治风热表玉柴或温病卫分证、肝阳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桑叶偏于治肺,疏散力较菊花强,又能润肺燥,主治燥热伤肺,咳嗽痰黏或干咳无痰之证;尚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出血之吐触[咯血。

菊花偏于治肝,平肝、明目之力较桑叶强,又能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疮痈。

5.试述干姜与生姜功效应用异同点。

共同点:干姜与生姜均性味辛温,均具有温中散寒,温肺止咳作用,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肺寒咳嗽。

不同点:生姜为姜之鲜品入药,性微温,长于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证,又擅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用治多种呕吐,尤以胃寒呕吐为宜;干姜为姜之干品,辛散之性已减,而温燥之性更强,长于温中散寒,主治里寒证,用于脾胃寒证之皖腹冷痛,呕吐泄泻,并可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亡阳证及寒饮伏肺喘咳证。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的介绍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的介绍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的介绍中药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医疗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众所周知,中药种类繁多,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中药之间的功效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主要着重探讨它们之间的功效相似性和差异性。

首先,我们来讨论黄芪和党参这两味中药的功效。

黄芪和党参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增强体力和提高抗疲劳能力的功效。

它们都可以用于治疗疲劳、虚弱和免疫力低下的症状。

然而,黄芪主要用于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虚血亏或气血两虚的患者;而党参则更适合用于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的人群。

因此,黄芪和党参虽然有相似的功效,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归和川芎两味中药的功效。

当归和川芎都是常用的补血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它们常常被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当归主要针对血虚症状,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效果显著;而川芎则更适合用于瘀血症状,如疼痛、淤血等。

因此,当归和川芎在功效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最后,我们来探讨人参和鹿茸这两味中药的功效。

人参和鹿茸都是常见的滋补中药,具有补气养血、壮阳益精的效果。

它们常常被用于治疗气血两虚、阳痿早泄等男性健康问题。

人参和鹿茸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力和延缓衰老的功效。

然而,人参主要偏向于补气作用,在提高体力、缓解疲劳方面效果更好;而鹿茸则更偏向于补血作用,在滋养精血、壮阳益肾方面效果更佳。

因此,人参和鹿茸虽然有共同的功效,但在应用范围和效果上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不同中药之间虽然有相似的功效,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了解中药的功效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于正确使用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中药治疗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选择适合的中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充分了解不同中药的功效,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药这一独特的医疗资源,促进人体健康。

中药药物功效的比较

中药药物功效的比较

1.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

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

2.荆芥与防风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

同中之异:其中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与风热之邪俱可发散,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不同点:荆芥质轻,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是防风所不备。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外风可祛,内风可息,又能止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风寒湿痹痛及肠风泄泻等,为荆芥所不具。

3.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证等。

同中之异:①发散表邪,羌活之力大于藁本;②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颠顶头痛;③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以此为异。

4.桑叶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5.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常用53种中药的共同点及不同点

常用53种中药的共同点及不同点
钩藤味甘性微寒,也能清热,但清热不如羚羊角,尤多用治小儿急惊风,壮热不退,手足抽搐等证。为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之常用药。取其清肝热之功,也可用治肝火上攻之头痛,眩晕。此外,与蝉蜕,薄荷等同用可治小儿夜啼。天麻,甘润不烈,作用平和,对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应用。此外,又能祛外风,通经络,也可用治手足不遂,肢体麻木,痉挛抽搐,以及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
13
胡黄连与黄连
苦寒,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等证。
胡黄连长于退虚热,消疳热,多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等证。
黄连长于泻心胃之火,清热解毒力强。用于心胃火热炽盛以及血分热毒等证。
14
大黄与芒硝
苦寒,泻下通便,清热解毒,用于热结便秘,痈疮肿毒。
大黄清降力强,用治火热上炎证,并有止血活血,清泄湿热之功,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淤血,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及烧烫伤等证。
21
山楂,神曲,麦芽
消食化积,治饮食积滞。
山楂善消油腻,肉食之积,并能活血散瘀。神曲善消果蔬,酒食陈腐之积并略兼外感者。麦芽善消米面,薯芋之积,并能回乳。“焦三仙”为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的合称。
22
木香,香附,乌药
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腹痛。
木香长于通行脾胃气滞,且能调中,对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等较佳。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善治肝郁气滞疼痛,为理气调经主药。乌药长于散寒以止痛,凡寒郁气滞之胸腹胁肋胀痛,疝痛,痛经都可用治,并能温肾散寒,治疗肾阳不足之尿频,遗尿等。
11
地骨皮与牡丹皮
凉血退热除蒸,治疗骨蒸潮热及血热出血证。
地骨皮味甘,偏于退有汗骨蒸,又能清泄肺热,治疗肺热咳嗽等。牡丹皮味辛,偏于退无汗骨蒸,又有较强的凉血祛淤作用。治疗热入营血及各种血瘀证。

中药药物功效的比较

中药药物功效的比较

1.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

2.荆芥与防风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同中之异:其中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与风热之邪俱可发散,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不同点:荆芥质轻,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是防风所不备。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外风可祛,内风可息,又能止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风寒湿痹痛及肠风泄泻等,为荆芥所不具。

3.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证等.同中之异:①发散表邪,羌活之力大于藁本;②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颠顶头痛;③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以此为异。

4.桑叶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5.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中药学中药对比.

中药学中药对比.

解表药【荆芥、防风功用对比】共同点:均能祛风解表,用于外感表证及风疹瘙痒。

不同点:荆芥还能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用于麻疹,疮疡初起,吐衄下血等。

防风还有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的功效,用于痹证,破伤风,腹痛泄泻等证。

【麻黄、桂枝功用对比】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肺气壅遏之喘咳证及风水水肿等。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并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苍耳子与辛夷功用对比】共同点:质轻性升浮,解表力弱,善于通窍,常相须为用治疗鼻渊头痛。

均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

苍耳子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辛夷入煎剂宜包煎。

【桑叶与菊花】共同点:都有轻清发散,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都可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及肝阳眩晕、目赤昏花等症。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

兼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衄轻症。

菊花—清肝平肝力优,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兼解毒,治疮毒等。

【柴胡、升麻功用对比】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有升阳举陷功效,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并善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之证,并善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证。

【柴胡、升麻、葛根】发表、升阳,治风热表证。

柴胡—善解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升阳举陷,配补中气药治中气下陷证。

又能疏肝解郁,为治肝郁气滞主药。

升麻—善解肌肤风热、热毒,治疹毒不透。

善升脾胃清阳以治中气下陷证。

又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证。

葛根—善解肌肤之邪,治疗项背强痛。

善升脾胃清阳以止泻生津,治泄泻、口渴。

中药学功效对比异同表格版

中药学功效对比异同表格版

中药学功效对比异同表格版中药名功效异同人参补气养血,益精补脑,健脾开胃,生津止渴人参具有温补作用,可增强免疫力。

黄芪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增强免疫力黄芪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治疗感冒发热等症状。

何首乌补肝补肾,益精黑发何首乌具有美容养颜和延缓衰老的功效。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益气养颜当归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痛经和月经不调。

陈皮理气化痰,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陈皮可舒缓肠胃不适和缓解咳嗽症状。

田七祛风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敛疮田七有较好的止血功效,适用于血瘀证和创伤出血。

川贝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川贝主要用于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治疗。

灵芝强身健体,安神补髓,延缓衰老灵芝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力。

中药学功效的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药在治疗不同疾病和改善健康方面的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中药的功效和异同对比:人参 vs 黄芪人参和黄芪都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两者在其他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人参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生津止渴等功效,而黄芪则健脾益肺,增强免疫力,并且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何首乌 vs 当归何首乌和当归都有补血养颜的功效,但功效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

何首乌主要用于补肝补肾、益精黑发,具有改善肝肾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当归则主要用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益气养颜等方面,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陈皮 vs 田七陈皮和田七都具有一定的消炎、止血和舒缓症状的功效。

陈皮主要用于理气化痰、健胃消食、止咳化痰等方面,适用于胃肠道不适和咳嗽症状。

田七则更多地用于祛风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敛疮等方面,适合治疗外伤出血和血瘀症状。

川贝 vs 灵芝川贝和灵芝在功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川贝主要用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等方面,常用于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治疗。

灵芝则具有对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安神补髓等功效,主要用于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等方面。

,中药学功效对比异同表格版提供了不同中药功效的比较分析。

根据自身需求和病情,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身体和改善健康。

通用中药功效比较

通用中药功效比较

常用中药功效比较1,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质轻,性升浮。

解表力弱,善于通窍。

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

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

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吐衄轻证。

菊花清肝平肝力优。

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

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

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5,石膏与知母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

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

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

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6,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煎
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芦根
天花粉
同: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热病烦渴,津伤口渴
异: 清胃止呕:胃热呕吐 清热利尿:热淋,小便不利 除烦 止呕:胃热呕哕
脾胃虚寒者忌服。
消肿排脓:疮疡肿毒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夏枯草
决明子
同: 苦寒,归肝经。
清肝明目:肝火目赤肿痛。
升麻主升脾胃清阳之气,其升提之力较柴胡为强,并善于 清热解毒,又常用于多种热毒病证。
葛根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之功,常用 于热病烦渴,阴虚消渴,热泄热痢,脾虚泄泻,且解肌退热, 善解项背强痛。
【相似药物比较】
金银花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疏散风热透表力强,治温 热病卫气营血证皆可;
又凉血止痢,用于热毒血 痢。
同: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 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
异: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 瘰疬多用; 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强,故血热出血、内热 消渴多用。
• 牡丹皮与生地黄:
均可清热凉血,用治阴虚发热。 生地重在甘寒滋阴,能使阴生而热退; 丹皮偏于清芬透达,使邪散而热退。
常见中药功效的异同比较
麻黄与桂枝功用鉴别
同:均辛温,归肺、膀胱;均有发汗解表作用,常 相须为用治外感风寒表证。麻黄发汗力强,用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力和缓,可用治外感 风寒表实证、表虚证及阳虚外感。
异:麻黄还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可用治咳嗽气喘, 风水水肿。 桂枝又归心经,温通经脉,用治寒凝血滞诸痛
热毒疮疡;
连 翘 外感风热
苦寒泻火,消痈散结力强, 为“疮家圣药”;
及温病初起; 又清心利尿,用于热淋涩
痛。
【相似药物比较】
大青叶 苦寒
心胃
板蓝根 苦寒
心胃
青黛 咸寒
肝肺
三者属
同一来源,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温热病及
血热发斑、
痄腮、咽痛、 疮疡等。
凉血消斑力强,尤长于治气血 两燔发斑证。
偏上行头面,长于解毒利咽散结, 治温热病兼咽痛、痄腮、大头 瘟等。
长于凉肝清肺,治疗肝火犯肺, 咳嗽痰血,胸痛等; 又定惊止痉。
【相似药物比较】
蒲公英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兼能疏郁通乳,为治乳痈要药;
又利湿通淋,治疗热淋涩痛, 湿热黄疸。
1.乳痈、肠痈等
热毒疮痈 凉血解毒消肿力强,为治疔毒
紫花地丁2. 毒蛇咬伤
要药。
九.清热凉血药
【玄参、生地黄功用鉴别…】………………
善温暖脾胃,为脾胃寒证的要药; 回阳救逆力弱于附子,治亡阳证 (附子无姜不热); 兼温肺化饮,治寒饮喘咳。
【相似药物比较】
肉桂
同出肉桂树 温经散寒
树皮入药; 长于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又补火助阳,引火归元,用于命
门火衰证。
桂枝
寒凝血瘀诸证 (胸痹、经闭、 风寒湿痹证)
嫩枝入药; 长于散表寒,用于表寒证; 又助阳化气,用于痰饮、蓄水等
蝉蜕甘寒质轻,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透疹、止痒, 又长于疏散肝经风热而明目退翳,凉肝息风止痉。
石膏
知母
同: 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气分热盛及肺胃热证。
异:
甘、辛,大寒
苦、甘,寒。归肾经。
煅用:收敛生肌,收湿,止 滋阴润燥:肺热燥咳,

津伤口渴及内热消渴。
疮疡不敛.湿疹湿疮.(外用. 阴虚内热证。肠燥便秘。
目暗昏花等证。
不同:
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柴胡、升麻、葛根鉴别
同:解表----表证发热 升阳----清阳不升
其中:柴胡、升麻两者均能升举阳气,用治气虚下陷; 升麻、葛根两者又能透疹,常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异:柴胡主升肝胆之气,长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 疏肝解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又常用于感冒发热、肝郁 气滞等证。
相同点: 发表和中 不同点:藿香长于化湿醒脾,善和中止呕,
且能解暑
紫苏长于散寒解表,善行气宽中, 且能安胎,解鱼蟹毒
【厚朴、苍术功用鉴别】
同:均为化湿药,性能辛苦温,具有燥湿之功, 常相须为用,治疗湿阻中焦之证。
异:厚朴以苦味为重,苦降下气消积除胀满,
又下气消痰平喘,既可除无形之湿满,又可 消有形之实满,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鉴别】薄荷、牛蒡子、蝉 蜕
• 相 疏散风热---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同 透疹--点 利咽---
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风热上攻,咽喉肿痛
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
不 热、发热无汗者首选,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行气。
同 牛蒡子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

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尤宜,又外散风热, 内解热毒,有清热解毒散肿之功。
又宁心安神,治心悸,失眠。
薏苡仁
水肿,小便不 甘淡凉 利脾虚泄泻
脾胃肺
为清补渗利之品,治脾虚水肿 及脚气水肿; 兼除痹,治着痹拘挛; 兼清热排脓,治肺痈、肠痈。
【相似药物比较】
附子 辛甘大热
有毒 心肾脾
干姜 辛热
脾胃心肺
回阳救逆 温中散寒
亡阳证
脾胃虚寒证
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为治亡阳 证要药; 又补火助阳,治各种阳虚证; (上助心阳以通脉,中补脾阳以 健运,下壮肾阳以益火,外固卫 阳以祛寒;) 散寒止痛又治寒痹证。
柴胡发表退热,善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 来寒热。
【胡黄连、黄连功用鉴别】
同:名称相似苦寒清热燥湿,善除胃肠湿热,同 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
异: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 黄连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功用鉴别】
同:三者均为峻下逐水药,泻水逐饮,作用毒,且不宜与甘草同用;内服时,多醋制,可降低 其毒性。
证。
【相似药物比较】
小茴香 辛温
肝肾脾胃
暖肝肾散寒止痛,治疗寒疝腹痛, 睾丸偏坠胀痛,少腹冷痛,痛经;
又理气和胃,治疗中焦虚寒气滞证。
温中止痛
丁香 辛温
脾胃肺肾
脾胃寒证
高良姜 辛热
脾胃
善温中降逆,尤宜于胃寒呕吐; 又温肾助阳,治疗阳痿,宫冷。
温中散寒止痛止呕,为治胃寒疼痛、 呕吐专药。
异: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者为芫花。
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 大戟偏行脏腑水湿, 芫花泻胸胁水饮,并祛痰止咳。
【巴豆、大黄】
同:均具有较强的攻下祛积作用,用于积滞便秘。 异:巴豆辛热燥烈,药力刚猛,峻下冷积,开通闭
塞,主治冷积便秘重症; 大黄苦寒泄降,峻下实热,荡涤胃肠,主治实
热积滞便秘急症。
【羌活、独活鉴别用药】
同:二者均能祛风湿,止痛,解表,以治风寒 湿痹,风寒挟湿表证,头痛。
异:羌活性较燥烈,发散力强,常用于风寒湿 痹,痛在上半身者,治头痛因于风寒者;
独活性较缓和,发散力较羌活为弱,多用 于风寒湿痹在下半身者,治头痛属少阴者。 若风寒湿痹,一身尽痛,两者常配伍应用。
藿香与紫苏比较
凉血止血:血热出血 心烦。
相火。
清热安胎:胎热不安。清胃止呕:胃热 退虚热:阴虚火
呕吐。
旺证。
脾胃虚寒者不宜 脾胃虚寒者忌用 脾胃虚寒者忌用。
使用。
阴虚津伤者慎用。
桑叶、菊花功用鉴别
相同:
疏散风热---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清肝明目---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
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
苍术辛散温燥为主,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
又可祛风湿。
【相似药物比较】
砂仁
化湿行气, 温中止呕、 止泻
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下焦;
化湿行气力略胜, 温中重在脾而善止泻;
豆蔻
湿阻中焦
及脾胃气滞证。
化湿行气之力偏中上焦;
用于湿温痞闷, 温中偏胃而善止呕.
【相似药物比较】
茯苓 甘淡平 利水渗湿
心脾肾 健脾
为平补渗利之品,为利水渗湿 首选药,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异:
清肝火力强。
明目佳品。虚实皆宜。
散结消肿:疮痈肿痛,瘿 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瘤瘰疬。
润肠不宜久煎。
脾胃虚弱者慎用。
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黄芩
黄连
黄柏
同:苦寒 清热燥湿:湿热证。 泻火解毒:脏腑火热证及热毒证。
异:归肺胆脾胃 归心脾胃胆大肠 归肾膀胱大肠经。
大肠小肠经。
清泻肺热:肺热咳嗽 清心除烦:热病 善清下焦湿热及
证;甘温助阳化气,用治痰饮、蓄水证、心悸。
荆芥与防风功用鉴别
同:二者均辛微温,祛风解表,外感风寒、风 热表证均可使用;防风胜湿还可用于夹湿表 证;以及风疹瘙痒。
异: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又能 透疹、消疮、止血,用于…。
防风质松而润,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 之润剂”、“治风之通用药”;又能胜湿、 止痛、止痉,用于…。
• 赤芍与牡丹皮: 均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治血热、血瘀之证。 但活血之力赤芍优于丹皮,凉血之力丹皮优于赤芍。
• 赤芍长于活血止痛,清泻肝火以治肝热目赤、肝郁 胁疼等;
• 丹皮长于凉血除蒸,既透血分实热又清阴分虚热。 • 治疗血热瘀滞之证,二者常相须配伍。
【银柴胡、柴胡鉴别(退热)】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尤善治疗阴虚发热、 小儿疳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