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机器人的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11课能感知的机器人(教案)

 六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11课能感知的机器人(教案)

《能感知的机器人--温度传感器——创造智慧生活》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智能电子硬件的分类:输入模块、控制模块以及输出模块。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有一定的编程基础,能够利用循环、条件判断指令来编写程序,并且具备了基础的机器人调试能力。

他们知道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温度,但对于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不清楚。

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描述性语言,再转化为算法流程图,最终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况,我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在自主探究中,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意愿利用温度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

(信息意识)2. 在利用温度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的过程中,经历将创意转化为流程图、再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的过程,编写恰当的程序控制智能电子硬件,能根据生活实际,合理设计与修改完善程序,初步形成利用程序设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计算思维)3. 能够利用电子教材等学习资源,解决程序设计中遇到的困难,完成温控智能作品的制作。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 在利用温度传感器等智能硬件设计、制作智能作品的过程中,合理设计作品,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身边的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信息社会责任。

(信息社会责任)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原理,能够将流程图转化为图形化编程指令。

教学难点:能够将脑海中的想法最终转化为图形化的编程指令。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广播教学、电子白板、教学课件、平板电脑、盛思互动编程套材。

五、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设计意图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课题协商约定1.初步感知教师展示课前制作的风扇。

教师提问:猜一猜风扇启动与关闭是什么原因?2.视频导入、揭示课题播放视频(生活中利用温度控制的智能产品:智能电水壶、智能油烟机。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机器人传感器闽教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机器人传感器闽教版

第11课机器人的传感器一、背景资料最近几年来,STEM教育和中小学创客教育在国内获得了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一些学校试试在学校开设机器人与创客教育活动课程。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大纲》也明确提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课中开设机器人课程模块。

闽教版2019版《信息技术》教材在小学六年级也编写了机器人教课模块,但教材提到的机器人主假如乐高机器人,该器械价钱较高,一般学校只有购置几套用于学生比赛中,很难大量量的采买用于讲堂教课中,学生没法获得实质着手体验。

鉴于Arduino单片机的机器人教育套件改变了这一状况,这类套件价钱便宜,使用件和乐高机器人同样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很合适在中小学普及与推行机器人课程。

本节课以闽教版2019版《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1课认识机器人的传感器为基础,对教材做二次开发,以机器人走黑线为事例,经过问题指引学生研究红外反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认识红外反射传感器的作用,掌握机器人走黑线的编程方法。

二、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红外反射传感器,研究和剖析其工作原理,掌握机器人走黑线的编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学会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踊跃研究,勇于试试,不怕困难的坚毅品行。

三.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红外反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课难点:机器人走黑线的方法四.教课过程设计第1 页教课环节课题导入1.展现机器人走黑线视频2.指引学生思虑:机器人为何能走黑线。

3.展现PPT课题“机器人走黑线”察看思虑,回答下列问题。

创造气氛,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踊跃性。

(5分钟)探究活动任务一:红外反射传感器工作原理方法指导:1)依据视频,察看思虑2)阅读:导教案资料一。

任务二:研究机器人走黑线方法方法指导:1)小组议论2)阅读:导教案资料二。

任务三:编写程序,机器人走黑线方法指导:1)着手实践2)(2)小组合作3)学习资源包——微课视频。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让机器人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让机器人

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1教课目的前方已经让机器人在电脑屏幕上按我们的命令动了起来 ,这节课需要让同学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并使用智慧 LOGO写出使机器人能在一般的地面上动起来的程序 ;而后将程序下传给机器人 ,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最后让机器人依据我们的意向运动。

2学情剖析本课是“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是在《认识机器人》《与机器人“对话”》几课后,学生真实进入到实战设计、组装、编程控制机器人的一课。

本课要修业生学会设计、搭建一台简略机器人小车 ,并经过与计算机联机 ,编程并下载简单的挪动转向程序 ,并让学生实地履行操作并学习进行调试。

3要点难点教课要点 :本课要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和掌握整个机器人活动的流程 :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程序设计——下传程序——调试程序——达成任务。

教课难点 :1、掌握下传程序的步骤和方法;2、战胜小学生的急躁心理,对换试工作要做好、做到位。

4教课过程4.1 第一学时4.1.1 新设计导入 :同学们 ,前方我们系统的学习了机器人能“懂”的 LOGO语言 ,也充足的认识和认识了机器人,还经过虚构平台与机器人进行了“对话”。

同学们必定更希望看到真实的机器人在一般的地面上动起来。

那么大家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台机器人呢?(大家都回答“想”)那请同学们都随着老师一同来学习今日的内容。

一、设计、搭建机器人当前教课使用的机器人有两种形式 :1、有固定外形的机器人 ,如通用机器人 ,其特色是 :方便安装 ;2、积木式机器人,如乐高机器人 ,其特色是 :变化无常。

下边请同学们拼装好一台机器人 ,来让我们一同着手吧 !二、将机器人与计算机连结同学们都拼装好了吧。

只拼装好机器人还不可以 ,我们还需要将计算机中编好的程序传递到机器人的“大脑”中,就一定在计算机与机器人之间成立联系 ,以便程序下传。

通用机器人都有连结线,操作步骤以下 (亲身演示 ):第一 ,将机器人程序下载线的一端插入计算机的随意一个USB端口。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4浙江摄影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4浙江摄影版
目标: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机器人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机器人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机器人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机器人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机器人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机器人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机器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机器人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机器人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3. 创新思维:在讨论机器人未来发展方向时,学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想法。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课堂展示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展示。今后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2. 教学方法: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机器人的理解仍然较为模糊。这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1. 机器人的定义与分类
- 机器人:自动化执行工作的机器设备
- 分类: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
2. 机器人编程原理
- 编程语言:Python、Scratch等
- 编程环境:Arduino、Makeblock等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211认识机器人| 浙江摄影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211认识机器人| 浙江摄影版

11 认识机器人
■教材分析
《认识机器人》是机器人相关课程的引入课,也是学生的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机器人的概念,分类,及发展历史。

通过“认识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并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的课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通过学习“认识机器人"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

由于这是学生学习机器人的第一课,学生对此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

考虑这是学生第一次机器人课,因此教学内容选择了最简单的机器人概念,分离与发展历史,旨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首次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3)学会依照机器人的特点对其分类,激发学习兴趣,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有一定设想。

2。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机器人的概念,学会依照机器人的特点对其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ﻩ
通过讨论认识机器人,感受机器人学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信息学习兴趣。

4、行为与创新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固有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对机器人进行分类,并对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进行猜想。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分类与发展历史。

教学难点:依照机器人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演示法、讲授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演示文稿、学件。

■教学过程。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1课 常见的机器人教案 闽教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1课 常见的机器人教案 闽教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1课常见的机器人教案闽教版1、了解常见的机器人。

2、了解未来机器人及学术界开发机器人的准则。

3、查找资料,制作一个以机器人为专题的网页。

教学重点:1、机器人的分类及其用途。

2、开发机器人的准则。

教学难点:机器人的分类及其用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猜猜它是谁?人们不敢做的事情它敢做,人们做不来的事情它能做;它既不要吃,也不要喝,更不用休息了。

你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我们的新朋友智能机器人。

二、新课:(一)机器人分类、工作特点及其应用范围1、自学课文63-65,完成下列作业:(1)根据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己类?(2)每类机器人都是怎样开展工作的?2、交流学习成果。

3、从网络上搜索资料,举例说明机器人工作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如:自主式军用机器人车辆自主式车辆不需要操作手,而是依靠自身的人工智能来完成预定的动作和任务,主要特征是采用了许多先进而可靠的传感器和高速计算机系统,需要复杂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程序。

在地面行驶时能选择最佳路线和地形到达目的地。

自主式车辆的地面导向需要快速计算机处理系统,而其观察系统需要有高水平的图像识别能力。

虽然自主式车辆是机器人车辆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各种自主式车辆研制都未达到实用阶段,大都是半自主式,而且完成的车型也不多,自主式工作能力有限。

应用范围军用机器人车辆的应用范围很广,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大。

目前军用机器人车辆的主要应用有下列几个方面。

如:扫雷、排除爆炸物、哨兵站岗巡逻等。

(二)未来机器人1、自学课文66-67,思考:(1)未来机器人与现在机器人有何区别?(2)机器人开发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循这条原则?2、学习交流三、应用: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作一个关于机器人的专题网页。

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内容?讨论一下。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对机器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在互联网上继续查阅。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2.11认识机器人|浙江摄影版(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2.11认识机器人|浙江摄影版(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2.11认识机器人|浙江摄影版(新)11 认识机器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机器人”名称及由来;2. 通过观看机器人的图片与视频,了解机器人的种类,感受到机器人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看机器人的图片与视频,了解机器人;2. 通过实物认识机器人;3. 通过辩论述说机器人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产生主动关注并了解机器人的兴趣;2. 对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产生质疑。

2学情分析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与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本课认识机器人来说,大家都不是非常熟悉。

但是机器人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又是充满科幻与想象的。

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

3重点难点a) 重点:从多方面来认识机器人,理解机器人的定义;b) 难点:能认识教师出示的机器人,及辩论。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我校前不久来了一批机器人,看图。

说说你所了解的机器人。

提题:板书“认识机器人”活动2【活动】角色扮演5、军用机器人6、水下机器人7、乐高机器人活动6【讲授】机器人的定义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而且其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自主能力的自动化机器。

一般说来,国际上,对机器人的认识是: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判断爸爸在超市花了50元为小刚买了一款变形金刚模型,它是不是机器人?为什么? 学生说一说。

活动7【讲授】机器人的种类工业机器人:工业生产,德国机械(视频)学生说感受。

特种机器人:指用于工业生产以外承担特殊用途的机器人,如:汽车机器人,探索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清洁机器人。

娱乐机器人视频。

活动8【活动】猜猜这个机器人作用猜猜这个机器人在干什么?绘画机器人(视频)无人机(说说无人机的智能点)无人汽车(谷歌无人汽车,并说说无人汽车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机器人的传感器闽教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机器人的传感器闽教版

第11课机器人的传感器一、背景资料近年来 ,STEM教育和中小学创客教育在国内得到了许多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 ,一些学校尝试在学校开设机器人与创客教育活动课程。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设机器人课程模块。

闽教版2019版?信息技术?教材在小学六年级也编写了机器人教学模块 ,但教材提到的机器人主要是乐高机器人 ,该器材价格较高 ,一般学校只有购置几套用于学生竞赛中 ,很难大批量的采购用于课堂教学中 ,学生无法得到实际动手体验。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机器人教育套件改变了这一状况 ,这种套件价格低廉 ,使用件和乐高机器人一样的图形化编程软件 ,很适合在中小学普及与推广机器人课程。

本节课以闽教版2019版?信息技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1课认识机器人的传感器为根底 ,对教材做二次开发 ,以机器人走黑线为案例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红外反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了解红外反射传感器的作用 ,掌握机器人走黑线的编程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红外反射传感器 ,探索和分析其工作原理 ,掌握机器人走黑线的编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学会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 ,勇于尝试 ,不怕困难的坚强品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红外反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机器人走黑线的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课题导入1.展示机器人走黑线视频2.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为什么能走黑线。

3.展示PPT课题“机器人走黑线〞观察思考 ,答复下列问题。

营造气氛 ,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5分钟〕探究活动任务一:红外反射传感器工作原理方法指导:(1)根据视频 ,观察思考(2)阅读:导学案材料一。

任务二:探究机器人走黑线方法方法指导:〔1〕小组讨论〔2〕阅读:导学案材料二。

任务三:编写程序 ,机器人走黑线方法指导:(1)动手实践(2)〔2〕小组合作〔3〕学习资源包——微课视频。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优势;3.能够识别、描述并模拟简单的机器人动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优势。

2.难点:能够模拟简单的机器人动作。

三、教学准备1.投影仪、电脑;2.机器人、遥控器;3.课件、PPT等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引入话题:“你们有见过机器人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2.告诉学生,机器人是一种能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或自身的感应器官执行任务的自动化机器,它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复杂、危险、恶劣环境下的工作。

3.列举机器人的分类,如:按形态分类、按用途分类等,并给学生讲解各类机器人的特点。

第二步:探究机器人的应用领域1.推出PPT,展示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情况,如:工业、医疗、服务、教育等。

2.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如:娱乐、清扫、社交、救援等。

第三步:了解机器人的优势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机器人能替代人类完成一些任务。

2.列举机器人的优势,如:效率高、重复性强、精度高、耐久性好等,并让学生思考,哪些工作适合机器人完成。

第四步:学习机器人的动作1.准备好机器人和遥控器,让学生观察机器人的部件和灯光。

2.给学生传授遥控器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动作。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机器人完成更复杂的动作,如:机器人走路、跳舞等。

4.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动作顺序预编程,模拟机器人的动作。

第五步:总结本节课1.回顾课程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和发展前景。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自主探究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原理和制作方法,并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2.让学生结合自己编写的机器人动作编写一份简单的程序流程图,并用PPT或其他工具展示给同学们看。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是我第一次教授《走近机器人》这门课程,通过这次教学,我对机器人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

苏科版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第11课机器人灭火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第11课机器人灭火教案

第11课机器人灭火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拓展学生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帮助学生了解学生机器人的“拓展传感器”。

以期帮助学生能多方面地了解传感器的种类,理解多种应用的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课时,有操作性较强的实验需求,要求教师能够提前预备充足的教学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在教学中,要能充分地考虑到程序中流程图的重要作用,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流程图的编写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机器人灭火活动的原理。

(2)了解火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学会编写机器人灭火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机器人灭火程序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感受机器人活动的魅力。

4.行为与创新
在生活中感受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机器人灭火程序的搭建。

难点:学会设置火焰传感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验法、主题活动。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控制软件、学生机器人平台。

【教学过程】。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2.11认识机器人 |浙江摄影版 (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2.11认识机器人 |浙江摄影版 (新)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2.11认识机器人|浙江摄影版(新)11 认识机器人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但仍需要靠形象思维来支撑。

机器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属于全新的教学内容,且出于对于机器人本身的好奇心,学生对学习内容会有较高的兴趣,但由于之前并没有相关的学习基础,学生对于相关概念、原理等内容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四、教学难点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五、器材准备机器人实物(人形机器人),多媒体课件、演示场地、投影设备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出示实物)对,他们就是机器人。

(板书课题) 他曾经参加了2021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放视频)今天是它和大家的第一次见面,但是它非常喜欢同学们,它想和大家做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了庆祝大家的相识,你们的好朋友机器人想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大家鼓掌欢迎!(机器人现场表演)初步了解机器人的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学习(一)机器人的诞生“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板书:Robot1959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21年,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结合课本及教师的讲解,了解相关内容。

了解机器人的起源,以及我国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二)机器人的发展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结合图片、视频等来熟悉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让机器人动起来川教版1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让机器人动起来川教版1
1)用极域电子教室“学生演示”功能:听取学生汇报交流。
2)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进行视频播放。
4.师生交流、小结:
1)依据作品特点的结构改良;
2)编写程序的注意事项:
多种启动方式、电机转动时间长短与结构动作效果。
为下一环节的改良指明探究方向。
5.板书:巧用电机(转动延时的参数)、巧用齿轮(联动、改变转速和方向)、启动的方法(传感器、按时按钮、字母……)
3.联想E49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拍照功能:
1)小记者们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抓拍典型瞬间,及时记录小组探究活动情况,使探究记录表能够图文并茂地呈现,记录更为翔实。
2)交流展示时,用摄像头对作品可进行动态、直观展示,现场直播大大提高了演示的清晰度,增强了便捷性和趣味性。
构建基于任务的产品设计思想
1.学生分组讲述作品动作要求,及设计思路。
交流设计思路
2.探究活动:动脑设计搭建结构,巧编程序,使手中的环保作品能动起来。
要求:
1)各组建筑师和配件员们,请对照不同的要求完善结构搭建,注意巧用齿轮、橡筋。
2)程序员们,请试一试编写指令串,注意如何有效发挥电机的作用。
3)小记者们,抓好自己小组的探究亮点,并完成探究记录表。
完善
根据交流情况,改进作品。
聚焦问题,深入探究。
1.分组改进
1.聚焦问题,深入探究,进一步改良结构、完善程序,增强作品效果。
1)极域电子教室“监控转播”功能:滚动展示各组探究活动。
2)抓拍:小记者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抓拍典型瞬间,记录小组探究情况。
2.汇报:
1)小记者视频动态展示本组作品。
2)重点谈改进部分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的任务驱动式探究学习,在层层深入的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优化结构和程序。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教学设计

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十一课。

是在《认识机器人》《与机器人“对话”》几课后,学生真正进入到实战设计、组装、编程控制机器人的一课。

本课要求学生学会设计、搭建一台简易机器人小车,并通过与计算机联机,编程并下载简单的移动转向程序,并让学生实地执行操作并学习进行调试。

学情分析: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认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及各部件功能,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LOGO语言,并会根据给定任务设计LOGO程序来完成任务,到此为止,学生迫切希望看到真正的机器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动起来,而不仅仅满足于屏幕上的仿真运动了。

本课我们将以通用机器人为例,学习如何将机器人与计算机连接,如何将编好的程序下载到机器人的“大脑”里,在运行程序后,如何根据场地的情况调整机器人的运动折算率。

本课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理想”变为“现实”。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使用智慧LOGO语言编程软件写出使机器人能在普通的地面或者桌面上动起来的程序;然后将程序下传给机器人,并进行测试和调试;最后让机器人按照我们的意愿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技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整个机器人活动的流程:机器人的设计、搭建——程序设计——下传程序——调试程序——完成任务。

四、教学难点:1、掌握下传程序的步骤和方法;2、克服小学生的焦躁心理,对调试工作要做好、做到位。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投影演示结合实践操作等直观教学法六、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2、课前打开电脑。

七、教学过程:。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2.探究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能够使用Scratch 3软件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教学重点1.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分类。

2.探究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1.能够使用Scratch 3软件编写简单的机器人程序。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机器人,引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2. 概念解释•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定义,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小组讨论,列举出学生所见过的机器人,并简单介绍其功能和作用。

3. 分类讲解•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分类:按研究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商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军事机器人等;按结构分为人型机器人、非人型机器人等。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类总结出自己见过的机器人,为下一步课堂活动做准备。

4. 结构和工作原理•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介绍机器人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展示几个机器人的实物,分析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 编程实践•教师讲解Scratch 3软件的基本界面和编程语言。

•引导学生编写一个简单的机器人程序,例如让一个小猫在屏幕上跑来跑去。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答问题:你们通过本节课学习,对机器人有了哪些新认识?•教师提出思考题:在你们所在的城市中,哪些场合可能会用到机器人?作业1.完成本课堂的机器人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笔记。

2.使用Scratch 3软件编写一个机器人程序,并将程序分享给同学。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下节课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前景。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

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本文为浙江摄影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1课《走近机器人》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希望对教师教学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2.认识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了解机器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4.能够简单地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5.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机器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4.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教学难点:1.机器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机器人吗?机器人都有哪些样子?机器人能够完成哪些任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知识讲授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让学生认识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第三步: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机器人的优缺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四步:动手制作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使用材料、工具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

教师可以先示范制作方法,再让学生动手实践。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要求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机器人模型,并互相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1.讲授法:运用图文并茂的PPT资料,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讨论法: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加深他们对机器人的认识和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机器人模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认真制作机器人模型。

2.机器人模型评价:学生所制作的机器人模型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具有创意。

3.理解程度:学生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应用和构成原理是否理解透彻。

4.个人能力: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否得到提高。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让机器人动起来| 川教版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1让机器人动起来| 川教版

第十一课让机器人动起来1教学目标了解机器人2学情分析6年级学生对机器人有极大的学习热情,相对低年级学生6年级的学生懂得了更多的关于机器人的知识,还有部分学生已经在外面学习过机器人,所以可以采取熟带新的方式3重点难点马达安装,完成最后的调试让机器人动起来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声控灯,告诉学生,这是一盏“神灯”,只能用咒语才能点亮它。

告诉学生点灯咒语“”师揭密:这盏灯安装了“声间传感器”。

揭示课题:教会机器人“听话”。

活动2【讲授】二、新课学习,认识声音传感器师介绍声音传感器,相当于“麦克风”,是机器人的“耳朵”。

及其工作原理:能把环境声音的强弱(音量大小)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

我们可以根据端口显示,查看声音传感器采集到的音量大小。

生倾听,了解声音传感器。

知道能够通过控制器端口检测声音传感器采集到的音量大小。

活动3【活动】三、探究实验,分析结果。

1、实验一:用声音传感器检测不同情况下的音量大小。

请生将音量值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果。

2、师问:3、与声音传感器相关的程序模块在VJC软件的哪个模块库?以声控楼道灯为例4、实验二: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想一想:编写声控楼道灯的程序时,“声音检测模块”里的“声音变量”怎样设置才合理?5、实验三:想一想,声控楼道灯的工作流程。

程序流程图中虚线框里指示灯的开关状态是怎样的呢?活动4【活动】四、拓展思维,创新设计师:声音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哪些机器人上?请生小组讨论,确定本组设计的声控机器人方案。

(师:发挥想像,让你的机器人听”你指挥吧!)生发挥想像,交流想法小组讨论,确定本组设计的声控机器人方案分组操作,设计搭建声控机器人,编写程序,实现实控。

活动5【活动】五、展示作品生分组展示、讲解设计的声控机器人。

并进行评价。

活动6【导入】六、知识拓展,巩固升华师介绍:声音传感器在军事、航天、工业、医疗、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生观看PPT,了解声音传感器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机器人的传感器
1教学目标
1、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含义。

2、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方法。

3、感受自动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

4、通过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实例,感受自动识别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对自动识别技术有浅显的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难点:几种常用自动识别技术的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课
1、演示:语音输入或鼠标写字软件进行手写输入。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知道语音输入、手写输入属于哪种应用吗?
3、讲解: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4、出示课题:第14课自动识别技术
活动2【讲授】自动识别技术
二、了解身份证防伪技术
1、展示:第一代、第二代身份证的图片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9页,思考以下问题:
(1)大家知道第二代身份证在防伪技术上有什么重大改进吗?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第二代身份证采用高度防伪的激光防伪技术,以及内置一颗理论上无法复制的RFID芯片(俗称电子标签)。

(2)第二代身份证在防伪技术上还存在哪些弱点?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由于RFID卡内所有的数据理论上可以被身份证阅读器所捕获,而捕获者就可以将卡内的所有数据完全复制成另外一张卡。

(3)未来的身份证将采用哪种更加先进的防伪技术?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如人的指纹、虹膜来进行身份验证是一种方便、安全的保障手段,称为生物识别身份证。

3、总结: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更好的技术。

三、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1、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
知识讲解:根据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具体特征,可以将自动识别技术分为条型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和磁识别技术等。

2、条型码识别技术
(1)展示教材81页图片3、4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0到81页,思考以下问题:
A条形码是由什么组成的?
B条形码有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谈一谈生活中应用条形码识别技术科的具体事例,体会其应用价值。

3、射频识别技术
(1)展示教材81页图片5、6
(2)知识讲解: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4、生物识别技术
(1)展示教材82页图片7
(2)知识讲解:生物识别技术是基于某人的物理特征或行为特征,用自动化方法予以辨别或认证的技术。

(3)实践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让学生使用语音输入软件或鼠标写字软件进行文字输入。

5、光学字符识别技术
(1)展示教材83页图片9
(2)知识讲解: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可以把扫描出来的文字图像识别为字符。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3页,思考以下问题:
A光学字符识别技术条形码有xx?
B说一说光学字符识别的工作过程?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识别汉字时,电脑将扫描的每一个字符与电脑中的字型特征库存放的标准汉字的字型信息进行比较,当字型特征匹配成功时,认为该字就是识别的结果。

(4)实践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教师演示如何利用扫描仪和光学字符识别软件(ORC)扫描、识别书本或报刊上面的文字。

活动3【活动】总结与评价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2、谈一谈学习后的收获。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学生畅谈感受,互相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