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代笔
捉刀代笔的成语故事
捉刀代笔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
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捉刀代笔
成语拼音:zhuō dāo dài bǐ
成语解释: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典故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客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
成语例句:领导干部都有自己的捉刀代笔人。
8.以刀代笔-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以刀代笔-浙人美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水墨画艺术形式和特点;2.掌握用刀代笔的技法;3.进一步提高九年级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刀法的掌握,例如:刀的使用方法、力度掌握、刃口的利用等;2.如何将刀法形式化、艺术化;3.分析题材,提炼出其要素,进行深化表现。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课前准备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准备讲义和板书;3.搜集水墨画作品,展示给学生。
2. 正式教学2.1 导入引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前置知识,从中找到与“以刀代笔”紧密联系的知识进行引入。
例如:请学生欣赏九世珍藏的《清明上河图》,通过观察,思考,与学生进行交流,由此引出当时的绘画工具和手法。
2.2 授课及操作1.首先,简单介绍“以刀代笔”的技法,展示艺术家所用的刀具,让学生感知手感、体验刀法。
2.然后,将文学融入美术创作中,让学生选取一首古诗或词作为表现题材,分析其中的意境、情感,帮助学生挖掘出表现要素。
3.根据选择的古诗或词,进行互动式教学,分析水墨画作品如何提炼主要要素的方法。
4.针对不同难度的所选古诗或词,制定不同难度的绘画任务。
5.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组织地进行作画,逐渐掌握刀法的技巧,并在练习中提高创作能力。
3. 课后复习与练习1.学生通过继续练习巩固刀法技能,熟悉不同古诗或词的绘画表现方法。
2.教师选取一部分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集体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作品分析,以及课堂中的交流与互动,来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创作表现和创作思维。
并对学生进行梳理和总结,提供相应的教学反馈和帮助。
五、教学资源1.九世珍藏的《清明上河图》;2.各类水墨画作品;3.刀和刀架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心得1.体验式教学是创新课堂的有效方式,学生更能体验到教学的乐趣;2.运用文学素材,可以让学生在创作中有更深层次的情感投入;3.在创作中教学,不单单是技法的传授,还涵盖了审美、思维的培养。
捉刀代笔的典故
捉刀代笔的典故:
相传,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
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
曹操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威慑远方的国家,于是他将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
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
使者直接说道:“魏王俊美,而丰采高雅,但榻侧捉(握、提的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曹操听到之后,派人追杀这个使臣。
这也侧面反映了曹操的心胸狭隘和他的羞惭,自卑心理。
捉刀代笔是指代人出力或代写文章。
捉是指握、拿,刀:此处指修改竹木简错字的小型工具。
代笔就是字面上的替别人写,在某些场合会出现代笔的情形,如出现被代笔的人不识字、年龄尚小、残疾等无法亲笔的状况,授权别人代笔。
《第2课 以刀代笔》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苏少版九下
《以刀代笔》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木刻的基本技巧,理解木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木刻刀具创作简单的木刻作品。
二、作业内容1. 准备工具和材料:学生需准备木刻刀具、木板、铅笔、橡皮、水彩或墨汁等基本工具和材料。
2. 观察和了解木刻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观看木刻作品图片和视频,了解木刻的创作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模板或自己的创意,使用木刻刀具在木板上进行创作。
教师需在旁指导,确保学生正确使用刀具和避免受伤。
4. 作品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小组交流和展示,互相评价和讨论作品优缺点。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他人协助。
2. 正确使用刀具:学生需正确使用木刻刀具,确保安全,避免受伤。
3. 创意表达:学生可根据模板或自己的创意进行创作,鼓励创新和个性表达。
4. 时间控制: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时间。
5. 作品质量:学生需保证作品质量,注重细节和整体效果。
四、作业评价1. 作品评价:教师根据作业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创意、技巧、颜色搭配等方面。
2. 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安全意识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3. 反馈与建议:教师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可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改进和提高打下基础。
2. 小组互评:学生在完成作品展示后,可进行小组互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总结:教师对整个作业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不足的学生和小组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掌握木刻的基本技巧,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意识,为后续的美术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作业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雕木巧匠文言文翻译
夫雕木之工,非一日之功。
盖始于幼年,习于匠心,继之以苦练,终成一代宗师。
巧匠者,生于匠心,长于刀工,精于构思,妙于施艺。
其心细如发,故能洞察木之纹理,寻其脉络,如探囊取物,游刃有余。
一日,巧匠得良木一方,纹理交错,色泽斑斓。
匠心独运,巧匠思虑良久,遂定下雕琢之计。
其构思巧妙,布局合理,雕刻之技,独步江湖。
刀锋所至,木屑纷飞,巧匠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初,巧匠以刀代笔,勾勒出山水之形,树木之态。
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似真似幻。
树木参天,枝繁叶茂,随风摇曳,栩栩如生。
次,巧匠施以色彩,以朱砂点染山川,以翠绿渲染林木,更增其生动之美。
雕刻之际,巧匠神情专注,刀法纯熟。
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无不恰到好处。
刀锋所过,木纹尽显,如行云流水,婉转曲折。
巧匠于刀下,仿佛与木头对话,听其心声,随其纹理,雕琢出世间绝美之艺术品。
及至作品完成,巧匠展卷细观,心中自得。
此乃匠心独运,技艺超群之所致。
观者无不赞叹,谓巧匠为木之精灵,刀之舞者。
其作品流传后世,成为传世之宝。
巧匠非独善雕刻,亦通书画。
常以刀代笔,于木上题诗作文,字迹遒劲有力,气势磅礴。
其书法工整,绘画生动,与雕刻相得益彰,更增其艺术价值。
岁月如梭,巧匠年事已高,然技艺不减当年。
弟子众多,各有所长。
巧匠以匠心传承,教诲弟子,使之继承发扬雕木之艺。
弟子们不负师望,各自有所成就,成为后世之传人。
然雕木之艺,非一日之功,须持之以恒,方能成器。
巧匠之匠心,刀工之精湛,皆为后世之楷模。
故此,雕木巧匠之名,流传千古,永不磨灭。
至若后世之人,欲学雕木之艺,必先习匠心,继之以刀工,精研构思,方能有所成就。
巧匠之心,巧匠之技,皆需传承,以发扬光大我国之传统工艺。
雕木巧匠之名,虽已远去,然其匠心独运,刀工精湛,永留于世,成为后世之典范。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3 浙美版
《以刀代笔》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通过绘、刻、印的一系列制作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熟悉版画的制作步骤,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体验以刀代笔的造型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根据版画的特点,运用一定的构图知识有创意地构思并印制版画作品3.通过欣赏版画作品,使学生对版画艺术的表现语言有初步的认识,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重、难点:木刻版画的分类、木刻步骤和技法。
过程设计:导入课题,小组讨论;认识版画的概念以及版画的分类1.“刀”(课题导入)出示篆刻作品、剪纸作品各一副,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两类作品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答:都是用刀刻出来的。
用刀可以做出篆刻和剪纸作品,说明刀这种工具在我们美术创作中起到了非常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另外一类用刀刻出来的作品:(引出本课课题:以刀代笔)2.作品赏析、了解概念让学生欣赏若干版画作品,并讨论几个问题:版画是什么?版画有什么特点?它跟其他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版画都有哪些分类?(1)初步了解版画知识。
教师出示木刻版画图片,提问:你知道这种作品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
)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版、印制完成的图画。
(2)版画的概念:版画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
它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一般的绘画是用笔或其他工具在纸、布等材料上通过勾、画、点、涂直接绘制而成的。
版画与之相比,有着较多的工艺制作过程,在设计好画稿后,还要用某一种平面材料制成印版,然后再用印版在纸上或某种平面上印成画面。
人们从事版画创作,画画、制版、印刷三者缺一不可。
比较其他绘画而言,版画通常被人们称为“间接的艺术”(3)观看作品,说一说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
3.版画的分类:根据板材的不同,版画可以分为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等。
刀笔文言文翻译
刀笔,古时文书之笔也。
文言文,汉语言文字之古体也。
刀笔文言文,即以刀代笔,以文言文书写之文书也。
自汉魏以来,刀笔文言文盛行于朝堂之上,为士人所用,以表达思想,陈述政见,记载史实。
然刀笔文言文艰涩难懂,今译之,以俾后学之能窥其奥。
吾国古文,以六经为宗,以《尚书》为鼻祖。
刀笔文言文,亦以六经为根基,然其用词造句,多采自民间口语,故其语言生动,意境深远。
翻译刀笔文言文,须先明其字义,次辨其句法,再求其意蕴。
举一例以明之。
原文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句之意,天欲使此人担当大任,必先使其心志受苦,筋骨受劳,体肤受饿,身受空乏,行事受乱,以此激发其心,忍其性,增加其能力。
翻译此句,宜先明字义,如“大任”者,重任也;“苦其心志”者,使心志受苦也;“劳其筋骨”者,使筋骨受劳也;“饿其体肤”者,使体肤受饿也;“空乏其身”者,使身受空乏也;“行拂乱其所为”者,使行事受乱也;“所以动心忍性”者,以此激发心志,忍其性情也;“曾益其所不能”者,增加其能力也。
次辨句法,此句为倒装句,以“所以”为标志,表示因果关系。
故翻译时,宜将“所以”前置,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再求意蕴,此句旨在告诫世人,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磨难,方能成就大事。
翻译时,宜将此意传达出来。
翻译此句,得:“天欲使此人担当重任,必先使其心志受苦,筋骨受劳,体肤受饿,身受空乏,行事受乱。
如此,方能激发其心志,忍其性情,增加其能力,以成就大事。
”翻译刀笔文言文,须细心揣摩,方得其中三昧。
刀笔文言文,虽古雅难懂,然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哲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今人翻译刀笔文言文,非仅为求通顺,更在于传承文化,启迪智慧。
以刀代笔
以刀代笔作者:刘军张敏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8期刻瓷艺术不是单独的工艺品,而是用“以刀代笔”在不同的载体上来进行艺术创作。
它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
从魏晋开始,随着大量精美瓷器出现,陶瓷艺人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这些作品被当时的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等保存。
一、刻瓷刀法的分类刻瓷的刀法分为点刀,平刀、转刀、跳刀、(一)、点刀的变化:点刀是用平刀刻出来的。
中国画中的线条化丰富,人物线描就有“十八描”,刻瓷中的一条线不是通过刻点表现出来的,而是刻一条线时用平刀直接刻出,运用刀的宽窄变化刀的角度来完成一条线,表现中国画线条的艺术美感。
(二)、平刀:平刀用来处理瓷器中大面积的色彩关系,例如表现中国写意画的泼墨效果。
平刀斜着刻称为斜刀。
(三)、转刀:也称捻刀,在刻瓷时同时用手腕旋转刀,形成放射状线条或者围绕一个点旋转。
(四)、跳刀:利用锤子和手的力量进行刻瓷,手不要用力握住刀,手拿刀要像拿笔一样“以刀代笔”,在放松的状态下用锤子的力量让刀瞬间跳起来,出现虚实变化,跳刀可以适用于各种线条的处理。
根据墨色变化或色彩变化运用各种刀法在瓷器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刀痕,体现出“以刀代笔”的艺术效果。
例如用到大面积重墨时锤子敲打刀的力度加重,遇到淡墨時锤子敲打刀的力度变浅,用到中国写意画中的飞白时用跳刀表现,形成深浅不同的墨色变化。
表现中国写意画中的深浅变化用在刀法上是根据实际绘画的用笔来表现的。
例如毛笔在瓷器上笔锋如何走向,刀就怎样走。
刀法掌握后,根据所画物象的结构来运用不同的刀法表现出不同专业如中国画、版画、油画等艺术技法和艺术形式。
例如当遇到柔和的笔法时刀法缓慢,同时通过刀法表现出用笔的力度,以及线条或大面积色彩的笔墨情趣。
刻瓷刀法的变化均随着要所表现的艺术手法而变化,刀法的运用也在刻瓷过程中随时转换,围绕着作品要表现的艺术形式展开创作。
文言文金石可镂翻译
夫金石者,天地之精华,岁月之沉淀。
其质坚如石,其韧如金。
古之人,以金石为材料,雕刻器物,以供祭祀、赏玩。
然金石之性,虽坚不可摧,而可镂可刻,此乃天地之妙也。
古之工匠,独具匠心,以刀代笔,在金石之上挥洒自如。
刀锋所至,金石为之剥落,而器物之形,跃然纸上。
此乃金石可镂之奥妙所在。
夫金石可镂,非独金石之质,亦工匠之心也。
吾观金石可镂,有三重含义。
一曰:金石之坚,可喻人德。
君子之德,如金石之坚,不可摧也。
然君子之德,亦非一成不变,须不断磨砺,方显锋芒。
故君子当以金石为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曰:金石可镂,喻技艺之精湛。
古之工匠,以刀代笔,在金石之上雕刻,须心细如发,手巧如神。
故金石可镂,非一日之功,须苦心孤诣,方能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三曰:金石可镂,喻事物之变化。
金石虽坚,然可镂可刻,此乃事物之变化。
人生亦然,须经历风雨,方能见彩虹。
故金石可镂,亦寓意人生之变化无常。
夫金石可镂,古之智慧,今之借鉴。
吾辈当以此为鉴,磨砺意志,锤炼技艺,不断进取。
然金石可镂,亦非易事,须具备以下几点:一、坚韧不拔之志。
金石虽坚,然可镂可刻,此乃坚韧之志。
人生亦然,须具备坚韧不拔之志,方能战胜困难,成就一番事业。
二、虚心求教之心。
金石可镂,须工匠之匠心独运。
人生亦然,须虚心求教,博采众长,方能不断进步。
三、持之以恒之毅。
金石可镂,非一日之功,须持之以恒。
人生亦然,须持之以恒,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总之,金石可镂,古语也。
其意深远,既形容事物之坚韧,又比喻技艺之精湛。
吾辈当以此为鉴,磨砺意志,锤炼技艺,不断进取,以成就一番事业。
九年级美术上册 第8课《以刀代笔》教案1 浙美版
第2课以刀代笔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版画在工具和材料上与一般的绘画形式有着天壤之别。
由此,版画也形成了自己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作品可以重复印制的特点是别的画种所不能具备的。
由于工具材料以及工艺的不同,版画也细分为:黑白木刻、水印木刻、石版画、铜版画以及现代丝网版画等。
一、教学路径观察——赏析木刻版画作品,仔细品味木刻版画作品中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与其他画种进行对比,揭示木刻版画作品艺术语言的独特之处.理解—-体验木刻版画的基本技巧和制作过程。
尝试刻刀的表现语言,通过对刀法语言和制作过程的了解,体会木刻版画作品中强烈对比、高度概括、刀笔纵情的独特艺术性。
观察体悟不同木刻版画作品中作者对刀笔的使用和不同的艺术语言的表现方式。
体验——尝试使用不同的刀法,刻、铲、刮、压、摇、切等表现客观物象中不同的视觉感受.体验如何以简练、概括的方式表现所见,尝试不同情绪下刀法的应用和艺术语言的表现。
创造--依据版画的制作原理,采用不同的材料,如吹塑纸、卡纸、布块、树叶等,以撕、剪、刻、贴等方式制作版画,有效地利用材料原有的质感、肌理进行创作,并讨论此类版画的艺术审美性。
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建议为2课时.第1课时:以木刻版画作品欣赏为主,辅以木刻刀法的体验;第2课时:以藏书票为主题,以点带面地引出木刻的制作过程并创作一枚藏书票。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版画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艺术表现语言,了解木刻版画的制作技法和形式特点.技能目标:学习和应用木刻版画的技能、技法和制作过程,体验木刻版画作品中独特的艺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版画的艺术语言,感受版画这一艺术形式下作品的表现力和形式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体验版画作品中独特的表现语言和形式美感。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板、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生准备:木板、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印纸。
木雕神技文言文的翻译
夫木雕之艺,自古有之,乃匠人之精巧所成。
是以匠人者,心细如发,手巧如神,以刀代笔,以木为纸,绘山水之奇,雕花鸟之态,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盖匠人初学,必先识木之纹理,辨木之软硬,然后操刀挥毫,如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至于神技,则非一日之功,须积年累月,心悟手熟,方能成就。
夫雕木之妙,首在选材。
良材必选老木,木质坚实,纹理美观,乃为上品。
匠人视之,如获至宝,精心呵护,不敢有丝毫懈怠。
其次,刀工亦为关键。
匠人之刀,如龙如凤,起落有致,刀尖所至,木屑纷飞。
刀法有疏有密,有轻有重,有曲有直,变化无穷,使木雕之作,宛如天成。
且观匠人之雕技,山水花鸟,无不逼真。
山之崇峻,水之清澈,花之娇艳,鸟之轻盈,皆得之于刀锋。
匠人以此技,可雕古树参天,可雕流水潺潺,可雕春花烂漫,可雕秋叶飘零。
此等神技,非同小可,乃匠心独运,鬼斧神工也。
或曰:“雕木何难,不过刻划而已。
”殊不知,刻划之间,学问无穷。
匠人于刀下,能分毫必究,能一丝不苟。
于无形之中,见其神,于有形之中,见其韵。
此非一日之功,非一日之巧,乃匠人心血所凝,岁月所铸。
昔有匠人,名唤李公,年逾古稀,犹自雕木不辍。
其所雕之物,无不传世之作。
世人称其为“木雕神手”,实至名归。
李公云:“吾之雕技,非一日之功,乃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方能达到如此境界。
”余观李公之雕,如见其心,如闻其声。
其所雕之木,无不透露出匠人之情,匠人之志。
是以,木雕神技,非独技艺之高,更在于匠人之心。
今译:木雕技艺,自古以来便有,是工匠精心巧手所成就的。
因此,工匠之人,心思细腻如发,手法巧妙如神,以刀代笔,以木为纸,雕刻山水之奇丽,塑造花鸟之形态,无不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工匠初学之时,必先辨识木材的纹理,区分木材的软硬,然后拿起刀来挥洒自如,如同行云流水,游刃有余。
至于达到神妙的技艺,非一日之功,需要积累多年,心领神会,手法熟练,方能成就。
雕刻木材的妙处,首先在于选材。
上等木材必选老木,木质坚实,纹理美观,才是上品。
第8课以刀代笔教学设计
第8课以刀代笔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与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烽火岁月中的版画》属于同一单元教学内容。
因为本课教学主要以欣赏表述为主,技法实践为辅,所以在教学活动上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
版画这一绘画表现形式的门类多种多样,而木刻版画是版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同时,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历史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
所以这两节课都以木刻版画为教学对象。
有了第七课《烽火岁月中的版画》做理论基础的铺垫,第八课《以刀代笔》的教学目标侧重点就放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木刻版画的创作过程,并能使用木刻版画工具,通过合理构图,运用不同木刻刀的刻印线条,创作套色木刻作品一幅。
第七课《烽火岁月中的版画》涉及的木刻版画大部分是黑白木刻版画,而且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黑白木刻的基本创作步骤和工具的使用,所以在第八课《以刀代笔》教学中,引入多版套色版画进行版画技法的深入学习。
多版套色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效果,使版画既有刀味、版味,又有彩绘的笔触感,它的色彩元素不但丰富了版画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木刻版画的激情。
教材分二大块,第一块引入两张套色版画《长城内外》《村寨》的赏析,了解版画概念和分类,回顾木刻版画的概念和重要性。
通过赏析为学习套色版画做铺垫,完成套色版画基本知识的学习。
第二块引入多版套色版画刻制步骤,复习版画的“刀痕木味”表现技法和构图知识,达到掌握套色木刻版画基本技法的学习目标。
二、学情分析这一课是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第四学段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技法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有意识地运用线条、形状、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九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个性和表现欲,他们一方面须要得到认可,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时又希望得到帮助。
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内外驱动力的需求,就会使“造型·表现”课失去学习氛围,导致课堂教学的紊乱和教学目标的失离。
美术《以刀代笔》教案
美术《以刀代笔》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通过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各种综合纸版画所需的废旧材料为主材创作现代版画作品,使学生在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扬光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
没有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
”传统的版画其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本节课是在传统的版画基础上,通过学生从对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印刷作品欣赏,到具体简单版画作品的印刷制作的评述及动手尝试,再到对综合纸版画制作步骤的了解,最后提升到对综合纸版画作品整体的创作设计的学习。
综合纸版画制作的步骤环节是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学生的艺术发挥和才能的展示。
学生在体验版画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艺术的创造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了做事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学生从整个综合纸版画制作的过程中感悟到绘画、设计、创作、雕刻、印刷和现实生活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却是为使我们的身心愉悦,美化我们的生活而服务,同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美,应用艺术的美来美化生活,体验生活的美好也是这节课设计的意义所在。
本节课根据情景教学的需要修改了课题,课题修改为《节能减排的综合纸版画》,本课既是第四课《以刀代笔》的第一课时的延伸又为第三课时《微型版画—藏书票》作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学情分析:5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有意识地运用形和色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地表达。
,利用他们对已知知识的自信心和惯有的好奇心,围绕主题节能减排的综合纸版画, “节能减排”---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来把纸版画创新为表现自我生活自我个性的综合纸版画,更重生命体验、理性追求与技艺探索,力图突破以往版画的视觉方式与图式结构,从传统的造型体系与色彩模式中脱出,而实现跨文化跨语系的整合、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版
铜版
石版
丝网
根据板材的不同,版画可以分为木版画、纸版画、铜版画、石版画、 丝网版画等。
返回
版画的分类:
木版画又称为木刻,是版画中最主要的样式,也 是初学版画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返回
版画的分类:
黑白木刻更是以刀法、刻法加上单纯的黑白语言来体
现版画的魅力。
返回
木版画的分类:
木版画因其使用颜料及画面色彩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品 ? 这 种 作 品 是 如
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 画稿、刻版、印制完成的图画。
代以 笔刀
版画的概念 版画的分类 版画的工具和材料 版画的制作
版画的概念:
版画是以板材为媒介,以制版、印刷为表现手 段来复制原作的绘画形式。
返回
版画的概念:
返回
版画的概念:
版画与其他画种有何不同?
返回
版画的概念:
与一般的绘画相比,版画有着较多的工艺制作过程,
在设计好画稿后,还要用某一种平面材料制成印版,
然后再用印版在纸上或某种平面上印成画面。
返回
版画的概念:
从事版画创作,画画、制版、印刷三者缺一不可。 返回
版画的概念:
比较其他绘画而言,版画通常被人们称为
“间接的艺术”。
返回
版画的分类:
木版
一.油印木版和水印木刻
返回
木版画的分类:
油印木版:
用油溶性墨色印刷的称“油印木版画”或“木刻” 返回
木版画的分类:
水印木刻:
水印木刻是运用水质颜料和宣纸来印刷的木版画, 是世界上最早的木刻形式
返回
木版画的分类:
二.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
返回
木版画的分类:
黑白木刻:在一块木板上直接完整地表现主题,刻画
抗:
战
时
期
重
要
的
宣
传
手
段
版画的几种常见应用
连环画:
又称“小人书”,许多优秀的连环画作品同时也是木版画作品。
版画的几种常见应用
邮票
版画的几种常见应用纸币印刷源自——版 画 的 制 作
温州外国语学校 刘波
甲骨文 碑文
石壁
篆刻
剪纸
木雕
以刀代笔,自古以来就有传统。从原始时期的甲骨文书写、石壁刻画,到后来的碑 文、石雕、木雕、篆刻、剪纸等民间工艺创作中,刀作为一种工具,充分展现了其 手法灵活、风格多样的艺术表现特色,也因此为许多艺术创作者所喜爱。
何这 制是 作什 的么 ?作
形象,并用黑墨(或单一色墨)在白纸(或色纸)上 拓印,也称“单色木版画”、“木刻”。
返回
木版画的分类:
套色木刻:
用色彩套印的版画称为彩色版画或套色版画 。
返回
版画的几种常见应用 插画:版画最古老的用途之一
版画的几种常见应用
藏 一美 书 种化
装书
票 饰籍 的
版画的几种常见应用
宣
木 刻
传
版画
画
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