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7 世界现代史—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高考历史复习: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现代世界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二 轮 复 习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 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 建立 5.世界经济区域集团 化 6.世界贸易组织和中 国的加入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 轮 复 习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二 轮 复 习
历 史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考点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主干梳理
关键词: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热战
历
1.两个原因
史
二 轮 复
(1)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抗的痕迹。
(2)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两国具有相同的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
后来中苏关系的恶化,也是由于双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
历
史
二 轮 复 习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跟踪训练〕
4.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加12国加入
起,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强调新加入的国家为第三世界国家,B项不正确;材
料没有涉及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D项不正确。
返回导航
专题十七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5.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山姆大叔的饭桌》。该漫画表明
A.美苏冷战加剧了世界的分裂对峙
《__罗__马__条__约____》 , 建 立 欧 洲 经 济 共 同 体 和 欧 洲 原 子 能 共 同 体 ; 欧 洲 共 同 体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交相辉映的多极化与全球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交相辉映的多极化与全球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娄底市高三模拟]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
由此推知,美国此举()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B.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在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同时,需要购买美国物资并对美国敞开市场,有利于美国对欧洲的商品出口,故D项正确。
A项,题干未体现对苏联的遏制,排除。
B项,题干体现了美国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不利于其他国家对欧洲商品的出口,不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
C项,题干反映的是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并实行附加条件,反映了美国借机对欧洲的经济入侵,并非欧美合作,排除。
答案:D2.[2019·惠州市高三模拟]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
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这反映了()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D.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解析: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这说明美苏通过各种形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美苏冷战局面结束于1991年,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D3.[2019·菏泽市高三模拟]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件(1)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突破高考
考法1 依托数据统计图表,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分析能力
典例1 [2018·全国卷Ⅰ] 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会员国的变化情
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国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1971年 -3.6
1977年 8.5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军费支出
B.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战略调整使增长率走低
C.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导致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D.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由激烈到缓和,再到紧张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答案]B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还是良好的,这无法解 释其军费开支锐减的现象,故A项错误;尼克松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实施战略收缩, 以致军费出现了大幅下降的局面,故B项正确;“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政治 集团一直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这无法解释20世纪70年代美国军费的锐减现象 ,故C项错误;在20世纪整个70年代,欧洲的“冷战”对峙局面都是相对缓和与稳 定的,故D项错误。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续表)
特征
发展历程
(1)表现:欧洲、日本、第三世界国家、中国等力量的崛起与发展 (2)影响 多极化趋势的 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出现(20世纪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 50—90年代) 流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世界的 多样性得到尊重
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2.对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认识 (1)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衡的基础上的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 物。 (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 量、军事力量等)的强弱。 (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解析版)
(解析版)世界格局所谓世界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等。
所谓世界政治格局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世界主要矛盾的主导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表现为一定的国际政治结构或体制、体系。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实际上就是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世界经济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形式公开地、赤裸裸地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全面“冷战”的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专题0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2.消极影响(1)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2)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3)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4)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020年高考历史之纠错笔记专题07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专题0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错点1 不能全面理解冷战下面为反映美苏“冷战”的漫画。
该漫画中地球上插的牌子写的是“自由世界联合体”,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
该漫画反映了A.美苏试图分裂德国B.欧洲处于对峙状态C.苏联处于战略攻势D.美国借口组建北约【错解】A【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冷战,没有抓住题干或漫画里的文字信息。
【正解】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由世界联合体”指的是资本主义阵营,赫鲁晓夫嘴下的缺口是“柏林”,寓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欧洲的扩张,由此可知,欧洲处于对峙状态,故选B。
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而不是美苏的战略意图,排除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处于守势,排除C;北约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就已建立,排除D。
全面理解“冷战”1.冷战的含义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开展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
2.“冷战”出现的背景(1)二战结束后,由于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被打败,美苏失去了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二战后,美国把苏联当成其称霸全球的障碍,企图遏制苏联;苏联则把确保东西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努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3)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都把最终战胜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目标。
(4)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3.特点(1)世界主要矛盾以美苏两国争霸为核心。
双方的意识形态矛盾与国家利益冲突集合在一起,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2)世界大战威胁、局部争端不断与和平稳定并存。
从长远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动的“和平演变”攻势起主导作用。
(3)世界军备竞赛迅速发展。
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军费持续增长,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冷战”是双方斗争的主要方式。
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附解析)考纲指导: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知识梳理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主线二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主线三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常规考点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1)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
(2)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
2.表现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1)过程:法德和解,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届高考历史 第二轮复习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与经济趋势指导课件
制,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利用 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扩大了美国的海外市 场。
同:从经济功能上看,都加强了经济合作;从实 质上看,都是美苏争霸的经济工具;从结果上看,都 促使世界市场分成截然不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社 会主义世界市场。
2020/11/20
2.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
2020/11/20
等国家和国家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②从 近期看:“一超多强”的局面将继续下去。③从长 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4分,表达意思相近即可)
2020/11/20
1.(2010广东文综卷)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 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 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 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D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2020/11/20
1999年1月1日,欧元作为欧盟国家的统一货币 正式启动。按照规定,欧元启动后,欧元区各国各 自的原有货币将继续流通到2002年。
2020/11/20
6.(2010年全国Ⅰ卷)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 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 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 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B ) 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 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
2020/11/20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必刷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必刷题1.《华沙条约》第四条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据此分析,华约组织的成立()A.造成德国分裂B.推动第三世界崛起C.加剧冷战程度D.加强世界多极化趋势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某高一学生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如图),该学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全球联系的日益紧密C.20世纪初的美苏对峙D.两极与多极格局并存3.传统观点认为,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
冷战结束后,有学者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双方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还有学者认为,英国对冷战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此可知,关于冷战起源的认识() A.忽视了对意识形态斗争的研究B.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C.随着研究视野拓宽而趋于全面D.只能有一种科学而合理的解释4.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比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非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比赛。
这表明冷战期间() A.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B.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C.文化沦为冷战中的万能武器D.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交流5.下图是漫画《拒绝马歇尔计划的苏联,只能发挥制度优势来对抗》。
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A.再现了当时苏联的农业实际状况B.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斗争下的产物C.推动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快速复苏D.揭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6.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
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对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通用版)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板块串讲 现代世界专题线索归纳课件
(一)长路漫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期
发展历程
二战 后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 策调整 (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 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 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 了经济活动领域
同时应付与苏联、中国,外加另一个国家的重大战争,到 70
年代尼克松时期调整为“一场半战争”。美国做出这一战略调
整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霸权地位不复存在
B.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
C.美国军事实力严重衰退
D.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面临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
经济崛起,苏联的军备竞赛,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这种情
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
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
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析
3.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出
(三)如履薄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时期
发展历程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欧盟:1993 年成立,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
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化组织;提高了欧洲的国
区域化、 际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高考历史知识点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知识框架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美苏争锋1、背景: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二战后,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冷战”的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③1947年,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④苏联采取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和经济互助委员会⑤1949年,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3、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消极影响:①两国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表现:德国分裂;朝鲜分裂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等积极影响:②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③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收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了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共体的成立:背景:二战使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美苏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欧洲政治家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
建立过程: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③1967年,以上三个组织合并,统称为欧共体影响:经济一体化,促进和带动了政治一体化;大大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
2020届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整合
2.第二阶段 (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原因是这一时期在美苏争霸 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2)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加紧对中 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的武装冲突(如珍 宝岛事件)。
3.第三阶段 (1)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特别是在美国售台武器等问 题上双方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2)苏联同中国改善关系。其原因是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 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 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2.20 世纪 60 年代“两只拳头出击”:60 年代国际形势的特 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由于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而美国继续推行反 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 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
3.20 世纪 70 年代“一条线,一大片”:70 年代由于两个超 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出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国谋求 同中国改善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故毛泽东提 出“三个世界”的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了同 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 我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 的作用。
二、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 1.第一阶段 (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 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2)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推行“一 边倒”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 因是双方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对点训练] 2.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7 世界现代史—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专题十七整合训练1、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2、下图是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图中“SYRIA”意为“叙利亚”。
该漫画折射出( )A.美苏两极对峙加剧B.美苏争霸焦点在中东C.“冷战”影响持续发酵D.新“冷战”态势全面展开3、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
观察下面日本大国崛起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B.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入常"D.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4、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5、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许多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这说明( )A.世界格局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世界各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6、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6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专题要旨
●“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联合自强的道路,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A 是什么慷慨”。美国“地缘政治目标”的特点是( )
A.渗透性和控制性
B.扶持性和协调性
C.竞争性和对抗性
D.实用性和广泛性
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由材料“美国式的慷慨”、“美国试图利用此计划来实现其地缘政治目标” 可知通过援助欧洲经济发展以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故A项正确;由材料“绝不是 什么慷慨”可知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控制西欧,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马歇尔 计划而非与苏联的对抗,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而非现象, 故D项错误。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背景:“冷战”结束后,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 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2、过程: (1)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 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2)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地发展 壮大。 (3)经过十多年的对话、谈判和斗争,世界格局呈现出 “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
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
B 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
2020版高考历史模块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学案(含解析)
第11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轻巧识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丘吉尔“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的出笼,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等相继成立,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具体体现。
②美苏冷战导致了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一系列矛盾与冲突。
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格局,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新兴力量的崛起轻巧识记——欧共体的形成①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发展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②欧共体成立后,在经济政治领域展开多方面合作,实力大大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中的一极。
③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轻巧识记——跨世纪的世界格局1.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 A.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B.“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D.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解析:选D 材料中“长时期的和平”说法是从和平角度评价“冷战”,就是“冷战”期间世界大战得以避免,故D项正确。
2.2018年2月9日晚举行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鲜和韩国体育代表团持“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在阿里郎的伴奏下一起入场,全场欢呼,令人动容。
下列关于韩国和朝鲜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朝鲜和韩国关系缓和有利于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发展B.朝鲜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C.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影响D.朝韩有着共同历史文化传统解析:选B 朝韩本来是一个国家,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朝鲜分裂是因为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的,两国关系的缓和对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故A、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应该是越南战争,故选B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七整合训练1、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
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2、下图是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图中“SYRIA”意为“叙利亚”。
该漫画折射出( )A.美苏两极对峙加剧B.美苏争霸焦点在中东C.“冷战”影响持续发酵D.新“冷战”态势全面展开3、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并赋以深刻的寓意。
观察下面日本大国崛起漫画,理解最准确的是( )A.日本吸取历史教训,实现和平崛起B.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得到日本关注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谋求"入常"D.世界多个力量崛起,形成多极格局4、1976年8月,第五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宣言》,其中单独列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前景”条款,特别强调“贫穷、饥饿、营养不良、被剥夺和没有文化的危机在发展中的世界里一直存在,而且影响着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促使不结盟国家经济持续恶化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D.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5、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许多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这说明( )A.世界格局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世界各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6、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
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人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
这意味着( )A.美国的世界簕主地位开始松动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C.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D.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7、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10%的进口税。
于是,各国与美国谈判,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
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这表明( )A.国际贸易体系陷入了混乱B.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C.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8、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
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B.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C.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D.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9、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10、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
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11、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28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资本在1990--1996年的6年中增加了6倍。
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国际私人资本己占85%.这说明( )A.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B.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扩张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己经建立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到来12、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为特征的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这表明()A.建立世界货币体系利于战后世界经济发展B.由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必要性C.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利于经济发展D.为摆脱滞胀各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法、德、西班牙四国于20世界70年代组建“空中客车”(民航飞机)跨国公司。
英国生产机翼,西班牙生产尾翼,德国生产机身,法国生产座舱和电子系统,最终都被运到法国图卢兹总装。
材料二四国政府每年也给空中客车以大量的补贴,空客公司还吸纳了欧洲一流的飞机制造技术和优秀人才,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也给了空客实实在在的便利,各国之间的货物交通运输免去了关税。
80年代后,它日益成长为全球第二大飞机制造企业。
对于空客的崛起,法新社评论说:“这不仅是欧洲繁荣的有力证明,也是欧洲各国精诚合作打败美国超级霸权的象征。
”材料三21世纪以来,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为了争夺全球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竞争,美国指责空客公司接受政府补贴违犯贸易自由准则,并诉诸于世界贸易组织。
最终在WTO裁决下双方达成相互妥协的“空客协议”。
——以上均摘编自《波音和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1.材料一中“空中客车”由四国联合生产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什么特点?这种联合有什么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空客公司崛起的原因,说明其意义。
3.材料三中两大公司的争端及最终解决说明了什么?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特点。
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这一行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排除B项;题干时间是1948年.而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1949年成立.排除C项:题干体现了美苏在柏林存在对抗,同时又没有采取直接军事冲突的方式.故D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分析漫画中的信息,可知两个政治人物分别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他们围绕叙利亚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这实际上反映了两国在中东地区对各自国家利益的争夺,是“冷战”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延续,故本题选C项。
美苏两极格局在1991年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
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故B项错误。
D项表述程度失当,错在“全面展开”。
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的崛起。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日本逃避二战责任,并未吸取历史教训,故排除A项;日本是经济大国,没有成为政治大国,故排除C项;题意没有体现多个力量崛起的内容,故排除D项。
根据图片中电视上“CCTV”的字样可知日本关注中国的崛起,故选B。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不结盟运动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其活动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不结盟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仍处于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并未完成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故C项错误;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社会性质发生剧变,纷纷变成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国际格局的巨变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故A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兴大国在一些权力领域的地位有所上升,并带动世界秩序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新兴大国成为虽要的国际力量,C项符合题意。
A项“开始”说法错误。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尚未形成,目前仍处于不断变动之中,B项错误。
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行美元贬值,这说明固定的汇率制被打破,再结合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等可知,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D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从国际组织投票权的变化可知.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促使世贸组织出现“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D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没有确立,A 错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依然存在,B错误;材料论述国际经济全球化,不是政治民主化,C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化。
材料中七国集团的建立是两极格局的产物,八国集团的形成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二十国集团的建立则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结果,这一历程冲击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的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从新航路开辟就涉及贸易金融领域,故B项错误;亚非拉国家一直是世界体系的组成部分,只是一直没能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经济组织都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材料“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欧元正式问世”可知,A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闭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故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可扩张,故B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刚刚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未建立,故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罗斯福新政后已经到来,故D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材料中说明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涉及对外贸易问题,不是货币体系,故A项错误;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贸易的自由化,因此有必要建立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美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C项错误;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为摆脱“滯张”各国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示例趋势: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说明: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逐渐走向对抗。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欧洲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随着欧洲各国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开始谋求政治上的独立自主。
随着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日本提出了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