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第4—6单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第4—6单元(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第4—6单元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10以内的数字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学生能够认识并熟练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

3. 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法和减法应用题。

4.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第4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第5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符3. 第6单元: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教学步骤:第4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讲解:向学生讲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借位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5单元:认识加法和减法运算符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作用。

2. 讲解: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表示方法,如“ ”表示加法,“-”表示减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6单元:解决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问题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重要性。

2. 讲解:向学生讲解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先确定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然后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解决加法和减法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观察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加法和减法运算符的理解程度。

3. 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题的解答,评估学生解决简单加法和减法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通过练习题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字的基本概念和数的读法。

2.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包括大数之间的大小比较和数的顺序。

3.帮助学生学习学会书写数字,并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

4.开展数字的加法运算,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方法和技巧。

5.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准备一份包含数字的图片和练习题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2.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用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和演示。

3.教学工具:如数字卡片、小球、木块等,用于辅助学生在实物中理解数字的概念。

4.练习册:准备一份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练习册,供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课程(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与数字相关的生活场景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如购物、点菜等,引起学生对数字的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数字图片,让学生猜猜图片中有多少个东西,并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大小关系。

第二步:认识数字(10分钟)通过图片、教具等物品,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数字的样子,并帮助学生认识这些数字。

教师可以用手指指着数字,然后让学生重复跟读数字。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数字的读法,帮助学生巩固数字的认知。

第三步:数的大小比较(15分钟)教师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学会对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用数字卡片或练习题的形式,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字。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步:数的书写(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教导学生正确书写数字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在黑板或白板上演示如何书写数字,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绘图活动,让学生在纸上模仿书写数字,帮助学生练习书写数字的能力。

第五步:加法运算(25分钟)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示例文章篇一:《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场充满趣味与探索的旅程》今天呀,我想给大家讲讲我们学校一年级上册数学的集体备课活动。

那可真是超级有趣呢!我们的数学老师们呀,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习数学,聚在一起商量着各种教学的好点子。

活动一开始,李老师就拿着课本,满脸笑容地说:“咱们得让这些小娃娃们觉得数学就像玩游戏一样好玩。

”大家都纷纷点头。

王老师紧接着就站了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她说:“就拿数的认识来说,咱们不能光让孩子们死记硬背1、2、3,得让他们摸摸小棒,数数小方块。

这就好比是让小厨师认识食材,得让他们亲手去拿一拿,才能知道这个食材是啥样的。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个比喻太妙了。

这时候,张老师也忍不住开口了:“对呀,还有加减法呢。

我们可以把教室当成一个小超市,让孩子们拿着卡片当钱去买东西。

比如一个小本子标3元,孩子拿5元去买,他就得算出找零是多少。

这就像小探险家在寻宝,得自己去探索怎么才能得到宝藏。

”其他老师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个主意太有趣了。

赵老师呢,他是个很细心的老师。

他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说:“可是那些理解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孩子怎么办呢?我们得有个更基础的办法。

”大家一下子都安静下来,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过了一会儿,孙老师拍了下大腿,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编一些关于数字的儿歌呀!就像‘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这样朗朗上口,孩子们肯定爱唱,一边唱就一边把数字记住了。

这就像是给数字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让它们变得更吸引人。

”大家听了,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都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然后呀,大家又开始讨论起图形来了。

李老师又说话了:“图形这一块,可不能光在黑板上画。

咱们得把那些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都拿到教室里来,让孩子们摸一摸,滚一滚。

就像小动物认识新伙伴一样,得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这时候,有个年轻的小周老师问了个问题:“那我们怎么去检查孩子们到底有没有学会呢?总不能光看作业吧?”这个问题可把大家都难住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此类题目侧重于考察孩子是不能 区分判断的符号教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基本辨析题:1.大的画√:小的画〇2.长的画√:短的画〇( ) ( ) ( ) ( ) 3.高的画√:矮的画〇 4.长的画√:短的画〇( ) ( ) ( ) ( )5.高的画√:矮的画〇6.多的画√:少的画〇( )( ) ( ) ( ) 7.大的画√:小的画〇 8.粗的画√:细的画〇( ) ( ) ( )( )9.高的画√:小的画〇 10.粗的画√:细的画〇()()()()()()11.高的画√。

12.粗的画√。

二、综合实践题:1.两个小朋友比一比:你能比什么?比高矮、比体重等操作方法:先目测猜谁会高些:谁矮些。

谁体重重些谁轻些。

2.比跳远。

猜谁跳得会是最远的:再实践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

三个物品来比较时使孩子明白三选二的原则作业布置《补》页。

板书设计比一比高矮轻重长短教学过程把下面的物品分在两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用线连一连。

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三页板书设计分一分按用途分形状分颜色分种类分教后反思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

个人初备案二次备课课时第 3 课时总第( 8)课时星期(三)(9 )月(13 )日课题分一分授课类型习题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部分孩子会因为画符号出错:马虎粗心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示教时安排1教学过程在地上行驶的画√:在水里行驶的画○:在天上飞行的画△。

作业布置补充习题第三页板书设计分一分按用途分形状分颜色分种类分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时针对孩子们这几天的典型错题来安排的一节专项练习课:发现部分孩子对直观的颜色和形状分类已经掌握:但是关乎一些用途和特征来分类的:一些孩子因为缺少生活实际经验:不能正确找到标准分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
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拿出一些物体来数数个数,也可以让学生数教室内一些物体的个数。教师应在学生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数数水平,发现后进生,以便以后在教学认数时多予以关照。
小组成员研讨交流
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拿出一些物体来数数个数,也可以让学生数教室内一些物体的个数。教师应在学生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数数水平,发现后进生,以便以后在教学认数时多予以关照。
首先,在认数后立即安排写数,呈现笔顺规定,并让学生描红、仿写。其次,在练习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写数练习,包括后来安排的对关系符号、运算符号和算式的仿写练习。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到位,要求严格,让学生把字写工整、写规范,从小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这里下到工夫,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我们知道非零自然数具有双重含义:用来表示个数时是基数,我们称它为几,用来表示顺序时是序数,我们称它为第几。教材在教学1~5的认识后就安排几和第几的教学,可见对非零自然数双重含义的重视。教材通过例题让学生认识几和第几,通过“想想做做”的第1题区分几和第几,然后运用几和第几组织练习。在判断第几时除了数之外还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物体按什么方位排序,涉及了左右、上下、前后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二是怎样确定起始的方位。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生活中约定的,如第2题左图,楼层总是把最下层作为第一层,然后从下向上排列,又如“想想做做”第3题,前三名获奖人的排列也是约定俗成的;第二种情况由学生自己确定,如第2题右图,可以把最上面的猴子作为第1只,戴帽子的猴子从上往下数是第2只,也可以把最下面的猴子作为第1只,从下往上数戴帽子的猴子是第4只;第三种情况是题目中给定的,如第4题,上山的动物谁第一,谁第二,范围限制在正在上山的动物,顺序是由前到后,走在最前面的是第1只。
为什么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有两个原因:(1)圆点和任何物体都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用圆点能够表示各种物体的个数。(2)对圆点学生会数会画,能够操作,便于数数。此时学生还未学习写数、认数,因此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教学思路与建议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摆弄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不要提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等。
辛寨镇中心小学
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记录纸
年级
一级
科目
数学
发言人
李花刘祖俊
单元名称
认识图形(一)
时间
2014.9.25
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摆各种立体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教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
知识结构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一年级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这一单元中,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2.因为立体图形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教材编排注意突出以下特点。认识立体图形的编排特点:教科书第34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纸抽、肥皂、魔方、易拉罐、笔筒、足球、漏斗等。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再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教科书第35-36页,安排了四个做一做,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能进行表述(如: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3.这一部分内容共同的编排特点。(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教材设计了若干活动,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这也反映了几何学习的一个特点。(3)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期集体备课: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期集体备课: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红旗路小学集体备课
课题: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主备:肖艳、凌娟、严雅兰、学习时间:
总共2 课时
象和名称建立起联系,加深对立
体图形特征的认
识。

师:你能明白题目的意
思吗?
2.变式练习
完成教科书P37“练习
八”第3题。

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吧!小组内同学可以一人说
图形特征,其他同学猜物体
的名称,也可以根据物体的
名称说出物体的特征。

3.拓展练习
成教科书P38“练习八”
第8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
后把思考的过程表达出来。

二排中形状相同的物
体连起来,然后再让
学生独立解题。

汇报
时让学生说说图形的
特征。

学生游戏,教师
巡视指导。

学生通过观察,会发
现立体图形摆放的规
律。

可能表达的时候
不够清晰,教师要注
意引导学生规范、完
整地表达所发现的规
律,再圈出要摆放的
立体图形。

板书设计作



基础练习:数一

变式练习:猜一
猜,下面藏着的
物体是什么?
请圈出物体的
名称。

拓展练习:猜
数,写一写。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单元集体备课整体设计
通过“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单元目标与重难点
单元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年 级
一年级
单元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具体来说,分类活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是知识的引入层次。教材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实物图,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引出4种立体图形,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22年3月10日地点:xx小学一年级教室参与人员:一年级所有数学老师主持人:王老师一、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目标是帮助一年级学生掌握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识别数字,认识数的顺序,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备课内容1. 数字识别- 利用教学软件或课件展示数字卡片,供学生观察和识别。

- 设计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巩固数字的识别,如数字拼图、数字猜谜等。

2. 数的顺序- 制作数的顺序卡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按卡片上的数字顺序进行排列。

- 进行数的顺序游戏,例如数字连线游戏,让学生根据提示将数字连起来,锻炼数的顺序意识。

3. 简单加法运算- 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卡片和教具认识加号和加法的概念。

- 制作加法练习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 设计加法游戏,如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学生用手中的卡片或教具进行计算。

4. 简单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通过教学卡片和教具认识减号和减法的概念。

- 制作减法练习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练习。

- 设计减法游戏,如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学生用手中的卡片或教具进行计算。

5. 知识巩固和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通过分享和合作,巩固所学的数字识别和简单运算技能。

-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进行相关的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备课方法和策略1. 教学手段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教学软件、课件等,以图表、图片等形式呈现数字和运算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制作教学卡片、教具等视觉辅助材料,便于学生观察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2. 情景教学法- 设计具有情境的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

3. 合作学习- 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互动讨论,在共同合作中建立信心和提高学习效果。

4. 差异化教学-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辅助材料,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1)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2)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听故事,兔妈妈把几个苹果给了小羊,你能帮助小兔算出剩下的苹果数目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从生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

教学后记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表集体备课时间-02-19出席教师? ???缺席情况记录无中心发言人?备课内容第二单元十几减几教材分析用“小猫观鱼图”,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参照十几减9的方法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能力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教学准备学具盒课件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2.描述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

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至五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至五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至五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至五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时间 XX年x月x日学科主备人参加人员讨论内容数学陈必举地点年级发言主题办公室一年级第四至五单元教学要点分析第四单元认位置一、本单元的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安排1课时教学二、本课的教学知识点: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三、本课的重点难点:辨认左右方位四、学生已有基础、经验: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很易界定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所以对于前后、上下,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认识,获得经验本单元教学方位知识,让学生联系直接经验,以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去辨析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五、教材说明:例题里画出的小朋友与学生同方向,因而关于左右的判断是一致的图中小明的右边也是学生的右边,小红的左边也是学生的左边,教学不会发生混乱编排的思考题里,面对面的两个人分辨左和右,结果是不一致的图画中尽管人们上楼梯与下楼梯都要靠右边走,由于上楼与下楼的朝向不同,所以分别走楼梯的一侧与另一侧那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靠自己的左边走下楼梯,因而走错了思考题是一部分有学习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初步涉及稍复杂的辨别方位的内容,不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学建议:讨论内容1.例题的教学活动分四步展开让学生分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更是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边”“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边”这两句话描述课桌上数学书和练习本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体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应该用“×在×的×边”这种完整的话描述而且,如果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右边,那么乙物体就在甲物体的左边( 3 ) 要求学生在例题的情景图里寻找两个物体,用“左边”和“右边”说出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继续丰富识别左右的体验,初步学会像这样的判断与表述( 4 )让学生“看图再说一说”,应该以说左右为主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醒学生联系自己的肢体做出关于左或右的判断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经常需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想想做做”第1题设计的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是学生喜欢的,要反复进行,才能达到教材的设计意图“想想做做”里的其他练习题,凡涉及左右的时候,都要提醒学生先想想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清左边和右边,然后回答问题或进行操作六、调整意见: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讨论内容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数的教材分析本单元导读: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数认识,主要有0-10共十一个数的意义、读写、大小关系等内容分认识1-5各数,认识0、认识6~9各数,认识10等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编排了七道例题、六个’“想想做做’两个练习等内容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1-5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数数以及相应的操作活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3、让学生养成认真写数的习惯学生已有基础、经验:1~5各个数字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特别是3和5 教学难点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教具准备:主题图、计数器学具准备:圆片讨论内容教材解读:学生认、读、写1~5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认识1~5各数1讲述画面内容教师节到了,同学们有那个气球和鲜花布置会场,台上有的小朋友在跳舞,有的小朋友拉手风琴,真是热闹极了2指导图意数出图中小朋友和各种动物的个数3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借助图形使抽象数字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同时使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数量关系表示方法~5各数序,用数珠拨一拨,明确1~5各数排列顺序方法,通过直观来理解:1添1是22添1是3……并从图中、发现规律知识归纳:1 数量是1~5的物体,都可以用1~5各数来表示2 从1~5各数的排列顺序可以看出:相邻两个数相差1;相邻两个数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前一个数比后一个数少11~5的书写方法书写时,根据每个数的形状,在日字格里正确、规范、工整地进行书写知识巧记:“1"字像铅笔细又长,“2”字像小鸭水上漂,“3”字像耳朵听声音,“4”字像小旗迎风飘,“5”字像秤钩称东西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讨论内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几和第几,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①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②“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讨论内容③“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知识归纳:“几个”是指的人或物体一共有多少,“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识0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例题3和试一试两道题,例3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试一试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须具备的认识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序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序写数的基础“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0的写法书写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园滑不能有棱角知识巧记:数字“0”像鸭蛋,上下长,左右扁;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教具准备;主题图,动物图片,圆片学具准备:圆片,三角形、正方形图片教材解读:=、>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本节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同样多1从主题图中观察描述画面内容2比较两种动物数量的多少,体会同样多把小兔和小猴图片一一对应地摆放小兔和小猴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连接,即4=4 知识归纳:1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比较时,谁也没有多余,这种物体的数量就是同样多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如果这两个数相等,用“=”连接比多少1 从主题图中观察理解题意图中由5只小松鼠,3只小熊,要求谁多谁少,就是比较两种动物数量的多少2比较两种动物数量的多少,用实物直观展示5只小松鼠的数量比小熊多 3只小熊的只数比小松鼠少3认识“>”和“<”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4指导书写知识的延伸:“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历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第2题没有具体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经验,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顺序进行思考,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知识归纳: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当两个数不相等时,用“>”或“<”表示知识巧记:大口对大数,小尖对小数,大口在左大于号,大口在右小于号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第五课时教学内容:认识6-9练习课教学目标:1、经历从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能用6~9各数表示数量是6~9的事物,并正确书写6~92、掌握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已有基础、经验:认识0-5各数的读、写及意义,并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学重点:能用6~9各数表示数量是6~9的事物教学难点:能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准备:主题图,计数器学具准备:小棒教材解读:认识6~9各数1描述画面内容老师带领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地上有9个玩具小动物,有一个小朋友在套圈,还有一些小朋友在为套圈的小朋友加油呢!2理解题意要求数出各种事物的数量,可以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依次数出画面上的事物个数3解决问题学生已认识了0~5各数对认数的方法也有一些体会教学6~9各数时,可以引导独立进行观察、数数、摆图片、拨算珠、并互相交流经历用物表示数和用数字表示数两次思维的提升知识归纳:数量是6~9的事物都可以用数6~9表示6~9各数的书写方法书写6~9各数要找准起点,按顺序一笔写成,要写的流畅工整知识巧记:6像豆角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 8像麻花拧一道,9像勺子来来盛饭 6~9各数的顺序1看计数器拨珠子几添1是几,比原数多1 2观察直尺图找出6~9各数的顺序3解决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1题丰富对6~9各数的体念;第2题在操作中建立数学内容的思考,对建立数的概念十分有益知识归纳:相邻的两个数,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小1,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1 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次集体备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次集体备课
王克进:
教学5的组成,可以通过两个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摆成1朵和4朵的同一种分法,体会把5分成4和1和把5分成1和4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教材给一种表达画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一种表达。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
(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有两点教育意义:一是进一步加强四种“体”形状特征的表象;二是感受生活中有大量这些形状的物体。“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朋友”是常见的物体。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4.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具体的操作活动,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10以内的数的分与合。
5.通过探索10以内的数的不同的分与合的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单元
教学
重点
难点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2.学生能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
3.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10以内数的组成;如何有序地掌握它们的组成。
4.理解10以内数的分与合。
5.熟练地掌握10的组成,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有序思维意识,探索简单规范。
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主讲稿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图形》集体备课主讲稿

送给孩子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认识图形(一)》备课文稿第四实验小学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内容:①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

②用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立体整合及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小学阶段初次接触图形的知识,接下来小学阶段涉及到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有:平面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知识的编排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其中五年级下册出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六年级下册出现的圆柱的表面积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图形知识的难点。

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在一年级认识立体图形时,对立体图形的各个面的形状不够熟悉、清楚。

在遇到相关题目时,心中不能清晰地映像出立体图形及其各个面。

所以,本节课既是“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也是“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根基。

本单元内容学好、学扎实将为学生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材编排特点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教材的编排注重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的结合。

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选取的题材生动有趣,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编排体例这单元是从情景图、例题、做一做、练习(整理与复习)四个方面进行编排。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认识图形(一)
一、教材解析
本单元认识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重要一课,为今后的有关知识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单元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种学习方法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老师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大胆的和老师及同伴交流。

在与小组合作探究时大胆尝试,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实践,感受参与的乐趣。

引导学生结合我们生活常见的实例展开想象,使每个同学空间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逐步养成爱观察,勤动手,善想象的数学方法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图过渡到一般模型的初步抽象过程。

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建议
充分准备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立体模型及图形卡片。

让学生
动手触摸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外形特征,逐步形成区分平面图形和空间立体图形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拼搭》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拼搭》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一年级使用时间: 主备人课型新授使用人
课题拼搭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材第35、3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的第4、5、7、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及想像力。

3.使学生了解几何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





多媒体课件、积木。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二次备课
【情景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认识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
了哪些物体?(学生说,教师依次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
游戏。

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
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
【课堂作业】
练习八的第4、5、7、8题。

【答案】4.有两种:
8.第一个略;第二个
第2课时拼搭。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记录一、引言在一年级数学上册中,第四单元的内容涉及到什么呢?通过集体备课记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内容。

在本文中,我将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集体备课记录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内容概述在第四单元的内容中,我们会学习到哪些知识点呢?根据集体备课记录显示,本单元主要包括数字0-10的认知、认识长度、认识容积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数学的基础概念,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重要内容。

三、从简到繁的探讨1. 数字0-10的认知让我们来看看数字0-10的认知。

在备课记录中,老师们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通过数字卡片、数字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数字。

这些方法能够从简到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步掌握数字的认知能力。

2. 认识长度第四单元的备课记录中还提到了认识长度的内容。

老师们通过实物比较、测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概念,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这一知识点。

3. 认识容积备课记录中也包括了认识容积的内容。

老师们通过让学生参与容积测量、容器比较等活动,让他们逐步理解容积的概念和计量方法。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集体备课记录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对于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视和用心。

他们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提出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些内容。

这也为我提供了学习和参考的思路和方向。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个人看来,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涉及到了数学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至关重要。

通过集体备课记录的了解,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会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六、结语在本文中,我根据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集体备课记录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撰写了这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59-60页,熟悉图形
教学目标:1.经受对实物的辨别过程,初步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在观看和触摸活动中感知平面和曲面,初步形成表象,体验空间感;
3.在共同沟通的活动中,培育合作意识和实践力量及创新力量。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
学法:操作发觉法
教法:谈话法
教学预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结构程序教学过程及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
创设请境
激学导思一.导课同学们,你们情愿玩积木吗?今日我们就边玩积木边学习。

拿出自己预备的积木摆合适的外形
自主探究
探求规律二.新课
让同学通过摸、摆、说,查找立体图形的特征巡察指导
对同学的展现进行讲评,激发同学的上进心与创新意识。

带同学透彻分析板书立体图形名称及特征
展现:说说你搭了个什么东西。

用了哪些外形的物体?
将积木分类,给它起名,乐观发言。

巩固练习
提高力量三、练习1.p61 1
2.巡察指导
3.指导同学活动仔细分析并举例,同位相互沟通后再竞赛
概括总结
条理学问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问?你认为主要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乐观发言
板书设计:
熟悉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曹清华参与研讨老师:丘雄英、王桥英、于心阳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 主备老师:曹清华参与研讨老师:丘雄英、王桥英、于心阳
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
的生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 主备老师:曹清华参与研讨老师:丘雄英、王桥英、于心阳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引入新课。

老师出示下图,回忆上节课认识了哪些物体、立体图形?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分别是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和球)
请你数一数,填空。

长方体()个圆柱()个
正方体()个球()个
二、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1、图形分类,说说各类有什么特征?
2、拼图形,发现什么?
(1)用2个相同的正方体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个长方体、2个圆柱体呢?
(2)用2个不同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吗?2个长方体、2个圆柱体呢?
(3)用多个相同的图形拼,能拼成什么图形?
3、讨论:说说你的发现?
4、小结:2个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3个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拐角,
4个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台阶,也可以拼成一朵梅花......
2个相同的圆柱体可以拼成一个圆柱体,
2个相同的长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3
主备老师:曹清华参与研讨老师:丘雄英、王桥英、于心阳
课题练习课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及其特征,并能正确辨认这几种形
状的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
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的感性
认识,进一步认识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和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课件




一、基础练习
1、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
2、桌子上有一些积木,小组同学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
二、指导练习
1、做游戏:同桌背靠背搭积木,其中一个同学在搭的同时说出
自己搭的方法,另一个同学按照这个方法搭积木,看看最后两
组图形是否一样。

2、找朋友,连一连。

3、小画家,涂一涂。

给涂绿色,涂红色,涂黄色,涂黑色。

4、用右边哪一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用笔圈出来。

5、数一数,填一填。

6、、我来选一选。

①②③④⑤
⑥⑦⑧⑨⑩
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圆:是三角形: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

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
享呢?
板书设计练习课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