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困境与突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的困境与突围
发表时间:2012-08-28T11:44:26.030Z 来源:《赤子》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陈玉爱
[导读] 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下,新闻摄影也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蜕变的痛苦。
陈玉爱(科学导报社,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在媒介融合的新背景下,新闻摄影也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蜕变的痛苦。对于传统纸媒新闻摄影而言,如何应对数字影像技术带来的传播变革,如何创新新闻摄影理念、内容、手段和流程,以突出重围,寻求一条发展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传统纸媒;新闻摄影;困境;突围
1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摄影报道呈现的新特点
随着“流媒体”影响日益扩大,一大批“草根记者”的涌现,以及手机等新媒体的运用,新闻摄影在传播形式、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带来了系列新挑战。
1.1 新闻摄影主体由单一向多元拓展,专业的摄影记者受到非专业拍摄者的挑战。如今,新闻摄影不再是专业摄影记者的专利。大量非职业摄影师涌入新闻摄影的行列,形成了专业摄影记者、签约摄影师、普通市民、专业拍客等多元主体共同创造新闻摄影作品的局面。此外,各新闻机构开始大量采用普通市民用手机、小型DV和数码相机拍摄的新闻图片。还有一些专门从事拍摄的专业拍客,走街窜巷寻找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将作品传送给新闻媒体以获取稿酬。
虽然不少报刊还是采取自己拥有一批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的模式,来确保新闻摄影报道的质量、独家性和数量,但他们对图片社、“草根记者”的依赖越来越大。
1.2 新闻摄影报道由单一的平面媒体转向多种媒体融合传播,传统平面媒体面临新媒体的挑战。新媒体对新闻图片的运用强于平面媒体。从信息呈现的形态看,新媒体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符号于一身,其海量性,打破了平面媒体版面的空间局限;其即时性,打破了平面媒体的时间局限;其互动性,打破了平面媒体的交流局限。
为应对这一形势,平面媒体作出了相应改革。首先就是将“视觉中心主导图片新闻的采集、编辑、设计、制作”这一理念贯穿整个采编流程,成立“视觉中心”。如《东方早报》日常新闻中,图片独立新闻占多数。在奖金条例中给予较高分值,鼓励摄影记者多拍独家新闻。除图片周刊外,对一些重点报道及时调整版面,以画刊的形式刊出。再如,《新京报》视觉部的人数占报社全体采编人员的1/6,平均每天刊登图像信息300多篇,包括图片、图表、漫画、插画。
同时,传统纸媒与电信联手,共同打造手机报,也将为报业提供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场机遇。
1.3 新闻图片传播形式由单一向多样转变,通讯社、图片社面临“流媒体”、视频截图和博客、播客等新传播形式的挑战。在今天的报纸网站上,除了文配图的传统报道形式,固定影像幻灯放映加现场音频、固定影像加活动音频的“流媒体”、现场静态图片加活动视频或独立的博客、播客都已经成为传播常态,新闻图片的传播形式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流媒体”。“流媒体”就是静态图片加上现场声,或者记者的旁白所组成的新闻摄影报道,这种依托网络的媒体报道新形式将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完整性、易读性完美结合,有力拓展了新闻摄影的表现空间,必将影响新闻摄影的深刻变革。(2)视频截图。视频截图就是从动态的视频录像中截取可供平面媒体使用的新闻图片。(3)微博。微博是一种让新闻摄影记者迅速传播摄影作品的方式,一旦遇到突发新闻事件,记者可以通过微博便捷地上传他们在现场采集的声音、图片和视频资料,后方编辑整合他们的这些材料再在网站上编发。
无论是“流媒体”、视频截图还是播客、微博,非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些工具直接向各种媒体提供稿件,还可以通过“博客”“播客”或个人网站直接发布稿件,而不再通过通讯社和图片库,通讯社、图片社和图片库的经营模式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 媒介融合下新闻摄影的出路
面对挑战,出路何在?近些年,诸多报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京华时报》积极筹划传统报业在生产方式上的彻底转型,陆续推出四种数字产品:一是在线新闻,二是网络报纸,三是手机报纸,四是定制新闻。遇到重要的突发新闻时,同时派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流媒体记者前去采访,最终在报纸和网站上发出静态照片、视频新闻和文字报道。
《湖北日报》在2009年12月28日成立视界网,该报参照成熟的图片网站运营模式,整合湖北日报摄影记者、180多名签约摄影师及荆楚网3000多摄影通讯员资源,集合大量新闻图片和视频,一方面直接报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一方面通过商业化运作,让多媒体融合的影像获得传播价值的最大化。
这些探索已经收到可喜成效。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结合”:从只抓报纸,跨越到既抓报纸,也抓网络,实行报网结合,优势互补;从摄影记者只会拍摄照片跨越到也学会拍摄视频,从图片编辑只负责编辑跨越到主导新闻摄影流程,实行动静结合、一专多能;从只抓专业摄影队伍,跨越到既抓专业摄影队伍,也抓业余摄影队伍,实行专业与业余两支队伍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2.1 报网结合,达到“1+1>2”的传播效果
报网结合,即把报纸和网络等新媒体统一起来筹划、部署、指挥,使二者优势互补,互助互动。
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必然走上互为内容互为媒体的道路。在电子报中穿插电视节目,在电视节目中阅读报纸等组合报道的形式,已经变得习以为常。毕竟,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的报道,对读者而言是一种信息打包,可以达到“1+1>2”的传播效果。
事实上,报网合一使报纸和网络实现了新闻资源上共享、报道策划上一体,人力资源上统筹、传播优势上互补。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这一传播体制将运用到包括网络视频、数字电视、手机电视、户外显示屏等“全媒体”概念内所有领域。
2.2 动静结合,打造全能型记者和大图片编辑。全媒体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要求报社摄影记者由过去单一的静态图片拍摄者向综合型的动态影像采集者转型,熟悉多种媒介类型的内容生产,利用多种采访手段进行动态报道,这对记者的个人素质、新闻视野、价值判断等都提出了挑战;要求图片编辑工作重心转向引导、组织、策划、沟通、提炼、把握,通过“深加工”最大化体现新闻事件的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全能型记者”和“大图片编辑”的概念。
一方面,配备升级,摄影记者由一专转向全能;
从技术层面来看,纸媒摄影记者长期从事影像拍摄工作,熟悉视觉传播,完成从一专(摄影)到多能(摄影+摄像+网络视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