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一模现代文阅读汇总
2018年上海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8年青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2.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小石潭记》)3. 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4. 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孔孟论学》)5.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标题中“乐天”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2分)7.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B.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C.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怀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本文选自_____家的经典著作《_________》。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用六位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B.第②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C.第③段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D.第④段的结论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2018届上海各区一模记叙文及问题详解总汇编
2018届普陀区一模(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一23题(20分)冬夜说书人馀鲁①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
那时,一进入腊月的门儿,所有的农活儿都忙活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来到。
②“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
他们背着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③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
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
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
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
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
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睑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④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
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面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刚刚修剪的小分头,梳理得整整齐齐。
“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我问小光。
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
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的,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⑤父亲告诉我,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⑥那时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师父说“大刀史更新”那一段。
说这段时,小光给他的师父拉胡琴,过一会儿,小光又打起了鼓板。
他的鼓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说明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说明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D17、文章第⑤段与第⑥段不能调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科学家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答案(一)15、形成条件和分布地区(分布情况)。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开采可燃冰的巨大价值。
16、⑵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3)可能引起海底地质灾害,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17、第⑤段是紧承第④段,介绍可燃冰的储量和价值,说明了开采可燃冰的“利”,第⑥段开头用“然而”一转,介绍现阶段开采可能造成的“弊”。
文章是按照由利到弊(先利后弊)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所以不能调换。
18、D徐汇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9分)水痘○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
○2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多数患者在出疹前有身体不适症状,随后进入临床表现期,出疹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皮疹最初表现为红斑状,而后迅速发展成疱状丘疹,在24~48小时内破裂、糜烂。
1~2周过后,皮疹开始结痂脱落,通常在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或遗留色素沉着,数月后可消失。
上海18年静安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上海2018年静安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2),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
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第 1 页共11 页二阅读7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移民带来互补性和多样性,这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好事,尤其是文化领域,文化和民族多样性有益于产生重大的思想。
特大城市的真正挑战在于,不同的人,习惯、文化、宗教都不一样,如果移民的融合做得不好,多样性就可能转化为冲突。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议论文阅读类题】汇集及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议论文阅读类题】汇集崇明县(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人生难得有静气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
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答云:‘小儿辈()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
一个“小儿辈()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
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
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
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
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
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
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
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上海2018一模阅读说明文专项汇编(含答案)
闵行(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悲伤的裁缝①她做的是服装定制生意,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通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展示最流行的款式,然后根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复制服装卖给客户。
她有15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但是去了一趟XX科技馆后,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说她在XX科技馆里看到了服装业的未来,也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悲伤。
⑤这种让裁缝悲伤的新技术叫“全息测量”。
一个人站在测量仪前,几秒钟后可以精准地测量身材,并且可以精准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部件的大小。
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可以在几秒钟内给你“制订”出最佳的着装方案,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装来。
⑥本来,一位出色的裁缝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
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面前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
但是机器不需要,只要输入累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而且机器的“经验”可以比人类多出成千上万倍。
⑦再来说手艺。
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非常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
我看到一段让人惊讶的小视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30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
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信基站构成了一个5G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避让等,可以做到精确无误。
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出事故而吐槽时,还应该想到,只要等待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然会超过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越来越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在美国他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试题1.根据提示填空(1)__________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2)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起登临。
(杜甫《__________》)。
(3)人类的物质文明无论多么奢华兼顾,都逃不过时间的淘洗,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发出感慨。
【答案】(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 花近高楼伤客心(3). 登楼(4). 吴宫花草埋幽径(5). 晋代衣冠成古丘【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钟、辩、礼义、幽径、丘。
2.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是()A.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C.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D.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在提供的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现代人做事讲求有法可依,有根有据,以下表述对应的一项”,然后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再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记叙文汇编
2018年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记叙文汇编【静安区】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1分)塾师老汪①老汪颀秀,留个分头,身着长衫,很有气派。
老汪在开封府上学多年,也算是有学问了。
但老汪口讷,紧张了还有些结巴。
老汪在私塾教书,每一家干的时间都不长。
②浮沉七八年后,老汪终于在范家镇落下了脚。
镇上大户范子敬建书塾给小儿开蒙,慕汪先生之名,请他主持,学堂就设在大院西屋。
③老汪引笔奋力,书“洪桃书屋”四个大字作匾,魏碑凝重,笔力沉着,东家赞赏不已。
④东家心善,欢迎邻里孩子随读,不()报答,这样便吸引了十里八乡的莘莘学子。
老汪严谨治学,认真传(),诲人不倦,但“之乎者也”毕竟不易,常常有学生死活搞不清。
朽木不可雕也,圣人的训戒几次都到了嘴边,他还是忍住了。
小孩儿家,伤不得。
天长日久,欲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的宏图大愿便打折扣了。
更有甚者,是顽童与他倒着使劲。
戒尺教训,他不忍,罚跪思过,他更不忍,故常自叹连当个平庸俗师都不成。
如此进退失据,给他平添了无奈之苦恼。
⑤有天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生都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应该高兴。
而老汪发挥道:这个远方不仅是路途之远近,更应是心口之距离。
近在比邻却相隔天涯,高兴个啥呀。
就如你们,学而不勤,尽管都近在我眼皮底下,朋侣乎?说得学生都低头不语。
老汪戚然含泪。
⑥每逢十五,老汪都放假半日。
中午时分,他迈开大步,一往直前,时而顺着大路,时而行于阡陌,时而爬坡上山,夏天一身水,冬天一头汗,精疲力尽才回。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有狂走怪僻,但经年累月地锲而不舍,也就另作猜测了。
⑦谷雨前几天,老范从前村收租子回来,老汪披着褂子正要出门。
老范想起今天是月半,便趋步相问:“先生,这年复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⑧老汪道:“东家,一言难尽啊。
”说完头也不回地上路了。
⑨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先生吃饭,借酒酣微醺,又说到这事。
此时老汪已半醉,趴在桌上哀哀而哭:“天地君亲师,我敬天重地,忠君尊师,都有交待了。
只是父母养育无以为报,没法疏解啊。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二)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二)【长宁嘉定】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艾平①“我马背上长大的孙子啊,你这草原上人人夸赞的牧马人啊,是否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些事?”②我看见月光跳进了老祖母的眼睛,把往事照亮。
③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睛,又闭上。
你说,我的小马驹呀,你赶紧给我打个滚儿爬起来。
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
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你说只要它在母牛的乳房上吸吮几口,母牛的乳汁就会像山泉一样喷出来。
④那小牛犊在草原上抻开四条腿跑,就像一条肥壮的大黄狗。
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脸上的慈祥变成了冰,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你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
我就这样在草原上跟着你度过了一春又一秋,一头头小牛犊长成了大奶牛,我也练成了臂力强壮的小牧童。
⑤小草在冰壳子下面冒出了嫩绿色的芽,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
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
如果遇上有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⑥阳光温暖。
几头待产的母羊一个冬天都没有闻到新鲜的牧草味了,吃得好入迷。
我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有了生产的迹象。
我帮它转过身体背着风,它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只生出了一寸小羊羔的蹄子甲。
天色渐渐暗下去,羊群仍然散漫地撒在草原上,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
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
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我听到了它异样的叫声。
它的子宫被我给拽脱落了。
⑦老祖母,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地上沾着泥和草屑的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腹腔。
你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
第二天,那小个子母羊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那样开始吃草了。
⑧老祖母,你两天没有给我一个笑脸,第三天的时候,你一边给我系紧长长的袍子腰带,一边耐心地告诉我,好牧人是会跟草原说话的人,牲畜冷了,你也知道冷;牲畜饿了,你也知道饿;牲畜疼了,你也知道疼……你说牛儿羊儿和我一样,都是草原的孩子。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说明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说明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说明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说明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的全部内容。
驜。
2018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8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8年1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候, 。
(《诉衷情》)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南大作》)4.一狼洞其中, 。
(《狼》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得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子。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煮饭成粥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太丘问: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①,饭落釜中" 炊何不馏②·?"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③不?" 对曰:"仿佛记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萆(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静安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2018.01考生注意: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2),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3)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已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2.按要求选择。
(5分)(1)在国外访学的赵教授想用古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以下诗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2分)A.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C.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D.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记梦》)(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从“文明社会”的“文化”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边城》中的翠翠看成是无知无识、心智未开的“自然人”:她见了有“机心”的外人,不是常常要逃入深山吗?。
A.可是,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是“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B.因此,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是“机心”,“文化”就可能走向了狭隘的境地。
C.因此,如果知识和心智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是“文化”走向狭隘的标志了。
D.可是,知识和心智如果发展出的只有“机心”,那就说明“文化”走向了狭隘境地。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文化的融合将日益重要①城市发展一方面需要移民,但是移民的确会带来很多相应的问题。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记叙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记叙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长宁区白雪的墓园(节选)迟子建①父亲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
父亲没能挺过年,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
母亲躺在她的屋子里,炕很暖和,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
她还不到五十岁,全家最痛苦的莫过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
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
②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
我的心很空,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国的情景,现在那里是白雪的墓国。
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接着我听见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他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
他怕她想不开,我们都怕这样,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作无意地出去跟踪。
我的心绞了一下,火苗旺盛得不住地舔着炉盖,使炉盖微微颤动,炉盖被烧红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好像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
③不一会儿,弟弟推门回来了,他神色有些喜悦,神秘地走过来对我说:“咱妈想过年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
”我如释重负。
果然,母亲很快从门外走进来,她的一只手里提着袋面粉,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捆被冻得又白又直的生葱,她把它们放在锅台前,一副要大大忙年的姿态。
④母亲一旦活起来,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
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
我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找地方。
父亲的灵魂是红色的,我确信他如今qīxī在母亲的眼睛里。
⑤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父亲回家过年。
一大早,母亲就起来忙着煎鱼、炒鸡丝和摊鸡蛋,她做这些都是上坟用的。
我们将要出发的时候,母亲突然说:“让我也去吧。
”母亲垂下手,征求我们的意见。
姐姐说:“你别去了,我们去就行了。
”“可我还一次也没去过呢,”母亲很有些委屈地说。
“可你一去又得哭了。
”姐姐直率地说。
“我保证不哭。
”母亲几乎是有些流露出女孩子气了,她飞快地摘掉围裙,冲进里屋去找围巾和手套。
2018年上海中考一模卷说明文汇编(附)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卷说明文汇编(附答案)【闵行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悲伤的裁缝①她做的是服装定制生意,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通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展示最流行的款式,然后根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复制服装卖给客户。
她有15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但是去了一趟上海科技馆后,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说她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了服装业的未来,也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悲伤。
⑤这种让裁缝悲伤的新技术叫“全息测量”。
一个人站在测量仪前,几秒钟后可以精准地测量身材,并且可以精准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部件的大小。
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可以在几秒钟内给你“制订”出最佳的着装方案,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装来。
⑥本来,一位出色的裁缝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
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面前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
但是机器不需要,只要输入累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而且机器的“经验”可以比人类多出成千上万倍。
⑦再来说手艺。
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非常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
我看到一段让人惊讶的小视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30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
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信基站构成了一个5G 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避让等,可以做到精确无误。
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出事故而吐槽时,还应该想到,只要等待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然会超过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越来越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在美国他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
2018年上海金山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7分〕〔1〕_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________▪郴州旅舍》〕〔2分〕〔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1分〕〔3〕孟子强调了以苦难来磨练意志的重要性,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用对比的手法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湖南岳阳楼的一组是〔〕〔2分〕①楼未起时原有鹤,笔经搁后便无诗②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③凌空百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④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2.按要求选择.〔3分〕2017年11月25日,"君子如兰:纪念白蕉诞辰110周年艺术特展"暨《白蕉文集》新书发布活动在金山区博物馆举行,下列四句组成了一首绝句,对白蕉先生的画兰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①许谁共论醉良宵②惊倒扬州郑板桥③万派归宗漾酒瓢④凭他笔挟东风转按照绝句要求和评价内容,正确的排列次序应该是〔〕A.④②①③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③②④①注:白蕉〔1907-1969〕,本姓何,名馥,字远香,号旭如,金山张堰人,在近代中国画坛以画兰为名,郑板桥〔1693-1765〕,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擅画兰、竹、石、松、菊等.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谈中国画的雅和俗刘旦宅①雅和俗是相对而言的,昨天被当作是俗的东西,今天可能就是雅的东西了.六朝的清瘦俊爽之美,是极雅致,充满文人气息的审美,一入唐就逐步改变了.盛唐的宫廷审美,崇尚丰满肥腴,色彩浓艳厚重,与六朝相比,其俗是显而易见的.但久而久之,唐代的丰满肥腴、秾装丽色被认为雅—一雍容华贵气质的典雅.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盛唐宫廷贵妇那种寓婀娜于肥腴的体态,确有妙不可言的雅状;唐马丰满壮实的造型,唐三彩或红白赭, 或蓝白赭,或红蓝白的色泽,毫无媚俗相.苏东坡对吴道子的推崇,可当绘画的极致,但独不能容忍丝毫俗态,他把吴道子和王维作比较,在两人的画面前,他都爱不忍去,都有很高、很贴切的赞语,但最后还是认为王维要高出一筹.原因是王维的画中有诗,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苏东坡已经点明了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②绘画上的提倡文化修养,树立雅的标准,在晚唐就有溢觞之兆,五代出现了明确的提法.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把画分为四格,即逸格、神格、妙格、能格,认逸格为第一位,并声言:"画之逸格,最难其俦."黄休复在一直被认为其绘画最高标准的"神"上,另立更高于"神"的"逸",无疑是评论界对雅的入画的认可和推崇.其实,"逸"和"神"一样,是技巧和精神的混合,不同的是"神"包含了画家的匠心以与画家本人情感思绪的流露,但更多的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表现;而"逸"则完全敞开了画家本人的精神世界,是技巧和画家〔不是被描绘对象〕的精神混合.③因此,绘画上的雅、俗区别,是画家情调的雅、俗,表现在绘画情调中的雅、俗.北宋宫廷画院,注意到画家文化修养的问题,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著名的如"踏花归来马蹄香",画蝴蝶追逐马蹄者夺魁;又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艄工横笛卧舟尾者出奇制胜;再如"乱山藏古寺",画荒山乱岭间飘然一幅以示藏寺之意者获褒.其实,这些命题画,只要在考题中略作婉转,即可不俗.然而,如此的不俗,与雅还有距离.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不是曲意求题材之工.元代的雅逸,是两来无法望其项背的,这是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元代趋雅,完善雅化绘画的关键,是纳入书法笔法的画法上的根本性改革.据说,赵孟頫向钱选请教,钱曰:"能作隶家."这牵涉到笔墨的精神状态,也即画家精神状态的表现问题.不管此说是后人杜撰还是真有其事,"隶""利"之分,或曰"戾""利"之分的焦点,是文人画和画工画,其实质还是画的雅和俗.为什么明代称为第一院体画家的戴进,后人赞扬他画得出色的同时,还要添一条读书少的尾巴,这种肯定中的否定,变际上是婉转的否定,否定他画的要点是不能雅.唐寅的老师周臣自叹画不如其弟子时,说出了一个致命的原因:自己少唐生胸中数千卷书耳!其中要点也是不能雅.周臣确有自知之明.俗话说:诸病可医,唯俗不可医.话有点绝对,但说出了俗病是顽症.然而用猛药可能会有所收获,但俗和雅之间实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俗本身也有通俗和庸俗之分,但不管怎么说,俗总是属于初级阶段的东西.但如能加上一个"大"字,而成大俗,就不再是初级阶段的东西而成为高级的了,于是也就荣登了大雅之堂.齐白石本是木匠,其俗自不待言,他经努力,文化素养修炼得炉火纯青,更因其大彻大悟,又加上老天爷帮忙得以登大寿,终于大器晚成,其雅亦不待言矣.他的画有一种不修边幅的雅致,十分动人,这是悟性和勤奋的契合.假如周臣也奋起直追,也读他个千卷书,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亦未可知.④俗未必是坏,民间艺术,如杨柳青、桃花坞的年画,俗到底,土到家,民间风味十足,同样可以达到生动的境界.只要有趣,但俗无妨,俗趣也是一种绘画趣味.俗有其大众化的优势,它明朗、健康、土情俚风,不矫不饰,为大众所喜见乐闻,是可以发扬和提高的.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⑤雅是艺术的尖端,所谓的象牙塔尖是也.塔身、塔尖是共存的,因此,雅和俗的艺术,在社会中共存,是社会的共同艺术财富."雅俗共赏",不是指雅俗混杂的中间状的艺术,而是指雅和俗两种审美层次同具审美价值,在审美的选择上是同等的,欣赏者可各择其爱,评论也不能执一词而有所偏颇,创作者更应在各自的审美领域内尽情尽兴.<选自《书画艺术》>3.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4.第②段"不修边幅的雅致"在文中指的是.〔3分〕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苏东坡对吴道子和王维两人的画都有很高的赞语,但认为王维的画比吴道子的画要高出一筹,其原因在于王维的画如其诗一样"清且敦".B.北宋宫廷画院试画多是带有诗意性的命题.这些命题画虽然不俗,却还算不上雅.可见绘画的雅逸,关键在于题材.C.戴进的画被后人否定,周臣自叹画不如唐寅,共同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画不能雅.假如二人读他个千卷书,提高文化修养,或许其画会有所改观.D.元代的画在雅逸方面超越了两宋的画.这反映出绘画发展的因果关系,也说明了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6.第④段说"历来的雅艺术,都是从俗艺术中来的",请举一例〔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皆可〕说明之.〔3分〕7.简析本文的论述思路.〔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8-12题.〔16分〕青青陌上桑王茵芬①进入谷雨节气,杨花飘落,杜鹃盛开,正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好时节,阳光铺在老家场院上,细密温暖.一只小白免蹦了过来,母亲捡过几片青菜叶子放在它脚边,说要去田野里弄些嫩草.②我随母亲来到田头,青草遍地,不像那时候,草还在地上探头探脑,就被我们连根挖起,成为兔子和山羊的时鲜.记得去麦田或红花草地里据草,被队长老王叔发现,挨骂不止,严重的会被他拎去篮子.有次,我逃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心撑在刀口上,血流了许多.回家后,阿婆用菜油止住血.那晚,我写在方格簿上的字没一个是端正的.③沟渠里蓬生着丛丛菖蒲,修长碧绿,惹人喜爱.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灵草,气味清香,用来驱蚊除病.这时节,它们还在一个劲地长,到了端午日,人们用红线将菖蒲和艾叶各一株,大蒜头一个,扎起,悬于大门边的屋檐下,以防疫驱邪.④缓缓走在青青的陌上,麦子已抽穗扬花,清香飘逸.我们来到一块地势略高,狭长形的地里.这块地已经荒芜多年,是父母在年前秋天开垦出来的,他们种了小麦.在这块地的最西边,有一棵长得歪斜的老桑树.记得我年轻时在附近责任田里收割麦子,热了,累了,还坐在这桑树下乘凉歇息.我走过去,只见苍老的枝干上长出了一片片嫌绿的叶子太阳光照在上面,绿得发亮.我和母亲说,现在没人种桑养蚕,有点可惜了.我们苏州是丝绸之乡,丝绸产品非常有名.在以往,我们还靠种桑养蚕增加收入,桑树是功臣.我上中学时,就听老师讲过苏州的桑蚕丝绸文化,这里地处太湖流域,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成为我国蚕桑丝绸的重要基地.⑤母亲弯腰在田里拔野豌豆草,说,那会儿的这个季节,你小时候常和阿婆去采桑叶挣工分,集体公房里养蚕正当时,我笑着说,哪有不记得的,"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⑥"秦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甚"是《诗经》里的一句.短短十六个字就把桑叶的茂盛青翠和熟的桑葚与飞着的斑鸠描绘得传神鲜活,生趣浓郁.可见,自古以来,人们种桑养蚕,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习俗在吴地早已形成.从前,人们在房前屋后都成种桑树."桑梓"象征故乡、家乡.桑,蕴含着一种家园情结.⑦那时,蚕宝宝上山结茧后,到了清晨,队长就如一只报晓的公鸡立在村中央吹哨子,还大着嗓门喊;"摘蚕茧啦!""摘蚕茧啦!"⑧村里亮起点点灯火,大人们睡眼慢松地匆匆跑出家门,胳臂里都夹了个小板凳,手提着筐,有的手里还端着粥碗.因为是按多劳多得来记工分的,所以,大家还拖儿带女,整个村里,狗叫鸡鸣,少不了还有哪家不乖巧的孩子在母亲的怒骂声里,又是揉眼又是擤鼻涕的,鸣鸣咽咽上场.⑨我也被做记工员的母亲叫起来,和阿婆挤在一拨人的后面,好不容易拖到了几条结满蚕茧的柴垄.我坐在小板凳上不停地摘下一个个饱满而硬实的茧子.场院上真热闹,人们说着笑着,一个个的箩筐里堆满了雪白雪白的蚕茧子.我母亲和会计就给人们摘的茧子一一过磅,记录下来,并把一箩筐一箩筐的茧子装进水泥船的舱里,堆得像一座小雪山似的.接着,队长、会计和我母亲带了两个壮劳力摇船到镇上收购站去卖茧子.⑩有次,我跟母亲去的,三四个小时后,卖完了茧子,大人们都笑眯眯的,似乎听到他们在议论今年"好价钱".于是,来到镇上唯一的供销社,给我和另外一个小孩各买一支雪糕,那时能吃到雪糕可真是奢侈啊!也是从那时起,每到夏天,我就对雪糕念念不忘.然而,近些年,竟然淡忘了它.⑪我蹲下来,吸纳着青涩的麦香,胸腔特别舒坦.万物生长时,人的内心也会有一粒种子在萌芽,在长叶.〔节选自《散文选刊》2016年第12期〕8.第〔6〕段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其用意是什么?〔3分〕9.第〔9〕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2分〕10.第〔10〕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然而,近些年,竟然淡忘了它"?<3分〕11.桑,蕴含着一种家园情结.它给予"我"哪三点底护?结合文章内容概述.〔3分〕12.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请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5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5题.〔8分〕归洛道中〔宋〕陈与义①洛阳城边风起沙,征老岁岁负年华.归途忽践杨柳影,春事已到芜菁花.道路无穷几倾毂②,牛羊既饱各知家.人生扰扰成底事,马上哦诗日又斜.[注]①陈与义〔1090-1138〕,著名爱国诗人.此诗是作者在客居汴梁10年后返回洛阳途中所作.②毂〔gǔ>:车轮子穿轴的孔,用来喻车.13.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1分〕A.3个B.4个C.5个D.6个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描写诗人从汴梁归洛阳途中的所见和所思.B.领联中的"忽"、"已"表明诗人归途中的焦虑.C.尾联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已逝而壮志难酬的苦闷.D.本诗语言工巧与朴拙结合,显得非常耐人寻味.15.联系全诗,赏析颈联的妙处.〔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8分〕①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贴,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②巨盗卢十八剩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与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适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与报御史,仅两月耳.③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④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副使.时##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选自《明史▪张淳传》〕[注]①片晷〔guǐ〕:片刻.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吏民素.多黠〔〕〔2〕淳阳.笑曰< 〕〔3〕淳验无实即坐.之〔〕〔4〕汰则叵.测< 〕1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A.因.呼为"张一包"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B.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C.辄以.人命讼遂墨以.葬文公<《秦晋殽之战》〕D.可为.我缚来旦日维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18.下列选项中与"盗遁久矣,安从捕?"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B.何施之为〔《秦晋微之战》〕C.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D.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19.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20.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21.综观全文,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淳的主要品质.〔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12分〕荷塘诗集序〔清〕姚鼐①古之善为诗者,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高矣,广矣,远矣;而偶发之于诗,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忠义之气,高亮之杰,道德之养,经济天下之才,处而仪谓之一诗人□,此数君子岂所甘载?②志在于为诗人而已,为之虽工,其诗则卑且小矣.余执此以衡古人之诗之高下,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苟有之,告以吾说,其必不吾非也.③适来江宁,识泾阳张君①.君以累世同居义门②之子,负刚劲之气,兼治烦③之才,虽为一令,廿余年屡经踬起,而志不可抑,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诗,该事道途之闲,不辍于咏.出其诗示余,余以为君之诗,君之为人也.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之美,则固有不逮者,而其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则与古人近,而于今人远矣.④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心手之运,贯彻万物,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千载中数人而已.其余不能无偏:或偏于文焉,或偏于质焉.就二者而择之,愚诚短与识,以为所尚者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诗者,其诗重矣.张君殆其伦欤!〔选自《惜抱轩集》〕注:①张君:张五典,字叙百,号荷塘,荷塘诗集的作者.②义门:仁义之门,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著称,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③治烦:治理政事.22.填入第①段方框中的虚词最恰当...的是〔〕〔1分〕A.也B.耳C.矣 D乎23.第①段和第③段都提到了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这些人,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2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25.概述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此观点作评析.〔5分〕三写作〔70分〕26.人的一生很漫长,有人说做好长远的规划,可以让自己有目标去努力和奋斗,有人却说与其奢谈长远的规划,不如保留一些不确定性,让自己去寻找和发现,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2018年金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10分〕1.〔7分〕〔1〕〔2分〕〔1〕可堪孤馆闭春寒〔《踏莎行》〕〔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2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3分>D〔此题调动学生的文学、文化和地理知识.学生初中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的《黄鹤楼》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推断①适合黄鹤楼,④适合鹳雀楼.〕2.〔3分〕C二阅读〔70分〕〔一〕〔16分〕3.〔2分>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苏轼提出的观点一一雅和俗的分野在于文化修养〔1分〕;引出下文黄休复论述绘画的雅的标准.〔1分〕4.〔3分>齐白石修炼文化素养,加上悟性〔1分〕,其绘画敞开了他本人的精神世界、技巧和精神浑然一体的逸格状态〔2分〕.5.〔3分>B〔绘画的雅逸,在于画法,而不是题材〕6.〔3分〕参考:〔1>宋词中的一些词牌,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本是船舫歌妓唱曲中所使用的俗调,文人借用来进行新的创造,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欣赏的雅词.〔2〕金山农民画,是在江南民间艺术土壤中滋生出来的一棵新苗,其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造型稚拙,具有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在辅导老师的开掘、专家的帮助、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七十年代未创立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新风格,受到中外专家们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厚爱.例子1分,说明2分,须有理.7.〔5分〕文章先论述雅俗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的分野在画家的文化修养〔1分〕,接着通过举例论述绘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雅化的过程〔2分〕,再论述雅俗可以相互转化〔1分〕,最后论述雅和俗并无优劣之分,同具审美价值〔1分〕.〔二〕〔16分〕8.〔3分>增加文采〔1分>,写出桑叶的茂盛青翠和熟的桑葚与飞着的斑鸠充满生趣〔1分〕,深化作者对桑树的情感.〔1分〕.9.〔2分〕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茧子数量多、颜色雪白〔1分〕,体现了丰收的喜悦.〔1分〕10.〔3分〕说明"我"现在生活改善了,吃雪糕已不再奢侈〔1分〕,含蓄地表达"我"无法再次体会经过辛苦劳作换来雪糕的甜蜜的遗憾〔1分〕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2分〕11.〔3分>提供阴凉;增加收入;滋养品格.每一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12.〔5分〕最后一段与文章第〔4>段相呼应〔1分〕,从记忆中回到现实,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1分〕;写出"我"吸纳麦香的舒坦〔1分〕;同时,因为看到麦子、桑树等万物生长繁茂,尤其是柔树无私给予,给人旺盛生命力的印象,让我联想到"希望的种子"正在我们的内心萌芽,恰如我们的人生〔1分〕,给读者留下回味与思考〔1分〕.〔三〕〔8分〕13.〔1分〕C14.〔3分〕B15.〔4分〕颈联写诗人归家途中的艰辛,牛羊吃饱了知道回家的情形〔1分〕,诗人借景抒情,即借牛羊知家来表达自己对家的思念〔1分〕,在结构上引出尾句夕阳西下〔1分〕更加衬托作者的归心似箭〔1分〕.〔画面描述1分,手法1分,结构1分,情感1分〕〔四〕〔17分〕16.〔4分〕〔1〕平时、平素〔2〕通"佯",假装〔3〕判罪、定罪〔4>不能17.〔2分〕C〔前一个是介词,拿、用;后一个是连词,来.A项两个"因"都是副词,于是,就.B项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D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18.〔2分〕D〔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19.〔5分〕〔张淳〕秘密召见那个县吏,用私通强盗应判死罪来责问他,又指示他请求用自己的〕妻子代替被关押,而自己出去筹集钱财来赎回.〔主语省略1分,关键词:系、赀、以,各1分,整体理解1分〕20.〔2分〕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划对一处给1分〕21.〔3分〕聪敏果断、心地仁慈〔只要有"智"和"仁"的意思即可,写出一个给2分〕〔五〕〔13分〕22.〔1分〕B23.〔3分〕第①段是为了说明这些诗人不以诗人自居,德才兼备〔1分〕;第③段是为了对比衬托张君,虽然诗歌比不上他们,但清气逸韵,见胸中之高亮,而无世俗脂韦之概<2分〕. 24.〔3分>运用整句和散句,突出了张五典气概超群,才能过人,20多年遭遇挫折却坚持气节,确实是奇士.〔句式特点1分,表达效果2分〕25.〔5分〕主要观点:道德修养对于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知道做人要重于作诗的人,他的诗才会有力量.概述主要观点2分,评价3分,能自圆其说,有理有据.三写作70分26.评分标准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准确理解文题,角度恰当,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二类卷〔52-62〕基准分57分理解文题基本准确,角度较恰当,立意较深刻,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41-51分〕基准分45分能理解文题,角度尚恰当,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2018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一)
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汇编—现代文阅读(一)【长宁嘉定】剧作家与戏剧性①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出剧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不错,真有戏!”或者是:“我都要睡着了,没戏!”“有戏”或“没戏”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常用标准。
可是,究竟什么是“戏”呢?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究竟涉及一些什么问题?剧作者该如何对待“戏剧性”呢?②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曾经对“戏剧性”一词进行了探讨,他说:“在日常用语中,‘戏剧性的’这个词的意思有三个:(1)戏剧的材料;(2)能产生感情反应的;(3)在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上演的……只有第一、二两个定义才合乎‘戏剧性’,而第三个则应该是‘剧场性’。
同时,第一个定义太抽象,可以不用。
那么‘戏剧性的’就只专用于‘能产生感情反应’,那么各种混淆也就一扫而清了。
”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探讨这个结论,就会由此生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剧作家究竟靠什么“产生感情反应”?为了得到观众的“感情反应”,剧作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剧作家同小说家、抒情诗人都要使读者、观众“产生感情反应”,他们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③英国的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指出:“关于戏剧性的唯一真正确切的定义是:任何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
”他认为:“任何进一步限制‘戏剧性’一词含义的企图,都只不过是表现了这样一种看法——某些表演形式将不会使观众感到兴趣,而这种看法常常会被实践所否定。
”如果我们正视创作实践存在的复杂情况,就不能不承认阿契尔这种看法的合理性。
假如有人认为一个剧本的某种处理方式是具有戏剧性的,就匆忙做出结论:不这样处理就不会产生戏剧性。
这种论断,十有八九要被新的创作实践所推翻。
④由此可见,对“戏剧性”一词下的定义大都过于笼统;再进一步限制这个词的含义,又难免失于武断。
我们的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
尽管如此,人们却在广泛地使用这个概念。
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它充满了巧合,出人意料,就会有人说:“这真是戏剧性的!”人们在街头观看一场争吵,有人逐渐失去了兴味,又会说:“走吧,没戏了!”甚至人们在读小说、看电影时,如果感到枯燥无味,也会失望地说:“没戏!”至于在文学评论、电影评论中使用“戏剧性”这一概念,把它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更是不乏其例。
2018届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记叙文类阅读】汇集解析卷
【记叙文类阅读】汇集解析卷奉贤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2分)十一岁的硬汉葛闪①我们培训的地方,位于大鸭山的腹地里。
山左面,是当地唯一一所小学,叫白马小学。
山右面,是风景最为纯粹的藏民部落,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月牙湾。
②初遇巴瓦,是在夕日西坠的暮色里。
彼时,他背着书包正从半山腰往山顶攀爬。
见了我们的装束不是本地人,他亦饶有兴趣地和我们攀谈起来。
巴瓦的见识颇多,藏族的风土人情、地貌特产等,他都如数家珍。
巧的是,巴瓦家正在月牙湾。
③为了感谢他的热情,我们便将随身带的零食给了他一点。
巴瓦也不拒绝,接了只是拿在手里不拆开,说得带回家给他的母亲吃。
巴瓦说,他的父亲采药坠落而死,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体弱多病,做不了什么重活,都是靠编织篓筐出售来养活这个家。
他小,不能为家里分担什么,能把这好吃的带回家给母亲,母亲一定会很高兴。
④我们为巴瓦的懂事而感叹,又往他手里塞了点东西。
当得知巴瓦就在白马小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突然很奇怪:白马小学和月牙湾都位于山脚,两地之间因为旅游开发的缘故,早就铺设了水泥路。
可巴瓦,怎么翻山而回?面对疑问,巴瓦告诉我们,其实他从上个月开始,每天放学都是翻山回家。
⑤看着逶迤崎岖的山路,高高的山峰,我们心想走到月牙湾至少也要一个多小时吧。
而如果走山下的水泥路,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的功夫。
我们笑巴瓦玩心重,这山上一定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譬如可爱的小动物,奇异的花草……巴瓦面色一正,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说他只是想锻炼锻炼身体和腿上的力度,为两年后上初中做准备。
⑥我们一愣,两年后上初中和现在的翻越山路锻炼腿劲有关系吗?我们并不信巴瓦的话,觉得他还是搪塞我们。
我们笑笑,也不便去拆穿他的谎言。
他看出我们的心思,一下急了,两腮的高原红更加通透,忙着解释,说山里的孩子绝对不撒谎。
巴瓦说,两年后他就要去仁巴县城的初中学校读书,学校距离这里足足二十公里远,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
因为路途遥远,巴瓦想现在就锻炼,到放假时,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再从仁巴翻山而回到月牙湾了,走起来也就不会太累。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议论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
松江区⑷17.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实生活中人们把自己的头脑当作别人思想“跑马场”的现象相当普遍。
B.不做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应做“信息传播者”和“思想瞭望者”。
C.在容易获得信息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
D.面对海量和碎片化信息,只有系统积累有效整合,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4分)当我在上下班途中刷手机时,无论我是看知乎还是微信,我一定会打开一个便签工具,随时把自己觉得有必要深究的东西在便签里记一笔,并对便签做好分类。
空闲时,我就会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地加以积累和思考,使自己对许多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
答案14.(2分)对信息的筛选与甄别 15.(2分)⑴不愿思考⑵不善思考16.(8分)人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2分拥有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的方法 2分我们要对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分我们还要学会有效整合的思考习惯2分17.(3分)B18.(4分)第⑸段(1分)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我自己在碎片化阅读中,有效整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1分),而第⑸段阐述地是我们还要学会有效整合的思考习惯这一观点(1分),补充的这段文字可以有力地论证第⑸段的观点。
(2分)崇明县(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人生难得有静气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
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答云:‘小儿辈()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⑩几十年前,觉得这是一个笑话。而现在,你还会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吗?
14.请为第⑤段空白处选择适当的关联词(
)(2 分)
A.只要 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奉贤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8 分)
2、桥 ①按照科学定义,桥是一种架空的人造通道,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一大创举。桥的 出现与不断完善,贯通南北、连接东西、跨越江海,表现了人类高超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②《说文解字》里说:“梁,以木跨水,今之桥也。”木桥应是最早的桥梁形式之一,由跨 河过江而引延到架于悬涯峭壁、楼阁宫殿,乃至城市空间的栈桥、天桥、高架桥等。现代桥梁纵 使千姿百态,追根溯源,都可归于梁桥、浮桥、拱桥、索桥等几大类型。 ③中国自古有“桥的国度”之美誉。史料记载,商周时就有了浮桥;战国时出现了排柱式木 桥、伸臂式木桥;南北朝时有木石混合的桥;隋唐时出现形式多样的石拱桥,如隋朝李春设计建 造的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逾一千五百年而不毁;宋时造桥技术突飞 猛进,出现了各式各样新式桥梁,如名画《清明上河图》里雄跨汴河、极富美感的虹桥等,成为 经典;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还出现了藤桥、索桥等,如建于清康熙 44 年(公元 1705 年)横跨大渡 河的泸定桥,就是由 13 根铁链构成的铁索桥。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 迹。而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湘子桥,因设计科学合理、建筑工艺先进、桥体造型优美、建 筑时代久远,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④桥作为实用与艺术的融合体,如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 无不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风采。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中国桥是欠美的,并且 有很多是特出色的美。” ⑤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让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独具特色:长 安灞桥的柳丝、扬州二十四桥的月光、苏州枫桥的钟声、西湖断桥的邂逅,还有钱塘江大桥下的 怒涛、卢沟桥边的枪声,或寄寓一个美丽梦想,或承载一段历史伤痛,平添了一份别样的情怀。 桥既是工程技术的化身,也是精神家园的载体。一座桥,一段故事,一份情怀。造桥人、过桥者、 写桥人,共同演绎的故事,成就了丰富而独特的桥文化。 ⑥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完善。桥梁不只建在河江之上,早已延伸到大海上、 平原上、高山之间,桥路相连,桥隧相通,跨越更大的空间,连接更远的世界,创造出一个个伟 大的工程奇迹,演绎一串串精彩的桥梁故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征服了举世著名的钱塘江大潮; 丹昆特大桥长达 165 千米多,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高铁桥;而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 大桥,长达 55 千米,桥、岛、隧结合,成千上百的技术人员连续攻克了“五大制约性难题”, 共同完成了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仅是伟人的浪漫想
气时代,再到 3.0 自动化时代只用了 200 年。他认为人类文明创造技术的节奏正在加速,它会在
第 1 页 共 24 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某一个“奇点”出现后出现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如果我们固执地认为人工智能会像以前的新技 术一样,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他预测,在 21 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人 类智能中的非生物部分将无限超越人类智能本身。
30 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信基站构成了一个 5G 网,里
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避让等,可以做到精确无误。当我们
还在为“特斯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出事故而吐槽时,还应该想到,只要等待信号技术、物联
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然会超过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越来越少。
第 4 页 共 24 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象,更是现代科学发展与工程技术的完胜!
⑦一座桥,一个传奇,是非凡的人间奇迹!一座桥,一段历史,折射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也成为了创新文化的显著标识!
(选自《科学 24 小时》2017 年 12 期 有改动)
14. 第②段画线词语“悬涯峭壁”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 分)
机器不需要,只要输入累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
验”,而且机器的“经验”可以比人类多出成千上万倍。
⑦再来说手艺。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非常广阔的领域内,
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我看到一段让人惊讶的小视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在美国他拥有 13 项荣
誉博士头衔。他提出了一个奇点理论:大多数人对未来技术的预测,都低估了未来发展的力量。
20 世纪人类所取得的成就,等同于过去 2000 年发展所得到的成就。人类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
用了十几万年的时间,从农业到工业时代用了几千年,而从工业时代 1.0 机器制造时代到 2.0 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018 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说明文汇编
【闵行区】 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8 分)
1、悲伤的裁缝
①她做的是服装定制生意,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通过自己的手艺跻
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展示最流行的款式,然后根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
完善。(2 分) 17.D(4 分) 18.不能(1 分),第 3 段说明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技术堪称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1 分),第 4 段说明了中国桥梁是实用和艺术的融合体(1 分),第 5 段说明了许多古桥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 化信息(1 分),这三段内容由技术到艺术再到文化,这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2 分)(且 第 3 段的介绍紧承第 2 段的内容。1 分)
这一段写了人工智能凭借性能强大的各种感应元件和电脑中枢让“技术娴熟的司机”也无优 势,(2 分)写出了人工驾驶需要“经验”和“手艺”,承接了⑥⑦两段的内容。(1 分)在此基础 上,作者又通过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人工智能还具有判断力强、实际操作 精准的优越性(1 分)。
第 3 页 共 24 页
第 5 页 共 24 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杨浦区】 阅读下文,完成 15—18 题(18 分)
3、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 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 能的排斥。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 道。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 6 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 子。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 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因此,挑食 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 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 ⑤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 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有一 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 6 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 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 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 又少。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⑥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 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 这么大的魔力?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比如我 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 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 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 觉。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我们无 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B.赵州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一千五百多年而不毁。
C.梁桥的平直、索桥的凌空、浮桥的韵味、拱桥的涵影等,都显示出工程与艺术结合的精妙
风采。
D.桥梁早已延伸到大海上,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长达 55 千米。
18. 文章第③、④、⑤段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6 分)
【答案】 14.涯 崖(各 1 分) 15.B(3 分) 16.列举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例子(1 分),具体说明了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桥梁建筑技术日臻
可以精准地测量身材,并且可以精准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部件的大小。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
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可以在几秒钟内给你“制订”出最佳的着装方案,并可
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装来。
⑥本来,一位出色的裁缝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但“经验”在强大的
计算机面前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但是
复制服装卖给客户。她有 15 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