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精选)
隶书《曹全碑》上下、左右结构讲解[知识研究]
业界荟萃
19
左窄右宽
其分析方法位置空间与上相悖,或右部有撇、捺、钩、斜、
波画的字。
业界荟萃
20
左长右短,左短右长
见字帖 19页 字例
业界荟萃
21
作业
18页,西、雍、郡 19页,振、和、醪 20页,职、婓(第二个)、贯 21页,处、药
附《曹全碑》集字作品一副
业界荟萃
22
业界荟萃
23
业界荟萃
24
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图“继”字左边,上下位 置相当,上紧下松,右边上小下大的排列,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 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赋予了《曹全碑》工整稳定、清秀文雅的气质。
业界荟萃
4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 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如图六“季”字上紧,下放,“升”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高低错落, 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 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 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 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 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业界荟萃
7
《曹全碑》 单字上下结构分析
提示:
以平正、协调、匀称为基础,横画不宜重,字形不宜过长。 注意其上下对正,左右对称;左右长撇、长捺,向左右自然 伸展。
业界荟萃
8
上下对正(上下平衡)
字的上与下的中心位置对正,字形平正、不偏不移,点、 竖、斜画的相交处左右平衡对称。(官、里、曹字)
业界荟萃
业界荟萃
12
曹全碑的章法
曹全碑的章法
《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隶书碑刻,立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因其书法精妙,被后世誉为“隶书极则”。
《曹全碑》的章法布局严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章法上,《曹全碑》表现出以下特点:
1.整齐划一:整篇碑文的布局非常整齐,每行字数大致相同,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均匀,整体给人以和谐平衡的感觉。
2.纵有行,横有列:碑文的排版是纵向有行,横向有列,每行的字数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了稳定的格律。
3.注重空白: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留有适当的空白,这些空白不仅增加了整体的透气性,也使得文字更加突出和醒目。
4.结构严谨:每个字的结构都很严谨,笔画分明,线条流畅,对称性强,体现了隶书的规范和严谨。
5.变化丰富:虽然整体上整齐划一,但在局部细节上,《曹全碑》也展现出了变化丰富的特点,如字的大小、斜正、粗细等都有所不同,使得整篇碑文既严谨又不失生动。
6.节奏感强:《曹全碑》的字体既有力度又不失柔和,笔画之间过渡自然,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
《曹全碑》的章法不仅是隶书艺术的典范,也是研究东汉时期书法艺术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隶书《曹全碑》十一种基本笔法图示
隶书《曹全碑》十一种基本笔法图示2019-07-25汉隶是我国两汉书法艺术的象征。
《曹全碑》是汉朝著名隶书碑刻,其特点字型秀美线条粗细变化大,中宫紧实,主笔突出。
书写动作潇洒飘逸有篆书笔意,是隶书代表作之一。
汉隶是我国两汉书法艺术的象征曹全碑是汉朝著名隶书碑刻其特点字型秀美线条粗细变化大中宫紧实主笔突出书写动作潇洒飘逸有篆书笔意是隶书代表作之一曹全碑的用笔以藏锋、圆润为主,同时辅以露锋笔法和方折体势,因此能柔中见刚。
点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
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
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
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
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其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
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其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横|横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
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
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
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
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竖|竖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
汉隶经典《曹全碑》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详解(超详细)
汉隶经典《曹全碑》的笔法与结构特点详解(超详细)《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1956年移立陕西博物馆碑林。
《曹全碑》——结构特点《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
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下面具体分析《曹全碑》的结构特点1.扁平舒展。
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
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这是在其他汉碑中所罕见的。
如图一“共”字,两横上束下展,左右逸荡,上两竖与下两点紧束对应,更显中宫紧结,与中部一大波画造成对比。
图二“直”、“登”二字的横画如体操运动员拉开一字腿,上身匀称而收紧。
图三“命”字左撇右捺如一把大伞,将中间部分完全罩住,而“元”字竖弯钩则极力右伸,使整个字势飘逸舒展。
图一图二图三2.大小相间。
这也是《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大者如图四“学”字,小者如“冈”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
由于此碑的字距宽、行间疏,因此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由此也可见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图四3.布白匀称。
这主要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
如图五“朝”字左半横画多的密排,右半横画少的疏排,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
隶书《曹全碑》-简介與筆法
隶书《曹全碑》-简介與筆法书法是我国传统的书写汉字的内在规律和艺术法则。
它包括三个要素,既特定的历史渊源,书法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特别的表现形式,书法是通过书写汉字来为人所用;特殊的表现手法,书法是有规律、有法则的艺术创造。
上述三条缺一不可。
隶变是我国汉字演变的重要阶段。
隶书是书法演变中的重要书体之一,它无论在实用书写书艺创作及书法理论上都具有突出成果和重要作用。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以改变园匀为方折的笔法,改变修长为扁平结构的带波捺的新书体。
它是篆与楷之间承先启后具有重要作用的书体。
关于隶变的起因隶书定名等问题,我在隶变试谈》中曾专门谈过。
书法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字书写艺术,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和鲜明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即是笔墨之法,就笔法而言,宽泛地讲,包括身法:即用笔时身、臂、肘、腕、掌指的运动规律;墨法:即用笔时墨的深浅、浓淡、枯润等变化规律,及用笔本身的规律。
具体地讲,笔法是指用笔本身的方法。
这里探讨的是指后者,是想专指隶书的用笔方法。
笔法是书法中最直接、最实际的书写表现过程,是书法创作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方法。
字的点画是用笔的起点、构字成篇是用笔的终结。
笔法就是在书写过程中,以笔锋在纸面(或被书写工具)上运行为线索。
进行艺术化处理的结果。
这种艺术化处理过程,经过实践总结为带有规律性的成果,就成为普遍认定的笔法。
●实用与笔法隶书用笔首先应注意到隶字的基本书写特点,这些特点一般归纳为:字形扁方,左右伸展;左波右磔,蚕头燕尾;曲折方园,点画分明;提顿结合,粗细兼备。
但上述只能说明一般的书写和结构特征,用来作为隶字通常的辨认和书写是可以的,如果用来作为书法艺术的特点或要求则差之远矣。
我们热心于书法艺术,辨识、临习、书写隶字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书水平,从事艺术创造,间接地为实用文字的发展服务。
要研究笔法,就要摆正实用字和艺术美的关系。
书字只满足于实用的需要,书法才满足于审美的需要,它们同源于字的形体结构。
曹全碑的基本笔法
曹全碑的基本笔法曹全碑是中国古代碑刻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法吸引着无数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
曹全碑的基本笔法是书法创作中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曹全碑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技法精髓。
曹全碑的基本笔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曹全碑注重构图的布局。
整个碑面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其中上部为题记,中部为书写内容,下部为落款和印章。
曹全碑的构图严谨有序,布局合理,给人以整齐、稳重的感觉。
其次,曹全碑的笔画结构丰富多样。
曹全碑的笔画既有刚劲有力的直线笔画,又有柔和流畅的曲线笔画,还有丰富的点画和勾画,形成了独特的笔画组合和节奏感。
这种多样的笔画结构使曹全碑充满了变化和活力。
再次,曹全碑的用笔精细细腻。
曹全碑的每一笔都经过精心雕琢,力求形神兼备。
用笔细腻而不失沉稳,用墨深浅相间,使作品更加饱满立体。
同时,曹全碑的用笔也非常注重墨色的变化,使墨色与线条相得益彰,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此外,曹全碑的构字规整工整。
曹全碑的字体工整,每个字的结构严谨,字形规整,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均匀,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曹全碑的字体特点是遵循了古人的传统规范,但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变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最后,曹全碑的章法独特。
曹全碑的章法是指碑文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曹全碑的章法严谨有序,上、中、下各部分之间互相呼应,整体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章法的合理运用使曹全碑的视觉效果更加协调和谐。
总之,曹全碑的基本笔法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技法精髓。
它的构图布局严谨有序,笔画结构丰富多样,用笔精细细腻,构字工整规范,章法独特。
这些特点使得曹全碑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资源和学习借鉴。
通过学习和研究曹全碑的基本笔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曹全碑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探索出更多的艺术可能性。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实用版)目录1.隶书的起源和发展2.曹全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3.隶书的基本笔法4.曹全碑的笔法特点5.学习隶书笔法的意义和方法正文隶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汉字书法,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
作为汉字书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隶书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曹全碑,全名《曹全碑铭》,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隶书碑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围绕隶书常识和曹全碑笔法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简要了解一下隶书的起源和发展。
隶书起源于秦朝,是由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汉字书写形式。
到了汉朝,隶书逐渐取代篆书成为官方及民间通行的书写方式。
隶书的特点是笔画简练、形态优美,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隶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其中曹全碑是隶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曹全碑的背景和历史价值。
曹全碑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隶书碑刻,为纪念东汉名将曹全而立。
曹全碑的碑文由著名文学家蔡邕撰写,书法家赵袭书丹。
此碑书法技艺精湛,被誉为“隶书之冠”,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学和艺术价值。
曹全碑对于后世隶书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学习隶书的重要范本。
隶书的基本笔法包括横、竖、撇、捺、折、点等。
这些基本笔画在隶书中具有特定的形态和书写方法。
在隶书中,横画要求平直、稳重;竖画要求挺拔、有力;撇捺要求舒展、飘逸;折画要求圆润、自然。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笔法,可以书写出形态优美、富有韵味的隶书作品。
曹全碑的笔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笔画圆润、流畅,富有动感;二是结体端庄、规整,具有较强的秩序感;三是章法布局合理、匀称,给人以和谐之美。
曹全碑的笔法特点对于后世隶书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学习隶书的极好范本。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学习隶书笔法的意义和方法。
学习隶书笔法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书法技艺,还能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习隶书的方法主要有:一是仔细观察、分析曹全碑等经典隶书作品,掌握其笔法特点;二是多进行隶书创作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艺;三是向有经验的书法家请教,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课件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捺点等。
起笔大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6、钩画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多为似钩的弯曲形态,钩画
行至弯处,要转动笔峰,保证中锋行笔,末端向左上或下回 锋收笔。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斜点忌写横竖交叉处。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竖心有篆法痕迹,不宜过宽 女字旁左右两笔取弧形,上面可对应碰住。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具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曹全碑》显著的特征。
隶书常识及 曹全碑笔法
周广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
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 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书 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 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起笔一般为逆锋,行笔为中 锋,收笔或露锋或回锋。
5、下四点、心字底、走之旁、门字框 下四点分布均匀,方向有变化。 心字底捺画势平舒展厚重。 走之旁是典型隶书形态,连续小短撇,排列均
衡,可由里向外或反之。 门字框横画均匀、稍紧密。
隶书间架结构 改篆书的长方为扁方,横画密集、竖画宽松, 横平竖直,主笔突出。 同时保留了篆书字型结构的因素,(尤其是 部首),在避让、穿插、错落方面更为灵活。组 成字形的各个部分既独立存在,互不侵扰,又相 互依存、相互呼应。 注意:由于隶书与篆书有继承关系,就不要 处处坚持用楷书的笔法和结构为标准去写隶书。
运笔过程中的提笔和按笔, 一般用在笔画的转折处。
1、横画 (最基本笔画) 隶书横画有平画与波画两种,平画两头要圆、中间要丰实,
要写的平正劲直。不像楷书有斜势,收、起笔处不露顿挫痕迹。
2、 波画:即带蚕头雁尾的横画。“波”有舒展异常的装 饰美感,且往往处在主笔位置。波画重起重收,左右舒展,
注意:笔画两端在一条水平线上 (最基本笔画) 要用在主笔,遵守 “雁不双飞” 的规矩。
隶书常识及 曹全碑笔法
周广哲
一、什么叫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
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 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写好隶书曹全碑毛笔字的要领什么
写好隶书曹全碑毛笔字的要领什么1、选好笔,选兼毫笔。
2、恰当把握主体的创作状态。
3、“书写性”其实就是将书写过程和创作情绪纸面化。
行笔重复,会形成惯性。
由生到熟,要避熟趋生。
隶书简介: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擫,用大拇指的上节紧贴笔管内侧,略斜而仰,好象吹笛子时压住笛孔一样。
押,用食指第一节斜面出力,贴住笔管的外侧,位置和大指内外相当,配合起来捏住笔管。
钩,从中指第一节弯曲钩住笔管的外侧,与大拇指食指相互协调。
格,含有挡住的意思,即用无名指的指甲紧贴笔杆,将中指钩向内之笔管挡住。
抵,小指紧抵于无名指后,以增加无名指的推挡之力,含有凭托之意。
隶书曹全碑入门要诀:一、写蚕头雁尾要顺势切入笔,往右行笔勿调成纯中锋行笔,要稍侧执笔绷着拱劲往右行笔,出雁尾时勿搓笔捻管出锋。
二、写竖时笔稍右侧,这样就能绷着拱劲下行笔,写出有如弓弩内含张力的竖。
三、写撇直接往左推行勿调成纯中锋,结尾处亦可将笔带起去写下一笔。
四、写捺与长横一样,要有绷劲,拱劲,出锋勿按勿顿勿搓笔出锋。
五、其他笔画要点一致,即要有绷劲,刚柔并济去行笔。
六、笔画刚开始要写粗一些,好运笔,纯熟后再凝练细笔画,才可以写细而劲道的线条。
隶书的书法特征1、厚重。
表现为气势浑厚,茂密凝重,雄健壮美。
东汉时的隶书石刻,或立于庙宇,或处在崖壁,形制高大,气势浑宏。
字体比较大,结构茂密,点画粗壮有力。
其用笔不同于篆书的篆引,而是全力铺毫,逆行涩进。
它给人的艺术感受不是帖学一路的俊逸清秀,有书卷气,而是旷达雄浑,气势壮美。
它不是诸葛亮的羽扇纶巾,风流倜傥,而是关公,张飞那样的粗犷豪放,气势逼人。
2、朴拙。
表现为朴实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
隶书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好多简牍石刻出自民间书手,有些为急就,因而,隶书虽然总体是方整的,静态的,但却平中有敧,静中有动,拙中有巧。
关于曹全碑的知识与一些书法的常识
关于曹全碑的知识与一些书法的常识一、隶书概述隶书,历史上又称左书、右书、八分。
相传秦代的秦邈因犯罪补囚在监狱里,他把大、小篆的笔画和字体作了简化,以便于书写。
这种字体在以后的公文上使用起来了。
当时办公的小官叫“徒隶”,于是人们就把这种字体叫作“隶书”。
其实,据已出土的文字资料记载,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已有篆书的萌芽,程邈创造隶书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一种字体远非个人的力量所能创造的,也绝不是一个小时期可以完成的,中国文字是中国人民在集体劳动中逐步创造的,程邈对隶书做过搜集的整理和过程,对隶书的广泛使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隶书从秦代起,经过汉到三国,在楷书示创制通行之前,基本上都使用它。
但其形体却渐渐有所改变和美化,西汉的隶书,还不是很成熟,到了东汉,特别是后期,登时趋于工整和精巧,结构扁平,笔画出现了波磔(撇捺),形成了汉书的楷模。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著名的汉碑,基本上是东汉时期的。
晋唐以后,直至当今,虽楷书盛行,隶书仍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绽出一朵朵奇花异葩。
隶书的用笔特点是:1、横平竖直。
横画有的呈水平状,有的微微下俯,但两端的高低基本一致。
竖画,尤其是中画,则是正直的。
2、方圆并用。
隶书笔画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比小篆方,所以一般都讲篆圆隶方。
但这只是相对的,隶书在用笔时还保留了小篆圆笔的笔意。
如果把隶书后来的魏碑和楷书比较一下的话,那么隶书用笔时就显得圆润了。
3、“蚕头雁尾”。
隶书的主笔,如长横、捺画、斜钩、平钩、浮鹅钩,起笔圆润,形同蚕头,收笔之处重顿之后再挑出,状如雁尾,这就叫“蚕头雁尾”。
“蚕头雁尾”是隶书最具有魅力,也是最为典型的笔画状态。
隶书的字形趋扁,一娈篆书的纵向舒放,而变为纵向收敛,横向舒展。
二、汉隶及《曹全碑》介绍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汉代,尤其是东汉以后,逐渐进入了繁荣时期。
东汉艺术的代表是碑刻。
当时,门阀世家成为统治阶级的得力助手,地位极为显赫荣耀,在他们死后,门生故吏多为其歌功颂德,刻石立碑得以流芳后世。
《曹全碑》笔法精讲
隶变后的字,与篆书相比,就是具备了鲜明的点画持征。
笔法有方有圆,方圆并用。
下面,以明朗的笔迹演示,结合相对切实的例字,给大家详尽讲解隶书的基本写法。
掌握这些基本写法后,隶书的基础成就了一大步。
难得好教程,务必收藏好,或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一、横画横画是隶书中有特色的笔画。
往往以“横飞”为美。
隶书的横画有两种,一为平横,一为波横。
有方笔圆笔两种。
1.平横。
是指横呈水平状,一般逆锋起笔,折笔中锋运行,回锋收笔或露锋收笔。
平横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横。
是波笔的一种,是指横画具有俯仰之态。
一般逆锋起笔,折笔重顿,形成蚕头,然后提笔运行,至收笔处顿挫出锋,形成燕尾。
亦有蚕头小燕尾大的现象。
波横一般要写得厚重圆润,蚕头、燕尾都要饱满,横中略向上弯。
二、竖画竖画在隶书中只是普通的一个笔画,这个笔画承篆成分较大,即多数为圆起圆收。
有些竖末端较尖,亦不属楷书悬针竖,而是写时自然收结。
隶书的竖一般均为逆锋起笔,中锋徐行,藏锋收笔。
竖画在隶书中有三种形式:中竖,向左弧竖,向右弧竖。
也有方笔,即逆锋起笔,向左上角切,折笔下行。
虽然竖画在隶书中不如波画有特色,但书写时同样不可轻视。
1.以坚代撇隶书中有一种情形值得注意,即以竖代撇现象较多。
主要表现在书写楷书戈钩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笔,“威”第八笔,“咸“第八笔。
2.竖点 隶书中的点大多是由竖充任的。
三、撇画撇画又称掠画,是仅次于波画的又一重要笔画,它在隶书中变化很多,除了长撇、弯撇,还适用十一些左旁的竖画(竖撇)。
隶书中的撇笔无论怎么变化,书写时均应起笔有力,沉着刚劲,忌轻飘。
1.长撇这是隶书中最基本的撇。
一般逆锋起笔,内右向左倾斜行笔,整体弧度不大,藏锋向上收笔,它与后来楷书的长撇基本类似。
2.弯撇这是隶书中常见的撇,胃比后弯如半月。
一般为逆锋起笔,或竖行—半向左下弯行,或直接弯行,弧度呈45°角。
3.竖撇这是一种将左旁竖画进行艺术美化的做法。
起笔如竖,行至一半,向左上弯行,至末端向上微挑旋即回锋收结。
毛笔隶书学习:曹全碑用笔笔法心得
毛笔隶书学习:曹全碑用笔笔法心得《曹全碑》是学习隶书的经典碑帖之一。
该碑笔划细劲有力,圆转自如,气息醇和,温润秀丽。
清代万经评价此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众多书家主张“欲求隶书,必于汉代碑刻中求之。
学隶者若得曹全,可谓五岳归来。
学隶者以曹全为范本极佳也”。
都对此碑给予了高度评价。
《曹全碑》学习书法重要的是掌握笔法。
笔法即使用毛笔的方法和技巧,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关键。
书法之难难在笔法。
笔法中的提、按、顿、挫是书法艺术语言的最基本要素。
这些要素构成了笔法中的生命律动,同时也将书写者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
临贴需掌握笔法要领。
如何在经典碑帖中寻找典型笔画特征进行归类总结,让初学者用正确的方法对该碑帖进行临学,从而较快提高曹全碑书写水平,是我在编写过程中与同学们一起思考实践的目标。
在这过程中经历了质疑、解疑的困惑与快乐。
《曹全碑》一、对曹全碑隶法特点的认识经典碑帖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曹全碑最重要显著的特征是飘逸秀气。
飘逸秀气从何而来,从笔划中来,从结构、章法中来。
我反复读帖、临帖、背帖,对碑帖笔画进行细致入微地分析和认真地体会。
从中寻找曹全碑笔划的典型特征,进行归纳分析。
从用笔、结字、章法进行揣摩,用心领悟,寻找规律特点。
曹全碑的隶法与其他汉碑相比,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大多以圆笔的方式运笔。
每个字都突出一个主笔。
以横画为主笔,写的肥而特长,蚕头雁尾极为清晰如“里、上、六、直、奚、谷”等等。
以捺为主笔的捺画长长地抛出,呼应波画,取得平衡之势。
如“延、之、史、人”等。
横、撇、捺笔划姿态各异,或如小溪潺缓,或轻轻下按,然后顺势挑出,缓逸流畅,得翩翩欲下之势。
2、字法结构上紧下松,中宫收紧。
如“戊、夫、共、光、命”等。
字距宽,行间疏。
3、结字的大小井然有序,结体扁平舒展。
用笔流畅,左右舒展,收放自如,意态醇美,表现出飘逸的独特个性。
如“不、德、父、令、史、张”等。
《曹全碑》二、对曹全碑笔法特点的认识曹全碑是汉隶圆笔的代表,笔划缓入缓出,藏头护尾,以圆笔为主,方圆兼备。
隶书《曹全碑》上下、左右结构讲解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 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如图六“季”字上紧,下放,“升”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高低错落, 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 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 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 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 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左右各部大小与其笔画量和线条长短紧密相连;
左右长短一致时,其字形扁方 偏旁错落有致,通常为短左靠上、长右靠下;
左右均衡(左右平分、左右独立)
其大小、高低相当,字形方正、平稳、整齐。
左短上齐
左旁短小的,往上靠,保持其上端与右部整体平齐。为右 部撇、波(横)画留出了空间。到达整体平衡的效果。
《曹全碑》 单字上下结构分析
提示:
以平正、协调、匀称为基础,横画不宜重,字形不宜过长。 注意其上下对,左右对称;左右长撇、长捺,向左右自然 伸展。
上下对正(上下平衡)
字的上与下的中心位置对正,字形平正、不偏不移,点、 竖、斜画的相交处左右平衡对称。(官、里、曹字)
左右对称
左右相互对应的笔画或部分要相互相对称,做到长度、大 小、斜展对称。(如毖、景等字)
20页,职、婓(第二个)、贯
21页,处、药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
简介《曹全碑》以及《曹全碑》的笔法和隶法举例分析黄简讲书法:六级课程(隶书篇)16——《曹全碑》一《曹全碑》简介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送鱼给人,不如教人怎样捕鱼。
汉碑数量不少,全部讲解不可能,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上一课讲读帖方法,今天再以《曹全碑》为例来读帖。
一,《曹全碑》简介,先大致了解这碑的基本情况。
我们读《三国演义》,一开始就是汉室衰微,外戚专权,光和七年(184)黄巾事件爆发,各处州郡同时并动,于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登上历史舞台,这故事大家很熟悉。
当时西北也有一个人受命平定乱局,这人就是合阳令曹全。
合阳「合阳」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合阳县,在黄河边上,从省会西安到合阳大约是一百五十公里。
古合阳县治,在今天合阳县东南约四十里处,曹全在此政绩很好,于是部属和乡绅出资为他立碑,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捐钱人名单刻在碑阴。
立碑时曹全出任合阳令仅一年,我觉得太快了一点,清代王澍认为,这是曹全下属「王敞、王毕等为谀词以媚官长」,就是拍曹全马屁。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埋入地下,到明万历初在合阳旧城出土。
这碑的石材很好,出土时碑面字迹清晰如新,无额。
西安碑林的曹全碑出土后搬入县城内孔庙,移动时右下角撞坏了一个「因」字。
在城内,有一次大风毁树,树倒下来把碑压断了,成了两截,请注意碑面上这条线。
这一来拓本分为三种,城外本最早,城内未断本其次,断裂后的拓本是较后的。
但拓本的好坏,跟拓工水平有关,并非只看早晚。
曹全碑现况1956年,曹全碑移入西安碑林,现有铁架和玻璃柜加以保护。
我到碑林看曹全碑,前前后后看得很仔细,拍了好多照片,有铁架和玻璃柜当然是好事,但这铁架子实在很粗糙,对于这样的国宝,应该有好一点的设计。
去年碑林方面消息说要造新的展览馆,条件会好很多,但网民一片声说不要移动,恐怕再出事。
这确实是两难问题,出一点事都无法交代,最终碑林管理当局放弃了移动计划,一动不如一静吧。
《曹全碑》的风格,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秀丽」。
《曹全碑》隶书入门学习教程
《曹全碑》隶书入门学习教程《曹全碑》在隶书的诸多风格品类中,是典雅秀美一路者,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
对于学习隶书的朋友来讲,选该碑作为范本应该是正确的。
下面书思和大家谈谈《》曹全碑》笔画入门。
《曹全碑》是汉朝著名隶书碑刻,其特点字型秀美线条粗细变化大,中宫紧实,主笔突出。
书写动作潇洒飘逸有篆书笔意,是隶书代表作之一。
曹全碑的用笔以藏锋、圆润为主,同时辅以露锋笔法和方折体势,因此能柔中见刚。
|点|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
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
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
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
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其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
|横|隶书横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横形态明确,且左右发挥。
曹全碑的主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
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
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
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
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
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
|竖|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
尖尾如悬针,但尖头不锐利。
另一类“垂露”竖,起笔后逐渐按锋下行,收笔要回锋。
曹全碑中的竖画大多笔势变化不大,头尾均呈圆浑状。
注意竖画基本都呈垂直形,有时偶有变化,但不宜明显倾斜。
在遇到两竖并立的字形时,隶书往往将左竖画发挥成弯尾状以求得变化,典型的如“门”字类字形。
弯尾竖上半段写如竖,在中部或尾部才向左弯出,其形态又有种种变化。
左右结构中左侧的竖画也多写成弯尾竖,如报、扶、德等字;四行是中心竖画发挥为弯尾竖的字例。
这种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演化为竖钩,因此不能从楷书的角度推想隶书的写法。
曹全碑基本笔画教程,刚柔并济,真的太绝了!
曹全碑基本笔画教程,刚柔并济,真的太绝了!一横的写法波画1 起笔一一斜向左下重按后,圆转向右,头部呈斜向椭圆形。
2 行笔一一横向右中锋行笔,前段略提,后段略按,中间要轻,微向上凸。
3 收笔一一顺势重按后,向右上出锋,略尖。
平横用力均匀,粗细接近,形较直;横尾回锋轻收,两头略呈圆形。
横画特点波画即长横的一种,是字中最主要的笔波画用笔夸张,左右舒展,重起重收,是隶书的特征性笔画波画一波三折,形如波浪“~”,“蚕头雁尾”(头如蚕,尾如雁极具特色。
尤其是弯度较大的(如“二”、“土字)波画,为《曹全碑》的特殊造型。
在一个字中,这样的波画只能有一个,不是每个横画都要写成波画。
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雁不双飞”。
书写提示范字中,除“十”字外均有两三个横画,而只有长横可写成波画其余横画只能用平横直而较短。
范字中的横画互相靠拢,形不可长。
二竖的写法1 起笔一一向上按下后,圆转向下,头部略呈圆形。
2 行笔一一竖直向下,中锋行笔。
上段用力略轻,笔画稍细;下段逐渐加重,笔画稍粗长3 收笔①圆尾长竖,圆转向上,边转边提,回锋收笔②尖尾长竖,行笔至末端,顺势向下,边提边收出锋收笔,尾端较尖【竖画比较】竖画是字的主干字最重要的笔画之一。
长竖要写得端端正正,不偏不斜长竖在书写时,要注意粗细变化。
从头到下平上,要有一定的轻重变化,决不可以上下一般粗细。
否则,会显得呆板【书写提示】范字中,“干、平、章“三字的中竖是圆尾长竖,收笔部分略为粗壮“年、中”的中竖及相”字的左长竖都是尖尾长竖,竖画从头到丰尾,由粗渐细,收笔较干、平、章、年”四字横画向上靠拢,中竖向下伸展,下端要长。
字的左右基本互相对称。
三撇和捺的写法1.撇起笔一一向上轻按后,圆转向下,与竖的起笔相同。
捺起笔一一向左轻按后,圆转向右起笔,写法与平横相似。
2.撇行笔一一中锋用笔,用力均匀。
斜向左下,形较弯。
捺行笔一一向右下中锋行笔,形较直,后段逐渐加重。
3.撇收笔一一行至末端,稍按,转向右回锋收笔,撇尾可捺收笔一一接行笔重按后,转向右边边收,出锋收方可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