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技术 工质
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
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一、引言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它采用混合工质进行制冷,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
本文将从原理、工艺流程、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二、原理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是基于气体的物理特性设计的。
混合工质由两种或以上的纯物质组成,其物理性质与组成成分有关。
当混合物被加热时,其各组分会按照一定比例分离出来;当混合物被冷却时,则会重新混合在一起。
制冷过程中,混合物被加热并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然后通过换热器散热,使其变为液态。
接着,在膨胀阀的作用下,液态混合物膨胀为低温低压状态。
最后,低温低压的混合物通过换热器吸收外界的热量,并循环使用。
三、工艺流程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混合物制备:将两种或以上的纯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物。
2. 压缩:将混合物加热并进入压缩机进行压缩,使其变为高温高压状态。
3. 散热:通过换热器散热,使混合物变为液态。
4. 膨胀:液态混合物通过膨胀阀膨胀为低温低压状态。
5. 吸收热量:低温低压的混合物通过换热器吸收外界的热量,并循环使用。
四、应用领域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 工业制冷: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中需要制冷的设备和过程中,如化学、食品、医药等行业。
2. 商业空调: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可以应用于商业空调中,如超市、酒店、办公楼等场所。
3. 家用空调: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可以应用于家用空调中,如家庭、公寓等住宅。
五、总结单级压缩混合工质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
其原理是基于气体的物理特性设计的,工艺流程包括混合物制备、压缩、散热、膨胀和吸收热量。
在工业制冷、商业空调和家用空调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冷剂混合工质的性能评估与优化
制冷剂混合工质的性能评估与优化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制冷剂的环保性和能源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因其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引起严重环境问题,已经被世界各国逐步禁用。
同时,传统的制冷剂的能源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现代节能要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混合制冷剂正在被广泛应用。
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按一定配比调和而成的组合制冷剂。
相比传统的制冷剂,混合制冷剂的优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环保性强:混合制冷剂中一般包含HFC、HCFC、HFO 等种类的制冷剂,同一种制冷剂在不同的混合比例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环保性,混合比例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混合制冷剂可能会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能源效率高:混合制冷剂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配置不同的混合比例,实现能源效率最佳化,并且混合制冷剂的能量平衡性较好,使用起来稳定可靠。
(三)使用范围广:混合制冷剂在应用中的适用性比单一制冷剂更广泛,不同混合比例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条件,对于冷链运输、空调制冷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混合制冷剂性能评估混合制冷剂的使用需要进行系统的性能评估,以保证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混合制冷剂的组成会影响到其气化温度和冷凝温度,进而影响制冷系统的工作效果。
由于混合制冷剂在气体状态下的物性参数难以掌握,传统的制冷剂性能评估方法需要做出调整。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计算模型对混合制冷剂的性能参数进行预测和修正,常用的计算模型有PR、SRK、PENG-ROBINSON等。
这些模型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模型对混合制冷剂进行性能计算需要对不同模型理论基础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混合制冷剂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制冷效果下降、制冷波动、腐蚀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与制冷剂的配比、气液相分布等有关,需要通过实验评估和理论分析确定混合制冷剂最佳配比和使用条件。
混合制冷剂的优化混合制冷剂的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以开发出性能更好、更具环保性和经济性的制冷剂。
制冷技术原理与应用基础课件第2章 常用制冷工质及其性质
制冷技术
2.2.1 制冷剂代号与种类
由于制冷剂种类繁多,为了书写和表达方便,国际上统一 规定了制冷剂的简化代号,可用的每种制冷剂均有唯一的、国 际统一的代号,代号与种类是相关的。常用制冷剂按组成区分 有单一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按化学成分区分有有机制冷剂和 无机制冷剂。
制冷技术
2.3 环境影响指标
自1974年,莫林纳(M.J.Molina)和罗兰(F.S.Rowland) 提出臭氧层问题以来,大量的研究和大气实测数据表明, 臭氧层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目前,臭氧层被破坏问题以成 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2.3.1 根据环保观点的命名 2.3.2 消耗臭氧物质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2.3.3 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
链 烷 烃 的 卤 族 元 素 衍 生 物 制 冷 剂 编 号 规 则 为 R(m1)(n+1)(x)B(z) ; 链 烯 烃 的 卤 族 元 素 衍 生 物 制 冷 剂 编 号 规 则 为 R1(m-1)(n+1)(x)B(z);环烷烃的卤族元素衍生物制冷剂编号规则 为RC(m-1)(n+1)(x)B(z);如制冷剂中无Br,则在编号中不出现 B(z)项;对于同分异构体,在后面加英文字母来区别。
制冷技术
第2章 常用制冷工质及其性质
2.1制冷剂的演化过程 2.2制冷剂的选用原则 2.3环境影响指标 2.4制冷剂的热力性质 2.5制冷剂的化学性质与实用性质 2.6制冷剂的溶解性质 2.7常用制冷剂 2.8载冷剂简介 2.9润滑油简介
制冷技术
制冷技术中的混合工质研究
制冷技术中的混合工质研究制冷技术是指通过对物质的吸收、压缩、膨胀和放出热能等过程实现热量的转移,并使物体达到低温的技术手段。
制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航空航天、军事和医疗等领域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制冷技术中的混合工质研究进展。
一、混合工质的定义和分类混合工质是指由两种或以上的制冷剂在一定的比例下混合而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的冷媒。
混合工质可以使不同制冷剂的优点相互补充,降低制冷剂的使用量和成本,提高制冷效率,缩小设备体积和重量等优点。
根据混合剂的组成条件和性质,混合剂可以分为气-气混合剂、液-气混合剂、液-液混合剂等。
二、混合工质的研究意义混合工质技术是实现能效比和环保的有效手段,混合工质制冷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制冷剂的性能,而且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因此,混合工质研究意义重大,对提高制冷系统性能、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能源及地球环保具有重要意义。
三、混合工质的应用领域混合工质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家庭空调、商业冷藏、工业冷却、医疗制冷、光伏制冷等领域。
其中,汽车空调中最常用的混合工质是R134a和R1234yf的混合物,可以实现汽车空调的高效节能和环保。
家庭空调中混合工质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包括R32和R125的混合物等。
商业冷藏的混合工质主要有R404A、R507、R407A、R407C等,而医疗设备的制冷固化和分离等通常采用低温混合剂或冰浴混合剂。
四、混合工质的研究进展随着环保意识的抬头,混合工质技术在制冷和空调系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混合工质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提高混合工质的性能和稳定性,降低使用成本和能耗,并且进一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具体研究进展如下:(1)热物性及其测量方法:混合剂中的物性参数对制冷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制冷效率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混合工质的热物性研究是混合工质研究的核心内容。
目前,混合剂的热物性及其测量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制冷技术的分类
制冷技术一般按温度范围来划分,可分为:
—— 120K ( ——153 ℃) —普通制冷 120K~20K(-153 ℃ ~ -253 ℃ )— 深温制冷 20K~0.3K(-253 ℃ ~ -273 ℃ )— 低温制冷 < 0.3K (-273 ℃)以下 —超低温制冷
安居才能乐业
燃气轮机综合热利用能量分配
17MW联合循环
25MW联合循环
加州大学135MW联合循环
三联供-热+电+冷
三联供能量分配
区域三联供
广州大学城能源站
长沙机场
长沙机场负荷
长沙机场负荷站
主力能源的变化
中科院天然气膨胀液化
中原天然气液化流程
1.分液罐;2.过滤器;3.脱CO2塔;4.干燥器;5.中压丙烷换热器; 6.低压丙烷换热器;7、11、14.节流阀;8.高压天然气分离器; 9.乙烯换热器;10.中压LNG换热器;12.中压天然气分离器; 13.低压LNG换热器;15.低压天然气分离器;16.LNG储槽
5 制冷系数
q0 4.71
w0
蒸汽喷射制冷引
1
由喷射引流作用维
喷管
锅炉
Q
喷管 持的低压区1kPa
2 43
2 混合室 4
3
扩压管
低压区
冷却到环境温
5
度的25℃饱冷和凝器
水,节流至
1kPa为7 ℃
Q0
7
6 节流阀
Q2
冷库
该区温度不变,
8 但存在相变,
故能吸热
蒸汽喷射制冷系统T-s
T
C
1
7
T
5
6
温度 25℃
Q2
制冷与低温测试技术知识点整理
制冷与低温测试原理要点2017.6(个人理解,仅供参考)1、300K-常温、120K-低温上限、90K-氧液化点、77K-氮液化点、20K-氢液化点、4.2K-氦液化点、2.17K-超流氦转化点<1937年卡皮查发现,特点为:无流动阻力和超强导热性>。
2、制冷技术发展两个阶段:天然冷源应用(到十八世纪中期),主动的机械制冷阶段(十八世纪中期至今)。
3、常用的低温工质:空气、氧、氮、氩、氖、氢、氦(对应1中液化温度)。
4、测量:利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通过一定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所需要的量值的过程。
5、数据处理:利用统计学的方法,从理论上估计随机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也就是首先从测量序列中得一个最优概值,然后对最优概值的测量误差做出估计,得到测量值的过程。
6、测量条件:人、仪表和外界条件。
7、仪表系统:传感器、调理传输器和数据显示器。
传感器:将感受到的被测量信号转换成相应信号输出(影响单一、单值函数关系、反应快延迟小、少干扰)。
调理传输器:根据数据获取与相应部件的要求调理与传送感受件输出的信号(要求:信号稳定、精确度高、信息损失小)。
数据显示:实验者观察被测参量的数值和变化(模拟式、数字式、屏幕式)。
8、测量仪表的质量指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基本误差(规定工作条件下,仪表的最大误差与量程之比)。
量程:仪表能够测量的最大输入量与最小输入量间的范围。
(最好使测量值落在仪表量程的三分之二左右)精度:仪表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允许的最大相对百分误差,表征指示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
灵敏度:稳态条件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
表征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
分辨率:仪表响应或分辨输入量微小变化的能力。
表征引起仪表指针发生可见变化的被测参数的最小变化量。
不灵敏区称为死区。
线性度:传感器校准曲线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对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
表征校准曲线接近规定直线的吻合程度。
重复性:在全量程范围内对应于同一输入值,输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对量程的百分比。
制冷技术与热泵技术
全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辅导制冷技术与热泵技术制冷技术是使某一空间或物体的温度降到低于周围环境温度,并保持在规定低温状态的一门科学技术,它随着人们对低温条件的要求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液体转变为气体,固体转变为液体,固体转变为气体都要吸收潜热.4.1.1、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工作原理人工制冷有多种方法,目前主要是使用工作物质(制冷工质)状态变化时吸热和放热的特征来实现制冷。
任何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将要吸收热量,液体的沸腾温度(即饱和温度)和吸热量随液体所处的压力而变化,压力越低,沸腾温度也越低。
而且不同液体的饱和压力、沸腾温度和吸热量也各不相同。
例:1 个大气压(0.1M Pa)下制冷工质沸点(℃) 气化潜热r (kJ / kg)水100 2256氨(R717)-33.4 1368R22 -40.8 375只要根据所用制冷液体(称制冷剂)的热力性质,创造一定的压力条件,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所要求的低温。
要实现制冷循环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而且要以消耗能量作为补偿。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就是用压缩机等设备,以消耗机械功作为补偿,对制冷剂的状态进行循环变化,从而使用冷场合获得连续和稳定的冷量及低温。
a. 低压管道保温b. 工质状态②过热蒸气③饱和液④湿蒸气4.1.2.图表1.T-S 图2.压-焓图(lgP-h 图)4.1.3、 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研究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影响制冷循环的各种因素,寻求节省制冷能耗的途径。
逆卡诺循环是使工质(制冷剂)在吸收低温热源的热量后通过制冷装置,并以外功作补偿,然后流向高温热源。
逆向循环是一种消耗功的循环,制冷循环就是按逆向循环进行的,在温—熵或压—焓图上,循环的各个过程都是依次按逆时针方向变化的。
1.逆卡诺循环设备示意图逆卡诺循环在T-S 图上的表示2.实现逆卡诺循环必须具备的条件:(1)高、低温热源温度恒定;(2)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外界热源之间无传热温差;(3)工质流经各个设备时无内部不可逆损失;制冷系数ε制冷循环常用制冷系数ε表示它的循环经济性能,制冷系数等于单位耗功量所制得的冷量。
制冷装置的原理
制冷装置的原理制冷是指通过某种物理或化学方式,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空间,以达到降低温度的目的。
制冷装置是实现制冷过程的工具,它们以各种原理和技术运作,为我们提供了在炎热夏天或其他需要降温的环境中舒适度和便利性。
一、制冷循环基本原理制冷装置的运行基于热力学循环原理,主要包括蒸发、压缩、冷凝和膨胀四个过程。
1. 蒸发过程:制冷装置中的工质在蒸发器中加热,从而吸收外部环境中的热量。
这个过程中,工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并带走热量,实现了降温效果。
2. 压缩过程:经过蒸发,工质变为气体状态后,进入压缩机。
压缩机对气体进行压缩,将气体的体积缩小,同时压缩机的工作也对气体施加外部功,使其温度升高。
3. 冷凝过程:高温高压的气体通入冷凝器,此时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失去热量,冷凝成液体状态,温度降低。
4. 膨胀过程:冷凝后的液体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气体压力降低,从而使得工质的温度进一步降低,重新开始蒸发过程。
整个制冷循环是一个持续循环进行的过程,通过不断重复上述四个过程,实现物体或空间的降温。
二、不同类型的制冷装置原理在工程实践中,制冷装置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采用不同的原理和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制冷装置原理:1. 压缩式制冷压缩式制冷是目前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制冷方式。
它使用压缩机将冷媒压缩,实现冷热媒之间的温度差来实现制冷效果。
2. 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利用工质对溶液的吸收性能,在化学反应中吸热来实现制冷。
其中,溶液的吸收性能和化学反应的放热量扮演着重要角色。
3. 热泵技术热泵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制冷和供热的技术。
通过逆转制冷循环,将室外低温热量转移到室内空间,实现加热效果。
这种技术既能提供制冷,又能提供加热,具有能效高的特点。
4. 负温度系数材料负温度系数材料,如热电偶和热电堆,根据热电效应来实现制冷效果。
通过施加电场或温度差,材料的热电效应会导致温度降低。
5. 透平制冷透平制冷是利用透平机械原理实现制冷的一种方式。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原理及应用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原理及应用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是一种常用于超低温制冷的技术,其原理和应用如下:1. 原理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利用等温膨胀的原理,通过降低气相工质的温度来实现制冷效果。
该技术通常使用液态低温工质和气态高温工质的混合工质,通过调节混合比例和节流阀后,利用工质在节流阀中的过程中产生的制冷效果。
2. 应用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 超低温制冷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是一种常见的超低温制冷技术,可以达到非常低的温度,通常可用于制冷材料、仪器设备、科学研究等领域,如获得极低温下的超导态。
(2) 低温储存在食品、药品等领域,低温储存是非常重要的。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可以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从而延长食品、药品的保鲜期。
(3) 液化天然气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也可以应用于液化天然气行业。
在液化天然气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天然气冷却至极低温下进行液化。
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可以提供所需低温环境,从而实现天然气的液化。
(4)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要求非常严格的关键设备和器件,这些设备和器件需要在极低温下工作,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可以提供所需的低温环境。
虽然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有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需要使用复杂的设备和系统,成本较高。
此外,由于工质的特殊性,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以确保工作安全性。
综上所述,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是一种常见的超低温制冷技术,应用广泛,可以在超导、低温储存、液化天然气、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深冷混合工质节流制冷将在未来发展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制冷剂
2、饱和烃卤化物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 衍生物的总称,即根据所要求的沸点,将饱和碳氢化 合物中的氢元素全部或部分地用卤素取代,就形成了 通常所称的氟里昂类制冷剂。目前用作制冷剂的都是 从甲烷、乙烷、丙烷和环丁烷的氟、氯、溴衍生物而 得来。 分子通式为:CmHnFxClyBrz 其中的m、n、x、y、z分别表示卤代烃分子中C、H、 F、Cl、Br原子的数目。
退出 返回
4、生理学和其他方面的要求
A、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应无危害,不应有毒性、窒息性和刺激 性。制冷剂的毒性分为六级,一级毒性最大,六级毒性最小。 毒性分析标准见表3
表 3:制冷剂的毒性分级标准
级别 制冷剂 制冷剂蒸汽在空气中 所占百分比/% 1 2 3 4 5 6 SO2 NH3 CCl4,CHCl R113,R21 R12,R22 0.5~1.0 0.5~1.0 2.0~2.5 2.0~2.5 20.0 20.0 5 60 60 120 120 120 以上 致死 致死 开始死亡、重残 产生危害作用 不产生危害作用 不产生危害作用 作用时间/min 产生的结果
退出
返回
2、物理化学方面的要求
A、制冷剂的黏度和体积质量应尽可能小。 (可以减小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流动的阻力, 降低压缩机的能耗和缩小管径) B、制冷剂在冷冻油中要有适度的溶解性。 C、制冷剂对金属和其他材料(如橡胶等)应 无腐蚀和侵蚀作用。 D、在全封闭的压缩机中,制冷剂与电机接触, 制冷剂必须有较高的绝缘强度。 F、要有溶解水的性能,这样可避免冰堵。
A、在标准大气压下,制冷剂的蒸发温度要尽量低。 B、在制冷循环时,在获得满足要求的低温条件下, 蒸发器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最好能与大气压力相近, 或稍高于大气压力。(如果蒸发压力低于大气压力, 外界空气有可能从不密封处渗入系统,不仅会影响 蒸发器、冷凝器的传热效果,而且增加压缩机的耗 功量) C、采用自然界的水或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时,制冷剂 气体在冷凝器中的冷凝压力要尽量低,一般不超过 1.2~1.5MPa。(可以减少制冷装置承受的压力,降 低工艺过程、材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减少制冷剂 向外渗漏的可能性) D、制冷剂的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要大。(~能力越大, 要求产生一定制冷量时,制冷剂的体积循环量就越 小,这就可以减小压缩长的制冷剂。 具有良好的热力性能,在循环过程中高低压适中,
二氧化碳制冷原理
二氧化碳制冷原理
二氧化碳(CO2)制冷是一种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工质的制冷技术。
其原理基于二氧化碳的特性和物理过程。
CO2制冷的原理可以简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压缩:首先,将含有CO2的气体通过压缩机进行压缩。
压缩机会增加气体的压力和温度。
2. 冷凝:接下来,高温高压的CO2气体通过冷凝器,外界的冷却水或冷空气接触,使CO2气体冷却并传递热量给冷凝介质。
这个过程中,CO2气体会发生相变,从气态变为液态,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3. 膨胀:冷凝后的CO2液体进入膨胀阀,通过膨胀阀的节流作用,使其压力和温度降低。
在膨胀的过程中,CO2液体会部分蒸发成气体,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4. 低温制冷:膨胀后的CO2气体进入蒸发器,与待制冷的物体或空气接触。
在与物体或空气接触的过程中,CO2气体会吸收物体或空气的热量,使其变冷。
5. 循环:制冷后的CO2气体再次被压缩机抽回,进行新一轮的压缩冷凝循环。
与传统制冷剂相比,CO2制冷具有许多优点,如环保性、可再生性和无毒等。
而且,CO2的临界温度和压力较低,可以
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工作,适用于中低温制冷需求。
因此,CO2制冷技术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制冷原理与技术讲解
制冷原理与技术讲解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蒸发冷却原理: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时,对外界物体进行蒸发冷却。
通过增大制冷剂的表面积,可以提高蒸发速率,从而提高制冷效果。
2.压缩冷却原理:通过压缩制冷剂,使其在压缩机中变为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形成高温高压液体。
最后,通过膨胀阀使高温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行制冷作用。
3.磁致冷原理:通过应用外部磁场来改变材料的磁性,使其发生自发磁化与脱磁现象,实现材料吸收与释放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目的。
4.化学制冷原理:通过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使物质温度发生变化。
如吸附式制冷机通过吸附剂与制冷剂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制冷效果。
二、制冷技术制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压缩式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家用冰箱和空调中,以及商用冷库。
它利用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使其冷却并变为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使得制冷剂流向蒸发器进行蒸发冷却。
2.吸收式制冷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商用冷库和工业制冷设备。
它利用氨水溶液吸收制冷剂蒸汽释放的热量,使制冷剂再次变成液体形式。
吸收式制冷技术具有高效、无污染等特点。
3.蒸气喷射制冷技术:通过蒸汽与喷射剂的混合作用,利用蒸汽的压力与速度能量,将高温低压蒸汽变为低温低压或低温高压的蒸汽,实现制冷效果。
4.磁致冷技术:利用材料在磁场中的磁致热效应,通过改变磁场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实现材料的热吸收和热释放,从而实现制冷目的。
5.热泵技术:热泵技术不仅可以进行制冷,还可以进行加热。
它通过循环工质的相变过程,将热能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然后释放到高温环境中。
热泵除了用于制冷空调外,还广泛应用于集中供暖和热水供应领域。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
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制冷专业是一个涉及制冷技术和制冷设备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对于从事制冷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制冷原理、制冷循环、制冷剂以及制冷设备四个方面介绍制冷专业必备的知识。
一、制冷原理制冷原理是制冷专业的基础知识,它涉及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和热传导规律。
制冷原理的核心是利用物质的相变过程来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温度的降低。
常用的制冷原理有蒸发制冷、吸收制冷和压缩制冷等。
了解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制冷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制冷循环和制冷设备,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二、制冷循环制冷循环是制冷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蒸发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通过蒸发剂与外部的低温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吸收热量。
压缩机是制冷循环中的能量转换装置,它将低温低压的蒸发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提高其温度和压力。
冷凝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通过冷却剂与外部的高温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释放热量。
节流装置是制冷循环中的控制装置,通过减小蒸发剂的流量和压力,使其进入蒸发器时呈现饱和状态,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三、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的工质,它起到传递热量和实现温度降低的作用。
常用的制冷剂有氨、氟利昂、丙烷等。
制冷剂的选择要考虑到其物理性质、环境影响和安全性等因素。
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包括饱和蒸汽温度、气化热、比容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到制冷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制冷剂的环境影响主要涉及到其对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因此要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制冷剂的安全性包括其毒性、燃烧性和爆炸性等,要选择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影响较小的制冷剂。
四、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制冷专业中的实体部分,它包括冷库、冷藏车、冷冻机组、空调设备等。
冷库是用于存储冷冻或冷藏食品的设备,它通过制冷循环实现温度的控制和保持。
冷藏车是一种用于运输冷藏货物的专用车辆,它通常配备有制冷机组,可以保持货物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虹吸制冷技术
虹吸制冷技术
虹吸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虹吸原理来实现制冷的技术。
虹吸制冷技术主要是利用液体在一端形成虹吸流动,将工质从低压侧吸引到高压侧,通过蒸发和冷凝过程完成制冷循环。
其基本原理是使工质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循环流动,通过利用压力差和温度差来实现制冷效果。
虹吸制冷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高压侧液体通过冷凝器冷凝成高压液体,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差。
2. 高压液体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发生蒸发过程,吸收热量,使得蒸发器内部温度下降。
3. 低压侧的工质被蒸发器所吸引,形成虹吸流动,通过管道连接到高压侧。
4. 工质在高压侧经过冷凝器进行冷凝,释放热量,再次成为高压液体。
虹吸制冷技术具有节能、环保、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一些需要制冷的应用场景,如家庭空调、商用冷冻设备等。
然而,由于虹吸制冷技术的复杂性和高成本,目前还在实验阶段,尚未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
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制冷技术的热力学基础在制冷循环中,工质不断地进行着热力状态变化。
描述工质所处热力状态的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简称状态参数。
一定的状态,其状态参数有确定的数值.工质状态变化时,初、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差值,仅与初、终状态有关,而与状态变化的过程无关。
制冷技术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内能、焓与熵等。
这些参数对于进行制冷循环的分析和热力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温度温度是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是标志物体冷热程度的参数。
物体的温度可采用测温仪表来测定。
为了使温度的测量准确一致,就要有一个衡量温度的标尺,简称温标,工程上常用的温标有:二、摄氏温标又叫国际百度温标,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
2。
绝对温标常用符号T表示,单位为开尔文(代号为K)。
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仅是起点不同而已(t=0℃时,T=273.16K),它们每度的温度间隔确是一致的。
在工程上其关系可表示为:T=273+t(K)二、压力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常用符号P表示。
压力可用压力表来测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单位为帕斯卡(Pa),实际应用时也可用兆帕斯卡(MPa)或巴(bar)表示,1MPa=106Pa而1bar=105 Pa。
压力的标记有绝对压力、表压力和真空度三种情况.绝对压力是指容器中气体的实际压力,用符号P表示;表压力(PB)是指压力表(或真空表)所指示的压力;而当气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B)还低时,容器内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低的数值,称为真空度(PK).三者之间的关系是:P=PB表压力+B大气压力或 P=B大气压力-PK真空度,作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应该是绝对压力,而不是表压力或真空度。
三、比容比容是指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容积,用符号υ表示。
比容是说明工质分子之间密集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比容的倒数为工质的密度,即单位容积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
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关系。
制冷技术中的制冷剂替代研究
制冷技术中的制冷剂替代研究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传统的制冷剂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现在,制冷科技正在积极的研究替代制冷剂,以确保环境的持续稳定,保护我们的星球。
二、制冷剂概述制冷剂是制冷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吸收室内热量并排放到室外环境。
在历史上,制冷剂主要分为两大类:氯氟烃类制冷剂和非氯氟烃类制冷剂。
1.氯氟烃类制冷剂氯氟烃类制冷剂,如CFC、HCFC和HFC等,是以氟、氯等卤素元素为基础的化学物质。
由于其在对臭氧层的破坏性作用,产生了广泛的警觉。
因此,主要生产国家已经全面禁止了氯氟烃类制冷剂的使用。
2.非氯氟烃类制冷剂非氯氟烃类制冷剂,如CO2、HC等,不含卤素元素,因此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性影响。
但是,这些替代品在目前的制冷技术中存在继续研究的问题。
三、CO2制冷剂二氧化碳是当前非常流行的制冷工质,也称为R744。
相对于氯氟烃类制冷剂,二氧化碳制冷剂可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1.环保二氧化碳对纯净自然的影响比氟氯碳小得多,因为它的全球气候变化潜势(GWP)为1,而CFC-12和HFC-134a的GWP分别为10,900和1430。
2.高效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制冷效率要高于其他替代品。
这意味着冷气系统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可以更少地能源来运行,并产生更少的碳排放。
3.安全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天然气体,不会像其他限制性制冷剂那样引起火灾和爆炸的潜在威胁。
四、HFC制冷剂HFC制冷剂是氟化氢碳的缩写,它们是最近几十年中被广泛使用的制冷工质之一。
HFC代表一种颇具前途的先进制冷剂,因为它们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1.优点HFC替代品代表了一种灵活的制冷方案,可以轻松应对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泛。
2.缺点HFC替代品主要的问题在于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由于HFC对全球变暖的潜在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逐步淘汰HFC类制冷剂。
并正在加快使用替代HFC的替代品,例如液氨和二氧化碳。
五、其他替代品除了CO2和HFC制冷剂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替代品。
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
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是一种常见的制冷技术,它将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混合在一起来实现制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
一、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的基本原理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是利用混合物的汽化和凝结来实现制冷。
其基本原理是:将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沸点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液体,然后通过压缩、膨胀等过程使其发生汽化和凝结,从而吸收或释放热量,实现制冷。
二、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的组成1. 压缩机:用于将低温低压的混合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2. 冷凝器:用于将高温高压气体冷却并凝结成液体。
3. 膨胀阀:用于控制流经蒸发器的液体量和流速。
4. 蒸发器:用于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使冷媒蒸发。
5. 液体分离器:用于将混合物中的液体分离开来,以便重新混合。
三、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的工作流程1. 压缩过程:将低温低压的混合气体通过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2. 冷凝过程:将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冷却并凝结成液体。
3. 膨胀过程:通过膨胀阀控制流经蒸发器的液体量和流速,使冷媒蒸发并吸收空气中的热量。
4. 蒸发过程:在蒸发器中,冷媒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从而使其蒸发并形成低温低压气体。
5. 液体分离过程:将混合物中的液体分离开来,以便重新混合。
四、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与传统朗肯循环的比较1. 效率提高:相比传统朗肯循环,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能够提高制冷效率。
2. 节能减排: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的制冷剂使用量较少,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 成本降低: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的制冷剂成本较低,可以降低制冷设备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五、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的应用领域1. 制冷设备: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设备中,如空调、冰箱、冷库等。
2. 工业生产: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也被应用于一些工业生产领域,如医药、化学、食品等行业中的温度控制和制冷过程。
3. 航空航天:由于混合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因此在航空航天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l
C
稳定性(→温室效应) 挥发性、极性
N
F
H
燃烧性 高性能
H
4
2020/3/18
冷环 剂境 的保 重护 要是 问当 题今 !选
用 制
Cl原子破坏臭氧层的机理
臭氧层破坏:一个 Cl 原子将破
坏 103~104 个 O3 分子
Cl+O3→ClO+O2 Cl+O2→ClO+O
103~104 次
地球温室效应:C-F 键吸 收红外线,妨碍地球表面 向太空中的热辐射
10
8
RR44110a0A
6
5
4
60
3
50
40
2
30
20
1
10
0.8
0
0.6
-10
0.5
0.4
-20
0.3
-30
0.2
-40
-50
0.1
0.08
0.06
x=0.0
0.2
0.4
0.05
100
200
0.6
0.8
300
2020/3/18
70
1.70 0.005 0.006
60
1.80
50
40
1.90
0.0080
19
2020/3/18
低温、中温、高温制冷剂
Vapour pressure in bar
30
25 低温
20 15 10
中温
R12 R134a R600a R290 R404A R407C R410A
20
5
高温
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R150 R151 R152
C2H3Cl3 C2H3Cl2F C2H3ClF2 C2H3F3 R140a R141b R142b R143a
C2H2Cl4 C2H2Cl3F C2H2Cl2F2 C2H2ClF3 C2H2F4 R130a R131 R132a R133a R134a
C2HCl5 C2HCl4F C2HCl3F2 C2HCl2F3 C2HClF4 C2HF5 R120 R121 R122 R123 R124 R125
无机物(R7xx)
– 氨(R717) 、水(R718):空气(R729), 氧气(R732), 氢气(R702)
非饱和碳氢化合物(Rxxxx”)
– 第一位数为非饱和碳键的个数;第二、三、四位数,与甲烷等 饱和碳氢化合物编号相同,分别为碳(C)原子个数减1、氢 (H)原子个数加1、氟(F)的原子个数
氟利昂:甲烷和乙烷的F、Cl衍生物
哈龙(1211或1301 ,不作制冷剂) :甲烷和乙 烷的F、Cl、Br衍生物
– 多元混合溶液
共沸溶液(如:R502)
近共沸溶液(如:R410A)
非共沸溶液(如:R407C)
– 其他烃类:乙烯、丙烯、环烃
9
2020/3/18
5.制冷剂的命名方法
Rabx的分子结构: abx+90=mnx
Cl
C Cl R12
H
F
Cl
C Cl R12
H
F
Cl
C Cl R12
H F
Cl
C Cl R12
H
F
地球表面
CCl3F (紫外线照射) CCl2F + Cl
Cl + O3 ClO + O2
5
Cl
+
O2
ClO+O
2020/3/18
ODP、GWP参数中包含了 在空气中的寿命因素!
制冷剂的ODP与GWP
– 环境保护问题 – 技术经济问题 – 国民经济发展问题
3
2020/3/18
2.制冷剂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19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00 ’10
天然制冷剂 (非氟利昂族制冷剂)
<氟利昂族制冷剂> CFC: Chloro Fluoro Carbon HCFC: Hydro Chloro Fluoro Carbon
❖R410A:R32/125(50/50)
– 有机化合物: R6 (无特殊意义)
10
2020/3/18
甲烷族氟利昂(Freon)
HCC
CH4 甲烷 R50
有毒
CH3Cl CH3F
R40
R41
HFC ODP=0
CH2Cl2 CH2ClF CH2F2
R30
R31
R32
CHCl3 CHCl2F CHClF2 CHF3
– 乙烯(C2H4)编号为R1150,氟乙烯(C2H3F)编号为R1141
14
2020/3/18
6.制冷剂的性质(对制冷剂的要求)
热力学性质
– (1)制冷效率高
hR=εth/εcarnot
– 标志着不同制冷剂节流损失和过热损失的大小 – 有传热温差,希望hR越大越好
– (2)单位容积制冷能力 单位容积制冷量越大越好 对大中型设备要求高,小型设备要求较低
m:C原子数量;n:H原子数量
x:F原子数量;不够的为Cl数量
制冷剂名称:R???
如:CHF2Cl R22 C2H2F4 R134a
– 氟利昂: CmHnFxClyBrzR(m-1) (n+1) x Bz
– 无机化合物: R7(分子量) ❖由制冷剂编号和质量比例表示
– 共沸溶液:R5 (无特殊意❖各义组分) 制冷剂的排列顺序:按标 – 非共沸溶液:R4 (无特殊准排蒸列意发,温如义度:)(标准沸点)由低到高 – 乙烯、丙烯: R1(m-1)❖(Rn4+071C):xR32/125/134a (23/25/52)
– 与材料和环境的相容性好影响材料选择或决定是否 可用
不腐蚀金属和橡胶 毒性、可燃性 环保,对环境无害:ODP、GWP小 价廉,易于获得
17
2020/3/18
氟利昂族制冷剂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质
烷烃
毒性
可燃性
氯化碳
18
沸点下降
在大气中的寿命
2020/3/18
氟化碳
6.常用制冷剂
根据标准蒸发温度(一个绝对压力条件下的沸点,或常 温下的制冷剂饱和压力)高低进行分类
1974年加利福尼亚大学M.J.Molina和F.S.Rowland教授首先撰文指 出卤代烃中的氯原子破坏O3层——著名的CFC问题,1995年二位教授 和荷兰的P.Crutzen教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大气化学特 别是O3的形成与分解研究方向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ODP: Ozone Depletion Potentiality
第2章 制冷剂和载冷剂
能源与安全学院 2009年4月
1
2020/3/18
一、制冷剂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的制 冷剂(本章讲述) 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制冷剂
2
2020/3/18
1. 制冷剂概述
制冷剂
– 是制冷装置中进行循环制冷的工作物质 – 是制冷系统的血液 – 是制冷系统的能量输配介质
制冷剂面临的问题
混合制冷剂(溶液)
– 原理
调节沸点
– 共沸工质:混合后沸点高于和低于各组分沸点 – 非共沸工质:混合沸点在各组分之间
调节热力性能
– 高沸点组分中加入低沸点组分,qv提高 – 反之,COP提高
22
2020/3/18
常用制冷剂
非共沸混合溶液
A
B
露点p=常数
过热蒸气区
T /℃
TA
2
3' 3
1
泡点
15
2020/3/18
制冷剂的性质(对制冷剂的要求)
热力学性质
– (3)工作压力适中
防泄漏要求:标准蒸发温度(1大气压下,工质的饱和温度)较低
强度要求:标准冷凝压力(常温下,工质的饱和压力)不宜过高
节能要求:压缩比小, 一般4~7之间
– (4)绝热指数小
T k
pk 2
压缩机排气温度低
T2
干饱和气线 3"
湿蒸气区
请问:近共沸 溶液的相图有 何特征?
温度滑移
(Temperature glide)
当压力一定时
TB 液相区 饱和液线
➢相变温度∈[TA, TB ] ➢相变温度并非定值
0 ξ' ξ
ξ"
1
➢气液两相组分浓度不同
23
2ξ020/3/18
非共沸制冷剂的lgp-h图(如:R407C)
30
20
2.00
10 2.10
0
-10
2.20
-20
2.30
0.010
-30
2.40
-40
2.50
-50
2.60
x=1.0
s=2.4kJ/(kg?K)
v=0.013m3/kg
湿蒸气区 干饱和气线
TA
TB Tmax 干饱和气线
共沸点
TB
Tmin
共沸点
饱和液线
TA
湿蒸气区
液相区
饱和液线
液相区
0
ξB
1
0
具有最低沸点
26
ξ
2020/3/18
ξB
1
具有最ξ高沸点
共沸与近共沸制冷剂的lgp-h图(如:R410A )
在对应质量配比条件下,相当于一种单质制冷剂
27
p/M P a
t=80℃ 90 100 11 0 12 0 130 140 150 16 0 170 180 190 20 0 210 220 230 24 0 2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