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之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与教育》之教育思想
主讲:熊笃(重庆工商学院教授)
一、 关于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如《论语·为政》和《孟子·尽心》
先秦儒家主张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法家只讲以法治国,以史为师;
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化育天下
如《孔子·子路》、《管子·治国》、《管子·牧民》和《孟子·梁惠王上》
结论:1、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发展经济是发展教育的前提
2、孔孟等都是重视民生和发展经济的。
3、人民必须在丰衣足食后才会知礼节荣辱,道德教化才有效。
4、人民贫困之极,统一铤而走险叛乱,治理就更加困难。
5、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政治经济也要为教育服务,二者相辅相成。
3、施教是治国首务,育才是长远之计
如《礼记·学记》《管子·权修 》《孟子·尽心上》。生产力靠高科技,高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二、 关于教育对象
《孔子·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
《墨子·所染》生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对人的影响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荀子·法行》有教无类
主张后天性的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重视教育是程度是殊途同归的。
三、 关于教育目的
孔子教育的目的是为天下培养君子贤人。《论语·子张》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良知
孙中山《三民主义 民主主义》
四、 关于教育内容
《论语·述而》予以四教:文、行、忠、信。主要讲人事。
五德:温、良、恭、俭、让、敦柔滋润谓之温,行不犯物谓之良,
五常:仁、义、礼、智、信。
《学而》孝悌,《颜渊》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礼记·礼运》父慈、子孝、兄良、第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等十义。《中庸》说:义者,宜也。义者正我,不在正人。义,正也。
礼:制度、仪式、礼节的总称。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智:《论语·公治长》审时度势,进退得宜谓之智。不迷信鬼神。是非之心,智之开端。分清是非。好学近乎智。
信:就是诚实不欺,言必信,行必果。
五、 教育原则要求
立志乐道:《述而》、《里仁》
意志锻炼:《子罕》、《为灵公》、《孟子·告天下》
自省自克: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见贤思不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子路》、《里仁》。《朱
子语类》
改过迁善:《学而》、《为灵公》
勤学问思:《子张》、《学记》、《荀子·劝学》
后生可谓:《子罕》、韩愈《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孙中山《治国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