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
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中国出版业的市场结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作者:梁之磊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2年第12期摘要:本文试图运用市场结构理论分析中国出版业当前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走势等。
以期优化出版产业市场结构,推动制度创新,充分利用产业融合和战略联盟来提高新闻出版产业经济效益和竞争活力,建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关键词:出版业;市场结构;现状;未来走势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市场垄断关系的一个概念,是指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其决定因素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进入退出壁垒。
前两个因素主要描述出版业中出版社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出版市场的规模、数量分布特征。
后一因素主要描述出版社与市场外的潜在竞争对手的关系。
一、出版业市场结构存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出版业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集中度偏低市场集中度是衡量产业或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种分析产业竞争结构与格局的方法,常用绝对集中度来衡量。
绝对集中度一般用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企业的生产、销售、资产等累计数量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来表示。
美国产业经济学家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程度进行了划分,他认为“CR4(指某一行业中规模最大4家企业占该行业的市场份额)在65%以上、CR8(指某一行业中规模最大8家企业占该行业的市场份额)在85%以上的属于极高或高度集中寡占型,CR4在35%—65%之间的、CR8在45%—85%之间属于中集中寡占型,CR4在30%—35%之间、CR8在40%—45%之间属于低集中寡占型,低于这一指数的为原子型”。
虽然通过改企转制、集团化的加强,集中化程度有一定的加强,我国出版产业集中度还属于原子型(见表一),在周蔚华看来,我国出版业呈现一种很矛盾的现象:“出版业是高度垄断的行业,应该是高度集中的寡占型企业,但现实确实原子型,高度分散,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上企业规模小,企业之间难以形成竞合关系,从而导致宏观上竞争不足、微观上竞争过度的局面。
中国出版产业国际化现状及战略研究
Pr s Ci e e I SN 0 es r |s S l 07— 38 24 NO 5 2Ol 0( . 0 l . . 0. ・ 2 0 t
中 国 出版 产 业 国 际 化 现 状 及 战 略 研 究 ¨
A b t a tChn ur n ne n t n l tt so ep b ihn n u t smie . ia Sp bihn n u tyh st s r c ia Sc re titrai a au ft u ls igid sr i o s h y x d Chn u l igid sr a o s
表 一 的 数 据 表 明 在 20 — 0 9 这 5 问 , 国 图 书 、 0520 年 年 中
竞 争 力 的 出版 产 业 不 仅 可 使 国 家 获得 经 济利 益 , 且可 以 而 报 纸 和期 刊 的进 几呈 现 以下 几 个 特 点 : 效 传 播 本 国的 思 想 文 化 , 升 国家 的 文 化 软 实 力 中 目 的 提 l r 利1 在 减 少 , 几种 次在 缓 慢 增 长 。 口种次 从 、 I 次 进 版产 业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努 力 在 国 际 E已 逐渐 成为 出版 大 国 , 但 2 0 年 的 1 种 次 , 少 05 141 种 09 034 减
关 键 词 中国 出版 产 业 国 际化 现 状 挑 战 与 机 遇
中 图 分 类 号 G2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0
A e e r h o R s a c fChi e ePub ihi g I n s ls n ndusr n e na i na t t y I t r to l uato d St a e y Si i n an r t g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中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面对新的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图书环境将逐渐由单一性、封闭性走向多元化、开放化。
面对目前中国图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产业竞争程度低。
专业人才匾乏、“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21世纪的中国图书市场任重而道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中国出版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出版社在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产业化的思路都要经历依次的变革,国内出版资本(包括民营和其他行业)以及国际出版资本对国营出版社的冲击,入世后出版资源的横向流动和重新配置,最终势必形成优胜劣汰的高效的出版市场机制和一个充满活力、逐鹿群雄的图书市场。
目前的中国图书市场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这是一个充满了挑战的市场,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
一、面临的挑战1.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但有效需求不足改革开放20年是中国出版业迅速成长壮大的20年。
全国的出版社数量较20年前增长5倍以上,出书种类猛增,总印数也在飚升,报刊的种类、期刊的数量增加了近10倍(这里仅指由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单位和出版物,其它名目繁多的出版品尚未计入)。
一方面图书供给市场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图书有效需求不足。
1997年我国图书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1. 97,美国为 1. 45,这表明图书消费受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影响很大。
众所周知,图书的替代品和消费的替代形式很多,人们想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时途径很多,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某一特定的出版物。
图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其消费自然要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
尤其是一般图书,作为一种必需品,受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程度更大一些。
近几年来,由于企业效益下滑,下岗职工的增多,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医疗保险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居民的预期收入减少。
储蓄倾向加强,图书市场需求不旺,但其迅速膨胀的规模超过了市场本身的消化能力。
今年以来,由于受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有所好转,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环境的影响,图书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有所改变。
我国网络图书出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 00年 3月 1 4日, 国畅销 小说 作家斯 蒂芬 ・ 美
量 的 4 %左右 , 0 从业人 数 超 过 4万 人 。 最新 统 计显 ”
中国网络出版总销售收入超过 10亿元人民币, 3 金 的作品《 骑弹飞行》 网上出版, 在 由此引发美国第 示 , 50亿元左右 。 网络出 ” 二大电脑软件供应商 A oe 出“ 网络 出版” 并带动相关产业增加产值 10 db 提 泛 的
第 5期
No 5 .
河 南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un lo n nIsi t fS in ea dT c n lg o r a fHe a n tueo ce c n e h oo y t
21 0 0年 5月
Ma . 0 0 v2 1
di1 .99 ji n 17 o:0 36 /. s.63—66 .0 00 .3 s 00 2 1 .5 02
社, 也有后 来居 上 的 网络 公 司和 门 户 网站 。在 开 展 网络 出版业 务之 前 , 多 数 出版 单 位 都 是从 经 营 网 大
、
我国网络出版 的现状
我 国的 网络 出版始 于 19 95年 , 经过 十多 年 的发 上 书店开始 的 , 培养 了 网络读 者 , 不仅 而且 为技 术 的 展, 网络 出版产 业 取得 了 巨大 的 发 展 。网络 出版 逐 成熟准备了过渡时期 , 为真正的网络图书出版奠定
所存在的 f ̄进行初 国网络 出版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i 网络 出版 ; 书 出版 ; 统 出版 ; 图 传 版权 保 护
中图分类号 : 20 7 G 3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i6 3— O O 2 1 )5一 14一 4 17 6 6 (0 0 0 O l o
“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现状、挑战与对策
“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 现状、挑战与对策 文/黄卫 颜小虎 闫昱锦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首次提出新闻出版业要“走出去”,鼓励国内出版业加强对外开放,把中国出版“走出去”上升到国家层面。
2011年,国家首次将数字出版产品出口纳入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范畴中。
2020年,全国累计出口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物3577.46万美元,全国数字出版物出口金额增长11.5%。
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成功向海外输出网络文学作品超过1万部[1]。
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的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为1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
至此,以网络文学和移动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出版“走出去”成为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数字出版产业如何促进“双循环”发展,持续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是所有数字出版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中国数字出版“走出去”的现状伴随我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迈向纵深,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011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收入规模从1377.88亿元增长到11781.67亿元,十年间,我国数字出版收入翻了三番,增速远超传统出版行业,成为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
我国数字出版“走出去”也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壮大,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产品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自2003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新闻出版业要“走出去”以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以推动中国出版“走出去”。
2011年,国家明确将数字出版产品出口纳入新闻出版“走出去”的范畴中,之后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新闻出版业“十三五”时期“走出去”专项规划》,指出要积极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环境分析【最新】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环境分析一、图书出版业的PEST模型1.政治环境国家法规政策,推进了图书行业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出版者、印刷者和发行者的权利和义务。
1990 年我国正式颁布著作权法,并于次年开始实施。
1992 年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正式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图书业出版角逐中。
这一时期的图书出版开始受到法律约束,对以引进出版海外作品为主的出版社影响巨大。
自1995 年至1999 年4月,我国与国外的图书版权贸易超过1. 5 万项,购买对象国也从美、英、日等少数国家拓展到更多国家。
几十年来年来,我国新闻出版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出版业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物出口总量逐年增加,图书出口达730 多万册,是进口图书的两倍。
出版行业经历着深刻的制度转型和结构重组。
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了企业应享有的经营权。
出版业在整个国有经济部门的制度转型和结构调整中明显落后,出版社仍然停留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上。
近些年来的出版集团的建立才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在逐步建立。
由图标可知,04年我国出版行业企业公有资本远远大大非公有资本。
由事业单位变成了独立企业法人,在转制改革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适应了市场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
出版、发行集团的成立、高校出版社转制、教材招投标,这些适应市场发展的改革措施,演绎着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也让中国书业更加成熟和有力,这几年来的书业改革将对今后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起到关键作用。
表4 2004年出版行业企业实收资本构成(%)施了“走出去”战略,2003年中国对外开放图书零售业务、2004年图书发行批发业务也开始向外资开放。
越来越多的外资出版企业进入中国:德国贝塔斯曼、英国DK公司、加拿大汤姆森公司、英国培生集团、荷兰爱思唯尔、日本讲谈社等世界著名出版业巨头分别在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代表处或办事处。
中国出版市场分析
中国出版市场分析中国出版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读者基础和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中国出版市场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出版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一、市场现状中国出版市场的规模庞大,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体。
根据中国出版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的图书销售总额达到了4500亿元人民币。
其中,教育类图书、文学类图书和科技类图书是市场销售的三大主力。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娱乐类图书、艺术类图书以及生活类图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二、发展趋势1. 多元化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阅读需求的多元化,中国出版市场正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不仅出现了更多类型的图书,如幼儿读物、青少年文学、心理学等,还涌现出了音频书籍、电子书和在线阅读等新的阅读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将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并丰富了市场的内涵。
2. 数字化转型中国的数字化浪潮也对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使用电子书、阅读软件和在线平台等数字化的方式获取图书信息。
这不仅提升了图书的传播效率和便捷性,也刺激了网络文学和在线阅读市场的快速增长。
数字化转型使得图书产业更加高效、便利,并提升了用户体验。
3. 国际化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出版市场正逐渐向国际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文图书被引进到中国市场,而中国也积极推动本土作品走向国际舞台。
国际版权贸易的日益活跃为中国的出版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促使中国图书产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面临的挑战1. 盗版和侵权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但盗版和侵权问题仍然是中国出版市场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也影响了图书创作和出版的正常运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出版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也越发激烈。
我国版权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版权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服务贸易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
版权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一种,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层面,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影响很大,已经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贸易内容。
自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以来,我国的版权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版权贸易体制不断完善发展,版权贸易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出版物市场。
但由于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起步较晚,发展还很不成熟,存在着图书版权进出口持续失衡、逆差现象严重、国内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图书盗版猖撅等问题,影响着我国版权贸易的健康发展。
研究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对促进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了版权贸易的概念、特性,将版权贸易在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作比较,把我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摆出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版权贸易,发展状况,发展对策Abstract:Service trade inclu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being given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era of increased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 As a sort of service trade, copyright trade involves each term of the politics, economics, culture and technology of a certain nation, and exerts a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has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rade of each country. Since China officially joined the Universal Copyright Convention and the Berne convention in 1992, copyright trade of our country has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the development of Copyright trade system is constantly optimized, an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opyright trad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ch greatly enriched the publications market in our country. However,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which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pyright trade in our country such as continued unbalance of foreign trade, adverse tremendous trade deficit, unbalanced developmentof external trade of domestic region, and serious pirate phenomenon since the “late start” and the immaturity of t copyright trade of our country. To researc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opyright trade of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makes tremendous positive meaning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pyright trade of our countr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of copyright trade, and make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pyright trade in our country and in Euramerican Developed Countries; it also se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fects of the copyright trade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opyright trade, state of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一、知识产权与版权贸易的概述(一)知识产权的概述根据TRIPS规定,知识产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对基于自己的智力创造出的成果所享有的独占权,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知识产权是依法对创造性劳动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试析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出版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3、韩国文学在中国传播及影响 的作用和意义
3、韩国文学在中国传播及影响的作用和意义
韩国文学在中国传播及影响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 开始和喜爱韩国文学作品,这促进了韩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的快速发展。同时, 韩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也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文化选择,丰富了他们 的阅读体验。此外,韩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也促进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加深, 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一、现状分析
在读者群体方面,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的主要读者群体为年轻人和学生。这些 读者对外国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了视野,提高了 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问题探讨
二、问题探讨
尽管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 多问题。首先,原创作品匮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社更倾向于已经获得市场 认可的外国文学作品,而不是投入资源去发掘和培养本土的外国文学作家。这导 致我国的外国文学原创作品数量相对较少,难以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1、韩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现状及影响因素
韩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末,韩国文 学的翻译作品才开始在中国大量出现。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韩国 文学的翻译作品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题材和类型也更加多样化。影响韩国文学 在中国的翻译现状的因素主要包括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加深、韩国文学自身的特 点及其在中国市场的需求等。
引言
引言
韩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末,韩国 文学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受到。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韩国文学在中 国的翻译与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次演示旨在综述韩国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与现状,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中国出版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现状、问题及对策
o t twad S uh a t i , u h e ce ce fb t i e n t d y tm , rk ts s m ,o yih rtcin u” o r o t e s Asa b tted f in iso o s si a es se ma e yt i h d r e c p r t oe t g p o
※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 院出合作 的现状
中国与东南亚各 国间正式的出版文化交流始
于 2 世纪 9 年代 , O 0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 国关系的
进 一步 发展 , 双方 出版文化 交 流 日益 频 繁 。 自 20 02 年 中国一东 盟 自由贸易 区启 动 建设 以来 , 国与东 中
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对策展开探讨。
一
图书进 出口贸易、 图书展销会 、 版权贸易 、 中外合资 、 合作出版等形式为主的合作正在逐步推广。
( ) 书、 刊进 出 口贸易 一 图 期
作为中国出版集团下属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 口 ( 团) 集 总公司面向东南亚的出口业务近年来持续增 长。其 中对新加坡 、 马亚西亚的出口主要面向华人 、 华侨 , 多为大众读物 ; 大部头的历史文献 、 考古类书 籍则主要是为满足海外图书馆的需求 。
以广西为例20012005年广西出版业通过在海外举办书展参加现场销售的书展或直接出口等方式共向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盟国家出口一批优秀的图书出口图书约30多万册码洋共计500多万元o二中国出版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障碍一东南亚出版物市场尚未成熟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发展提速但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仍不平衡部分市场尚未成熟以下因素影响了中国出版业对东南亚市场的开拓
2 0世纪 9 代 以来 ,中国 出版 业在 面 向东南 0年
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黎恋恋郭颖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在促进文化传播、创造经济收入和提高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从目前“走出去”的现状来看,政策支持、发展速度、出版渠道方面的困境仍然存在。
因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同时出版路径应向多元化方向转变,借助新媒体支持也是关键的一环。
1 引言图书出版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图书出版“走出去”备受关注,出版业跨出国门对我国文化传播的竞争力、影响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图书的海外销量增长非常有限,效益水平不高,努力推进国际文化贸易的拓展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一项艰巨任务。
2 我国图书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性图书出版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增进国家间的文化互动、创造经济收入和提高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一,促进文化传播。
自古以来东方文化因其博大精深备受各国瞩目。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不断沉淀,新文化源源注入,这种文化生命力成为文化交流的灵魂所在,东方文化始终以其特有的风采耀耀生辉。
特别是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不仅从经济层面促进着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文化层面的互动更是值得关注。
在不同种族、民族、宗教环境下实现的经济合作,不可能脱离文化的相互理解。
所以图书出版“走出去”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的。
第二,创造经济收入。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图书出版“走出去”的目的是通过版权贸易、版权授权以及出版企业的对外投资等途径创造效益,实现收入。
我国图书出版向国际市场的迈进也是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图书出版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已经实现巨大发展,无论是实物出口金额,还是出口分布的国家和地区,都较原先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而且出版集团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可以带动资本的运作,资本投放将成为我国出版业国际化战略的关键。
第三,提高国际影响力。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一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出版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出版产业经历了从传统纸质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的重大变革。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产业规模、市场结构、技术创新、政策法规、国际竞争等方面,以期为中国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历程,回顾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出版产业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阶段性特征。
接着,文章将分析当前中国出版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版权贸易的摩擦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国际合作等途径,推动中国出版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本文还将关注中国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对出版产业的影响,以及中国出版产业在全球出版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学术研究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中国出版产业在新时代实现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中国出版产业概述中国出版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伴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其产业形态和市场规模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早期的纸质书籍出版,到电子出版物、网络文学的兴起,再到如今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中国出版产业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中国出版产业已形成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其中,图书出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读者基础,仍然是出版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推进,网络文学、电子书、有声读物等新型出版形态迅速崛起,为中国出版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出版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出版产业总产值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
中国出版业发展现状中国出版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目前,中国出版业面临着多种挑战和机遇,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一是数字化转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中国的数字图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万亿元人民币,数字阅读用户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出版社纷纷加强数字化出版内容的开发和运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图书的销售与推广。
同时,数字出版也遭遇了盗版和侵权等问题,对版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是创新融合发展。
为了适应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出版社纷纷推出创新的出版模式和内容形式。
例如,推出了定制化发行、平台化推广、跨界合作等新的业务模式。
同时,出版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也得到了加强,出版品牌的建设和版权的授权也越来越重要。
三是国际化发展。
中国图书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外国出版社和权威机构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推出了大量的外文图书、双语出版物等。
同时,中国出版业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国际话语权。
然而,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版权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兴起,盗版和侵权问题严重。
目前,我国的版权法制体系还不完善,执法力度也不够强大,导致版权保护难度较大。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
出版品种类繁多,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一些出版社难以生存发展。
同时,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出版物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受到挑战。
最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出版业的科研力量、创作水平和社会地位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为了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版权保护,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版权保护机制。
其次,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动数字出版的发展,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要加强与文创产业的合作,推出更多创新的出版产品和服务,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的外文图书,推动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
第二章 我国出版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1976—1985年 出版业发展相关数据表
1988年4月中 共中央宣传部 新闻出版署联 合发布《关于 当前出版社改 的若干意见》
重要文件 确立了出版社内部机制改革的原则
中共中央宣传 部、新闻出版 署颁发了《关 于当前图书发 行体制改革的 若干意见》
提出“三放一联”思路
放权承包,搞活国营书店;放开批发渠道, 搞活图书市场;放开购销形式和发行折扣, 搞活购销机制;推行横向经济联合,发展 各种出版发行企业群体和企业集团。
第二节 我国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 1999—今天,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 1.改革出版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2.推动出版集团化建设 3.以转企改制为主线,全面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
革
①改革出版管理机构,转变政府职能
出版管理 机构改革
2001年4月,国务院决 定将国家新闻出版署调 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 闻出版总署,升格为正 部级。
新中国成立后,商 务积极完成公私合营 改造,在中央政府的 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新 的奋斗历程。
(二)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特征
1.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出版力量 拥有书刊出版权的单位都是国家审批的事业单位; 书刊定点印刷厂中,国有企业占大多数; 流通机构中拥有一级批发权的单位全是国有书店; 图书零售中新华书店销货店的零售额占市场零售 总额的80%以上。
2001年8月,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发 布《关于转发中央宣 传部、国家广电总局、 新闻出版署<关于深化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 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
2002年7月,两办再 次转发《中央宣传部、2002年6月,新闻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 出版总署发布 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 《关于新闻出版 工作的若干意见》 业集团化建设的 (中办发〔2002〕17 若干意见》
我国出版行业现状
一、出版行业介绍1.出版业及相关名词的含义(1)出版通过可大量进行内容复制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的一种社会活动。
是有文字以后发展起来的。
古代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刻绘书籍,是一定意义上的出版。
正式的出版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至唐代中叶盛行。
现代出版主要指对以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网络等媒体承载的内容进行编辑、复制(包括印刷、复制等)、发行(或网络传播)三个方面。
(2)出版事业广义,是泛指出版企业单位(出版、印刷、发行业)、出版事业单位(出版教育、研究部门)和出版行政管理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1950年10月颁布的《关于改革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中,就既涉及如何发展出版企业,又涉及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怎样加强对出版全行业的管理。
出版行业通过图书刊物的出版发行,反映人类文明的成就,传播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狭义,是指出版企业。
(3)出版社出版社,指进行图书、图画、杂志,报纸和电子物品等有版权物品的出版活动的组织。
2.我国的出版单位构成(1)出版社:是以出版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为主要任务的出版单位。
(2)期刊社:是以出版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出版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3)非独立的期刊编辑部:是从属于法人的出版单位,不具有法人资格。
民事责任由主办单位承担。
3.我国出版业的发展高校出版业、新闻出版业等多个出版业的发展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大多数出版业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大多数出版业都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开始了繁荣发展,在90年代以后逐渐有了数字化的系统管理。
二、我国期刊出版1.期刊:期刊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
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2.与建国之初相比据相关数据显示,建国以来,我国期刊种类由1949 年的257 种增加到2008 年的9549种(增长37倍),总印数则由1949年的0.2亿册增加到2008 年的31. 05 亿册(增长155倍) 。
我国出版产业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出版产业现状分析摘要:分析了中国出版产业的现状,探讨了中国出版产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出版物这种兼具准公共品性和外部性、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商品来说,出版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
关键词:出版产业市场经济出版产业结构一、引言出版产业的政府规制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行政许可等手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约束企业的行为,以提高效率、弥补市场缺陷,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出版产业的政府规制是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在组成部分。
中国出版产业的集中化程度较低,规模效益不明显,影响了中国出版产业的竞争力。
因此,对出版产业进行政府规制,提高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出版的集团化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转型,中国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产业双重规制体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出版行政管理机构的政府规制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了出版产业政府规制的顺利实施。
但中国出版产业的政府规制仍保留着行政管理的痕迹,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出版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存在差距,进行出版产业政府规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我国出版产业政府规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政府规制机构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政府的行为难以监督,行为效果难以预测。
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出版产业实行双重管理机制,出版产业不仅受到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领导,同时也受到政府专门机构如新闻出版局的监管。
可以说,政府对出版产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出版产业的格局以及走向。
监督制约机制由政府来制定,政府同时又是被监督者,这种双重身份就决定了政府的行为不易被监督,政府在行政行为的过程中难以保持中立、独立;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难以分开。
另一方面,政府的行政行为既要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益,又要维护社会稳定。
(二)政府规制出版产业的行政行为缺乏完善、透明的操作程序,导致行政管理机构在整个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不好监督。
这些都为政府规制失灵提供了可能。
当遇到了一个不当的行政管理问题,行政主体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增加更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这就会导致政府的过度管理。
版权现状及措施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应对策略
(二)出版企业方面
1、 分析国际图书市场,了解海外读者需求。版权输出要有适合海外市 场的选题,因此输出版权的第一步就 是了解市场,确立可以开拓的海外 市场的具体类别,通过对外合作部门或者专业的版权代理机构开展针对 海外图书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有目的地生产适合海外读者口味的图书。 除内容以外,中文出版物也要从表现方图片、装订设计、印刷等方面满 足国外读者的口味。 2、 加强国际出版合作。国内的出版社要主动走出去,寻找紧密战略 合作伙伴,大力开发海外资源,开发新合作模式,与国外的出版公司共同 策划、共同制作,形成优势互补,更有针对性地“输出”图书,“输出”中 国文化。在进行国际出版合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到版权贸易和国际合作 的起因在于出版资源的分布状况,出版社在决定是否以及如何进行版权 贸易和国际合作时,应当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源状况,找出自己的资源优 势和劣势,对版权贸易和国际合作做出准确的定位,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三)图书版权输出很不均衡
我国图书版权输出不论在出口目的地和作品类别 分布上,还是在图书语种和我国版权贸易主体分布 上,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均衡性。从实际输出的版权 种类来看,古籍、绘画书法、中医药类版权占大部 分,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类很少,输出的国家也主 要局限在东南亚一带华文圈内。从输出地区看,尽 管已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东亚几乎占据了版权 输出70%以上的市场,尤其是港澳台地区成为版权 输出的最主要市场,中国图书并没有给欧美国家带 来普遍性影响。
1、
政府应该提供大力的支持,完善版权贸易立法和相关政 策,做到政企互动。
输出版权就是输出文化,应充分发挥出版业在传播文 化知识、传承文明成果、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高 人民的整体素质以及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政 府必须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对现有实力强大的出版社直 接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在信息提供和数据统计上提高服 务水平,从图书的选题策划、组织稿源到编辑加工、装帧 设计,都要做到精益求精,推出精品,支持他们踊跃参加国际 书展和国际图书贸易洽谈会,通过书展和书会的辐射力和 影响力,提高我国图书产业的国际影响,以创造我国精品图 书被欣赏、被认同、被引进的机会。
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出版业的外部环境分析09 财管-2班吕澍豪 090300332摘要:图书出版作为提供人们所需要的精神产品的重要形式,正日益形成为一个不断增长的产业。
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图书出版业总的发展趋势将是不断上升的势头。
我国出版业作为党和政府舆论宣传工具,承担着教育大众、把握方向的政治任务。
但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出版业正向着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行业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张。
关键词:我国出版业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一、宏观环境对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影响人口统计环境:与图书市场相关的第一环境要素就是人口,因为市场是由人组成的。
人口的变化趋势及构成比例将极大地影响着图书市场的发展和扩大。
根据我国的人口统计状况,对图书出版业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多市场潜力大。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占到70%,城镇人口占到30%,同时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人日的增长,也使得目前图书市场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进一步开发适合农村读者阅读的图书将是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进一步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大批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休闲类及教育类读物,人口结构的变化给我们的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实施,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三口之家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家庭模式,儿童教育在整个家庭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开发一系列适合儿童阅读的趣味性、益智性兼备的图书,将为出版社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经济环境:图书出版业作为一项产业,与整体经济环境密不可分。
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人们收入水平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时,则图书的销售量也会大幅上升。
如果经济状况不佳,收入下降时,人们首先压缩的也是这一块的支出。
从长远发展看,图书市场将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呈现出大体上上升的发展势头。
从近期看,由于人们面临着下岗失业、住房货币化、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保险化的威胁,人们主要依靠储蓄来防范风险的意识很强,国内需求严重不足,近年来图书市场连续疲软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问题(一)
中国的出版集团化进程已经走过了6年时间。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出版集团规模的扩大仍然主要是低水平的数量累加,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业务整合,原先粗放经营的色彩也并没有褪去。
借鉴国际经验,下一步中国的出版集团的业务发展不应再是各出版
社独自分散作战的模式,而应按不同内容产品生产线的要求进行结构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对品牌进行组合,实行产品细化和专业化生产,从而促进内容创新的深化,最大程度地利用内容资源、降低成本、创造新产品和新品牌,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面。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些并不美好的现象:图书品
种急剧上升,平均印数急剧下降;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率持续走低;图书发行折扣愈打愈大,图书退货率不断上升;图书库存金额直线上升,资金周转明显放缓;图书贷款结算期愈来愈长,信用问题开始出现。
与此同时,中国出版业的改革正在集团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地向前推进,出版单位开始转企改制,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以及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成为了业内普遍关心的事情。
一、中国出版业现状分析
从总量和结构做分析,可以清楚看到,现阶段中国出版业总体上仍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