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革命

合集下载

国家与革命经典摘抄

国家与革命经典摘抄

国家与革命经典摘抄国家与革命是由俄国革命导师列宁所著的一本经典著作。

本书是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以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问题的理论观点。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经典摘抄及相关参考内容。

1. "国家的实质,就是剥削阶级统治的机器。

它的目的是维护压迫阶级对劳动阶级的剥削和统治。

"这句话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即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机器。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确保剥削阶级对劳动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关系的维持。

这个观点强调了国家存在的阶级性质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2. "国家垄断暴力的组织,是为了镇压劳动阶级的反抗和保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手段。

"列宁强调了国家的功能是通过暴力手段来压制劳动阶级的反抗,同时保护剥削阶级的利益。

国家通过建立警察、军队等权力机构,为少数统治阶级提供保护和支持。

3.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就是资产阶级加强和巩固其统治的机关。

"这句话强调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维持和巩固统治的工具。

国家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来保护和促进资本家的利益,维护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运行。

4. "共产主义的目标是消灭国家,消除阶级对立,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

"这句话阐述了共产主义对国家的态度和目标。

共产主义追求的是一个没有阶级对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因此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将失去存在的必要。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对国家的分析揭示了其在阶级社会中的本质和功能,以及共产主义对国家的态度。

它深入探讨了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揭示了国家是如何维持和巩固统治阶级的利益的。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策略和组织形式。

列宁强调了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并以此为领导力量,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这些理论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结起来,国家与革命是一本经典著作,它对国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和统治功能。

简述列宁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简述列宁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简述列宁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列宁国家与革命
介绍
列宁国家与革命是俄国革命家列宁于1917年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旨在对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转变过程进行探讨和分析。

主要内容
列宁国家与革命一书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国家的本质和起源:
–列宁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国家起源于私有财产和阶级对立的出现,是一种阶级统治的结果。

2.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并强调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特点和任务。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手段。

3.国家与革命:
–列宁强调革命是夺取政权的手段,无产阶级在革命中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后的国家将实行劳动群众的直接民主,通过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的事务。

4.过渡时期的国家: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中仍然需要一个强大的无产阶级国家。

–这个国家将消除私有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并逐步实现对个人的国家干预的消亡。

5.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将不再存在,社会将实现自由、平等、共产的理想,无阶级社会将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

结论
列宁国家与革命深刻地分析了国家的本质和起源,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并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过渡时期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景。

这部著作对于理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本文为AI生成,可能有一定错误和不准确之处。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革命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味到了国家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革命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以下将从五个部份来详细阐述我的读后感。

一、对国家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1 列宁在书中指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种阶级对另一种阶级的压迫和统治。

这一观点使我对国家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2 国家并非超阶级的存在,而是阶级社会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阶级进行镇压和控制。

1.3 通过《国家与革命》的阅读,我明白了国家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公平公正的机构,而是阶级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的产物。

二、革命是推翻国家的必要手段2.1 革命是被压迫阶级推翻统治阶级统治的惟一手段。

列宁认为,惟独通过暴力革命,被压迫阶级才干推翻统治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

2.2 革命是历史的必然,是阶级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的表现。

惟独通过革命,被压迫阶级才干摆脱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2.3 通过《国家与革命》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革命是推翻国家的必要手段,惟独通过革命,人类社会才干向着更加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发展。

三、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解3.1 《国家与革命》中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即被压迫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对统治阶级进行专政。

这一理念使我对于无产阶级专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2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必要手段,是无产阶级实现自己利益的政治形式。

3.3 通过阅读《国家与革命》,我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并非简单地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为了最终泯灭阶级差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四、对于国家消亡的设想4.1 列宁在书中提出了泯灭国家的设想,即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国家将逐渐消亡,最终实现“泯灭一切政权,泯灭国家”。

4.2 国家的消亡并非简单地废除政府机构,而是泯灭阶级差别,消除阶级对立,实现全民平等的社会。

《国家与革命》译本

《国家与革命》译本

《国家与革命》译本
《国家与革命》是俄国革命家列宁所著的一本政治理论著作,
旨在探讨国家的本质以及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至于《国家与
革命》的译本,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译本及其特点:
1. 《国家与革命》英文译本(State and Revolution),这是
最常见的英文译本,由不同的翻译者进行翻译,如Robert Service、Louis Fraina等。

这些译本通常保持了原著的内容和结构,并力求
准确传达列宁的思想。

2. 《国家与革命》中文译本,中文译本较多,其中较知名的有
杨奎松、李大钊等人的翻译。

这些译本通常以传统汉字呈现,力求
保持原著的风格和思想内涵。

3. 《国家与革命》其他语言译本,除了英文和中文译本外,该
书还被翻译成了其他许多语言,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这些
译本也力求准确地传达列宁的思想,以满足不同语言读者的需求。

无论是哪个译本,读者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了解译者的背景和翻译方法,以确保译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注意译本的注释和引文,这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背景和思想。

此外,可以参考不同译本之间的对比,以便从多个角度理解《国家与革命》的内容。

最后,读者也可以参考相关的研究和评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国家与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国家与革命》译本,并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研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

国家与革命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国家与革命》是由俄国革命导师列宁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的写作背景可以追溯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的一系列政治事件。

在这次革命中,沙皇统治被推翻,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政权,列宁成为了苏联领导人。

这次革命改变了俄国的政治格局,也对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宁开始思考国家与革命的问题,最终写成了这部著作。

《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主要围绕国家的本质和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作用展开。

列宁认为,国家是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镇压机器,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这个观点下,他提出了国家消亡的理念,认为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必须解体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此外,列宁还对巴黎公社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他认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范例,它在短暂的时间里展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

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并非完全适用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

因此,列宁提出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的新理论。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还探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和手段。

他认为,无产阶级无法通过议会选举来夺取政权,而是需要通过武装起义来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他还提出了工人、农民和军队的联盟,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社会主义革命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更重要的是,该著作为列宁主义思想的一部分,对20世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与革命》不仅影响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革命实践,而且对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的革命运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部著作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遗产之一,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治启示。

总的来说,《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对国家本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考和探讨的产物。

它不仅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还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当今世界,虽然社会主义国家已经逐渐减少,但《国家与革命》作为一部历史性的著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引言概述:《国家与革命》是俄国革命导师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探讨了国家的本质和革命的必然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味到了国家与革命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启示。

一、国家的本质1.1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列宁在书中指出,国家是一种阶级压迫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施暴力和压迫的机构。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被压迫阶级进行控制和剥削。

1.2 国家的消亡列宁认为,随着阶级斗争的加剧,国家将逐渐消亡。

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将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国家的消亡。

惟独在泯灭了阶级和剥削的基础上,国家才会逐渐消失。

1.3 国家的过渡阶段在国家消亡之前,必须经历一个过渡阶段。

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即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对资产阶级进行专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

这个阶段是国家消亡的必经之路。

二、革命的必然性2.1 阶级矛盾的激化列宁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阶级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革命的爆发。

惟独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干实现社会的彻底变革。

2.2 无产阶级的觉醒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利益。

无产阶级的觉醒是革命的前提,惟独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才干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2.3 革命的必然性列宁强调革命的必然性,认为惟独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才干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惟一途径。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3.1 社会主义的本质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认为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是对剥削和压迫的彻底否定。

惟独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才干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2 社会主义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加强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特点是集体所有制和计划经济,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

列宁的主要著作是什么?

列宁的主要著作是什么?

列宁的主要著作是什么?一、《国家与革命》《国家与革命》是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系统阐述了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问题的理论。

通过对互助和共产主义的分析,列宁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观点。

他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国家与革命》一书论述了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消亡和无产阶级对国家的运用等重要问题。

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地对立的产物,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才能建立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这一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

二、《工人阶级和农民革命》《工人阶级和农民革命》是列宁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它对无产阶级和农民在革命中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列宁认为,革命的胜利需要工人和农民的联合,只有通过工农联盟,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革命》一书中,列宁对工人和农民的地位、利益和矛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联合起来、互相支持的策略。

他强调,工人阶级应该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并与农民一起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一理论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帝国主义论》《帝国主义论》是列宁的一部经典著作,它对帝国主义的本质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转变的必然结果。

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的经济和政治原因,分析了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和争夺,以及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他强调,帝国主义是战争、革命和民族矛盾的根源,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消灭帝国主义制度。

四、《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论述了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列宁在书中对共产主义的定义、实现途径和构建形式进行了详尽阐述。

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目标,它代表着消除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公平和人类解放的理想。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的主要观点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的主要观点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的主要观点
《国家与革命》是俄国革命家列宁创作的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国
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六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国家观,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
1.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是从资本主义向
共产主义过渡的过渡时期的国家。

3. 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消灭阶级和国家。

4.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
必由之路。

5. 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

6.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

这些观点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对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的主要内容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创立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和机构,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构。

2. 革命的目标:废除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革命的策略: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4. 联合战斗: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群众,共同进行革命斗争。

5. 国际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有国际性和全球视野,拥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支持全球无产阶级革命。

6. 政治经济学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建设必须以国家所有制为基础,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化。

7. 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家的“腐朽机器”中解放出来,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和国家机器。

《国家与革命》的当代价值

《国家与革命》的当代价值

《国家与革命》的当代价值《国家与革命》的当代价值《国家与革命》是俄国革命导师列宁的重要著作,它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这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深入探讨了国家的本质和革命的目标,为我们理解和改造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首先,《国家与革命》对于我们认识国家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实施暴力统治的机构。

这一观点揭示了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和实质,使我们认识到国家不是超阶级、超利益、超历史的中立机构,而是阶级斗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形式上看起来国家已经摆脱了封建时代那种明显的等级制度,但实质上仍然存在着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和利益冲突。

通过深入研究《国家与革命》,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现代社会中各种政治现象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改造社会。

其次,《国家与革命》对于我们认识革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认为,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国家,建立无阶级社会。

他指出,只有在无阶级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革命的本质和目标具有重要启示。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各种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通过深入研究《国家与革命》,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革命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最后,《国家与革命》对于我们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列宁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无阶级社会的理论和策略。

这些理论和策略不仅在俄国革命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也为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借鉴。

在当代社会中,虽然我们面临着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国家与革命》中汲取智慧,指导我们的实践。

通过深入研究《国家与革命》,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革命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综上所述,《国家与革命》作为一本经典著作,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引言概述:《国家与革命》是俄国革命领袖列宁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深入探讨了国家的本质和革命的目标。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深刻领悟到了国家与革命的关系,以及革命对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对这本书的理解。

一、国家的本质1.1 国家的阶级性:《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

这一点深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使我对国家的理解更加深刻。

1.2 国家与私有制的关系:列宁认为,国家的存在与私有制密切相关。

国家是私有制的产物,它维护着私有制的利益,通过法律和暴力手段来保护统治阶级的财产和特权。

这一观点使我认识到国家与经济制度之间的紧密联系。

1.3 国家的消亡:《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国家的消亡。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了国家的消亡不是一种幻想,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革命的目标2.1 革命的根本目标:《国家与革命》中列宁明确指出,革命的根本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这一点使我意识到革命是为了改变社会现状,为人民谋福祉的伟大事业。

2.2 革命的方式与策略:列宁在书中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方式与策略,包括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动武装起义等。

这些策略对于指导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使我深刻认识到革命不是一种盲目的暴力行为,而是需要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2.3 革命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强调了革命的长期性和曲折性,指出革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多次斗争和曲折的道路。

这一观点让我明白革命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斗争。

三、革命与社会变革3.1 革命的历史地位:列宁认为,革命是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推动力量。

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彻底改变社会的制度和结构,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列宁《《国家与革命》》(DOC)

列宁《《国家与革命》》(DOC)

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列宁1917年8-9月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马克思的学说在今天的遭遇,正如历史上被压迫阶级在解放斗争中的革命思想家和领袖的学说常有的遭遇一样。

当伟大的革命家在世时,压迫阶级总是不断迫害他们,以最恶毒的敌意、最疯狂的仇恨、最放肆的造谣和诽谤对待他们的学说。

在他们逝世以后,便试图把他们变为无害的神像,可以说是把他们偶像化,赋予他们的名字某种荣誉,以便“安慰”和愚弄被压迫阶级,同时却阉割革命学说的内容,磨去它的革命锋芒,把它庸俗化。

现在资产阶级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者在对马克思主义作这种“加工”的事情上正一致起来。

他们忘记、抹杀和歪曲这个学说的革命方面,革命灵魂。

他们把资产阶级可以接受或者觉得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东西放在第一位来加以颂扬。

现在,一切社会沙文主义者都成了“马克思主义者”,这可不是说着玩的!那些德国的资产阶级学者,昨天还是剿灭马克思主义的专家,现在却愈来愈频繁地谈论起“德意志民族的”马克思来了,似乎马克思培育出了为进行掠夺战争而组织得非常出色的工人联合会!在这种情况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歪曲空前流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恢复真正的马克思的国家学说。

为此,必须大段大段地引证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

当然,大段的引证会使文章冗长,并且丝毫无助于通俗化。

但是没有这样的引证是绝对不行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所有谈到国家问题的地方,至少一切有决定意义的地方,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加以引证,使读者能够独立地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全部观点以及这些观点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确凿地证明并清楚地揭示现在占统治地位的“考茨基主义”对这些观点的歪曲。

我们先从传播最广的弗·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讲起,这本书已于1894年在斯图加特出了第6版。

我们必须根据德文原著来译出引文,因为俄文译本虽然很多,但多半不是译得不全,就是译得很糟。

学习列宁《国家与革命》的读后感

学习列宁《国家与革命》的读后感

学习列宁《国家与革命》的读后感《国家与革命》是俄国革命家列宁的一部重要著作,通过对国家的本质和作用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首先,《国家与革命》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严肃研究了国家的历史和本质。

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用来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成为资产阶级的国家,维护并加强剥削阶级的统治。

这种对国家本质的深入剖析,使我对国家的认识有了新的认识。

国家并非超越阶级的中立机构,而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和工具。

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专政,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其次,本书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和路线。

列宁提出了“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取代旧国家机器”的思想,主张通过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他强调了无产阶级独立组织和团结,以及利用国家机器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给我启示深远。

无产阶级要通过组织和团结,以革命手段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只有通过持续斗争和革命实践,才能真正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

此外,我还对列宁对待民主的观点有了新的认识。

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对民主的理解正面颠覆了我对民主的传统认识。

他认为,民主并非超阶级的普世价值观,而是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

民主的实质在于谁掌握国家政权、谁对人民实施压迫。

资产阶级的民主只是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掩饰,只有无产阶级的民主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这个观点激发了我深入思考民主的本质和所体现的阶级性。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民主视为一种制度,而要明确其阶级属性,并坚持无产阶级民主的方向。

通过学习列宁的《国家与革命》,我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的本质和作用。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理解社会的新视角,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一、背景介绍《国家与革命》是由俄国革命家、政治家列宁所著的著作,于1917年出版。

这本书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的产物,是他创造性地继承、发展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

二、读书心得《国家与革命》以其深刻的观点和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列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了关于国家存在和消亡的新理论,并且对于革命和革命的性质做出了全新的解释。

首先,作者明确指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产物,是社会分裂的结果。

他通过对国家的定义和实质的剖析,揭示了国家与阶级的本质联系。

作者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是一种阶级专政的工具。

国家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这个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国家权力的实质,也揭示了革命的必要性。

其次,作者对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全新的解释。

他指出,革命是无产阶级通过武装斗争推翻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机器的过程。

同时,作者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群众的积极性在革命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革命不是简单地替换统治者,而是无产阶级通过群众的能动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这个理论颠覆了以往对革命的认识,为革命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再次,作者对于无产阶级专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他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来对抗剥削阶级。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对于剥削阶级实行专政的一种手段,是无产阶级在革命胜利后达到最终目标——消灭阶级和国家的过渡阶段。

作者对无产阶级专政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针。

最后,作者对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直面无产阶级专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作者认为,无产阶级专政需要依靠坚定的政党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保证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和延续。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

《国家与革命》读后感引言概述:《国家与革命》是俄国革命家列宁的重要著作,全书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深入分析国家的本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列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策略。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国家与革命》进行读后感的分享。

一、国家的本质1.1 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列宁指出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被压迫阶级实施暴力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通过法律和暴力手段来维持阶级压迫关系。

1.2 国家的消亡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泯灭国家,实现无阶级社会。

惟独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才干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1.3 国家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列宁指出,国家的消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

在社会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国家仍然存在,但其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向着无阶级社会的方向发展。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2.1 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核心:列宁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一个坚毅的领导核心,即共产党。

共产党应当具备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和组织能力,能够引导无产阶级与其他被压迫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2.2 武装斗争与政治斗争的结合: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来夺取政权,但同时也要注重政治斗争的开展。

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形式,而政治斗争则是为了争取泛博群众的支持和参预。

2.3 革命的国际性:列宁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必须与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相互支持,以实现全球无产阶级的解放。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至关重要。

三、社会主义的建设3.1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通过国有化和集体化,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消除剥削和压迫,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3.2 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即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对资产阶级实施专政。

国家与革命经典摘抄

国家与革命经典摘抄

国家与革命经典摘抄《国家与革命》是列宁于1917年撰写的一部著作,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列宁对国家和革命的理解。

本文将摘录《国家与革命》的经典内容,并进行简要解释。

1."国家是统治阶级组织的一种"本句话是《国家与革命》中最经典的内容之一、这意味着,国家本身并不是一个中性的、公正的实体,而是由统治阶级所控制的。

政府、法律、军队等都是国家的机器,用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2."国家的消亡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并建立自己的政权,才能彻底消灭国家。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国家的。

3."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通过战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虽然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消灭国家,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战争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列宁认为,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4."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关键"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必要条件。

只有无产阶级拥有政治权力,并利用政权来保障劳动者的利益,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5."民主与集中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两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民主和集中是同等重要的。

民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通过广泛的人民参与和聚集决策的民主制度,可以保障人民的权利。

而集中则是保障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必要手段。

6."共产主义是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列宁认为,共产主义是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虽然还需要跨越许多困难和阶段,但这个目标是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的。

《国家与革命》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为我们理解国家和政权的本质、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和运行方式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这些经典内容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起点。

国家与革命心得

国家与革命心得
国家与革命心得
国家与革命一直是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革命的理论体系对于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是一种权力机构,而革命则是通过权力的转移和制度变革来推动社会向更合理和公正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对国家与革命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国家的本质和功能。国家是一个由统治阶级组成的工具,它通过控制和调整社会资源分配和关系,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也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国家的本质可以追溯到阶级社会的产生,它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也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国家的功能则是在社会中起着统治和管理的作用,维护秩序、保障公共利益、调节社会矛盾等。然而,国家也常常被批评为是统治者的工具,它往往会代表统治者的利益而忽视被统治者的利益。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革命的意义和方式。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一种方式,它通常发生在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人民不满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通过组织和斗争来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新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制度。革命往往是社会发展的高峰,它可以推动社会向更合理和公正的方向迈进,但也可能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混乱。革命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武装革命、和平革命、渐进革命、政治革命等不同形式,而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社会变革的主体和动力。
在现实世界中,国家与革命一直是世界各国政治的重要议题。各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都面临着国家建设和社会变革的问题。比如,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古巴的革命,法国的大革命等都是国家与革命理论的实践案例。这些案例从不同的多样性。
在当今世界,国家与革命的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球化、信息化等新的社会现象对国家和政治产生了重大挑战,国家权力的分散化和社会关系的多元化给革命的主体和方式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同时,各国在推进政治变革和社会发展时,也需要全面考虑国家与革命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挑战和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苏联]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1917年8月—9月前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这些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帝国主义时代迅速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高度集中的垄断经济形式,则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

正如列宁所说,帝国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各国经济的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战时空前加重的压迫和剥削迫使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奋起斗争。

欧洲许多国家在客观上出现了革命的形势,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日趋成熟。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在当时的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政治实践上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但是,国家问题恰恰是被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搅得最乱的问题。

特别是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领袖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严重地歪曲和篡改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在社会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为了捍卫和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批判机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歪曲,列宁从1916年秋天起就精心研究国家问题,阅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国家问题的大量文献,翻阅了考茨基、伯恩施坦等人的著作,在1917年1-2月间作了《马克思主义论国家》的笔记,准备写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对国家态度问题的论文。

1917年3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国内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积极争取群众,为和平地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而斗争。

但是,在当时的苏维埃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却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奉行妥协投降的政策,致使政权完全落入反革命资产阶级手中。

七月事变标志着形势的急剧变化,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告结束,反革命势力开始向以布尔什维克为代表的革命力量猖狂反扑,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提上了日程。

这时,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一般现实意义,而且具有了最迫切的意义。

为了从思想上武装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向他们说明在即将到来的革命中应当做些什么,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中开始撰写《国家与革命》这部光辉的著作。

本书分为六章,列宁原来打算写的第七章《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的经验》只开了一个头,因忙于直接领导十月革命而没有写成。

在第一章中,列宁根据恩格斯的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最基本的观点,说明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职能、国家消亡与暴力革命的关系等问题。

他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压迫阶级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而无产阶级国家只能“自行消亡”。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同时,列宁批判了资产阶级和俄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把国家看作阶级调和机关,以为有了普选权,资产阶级国家就能体现大多数劳动者的意志等错误观点,着重揭露了考茨基“忽视或抹杀”暴力革命的行径。

在第二章至第四章中,列宁按照历史顺序叙述了1847年至189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家观点的发展。

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1848年革命的前夜已经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利用这种政治统治剥夺资产阶级,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国家就是“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

列宁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一个最卓越最重要的思想。

列宁引用了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总结1848-1851年革命的论述,认为马克思总结1848年革命经验得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结论与《共产党宣言》相比,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认为这个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原理。

但当时还没有提出应当怎样以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的问题。

1871年巴黎公社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列宁摘录了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对巴黎公社经验的分析,着重阐释了马克思根据公社经验得出的而且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必须加进《共产党宣言》的一个基本教训,即“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接着,列宁详细论述并高度评价了马克思所总结的公社为代替被破坏的国家机器而采取的实际步骤、公社的国家制度和政治形式。

列宁最后总结说: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形式,是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代替已被打碎的国家机器的政治形式。

在叙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时,列宁反复强调马克思的严格的科学态度。

他指出,马克思始终忠于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每一历史阶段都不是根据逻辑的推论,而是根据事变的实际发展作出自己的结论,并且根据群众运动的经验重新审查自己的理论,修改过时的结论,提出新的论断。

列宁也正是以这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研究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俄国1905年、1917年两次革命的经验,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许多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

列宁揭示了一切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列宁根据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统治工具——官吏和军队普遍得到加强的事实,进一步论证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必要性,认为这是一切真正的人民革命的先决条件。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

针对机会主义者的歪曲,列宁详尽地阐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最高表现;只有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使它能够镇压资产阶级必然要进行的拚死反抗,并组织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去建立新的经济制度,才能推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需要专政的国家,既是为了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也是为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以便最终消灭阶级,过渡到无阶级的社会。

因此,“一个阶级的专政不仅对一般阶级社会是必要的,不仅对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是必要的,而且对介于资本主义和‘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之间的整整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必要的,——只有懂得这一点的人,才算掌握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

列宁总结了俄国两次革命中群众创造的苏维埃的经验,认为苏维埃是继巴黎公社之后的又一种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他还科学地预言:“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多样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出现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充分证实了列宁的这一预见。

另外,列宁还揭示了无产阶级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阐明了民主与社会主义、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他指出,资产阶级民主是只供少数富人享受的、残缺不全的民主,而无产阶级民主却是大多数人的民主,它能保证大多数人真正当家作主,参加国家的管理。

列宁在引述了恩格斯总结的巴黎公社为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采取的措施后指出,民主扩展到一定的界限,彻底的民主就变成社会主义,同时也要求实行社会主义。

彻底发展民主,找出彻底发展的种种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是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任务之一。

任何单独存在的民主制度都不会产生社会主义,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共同存在”的民主制度,既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又会影响经济,推动经济的改造。

在探讨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的第五章中,列宁阐明了专政和民主的关系、无产阶级国家的消亡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根据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的论述,列宁进一步发挥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学说。

列宁指出了两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又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别。

在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从而消除了人剥削人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和高级阶段有共同之处,但由于受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人们觉悟水平的限制,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

这就要求国家和社会对劳动量和消费量进行极严格的计算和监督。

列宁认为,计算和监督“是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级‘调整好’,使它能正常地运转所必需的主要条件”,只有到了各方面完全成熟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即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的。

他批驳了那种把社会主义看成“僵死的、凝固的、一成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他指出:“实际上,只是从社会主实现时起,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才会开始出现迅速的、真正的、确实是群众性的即有大多数居民参加然后有全体居民参加的前进运动。

”列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各章中对考茨基等机会主义者的歪曲作了有力的批判,最后又专辟一章(第六章)揭露机会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行径。

在这一章中,列宁集中批判了考茨基“盲目崇拜”国家、“迷信”官僚制度、取消打碎旧国家机器的任务、把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目的局限于“取得议会多数”、“使议会变成政府的主宰”等错误观点。

列宁指出,这是最纯粹最庸俗的机会主义,是从马克思主义倒退到了庸人思想的地步。

此外,列宁还揭露了普列汉诺夫在1894年与无政府主义者论战时完全回避革命对国家的态度和整个国家问题的错误。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列宁在书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不仅教育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他们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也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结合本国具体实际解决本国的革命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十月革命后,列宁总结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思想。

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来自各方面的歪曲作不调和的斗争,同时又总结群众革命实践的经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IV 国家与革命目录第一版序言 (1)第二版序言 (1)第一章阶级社会和国家 (2)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2.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 (3)3.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 (4)4.国家“自行消亡”和暴力革命 (6)第二章1848-1851年的经验 (10)1.革命的前夜 (10)2.革命的总结 (11)3.1852年马克思对问题的提法 (14)第三章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的分析 (16)1.公社战士这次尝试的英雄主义何在? (16)2.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呢? (18)3.取消议会制 (20)4.组织起民族的统一 (22)5.消灭寄生物——国家 (23)第四章恩格斯的补充说明 (25)1.《住宅问题》 (25)2.同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26)3.给倍倍尔的信 (28)4.对爱尔福特纲领草案的批判 (29)5.1891年为马克思的《内战》所写的导言 (32)6.恩格斯论民主的消除 (34)第五章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 (37)1.马克思如何提出问题 (37)2.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38)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40)4.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42)第六章马克思主义被机会主义者庸俗化 (46)1.普列汉诺夫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46)2.考茨基与机会主义者的论战 (46)3.考茨基与潘涅库克的论战 (49)第一版跋 (54)注释 (55)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1第一版序言国家问题,现在无论在理论方面或在政治实践方面,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