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36da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a.png)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教案标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美国历史上的罗斯福新政及其对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理解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美国从大萧条中恢复的重要性。
3. 探索罗斯福新政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并分析其长期影响。
教学重点: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标。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3.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资源: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相关阅读材料。
2. 视频或音频资料,如罗斯福新政演讲片段或历史纪录片。
3. 活动材料,如小组讨论问题或角色扮演任务。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片段展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贫困和经济崩溃情景,激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困境下,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帮助人们渡过难关?知识讲解:1. 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标,包括大萧条的原因、美国经济的崩溃以及人们对政府干预的呼声。
2. 详细解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如银行改革、就业计划、社会保障制度等。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罗斯福新政的一项具体政策或措施。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他们所研究的政策或措施的目的、实施方式和影响。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角色扮演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罗斯福、政府官员、工人、农民等。
2. 要求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讨论罗斯福新政的利弊,以及各个群体对政府干预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并就其长期影响展开讨论。
总结和评价:1. 简要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在当时是否成功?对现代美国社会和政治有何影响?3. 鼓励学生就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与失败,并对其长期影响进行评价。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b0cfdf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0.png)
用数据说话,是论证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经济大危机
1.展示数据: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图。
2.出示一对母女的谈话内容。
3.出示美国危机爆发后的图片,感受当时情境。
4.对这场经济大危机进行病症分析。
1.材料阅读,并情景演绎当时父母谈话内容,分析当时美国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柯立芝繁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新政。
了解“柯立芝繁荣”背后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的分析,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1.小组合作:创意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
2.正反方辩论,论证新政带来的影响。
3.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结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逐条解读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及其带来的效果。
2.重点解读为什么《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核心措施。
3.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新政的影响,得出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再现当年的总统大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并强调下划线内容为课程标准内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1.了解“柯立芝繁荣”与繁荣背后的危机。2.通过材料阅读,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合作学习,列表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得出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8eac4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3.png)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材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内容涵盖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缓解经济危机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美国历史和经济危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美国经济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1929年至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PPT,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例如:“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罗斯福新政](https://img.taocdn.com/s3/m/eca3b94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4.png)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知道经济大危机的基本史实,认识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等史实;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富有创新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要改革,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不断进取的意识。
同时通过对罗斯福崇高品德的学习,鼓励学生向伟大人物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重点:罗斯福新政。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配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中文歌词大意:“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非常流行的一首歌。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力挽狂澜实施新政,扭转了经济形势,对美国以至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新知1.新政的背景——从繁荣到危机教师: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快速增长。
展示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使用的汽车和卡车由900万辆到1928年骤增到2 600万辆;美国工厂动力设备的电气化程度,由1914年的30%,增加到1929年的70%。
教师: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教案(3篇)
![罗斯福新政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bf0f0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2.png)
罗斯福新政教案(3篇)篇一:《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危机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分析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并结合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代周刊》封面图片,并提出问题:照片上这个人是谁?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封面上的人物?学生回答:罗斯福。
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曾经帮助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教师追问: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罗斯福在经济危机时期是如何拯救美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危机爆发教师讲述:20世界2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人们大量购买新兴产品,生活前景一片大好,但是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此时美国国内蕴含着哪些不稳定因素?学生回答: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穷人购买力不足;资金大量流入股票市场,出现大量股票投机活动。
教师强调:归根结底,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隐藏着种种危机。
教师提问: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以哪件事为导火线?后来又蔓延到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经济危机的导火线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崩溃。
随后导致了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越来越多。
资本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大量销毁商品。
教师过渡:这场经济危机在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如何摆脱危机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
教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学生回答:针对这次危机,胡佛采取了相应措施,效果不佳。
教师总结:虽然胡佛针对危机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他依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完整版)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完整版)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4317f1ddccda38376baff4.png)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不能因为政府干预了经济,就认为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2):罗斯福新政“新”:①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②新的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措施。③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发展。
第13课 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福新政
【教学任务】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掌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危机的特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
方法
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重点
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二: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福特汽车
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2.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想一想:分期付款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表现特点】
1.阅读课本59页文字,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2.填充表格,分析危机特点是什么?
特点
具体表现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农、商、金融全面危机
1929-2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缩减2/3
二、罗斯福新政
【新政举措】
阅读课本60-61,列表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简述这些措施的作用如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dcde42ee06eff9aef8078a.png)
教学
反思
答案:1929年;经济大危机。
(2)根据材料二,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缓解了它面临的严重困难?它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答案:措施:罗斯福新政。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A.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危机B.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C.体现了自由放任的思想D.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教材图
片分析
1.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胡佛村”: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致使大量企业破产,美国有1 500万—1 700万人失业,穷人们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2.罗斯福发表演讲:他是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
A.经济危机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日本偷袭珍珠港D.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
2.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发生于(D)
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只要国家仍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b5c57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7.png)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教材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美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美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知识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
2.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2.案例分析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用品:准备黑板、粉笔、教案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美国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如经济危机、政治腐败等。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65777c580216fc710afd2e.png)
6. 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对资本主义进行内部调整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采取报复性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D.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二次备课
课后反思
3、让学生阅读课本,从金融、工业、农业和就业、福利五个方面进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其中,中心措施是调整工业政策,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4、成果
展示罗斯福新政后国家经济恢复的场景图片
5、实质
展示罗斯福说的一句话“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以及影响是什么?
C.调整农业政策D.兴建公共工程
4.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影响有()
①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②失业人数增加③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额减少了2/3
④广大劳动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消除经济危机
新政启示:
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对比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年代,美国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使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不断尖锐化,直接导致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的沉重打击下,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666a8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8.png)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本学期的一篇重点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的一系列新政措施。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样的复杂历史事件,仍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经济概念和政策理解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政策调整的认识,理解政府在面对危机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意义。
2.难点:经济大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效果。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历史教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经济大危机时期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经济大危机的成因、影响,然后重点讲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如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第13课罗斯福新政-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2aed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4.png)
第13课罗斯福新政-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及其影响;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成效;3.回顾和探究政府干预经济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理解美国大萧条的原因及其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成效。
三、教学难点1.探究政府干预经济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2.发现政府对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4.1 大萧条的起因1.讲述火车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的增长;2.谈论美国经济在20年代的繁荣和股市的狂热;3.分析美国1918年参战对开发大工业、加快全球市场化的影响;4.探究美国做工业的代价以及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5.分析农村经济危机和股市大崩盘对美国经济的打击。
4.2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作用1.介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目的;2.详细解释新政策的主要措施和意义;3.阐述新政策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影响。
4.3 结合案例分析新政的作用1.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新政策的成效和优点;2.分析新政中的一些缺点和不足。
4.4 政府干预经济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1.通过课堂讨论和阅读材料,展开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探究;2.分析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以及其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3.总结政府应该在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五、教学总结本课主要讲了美国大萧条的起因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成效,以及政府干预经济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
学习之后,学生们应该对于美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政府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这些问题,学以致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3《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3《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659f0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8.png)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3《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内容。
具体包括: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其影响。
重点分析新政中“三R 政策”(救济、恢复、改革)以及它对美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和影响。
2. 使学生解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理解其实质,分析其实施效果。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政中“三R政策”具体实施及其在美国历史上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背景,引导学生解危机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3. 讲解: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设想自己是当时美国政府一员,如何解决经济危机。
5. 例题讲解:分析罗斯福新政中“三R政策”,讲解具体实施案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罗斯福新政2. 板书内容:a.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b. 主要内容:“三R政策”(救济、恢复、改革)c. 实施过程:新政实施步骤及措施d. 影响:新政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b. 分析罗斯福新政中“三R政策”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2. 答案:a.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主要内容:“三R政策”(救济、恢复、改革)。
实施过程:新政分阶段实施,包括救济措施、恢复经济、改革制度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8da0d43323968001c923f.png)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3efc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b.png)
剑河县南寨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备课教案任教学科世界历史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班级902.903.904 课型新授课备课人课题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特点、表现;知道罗斯福新政实施的内容、作用;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明白新政在一定程度上让美国经济复苏,但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大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通过展示适当的历史资料、图片,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通过小组探讨合作知道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确本次经济大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知道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社会的本质,从而对比自由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明白在危机时刻国家保障民生的做法,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习他面对危机和困难临危不惧、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表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评价罗斯福新政。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导入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活动组织流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国家干预亦称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
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
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10d828a6c30c2259019e30.png)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 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对其的评价。
【学情分析】对经济大危机,教师可从爆发的原因、表现、影响等方面逐一讲解、归纳;对罗斯福新政,教师可从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明确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课导入】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片:美国历史上三位伟大的总统问题:华盛顿和林肯为什么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被称为“合众国之父”;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教师过渡:有人说华盛顿使美国获得新生,林肯拯救了美国,而罗斯福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罗斯福是如何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他对美国的主要贡献。
【讲授新课】一、从繁荣到危机教师幻灯片出示图片,介绍“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总统时期出现了“柯立芝繁荣”。
在这一时期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渗透到无线电产品、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的生产中,这些产品的低廉价格使得它们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美国在西方各国中率先迎来大众消费的曙光。
问题:(1)这一繁荣局面出现在何时?(2)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这种繁荣局面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吗?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8的内容进行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20世纪20年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美国在一战中大发横财。
(3)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在经济繁荣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教师过渡:锃亮的汽车、种类繁多的电器产品,一切都显得那么富足和舒适。
一时间,乐观主义情绪弥漫在整个美国上空。
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真的如胡佛总统所说,美国的未来是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的吗?当时哪些矛盾的存在已经使危险即将降临美国了呢?教师出示幻灯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8的内容,解释“繁荣的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1375e608a1284ac85043e0.png)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5a7fb36bec0975f465e23a.png)
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手段和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2.通过对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介绍,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导读提纲阅读教材,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引文及小字部分生动的描述,从理论方面一般性地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理解这次危机的特点,进而认识到这次危机所带来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客观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经济危机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尖锐化。
同时,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不惜大量销毁产品,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克服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引导学生会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3.通过讲述罗斯福的故事,感知挫折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磨砺作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
然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却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这场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哪些对策或措施?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一、从繁荣到危机
【危机原因】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材料二:通过分
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福特汽车
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生:研读史料,解答问题。
(1)贫富差距大、生产过剩、
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
(2)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3)加剧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
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3.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
想一
想:分期付款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展
示
提高
【表现特
点】
1•阅读课本59页文字,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 概
括危机具体表现
2.填充表格,分析危机特点是什么?
生:分析表格,结合经济危机的
表现,总结经济危机特点:持续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
大。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研读
史料,分析解答问题,认识经
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罗 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罗斯 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 调整。
不能因为政府干预了 经济,就认为是走社会主义 道路。
(2) :罗斯福新政“新”:① 新
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
放任的传统政策。
②新的特 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民 众的措施。
③新的起点:资 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 发展。
二、罗斯福新政 【新政举措】 阅读课本60-61 ,列表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简述这些措
施的作用如何? 师:指导学生概括新政措施, 结合新政目的简要分析其作 用。
生:阅读课文,填表归纳概 括,认识新政对美国和对世 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分组讨论】
(1)有人认为,罗斯福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说出你的理由
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 讨论,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
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2)罗斯福新政措施,“新”在何处?
罗斯福和邓小平。
罗斯福 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了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 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 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
启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 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经济体制改革要结合国情, 与时俱进。
经济危机
自由放卅一、
(M ) —$
[国家下厠(计划1
罗斯褊朋政----------------
教 后 反 思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 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
他们是谁?有何突出成就?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拓 展 延 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