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琼人的婚俗变迁论文
贵琼文化整理 (民间)2012
贵琼文化整理思路一、经济作物:花椒玉米大豆洋芋核桃酸梅二、服饰:长衫头帕腰带围裙头带服装颜色拉给三、宗教信仰:佛教哑巴经公巴四、节日:三月三土chan会忌虫灾当天农民均不下地,传说当天如果下地,则当年的农作物将受到虫灾影响六月六晒龙袍羊年会:五、红白喜事:红事:新娘哭贵琼锅庄回门本村亲朋请另方亲朋白事:算大夜的日子烧钱撵鬼竖棺火葬竖旗收骨头埋骨头死后念经六、建筑:碉房宗教建筑七、语言:八、家族姓氏及来源:传说是由本家族第一个人的姓氏来命名的俄包村家族姓氏:药么则沟、阿达沟、依家沟、昂尼沟、给拉沟、昂囊沟、茨旦沟、办栏沟、囊敏沟、杜瑙沟、朗科沟、阿依沟、额抽沟、额卜沟、勒么觉沟、商嗡沟、安擦沟、热备沟。
九、民谣及民间故事:1粘兰树柏(一颗柏树)粘兰树柏唧唧宁,粘兰要个得。
(这颗种子找到地方播种了,由于地基很好,这颗柏树变得枝丫茁壮)粘兰要个得得宁,粘兰仔蒙透。
(这棵树的枝丫很茁壮啊,长得像竹子一样高了)粘兰仔蒙透透宁,朗科无来麦。
(这棵树长得非常高啊,一直长到天上去了。
)朗科无来麦麦宁,培(poe)敏供隆先。
(一直长到天上了啊,点上一盏家乡的酥油灯来供着。
)注:粘兰:指柏树。
树柏:亦指柏树。
朗科:天上的云雾。
培(poe)敏:家乡。
供隆:酥油灯大意:天上给了一颗柏树种子,但是没有土地播种,于是它自己向人们恳求一片成长之地。
由于得到当地人民的帮助,自己得到了茁壮成长,于是给当地人点上酥油灯祈福。
2门朵哟(一朵花)门朵拦仔拦宁拦桑丛?(我这一颗花想来想去要种到哪里去呢?)门朵拦桑丛先门朵邦拦丛。
(想来想去还是到荒地里面去要好吧)门朵邦拦丛先门仔邦无酿。
(这多花长得很漂亮啊,就想一个人心底善良一样。
拟人)门朵拦仔拦宁拦桑丛?(我这一颗花想来想去要种到哪里去呢?)门朵拦桑丛先门朵逛拦丛。
(想来想去还是到山坡上去要好吧)门朵逛拦丛先门仔逛无透。
(这朵花多高大啊,就想大山一样雄伟。
)门朵拦仔拦宁拦桑丛?(我这一颗花想来想去要种到哪里去呢?)门朵拦桑丛先门朵栏勒丛。
历史视野下的黔中仡佬族婚俗变迁研究
历史视野下的黔中仡佬族婚俗变迁研究婚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发展的缩影,通过对婚俗文化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了解该民族或者该地区的历史发展。
大狗场仡佬族的婚姻习俗是大狗场仡佬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狗场仡佬族的婚姻习俗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着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大狗场仡佬族的传统婚俗发生较大改变,原有的支系内婚由于受到周边其他民族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开始实行族际婚,婚姻圈也在逐步扩大,一些原有的婚俗如姑舅表婚、早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消失于历史发展长河中,发展到现在大狗场仡佬族婚俗不仅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还融入了其他民族的特点,同时表现出持守传统的强大生命力。
本论文中依靠有关记载仡佬族婚俗的资料和前人对仡佬族婚俗研究的相关成果,通过对贵安新区高峰镇大狗场仡佬族村的田野调查,记述了大狗场仡佬族传统婚姻习俗,并详细阐述了大狗场仡佬族婚姻习俗的变迁,指出了大狗场仡佬族婚俗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积极探讨大狗场仡佬族婚姻习俗变迁规律,使得其他民族更为客观的了解大狗场仡佬族婚俗。
本文总共分为六部分。
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研究述评、研究方法、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研究的不足以及田野资料收集情况。
第二部分:对大狗场仡佬族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做了简单介绍,重点阐述大狗场仡佬族与周边民族交往,包括与周边的汉族,苗、布依、彝等少数民族以及与黔中地区其他仡佬族的交往。
第三部分:对各时期黔中仡佬族婚俗的历史考察,包括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建国以来,以文献记载中的资料对黔中仡佬族婚俗进行梳理,并对同一时期不同文献的不同记载进行分析和对比,黔中地区仡佬族婚俗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虽资料对小地方婚俗没有过多记载,但是黔中地区婚俗的变化一定程度反应了大狗场仡佬族婚俗的变化。
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婚俗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部分:该章对大狗场仡佬族婚俗的变迁做了详细概述。
试析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视
试析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的文化透视论文关健词: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文化社会意识价值观论文摘要: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多姿多彩,在婚姻形态方面很有特色。
在这些婚俗中,包含着广西少数民族特定的社会心理意识、诸如女权卫护意识、自由恋爱意识等。
各种婚姻习俗成为广西少数民族婚姻关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
而造就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动因则是广西少数民族固有的崇尚自然、向往自由、舒张人性、注重平等的价值观念在起作用。
按文化学理论,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了人类的行为文化。
这是一类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我们知道,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的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而它最终化育出来的是反映一定价值观念的心态文化。
正因为如此,作为行为文化的重要内容—婚姻习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状况,还可以引导我们领悟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这一文化的核心与本质。
广西少数民族婚姻习俗多姿多彩,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对它的深入研究不是一篇文章能够谈得清楚的,本文拟就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形态与文化意识问题略作探讨。
和其他地区一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分化,尤其是长期与汉民族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广西社会很早便确立了父权制统治下的一夫一妻制。
但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在许多广西少数民族的婚姻关系中却始终保留着母系力量支配家庭权力的心理意识,甚至直到近现代社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顽强而又恒久。
这在流行于广西各民族中的一些很具代表性的婚姻习俗中可以得到反映。
譬如“不落夫家”。
这是流行于广西壮族、瑶族、苗族、毛南族等许多少数民族中的一种习俗。
所谓“不落夫家”,意指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并不立即到婆家与丈夫居住、共同生活,而是回到娘家居住,到怀孕生育后,才到婆家与丈夫长住。
浅谈贵琼人的婚俗变迁
浅谈贵琼人的婚俗变迁作者:李明芳来源:《神州》2012年第30期摘要:贵琼人属于古羌人的后裔,给我们留下许多的古老文化、不同的习俗,如今的贵琼人大都居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岚安乡以及康定县东北的鱼通区,两地仅一大渡河之隔,相踞不过20多华里,两地居民同属贵琼九支,他们的婚姻制度在现代文明的冲刺下,已经有了很多变迁,不再是姑舅表婚,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的婚姻制度才是科学的。
关键词:贵琼婚俗制度变迁本文是四川民院藏文系康巴文化研究所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我们今天从婚字谈起婚俗变迁,让我们从婚字谈起,婚字是形声字,字从女,从昏,昏亦声。
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
“昏”意为“日落西方地平线”、“暮色”。
“女”指新娘。
“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
婚姻是否和谐、稳固,关系到彼此今后的终身幸福,关系到双方父母的孝养、关系到子女的培育、也关系到双方家族、社会、国家的安定与发展。
夫妻有好的结合,就有好家庭;有好家庭就有好社会;有好社会就有好国家、好世界。
今天我们谈的贵琼人的婚俗,除了婚礼形式跟我们经常见到婚礼大同小异外,贵琼人的姑舅表婚,主要是亲上加亲和家里财产不让外人占。
这种婚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刺下,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这种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导致离婚率增高,近亲结婚后代是先天畸形等等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婚俗的变迁作进一步的了解。
一、贵琼人的缘起贵琼人属于古羌人的后裔,给我们留下许多的古老文化、不同的习俗,如今的贵琼人大都居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岚安乡以及康定县东北的鱼通区,两地仅一大渡河之隔,相踞不过20多华里,两地居民同属贵琼九支,他们的生活习惯、婚姻制度等都给我们留下神秘的色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的婚姻制度留给我们的启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值得大家去探讨。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述评作者:谭厚锋罗丽娜来源:《教育文化论坛》2017年第06期摘要:婚姻文化是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主题。
婚姻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众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文化之一。
毫无疑问,婚姻文化也是布依族众多文化事项中极其重要的因子之一。
布依族发源于中国,是一个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云南和四川三省以及越南北部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的跨国民族。
鉴于搜集资料与篇幅的局限,本文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布依族恋爱习俗、婚姻习俗及其变迁、婚姻与女性、婚姻习惯法和族际通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拓展作些基础性铺垫。
关键词: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6-0050-008DOI:10.15958/ki.jywhlt.2017.06.012婚姻是每个人的人生大事,在人類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承载着人类繁衍后代的功能。
婚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婚姻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婚姻文化。
因此,婚姻是一种双重的存在:既是社会的日常事实,也是观念的建构。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科学地阐述了人类婚姻、家庭的发展演变过程,指出:人类自脱离了杂婚状态后,便依次经历了血缘婚和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婚和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婚和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婚和个体家庭的婚姻家庭形式。
婚姻文化是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主题。
婚姻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众多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文化之一。
毫无疑问,婚姻文化也是布依族众多文化事项中极其重要的因子之一。
众所周知,布依族发源于中国,是一个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云南和四川三省以及越南北部的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的跨国民族。
鉴于资料搜集与篇幅的局限,本文主要围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布依族恋爱习俗、婚姻习俗及其变迁、婚姻与女性、婚姻习惯法和族际通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布依族婚姻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拓展作些铺垫。
民族旅游与目的地婚姻家庭习俗变迁调查研究——以贵州省郎德上寨为个案
y r lo i i lEc l g c lNa i na l u e oU na f Org na o o i a o lCu t r r
了延续 家庭 , 以 生儿 育女 以 延 续 家 族 和 继 承 财 所 产是 其 主要功 能 。但其 婚 姻 制度 还 是 很 有 自己的
域发 展 的主 要 支 柱 , 对 旅 游 开 发 的 社 区影 响 的 但
二、 郎德 上寨 的传 统婚 姻与 家庭 要 研究 郎德婚 姻 家庭 习俗 是 否 受 到旅 游 开 发 的影 响 , 首先 要 对 其 传 统 习俗 在 过 去 的状 况 有所 了解 。 这个 “ 过去 ” “ 在 ” 与 现 的划 分 , 们 以郎 德 我 上寨 正 式对外 开 放 接 待 游 客 的 时 间 即 2 O世 纪 8 0
J u n lo i i a Ec l g c lNai n lCu t r o r a fOrg n l o o i a to a lu e
民族 旅 游 与 目的地 婚 姻 家庭 习俗 变 迁 调 查 研 究
— —
以贵 州省 郎德 上 寨 为 个案 王伯 承 , 晓 萍 吴
现: 民族旅 游开发后 , 目的地 婚 姻 家庭 文 化 习俗 产 生 了一 定 变化 , 这 些 变化 是 局 部 的 , 主 流 但 非
的; 文化生态的 自我维持 , 文化认 同的强化 以及独特的社 区参与方式是其主要原 因。
关键 词 : 民族 旅 游 ; 婚姻 ; 家庭 ; 迁 变
中图分 类号 :82 2 K 9 .2
( 州 民族 学 院 ,贵 州 贵 阳 5 0 2 ) 贵 5 0 5
摘
要 : 姻 家庭 习俗 变迁作 为社会 文化 变迁 的一 个重要 组成 部分是 考 察 民族旅 游 开发 对 目的 婚
“玩隆闺”管窥海南黎族婚俗文化变迁
“玩隆闺”管窥海南黎族婚俗文化变迁
单微
【期刊名称】《炎黄地理》
【年(卷),期】2022()8
【摘要】“玩隆闺”是我国黎族的传统恋爱习俗,是母系氏族族外群婚在黎族风俗中的遗存形式,其遵循“同姓不婚”的规则。
海南黎族人民深受生殖崇拜、祖先崇
拜等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加之居住地位置偏僻、生活环境闭塞,历代王朝的中央集
权统治鞭长莫及,导致当地汉化不足。
因此,“玩隆闺”等习俗才被传承下来。
新中
国成立后,中央及海南省地方政府对海南岛进行了全面建设,通过宣传贯彻《婚姻法》移风易俗,黎族逐步建立起与现代文明相符合的文化观念与风俗,至此“玩隆闺”退
出了黎族人民的生活舞台。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单微
【作者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9
【相关文献】
1.旅游开发背景下海南黎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景区、社区访谈透视
2.从居住功能视角看黎族\"隆闺\"的空间文化生产
3.他者的"放寮"与
黎族隆闺习俗的文化冲突4.他者的“放寮”与黎族隆闺习俗的文化冲突5.管窥海南本土音乐文化教育传承中的困境及解决方案——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土家族婚姻的变迁
一 、通婚范围的张大
土家族传统社会是相对封闭的山地村落社会 , 经济社会活动空间极其狭小 , 加之受 “铜不粘铁 , 土不粘客”等民族隔阂心理的影响 , 土家族与其他民族 , 特别与汉族交往甚少 , 土家族传统通婚圈局 限于狭小的范围内 , 民族内婚与亲族内婚相当盛行 。尽管 “改土归流”以后 , 汉民大量流入 , 土家族 通婚圈有所扩大 , 但直到建国前 , 民族内婚与亲族内婚仍是土家族典型的婚姻型式 。
合 计
12405 4216 2513 2416 530 5916 217 1212 186 1014 199 1112 118 616
注 : 本表民族通婚栏 “土土”代表夫妇双方均为土家族 , 在计算比例时 , 此项乘 2 , 以土家族夫妇双方分别计 算 ; “土苗”之 “土”代夫为土家族 , “苗”代妻为苗族 ; 余类推 。侯立乡除土家族 、苗 、汉族外 , 尚有瑶 、回等族人 口 , 土家族与瑶通婚仅见侯立村一例 。
河东乡是土家族聚居区 , 1990 年人口普查时 , 土家族人口比例达 7514 % , 苗族 、汉族人口分别 为 1212 %和 1214 %。河东乡民族内婚与民族外婚比例同社区民族人口比例基本一致 。在至少一方为 土家族的有配偶人口中 , 夫妇双方均为土家族的占 7314 % , 土家族与苗族和与汉族通婚的分别占 1312 %和 1313 %。侯立乡是民族杂居区 , 总体上说 , 土家族民族内婚比例比河东乡要低得多 , 但从有 配偶土家族人口比例与土家族在全乡人口比例对比来看 , 夫妇双方均为土家族的人口比例高于其总人 口的比例 , 前者占 3115 % , 比后者 2717 %高出 318 个百分点 。在外婚上 , 杂居区的比例较高 , 在民 族的选择上 , 对苗族的选择高于对汉族的选择 , 如侯立乡与苗族通婚的土家族人口比例比苗族人口比 例高出 1012 个百分点 , 而与汉族通婚的土家族人口比例则低于汉族人口比例 312 个百分点 。详见 表 1。
关于民族婚俗的论文_综合论文
关于民族婚俗的论文_综合论文妇女发展的命题,涉及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含着文化因素,民族婚俗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继承和改良的立场,直接导致社会文化对妇女发展的不同作用:妇女获得“积极自尊”,还是被忽略、处于“消极自尊(低自尊)”之中。
本文就广西民族婚俗文化“依歌择配”、“不落夫家”传统的传承与保护,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与妇女发展紧密相关的问题。
一、“依歌择配”与男女平等“依歌择配”,即男女青年以对唱山歌的形式交往,从中选择婚恋的对象。
“不落夫家”是指成亲后,女方并不马上到男方家落户居住,仍回娘家,怀孕或第一个孩子快出生时,夫妻才正式同居,可从夫居也可从妻居。
以社会性别视角这些传统,深感其蕴涵尊重妇女的文明因素和性别平等的“积极自尊”,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承传价值!(一)女性的自主地位“依歌择配”、“不落夫家”的民族婚俗文化,对女性最根本的支撑是赋予女性与男性一样具有对婚姻自我作主的权利。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主流文化中妇女在社会进入父权时代就处于从属的地位,被列入不具备自主权利的群体行列;当社会发展到形成”三从四德”的规范要求,更细致地达到对每个女性个体的一生禁锢,即置女性完全附属于男性的地位,于是,基于性别的尊卑等级意识,就成为社会的主体观念,并构建成世代相传的婚姻制度,使得婚俗文化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对男女两性角色的固有设定与安排。
而位于社会边缘的少数民族,婚俗文化中鲜明的印记却是平等的互动与自由的交往。
广西各少数民族“赶歌墟”的历史史实和现实的传承,书写出民族婚俗文化的独特风情:以歌交往以歌传情。
男女两性的婚配关系中,“歌墟”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依歌择配”演绎着与主流婚俗截然不同的意义。
“依歌择配”没有性别先后和优劣的设定,更没有性别贬损和排斥的尊卑主张;只有不断变化的曲调,带出不同的智慧、修养,反映着歌唱人的生活观念、思想见解、劳动积累和情感心得。
女性在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过程,通过“歌墟”提供的平台,既可以等待对方的询问歌声,有选择地回歌作答,也可以主动放歌抛问,联络上自己心目中的异性,约定交往,直至发展到婚配结合。
《多民族村落蒙古族婚俗变化的调查研究》范文
《多民族村落蒙古族婚俗变化的调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和现代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日趋频繁。
多民族村落的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其婚俗文化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多民族村落蒙古族婚俗的调查研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及趋势,以期为保护和传承蒙古族婚俗文化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多民族村落的蒙古族婚俗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婚俗在保留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受到现代社会文化、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反映了民族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趋势。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蒙古族婚俗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其次,深入多民族村落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当地蒙古族婚俗的现状;最后,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婚俗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四、婚俗变化的主要表现1. 婚恋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族年轻人的婚恋观念逐渐开放,对婚姻的自主性要求增强。
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所取代,更多年轻人开始追求婚姻的幸福和感情的基础。
2. 婚礼形式的变化:传统的蒙古族婚礼注重仪式感和神圣性,包括求婚、订婚、婚礼等多个环节。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婚礼形式逐渐简化,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在酒店或教堂举办西式婚礼。
尽管如此,蒙古族传统婚礼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如敬酒、唱祝歌等仍被保留。
3. 婚姻习俗的融合:在多民族村落中,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日益频繁,婚姻习俗也逐渐融合。
例如,一些蒙古族家庭在婚礼中融入了其他民族的元素,如婚纱、礼服等,使婚礼更具多元文化特色。
五、婚俗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 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婚姻的期望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这导致了传统婚俗的简化与变革。
2. 文化交流与融合:多民族村落中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得蒙古族婚俗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元素。
贵州苗族婚俗文化内部变异的研究举例
仪式 有简 单 , 有 复杂 , 各支 系 不 同 。
中 八支
系苗 族进 亲 是这 样 的
:
引 亲后生
“ 、
阿
目
” * 和 新娘 在距 婆家
1〇〇
米左 右 时
,
“
阿
目 ” 和新 娘找 一处地 点 暂 时 休 息 , 由 引 亲 后 生到 婆 家 打探 , 看 其是 否 做 好 迎 接新 娘 准 备 ,
提及 此事 待 到 女方 家给 出 确定 的 答 复后 说媒 者 才会 带 上礼 物 向 女 方 家提 亲 。 芦获 哨
,
,
,
支 系 中 说媒者 以客人 的 身份到 女方 家做 客 , 同 时 , 要带 上一 把 红伞 , 表 示 自 己 说 媒 者 的 身
份 , 并在 谈论 中 说及 两家 的 亲事 , 这样 来 回 三 次 , 如 果 女家 没 有反 对则 表 示 说媒 成 功 。 而
出 , 苗 族 的婚 俗文化 在各 支系 中产 生 的 变异是 比较 大 的 。
2 . 结 婚 接 下来 比较一 下 结 婚 这 个 环 节 。 苗 族青 年 男 女 在 说媒 成 功 后 , 接 下 来 就 是 结 婚 。
,
结 婚又 分为 迎亲 和 进 亲 两个 环节 。
( 1 ) 迎亲
从 迎亲 人数 上 比较 , 中 八支系 要 求 迎亲人 数 为 1 1 人或 1 3 人 , 讲究 去 时为 单 , 回 时 为
、
马
。
1 . 说 亲
说亲 是苗 族男 女 青年互 相认 识后
进人婚姻 殿 堂必 须经过
,
的 主要环节
。
所有 苗 族支
系 都 遵循 无媒 不亲 的 规矩 , 说媒 的 环节 不 可 省 略 。 但 具体 到 某 一 个 支 系 , 说媒 环 节 的 具
青海人婚嫁习俗作文
青海人婚嫁习俗作文English Answer:Qinghai is a province in northwestern China, and its people have a rich and diverse cultu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Qinghai culture is marriage, which is a time for celebration and joy. 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customs of the Qinghai people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they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day wedding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a Qinghai wedding is the engagement ceremony. During the engagement ceremony, the families of the bride and groom meet to discuss the terms of the marriage. This includes the bride price, which is a sum of money that the groom's family pays to thebride's family. The bride price is a symbol of the groom's wealth and his commitment to the marriage.After the engagement ceremony, the bride and groombegin to prepare for the wedding ceremony. This includes choosing the wedding date, sending out invitations, and purchasing the wedding attire. The wedding ceremony is usually held in a temple or a courtyard, and it is officiated by a Buddhist monk. The ceremony includes the exchange of vows, the lighting of candles, and the drinking of wine.After the wedding ceremony, the bride and groom are escorted to their new home. The new home is usually decorated with red lanterns and streamers, and it is filled with food and drink. The bride and groom are greeted by their family and friends, and they are given gifts and blessings.The wedding feas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Qinghai wedding celebration. The feast is usually held in the bride's home, and it is attended by all of the guests. The food is abundant and delicious, and it is served in a variety of courses. The feast is a time for the guests to celebrate the marriage and to wish the bride and groom a lifetime of happiness.The Qinghai people are very proud of their marriage customs, and they take great care to preserve them. These customs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Qinghai people's values and beliefs, and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fabric of the province.中文回答: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其人民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
婚嫁习俗的改变有何思考作文
婚嫁习俗的改变有何思考作文婚嫁习俗的变迁,从古老到现代的演绎。
还记得小时候看村里人结婚,那红盖头一戴,新娘子就成了全
村的焦点。
现在可不一样了,婚纱一穿,直接变身童话公主,谁看
了都得夸一句“真美”!
以前的婚礼上,酒席可是重头戏,亲朋好友围坐一堂,吃喝聊
得那叫一个热闹。
但现在啊,大家都追求简单又不失格调,音乐、
舞蹈、诗歌,样样都能拿来当婚礼的点缀,既省钱又显得特有文化。
以前结婚都是父母说了算,媒人介绍,觉得合适就结了。
现在
可不一样了,年轻人自己谈恋爱,感情到位了再去领证,那叫一个
自由!
说实话,婚嫁习俗的变迁真的挺有意思的。
从古代到现代,从
保守到开放,每一步都反映了咱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虽然传统的
东西不能丢,但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婚礼变得更加有意义和难忘。
全州传统婚俗文化及其流变的探析
全州传统婚俗文化及其流变的探析全州传统婚俗文化及其流变的探析2007/05/09 14:35全州传统婚俗文化及其流变的探析中文摘要婚姻嫁娶是人成年之后最重要的事,作为人生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个人和个人所处的社区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本文以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传统婚俗的流变为调查背景,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全州婚俗进行一定意义的社会文化分析。
文章对全州县具有特色的传统婚俗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对传统婚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流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笔者对于这种流变现象的看法。
通过对全州传统婚俗流变的考察,我们不但可以看出全州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和纯朴的乡土人情,更能从中透视全州近几十年来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全州传统婚俗还会不断流变,对全州传统婚俗流变的研究无疑将有助于人们了解全州传统风俗、民族特质和文化心理,同时也有助于地方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
另外,由于全州传统婚俗在全州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中逐渐淡出,本文对于全州传统婚俗的详细纪录也有助于年轻一代的全州人了解全州的传统风俗和文化。
导言. 1一、全州传统婚俗文化分析. 2(一)全州传统婚俗礼仪. 21、恋爱. 22、定亲. 23、婚礼前的准备. 34、婚礼过程. 45、婚后. 6(二)全州传统婚俗礼仪的文化特征. 6二、全州传统婚俗流变的分析. 8三、关于全州婚俗流变的思考. 10结论. 11导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婚姻,是人生礼仪中的又一大礼。
它构成两性共同生活的社会关系,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内容。
这一礼仪的重要意义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说的那样:“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①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
回族婚俗变迁的人类学研究——以云南纳古为个案
回族婚俗变迁的人类学研究——以云南纳古为个案
桂榕
【期刊名称】《学术探索》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婚俗作为回族社区维护族群边界的重要文化机制,其文化意义在于拥有不变的伊斯兰教文化内核.本文以云南纳古这一著名回族社区为田野个案,试图建构和解读在纳古历史变迁中,宗教信仰与地方历史文化传统、人际关系如何共同编织回族婚俗文化之网的,就纳古回族婚俗的历史变迁进行人类学阐释.
【总页数】6页(P51-56)
【作者】桂榕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K892.3
【相关文献】
1.宁夏同心县回族婚俗在变迁与适应中传承 [J], 杨娜
2.双重文化构建的回族婚姻--云南通海县纳家营村回族婚姻考察 [J], 肖芒
3.社会流动对回族婚俗变迁的影响--以兰州城市地区回族婚俗为例 [J], 马倩
4.回族农村的"权力文化网络"——云南沙甸和谐社会的政治人类学研究 [J], 桂榕
5.浅谈宁夏银川回族婚俗文化现代化变迁 [J], 张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那劳壮族的“欧贵”婚俗变迁
广西那劳壮族的“欧贵”婚俗变迁
蒋丁冬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桂滇边的驮娘江流域是2000多年前句町国的中心区域,在这30万壮族人居住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保留着与其他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性的一种婚姻制度——欧贵婚姻,至今依旧广泛盛行。
欧贵是状语音译过来的,在状语中,“欧“代表着“要”、“招“的意思,”贵“代表着”女婿“的含义,所以组合在一起,”欧贵“的意思就是”要女婿“,所以这种招上门女婿的婚姻被当地人简称为“欧贵婚姻”。
【总页数】1页(P354-354)
【作者】蒋丁冬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文山广南县壮族婚俗变迁
2.壮族乡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迁--广西龙胜金竹寨壮族生活方式变迁研究之二
3.广西那劳壮族的“欧贵”婚俗变迁
4.浅谈贵琼人的婚俗变迁
5.浅谈贵琼人的婚俗变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少数民族婚俗中的原始痕迹
贵州少数民族婚俗中的原始痕迹
李远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88(000)001
【摘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许多民族皆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贵州少数民族亦不例外,至今在一些习俗中仍留有这一时期人类婚姻的遗迹。
本文拟从诸多习俗中略加印证。
一人类婚姻形态的第一阶段为血缘群婚。
这一遥远而古老的婚俗,在贵州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中还有反映。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李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
【相关文献】
1.清代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婚俗 [J], 李兴祥;周承
2.创世神话与生态背景——从贵州少数民族的原始世界观谈起 [J], 张勤
3.创世神话与生态背景——从贵州少数民族的原始世界观谈起 [J], 张勤;
4.试论清代东北婚俗中的原始性遗存 [J], 陈见微
5.从家谱看贵州少数民族的特异婚俗 [J], 潘世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结婚的风俗作文500
贵州结婚的风俗作文500
我的家乡有一些习俗,无论是谁也无法改变。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贵州结婚的一些风俗。
贵州结婚有特色的是他们的花帽。
他们戴花帽很有讲究,不同年龄,不同场合,要戴不同的花帽。
男性老年人一般都戴巴旦姆花帽和吐鲁番花等。
巴旦姆花帽是用巴旦核变形和添加花纹的一种图案,其纹样姿态丰富多样,多是黑底白花,感觉庄重、古朴、大方。
吐鲁番花帽的特点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颜色火红鲜艳、艳丽夺目。
姑娘、妇女都很喜欢再尔花帽,即金银线盘绣花帽,所绣的花多是立体的,在阳光下熠熠闪耀,给人以华贵端庄之感。
伊梨花帽,是流行在伊梨地区的一种大方、雅致,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的花帽。
五瓣花帽,维吾尔语称为“白西塔拉多帕”。
一般的花帽是四瓣拼缝成的,而这种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了一瓣,帽子较小,纹样比较简单。
来自:作文大全维吾尔族住的房子,一般都是用泥土建成的。
用天窗采光,屋里设有壁炉,屋顶平坦,可以晾瓜果和粮食。
饮食以面食、玉米和大米为主。
日常的食品有:烤饼、瓜果、面条、抓饭、茶、奶等。
维吾尔族是个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我喜欢贵州结婚。
饭后,我想:这些风俗和习惯固然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无端的浪费,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放弃以往的风俗,过一个快快乐乐的新婚节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贵琼人的婚俗变迁
摘要:贵琼人属于古羌人的后裔,给我们留下许多的古老文化、不同的习俗,如今的贵琼人大都居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岚安乡以及康定县东北的鱼通区,两地仅一大渡河之隔,相踞不过20多华里,两地居民同属贵琼九支,他们的婚姻制度在现代文明的冲刺下,已经有了很多变迁,不再是姑舅表婚,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的婚姻制度才是科学的。
关键词:贵琼婚俗制度变迁
本文是四川民院藏文系康巴文化研究所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我们今天从婚字谈起婚俗变迁,让我们从婚字谈起,婚字是形声字,字从女,从昏,昏亦声。
古时婚字为昏,即女子出嫁要在黄昏时,明月照路,犹如走着光明幸福之路,是吉祥的;在古代多是夜里娶亲的。
“昏”意为“日落西方地平线”、“暮色”。
“女”指新娘。
“女”和“昏”联合起来表示“新娘像太阳下山回家一样回归自己的家。
婚姻是否和谐、稳固,关系到彼此今后的终身幸福,关系到双方父母的孝养、关系到子女的培育、也关系到双方家族、社会、国家的安定与发展。
夫妻有好的结合,就有好家庭;有好家庭就有好社会;有好社会就有好国家、好世界。
今天我们谈的贵琼人的婚俗,除了婚礼形式跟我们经常见到婚礼大同小异外,贵琼人的姑舅表婚,主要是亲上加亲和家里财产不让外人占。
这种婚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刺下,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这种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导致离婚率增高,近亲结婚后
代是先天畸形等等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婚俗的变迁作进一步的了解。
一、贵琼人的缘起
贵琼人属于古羌人的后裔,给我们留下许多的古老文化、不同的习俗,如今的贵琼人大都居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岚安乡以及康定县东北的鱼通区,两地仅一大渡河之隔,相踞不过20多华里,两地居民同属贵琼九支,他们的生活习惯、婚姻制度等都给我们留下神秘的色彩,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他们的婚姻制度留给我们的启示,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值得大家去探讨。
岚安乡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北部,距县城27公里处,海拔2400米,面积57.96平方公里。
岚安的地形非常独特,四面环山,周围山峦起伏,怀抱一片小平川,这里居住着3000余名村民,其中,藏民族占了97%,是濒临大渡河边的高山盆地。
岚安乡四面环山,景色秀丽的贵琼人居住的高山盆地,形成于唐朝兴盛于明朝,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交通咽喉,川康间之重镇,历有变迁,因此,其婚俗也随之变迁。
二、贵琼人的婚俗特点及其变迁
婚礼,是人生仪礼中十分重要的大礼,它标志着一个人进入了建立个体家庭、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
婚姻既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更是一种社会文化。
以家族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极重视生子延后,而婚姻则是实现这种生子延后观的现实基
础,因而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重视。
而男女婚嫁时,必须遵循某种婚姻仪式习俗,其婚姻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可见婚姻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须受社会法规和社会习俗的约束。
贵琼人由于形成特殊,因此,他们的婚姻制度有其特殊性。
1、亲上加亲的通婚范围
新中国成立以前,贵琼人的婚姻不是自主的,甚至父母也无权完全包办,而是由一姓的族长作主。
一般为姑舅表婚,即舅舅家女和姑姑家儿成亲。
这种亲上加亲,又称”竹根亲”。
一般本地姑娘不外嫁。
这种婚俗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婚姻没有感情基础,从而导致很多婚姻破裂,也就是离婚,还有这种近亲结婚导致子孙后代成傻瓜的现象也很普遍。
2、说亲与订亲仪式
贵琼人的整个婚姻必须经过说亲、定亲、开话、接亲等步骤。
说亲一般男家主动,如看中某家姑娘,则准备两把面、两瓶酒、一个腊肉,请红爷(介绍人)前往说亲。
此人必须对男女两家都十分了解,并在当地有一定声望的人。
红爷到女家说明来意,详细介绍男家情况,提出联姻要求,听听女家反应如何。
如红爷认为可能性不大,则转告男家说亲无望。
如认为可能性大,则建议男女两家各请自己的家门房族商量决定。
在家门房族商量中,族长的意见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家门房族商量时,如有较大分歧则作罢。
如无较大分歧,男家再请红爷到女家说亲,这就称为吃”定亲酒”。
吃了定亲酒后是不能随便翻悔的。
定亲若干年后才接亲,举行婚礼。
3、迎亲与婚礼仪式
结婚前,男家请公巴算八字合婚,择定结婚年月日时,然后请红爷到女家正式通知何时接亲。
送女家的礼品为半边猪的猪肉,一坛酒、几升米,称为吃”开话酒”。
办婚事前一天,男女两家均将家门房族请齐,推选家门中最有威望的人为总管,有的族长即为总管,整个婚事由总管主持。
再推举出支客师(专门负责接待和安排宾客),内管(专管办婚事的钱财物资)。
茶房(管烟茶)、酒房(管酒)、饭房(管厨房、炊事等)、跑堂(办婚事中需要什么随时听侯调遣)等,分工负责,包干到底,一切听从总管调度。
举出这些执事人员后,主人即将准备办婚事的钱财物资交总管、内管全权支配,待三天婚事基本结束,总管、内管才将办婚事的帐目和剩余钱财物资交还主人。
贵琼人办婚事分为请帮办、正筵、谢帮办三次。
办婚事期间,男女两家门房族都前来送礼。
从前送粮食,新中国建立后送被单、被盖、箱子、毯子、衣服等,也有送钱的,改革开放后都是送钱。
贵琼人的姑娘出嫁和男家接新娘到家时,都须请公巴敬神作法,所有仪式法事全由公巴主持。
新姑娘出嫁不坐花轿,而是由人背。
不是夜半三更背走,而是白天背走。
一般是哥哥(或弟弟)背妹妹(或姐姐)。
如新娘没有兄弟,则由新娘的表兄或表弟背到男家。
男家在接亲时尽管备有一匹披红戴花的马到女家,但新娘并不骑马到婆家,这匹马仅仅作为
壮观瞻的一种威仪。
男家到女家接亲时,新娘要在房中哭嫁,其父母也要哭。
新娘之所以哭,因父母养育之恩深重,舍不得离开父母。
其父母之所以哭,因费尽心血将女儿养大,能够做事了,舍不得女儿离开,但新娘毕竟要出嫁。
此时新娘须给自己的姑娘们送帕子。
贵琼人的婚俗,新娘向姑娘们送帕子后,将来新娘生孩子打十朝满月时,姑娘们才给她送礼,否则姑娘们不但不送礼,还可能造成新娘与其姑娘们之间的不和。
男方的接亲人在耐心等待。
敬神毕,新娘由其兄或弟背着起程,前面彩旗开路。
这种彩旗是用一根竹杆悬挂着灯笼,灯笼上扎红带,由一人擎着竹杆走最前面。
接着是一匹披红戴花的马,后面是被背着的新娘,鱼贯而行,向男家进发。
新娘到男家后,立即由公巴敬神作法,随即举行婚礼。
以新房和堂屋为中心,喝茶、饮酒、唱歌,男女老少围成圈,携手跳锅桩,这样一直闹个通宵。
著名的婚事歌有《顺腊达勒》,《阿腊约》等,可惜现在已无人将其意译为汉语了。
花夜之后谢帮办,因家门房族帮了忙,主家感谢他们,请他们坐席饮酒。
接着客人散去。
三天之后新郎、新娘一道回门,即回娘家,然后再回来。
整个婚事结束。
贵琼人办婚事一般要办几十桌。
婚后第一个新年节时,新郎、新娘须到家门房族和亲戚长辈家拜新年。
这种婚俗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至于当地人的后代子孙有很多是傻子,包办婚姻
导致当地离婚率增高等很多问题,现代文明的冲刺下,这种婚俗已经不再适合社会发展,传统的婚俗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贵琼人由于形成、发展、民簇融合、社会的发展等的历史演变,它的古老的婚俗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再是姑舅表婚,而是自由恋爱,也有外地嫁到当地的,也有当地嫁到外地的,因此婚俗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变革性、进步性,以及浓厚的传承性和地域性。
婚俗的变迁深受当代社会经济巨变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的社会变革,贵琼人有意识地移风易俗,使得贵琼人的婚姻风俗多元并包,愈加自由奔放、个性鲜明,体现了鲜明的变革性。
婚恋自由成为贵琼人婚姻风俗变革的一大特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婚姻制度变迁的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婚俗的演进、变迁,与社会发展同步,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是社会进步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关于中国当代婚俗变迁的思考张春燕李凤英辽宁大学学报 2009\06
[2]50年代初我国婚姻法律关系的演化李永铭湖北大学学报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