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
在行 业协 会 的会议 上 , 这种
对改 革议题 的深入探讨 , 得到 了
法拿 到大项 目, 无法 真正 形成 与 核 心和 关 键 , 可 以说 , 没 有 创 新 广泛 认 同和 Ⅱ 向 应。 我们 期 待工具
进 口刀具 相 抗 衡 的能 力。 目前 , 驱动 , 就 不可 能有 发展 方式 的真 行业 的 改革和 发展 , 在 认 识和 实 国 内只 有 少数 工 具 企 业 开 始 在 正 转 变。 前 不久 召开 的工具 分会 践两 个 方面都 得到 不断 深化 , 对
谋 划策的整体能 力作 为必修 课。
( 3)工 具 企 业 要 正 确 认 识 新 常态 的深刻 内涵 , 抓住 创新 驱
实践中, 组 织 创 新、 制 度 创 新 等
做 的报 告 )
动这个 “ 牛鼻 子 ” , 加 快 发 展 方
式转变步伐
线上。 德 国制造业 已有强 大 的技
1 1
二条, 经 济 结 构 不 断优 化 升 级 , 任 务 远 比德 国 实现 “ 工业 4 . 0 ”
目前 正在 推进 之 中。 但从 工具 企 更为艰 巨和 复杂。 因 为中德 两 国 “ 中国制造 2 0 2 5 ”完全 可以 “ 以
业 的现状 看 , 结构调 整 的速度 落 的 工 业 发 展 水 平 不 在 同 一 水 平 德为 师” 。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为了提高其工业竞争力,提出了“工业4.0”战略,这被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革命。
目前,我国制造业存在着总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缺少高新技术制造支撑,能耗高,制造业总体低水平徘徊等问题。
因此,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提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标签:德国“工业4.0”战略;中国制造;发展启示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05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制造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机制,借助于正在迅速发展的新产业革命的技术成果,有利于加快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 德国“工业4.0”战略的内涵德国“工业4.0(Industry4.0)”战略是德国政府确定的面向2020年的国家战略,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是人、机器和数据相互连接而构成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是一种生产要素互联环境下的智能生产。
其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为重点,基础是分布式、自发式的生产流程与大规模、单件生产趋势的日益融合,不断进行工业技术领域新一代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生产工艺的自动化提速或效率的提升,也体现在从设计研发、生产到运输配送、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供应链高效对接、消费者积极参与等。
2 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困境新一轮的工业革命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是极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与产业空心化的危害后,重新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本土,并与数字化、智能化紧密相连,我国制造业水平与其有不小的差距。
比如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英国提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欧盟提出“欧盟2020战略”。
其次,在低端制造业领域,东盟国家、越南、印度及拉美国家试图超过中国的阻碍,他们以更低的成本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国人力资本丧失了优势。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2025》的启示
德国工业4.0战略对《中国制造2025》的启示21世纪经济报道王尔德北京报道 2014-07-04 00:56:33 评论(0)条移动客户端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规划产业革命核心提示:张其仔认为,所谓工业4.0即,以全方位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代表的新工业革命,这也是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正在联合编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该规划将为把我国打造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时在《法兰克福汇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世界各国争相调整、适应,抓紧实施必要改革。
其中,重点提到德国“工业4.0”战略。
“对同为制造大国的中国而言,德国的工业4.0战略值得高度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2010年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高技术战略2020》,提出工业4.0战略,2013年6月举行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主题是整合型工业,展出了工业4.0的样板。
2014年工业4.0再次成为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中心话题。
张其仔认为,所谓工业4.0即,以全方位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代表的新工业革命,这也是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德国的工业4.0相关措施值得中国充分借鉴。
德国工业4.0战略由来《21世纪》:德国为什么要提出工业4.0战略?张其仔:德国工业4.0战略是在《德国高技术战略》与《德国高技术创新战略2020》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
2006年德国发布了《德国高技术战略》,这是德国在国家层面发布的创新战略。
这项战略出台的背景是,德国虽然是全球重要的出口国,但在成本上缺乏竞争力,很多企业将总部或制造基地从德国转移到了其他国家。
《德国高技术战略》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创新,克服其成本劣势,使德国保持全球市场领导者的地位。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二、背景与框架的比较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发达国家开始了一股学界称为“再工业化”的浪潮。美国在2009 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先后推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09年12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
划》(2011年6月)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2年2月),旨在借助这些规划的实施,巩 固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优化制造业结构,增强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日本政府也高度
上的延续性和大背景的相同性,“中国制造2025”也就被有些人看成了中国版的“工业4.o”。 (二)框架 “工业4.o”对全球制造业未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制造2025”则对中国制造业的 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制造2025”与“工业4.O”是否有着关联?比较这两个重要文献的框 架就可以有基本判断(如图1、2所示)。
严重;缺少世界著名品牌,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表明,中国将要在制造业 水平还不很先进、制造技术还较落后的基础上实施“制造2025”,跻身制造强国的行列。 在框架上,“工业4.o”突出了行动策略,即所谓的供应和市场双重策略;“制造2025”则强调
了行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工业4。o”一直强调要建立一个物理系统,即所谓的CPS(Cyber—
合成材料、分子生物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有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形成了所谓的第三 次工业革命。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分别将其称之为“工业1.o”国人心中,此次的制造业技术革新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为第四次工 业革命,故称之为“工业4.o”。
略的建议》[1](简称德国“工业4.o”,后文简称“工业4.o”),其目的是借助发挥德国制造业的传 统优势,掀起新一轮制造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报告的推出立即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产生了
「德国工业 4.0」和「中国制造 2025」有什么区别?
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工业中国制造2025≠工业4.0自2014年10月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并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来,“工业4.0”的概念在我国迅速走红,一时间,“工业4.0”“智能制造”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
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受到了德国“工业4.0”的影响,核心思路与“工业4.0”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一个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这也是“工业4.0”的核心思想;此外,《中国制造2025》中提及的作为智能制造基础的信息物理系统(CPS),也是德国“工业4.0”所强调的核心概念。
与“工业4.0”不谋而合的是,对于国内工业的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早在三四年前就开始筹备未来十年期的制造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
如今,这项规划将借鉴德国“工业4.0”,学习德国的智能制造,为我国发展成现代化工业强国描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工业4.0”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中国制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规划中为期五年的时间限制,规划年限扩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长期规划,主要围绕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使我国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以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一直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在工信部的积极推动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两化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更快地带动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向制造业的全面嵌入,将颠覆传统的生产流程、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生产制造过程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将实现对生产要素高度灵活的配置,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这一切都将有力地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从目标上来看,德国期望借助“工业4.0”继续领跑全球制造业,保持德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抗衡美国互联网巨头对制造业的吞并。
而在ꊮ2015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首次公开披露了《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情况,表示中国大约需要用三个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比研究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对比研究作者:熊检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10期摘要:《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面对全球制造业变革大背景下,基于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情况下,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发展的战略文件。
而德国“工业4.0”是通过开展制造业的根本性变革来使德国制造业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中德双方希望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景下,深化双边合作,互相学习,从而实现国家制造业变革以及共赢。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一带一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低价的劳动力资源与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来中国投资办厂,民营企业在国家的扶持以及逐渐好转的经济形势下飞速发展,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升高、产能过剩以及制造业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的出现,要求中国制造实现战略转型,以适应国际制造业的变革以及不断扩大的内需。
而德国工业由1.0发展到4.0,经过了机械化、电力、信息技术三方面的变革,德国“工业4.0”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带动生产,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来服务顾客,借此提高德国工业制造的水平,实现将制造业融入信息产业的转变。
与德国“工业4.0”相比,“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挑战更大。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面对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双重挑战,需要政府与企业协作,重视制造业变革。
同时加强中德合作,在传统制造业上学习德国先进经验,在高端制造上合作共赢,促进发展。
一、中国、德国制造业现状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情况分析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出口商品数量多,全球市场覆盖率大。
但中国制造的商品一直以低附加值商品为主,大多依靠低价劳动和矿产资源获得竞争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环境污染加重,加上印度、朝鲜等国家自然资源、劳动力成本等优势的突显,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的实施让西方国家加速发展高端产业,并向全球产业价值链高端迅速转移,中国制造业在出口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读中国制造与德国工业后的思考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中机质协特别高级专家顾问沈烈初经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飞跃式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无根本性改变。
纵观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地出现。
各国在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仍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如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又推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3年德国颁布“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同年法国颁布“新工业法国”战略;2014年日本提出“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5年英国提出“英国制造业2050”等。
我国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不久之前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上近十年来推进了包括01、02、03、04专项在内的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规划,构成了我国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与战术部署。
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虽有了巨大进步,但各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如高铁制造业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史,电工行业已有较长发展史,但高铁与发电、输变电成套设备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两者都采用“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取得成功。
航空航天、海陆军事装备,随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些家电行业不仅量上,而且在质与性能上都有较强竞争力。
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加速进行,以至我国有一些行业被淘汰出局,如照相机、办公设备行业基本全军覆没,分析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似乎有些溃不成军,高端医疗装备特别是检查用的影像设备,大多由国外少数企业垄断。
随着新兴行业的出现,其装备主要靠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如制造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成套设备、原辅材料甚至清洗剂、超纯气体等;生产光伏电池用的核心设备及原辅材料都是依赖进口;还有不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及各种专用材料,很多产品在我们国家是空白,或达不到这些高新产业的要求。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
读《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后的思考中机质协特别高级专家顾问沈烈初经建国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飞跃式的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无根本性改变。
纵观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随着科技进步的迅猛发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地出现。
各国在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仍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如美国在2012年推出“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又推出“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2013年德国颁布“德国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同年法国颁布“新工业法国”战略;2014年日本提出“日本制造业白皮书”;2015年英国提出“英国制造业2050”等。
我国在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通知;不久之前国务院又公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上近十年来推进了包括01、02、03、04专项在内的十余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规划,构成了我国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与战术部署。
再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虽有了巨大进步,但各行业间发展极不平衡,如高铁制造业只有十余年的发展史,电工行业已有较长发展史,但高铁与发电、输变电成套设备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两者都采用“以我为主”,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取得成功。
航空航天、海陆军事装备,随着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自力更生为主,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一些家电行业不仅量上,而且在质与性能上都有较强竞争力。
但也要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加速进行,以至我国有一些行业被淘汰出局,如照相机、办公设备行业基本全军覆没,分析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似乎有些溃不成军,高端医疗装备特别是检查用的影像设备,大多由国外少数企业垄断。
随着新兴行业的出现,其装备主要靠工业发达国家进口,如制造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用的成套设备、原辅材料甚至清洗剂、超纯气体等;生产光伏电池用的核心设备及原辅材料都是依赖进口;还有不少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及各种专用材料,很多产品在我们国家是空白,或达不到这些高新产业的要求。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是什么【详解】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是什么【详解】第一篇: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是什么【详解】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区别是什么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015年,中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十个重点行业,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以及相应的供应链和销售网。
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德国工业4.0为德国工业发展描绘了细致的发展蓝图,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认真与严谨,在战略思想、基础研究、技术教育、政策机构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1.战略思想的差异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
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
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
相对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
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
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如何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成为中国 政府和企业的一大任务。
二、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
人口成本 上升
从事制造业意愿 降低
造业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应
中国创造 中国质量
制造强国、绿色制造
智能制造
中国品牌
二、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工业4.0 VS 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
相同点:
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不同点:
德国:直接实施工业4.0 仅与《中国制造2025》中的智能制 造规划、两化融合规划相当 是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制订的措施 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产业技术比较 好。在两化融合,在信息化推动“互 联网+”各方面具有优势。 中国:工业2.0、3.0和4.0同时推动。 更加复杂、更加艰巨 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还要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始终贯穿应对新科技革命、推动两化 融合的思想理念和措施。需要顾及规 模庞大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个 产业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德国工业4.0
•德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实施工业4.0
二、德国工业4.0对我国的启示
大国战略
当“工业4.0”上升为德国的民族战略、由默克尔总理亲自代言, 并把这一概念迅速风靡全球时,中国工信部正在狠狠推动“中国制造
2025”,李克强总理也担任了“中国制造2025”的超级推销员,五次出
访累计带回了近1400亿美元的大单。
一、德国工业4.0
工业发展历程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近日,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谈起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时下热点的话题,对此,我也借此机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查找了相关的论文和背景资料,我了解到当前,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相继出台,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
我国企业如何在此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
德国作为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其优势领域主要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
德国工业以技术领先、品质精良而著称,但成本较高。
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
其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德国工业 4.0 的提出将成为工业战略性的革命,而中国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工业革命,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已经逐渐由以农业为主转型为以工业为主。
但是,相对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过短等原因,一直处于多制造、少创造的尴尬地位。
当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为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 2025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使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接轨,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使我国实现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最新比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资料
比较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分析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
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
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业自动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
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
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
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
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
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
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
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
1.基础性。
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
浅谈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
浅谈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理解“工业4.0”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
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三大工业革命之后,全球化分工使生产要素加速流动和配置,市场风向变化和产品个性化的需求对企业反应时间和柔性化能力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所谓工业4.0,是相对于前三次工业革命而言:工业1.0指的是18世纪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机械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2.0指的是:始于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依靠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工业3.0是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依靠电子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自动化。
工业4.0有何神奇之处?简而言之,工业4.0主要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最终实现工厂智能化生产。
工业4.0可以理解为定制化智能生产,每个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消费商联盟根据自己的需求支配企业的生产。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智能制造的基本条件是需要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此外还要实现工厂、消费者、产品、信息数据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这要涉及到一系列问题。
德国专家们提出的“工业4.0”的全新理念,主要就对联网工厂以及相关方面的演变进行研究。
以消费商联盟为基础,集中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开发、物流以及生产的集成将通过材料流、产品流、以及信息流得以实现,从而构建高度复杂又极为高效的全球化生产运营。
这样一来,一条生产线就能够跟供应商以及消费信息进行连接,从而根据消费者需求对生产环节进行动态调整,并对所交付的原材料进行相应调整。
互联网+消费商联盟为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下的工业4.0提供了实现途径,在云计算这样的一种新技术载体下,互联网+消费商联盟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对推进产业转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架构的转变,带来新的巨大影响,而产业能否利用消费商联盟的支点在“互联网+”的转折点上占领先机,已关乎产业未来。
从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
从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1中国与德国工业现状分析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和德国工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到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机械制造领域的大国,中国制造在近十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线性增长。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今后能否可以发展成为制造强国,这是我们大家都尤为关注的。
德国是传统的制造强国,中国市场引进的很多先进设备尤其是世界一流装备都来自德国。
和西欧很多国家工业产值GDP不断下降的情况不同,德国2011到2012年的工业产值GDP 反而增长了5%,这说明德国的工业是不断发展的,而且正走向更强。
金融危机和欧债风波后,西方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
德国想通过工业4.0来巩固其工业强国地位。
2浅析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由一个科研项目上升为德国国家级战略,具有自下而上的趋势,这其中,德国国家工程院(acatech)和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会(Fraunhofer)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德国工业4.0的愿景是什么?主要是实现低成本的个性化定制。
大家都知道个性化定制,如果不考虑成本谁都可以做,而低成本个性化定制是有难度的。
我们看到德国规划工业4.0时考虑人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如何实现人的工作与生活和谐统一,这是工业4.0非常重要的内容。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工业发展阶段,参考了德国在工业领域一些发展经验,尤其是基于工业4.0提出的分阶段发展规划。
即主要实现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战略和行动纲领。
中国的思维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中国政府可以用政策和国力来推动。
而德国则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确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效果。
如通过智能互联的技术,把数据采集后,实现顶端控制,通过顶端优化最终实现智能服务的要求。
德国现处于3.0向4.0升级阶段,大家可以看到德国很多企业的智能化程度非常高,再加上互联互通和智能制造的结合,德国迈向工业4.0顺理成章。
因为他们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有工业基础,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后给企业带来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卷第5期2015年9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15No.5
Sep.2015
德国“工业4.o’’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李金华
摘要:2013年4月,德国发布“工业4.o”。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未来10年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
比较德国“工业4.O”和“中国制造2025”,二者在背景、框架、优先发展领域、行动目标和路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借鉴德国工业“4.o”,中国应配套制定“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细则,让相关原则、指导方针落地实施;设计未来制造业生产模式,构筑新生产模式下企业职工的培训和持续教育机制;引导构建制造企业联盟,搭建企业信息平台,推进新产品和制造技术的集成和开发,对接全球制造市场;建设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促进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工业4.o;制造2025;制造强国;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F451.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5)05一007卜09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4月,全球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德国汽车、机械、电子制造业中心汉诺威召开。
会上,德国“工业4.o工作组”公布了研究成果报告《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o”战略的建议》[1](简称德国“工业4.o”,后文简称“工业4.o”),其目的是借助发挥德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掀起新一轮制造技术的革命性创新与突破。
报告的推出立即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两年后,即2015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后文简称“制造2025”),提出要通过特殊政策和制度优势,突出创新驱动,依靠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打造中国品牌,形成中国创造,推出中国质量,完成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有人称这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是中国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
德国工业4.o面世后,中国的产业界和学术界都高度关注。
李云志[23总结了工业4.o的概念及特征,构建了工业4.o时代标准通用的管理构架,以期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理论参照。
丁纯等口3分析了工业4.o的内容、动因、前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中国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
胡杰n1从中德两国拟开始“工业4.o”合作的角度,提出了中国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政策措施。
黄阳华[53较深入地研究了“工业4.o”面世的背景、核心内容、突破重点,并对比思考了这一战略规划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差别,分析了德国工业发展经验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借鉴意义,如正确认识工业和工业化,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变,拓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调整中小企业政策思路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与发展路径”(71273276)
作者简介:李金华,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100732)
一71—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等。
贺正楚等凹3分析了“工业4.o”的背景和内容,探讨了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紧迫性,并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对策建议。
还有一些学者则分析了工业4.o对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如兰建平[73分析了“工业4.o”对浙江产业转型的影响;李政新[8]、黄英艺[9]则分别探讨了其对河南工业和泉州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不难发现,这些文献都是对“工业4.0”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概述,而后据此对中国产业或制造业发展升级提出对策建议,且建议也基本属于原则性或普适性的。
鲜见有对“工业4.o”进行深度解读的成果,特别是将德国“工业4.o”和“中国制造2025”作详细比较研究的成果更是少见。
有别于前述文献,本文拟对德国“工业4.o”和“中国制造2025”从背景、框架、指导思想、突破重点以及行动方案进行深入全面的比较研究,据此思考中国制造强国的行动路径。
二、背景与框架的比较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起,世界发达国家开始了一股学界称为“再工业化”的浪潮。
美国在2009年至2012年的三年间,先后推出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09年12月)、《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2011年6月)与《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2年2月),旨在借助这些规划的实施,巩固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优化制造业结构,增强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日本政府也高度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进行制造技术战略图的大规模编制。
2014年,日本着手研制以3D造型技术为核心的制造技术项目研发,开发了代表世界顶尖水平的金属粉末造型用3D打印机;使用“小生产线”模式,建成了世界最短的高端车型生产流水线;通过小型设备、机器人和无人搬运机引入、无人工厂设计、细胞生产方式等革新,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制造产业竞争力。
德国也在行动。
自2006年以来,德国政府一直努力建立一种部门问的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推动德国的技术革命、研究与创新,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确保德国产业的传统优势和强有力的竞争地位。
2010年7月,德国政府发布《高技术战略2020》(High—TechStrategy2020ActionP1an),确定了未来德国的十大发展项目,其中一项就是要支持工业领域中制造技术的革命性研发和创新,这便是后来风行全球的“工业4.o”。
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董事兼行政总裁沃尔夫冈・瓦尔斯特尔提出,要在制造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和服务网络等现代媒介,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掀起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可视为对“工业4.o”概念的最初阐释。
两年后,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于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德意志国家工程院以及西门子公司等的建议和推动,“工业4.o”项目得以正式发布。
这一战略规划所以被称之为“工业4.o”,是源自德国人对人类三次工业革命的称谓。
18世纪60年代,人类社会发生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19世纪70年代,自然科学开始同技术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便是人类的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起,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等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技术有力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形成了所谓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德国人分别将其称之为“工业1.o”、“工业2.o”和“工业3.o”。
在德国人心中,此次的制造业技术革新是制造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堪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故称之为“工业4.o”。
“工业4.o”激起了制造领域技术革命、技术竞争的新一轮浪潮,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72—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
作者:李金华
作者单位:中国数量经济学会 北京 100732
刊名: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15,15(5)
引用本文格式:李金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比较及启示[期刊论文]-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