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语文导学案备课教师
导学案-12树林与草原
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整体把握文章。
精读课文,分组讨论,深入探究,激情投入,在相互启发和交流中形成集体智慧,展现自我风采,享受成功的快乐。
【综合探究】
1、优美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景物,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赏析。
参考:(1)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参见【句段赏析】)
(2)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
①视觉:你的脚印在白露沾湿的草上留下绿色的痕迹。
②触觉:你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2)我最喜欢黄昏来临的时候。这个时间段持续比较短,但景色的变化却非常快,我觉得作者笔下的大自然实在太神奇了!先是“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接着“鲜红的光辉”在各种景物上投下的影子越拉越长,直至消失;然后,星星是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读了这段文字,不禁使我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③嗅觉:空气中到处充满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
④听觉:这时候一辆大车轧轧地响出;你后面传来镰刀的响亮的铿锵声。
2、课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和描写有什么作用?用“我”或“他”行不行?
(二)字词积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朗读课文,字词积累
(1)注音
濡湿()苦艾()荞麦()轧轧()
铿锵()蔓草()榛树()清澈()
朦胧()青苔()穹隆()贪婪()
草垛()头晕目眩()
(2)解释下列词语
濡湿:
蕴蓄: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定义。
树林和草原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树林和草原的基本概念。
采用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
第二章:树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的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树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树林的生态特点。
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树林的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树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作业。
第三章:草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草原资源的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草原的生态特点。
草原中的生物多样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草原的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草原资源保护的措施。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报告。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树林和草原保护的行动。
4.2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参与树林和草原保护的行动。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采用角色扮演法,模拟参与树林和草原保护的行动。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收集学生的角色扮演报告。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5.2 教学内容回顾树林和草原的基本概念、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及参与保护的行动。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回顾学习内容。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
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北师大版语文必修四第2课《树林和草原》word导学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孙红梅审批人: 备课组长班:姓名: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一、自主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课时 1课时三、导学过程导前案:初步感知,夯实基础,整体了解(一)、课外预习:初步感知,夯实基础1、了解作者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
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选自《》。
《猎人日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他因此被放逐。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濡湿()铿锵()穹隆()清澈()朦胧()头晕目眩()榛树()蕴蓄()导中案:问题呈现,合作探究,活动推进(一)问题呈现3、文章描绘了什么地方,哪个季节的风光?4、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5、结合思考与练习一,仔细品味语言及蕴含的情感。
(二)、活动预设:小组讨论、交流,朗读比赛导后案:展示成果,反馈梯度,点评提升小组展示,课堂交流,老师点拨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生成巩固文中在写景处用了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任选下面的描写片段,把想象的内容补充出来。
1、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
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2、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树林和草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态度,感悟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生态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写出描写景物的文章。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2.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3.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感受和表达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抒情描写,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惊叹之情;2.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文字,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观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树林和草原》的课件、教案;2.学生准备课文的书本、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为学生呈现一幅树林和草原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谈一谈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
2.引出本课的话题:“大自然的美丽”。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树林和草原》,并思考以下问题:c.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三、课文学习(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内容,重点讲解以下词语和句子:a.隆隆作响:形容雷声;b.高耸入云:形容山峰很高;c.蓬勃:生机勃勃的样子;d.舒展四肢:四肢伸展开。
四、写作练习(30分钟)1.学生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
可以参考以下提示:a.写一下你喜欢的大自然景观是什么样子的;b.利用形容词和动词来描写景物的特点和动态;c.用心去感受和描述,让读者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自己的文章,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互相进步。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鼓励学生继续热爱大自然,用心去观察和描写美丽的景物。
六、作业布置(5分钟)学生将修改好的文章写在作业本上,留作下节课展示和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态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环境以及动植物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树林和草原的资料、图片。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树林和草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树林和草原的美丽之处。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制作关于树林和草原的手抄报。
(2)学生代表展示手抄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写一篇关于保护树林和草原的短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树林和草原的自然风光。
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和草原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美丽。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保护方法。
第二章:树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的结构、生态功能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树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的结构:树种、树龄、树冠等。
讲解树林的生态功能:净化空气、保持水源、减缓气候变化等。
探讨树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供木材、旅游资源等。
2.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播放树林的结构和生态功能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案例分析:分析树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章:草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特点、物种多样性和保护意义。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的生态特点:植被、土壤、气候等。
讲解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动植物种类和生态位。
探讨草原的保护意义:食物链、水源保护、碳汇等。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生态特点和物种多样性。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草原的保护方法和生态价值。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措施。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保护行动的意愿。
4.2 教学内容:分析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砍伐、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
讲解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措施: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法律法规等。
4.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讨论树林和草原保护的行动和策略。
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保护树林和草原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持续关注和行动。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12树林和草原导学案.doc
赐山中学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2.树林和草原班级姓名组名编号备课教师:王灿时间:2013、11、21导学课时: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屠格涅夫及相关文学常识,扎实掌握“濡湿、铿锵、颤抖、头晕目眩”等重点词语。
2.掌握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朗读和分析,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4.激情投入,全力以赴,让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一课时Ⅰ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
他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
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严密,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的回味。
代表作有《父与子》《前夜》《猎人笔记》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品,《树林和草原》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二、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
朗读的基本要求:⑴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⑵态度要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⑶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出喜爱之情。
2、找出你喜欢的句段,反复品味,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3、通过朗读,你认为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哪两个地方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再次诵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其特点的语句,概括地填到下列5.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谈谈你初读文章的感受。
三、预习自测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濡.湿()苦艾.()荞.麦()轧.轧()铿锵..()()蔓.草()榛.树()清澈.()朦胧..()( ) 青苔.()穹.窿()贪婪.()草垛.()头晕目眩.()2.给下面的多音字主要并组词。
颤:读音时,可组词。
读音时可组词。
3.选词填空。
⑴蕴蓄蕴藏夜里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点拨: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蓄积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的意思。
湖南省耒阳市坪田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 3.12《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12.《树林和草原》教师寄语:善于从平凡中发现真和美,需要一双锐利的眼和一颗真的心。
姓名【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走近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
他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
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严密,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的回味。
代表作有《父与子》《前夜》《猎人笔记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品,《树林和草原》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
1、猎人的幸福是什么?2、作者从多角度来描绘草原特有的景色,按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①描写视觉的:②描写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③描写触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文中的“你”指的是谁?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延伸。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树林和草原这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课程主题,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树林和草原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系统。
第二章:树林生态系统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水源保护等。
分析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树林观察活动,记录树林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草原生态系统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草食动物、草本植物、水土保持等。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草原观察活动,记录草原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措施。
讨论人类如何参与保护树林和草原。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参与保护活动,如植树、宣传保护意识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进行反思和总结。
12、《树林和草原》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树林和草原》导学案雨母山中学主备人:陈永军课型:预+展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 编号________第一课时【情景导入】农民的幸福是耕耘,工人的幸福是生产,画家的幸福是绘画,猎人的幸福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树木和草原》,看猎人的幸福是什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快乐链接】1.【作家作品】屠格涅夫,俄国作家。
出身贵族。
1847——1852年创作《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
他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散文诗等各样体裁的作品,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写作背景】19世纪三四年代,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俄国农村中农奴制的存在已成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阻碍,因此,农奴制的改革被提上了日程,成了当时社会最关注的迫切问题。
屠格涅夫的母亲是一位残暴的农奴主,屠格涅夫自幼目睹了地主阶段的残暴,对农民的悲惨处境深表同情。
1843年,屠格涅夫结识了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在他的影响下,坚定了与农奴制为中心思想的第一部重要作品。
本文就节选自《猎人笔记》。
3、【知识构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我们要了解写景的顺序,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品味作品优美传神的语言,通过文中的省略号,展开想象补充景物描写,培养想象力。
【讲一讲,背一背】1、屠格涅夫2、写作背景【读一读,听一听】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
2、分组朗读:在小组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读出感情,其他组员可帮助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方。
《树林和草原》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并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2)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描绘树林和草原的美丽景色。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2)描绘树林和草原的美丽景色。
2. 教学难点:(1)树林和草原生态特点的深入理解;(2)描绘景色时的创意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树林和草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调查表和描绘景色的素材。
2. 学生准备:(1)观察身边的树林和草原,了解其生态特点;(2)准备描绘景色的画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邀请学生分享对树林和草原的观察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树林或草原进行调查;(2)学生填写调查表,总结树林或草原的生态特点。
3. 合作交流:(1)各组汇报调查结果,全班交流讨论;(2)引导学生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
4. 实践操作:(1)学生选择一个树林或草原,运用观察、描述的方法,描绘其美丽景色;(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表现树林和草原的特色。
五、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描绘树林和草原的景色作品;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户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去树林和草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
2. 邀请环保专家或摄影师进行专题讲座,分享保护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以及拍摄树林和草原的技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特点。
2.树林和草原-北师大版必修4语文教案
2. 树林和草原-北师大版必修4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描述的树林和草原的景象,感受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2.掌握本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加强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1.文章主旨和表达方式。
2.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在阅读中逐步提高词汇量。
3.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对环境的敬畏之心,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方法1.听读交替法:让学生先听读全文,再分段读,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
2.互动式阅读: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重点词汇和句式。
3.讨论式教学:根据文章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树林和草原的视频,带领学生了解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2.引导学生讨论树林和草原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环境的敬畏之心。
第二步:听读课文1.让学生先闭目听读全文,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氛围。
2.分段读,逐步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和要点。
3.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重点词汇和句式。
第三步:讨论和思考1.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自然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形成短文或文章。
第四步: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
2.要求学生写下关于自然和环境保护的观点和感悟,形成短文或文章。
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认知。
2.通过学生的短文或文章,检查学生对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掌握和提高。
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感受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加强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树林和草原》导学案语文版
《树林和草原》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写景顺序。
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知识超市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这篇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特写集《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树林和草原》。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书中猎人的形象是贯穿全书各篇的第一形象,俄罗斯中部的大自然景色可以说是贯穿全书的第二形象。
屠格涅夫极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
托尔斯泰赞叹他的风景描写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
”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猎人笔记》的一些文章,体会优美之处。
预习导学(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各题)一、夯实基础正确掌握字音、字形、字义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濡.湿()铿锵..()贪婪.()穹.隆()蔓.草()头晕.()目眩.()榛.树()荞.麦()青苔.()镰.刀()清澈.()苦艾.()轧.轧()2.掌握词义:濡湿:穹隆:铿锵:轧轧:朦胧:贪婪:头晕目眩:蕴蓄: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作者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文章按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到的变化。
语言准确、清新、细腻,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2.文章脉络时间景物特点早晨阳光照耀太阳升高雷雨过后黄昏来临夜幕降临合作探究1、课文中的“你”指的是谁?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本文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3、文章抓住草原特点,描写富于变化,语言生动优美;根据景物特点,恰当运用比喻,并富于变化,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请揣摩下列语言,体会其中的妙处。
(1)、“晚霞如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染红了半边穹苍。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什么时间的景物?(2)“您拨开湿漉漉的灌木,聚积起来的温暖夜气一下子向您扑面而来;空气中到处洋溢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香甜;远处有密密的一片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红红的亮光;天气尚还凉爽,但已可觉出炎热的迫近。
“(3)“……不,这是月亮要升起来了。
《树林和草原》第一课时_导学案
课题12.*《树林和草原》第 1 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的顺序。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优美的语言。
学习难点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默读和朗读的方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学习指导一、给加点字注音。
榛.树()苍穹.()艾.草()铿锵..()贪婪.( ) 颤.动()濡.湿()荞.麦()二、文学常识识记。
1、屠格涅夫是19世纪杰出的作家。
他一生四十余年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的大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戏剧、抒情诗、、等各种各样的体裁,极大地丰富了俄国文学的宝库,为俄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本课节选的特写集《猎人笔记》,它是一部以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作品。
著名作家赫尔岑称此书是一部。
二、自主学习。
1、以自由朗读的形式初步领略迷人的风光,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在小组内大声朗读。
2、读了此文,你认为猎人的幸福是什么?三、合作探究。
1、作者以时间顺序有层次地写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请找出这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填写下表,体会各部分的具体内容。
表现时间的词语景物特点2、《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
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四、课堂检测。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①除了猎人,有谁体会过黎明时候在灌木丛中散步的乐趣?()②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③顷刻之间,草木全部发黑了……赶快跑!那边好像有一间干草棚……赶快跑!()④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
()⑤泉水面上,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
()五、拓展延伸。
写出一两句你学过的描写草原的诗句:修改意见课堂反思。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2
第12课树林和草原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陈持妍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掌握下列字音词形rúyūn xuàn yà濡湿头晕目眩轧轧kēng qiāng chèméng lóng铿锵清澈朦胧zhēn qióng lóng榛树穹隆走近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
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简洁严密,擅长自然风景描写,常用隐蔽手法描写人物心理。
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回味。
二.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
三、讨论探究,交流展示1、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盛夏树林和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时间顺序:黎明时候在阳光底下太阳越升越高黄昏来临夜暮降临1、说出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词句,并把理由告诉给大家。
请用“我认为____________最精彩,精彩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话。
(引导: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2、齐读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赏析和朗读,我们确实感受到作者笔下优美的景色。
屠格涅夫是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的伟大作家,难怪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称赞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探究作者写景成功的秘诀是什么?)3.探究写景成功的要领。
a、善于观察,抓住景特征。
b、准确生动的语言。
(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c、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巩固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
rú湿màn 草清 chèchàn 抖青tái草duò头晕目xuàn 2.本文的作者是,他是国作家。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
《探寻大自然——树林和草原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热爱大自然。
培养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生态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和草原的定义、特点和生态价值。
探讨树林和草原对人类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章:树林生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的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树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的生态特点,包括树木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探讨树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树林生态。
2.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树林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第三章:草原生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的生态特点,包括草本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探讨草原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草原生态。
3.4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草原生态特点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措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4.2 教学内容:探讨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如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
介绍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措施,如植树造林、草原恢复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行动规划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行动规划评估学生对树林和草原保护的理解和行动力。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保护的持续关注和参与意识。
12 树林和草原 导学案
课题:树林和草原班级:姓名:小组:【课型】预习课(40分钟)+展示课(40分钟)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3、掌握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2、掌握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定向自学】
1、扫除文字障碍
濡()湿轧轧()铿锵()()穹隆()()朦胧()()头晕目眩()榛()树草垛()2、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描绘了地方?哪个季节的风光?
(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合作探究】
1、理清文章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特点的语句
3、作者细致描写景物时,观察角度以及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拓展提升】
1、用句式说话:
我觉得写得最精彩,因为。
2、用一段话,描绘一处景物。
(可就刚才的写一写、评一评)【学后反思】。
树林和草原教案-最新公开课
3、谈感受
1、自学生字、生词
2、有感情练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
3、结合思考与练习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特点的语句。
在朗读不同时间景物时,品味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
学生谈学习收获(知识、内容、写法、感情等)
想象片断练习
你生活的周围,哪个地方的景色给你印象最深?
认真观察,学会赞美。
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主体融合点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师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朗读方法。
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收集能体现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培养目标
时间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解 读
欣 赏
文 本
小 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档案
设计者
科目
语文
课题
树林和草原
时间
课型
新课
教
学
维
度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放图片
检查
巡视
引导、点拨
激励性评价
启发、引导
欣赏
板书、读文
回 答
解 疑
质 疑
展示自我
领悟能力
10`
掌握基础
叙述、概括能力
《树林和草原》教学设计
《树林和草原》教学设计《树林和草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__写景的顺序。
2、体会__优美的语言。
3、学习__寓情于景的写法。
一.教师导入课堂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与交流,包括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文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但合作与交流成功的前提是个人的自主学习,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义。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二.展示、交流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①积累字词: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教师强调三个词语(铿锵、穹隆、头晕目眩),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意义。
②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学生用一句话归纳__主要内容,明确:__写盛夏树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调:喜爱大自然。
(教师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三.赏析优美的景物描写,体验__情感。
①自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②说说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③小组合作交流,并形成合作学习记录,小组代表发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给予鼓励)。
④配乐朗读__末段,再一次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赏析和配乐朗读,我们确实感受到作者笔下优美的景色。
屠格涅夫是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的伟大作家,难怪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称赞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请同学们结合__探究作者写景成功的密诀是什么?)4.探究写景成功的要领。
①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发言记录。
②小组发言并交流(只要能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③学生总结交流结果,教师板书。
参考如下:①善于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②准确生动的语言。
③讲究写景的手法。
④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同学们探究出了写景成功的密诀,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密诀进行创新。
将黎明时候的景色进行想象,写得更具体些,让树林和草原黎明时的景色也散发出芬芳的气息。
)5.想象与创新(以黎明时候的景色为基础大胆想象创新,完成写作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