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个提问引发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一个提问引发的思考——《信客》教学反思

《信客》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出自余秋雨先生之手,篇幅较长,但脉络比较清晰,易于把握。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之时,我把它设计成学生自主阅读的课文。大体的思路是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思考归纳,最后进行总结。这也是我进行自主阅读教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简单实用。

开始上课了,在简单的了解了作者和导读的内容之后,我便指名一个男生读第一部分的内容,读完之后,我又留了一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们思考:第一部分写了什么?我喊了一个语文成绩不错的女生回答这个问题,她的回答很简洁也很准确:“第一部分写的是一个年轻人接受信客这一差事。”听完她的回答,我很满意但突然又觉得少了点什么,如果就这样的过度到下一个部分的内容是不是太仓促了。我点头示意她坐下,心里却在思考该如何进一步引入呢!这个时候一个提问油然而生:“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会接受信客这一差事?”“因为老信客和他讲了很多,也讲的很细,他不好意思拒绝。”一个男生从课文中找到了这样一句话,他回答的很实在,但并不具体。“老信客讲了很多,他都讲了些啥?”我紧接着又是一问。“讲了信客这个职业和做信客要注意的事。”嗯,快回答到点子上了,我心里暗暗高兴,一个问题又来了:“信客这个活怎么样?”“很累人,常年在外面奔波。”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学生回答起来很轻松。“那这是不是老信客不做信客的原因呢?”“不是!”学生们的回答很响亮。“那

么老信客为什么不做信客了?”“因为他偷了别人的一块布条!”一个男生的回答引的大家哈哈大笑。我也跟着笑了。“一块布条嘛,有这么严重吗?”我带着不屑的口气问到。“因为做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这是信客的职业特点,他偷了布,所以就做不了信客了。”这是我想要的回答。第一部分的内容在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变的具体可知了,不再是简单的一句归纳。

《信客》这篇课文我是打算一节课就结束的,但由于这一问,引发了一系列的提问,不得不改变原先的设计思路和课时安排,但我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信客》这个单元中的名篇比较多,《阿长与<山海经>》、《背影》都是教师们在上课时喜欢精讲深讲的,我也不例外。而像《信客》、《台阶》这样的课文,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出些问题,解决了事。但是通过今天这一问,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即使是一篇简单的课文,我们也不能等闲视之。经典的文章我们都喜欢多讲一点,总怕讲的不够,学生理解的不够;而对那些自主阅读的文章我们又总是说的太少,或者不说;我觉得这些都是不对的。阅读是一种体验,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每一篇课文都会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让他们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而我们的教材也是一个系列,一个整体,它的选编是有自己的思路的,而选入其中的文章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因此,作为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可圈可点的地方,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有效的对话,从与文本、作者、编者的对话中获得体验和感悟;所以,我们接触的每一篇的课文都是可以利用的。

在反思《信客》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有一点我觉得也是值得思考的。那就是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问题。一堂课的教学,如果完完全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步骤和思路完成的话,我敢说这绝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因为这样的课堂太机械太死板,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在转,没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这样的教学又谈什么效率呢。相反的,我非常喜欢那种问的比较多,说的比较多的课堂。这个问和说是师生之间的,是不分彼此的。也许有些课文的确不易把握,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有难度,但作为教师,我们是有办法解决这些的。在设计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尽量把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容易理解的小问

题?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多问个为什么?当学生有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更进一步的追问?。。。。。。可以想到的方法有很多,但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有没有这个想法,能不能及时把握住这些一瞬即逝的机会!教师的灵感来源于对教学的爱,来源于对学生的爱。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下,即使再沉默的学生,当他面对你面带微笑的提问时,也不会闭口不答的。而课堂更应该成为师生间对话和交流最好的场所。

最后一点,我觉得应该说说教师的行为艺术。我有个同学,为人非常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对待教学也是如此。他们班的学生都非常怕他,每次上他的课,上课铃一响,班上就立刻安静下来,学生们都在认真的准备。我听过他的一节课,中间有一个环节是默读,课堂上静的可怕,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太压抑了。当然,他们班的语文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而反观我自己,学生们对我

的语文课的评价总离不开幽默、搞笑这样的词语。说实在的,我还是比较严肃的;但在课堂上,当我面对学生的时候,我却始终摆不出死板的面孔;即使偶尔的生气但没过一会儿就阴转晴了,学生看到我的笑脸自然就不会怕我;再加上我在课堂上偶尔冒出的一些大白话,学生更是爱听。就比如在《信客》这一课中,我的每一个问都尽量的采用口语,不说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的话;学生听的清楚明白了,回答起来就自然轻松了;所以这节课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教师和学生是互利共存的关系,而师生间的对话也应该是平等的,作为教师,你没有必要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殊不知因为你的冷漠和拒人于千里之外会伤害那一颗颗幼小而善良的心。因为课堂上多点微笑,多点幽默,会给学生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学习也不再是枯燥无聊的事了。

当然,我的教学还是不完善的,但通过这一问的反思,我觉得又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有了信心。既然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那么我们就要做好在语文家园里安身立命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